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科技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科技調研報告對基層人行科技資源開發利用調研報告創新科技新思路現狀調研報告

農業作為全區的基礎產業,在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促進其他各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農業生產的發展關鍵之一,就是要發揮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對此,本人就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有效發揮科技人員作用,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其主要情況如下:

科技調研報告3篇

一、我區農業科技隊伍的現狀

我區的農業科技隊伍在農業的發展、改革和創新,以及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為農服務體系上,以區農業科技、農技推廣中心為龍頭,形成了區、鎮兩級服務體系,涵蓋了農業科技推廣的各個方面。在為農服務上,參與制定和組織農業科技推廣計劃,確定推廣農業技術的試驗和示範點。分工、協調、有序深入基層農業技術服務工作,並精心指導。在農業增收上,積極服務農業結構調整,逐步調整糧經比例,發展高效農業,促進農業增效,為增加農民收入以及社會各項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支隊伍的主流是好的。

區、鎮兩級農業科技人員隊伍現狀(見《附表一》、《附表二》)

二、當前農業科技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當前,我區農業科技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從資料上分析

一是農村專業人員比例偏低,人員分佈不協調。區、鎮兩級農業部門實有人數566人,共有各類農業科技人員412人(其中,區一級農業科技人員佔52%,鎮一級農業科技人員佔48%)。在鎮一級農業科技人員密度較低,各鎮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實有人數255人(其中,在崗不在編的有26人,佔10%;在編不在崗的有33人,佔13%)。區一級農業部門事業單位編制數372人,實有人數32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有213人。具有高階職稱的有26人,佔8%;中級職稱的有66人,佔20%;初級職稱的有120人,佔37%)。

二是第一線科技人員職稱比例偏低,學歷層次不高,人員結構不合理。高階人才偏少,在鎮一級農業科技人員中,大學本科的有17人,佔6%;大專的有47人,佔18%;中專以下的有191人,佔75%;高階技術職稱的有1人,中級技術職稱的有40人,佔15%。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目前科技人員結構不適應現有種植技術需要,原來從事糧、棉、油、麥栽培和植保,現種植結構調整為蔬、果、瓜,使原來從事糧棉油的科技人員閒置,而蔬果瓜的技術人員較缺乏。

三是年齡普遍偏大。鎮一級50歲以上接近退休人員的有133人,佔52%;41歲至50歲的有78人,佔31%;31歲至40歲的有41人,佔16%;30歲以下只有3人,佔1%。

四是農技人員使用不夠充分。一方面,有許多大中專畢業生無法到專業對口的單位就業;另一方面,大批的非專業人員拼命地湧向一些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單位,甚至還出現了農業科技中心“在崗不在編、在編不在崗”現象,致使學非所用、無學而用的現象同時存在,造成了人才資源的隱性浪費。

(二)從原因上分析

一是用人體制不夠健全,機制不靈活。存在這一原因,主要有兩大因素,即機構設定和產業發展不適應。沒有按產業建設需要對口設定機構;還有管理體制不順。鎮農技推廣機構以鎮管理為主,上級業務部門沒有選人用人的自主權。一方面,大量非專業人員擠佔專業編制和專業崗位,造成專業技術部門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目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人員定編都是1993年後確定的。十幾年來,機構和人員都發生了變化,年齡也隨之老化,知識陳舊,但對機構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落實,致使一些農技中心人員“在編不在崗、在崗不在編”,形成農技隊伍青黃不接,後繼乏人。

雖然,區委、區政府大力提倡重視科技人才,但少數單位領導對農業科技人員仍重視不夠,更談不上採取激勵措施,甚至出現對科技成果的評定中斷時間長達五年,嚴重挫傷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在人才的使用上,採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忽視了科研成果產生的時間性和科技工作的艱苦性。同時,對系統內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上,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加上近年由於放鬆了對科技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少數科技人員無私奉獻精神逐漸淡化。

