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3篇)

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科技戰線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戰勝疫情,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需要以科學精神為指引,通過科學共同體攜手合作,在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專業意見和建議。

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3篇)

科學精神就是通過一言一行將科學輻射至大眾,滋養大眾的思想,內化大眾的行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需要科學共同體及時承擔科學普及與傳播的職業責任,引導公眾科學認知、理性對待。疫情發生以來,科協組織作為中國的科學共同體迅速反應,倡議科技工作者開展抗疫科研攻關,提供科技志願服務。特別是圍繞“防疫病、防恐慌”,積極開展應急科普,組織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利用科普中國、科學闢謠和數字科技館等平臺,進行科學引導、抗疫指導和心理疏導,中國科協本級平臺總閱讀量已超55億次。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巨集等專家也積極發聲,用事實、用細節、用科學說話,分析疫情形勢,讓真相“跑贏”謠言,有力增強了整個社會對疫情的防控意識。

科學防治需要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尊重科學規律。國外科學家稱讚中國疫情防控極具專業性,就是因為把科學防治貫穿在群防群控的每個環節,不留死角。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離不開用科學武裝頭腦。為此,我們面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引導科學認識和理性對待,安撫公眾情緒,克服恐慌,堅定信心;引導公眾提高防範意識,科學消殺,倡導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把科普宣傳下沉到社群、村組和網上空間,以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為基礎提升每個人的防控能力。當公眾以科學眼光和科學態度去審視分析問題,就會增強識別能力,遵循科學規律預判應對。

病毒無國界,各國應攜手作戰。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認知領域的新事物,來源不明,變化多端,只有用科學才能揭開它的面紗。中國科學家在最短時間內確認了新型冠狀病毒,公佈其基因序列、潛在宿主受體和致病主要臨床特徵,為全世界開展病源追蹤、藥物研發提供了知識基礎。在病毒跨越國界蔓延之時,科學共同體應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共享科研資料和資訊,以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可行的政策建議和共同行動為全球儘快戰勝疫病提供解決方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彰顯科技價值和共同力量。

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公眾在日常生活和復工復產中仍有大量科普需求,這需要科學共同體與聯防聯控機制、媒體加強資訊溝通和共享,結合疫情防控進展,組織科學解讀,開展科學家與公眾的對話,更好地釋疑解惑,增強應對能力。應圍繞科學防治、經濟發展、心理疏導等方面加大科普創作傳播,為公眾提供精準、及時、有效的高質量科普公共產品。長遠看,還應儘快在國家應急體系建設中補齊應急科普體制機制短板,完善制度建設,從而更好讓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紮根群眾。

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在國內橫行,引起國內外高度重視。

截止1月29日,全國已確診病例為4529例,疑似病例6973例,治癒人數僅60例,多達106例。再來了解一下各個省份的情況:湖北是病毒發源地,確診竟多達2714例,排名全國第一;廣東確診188例,全國第二;那麼第三是誰呢?答案就是我們浙江省,確診173例。一時間,每個人都有些害怕。家裡的每個人都時刻關心著這件事。我們都不出門了,小區裡的人也越來越少。

但是,我還是要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浙大一院疾控中心已經成功地分離出了毒株,分離出毒株之後,就可以研製疫苗了!如果有了疫苗,那麼以後,我們每個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不會感染病毒。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怕死,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一個人,卻在傳染病最危急的時刻,衝到了最前面。這個人,名叫鍾南山。他已經84歲高齡,卻在5天內,一路生死逆行,衝到防疫最前線。在採訪中,鍾南山呼籲大家一定不要再去武漢,而此時此刻的他,卻在最危險的金銀潭醫院,與死神賽跑。有一天,我在新聞中見到他,看到鍾南山爺爺一臉疲憊。他說著說,流下淚來。那一刻,我非常感動。那些醫務工作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為祖國平安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們視死如歸,我的心中對他們有著深深的敬意!這個年,我好像更關注書本以外的事了,更關注那些改變社會的人了。

這個年,因為冠狀病毒而變得與眾不同。相比往年的繁華熱鬧,顯得格外冷清。路上,除了一些公共交通工具,行人很少,到了飯點,才有幾輛私家車進出小區大門;家庭內部,走親訪友停止了,年飯也停止了,這也意味著少了許多和親朋好友一起玩耍的時間,同時,多了很多獨處的時間。我倒是挺喜歡獨處,一個人閱讀,一個人玩耍,一個人作業,也很有一番風味。這時候,你會感到整個世界是那麼安靜……

相信武漢,相信中國,一定會好起來的,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

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3

培養良好習慣,學會為班級添光彩。

你們想過培養良好的習慣有多重要嗎?你們想過如何為班級的良好氛圍貢獻力量嗎?法國學者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這句話告訴我們: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

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將一些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形成自然。例如:魯迅先生小時候就時刻要求自己抓緊時間,叮囑自己凡事要早做,並在心裡深深地刻下了“早”字。“小跑走完一生”的他,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鑿壁借光、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這些小故事都是通過培養好習慣獲得成功的見證。可見,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與成功起到了多麼決定性的作用。

可是,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抄襲別人的答案;有的同學雙休日只顧玩,回家作業敷衍了事;有的同學喜歡打打鬧鬧,影響課堂紀律;有的同學挑剔飯菜,浪費很多糧食;有的同學不尊敬父母,朝大人大呼小叫;有的同學好吃懶做,不主動分擔家務;有的同學沉溺電腦遊戲,造成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同學長時間看電視,使自己成為了“四眼青蛙”……以上種種不良習慣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你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你認識到了嗎?請記住:好習慣益終身啊!

同學們,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可以為班級添光彩的。如果你們有不亂扔垃圾的習慣,班級的衛生就不會被扣分;如果你們有勤奮學習的習慣,班級的成績就能穩步上升;如果你們有主動課外閱讀的習慣,班級的作文就有可能在報紙上發表;如果你們有文明禮貌的習慣,班級的同學就能得到老師的讚揚;如果你們有相互謙讓的習慣,班級的風氣就會受到班主任的肯定……各位同學,你們的行為習慣與班級的榮譽是息息相關的,別因為一時的壞習慣而讓班級抹上了黑色的汙點,這是班主任老師和我都不願意看到的。

同學們,努力吧!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培養良好習慣,學會為班級添光彩。這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你行動的目標,祁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這樣去做的,因為你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一定不會辜負父母和老師對你們的殷切希望的。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