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節日慶典 > 節日習俗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精選16篇)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1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精選16篇)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但從《1971~20xx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相對多數出現在大暑外,大多數省份的極端最高氣溫都出現在小暑期間。在全國32個省市直瞎市(中國臺灣)中,絕大多數地區,7月的平均氣溫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熱月,處在7月之中的小暑實際上很熱。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佈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後,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佔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儘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2

小暑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從7月7日或8日開始,到7月22日或23日結束。此時正值初伏前後。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華字典中“暑”為熱,但這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熱,而是炎熱。小暑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

小暑

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後的第28天,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20xx年7月14日,進入三伏中的頭伏。

從《1971~20xx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相對多數出現在大暑外,大多數省份的極端最高氣溫都出現在小暑期間。在全國32個省市直瞎市(中國臺灣)中,絕大多數地區,7月的平均氣溫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熱月,處在7月之中的小暑實際上很熱。

避暑

夏日,並不是處處炎熱:滿眼的綠樹濃蔭,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給人們帶來一絲絲夏日的清涼;軟軟的沙灘、蔚藍的海水,徐徐的海風,是人們度假的天堂;在山地風景區中,松林、雲海、瀑布、山泉,輕輕的山風,宜人的溫度,是人們避暑的好去處。

在農村,人們習慣利用早晨做農活,夜晚在庭院裡看電視;在城市,人們喜歡夜晚逛商場上影院、喝清涼飲料,乘有空調的汽車……。可見,避暑、消夏是人們的自然選擇。

防暑

夏日,防暑是人們永遠需要重複的話題。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嬰兒、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其實只要注意採取措施,暑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多喝茶水、綠豆湯,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換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採取防晒措施,活動不要過量,避開中午時段活動,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疲勞駕駛,注意收聽氣象部門釋出的“高溫警報”、“中暑指數”、“紫外線指數”預報,等等。雖說老生常談,但仍需提醒。

暑假

小暑期間天氣雖然炎熱,但學生們卻盼望著它的到來。因為從這時起,暑假開始了。他們會按著自己的意願,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游泳是暑期的重要活動內容,揹包出遊也是大、中學生的最愛。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不時打破青山綠水間的寧靜,尤其是北方的海濱、山地的景區,往往是他們出遊的首眩

需要提醒:游泳一定要到游泳區,不要選擇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外出到山地景區旅遊,一定要提前瞭解天氣,注意躲避大暴雨形成的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尤其是到川西、滇西北、桂西等多雨的風景區旅遊,要特別注意安全。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3

說起小暑,大家並不陌生,時值農曆六月,小暑節氣已至。小暑的到來預示著盛夏的開始,到處飄散著生命的氣息。

在我看來,小暑的夜晚是最美的。

美麗的夜空中,星星一閃一閃的,在比誰最耀眼。月亮把自己打扮成高貴的夫人,溫柔地俯視著月明人靜的大地。我坐在碧綠的草地上,抬頭望向天空,看著閃爍耀眼的銀河,不由地想起“牛郎織女”那動人的故事。

遠遠地瞧去,草叢中忽明忽暗,那正是螢火蟲閃爍著的光芒。我緩緩走過去,只見數十隻螢火蟲正悠閒地飛來飛去,似乎在舉辦一場盛大的派對。

田野裡水稻垂下了自己的腦袋,昏昏沉沉地睡著了。或許是白天和泥土弟弟玩累了吧!青蛙們一到晚上便熱鬧起來,它們躲在田間“呱——呱——”地叫著,似乎在比誰唱的歌聽。“呼——呼——”豬圈裡的豬陷入了熟睡中,時不時地打著呼嚕,偶爾還扭動一下它那胖乎乎的身體。

這麼美好的夜晚,連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忍不住用詩句書寫了對夏日夜晚的喜愛。辛棄疾曾讚揚月光的美:“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孟浩然曾寫道:“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秦觀也被夏夜的美所吸引:“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小暑之夜,我若有所感,但願能日日感受這份美好。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4