二是科技經費嚴重不足,科研成果被閒置。近年來,農技部門由於科技和人員經費不足,影響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科技創新。期間,還出現有限的科研經費和事業費被不斷增加的人頭費所佔用現象,農技隊伍長期處於“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局面,致使農技人員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辦公室,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鎮、工業區由於財政壓力較大,在對農技中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上,事業單位的政策性規定部分難以落實,效益差的單位只能維持正常的工資,更談不上其他工資性補貼,影響了科技人員工作條件的改善和生活待遇的提高,影響了科技人員發揮應有的作用。據調查,10個鎮(含工業區)只有山陽、楓涇科技人員的工資、獎金由鎮財政列入預算全額撥款;3個鎮工資全額撥款,獎金及其他福利需自籌;其餘5個鎮工資財政撥款20%-80%不等。由此,使鎮農技中心重創收、輕技術推廣。

三是農業科技人員素質偏低。大多數農業科技人員繼續教育、知識更新跟不上,對農業高新技術不掌握,對延伸到二、三產業的相關技術更是不瞭解不熟悉,因而,在市場經濟中,不敢搏擊、不敢試、不敢闖、安於現狀,普遍存在知識陳舊、觀念老化,掌握不了新技術、新成果,不能很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三、加強農技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用好現有農業科技人員。一是適應農業發展需要,建立有利於農業科技人員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使科技人員能夠在建設新農村的主戰場中大顯身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人才建設的多贏。在實施中,關鍵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技人員領辦、創辦、參與龍頭企業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並制訂一整套扶持、優惠、激勵的政策。二是進一步充實調整鎮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業技術人員。進一步理順編制人員,做到在編在崗、專業對口、學以致用。要改善待遇,千方百計穩定農村各類農技人員隊伍,充分發揮像“西瓜專家”蔡金龍、“蟠桃專家”馬金林等這些不離鄉、不離土的“土專家”作用,並充分發揮其示範效應。三是對本區現有的農業科技人員逐個進行“三定”。按照專業屬性和職稱高低,實行定崗、定責、定權益“三定”制度,要確保為農服務部門必要的人員、經費、技術推廣和服務經費的到位。鼓勵農業技術和服務部門實行企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真正讓農業科技人員用其所長、盡其所能。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要求和實際需要,重新對農業科技機構進行定員、定編,並把農業科技機構納入公益性事業單位管理,增加財政撥款,補貼農科人員,以穩定隊伍。

(二)以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為依託,大力引進區外農業科技人才。人才,特別是拔尖技術人才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牢牢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全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引進人才良好環境,才能積極參與爭奪人才的競爭。要以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為技術依託,創辦以申漕特種水產基地為主要形式的產學研一體化基地,發揮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作用,努力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能力。聘請有關專家教授為常年科技顧問,引進大公司、大財團到我區發展,合作創辦科研機構,共建科技開發基地。為更快地吸納外地人才,還要鼓勵區外科技人才參與我區新農村建設。在人才引進工作上實現“三個突破”:一要在完善人才市場上突破。要為人才引進搭建平臺,建立系統資訊網,掌握人才流向,增加高科技人才的資訊貯量;二要在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上突破。優先為外地來我區工作的科技人才解決住房和家屬子女就業、上學等問題,解除其後顧之憂;三要在科技人員獎勵上突破。對帶專案、帶資金來我區的科技人員,一旦專案取得效益後,要拿出一定的比例作為獎勵;對於高精尖人才,鼓勵其以聯合開發和技術入股形式參與區內重大專案建設。

(三)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培養專業科技人才。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善科技人才的學習、生活條件,提高科技人員的科技素質,增強服務意識和本領。要發揮好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鼓勵他們以個體、聯戶、承包、租賃、股份制等形式領辦、創辦企業和科技示範基地及群眾性技術服務組織,對實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區委、區政府要給予一定的表彰獎勵,要評定相應的技術職稱和科技成果獎。鼓勵科技人員深入到農村和企業建功立業,允許科技人員到農村、企業兼職並保護其合法收入。同時,保留幹部身份、行政關係等。

