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氣象局服務調研報告

10月23~25日,湖濤、沈建國、楊志利一行三人赴壽光、**、**縣氣象局就縣局如何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個別訪談、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現彙報如下:

氣象局服務調研報告

一、 基本情況

作為縣一級氣象部門來說,公共氣象服務的重點是“三農”。各縣局對此都作了積極探索。從三個縣局情況看:

(一)為農業服務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視。從領導到一般職工加強為農業的服務意識比較強。三個縣局均把為“三農”服務作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面向農村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包括電臺、電視臺、網站、電子顯示屏、手機簡訊等釋出渠道。

(二)為農業服務緊密結合當地實際。不是侷限於大眾農業泛泛服務,而是緊扣當地農業生產實際,不斷調整為農業服務的思路和做法。如壽光市氣象局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程序中,為滿足壽光現代農業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始終堅持“公眾服務專業化、專業服務精細化”的服務理念,以提高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為重心,加強監測能力為手段,使農業氣象服務更加貼近農業和農民。

(三)為農業服務講究特色。**市鹽業發達,縣局針對鹽業生產對氣象資訊的需求,與**鹽務局合作,開通了鹽業氣象服務簡訊平臺,此平臺具有資訊內容豐富、專業性強、時效性新等特點,服務內容包括了最新氣象預報、臨近和短時的氣象預報、降水的定時和定量預報、蒸發量預報和實況等。該平臺自執行以來,廣大鹽業生產使用者嚐到了氣象資訊的甜頭,受到了鹽業使用者的青睞。

(四)基層臺站為全省“四個特色氣象服務品牌”探索了路子。怎麼樣打造為果品蔬菜的特色氣象服務品牌,壽光局進行了有益探索。為進一步掌握大棚內外影響蔬菜生長的氣象要素的差異性,及時根據天氣預報情況對棚內小氣候做出準確地判斷,壽光縣局選擇在蔬菜科技示範園的大棚內建立了四要素自動氣象站。觀測專案為:氣溫、地溫、溼度、輻射。並將觀測氣象資訊在中國壽光蔬菜網和壽光農業資訊網向公眾釋出。

(五)為農業服務講究貼心農民。**針對果品的服務、**針對沿海養殖的服務、壽光針對蔬菜的服務,都做到了貼心貼近農民,深受農民的歡迎。特別是壽光局依託“壽光蔬菜氣象災害自動預警系統”收集的溫、壓、溼、光照等氣象要素資料及製作的大棚蔬菜災害性天氣預報,通過壽光氣象網站及手機簡訊等方式及時向菜農提供服務,受到菜農好評。壽局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預報到每個鄉鎮的精細化電視天氣預報,增加了一週天氣趨勢預報、農事與建議等內容,使預報更加貼近百姓生活。

(六)為農業服務科技含量增加。壽光與無錫大氣科研所、濰坊市氣象局聯合開發 “壽光蔬菜氣象災害自動預警系統”,在蔬菜大棚安裝自動氣象站,獲取蔬菜大棚的溫度、溼度、地溫、日輻射等氣象要素資料,對該資料進行分析,並研究外部環境氣象條件對溫室氣象條件的影響規律,建立外部環境氣象條件與棚內氣象條件的聯絡。同時建立蔬菜生長條件資料庫。收集不同蔬菜品種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條件資料,包括蔬菜種類、蔬菜不同發育時期及不同發育時期所需要的光照、溫度、溼度等條件。利用大棚內外氣象條件的聯絡,輸入最新的天氣預報結論,得出大棚內氣象要素的預報資訊,通過12121、手機簡訊等渠道為菜農及時提供服務。

(七)手機簡訊、電子顯示屏仍是傳播氣象資訊的重要手段。三個縣局都建立了延伸到農村的手機資訊庫,通過簡訊釋出氣象預警資訊。**建立的氣象預警電子顯示屏除釋出氣象資訊外,還多次為市委、市政府釋出政務資訊,先後為紀委、宣傳部、綠博會組委會、公安、工商、民政、物價、消防等部門,及時釋出資訊,業已成為推介**氣象的一張重要名片。

