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通用13篇)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你們好!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通用13篇)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文明守紀的中學生” 在一次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聚會中,有人問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究竟是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獲取了你認為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才使你取得了如此的成就?這位長者的回答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答到:是在幼兒園裡。幼兒園的老師培養了我很多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習慣在一個成功者的眼裡是多麼的重要。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自己的習慣,這些習慣都會影響人們的方方面面。而這些習慣卻有著好壞之分,好的習慣做事效率高,效果好,可以促進工作、學習和生活,可以幫助我們進步、成才;不好的習慣,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做事沒有效果,甚至好事也會做成壞事,無疑它是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它將阻礙、限制和影響我們人的發展。不同的習慣,帶來了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視個人的習慣問題。

同學們,我們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1、生活習慣 做到:(1)早晚自己穿衣、洗漱、鋪床疊被

(2)用完的用具放回原位,桌面鋪位乾淨整潔。

(3)自己整理書包、書桌、書櫃、房間。

(4)自己的小件衣服自己洗

(5)幫助父母學做家務事

2、文明禮貌習慣

同學們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 "謝謝” “對不起” “請原諒”。同時,要注意我們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並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道德習慣 做到:(1)誠實、守信、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2)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

(3)與客人主動打招呼,多用禮貌用語

(4)遵守公共場所秩序,不大聲喧譁、追逐打鬧

(5)講究衛生、穿戴整潔、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4、學習習慣

做到:1.提前預習的習慣 2.及時複習的習慣 3、經常閱讀的習慣

4、.口語交際的習慣 5、善於提問的習慣 6、規範書寫的習慣

那麼,我們的同學如何爭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呢?在此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文明主要表現在言行上。文明言行主要是三管好。管好你的嘴,不要罵人,不講髒話,不起綽號,不亂吐,管好你的腳,不要亂走、亂踢、亂蹋、亂踩,管好的你的手,不要亂扔亂丟,不要隨便伸手拿別人的東西,不要打人,不要損壞公共財物,不要亂採亂摘。

同學們,做一個文明中學生,首先要從自已做起。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做一個文明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勤學的人,一個高尚的人。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2

同學們,大家好﹗

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上課認真聽講,自習時安靜地看書,課後認真完成作業,這都已經成為習慣,這都非常好。但是,也許你還忽略了一種習慣——道德。

什麼是道德?其實道德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要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中國自古以德育人,以德為美,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到底,道德也是一種習慣。

舉個例子,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菁菁校園中,常常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像:雪白的牆壁上被鞋印沾汙,洗手間裡的水龍頭“不辭勞苦”的滴著水,投不中的垃圾被棄於桶外,耳旁時不時飄過幾句不太入耳的口頭禪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為,我們要給予批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做的有很多很多。比如:給老人讓座、隨手撿一張紙屑、愛護一草一木、遵守公共秩序、少幾句不文明的話、多一點文明禮貌、拭去那些輕蔑與浮燥、獻一份誠信與愛心,等等。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並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道德的培養只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它也成為一種習慣,同學們就都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同學們,你們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只有你們將我們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讓文明之花開遍我們校園 ”。

古人說,人生有三件大事:做人、做事、做學問。其中做人是核心,是基礎,是其他兩項的靈魂支柱。所謂做人,就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古語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意思是說小到個人,道德是做人之本;大到國家,道德是國家興旺之根。每年的3月“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月”,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首先是明確道德建設的要求。

讓"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基本道德規範入腦入心,養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習慣。生活中常有不道德的行為影響著我們的學習、生活環境,破壞著我們的人際交往,比如:從樓上往樓下扔一些紙屑雜物;上下樓梯不靠右行;在教學樓走廊追逐打鬧,影響同學的學習;譏諷嘲弄同學的缺點,撒謊欺騙同學和老師;不按秩序排隊,不守時;頂撞長輩,欺負弱小;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等等,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為。