(四)進一步建立繼續教育的長效機制,使農業科技人才知識得到充分更新。首先,要抓好農業科技人員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斷用鄧小平理論和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武裝農業科技人員。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對科技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著力培養我區科技人員實施“科技興區”的戰略,培養科技人員奮力拼搏的奉獻精神,鼓勵和引導他們為振興經濟貢獻聰明才智。其次,要切實做好科技人員繼續教育工作。通過業餘教育、專項短訓、掛鉤送學、參加學術交流,選派一定數量農業技術推廣骨幹到有關院、校、所培訓和深造等方式,讓他們經常充電,促使科技人員知識常新、成果常有。再次,要對科技人員嚴格考核。這樣,既增強科技人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也為選拔和使用優秀科技人才提供依據。農業是一項弱質產業,投入大、週期長、風險大,政府除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外,還應採取重點扶持、扶強、扶優措施和“以獎代補”的方式,加快培養造就一批農業科技人才。

對基層人行科技資源開發利用調研報告科技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隨著人民銀行改革的深入和業務的發展以及電子化資訊建設步伐的加快,科技工作凸現出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有力推動了人民銀行各項工作的發展,但目前科技資源在基層人行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人行職責的履行。因此如何做好科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基層人行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科技資源從廣義上講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計算機及附屬裝置資源、制度建設等,本文從這三個方面分析基層人行科技資源利用情況。

一、人力資源方面

1、激勵機制滯後,人才嚴重缺乏影響了科技資源的充分發揮。一是基層行的科技崗位人員流動性小,工作人員少。目前支行只設置一名科技人員負責全行的系統維護工作,系統管理員、維護員、電腦保安員等均由一人兼任,基層行的科技工作小到日常維護、換色帶,大到業務網路中斷、系統癱瘓等,科技人員都得動手操作,往往應接不暇。目前人行的主要業務是線上實時操作,系統或網路故障都要求科技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加上計算機病毒、網路知識不斷翻新,要求科技人員全身心投入科技工作,不斷地學習提高。由於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科技人員在單一枯燥的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十幾年,支行的計算機人才奇缺,換崗和提拔的機會很少,因為工作無人能接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人員的個人前途和發展空間,嚴重影響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導致一些科技人員不安心本職工作,希望到業務科室去謀求發展。同時,由於體制的原因,人行多年難以培養出科技骨幹。目前基層央行人員平均年齡偏大,絕大多數人員計算機基礎差,對鑽研計算機技能沒有堅定的信心,雖然人行組織過多種培訓和考試以培養科技人才,但大部分通過了考試的人員實際操作能力不強,難以培養出所需的計算機人才。

2、由於工資待遇和地位低,使科技人員普遍心態不平衡。人行其它部門都有不同程度的崗位津貼,而科技工作是一項涉及全行性的基礎性工作,多年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津貼費,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科技人才的學習、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旗縣支行目前科技專業歸口辦公室,由於許可權所限,部分科技人員逐步轉移工作重點,把主要精力放在兼職工作上,這樣既影響了工作質量,又不便於電腦保安工作的有效開展。

3、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訓,不利於科技人才拓寬知識面。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電子資訊步伐的加快,現有的計算機水平很難適當當前金融電子化建設的需要。目前資訊資料進一步集中,因此更加需要科技人員在網路技術、資訊管理、資料庫開發應用、網路安全與病毒防護等方面進行專題培訓,提高科技人員的維護水平和業務技能。近幾年來人行只注重對業務知識的教育培訓,對於科技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崗位培訓卻幾乎沒有,影響了科技人員的成長髮展。所以儘快掌握現代資訊及網路系統的基本特徵及工作原理,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是科技人員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

二、計算機及附屬裝置方面。

資源配置與基層央行科技工作實際要求不相適應。目前在基層人行業務部門均配備了計算機並且要求專機專用,計算機裝置多,配置高,但在實際工作中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很低,系統或應用程式無論大小都佔用一臺計算機,有的程式每月只使用一次或每年只使用一次,有的裝置大部分時間都閒置不用,造成硬體資源嚴重浪費。裝置的繁多不但給維護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電子裝置維持運轉的開銷,造成各種資源的浪費,直接影響了基層內部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制度建設方面