《周書》上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後五日蟋蟀居壁,後五日鷹乃學習。”溫風其實是蒸騰的暑氣,它絲毫吹不動樹上的枝葉。狗也懶得動,趴在樹陰底下,吐著舌頭喘氣。總是把泥土刨得四處飛灑的母雞,也像是呆了一般,木木地站在草垛底下,一動不動。晒得泥鰍一般黑的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跳到村頭的河裡,再不肯上岸,連頭也用一片荷葉遮著。岸上的小路,被晒成了灰白色,蜿蜒著,朝綠的田野裡伸去。

田野裡的蟋蟀受不了這熱,把家搬到了村子裡的屋簷下面。“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到了晚間,它便不停歇地鳴叫,像是在催促織機上的女主人不要停手,所以人們又叫它“促織”。

天剛放亮,促織不叫了,老鷹立即把小鷹轟了起來。“夏練三伏”,小暑正是學飛的大好時光。老鷹把小鷹帶到懸崖上,突然折斷了小鷹的翅膀,把它扔了下去。小鷹忍著劇痛,拼命拍打著翅膀。終於,它飛了起來。

也有很多小鷹,就這麼活活摔死了。不肯飛,又僥倖沒摔死的,長大了,只能飛到房頂那麼高,像一隻母雞。

“夏日多暖暖,樹木有繁陰。”躺在槐樹底下竹椅上的人,透過樹葉的空隙,看到一隻大鷹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他絲毫沒在意,剛剛發生了什麼。他搖著芭蕉扇,慢悠悠地吸著手中的小茶壺,微微眯上了雙眼。遠處叫賣竹蓆、涼粉的小販,懶懶的聲音也越來越遠了。頭頂上,一隻蟬突然大叫了起來,讓人頓時滿心的煩躁。

蟬的嘶鳴,引發了孩子們的注意。他們從屋後的竹園裡,偷偷砍上一竿青竹,再折上一根長長的韌性好的竹枝,把它彎成一個圓,頭尾相接,插在竹竿的一端。然後舉著,四處去尋找蜘蛛網,”讓蛛網一層層地纏在竹枝的圓圈上。等纏得多了,變成厚厚一層,有了足夠的鑽性,就可以去捕蟬了。

蟬渾然不知,還呆在樹上大聲叫呢。奇怪的捕蟬器,突然就從背後粘上了它。任它女口何掙扎,再也無法逃脫。孩子們不4道,蟬在夏日的陽光下只能歌唱一個月,而為了這一個月,它曾在黑暗的地下生活了四年。莊子說:“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蟬。

蟬的生命很短,但它也有自己的小歡樂。它的歡樂,甚至成為人們對於夏天最重要的記憶。

蟬捕來後,孩子們用一根線縛住它,讓它飛起來,然而飛不高,只能在半空中兜著圈子。奶奶看到了,會立即走過來,念一聲“阿彌陀佛”,讓孩子們把蟬放掉。她說,小孩子玩鬧可以,不能動殺機。要是由著性子來,。等長大了,可不得了。

奶奶不知道的是,就在這悶熱的暑氣底下,秋天的肅殺之氣正悄然滋生。這冰冷的氣息,只有一些極其敏感的動物才知道。

譬如蟋蟀,譬如蟬,譬如鷹。《詩經》上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不停地搬家,不只是因為怕熱,還因為它對深藏於地下的殺氣特另ij的敏感。有人甚至說它是感殺氣而生。然而小蟲子不會像人那樣,知道收斂心性,它聽任這殺機在身上生長,終於變得好勇鬥狠。

因為好鬥,蟋蟀成了人們的玩物。“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街頭巷尾,閒漢們拿根草棍,趴在地上,額頭上青筋暴綻,嘴裡嘶嘶有聲。瓦盆裡蟋蟀咬成一團,難解難分“歷史上有兩個人鬥蟋蟀最有名。一個是唐玄宗。因為他的喜好,宮中的妃殯們把玩蟋蟀變成一種時尚。她們用小金籠提著蟋蟀,晚上放在枕邊聽它吟唱,白天拍手看它搏殺。可是好景不長,“漁陽9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赫赫帝王,最終落得晚年悽悽慘慘。另一個玩蟋蟀的好手是南宋太師賈似道。當他忙於創作歷史上第一部玩蟋蟀專著《促織經》時,蒙古軍已席捲而來。