其實,道德就在我們身邊,道德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周圍,只要你留心,用心,有道德的高尚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當你擰緊正在滴水的水龍頭,是盡責,當彎腰撿起校園的一片紙片時,是盡責;當你在升國旗時莊嚴肅穆,是盡責;當年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你認真做好值日工作,你準時到學校,你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你給自己,給他人一個燦爛的微笑時,這些都是盡責。

在同學需要幫助時,我們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這就是有道德;生活中愛護環境,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吐痰,見到垃圾主動拾起來,同樣也是有道德。道德並非天生具備,而是在對自身修養的不斷提升中,逐漸積累而成。如果我們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昇華。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摒棄掉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用你們的愛心播撒美德的種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做一個自尊、自愛、自強的好學生;做一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好學生;做一個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讓文明之花開遍我們校園。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4

有人一談網路就反感,把它稱為禍害,毒藥,我卻要為它正名,只要你把握好尺度,它也會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激情部落格秀

低年級的時候,寫作文是我最煩惱的事。一天,爸爸的部落格讓我大開眼界,從此,我與電腦結下了不解之緣,對它滿懷好奇,於是,在爸爸的指導下,自己建了一個新部落格。頁面是一個藍色的天空,藍色,代表著希望與夢想,風中還不時飄著蒲公英,一切是那麼栩栩如生,我彷彿聞到了清風的氣息……聽同學說,部落格有個獨特的功能——讓網友來分享你生活的點滴。聽同學說,開啟部落格裡的日記夾,把每天發生的生動有趣的故事記錄下來,就可以與夥伴共享。我心想:和朋友分享快樂,還可以看看他們的觀點呢!有一天,我隨著好奇心,記下了真情實感:今天早晨,窗外下起了鵝毛大雪,,遠遠望去,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瑞雪兆豐年!過了幾天,網友們紛紛來評論:寫的真好,真實性高;語句優美,比喻恰當,祝你堅持寫作,更上一層樓……我沒想到小小的一個描寫,卻能得到那麼多肯定。雪花般飛舞的鼓勵,讓我開始對寫作充滿了信心,同時也養成了每天到部落格上去“秀”日記的好習慣,領略了成功。部落格“秀”讓我分享了快樂!

郵箱寄熱情

以前,我對待朋友都冷冷淡淡,話很少缺乏熱情,性格內向,講話不留情面的同學私下稱我——“冷血動物”。有一天,資訊課上老師帶我們走進了163郵箱,學習了它的作用與好處:能及時方便地給對方郵箱發郵件。回到家,我心血來潮,試著給好朋友紅紅髮了一封討論學習心得的郵件。過了一會兒,我立刻收到了他的回信,反覆讀著,讀著,越讀越有滋味,彷彿怎麼也不肯把這份真摯的友誼放下。就這樣,我送出了一個個郵件寶寶:網路徵文投稿,環保倡議書,結交新朋友……我的好奇心越來越大,這一封封郵件裡,滿載著我的熱情,我更收穫了一份份情誼,是網路改變了我的冷漠!

網路,是高科技下的完美產物。我——網路——生活,看似沒有關係,但都親密無間,是網路改變了我,讓我黑白的世界裡多了一絲色彩,讓我憂鬱的眼神中少了一份迷茫,讓我不再退縮,不再迷失方向,因為,是它讓我心中多了一份自信!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今天心理健康集體晨會講話的題目是《做身心健康的陽光少年》。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國小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如:影響一場考試的得失、一場比賽的勝負,還會影響著班級、學校的和諧;大而言之,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影響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影響國家的未來與興衰。那我們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負,要自信,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不存在差學生,只存在有差異的學生,要正確面對挫折或失敗,很多我們原本以為邁不過去的坎,其實可能壓根只是小事一樁,換一個角度看待它,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

