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始終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五篇

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三年以前抉擇的,我們三年以後的生活是今天抉擇的。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始終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40年來的改革開放,始終是在理論和實踐的雙向互動中不斷髮展、不斷深化、不斷前進的。實踐催生理論、發展理論、檢驗理論;理論又指導實踐、推動實踐、深化實踐。

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科學方法經受檢驗併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某些僵化的思想觀念和教條也不時禁錮著人們的頭腦。因此,黨和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從長期形成的“左”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從對社會主義某些並不科學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個別論斷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下的某些錯誤論點中解放出來,推動了改革開放實踐的不斷深入。

改革開放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充滿著智慧和能量,為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和源泉。在改革開放的程序中,黨帶領人民不斷進行理論思考、理論探索和理論創新,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先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科學的理論來自於實踐,又對實踐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刻揭示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明瞭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規劃了改革開放的目的、任務、原則、戰略、路徑和要求,指導和推動著改革開放一路前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化解了許多風險和挑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始終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發展和推進的。

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書寫了新的篇章,帶領黨和人民進入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

新時代開啟新徵程。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戰略要求,進行了一系列頂層設計,這既是對改革開放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對今後改革開放的科學規劃。現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顯著成就,然而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要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就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實踐。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改革開放,就必須認真學習,全面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真正能夠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分析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新挑戰,研究解決改革開放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就必須堅定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勇氣,深刻認識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就必須深入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和特點,堅持正確的方法論,統籌謀劃改革開放的科學路徑和有效方法,提高改革開放的科學化水平;就必須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勇於擔當,狠抓落實,確保改革開放的各項舉措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思想宣傳範文】二

隨著網路資訊科技的不斷創新變革,網際網路已經全面融入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世界主要國家都把網際網路作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的重點,把網際網路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網際網路作為全球範圍內競爭的最大變數已成不爭的事實。面對國內國際新形勢、意識形態領域新態勢、資訊化發展新趨勢,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網信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認識做好網信工作對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大意義,必須科學認識網路傳播規律,全面提高新時代黨對網信工作的領導力,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數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提高黨對網路領域的政治領導力,確保網信事業發展正確政治方向。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必須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如果削弱黨對網信工作的政治領導力,我國網信事業發展就會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會在充滿變數的經濟全球化競爭中失去主動權和話語權,西方反華勢力的圖謀就會得逞,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遇巨大挫折。

xxxx一再強調,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因此,做好網信工作,加強黨中央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至關重要。全面提高黨對網信工作的領導力,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確保網信事業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同時,還必須堅持把黨總攬網信工作全域性、協調網信工作各方落到實處,使黨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網路媒體特別是新媒體領域,實現正確政治導向在網路資訊傳播全環節、全領域覆蓋。

提高黨對網路領域的思想引領力,牢牢掌握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網際網路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網路輿論直接影響著人們特別是年青一代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影響著全社會價值共識的形成。當前,意識形態領域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往往因網而生、因網而增,甚至許多錯誤思潮以網路為介質肆意傳播和發酵。能不能牢牢掌握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直接關係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如果淡化黨對網路陣地的思想引領、解除思想武裝,就意味著放棄領導權,無異於將網路陣地拱手讓人。

xxxx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提升黨對網路輿論的思想引領力,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須將思想的力量融入網信工作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和價值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使人們通過網路真切感知到黨的思想和理論的溫度。要強化理論供給,旗幟鮮明堅持真理,立場堅定批駁謬誤,特別是對於網路虛擬社會中存在的偏激甚至錯誤的社會思潮,要及時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有力廓清其迷霧。

提高黨對網路領域的群眾組織力,使網路真正成為了解民意、開展工作的重要橋樑。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豐富了黨的群眾路線形式和工作領域,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新境界。xxxx曾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瞭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迴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人民群眾的所需、所想、所求在網路空間均能得到及時、全面、真實的反映。網路空間打破了群眾路線的時空限制,使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絡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因此,提高黨的網路群眾組織力,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網信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網信工作格局,在網路領域能有效組織群眾、積極依靠群眾、廣泛動員群眾,使網上網下成為一個同心圓,黨的聲音與群眾心願同向同行、同頻共振。提高黨對網路領域的群眾組織力,還必須要利用好網路這一便捷的橋樑實現與群眾的有效溝通。在民眾權利意識日益增強、輿論格局日趨複雜的今天,同網路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領導幹部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功。

