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常規管理的總結集合(通用3篇)

常規管理的總結集合 篇1

一、認真學習,制定方案。  

常規管理的總結集合(通用3篇)

在本學期初,我校就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江蘇省中國小管理規範》、《連雲港市教學管理規範要求》的基礎上,並制訂了《歡墩鎮黃泥溝國小教學常規要求》、提出了備課、課堂教學、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課外輔導、測試及試卷分析。使之符合兩個檔案的精神,適應課改的要求。  

常規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對常規工作,老師們都有較強的責任感。我校的教學常規工作,以抓觀念轉變、抓業務提高、抓常規落實、抓教學研究為重點,以抓學風、抓教師投入為工作重心,以抓機遇,向內使勁為措施,常規工作得以落實到位。  

能把常規工作落到實處,這是責任心的體現,沒有責任心,就等於紙上談兵。以什麼樣的態度去落實,效果不大一樣。對常規的落實,大多數教師都能高標準嚴要求。能夠一件件事地幹,一項項工作地做,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落實,工作成效明顯。有的老師打破了學校的規定,常規工作遠遠超過了規定的任務。  

二、執行常規,做好落實  

在執行方面,我校持之以恆地以上述檔案或規定為準繩進行教學常規的管理,做到了高標準,嚴要求。可以說,在教學常規管理方面,已經結出了碩果,那就是常規管理的規定已經成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習慣,所以,我們黃泥溝國小的教學質量一直為社會廣大群眾所讚揚。具體說來,有四點:  

1、建立了校長、教導主任巡課制度,保證開齊、開足課程;  本學期開學,我校認真落實課程計劃,嚴格按照課程計劃開齊開足所有的學科,對所有學科作同一要求。對有些師資力量薄弱的學科如音樂、勞技、美術等也根據每位教師的特長加以安排,並不因為無專職教師而形同虛設。科任教師要抓學生在教室內外的比例,音樂、勞技等學科一定要讓學生在教室裡,要求任課教師要想辦法,使學生在教室裡留得住,組織一些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休閒性於一體的有意義的活動。  

2、繼續周查月報制並及時評價,督促教師認真完成本職工作;  

本學期以來,教師們的工作效率都有明顯提高。各種工作都能按時到位,使常規工作的落實具有自覺性。抓落實,細節決定成功。教研組長在常規檢查上都查得比較細,從備教批輔考析等方面,有什麼問題都有明確的記載。老師們也做得比較細。從批改上,可以看到,有些教師批改又多又細,對課外作業、小測試等,都作了認真的批改,遠遠超出了規定。常規工作是一個諸多工作的組合、運作和延續,由無數個細節連綴而成,相互影響制約。一個細節有問題,對整體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古人說:“天下事,必作於細”,重視細節,就是尊重客觀規律,只有抓好了細節,就會有好的結果。對常規的落實,教師們既注重強化自己的責任,同時也很重視細節。責任決定質量,速度決定效率,細節決定整體。本期來,我們可以感到,青年教師如雨,在雨打芭蕉的季節,能奏響新的樂章,能為常規的落實,進行創造性的工作;老年教師如風,在沒有飄走之前,能成為一幀風景,能為青年教師做出榜樣。  

三、把握常規,注重實質  

在常規的落實上,我們重點抓教師的備批輔考析研。要求教師把落實好常規看成目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本學期,我們不僅抓常規的完成情況,重在要看實質:看資料的查閱,查備課中知識內容的覆蓋面;備課中對考試精神的貫穿情況;  

作業佈置是否與備課內容相配套,有沒有分層;這些資料上的內容是怎樣給學生的,是以小黑板的形式,還是以試卷的形式,是在備課本上體現還是在資料上體現;測試數量是否適度,是否有自己的更為  

針對性的測試卷;批改試卷的質量怎樣,主要是改了多少;佈置給學生的課外作業是否適度,是否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生在校時間裡能否基本做完,檢查是不是紮紮實實地落實了。  