其次,要學會正確與人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諧的人際關係來自於對別人的愛心,來自於對別人的尊重。把你的愛心與老師、同學分享,你會得到更多的快樂;把你的意見與別人溝通,你會得到許多有益的忠告;與人分享快樂,快樂會加倍,與人分擔痛苦,痛苦會減半。多給別人力所能及的幫助,送人鮮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別人,多體諒別人,經常真誠地對人微笑,真誠地微笑充滿著你的自信,表示著你的禮貌和對別人尊重。

第三,要正確面對批評。在我們學習、生活中,總會聽到批評的語言。有的同學總覺得被批評了沒面子,對於別人善意的批評和勸告拒不接受,逆反心理特強,與同學、老師、父母之間對立情緒嚴重。久而久之就會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產生問題。我們應當多聽取老師、父母、同學的意見,要知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最關心你的人,才是最愛你的人,苦口婆心批評你的人,才是最想幫助你的人。

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做一個身心健康的陽光少年!只有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精彩,人生才會有價值!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6

尊敬的領導、老師、教官,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五(2)班的,今天我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母親用乳汁把我們餵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照顧。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飽含著父母的辛勞。寒冷時,父母我 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援;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還高,比海更深。 三字經中有云:“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這裡說的就是黃香孝順父母的事情。黃香出生在一戶貧苦人家,爸爸和媽媽都是農民,他們早出晚歸,常常天沒亮就起床幹活,到深夜才回家。因此黃香十分心疼父母,從而更加孝敬父母。有一年的冬天,天異樣寒冷,但黃香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得起私塾,依然努力耕作。很晚了,父母還沒回來,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母回家後多點溫暖,躲進父母冰冷的被褥裡,用自己的體溫為父母把被子捂熱,再請父親去睡,這樣父親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這個故事成就了一個關於孝順父母的千古佳談,黃香這個名字在民間也是婦孺皆知,所以連《三字經》都收錄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古時候小小的黃香尚能如此孝順父母,而現在生在新時代的我們做到了我們該做的事情嗎?現在的父母都很疼愛子女,也不忍心責罵或打罰子女,但是很多子女卻不懂得體貼父母的心意。有的同學被父母責罵的時候,甚至會記恨在心。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一些獨生子女身上很少表現出來。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照顧,而父母身體不舒服,孩子卻很少問候一聲。……像這樣的事情還很多,值得我們同學深思一番。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的人品呢?又有誰願意和他真心做朋友呢?因此,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熱愛、體貼、關心、尊敬、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其實,我們對父母的孝順不在豪言壯語上,不在給父母買多少貴重的禮品上,而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每天給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句關心的問候,在家裡為他們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為自己創造的環境之中好好努力學習,在生活中能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和他們頂嘴發脾氣等等,這都是孝順父母的表現。

願我們都能學會感恩,都能成為孝順父母的好孩子。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208班的。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現在做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我們應該弘揚和傳承這種美德。然而,我們現在生活富裕了,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越來越嚴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訓大家都能脫口而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能在吃飯時會想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呢?當某些同學大手大腳地隨便花錢時,你可曾想過,這可是父母辛苦工作賺來的血汗錢!現在,雖然我們的國家富強了,家庭富裕了,但我們不能忘卻勤儉節約的美德。

本週日就是世界勤儉日。在此,我倡議:生活中,我們要以勤儉節約為榮,從身邊做起,從節約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張紙、一枝筆、一塊像皮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伴隨我們的一生!請記住:節約,從我做起!節約,從現在做起!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8

每每透過枝頭,凝望空中幽月,回想起文章中的字字句句,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其實,怎是僅有人與人之間才需要距離?那萬事萬物於人於事不都需要距離嗎?