提高黨對網路領域的社會號召力,構建全民參與、協調一致的網信工作大格局。一個政黨的社會號召力,是指它針對社會中不同群體、階層和力量的社會政治動員能力,也就是能把各不相同的社會群體、階層和力量圍繞著某種價值理念、政治目標和社會願景團結起來並付諸行動的能力。可以說,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社會號召力是我黨的重要政治優勢。當前,黨的社會號召力的提高除了要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夯實自身根基之外,還要善於利用網路平臺整合社會各方要素資源,積聚全社會力量朝著網路強國戰略目標奮進。

提高黨對網路領域的社會號召力,首先需要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網信工作聯動格局,為黨的社會號召力有效發揮提供高效運作的網路空間,遇到新情況新問題能及時解決。其次,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優勢,鞏固和擴大不同群體、不同行業領域的群眾基礎,使黨的聲音能及時傳達。最後,著力培養一支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俱佳的網路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為黨的社會號召力持續發力提供堅強人才隊伍保障。

【思想宣傳範文】三

xxxx20xx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是一篇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文獻。講話提出的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大任務,是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重大任務,也是新時代全黨的重大任務。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五位一體,要貫通起來理解,全面貫徹。關於聚民心,從黨和國家的工作全域性來思考,談九點體會,或者叫做九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

中國共產黨是頂天立地的偉大政黨。頂天就是頂馬克思主義之天,立地就是立中國人民之地。我們黨是因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是在人民群眾中生長和發展壯大起來的。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也是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1973年6月,毛澤東同志會見馬裡國家元首兼政府總理特拉奧雷。特拉奧雷說,我們馬裡共和國的人都認為你是一個天才,而且是有史以來唯一的天才。法國人教導我,拿破崙是有史以來唯一的天才,但我認為同毛主席對世界的貢獻相比,拿破崙不及毛主席的三分之一。毛澤東搖頭說,你把我吹得太高了。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眾的經驗,我做的總結。沒有人民,啥事都幹不成啊。我們黨從最初成立時的50多名黨員發展到現在的8900多萬名黨員,成為領導一個13億多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的長期執政的黨,最根本的一條,是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我們黨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產黨的理論就是人民的理論,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共產黨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共產黨的實踐就是人民的實踐。用毛澤東同志的話說,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

第二個觀點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基礎。1992年7月,鄧小平同志在審閱中共十四大報告稿時指出:報告中講我的功勞,一定要放在集體領導範圍內。可以體現以我為主體,但絕不是一個人腦筋就可以鑽出什麼新東西來。鄉鎮企業是誰發明的,誰都沒有提出過,我也沒有提出過,突然一下子冒出來了,發展得很快,見效也快。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是由農民首先提出來的。這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報告對我的作用不要講得太過分,一個人、幾個人,幹不出這麼大的事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誌。共產黨領導的實質是支援人民當家作主。xxxx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偉大號召,就是希望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始終不要忘了人民,不要忘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和人民創造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就是希望全黨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崇高歷史使命,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的戰略安排和戰略部署,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巨集偉目標而奮鬥。

第三個觀點

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絡,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1944年6月,以美國記者為主的21名中外記者參觀團來到了延安。其中,美國記者福爾曼在延安和晉綏抗日根據地進行了6個月採訪後,寫了一本《來自紅色中國的報道》。在書中,他一開始就表示:“我們新聞記者多半不是共產主義者,也不是共產主義的同情者。”在描述了大量親眼看到的事實後,他感慨地說:“凡見到過八路軍的都不會懷疑他們,他們所以能以繳獲的武器或自制的簡陋武器堅持抗日戰爭,就是因為他們和人民站在一起。”共產黨被人們認為最有紀律,最有道德,具有最適合群眾願望的路線和政策。我們黨把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根本問題。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以人民為中心,看作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根基和本質要求。共產黨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黨的幹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顛倒了公僕和主人的關係。黨委和政府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守住人民這條根本底線。