我們分階段根據普查情況對教師的常規進行評分,全面客觀地評價教師的常規工作。另外,我們加強了教研力度,以教研促教學,不讓教研流於形式。根據我校教研情況,本期,我們強調要體現集體力量,形成合力,要求教師不能限於單戰,各自為戰,不能只滿足於個人經驗,要淡化經驗意識的滲透,要同化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教研活動的形式,幫助解決,不解決,對其要求不能放鬆,特別是青年教師。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不濫用資料,向課堂要效率,增加教師的投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既要讓不同學生都有所得,同時也要學得輕鬆,學得愉快,不感到有壓力,讓學生有時間去做自已感興趣的事。  

檢閱常規的最好方式是課堂教學。根據我校目前的課堂教學情況,主要問題是:  

學生厭學,上課根本不聽;教師上課缺少誘惑力。針對這一實際,本期我們要求教師上課特別要注重課堂情境的創設,從而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創設與課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情意,目的是給學生創設可望可及的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這不但是思維發展的規律性要求,也是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認識結構的需要。  

一個好的課堂情境的創設往往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敲開學生的思維之門,掃除學生心中之疑,使學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時開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時達其辭。平時我們通過開展教研活動或推門聽課等途徑,瞭解教師對創設課堂情境的落實情況。一段時間來,我們看到,  

課前準備:小黑板不夠用了、教案內容豐富了;課中講授:能努力為學生搭建施展才能的平臺,建立對話平臺,注重分層,注意能力的逐步提高。課後檢測:小測試增多了,批改仔細了。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讓學生自我努力、自我獲得知識,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做到心領神會,完成知識內化、遷移的同時,體驗到了從親歷過程中獲取知識的樂趣,使學生參與了教學的全過程,成績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也逐步建立起了學習的信心。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  

1、落實常規方面,在講時效上尚有一定差距,速度不夠,在常規工作抓落實方面不能以快制勝,我們常說,事有專管之人,人有專管之責,同樣,時有限定之期,只有抓落實的時效性增強了,常規工作的開展就不會變得被動。  

2、在常規落實的實施上,創造性不夠,出現主題外露和主題內含的現象。語文教學重視了作文,但忽視了學生的閱讀,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涉獵甚少。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缺乏連續性。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的解題技巧和能力都與學生所處的年級所要達到的目標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3、教研上還不能把其他教師的優點化作自己的經驗。對他人的做法不能更深入地去體會,一談便過,沒有結合自己的教學去尋求豁然開朗的內心體驗,因此,教師的整體課堂教學質量要提高尚需一段時日。

常規管理的總結集合 篇2

大班插班生基本上都是從個體幼兒園轉學而來的,他們已經養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和生活、學習方式。我們發現很多插班生存在行為習慣比較差,沒有規則意識等情況,到班級後,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班級生活;另外,插班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也會被其他幼兒所模仿,這給班級管理增加了難度。

一個班的常規好壞,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為了讓這些插班生較快地度過入園適應期,讓班級保持良好、穩定的常規,我做了些嘗試,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用心接納孩子

一般來說,班級老師在心理上多多少少對插班生是有些排斥的,因為老生都是她們從小帶上來的,有感情,而且對每個孩子的行為習慣都非常瞭解,班級的常規已經形成。而在插班生中我們發現,能力強的、各方面發展好的幼兒比較少,而多數是各方面能力較弱,行為習慣、規則意識較差的幼兒,“插班的幼兒特別難管!”“我最怕有孩子插到我們班!”“插班的孩子老是跟不上其他小朋友,什麼規則都得從頭教!”……這是許多帶班教師的心聲,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焦慮。

但是對於插班幼兒來說,他們到新的環境,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老師的愛。只有老師用真心對待孩子,他們才會在班級和所有孩子一起茁壯成長。知心姐姐盧勤說:“細節最容易感染人。”在對插班生的教育中,更是不能忽視每一個關愛的細節。一個關切的眼神、一下輕輕的撫摸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接納。讓他明白,不管是否插班幼兒,老師都會喜歡。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當老師對孩子們付出十分的耐心和愛心的時候,孩子們自然會聽話,他們會更快地去熟悉、適應班級的常規,融入新集體。