書成了,他人被殺,國也滅了。

“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人們在聽到蟋蟀的鳴叫後,常常會為辛勞的織女感傷,哪知道,這其中還有著另外的悲哀與悔恨呢?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5

小暑時節,酷熱難耐,太陽光線不僅日漸刺眼,還將大地烤得跟蒸籠似的,每天汗流浹背的體驗真是難受,不要說中午,連晚上的氣溫也足有三十度以上,能安穩地睡覺真是一種奢望和享受。終於,客廳裡休息了大半年的空調又重新上崗了。晚上睡覺前,我們全家毫不猶豫地拿下床上的竹蓆,請它“躺”在客廳的地板上,然後我們再躺倒竹蓆上,裹上薄毯,伴著清涼入夢。

但是,竹蓆寬度畢竟有限,而我們一家三口中有兩位重量級人物(主要是老爸老媽),無奈,只好常常緊縮身體,筆直而臥,不能隨意翻身。可睡前的願望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熟睡之後的舉止往往無法左右,常在一覺醒來之時,我發現自己竟然四仰八叉地“霸佔”了大半張竹蓆,而老媽則極不舒服地蜷縮在竹蓆的一角,老爸就更“不幸”了,除了頭還枕在枕頭上,大半個身子都斜在竹蓆外的地板上,倘若在床上睡,恐怕早就摔在地板上了。我心裡不禁小小地慚愧了一下,本來就不大的地盤,老爸老媽為了讓我睡得更舒服一點,兩人都讓出了足夠的地方,遷就了我的“無禮”。不好意思的我連忙叫醒他們,讓他們挪回“安全地帶”。

不知過了多久,腳步聲、開門關門聲已經響起,我翻了一個身,抬眼一看,只見老爸老媽正在洗漱準備出去散步了。我伸了一個懶腰繼續朦朧而睡。不大一會,一陣窸窸窣窣的腳步聲來到我的身邊,然後竹蓆上的毯子輕輕蓋到我的身上,我偷偷地將眼睛睜開一條小縫,看到老媽正在輕掖已經蓋在我身上的毛毯,溫馨和感激一下子注滿我的心頭……

父母的關心就這樣不經意地流露著,他們對我們的愛總是隱藏在細微之處,從不主動讓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感受他們的拳拳愛子之心。現在,我明白了,不管我們知道不知道,父母對我們濃濃的愛始終包圍著我們、呵護著我們……

愛,就在我們身邊,就在細微之處!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6

一早起來,我就聽到從廚房裡傳來了叮叮咣咣的剁餡的聲音。過了一會,奶奶把大茶几清空,放上面板,媽媽端來拌好的肉餡說:"今天小暑,咱們吃餃子!"我和弟弟高興地湊著熱鬧,加入了包餃子的行列!

一開始包,我總是把餡放多,餃子都合不住口,一個個像張開的鱷魚的嘴。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最終還是學會了包“元寶餃子”,雖然包得醜了點,可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心裡美滋滋的!

那為什麼小暑要吃“餃子”呢?不知道的小夥伴,讓我來告訴你吧。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通常三伏天,從小暑時節中的某天開始,每年夏至後第3個庚日是三伏的頭伏。因為天氣炎熱,人們沒有胃口吃東西,而餃子可以開胃解饞,且有“好吃不如餃子”之說,所以人們在這一天有吃餃子的傳統習俗。此外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同音,因此“頭伏餃子”又有“元 寶藏福”的寓意。

怎麼樣?這回你知道為什麼要吃頭伏餃子了吧?既然提到了小暑,那我就再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小暑的其他知識吧!

小暑在每年7月6日,7月7日或8日,“暑”指炎熱,“小”指熱的度,“小暑”是指與月中相比,月初的熱氣還小,它的到來代表著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開始了。這時降雨量增加,人們常說的,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就要開始了。

而小暑三候則是:初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闢;三候,鷹乃學習。它們的意思分別是此時熱風襲來,天氣越發炎熱;蟋蟀都跑到陰涼的庭院躲避暑熱;雛鷹開始學習御風飛翔。

最後我送大家一首小詩,祝大家暑假愉快!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7

“好熱,好熱,今天為什麼這麼熱啊?”我滿頭大汗地問媽媽。

“那是因為小暑來了呀!”媽媽說,“小暑來了,天氣自然就熱了。”

“啊?小暑就這麼熱了,那大暑豈不是更熱?”