第四個觀點

由我們黨的性質宗旨,也由我們黨走過的道路所決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群眾路線本質上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同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是統一的。黨的民主集中制是黨的群眾路線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的制度安排和集中體現。全黨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既充分發揚民主,又善於集中統一,充分調動全黨的積極性、創造性,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第五個觀點

我們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黨委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就要時時處處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打算,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黨政機關,要著力加強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教育,特別要加強黨的性質和宗旨教育,加強新時代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理念。必須堅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對一些領導機關、領導幹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關心群眾疾苦、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和危害,絕不能低估,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加以解決。面對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更不能有絲毫自滿和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第六個觀點

任何政黨的前途和命運最終都取決於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大量事實反覆證明,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是少數和大多數的關係,但又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數量關係,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影響和決定歷史發展的走向。我們黨的奮鬥目標,離開了人民支援就不可能實現。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不能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執政黨的最大危險,是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如果自詡高明、脫離了人民,或者凌駕於人民之上,就必將被人民所拋棄。一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越是長期執政,越要注意體察民情;越是歷史轉折關頭,越要注意把握民心。如果說,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是xx大以來全黨工作的最大亮點;那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惠民生,應該成為當前全黨工作的最大著力點。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集中解決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突出問題,集中解決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等突出問題,集中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徵地拆遷、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等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這是共產黨執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解決好。

第七個觀點

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必須深入細緻地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地向群眾講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清黨和政府工作面臨的實際困難,要誠心誠意地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要把解決實際問題同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廣大人民群眾是最講求實際的,又是最通情達理的。1952年,中央慰問團代表毛主席重回江西看望蘇區人民,一位86歲的老漢,步行80裡山路趕來,非要見見慰問團團長。得知老人的兩個兒子都在紅軍隊伍裡犧牲了,團長便問老人說,老人家,您需要我們幫助些什麼?老人說,不需要幫助,我就是想要一張毛主席像。為什麼“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因為在老百姓眼裡,毛主席就代表著共產黨,就代表著那個“解決群眾生產和生活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的共產黨的形象。這個故事我們今天讀來仍然深受感動。新時代,我們要發揚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要通過我們的工作,收穫新時代的感動,把黨和國家的意識變成全體人民的意識,把黨和國家的自信變成全體人民的自信,把黨和國家的意志變成全體人民的意志,把黨和國家的奮鬥目標變成全體人民的奮鬥目標,這樣我們就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第八個觀點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使國家和人民建立起信仰,必須緊密聯絡黨和國家正在做的事情,緊密聯絡國內外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正確看待大局,正確看待形勢,正確看待差距,當前特別要正確看待困難。我們共產黨人是以不怕困難著名的。我們在戰術上重視一切困難,在戰略上藐視一切困難。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必須充分地估計到前進道路上各種可能遇到的和必然遇到的困難情況,並準備用百折不撓的毅力,有計劃地克服所有的困難。世界上沒有直路,要準備走曲折的路,不要貪便宜。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還是毛澤東同志那句話,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正能量,這就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正能量。這就是我們建立中國自信、中國信仰也是我們聚民心的根本物質基礎和根本思想政治基礎。

第九個觀點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是實現和發展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證。新時代,人民最重要最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是黨心軍心民心之所向,也是一場更廣泛、更深刻、更艱鉅的新的偉大革命。全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始終保持全黨堅如磐石般的團結,始終保持黨同人民堅如磐石般的團結,始終保持黨的強大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萬眾一心、堅韌不拔地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安排和戰略部署,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思想宣傳範文】四

內容提要:xx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的高度,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概括了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宣示了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發出了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攻堅動員令,闡明瞭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現實路徑,詮釋了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科學方法,是指導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綱領性文獻。

xx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的高度,貫通曆史、現實和未來,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全面總結了40年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精闢闡釋了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科學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域性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戰略部署。講話高瞻遠矚、內涵豐富、思想精深,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是指導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綱領性文獻。

40年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的全面總結

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xx同志在講話中指出:“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這四個“基於”深刻表明,改革開放是我們黨順應歷史發展規律、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的關鍵抉擇,既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性,又體現了我們黨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的主觀能動性,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