二、存在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縣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一)人才不能適應現代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存在著人才匱乏,人才老化的現象,人員隊伍素質還需加強,特別是既善管理又懂業務的人才匱乏。特別是既懂大氣科學又懂氣象服務的人才幾乎沒有。

(二)預報預測水平有待於提高,特別是災害性天氣的準確率不高,不能滿足社會對氣象日益增長的需求。

(三)氣象資訊釋出的渠道不夠暢通,公共氣象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服務手段不先進,資訊傳輸主要靠電話、手機簡訊等。怎麼樣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是個大事。

(四)單位存在著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防雷審批、技術服務、防雷市場沒有徹底分開的現象,縣級氣象部門只有防雷技術機構,但是沒有具有獨立法人和獨立銀行賬戶,審批收入有的是氣象主管機構收取,有的是所屬企業收取,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許多地方紀律檢查部門對此質疑,給單位的安全執行帶來很大的隱患。

(五)職工收入和福利不規範。主要表現在許多單位的事業人員在企業裡領取勞動報酬,部門制定的績效工資不規範,沒有強硬的執行依據,況且全省內部差距很大,存在著相互攀比現象。今年各級地方政府規範津貼補貼,氣象部門暫緩執行,對離退人員收入影響最大,直接影響的了的穩定。

(六)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隨著各地城市化程序的加快,氣象局地理位置已經被周圍建築物包圍,地方對城市建設十分重視,地方黨委政府為了地方利益,建議氣象部門遷站,而氣象部門難以抗拒。對此應研究對策。

(七)氣象部門實行雙重財務體制,但地方對氣象事業的投入不及時,不準確,並且科技服務收入不穩定,因此,造成執行預算、決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上半年沒有錢辦事,下半年花錢困難。

(八)精細化預報水平達不到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從而制約了氣象服務的能力。設施農業氣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論體系還沒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農業氣象的理論體系,因而缺乏氣象服務的針對性。氣象預報服務人員對農業、農村工作不瞭解,預報產品和服務缺乏更好的針對性。

(九)基層臺站人員編制少,但業務工作量越來越大,不得不編制外用工。而編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隱患。氣象部門幹部職工政治、經濟待遇與地方部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如省委檔案規定一線科級幹部主要負責人在基層工作每滿5年,按非領導職務晉升兩級工資,並享受相應的醫療、住房等相關待遇;職工從事氣象工作幾十年,技術職務仍然還是初級職稱,不利於調動一線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建議省局有專門人員和機構研究公共氣象服務問題,特別要重點有針對性的研究縣局為農業的公共氣象服務相關問題,比如:加強設施農業的氣象條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現代農業氣象理論體系,從而確保指導現代農業生產的準確性;還要重視氣象部門到底能給農民什麼樣的預報產品。山東是農業大省,如果認真重視,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氣力研究解決公共氣象服務產品怎麼樣在第一時間傳遞到農民手中。省局列的課題一定要面向基層,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不要單求“大和洋”,更不能為了發表文章和評職稱。

(三)加強對下指導,尤其要加強實實在在的指導。省局業務管理人員水平高,但對基層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議多派業務人員,特別是研究人員深入到縣局,幫助工作。縣局非常歡迎這樣的人員。

(四)建議建立省臺、市臺預報員下鄉制度,讓預報員真正瞭解農業和農民需要,這樣做出的預報才有針對性。現在的預報員都缺這一課。

(五)建議職稱評審多照顧基層,基層業務服務人員要以工作業績為標準,不能側重強調文章。基層業務人員理論水平沒法和省局比,但他們是一線直接為農村和經濟部門服務的人員。

(六)建議省局借學習實踐活動之際,解決幾個實實在在的關鍵問題。比如精細化預報說了幾年,但是對外發布預報還是今夜到明天怎麼樣,目前的手段,至少短臨預報等夠做到幾點到幾點,出現什麼天氣。這個問題解決了,不僅老百姓歡迎,在全國也叫得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