旗縣支行在標準化建設、內控制度建設、安全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西蘇支行為例,目前制訂的各類制度達82種。但由於計算機系統執行的各項管理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沒有將計算機資訊保安管理作為全行量化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一些制度就顯得形同虛設。同時受人員編制所限,一些重要業務應用系統出現串崗、混崗現象,致使有些制度在基層行不適用,人與計算機、技術人員與業務人員、系統管理人員與操作人員責權劃分、工作內容劃分不清楚,給基層行帶來了風險。

措施及建議

1、要立足崗位任職資格培訓。把握好崗位任職資格培訓這一時機,建立一套可持續的科技人才長效培訓機制,突出針對性,強化系統性。在確保集中培訓的同時,重點引導科技員工自覺就學,營造一個良好的培訓氛圍。只有使科技人員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培養政治過硬、業務精良的工作人員,才能更好地發揮計算機的作用,才會極大地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服務的水平。要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更新用人觀念,敢於把基層第一線德、才兼備的科技青年員工提拔上來,為其大展才華創造有利的條件。

2、做好對科技人員的管理工作。在強調科技工作責任的同時,充分考慮科技崗位的特殊情況,對其崗位待遇、晉級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穩定科技隊伍,同時要給他們創造學習條件,促進其業務水平的提高。

3、上級行在規劃資訊化建設時必須目標明確,不僅有近期的具體目標,還要有長期的發展規劃。要根據各級行實際需要和在確實能夠實現的基礎上,合理調配使用現有計算機資源,充分利用本單位的資源和資料共享,大力推行辦公自動化,實行辦公無紙化,要在應用上下功夫,促使電子化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避免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4、制度建設“寧缺勿濫”,上級行在決策時要根據基層行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符合要求的制度,不能一哄而上,片面追求制度建設,要注重制度的實際運用效果。要在加強基層資訊保安教育、大力提高全體員工的業務素質和網路安全意識,嚴格落實計算機資訊保安制度上下功夫,在真正意義上把制度落到實處。

5、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安全無小事”,保證有一個安全穩定的計算機工作環境是基層央行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要在落實各項制度的基礎上,著重抓好內聯網的安全保密工作和計算機病毒的防範工作。要按照上級行檔案要求,落實內聯網管理規定,做到內外網實現物理分離,並且要及時下載最新防毒軟體,定期查殺,實時監控,有效防止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侵擾,確保網路系統的安全。

創新科技新思路現狀調研報告科技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通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黨員幹部達到“個人形象如一面旗,工作熱情如一團火,謀事佈局如一盤棋”。認真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經驗,弄清新時期改革開放大潮流、大政策、大環境,準確把握我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和新挑戰,努力解決影響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工作作風等方面的問題,尊重自然規律,實現科學發展,促進改革大深化,開放大推進,工作大落實,經濟大發展,社會大和諧,實現xx的“二次跨越”。圍繞學習實踐活動,作為科技管理職能部門面對存在的問題該怎麼辦,如何解決,按照州委的統一佈置,結合此次的學習活動,3月底4月初,單位主要領導帶領相關科室人員到四個縣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企業,認真調查研究了全州科技工作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xx的科技現狀分析

“十五”以來,xx州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方針,實施“科教興州”戰略初見成效,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有力地推動了xx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科技管理體制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州委、州政府制定了《xx州“xx”科技發展計劃》、《xx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關於大力加強自主創新促進xx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決定》等政策、措施。各級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科技管理體制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科技隊伍自身建設也得到發展。全州共有科技管理機構5個;獨立科研所2個;29個鄉鎮配備了科技助理員;全州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635人。

(二)組織實施科技計劃專案,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科技進步對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顯現。

結合xx州經濟發展的優勢和特色,圍繞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引進與之相適應的新技術208項、科技成果156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為xx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十五”以來,共組織實施科技計劃專案344項,其中,省級專案55項,州級列項及配套專案289項;專案資金共投入1889萬元,專案涵蓋了農、林、牧、衛生、生物等大部分行業,一批科技專案已成為我州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開始產生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民族貧困地區科技綜合示範專案所實施的優質稻、優質蔬菜、沼氣、稻田養魚、庭院經濟、科學養豬等十多個種養業和能源開發示範專案,專案區糧食產量和人均經濟收入均突破千斤千元,高於全州平均水平,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取得了較好示範效果。