曾幾何時,人們凝視空中,那如被濃墨潑灑般的夜空,使人感到無盡淒冷與哀痛。這時,一輪明月,悄然懸掛,輕輕輸送那溫暖的亮光,那細微的活力。有了它,夜才不真正孤寂,因為有一雙如眸之月,注視著你;有了它,人才不真正孤單,因為有一顆如心之月,傾聽著你。

於是,人們遙望明月,興許是距離太遠,也是對它的不知。無盡的聯想,伴它亙古流傳。

自小便聽媽媽講那嫦娥奔月,那吳剛伐桂。月宮幽然,便引起我無盡的幻想。我幻想那恬靜的月亮裡,佇立著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殿前矗立著一顆挺拔的桂樹。瓊樓玉宇,高處塔頂,嫦娥那如水深眸正凝望著遠方……

看著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傳回來的畫面。原先,月不美,月有痕,月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完美無瑕。一時間,彷彿心中某種東西破裂了……

並不是在埋怨人類不該登上月球。的確,人類登上月,標誌著人文提高。可一旦距離沒有了,收穫的雖的的確確是真理,可那一顆失落的心,是無法形容的……

我喜歡在網上與人聊天,並不是說在真實世界裡,便無法與人交談、與人為善了,而是我喜歡那彼此間披著的朦朧面紗,亦或說是那美的距離。因為有了距離,我們能夠暢所欲言,無所顧忌;因為有了距離,我們能夠縱情喜怒哀樂,不必拘泥;因為有了距離,我們能夠……真實世界給予我的是與人相處的方式,但真的很累;虛幻世界贈給我的是舒心放鬆,不必有所顧慮。並不是如他人所說,投身虛幻便是一種逃避,只是因為我們平日與人太近了,太近了,近到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堅持距離,隔著一個心與心的世界,未必不是一種良方……

月遠則美,月近則衰。湘頭映月,月如鉤,月似舟,遠載夢想飛逝……

網路虛則瑰,實則摧。相隔兩地,心無良,意無鋒,沉澱怡人芬芳……

距離即美,美如畫卷……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9

落地的期望

葉,落了。

深秋時節,吹過的風如同乾涸的湖面,乾燥而預示著死亡。片片樹葉在它的催促下倉皇地變黃。衰老。凋零。日復一日,無聲無息地鋪滿了大地,它們彷彿是在企圖遮蓋一個驚人的祕密,當我掃開地上的一層落葉後,才發現原先真相是為了覆蓋最底下已經開始腐敗的的枯葉,它不想讓別人發現自我正走向毀滅。滿地落葉已是很淒涼了,但它也要用盡全力把最完美。最乾淨的一面展現給世人。

落葉不可能像喜鵲在枝頭高鳴;不可能像知了在林間沉吟;不可能像蟋蟀在石下長嘆。排空那些高調做是又貪婪索取的雜音,便可聽到片片落葉在你安靜的心房徐徐降落,發出震而欲聾的轟響,奇蹟般地驚天動地。

想起一句話:“包裹著金絲的落葉,在秋風面前表現得十分堅強,沒有依戀,沒有悲哀,在風中跳著最終的舞蹈,那麼瀟灑,那麼曼妙。”落地的一瞬間,為大地增添了一份力量,在小範圍內激起周圍落葉的層層漣漪,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藉著秋風的力量,落葉在大地上依舊忠實地守護著它的諾言,它們沒有消逝,它們的生命在累積中得到了重生,得到了延續。

每片落葉都承載著一個金色華麗的夢想,它們經過腐敗,再經大樹的根系吸收,嵌在樹的年輪裡,隨流年長成參天的記憶。它們偉大的夢想很強烈,似乎把耳朵貼近地面就能聽到期望瘋長的聲音,這聲音深深淺淺地刻在真正懂它的人的心房上。

落葉洗淨了冬的無暇,孕育了春的期望,承載了夏的繁華。用它寂寞的身影,孤獨吟唱,歌聲甚比“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得更猛烈。

那段片片金黃的日子,有人在天空劃出天籟的聲響。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勞動最有益,勞動最光榮》。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的確,勞動是最可靠的財富。勞動進化了人類,勞動改造了自然,勞動使社會不斷進步發展。因此,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緊記以下三點:

