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課改教學進度計劃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如何制定課改教學進度計劃?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課改教學進度計劃,歡迎閱讀。

課改教學進度計劃
課改教學進度計劃篇一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和新課改理論為指標,以國家、省、市相關檔案為指導,引導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現代課程意識,激發教師的教科研興趣和熱情,增強教科研能力,加強教學思想、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深化與改革;以實施科學管理為保證,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支撐,突出重點,深化改革;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解決影響課堂教學效益提高的主要問題,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和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二、工作目標和實施措施:

目標一:對我校上學期實施高中新課改工作的過程和現狀再次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課程安排要作適當調整。(2)有些教師對新課程實施缺乏深層的探索,課堂教學較多的仍是穿新鞋走老路,課堂教學實效不理想。(3)師生互動較少、同學間較少交流和合作,不少教師仍不放心學生自主探索。(4)校本課程開發機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5)研究性學習實施較單調,害怕學生走過場。(6)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未完善。

方式:聽取年級組長、備課組長彙報、師生座談會、師生問卷調查等。

(1)組織好必修第一個模組的學分認定補考工作。

(2)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倡導新的評價方式,改革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

實施措施:教導處牽頭、年級組負責、各學科學分認定小組具體實施。

(2)由教研中心負責根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情況,參照華東師大吳剛平教授倡導的(4)由教導處牽頭落實調研目前我校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情況。包括選題和研究領域情況、教師指導是否到位和有效、學生研究過程的表現和參與研究的態度。方式:聽取年級組長、備課組長彙報。目標三:指導學生做好選課工作。

(2)由年級組召開學生大會、家長會宣傳,各班主任、各任課教師具體指導選擇並由年級組做好統計和協調工作後,將結果報教導

處。

目標四:進一步落實課堂教學新理念。

課堂的問題是實施新課程的核心問題,是一個基本單位,反映了課堂理念的落實和課改實施程度。因此,圍繞新課程理念,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優化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創造新的教學方式,致力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是新課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實施措施:(1)專家引領,同行互助。學校成立課堂教學研討專家顧問小組,組員由省、市教科所新課程專家、高校新課程專家、中學特級教師等組成。通過新課改課堂教學觀摩研討、專家點評,專家和老師座談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此項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2)經常性地舉行教研組內、備課組內、校內的課堂教學觀摩課、說課、評課、議課等校本教研活動,為教師創設交流經驗的平臺。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髮現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及時改進提高促進自身成長。

(3)通過各種形式為教師的新課程學習提供資訊、資料,如:發揮校園網路的作用、購買有關資料,適時邀請有關領導、專家前來講座等。

目標五:加強管理,落實常規。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要渠道,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首要場所。開展課堂教學研討就必須從日常的備課、上課及與此相關的常規檢查、研討活動、評價等方面入手,並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實施措施:(1)優化備課。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永恆的內容,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切入點,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必須在備課和教學設計上尋找突破口。 首先,必須改變觀念,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在教學設計上,要側重學生學什麼?怎樣學?學的結果如何?“我”如何指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由“教案”向“學案”轉變。教師要認真備“學案”,讓學生用“學案”學習,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逼”著教師讓學生“學”。

(2)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管理。平時不定期抽查備課情況,經常深入要課堂聽課,不拘形式、不定期舉行學生問卷調查等。

(3)加強校本教研,加強對教研組、備課組活動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任何一次新的課程改革,首先必須立足於科研引領。高中新課程強調要加強校本教研,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加強對教學現象、現實問題的研究,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策劃活動――實施活動――總結提升”的過程,改變課堂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我校當前高中實施新課程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改變觀念、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文化和課堂文化,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課改教學進度計劃篇二

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參照學校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堅持科研為教育教學發展服務,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服務,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制定我校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如下:

一、實驗的準備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新課程確立之後,如何才能達到“理念轉變成實踐”,教師的素質、能力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開展形式多樣的師資培訓,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素養就成了課改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全體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舉辦的各種培訓,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把舊教材、新大綱與新教材、課程標準相對照,明確課程標準與新大綱的異同。明確如何進行新教材的實驗?如何達成學校課改方案提出的實驗目標和任務?

隨著課改實驗工作的不斷深入,要有意識地抓住教師在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困,通過開展案例研究、以課代培、派教師參加各地的課改學習交流,通過這些確實有效的培訓和學習,保證課改實驗工作的正常開展。

2.建立機構,制定措施

課程改革實驗是我國基礎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實驗,沒有現成的成功經驗可供借鑑。我們理應抓住機遇,摸石過河。為了使我校

的實驗能夠得到科學、順利的實施,實驗伊始,成立了由校長、教導處、教研組組成的學校課改領導小組。認真鑽研,仔細推敲,確定實驗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以健全、嚴密的課改工作制度,保證學校課改實驗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執行軌道。

3.大力宣傳,營造氛圍

課程改革是事關我國基礎教育全域性的一項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過家長會、舉辦有家長參與的“家長與課改實驗同行”的教學研討活動、教師家訪等方式廣泛向家長和社會宣傳課改,多管齊下,取得家長和社會對課改工作的支援。

二、實驗的實施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也就成了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課程改革要一直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努力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變革,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1.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營造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氛圍

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實驗中首先要求老師在課堂中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人格,注意課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實現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講求課堂中的師生平等,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人格的發展,想方設法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永褒積極參與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自身的內在要求。

2.改革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灌輸——接受”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通過討論合作、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在計算機環境中學習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的學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主動、富有個性的習得過程。根據課改實驗的要求,教師們都要有意識地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

3.改革以往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備課是教師對知識的自我轉化、改造和構思的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過去的教師備課主要存在以下幾中誤區,一是重形式輕實效;二是重教法輕學法;三是重課前教案的編寫輕課後反思。在教案的編寫上,更多的是關注知識傳授的正確性和系統性,而忽視學生心理髮展的要求。這樣的備課形式顯然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當前的課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備課的誤區,突破備課環節這一瓶頸,也是當前課改實驗應正視並加以解決的問題。

第一,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

第二,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