(三)科學普及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積極組織開展民族貧困地區科技試驗示範、科技宣傳、科技培訓、科技諮詢服務及科普陣地建設等科普建立活動,開展科技扶貧,有效提高公眾科技素質。十五以來,共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4934場次,受訓農民達84.7萬人次,印發各類科技、科普實用技術資料10.2萬份,共招收省級農函大班55個專業,74個單科班4525名學員,培養了一大批農村能人群體,廣大農民的整體科技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四)科技合作交流和專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舉辦雲南xx科技展洽會、組織參加雲南省科技展洽會和省院省校科技成果洽談會等形式,搭建科技合作與交流平臺,州內企事業單位先後與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林科院昆明資源昆蟲所、雲南農業大學等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實施的雲黃連、蘿芙木、咖啡、漆油、木蠟、草果、老窩火腿腿源標準化示範等開發示範專案取得了較好效果,科技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大,產學研結合取得新突破。一期工程10萬噸電解鋅專案已建成投產,為把蘭坪建成國家級有色金屬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專利及智慧財產權管理工作得到強化,全社會科技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各級幹部的科技意識不強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少幹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自滿意識;因循守舊、墨守陳規的保守思想;求穩怕亂、怕擔風險的畏難情緒;做事習慣於條條框框、按部就班,缺乏敢闖敢試、敢冒風險的膽略和氣魄;遇到實際問題卻一味強調客觀原因;浮躁心態、工作不夠深入、急功近利;學習理論和業務不夠系統,調查研究不夠深入,分析問題粗淺;考慮區域性多、考慮全域性少、發展理念不強。具體表現為全社會在科學技術的引進、專案的推廣上基層領導幹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重視不到位,常常持觀望態度,致使一些成熟和適用於我州的科技專案,難以得到推廣應用。 

(二)專業技術人才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總量亟待增加

按照我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到XX年計劃大專以上學歷人才總量要增至25084人,從現有人才狀況分析,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才總數只有7251人,人才的需求缺口還比較大。實現增加現有人才總量的目標,特別是高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總量提升的目標任務還相當艱鉅。

2、人才隊伍結構亟待優化

我州現有的10635各專業技術人才中,高階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人數分別為603人(其中正高階職稱7人,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0.07%,副高階職稱596人,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5.6%,)、3753人(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35.29%)、6279人(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59.04%),顯示出高階職稱人數偏低,初級人才基數偏大。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數量的不足,目前缺乏高新技術和支柱產業等領域的高階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第三產業高層次的金融、商務、法律、外語、計算機、建設規劃等高層次人才,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我州嚴重缺乏大批熟悉和掌握世貿組織規劃與國際接軌的高層次人才,對於我州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將帶來嚴重影響,將會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

3、人才分佈亟待調整

從專業技術人才隸屬關係分析,州直機關人才量有1229人,雖然只佔全州的11%,但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從各類從事職業人才分析,教育、衛生人才的數量為8141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3.8%。我州是農業大州,各事業單位中農林牧漁人才總數995人,占人才總量的9.02%,佔農業人口總量的0.27%,比重明顯偏低。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仍偏低,高層次人才嚴重匱乏;人才總量中,中級以上職稱僅佔人才總數的31.9%,研究生僅有11人,只佔專業人才總數的0.1%;本科學歷的有954人,也只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8.64%。人才分佈不均衡,在行業分佈上,主要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而在“三次產業”第一線的人才較少,在所有制分佈上,主要集中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國有單位人才佔總量的比例高達90%以上。

4、留住人才工作日益緊迫

“十五”期間,xx州人才外流嚴重,主要流向昆明等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高階職稱人才,出現“流出不流進”現象,高階職稱人才流出28人,中級人才流出127人,而調入的中高階職稱的人才為9人。

5、懂經營、善管理的經濟管理人才嚴重匱乏

由於受計劃經濟和政治邊防的影響,xx的經濟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受市場經濟大潮鍛鍊的人才較少,懂經營、善管理的經濟管理人才嚴重匱乏,個私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緩慢。