一、要牢記自己的學習使命。學習也是一種勞動,我們要時刻銘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所獲得的知識都是老師誨人不倦的教育和自己刻苦學習的結果。我們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技能, 將來才能為祖國,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

二、我們從小就要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在家裡,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床鋪自己理,還要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學校,要積極打掃衛生,時刻保持整潔,培養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三、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勞動的人。無論是老師、科學家、農民工,還是清潔工人,他們都是光榮的勞動者,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同學們,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傳承下去。在我們學校裡,每天都有值日的同學,他們默默地打掃衛生,是他們共同創造了清潔的校園環境,讓我們能夠在清新的校園裡健康成長,快樂學習。然而,我們也經常發現我們身邊的一些不愛勞動和不尊重別人勞動的行為:有的同學在家裡什麼事都不幹,還要父母伺候,像個小皇帝;值日生把教室校園打掃的乾乾淨淨,有的同學卻隨手扔垃圾;老師辛辛苦苦備課,認認真真講課,可有的同學卻不認真聽講,甚至連作業也不完成等等,這些不熱愛勞動 ,不尊重別人勞動的行為是非常可恥的。

同學們,勞動有利於身心健康,勞動是最光榮的。我們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不浪費一顆糧食。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同學們,現在就行動起來,用我們的行動來美化我們的校園!讓我們用勞動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的講話完畢,謝謝!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1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自我保護,讓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燦爛”。

說到“自我保護”這四個字,我們常會想到: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我們要珍視生命。珍視生命就必須學會生存,學會自我保護。

最近有一起廣受社會關注的事件,那就是--省南平實驗國小3月23日早上發生的一起重大凶殺案,事件造成8名國小生無辜喪命,另有多人受傷。這起事件值得思考的東西很多,而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引起同學們特別重視的,那就是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救能力,這是十分必要的。

的確,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高中學子,談到自我保護時往往有些漫不經心,可生活是美好的也是紛繁複雜的,危險有時候是突如其來、始料未及的。關鍵時刻,自我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了自我保護意識,首先就與潛在危險隔開了一定的距離。我們在維護未成年-益時,更多的往往是關注社會保護、學校保護、家庭保護和司法保護,卻惟獨忽視了自我保護。然而,事實告訴我們,自我保護是未成年-益保護的一個關鍵性環節。所以,除了社會機制外,時時刻刻能保護我們的,首先是我們自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到同學之間交往、每次課外活動,大到每學期的外出素質教育活動,都應重視自我保護。比如: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最好與同學結伴而行,遇意外時可以互相幫助,並堅持走人行橫道、不打鬧。平時做個有心人,學會觀察、記住家庭、學校周圍的環境特點,尤其應熟悉派出所、治安崗亭的地點。這些看似小事,但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緊急情況下,就可以看出它們的重要性了。總之,一旦遇到麻煩甚至遭遇侵害時,一定要及時與家長、老師、公安機關取得聯絡,並採取必要的應對方法,避免自身受到傷害。

讓我們每個人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讓生命之花,開的愈加燦爛!

謝謝大家!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12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這幫曾經上山下鄉的老知識青年開始那樣地眷戀那塊曾經陪伴過我們那麼多年的土地。

我們結伴回去,爭相為那裡的脫貧致富找門路;我們爭先恐後捐款,為改變我們曾經待過的農村的落後面貌;我們願意為我們的第二故鄉做各種各樣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們為什麼如此心甘情願?因為所有的人都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一個知青。