我回到家開啟電腦一查,恍然大悟: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鬥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於每年公曆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但緊接著就是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我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

小暑時節,酷熱難耐,太陽光線不僅日漸刺眼,還將大地烤得跟蒸籠似的,每天汗流浹背的體驗真是難受。唉……沒辦法,我無法改變天氣,只好接受這酷熱了。但可以吃西瓜,吃雪糕,我的快樂就又回來了。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8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9

小暑時節,天氣開始變得酷熱。

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這世界有時候會帶著一點小惡意。覺得天氣已經熱得不行的時候,後面還有一個大暑在等著我們。這和人生中某些沒有盼頭的時刻極為相像,真是讓渾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難受,躲在商場裡吹冷氣,過街時咬一根含著會化的冰棍,一口冰汽水會舒服到不行,可有些書上說,女孩子最好不要吃太冰的東西,真是剝奪了人生許多的樂趣。

樹蔭下會多出一群坐在藤椅上下象棋的老爺爺,他們穿著白背心搖著蒲扇含著茶壺嘴,總愛和老友瞪眼睛,把日子過得又擰巴又有樂趣。如果再有一兩個調皮的小孩在一邊搗蛋,那日子別提有多生動。

而我總愛在傍晚的時候抬頭看一看天,我總能看到天邊一道火燒雲,飛機劃過的長長的白色軌跡,我期待著一場雨的降臨,好讓氣溫變得涼快一點兒。

可是那雨,久盼未至,真是好掃興。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10

今天是20__年7月6號,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小暑了,依照慣例我要製作一張手抄報。我從媽媽那裡借來了手機,登上瀏覽器,搜“小暑手抄報”,立即出現了一堆漂亮的手抄報,看得我眼花繚亂。

瀏覽多時,我終於找到一張心儀的手抄報模板。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大西瓜,下面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小女孩站在沙灘上,後面還有一陣陣浪花襲來。左上角是一顆大大的太陽,驕陽似火,顯出小暑節氣的炎熱。話不多說,我拿出一張八開的素描紙,掏出我那蠢蠢欲動的繪畫筆,準備開始製作。

畫畫講究下筆快、準、穩,這不,我沒有一點猶豫,立即下筆,先畫出那塊大西瓜,再畫出下面的小女孩,補上那顆大太陽,寫上大標題,加點小點綴,補充上顏色。最後寫上內容:小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從氣象學角度來講,太陽執行到黃經105度時,這天即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這樣一張圖文並茂的小暑手抄報就大功告成了,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呢!

小暑這一天到來了。郭老師要求早上6:20集合,我起的有點晚,我到的時候同學們都已經齊了。我進入小亭子,在老師的指導下拍了一段介紹小暑節氣的小視訊。視訊內容是這樣的:“大家好,我是魚臺縣實驗中學七年級八班的鄒美嬌。今天是20__年的小暑,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小暑的知識。在此之前,我先背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介紹完畢,我們來到縣委旁邊一個風景優美的國安公園,大家一起拍了合影,我們一起背誦《二十四節氣歌》。

由於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所以郭老師組織我們一起唱了三首歌,來表達對黨的感激之情。這三首歌分別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歌唱祖國》,我們還進行了三首歌詞的朗誦。這些歌曲的歌詞鏗鏘有力,旋律優美,給我們注入了積極向上的力量和勇氣。這次活動我不僅知道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是1921年7月1日,還學到了許多關於小暑的知識,真是一舉多得呀!

自由活動時間,郭老師帶來了特意定製的氣球,我們七手八腳地給氣球打氣,五顏六色的,上面還印著“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很有紀念意義。我們在假山旁、小橋上、柳樹下拍了好多照片,那五顏六色的氣球也為照片增添了許多色彩,好看的不得了!