6、人才隊伍規模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

全州人才總數占人口總數的4%,每10萬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僅為145人。

(三)廣大人民群眾的素質偏低、觀念落後

調查中瞭解到我州公眾科學素養接近零,全民受教育程度只為6.1年。而這其中已含受傈僳文教育人員。因此我州的很多農民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這樣,科學普及和適用技術的推廣難度大,群眾的接受能力也較弱,一些幹部群眾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依然形成對自然資源,對國家的依賴思想嚴重,“靠山吃山、靠天吃飯”的落後生產觀念還依然存在。不僅給我州脆弱的生態造成破壞,還嚴重製約了生產的發展。

(四)我州的各類企業創新能力低

從調查中可以感受到各類企業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很高,但我州的各類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客觀制約因素多,難有自主創新能力。導致我州工業科技難以發展。

(五)科技工作顯示度不夠。

科技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現“政績”工程,不少領導對科技工作“口號”重視,沒有從人、財、物的資源上支援科技工作,導致科技工作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性問題上沒有體現出應有的顯示度。

三、積極推進我州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

緊緊圍繞xx“二次跨越”戰略支撐體系――“努力構建xx國家級有色金屬基地、國家級水電基地、國家級多元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樣性基地,打造xx大峽谷世界知名旅遊品牌”,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進一步明晰科技部門及社會各個方面推進創新和科技進步發展方面的職責定位,做到緊扣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圍繞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中心工作,協調推進持續發展。“強抓農業科技,推動工業科技;強化科技普及,提高科技素質;強化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州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我州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支撐能力。採取切實措施,實施提升我州傳統產業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民族文化保護開發、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及社會發展領域創新行動。依靠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我州企業的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為社會發展提供支撐服務。

(二)完善我州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構築科技創新平臺,創新科技管理模式,統一規劃,合理配置資源,為科技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培育企業創新主體,理順政府、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關係。高度重視市場經濟體制所帶來的環境變化和客觀要求,把培育我州各類企業創新主體放在優先地位,通過政府政策和科技投入的引導,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核心、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

2、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技基礎條件的共建共享。我州屬“三江並流”區域,同時又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種質資源極其豐富,為了更好地瞭解資源情況,達到有效保護瀕危物種,整合資源,高起點開展建設工作,依託高等院校技術支撐,建設一批具有xx特色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產業工程中心,使其成為區域性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以點帶面拉動全州生物資源開發,同時達到科技基礎設施、科學資料、科技文獻資源共享、自然科技資源儲存利用、構建網路科研環境、科技成果評價與轉化整合,形成一個開放高效的科研保障體系,改善區域創新基礎條件。

3、加大省院省校和周邊國家緬甸的科技合作與交流、科技對外開放的力度。組織開展與發達地區的資訊交流、人才交流,開展專案開發、基地共建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工作;積極推動我州相關企業、科研機構與對外合作方建立長期、深入、有效的合作。

4、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在引導社會投入方面的重要作用,把科技投入作為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投資重點來加以確保,有力保證科技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和重要支撐作用。

(三)實施科技人才戰略,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加強科技評價與獎勵制度。規範科學技術評價活動,減少或避免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的傾向,形成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鼓勵創新的環境。積極鼓勵智慧財產權、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投資、分配,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在技術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和支援、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建立專業技術人才、創業人才和科技中介服務人才培養體系,形成結構優化、科學合理的科技人才隊伍。

(四)加強科技普及及科技宣傳,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健全科普管理體制,形成政府推動,團體和部門齊抓共管的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強化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面向農村、社群、青少年,廣泛開展解決“學科技難”科普活動,加強科技培訓,大力普及科技知識,力爭每年培訓農民10萬人次以上。

(五)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促進自主創新。切實保護智慧財產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激勵機制。通過改革科技計劃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在科技管理體制創新中的導向作用。積極鼓勵和引導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強化智慧財產權意識,提高智慧財產權的形成能力和保護能力。

(六)加強組織領導,營造有利於科技發展的政策及社會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州的各項科技法規政策,加大科技行政執法力度,積極營造有利於加速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政策環境。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強化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責任制落實,營造全社會共同重視科技工作的社會氛圍。