在今天的中國,知青已經不是兩個普通的漢字。它已經成為一個特定群體的符號,代表的是一段歷史。那時候,所有的知青都有一股向上的精神和蓬勃的活力,都覺得自己是一項偉大的社會活動的主人,歷史把一項改造世界的偉大工作交給了我們。整整十來年,最後,我們發現,我們不僅在學習改造世界,也在歲月和生活中磨練了自己、鍛打了自己。於是,在祖國發展的一個特殊歷史階段,這個被蹉跎歲月曆練過的群體,成為了改造社會和建設新生活的生力軍。這支從黑土地、黃土地、紅土地走出來的隊伍,一干就是三四十年。一晃兒,我們老了。不過,這些人沒有整天抱怨“老天不公”“不堪回首”,而是掏心窩兒地說:“青春無悔”。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軍墾戰士寫了一首歌詞:“說不清的黑土地,為什麼這樣有魅力,引得多少好兒女,千里萬里來尋你。害得多少好兒女,天涯海角也想你。青春給了你,命運你拿去,我倒反覺欠著你,說不清的黑土地,為什麼這麼神奇。”老知青們把它譜上曲,找個好嗓子的領頭,大家一起唱,唱得每個人都淚眼婆娑。

無論是黃土高原的樑家河,還是北大荒的北京村;無論是山西曲沃的茅草屋,還是內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至今還有不斷的笑聲,在講述那幾十年前一個個愣頭青改天換地的小故事。就是在那裡,吸吮著大地母親的乳汁,一批批青年人長大了,經受住風吹日晒的孩子們變成漢子了,今天,他們長成支撐偉大祖國的大樹了。那些講故事的人說:因為紮根深,所以枝葉茂;因為有營養,所以幹粗壯,他們是支撐偉大民族身軀的脊樑!

如今,我也到了古稀之年,但我還是以虔誠的心情,寫下對那片土地的眷戀:

黑色是思緒的指向,白色是記憶的符號,綠色包裹著多少畫面,藍色已經變為今天的尋找。棕色是起居的夥伴,紅色是不隱瞞的驕傲,黃色不是意識的隱喻,它是飽裹肚囊的佳餚。灰色只是被淡忘的一頁,而粉色倒是能引來偷偷摸摸地嬉笑。偶爾的橙色是拉合辮房旁邊的樹葉,紫色只出現在收工掛鋤後,天邊的雲梢。透明的是現在的心境,難忘的是那時的味道。顏色是一幫老知青的信念,明亮是從那時一直吹到今天的號角。

是呀,一輩子都忘不了喲,那也是我們的家呀,屬於我們的祖國,我們愛不夠的家!

習慣與道德國旗下講話 篇1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二、十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尊老敬老》。

尊老愛幼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經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老人也是長輩,尊敬長輩是很多小朋友都懂得的道理。在老人身上流傳著很多的故事,老人就是知識的寶庫,是智慧的寶庫。老人,為社會奉獻,為家庭奉獻,不僅養育我們,還以言傳和身教向我們傳播做人的道理。古羅馬偉大的哲學家西塞羅說過:“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老人是我們民族的魂,我們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經由老人,再經由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敬老是一個永久的話題;老人,則是話題中不曾褪色的字眼。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經歷的最多的無疑就是老人。人生的問卷答到了這裡,我們是否可以以耐心和愛心來續補這空缺的橫線,在老人的闡述中重踏他們曾走過的路,從敬老的氛圍中感受他們的點點滴滴,感受他們熾熱的回憶,從他們身上看到一些美好的東西,看到我們中華民族永不腐朽的精神。

而助老不僅僅是對自家的老人。孔子曾經說過:“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只有天下大同,才能讓社會上的老人得以安享天年。孟子也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幫助天下的老人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該做的。

尊敬老人,幫助老人,我們就應該從心裡面去愛護他們。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境貧寒,但十分孝順,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在外討的食物,皆帶回家去供奉二老。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侍奉他們。”聽到的人感到他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七年級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偉大主席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大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名人尚且如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年邁的親人做些什麼呢?

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老人是最具親和力的表現。就連今天的重陽節,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重陽節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祝願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標籤:講話 通用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