活動結束,同學們陸陸續續的都走了,只剩我和朱心迎。老師看我沒人接,便幫我給家長打電話,瞭解情況後便毫不猶豫的把我接回自己家。老師做早飯的時間我大聲朗讀《孟子》告子上1-6部分,吃飯時還郭老師詢問我的家庭和學習情況。這是我第一次到郭老師家裡,我感動極了,不知怎樣表達謝意。

吃過早飯,老師讓我把製作手抄報的過程和今天的活動經歷寫成一篇作文。由於我打字很慢,硬是寫了幾個小時。中途郭老師還準備了開水、水果、酸奶,讓我休息了。

寫完作文,老師幫我修改了一遍,給我補充了一些小暑的知識。我認識到自己寫作文存在著的不足之處,以後我寫作文要做到內容豐富而具體,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還有寫成之後要多次修改。今天郭老師面對面給我指導寫作,真是收穫頗豐呀!

下午,郭老師和徐老師帶我去附近的荷塘遊玩。郭老師見我穿得衣服太短,送給我一個紅色的文化衫,上面寫著“我愛你中國”,我穿上大小正好。這是老師要求我要做一個愛祖國的人啊,放心吧老師,我一定會的。

荷花池塘大約有幾十畝,微風吹過,送來陣陣清香,沁人心脾。荷葉是碧綠的,很多荷葉和我個頭差不多。有的荷葉乾淨俊俏,有的荷葉有缺損和汙點。荷花是白色的,有的是剛有小小的骨朵;有的花朵飽滿,即將開放;有的半開;有的完全開放;有的已經開過了花,節出了小小的蓮蓬。我們還吃到了新鮮的大蓮蓬,甜甜的。

郭老師給我摘了一個高高的大大的荷葉,就像一把綠色的小傘,真可愛。徐老師用一個荷葉給我做了一個荷葉衣服和荷葉帽子,再讓我拿一個荷花,給我拍了不少美照,兩位老師說我像荷花仙子。哈哈……

今天是小暑,唱了愛國歌曲,學到了小暑知識。得到了郭老師的親自指導寫作,讀了《孟子》喝到甜甜的豆汁。看了美麗的荷塘風景,拍了美照,真是美好的一天!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11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俗語:小暑黃鱔賽人蔘。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小暑時節是中國臺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候也是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的盛產期中國臺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群的群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臺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12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遊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這是一首贈答詩,描寫了一種在小暑開放的花——石竹花。石竹花顏色鮮麗,讓人疑覺它被朝霞染上了霞光。花瓣精巧好似用匣刀細細剪裁。它不懼酷暑炎熱,能在小暑綻放。

思念丈夫的女子看到它也不禁感嘆時光的流逝。詩人見到此花更添離愁別緒,思念友人的心情百轉千回。詩人借物抒情,通過小小的石竹花表現了對友人的不捨。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13

《夏日》

宋·朱熹

季夏園木暗,窗戶貯清陰。

長風一掩苒,眾綠何蕭摻。

玩此消永晝,泠然滌幽襟。

俯仰無所為,聊復得此心。

小暑標誌著季夏時節的到來,林木闇然,窗戶清明,夏日的景象真是不同於其它時節呀!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14

《安禪逢小暑》

唐·李頻

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

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在安靜美好的夜晚靜靜打坐,月光下的河流蜿蜒曲折。修禪時正巧趕上小暑節氣,而入秋時則身體有些抱恙。在靜室中細細聆聽玄理,平靜心情可以入山隱居直至白頭。

這是一首修禪詩,詩中表達的是一種清淨無為的思想,也表現了詩人對這樣生活的喜愛與嚮往。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15

《和答曾敬之祕書見招能賦堂烹茶二首》

宋·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小暑時節,詩人正和友人烹茶,在這個天炎暑熱的時節,友人閒坐,烹煮茶湯,帶來百越春天的氣息,即使在如此炎熱的天氣,詩人也覺得十分宜人。

所以,暑天來了,與友人烹茶,亦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暑方法。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篇16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小暑,六月節……暑,熱也。“覺雨”“聞雷”都體現了小暑時節多雨多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