四、對策措施

我州作為經濟後發展、欠發達州,開展科技工作還存在不少障礙,需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義,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把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讓科技服務於xx經濟社會總體佈局,支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統籌兼顧,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與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部署,科技發展與體制機制創新的統籌協調,實現科技攻堅目標和創新人才培養的統籌安排,州內和州外科技資源的統籌利用,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創新跨越之路。

(一)加強政府巨集觀管理,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

按照州委州政府科教興州戰略,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整優化科技結構,整合科技資源,加強巨集觀管理,把重點放在研究科技發展戰略、制定發展規劃、創造保障條件、優化政策環境、提高服務水平上。各級領導要強化科技巨集觀管理意識,把科技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程,弱化對競爭性研發活動的具體干預,建立機構完整、分工明確、權責統一、協調聯動的科技管理機制。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統攬科技工作全域性的責任,統籌區域科技發展,統籌科技資源配置,完善科技評價和公眾監督機制。要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方針,圍繞我州重大科技需求,擴大科技對外開放和合作,學習引進國內外、省內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在消化吸收中再創新,結合我州實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推動各類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政策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促進科技進步。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構建多角度多層次的投融資支撐體系

要把科技投入作為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投資重點加以確保,有力保證科技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和重要支撐作用,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金融機構及各種社會組織加強科技投入,努力構建一個完善的多角度多層次的科技投融資支撐體系。

(三)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改善科技服務環境

隨著科技強州戰略的推進,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增強,要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改善科技服務環境,提高科技服務質量。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我州科技隊伍自身建設,完善科技管理服務機構;二是要整體提高我州科技人員隊伍素質,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是完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將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縣基本建設投資規劃,進一步改善各縣科技服務環境;四是出臺科技有關的政策法規,圍繞科技創新、成果引進、合作、研發、推廣應用、特色產業培育等,大力改善州縣科技軟環境建設,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四)實施專案帶動戰略,構建和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緊緊圍繞我州的支柱產業,圍繞省級科技計劃專案選題指南,加大爭取科技計劃專案力度,做到思路專案化,專案數化。按照合理佈局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安排好州級科技計劃專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初步形成“實施一批專案,培訓一批農民,湧現一批農村能人群體,發展一批特色產業,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帶動一方農民致富”的局面。以實施科技專案為抓手,構建和完善企事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提升我州的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五)實施人才強州戰略,培養引進科技人才

實施人才強州戰略,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培養引進科技人才,建立充分發揮人的創造精神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工作條件。

一要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黨政人才、企事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抓緊培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研機構形成開放、流動、競爭的新局面,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靠給舞臺、壓擔子培養和凝聚高層次科技人才。通過科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資料共享、科學資料提供等多種方式,為各類人才的科技活動給予公平的對待。改革科技評價與獎勵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鼓勵創新的環境。

二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積極鼓勵智慧財產權、技術、管理等要素與投資、分配,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在技術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人力資源的基礎作用,建立和完善機制健全、評價科學、執行規範的人才市場體系。

三要圍繞科技發展需求,建立多層次人才體系。針對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知識叢集和產業叢集建設,著力培養學科帶頭人,積極吸引外來高層次人才。引導和支援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根據產業發展的需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專門技術人才,形成結構優化、科學合理的科技人才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隊伍保障。

(六)加強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

堅持以人為本,把科學和技術普及工作作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提升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增強競爭力,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基礎工程來抓。

一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加強科技普及教育,使全體公民科學文化素質與我州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發展相適應。傳播科學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充分利用邊疆“解五難”的機遇全面提升我州科普工作。在我州可以考慮建立少數民族科普專業工作隊伍,充分發揮基層科協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健全科普管理體制,形成政府推動,團體和部門齊抓共管和科普工作格局。各級黨政領導帶頭支援和參與科普,有關部門積極制定科普規劃及相關標準,建立投入保障、競爭激勵、監測和評價制度,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按照各自的職責範圍,協調一致,資源共享,共同推動科普工作的發展。

三要強化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普能力。確立科普的公益性主導地位,確保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要重視和強化科技場館建設,各級政府應當將科普場館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優先實施,抓好科普基地建設,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標籤: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