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接續奮鬥,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巨集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4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始終堅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施“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xx同志用這十個方面的“始終堅持”高度概括了40年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動力。40年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中國發展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經驗、展現了光明前景,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力量,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40年改革開放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的精闢概括

40年來,我們黨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積累了彌足珍貴的豐富經驗。總結好改革開放的經驗和啟示,不僅是對40年艱辛探索和實踐的最好慶祝,而且能為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強大動力。

xx同志立足於40年偉大實踐,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髮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九個“必須堅持”,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是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偉大革命的生動記錄和智慧結晶,貫穿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要求,體現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這些寶貴經驗為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重要啟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制度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打鐵必須自身硬,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這些重要啟示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標誌著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理論探索和規律性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能夠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努力奮鬥。

我們黨不僅善於總結經驗,而且善於把經驗昇華為理論,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xx同志的重要講話展現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程序中的理論創新邏輯和重大創新成果: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積極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面對新時代的任務和要求,xx同志明確提出了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重大任務:“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我們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絡,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鑑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宣言書和行動綱領

xx同志的重要講話宣示了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他指出:“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鉅、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推進改革開放,不僅順應我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而且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而且使中國更加自信地引領時代。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來自於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精神力量。

講話發出了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攻堅動員令。xx同志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新時代改革開放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拿出創造性的舉措。新時代改革開放要聚力於過險灘和啃硬骨頭,既要面對前進道路上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又要回答改什麼、怎麼改,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改革開放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我們必須苦幹、實幹,幹出一番新天地。

講話闡明瞭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現實路徑。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圍繞這一總目標,要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切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加強文化領域制度建設,努力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安定有序;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把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講話詮釋了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科學方法。xx同志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我們要站在歷史發展長河中把握改革開放的未來趨勢、發展方向、客觀規律,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要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確保改革開放行穩致遠。要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聚焦發力。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xx同志的重要講話既是改革開放40年曆史足音的迴盪,又吹響了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角。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新時代的“接力跑”中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奪取新的更大勝利,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思想宣傳範文】五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xxxx強調:“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意義作怎樣的好評與讚頌都不為過。在此,從四個主體視角入手,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意義作簡要探討。

改革開放鍛造了中國共產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與本領。從起源上說,市場經濟主要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一種經濟執行體制,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效率、發展經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市場經濟在相當長時間內被貼上意識形態標籤。因此,如何順利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成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問題之一。馴服市場經濟這頭烈馬,最為根本的環節是,通過推動持續而深刻的思想解放,切實破除關於市場經濟的意識形態偏見。在此前提下,中國改革開放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注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通過釋放市場活力提升了財富創造效率,又通過完善基本制度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既為資本增值提供了廣闊舞臺,又以有效的手段限制了資本的任性與瘋狂。40年的改革開放從根本上克服了資本主義制度難以克服的弊病,鍛造了中國共產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改革開放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如何在生產力水平落後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成為執政後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解答的歷史性難題。在對這一問題的持續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改革開放這條正確道路。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域性性變革,我們黨始終聚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通過對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作出調整與改革,構建了新的體制機制,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40年改革開放史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既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與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繁榮與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進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必將使科學社會主義在古老的東方大國迸發出愈發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改革開放提升了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對外開放的大幕一經拉開便釋放出強大動力,推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經濟發展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為全球經濟的復甦與穩定貢獻了重要力量。在探索現代化路徑方面,中國有效破解了發展中國家幾乎難以擺脫的發展與穩定、開放與自主等幾大難題,為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在全球治理方面,在逆全球化思潮湧動以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極端化思潮泛起的世界形勢下,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主張和倡議,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與贊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引領力。

改革開放滿足了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與期待。“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當年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的初衷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史,清晰地勾勒出黨治國理政的“民生邏輯”和“人民至上”的執政情懷。改革開放40年來,在滿足生存和發展需求、物質文化需求的基礎上,正在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公共產品需求、休閒和享受的需求、高層次需求、美好生活需求。新時代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既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與一致好評,也必將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譜寫出最為光彩奪目的動人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