開學初班上來了一名插班生叫嵩嵩,剛開學的那幾天,他總是自己管自己玩,我跟他說話,他也只是簡單的應答。儘管他沒有和我交流,但我還是經常和他說些悄悄話,偶爾親暱地撫摸一下他的頭。兩週後的一個早上,他來幼兒園後就粘在我身邊,輕輕地跟我說:“老師,我有事情跟你說。”我很好奇,拉著他的手就坐了下來。他悄悄地說:“老師,我家裡有一隻白鴿,星期天我和它一起在陽臺晒太陽、聽音樂呢!”“真的啊,好溫馨哦!”他呵呵地笑了,笑得好甜。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發現他有好多話願意跟我說,上課、遊戲也更遵守規則了。

二、讓插班生儘快適應環境

(一)儘早明確班級規則

插班生剛到班級前幾天,總會表現得比較“乖”,即使是比較調皮的孩子也能安靜幾天,這是他們在熟悉環境,教師應該把握這個關鍵時期,讓他們儘早明確班級規則。班級生活中的規則,對於幼兒的適應和發展而言,有三種情況:必須遵守的強制規則、可以選擇遵守的他律規則、自發活動中協商產生的活動規則。對於插班生來說,三種規則要加以區分,否則大量的規則要幼兒在短時間內遵守,對他們來說會造成混亂。

大班的插班生,我把常規教育的重點首先放在集體教育常規和戶外活動常規上,如提醒他們上課的時候要坐在座位上,不能走來走去,回答問題要舉手,不能隨便插話等等,這是因為大班的幼兒馬上要升入國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幼兒銜接的重要任務,是為他們讀國小打基礎的;而戶外活動規則則是從幼兒的安全出發。有些插班生不知道規則,一到戶外活動時間,就滿操場亂跑,要是提早讓他們明白規則,他們也會去遵守。插班生在遵守了這些最必要的規則後,會逐漸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有利於他們進一步學習其他規則。

(二)樹立榜樣,給孩子正面引導

插班生在熟悉環境、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在向同伴學習規則。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孩子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要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給新生樹立學習的榜樣。當幼兒自覺地以榜樣規範行為,做出良好的表現時,老師要及時給予幼兒充分的表揚,使幼兒感受到學榜樣的益處,從而強化榜樣的影響力。

通常情況下,我將插班生安排在各個方面能力較強的幼兒身邊,並讓這些能力較強的同伴做他們的小老師,隨時提醒他們。陽陽也是班上的插班生,聽他媽媽說,孩子在家裡很調皮,我就將陽陽安排在詩詩身邊,詩詩儼然一副小老師的樣子,排隊時,詩詩讓陽陽把小椅子放好,又拉著他排在自己的後面,吃完飯,詩詩提醒他漱口、擦嘴巴,午睡起床了,還教他如何疊被子。這樣一個星期下來,陽陽對本班的各項常規已瞭如指掌。

(三)以積極的方式提要求,嚴和愛相結合

孩子們在適應新環境,熟悉新常規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違反常規的事情。可能是他忘記了新規則,也可能是和他原先的行為習慣混淆了。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如果老師消極批評的話,會讓他們無所適從,而用積極地方式對他們提要求,會讓他們知道錯了的同時知道該怎麼改正。插班生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調皮”的孩子,老師在給予愛的同時,嚴格的“管教”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他“調皮”的行為會成為班上其他幼兒模仿的物件。但在管教之後要及時溝通、交流,讓他知道老師否定的只是他的不正當的行為,讓他感到老師的愛。

三、教師在常規管理中要保持一貫性

(一)要求一致

良好的班級常規需要班上三位老師共同努力去建立。三位教師之間的配合直接關係到班級常規管理的成功與否。對班級幼兒的教育上老師們要保持一致性,特別是插班生,在學習常規階段,要是三位老師要求不統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比如吃完飯後把桌子收拾乾淨,輕輕地放碗筷等要求,千萬不能一個緊一個鬆,以免使孩子形成兩面性,從而不能將常規形成一種習慣。

(二)嚴格要求

老師要做到規則對每個幼兒(不管是插班生還是老生)都是一視同仁,不能出現不公或偏頗,要讓孩子明白,老師愛每個孩子。不管你是否插班幼兒,老師都會喜歡,讓幼兒意識到我們是一個大家庭,一個整體,誰表現不好了,都要接受批評;表現好的,自然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對於插班生,教師有時也不能表現出“特別關照”,而應讓幼兒感覺一切如常。

