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節日慶典 > 春節

回家過年的親情散文:年味兒

春節1.37W

編者按: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年的氣氛也逐漸在變化,作者認為只要與家人團聚就是過年,下面我們來看看《年味兒》這篇文章吧!

回家過年的親情散文:年味兒

隨著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濃。

“濃什麼呀!這年越過越沒味了……”許多人這樣感慨。

年味,到底是濃是淡,那要看你怎麼品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老輩人留下的過年俗語,相比過去從臘八就開始準備過年,現在的年味是淡了些,因為許多繁瑣的準備工作都省略了。二十三不用“糖瓜粘”,全國各地的水果堅果特色小吃只有你沒見過沒有你買不到的;“二十四掃房子”更是省了,空調暖氣讓室內溫暖如春,無灶火之燻蒸無炊煙之繚繞,天天窗明几淨;二十五不用再推輾子磨豆腐,食品店裡各式豆腐和豆製品隨便挑選;二十六二十七不用急著買肉宰雞,這早已不是過年才能享受的美食;二十八二十九手勤的可以蒸一鍋年糕棗糕,手懶的直接在饅頭店預定;近年來年夜飯一家老小去飯店酒店吃更是方興未艾……從原來一進臘月就開始為過年做的這些準備,變成了一個電話一次購物就搞定的事兒,少了這麼多的繁忙熱鬧,可不就讓年味變淡了。

時代在前進,年的面貌也在被重新整理, 每個時期都有它的特點,以它特有的面目呈現在人們面前。雖然較之以前過年好像沒那麼熱鬧了,但年味並沒有淡,比如,年勝一年的春節前夕的返鄉大潮,就是現在過年最讓人感動最具有時代特色的一道風景。

xx年的春節晚會上,蔡國慶的一首《回家》讓我一下子體會到了過年的意義,“多重多重的心事,今天都放下,多遠多遠的路程,今天要回家……” 這首歌至今不忘,是節前的春運大潮把回家過年演繹得淋漓盡致。年是一種召喚,家是永遠的港灣,母盼子歸,妻望夫回,站臺上浩浩蕩蕩的返鄉人流,是愛的河,流向一個方向——家。

打工潮的興起,形成了每年浩浩蕩蕩的春運高峰。那些常年在外四處漂泊的農民工,是返鄉大潮中的主流。“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疲憊的身體裡裝著一團火,此時不回更待何時?回家給爸媽磕一個頭,這年才算過了,不然,過年的意義又是什麼?樸素的心願,是千載傳承的過年的本色!任何的繁華熱鬧比不過家裡的老屋老院,比不過媽媽晾晒的棉花被子裡太陽光的味道,和著年味,熨貼心靈!

回家過年,這就是最濃最重的年味。拖兒帶女,大行李小包裹,不管千里百里,不管路途坎坷,歸心似箭。

這就是年的味道,陪老爸小酌幾杯,吃老媽包的餃子,和兄弟姐妹歡言,看妻兒笑臉。有年做底色的團聚,其意義是任何節日不能比擬的隆重,深遠。

這就是過年,甚至不需要鞭炮的喧鬧,不需要多少的美酒佳餚,一桌爸媽置辦的團圓飯,已然醉了兒女的心,一個跪拜,已然圓了老父老母孤寂已久的心,這就是年的味道,馨香,敦厚。

過年的方式烙印著時代的表象,或濃或淡,都有它獨特的魅力,而親情,是年宴大餐上恆久不變的主食,是恆久不變的年味!

作者|張香君

公眾號|咱們村

標籤:親情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