(三)保持一貫性

常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持之以恆,要三位教師一齊抓才能做好的。插班生的進入,他們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會成為其他幼兒去效仿的物件,所以,我們在平日的工作中從來不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克服時鬆時緊的現象。大家憑著“心往一處使,力往一處使”的態度,在插班生的規則適應期,能使常規能保持穩定,良好的狀態。

四、家園合作幫助幼兒鞏固常規

家長是最瞭解孩子的人,開學初,教師應該主動和家長做好溝通,瞭解他們各自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他們的這些特點找準適合幼兒發展的常規教育方法。

針對孩子的在園表現,教師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幼兒良好的行為表現若得到了老師、父母的及時表揚,他的積極性會很高,越會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而且在父母的支援鼓勵下,他在家裡也會鞏固良好的習慣。也有些幼兒表現出在家、在園兩個樣,教師和家長及時溝通,正確引導,能讓幼兒逐漸養成好習慣。

大班插班生的常規管理策略還有很多,只要老師真心愛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配合一定的教育方法,插班生管理其實也不難。

常規管理的總結集合 篇3

常規管理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

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比較好動,如果沒有良好的常規,保教活動就不能很好的實施。小班孩子可塑性大,好習慣易於培養,壞習慣也容易形成,如果壞習慣一旦形成,矯正起來要進行再教育,則事倍功半,十分困難。如果能在小班時期形成良好的常規,那就有利於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得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概念,瞭解什麼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在家都是父母、祖輩的心肝寶貝,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由家長包辦或代辦,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動手,因此他們不瞭解哪些是需要養成的生活習慣,哪些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就更加沒有準確的概念。因此,我們教師就得先把有關生活常規的概念傳遞給孩子,如吃飯前要洗手、睡覺時要把鞋子放整齊、小椅子要輕拿輕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處等等。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傾向於接受鮮活具體的標記暗示,而厭倦老師的一些枯噪說教。所以我們依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徵和思維特徵,我們會為每個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代表自己的小標記,還把一些要求、規則繪製成形象有趣、色彩鮮豔、幼兒易接受的標記圖,設定在相應的環境中,來提示孩子們兒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地引導。標記使我們省去了不少苦口婆心,同時又使幼兒遵循常規時更有章可循。

一、報到第一天,和爸爸媽媽一起選擇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標記

按照以往的經驗,小班剛入園的孩子經常會抽到哪個杯子就接水喝,洗完手後順手拿塊毛巾就擦,坐位置、睡覺時逮著就坐就睡是常有的事情,還有就是玩了積木亂放,不知道幼兒園的生活習慣特點,不知道有自己的專用杯子、毛巾、小床等,規則意識很差。因此我們的常規教育從家長帶著孩子進班報到的第一天就開始了。以往我們的“報到”主要是家長帶孩子到班主任那裡報到、註冊、繳費,然後認識一下老師、參觀班級的環境,今年我們兩位老師和保育員事先經過商議、作好了分工,除了以上事項外,我們還準備好了小標記、愛心姓名卡,請家長協助孩子自己選定一個喜歡的標記送給孩子,並請孩子說說自己選的標記是什麼,在愛心卡上寫上孩子的名字、貼上和孩子剛剛選定的相同的標記,然後在保育員老師的帶領下,選擇一張喜歡的小床坐一坐,將愛心卡貼到小床上,再以同樣的方式幫助孩子選定毛巾、茶杯的位置。

因為有家長的協助,孩子們非常樂意地進行著自己的選擇,而在多次貼同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標記的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記住了自己的標記,同時和老師也有了一定的接觸,還免去了以往老師在開學後專門組織孩子選擇標記等繁瑣的常規教育環節。事實證明,孩子在9月1日正式入園後,因為對標記已經較為熟悉,而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入園時緊張、焦慮的情緒,午睡時也都乖乖地爬上屬於自己的小床,哭鬧的孩子比往年明顯減少,我們也在孩子來園後的第一個星期就開始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小標記的提前運用幫助孩子更快地度過了入園關。

標籤:常規 通用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