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鄉村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鄉村調研報告鄉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關於鄉村級別財務管理調研報告關於“美好鄉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鄉村旅遊成為了一種大規模的旅遊形式。鄉村旅遊是現代旅遊業的一項新亮點,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國發展起來。我國鄉村旅遊業起步比較晚,大約是在20世紀50年代,是適應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東省石家莊村率先開展了鄉村旅遊活動。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勢頭十分強烈,現代的鄉村旅遊首先在經濟發達的省份和大城市展開。

鄉村調研報告4篇大綱

鄉村旅遊的發展初期是屬於自發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雙休日到附近的農村旅行,以一日遊為主,旅遊方式簡單,主要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遊,自主性強。鄉村旅遊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到現在進入了自覺階段。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研究

(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形式

1.休閒、觀光、度假旅遊。歐美髮達國家的旅遊者喜歡到鄉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風景優美、遠離喧囂城市的農村甚至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修養身心,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許多旅遊者住在當地農民的家裡,和他們一起生活,吃著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農場裡勞動。例如在美國西部的許多農場,都有為那些來自大城市的旅遊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設施,這些旅遊者還可以和農場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採集水果、農產品。在勞動中,他們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增加感性認識。

2.鄉村民俗文化旅遊。這種模式下的鄉村旅遊主要是將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起來,使遊人在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的同時還體味著幾千年歷史積累下來的民族文化。參與這種旅遊的消費者群體的文化水平比較高,他們來到鄉村主要是體驗和欣賞傳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在工業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沒。來到鄉村的旅遊者是要以發現的眼光去尋覓傳統的文化和古老的習俗。比如鄉村的民居、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流傳著的鄉村戲曲、武術、雜耍等。對於這些旅遊者來講,到鄉村去旅遊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是獲取高層次生活的需要。鄉村旅遊成為一種更高檔次的旅遊方式。國際上開展鄉村民俗文化旅遊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鄉村旅遊模式,即鄉村民俗文化旅遊——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正規化。

3.農業旅遊。“農業+旅遊”式的鄉村旅遊現在正成為許多地方和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又一個模式。以旅遊帶動農業,以旅遊促進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生產和旅遊活動結合起來,使農業和旅遊業的相互促進,既能夠增加旅遊業收入又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據預測,歐洲每年旅遊總收入中農業旅遊收入佔5%~10%。僅法國鄉村旅遊每年可給農民帶來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於法國全國旅遊業收入的1/4。

4.生態鄉村旅遊。把生態旅遊和農業旅遊相結合,建立生態農業園,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的種植與管理。旅遊活動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旅遊者通過在農業園內生活,參與農業園的勞動。並且可以通過購買或者租賃的形式在農業園內選擇一塊土地,自己種植一些農作物。有的國家的生態農業園非常大,形成一個聯合體,鄉村旅遊活動都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進行生態農業旅遊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是波蘭。波蘭的生態農業旅遊區的面積超過了4000公頃。

(二)國內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最初是一種自發型的,沒有具體的模式和組織運做,是在探索中不斷髮展。最初的鄉村旅遊者主要是國際遊客,這些旅遊者不再到那些傳統的旅遊熱點,而是到一些比較偏僻落後甚至是尚未開發的地方去旅遊而且樂此不疲。他們喜歡到中國的內陸和邊遠地區,尤其是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裡無法體會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鄉土習俗,而在上述地方卻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隨著到鄉村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多,“鄉村旅遊”這個新的旅遊形式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並且逐漸形成了幾個大的鄉村旅遊熱點地區。例如江蘇的周莊、同裡、烏鎮等以江南的小鎮古色古香的建築和水鄉生活方式吸引著眾多的旅遊者。皖南黟縣的南屏、歙縣的鄭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湯口等村落生產紙、筆、墨等工藝品,以傳統的製作手藝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築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幾個地方的鄉村旅遊搞得紅紅火火以外,還有許多頗具特色的鄉村旅遊地尚未開發,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這些尚未開發的鄉村旅遊地大多數都位於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國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邊窮的地方,那些地方農業經濟不發達、工業落後、交通不便,因而不為外界所知。但是當地的風景卻十分優美,並且得以儲存了眾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古樸濃郁的民族文化,成為發展旅遊業的後發優勢。因此,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經濟發展,以鄉村旅遊帶動扶貧工作,是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模式。以貴州省為例,貴州省大約有85%的人口居住在農村,經濟水平比較低。貴州省少數民族眾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貴州省提出“以旅遊促進對外開放和脫貧致富”的指導思想,創造出四個主要旅遊扶貧模式:一是景區帶本站動,如黃果樹景區就帶動四周村寨的農民脫貧致富。二是發展村寨旅遊。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鎮山村等,旅遊成了這些村寨經濟發展的支柱。三是企業加農戶生產旅遊產品。如臺江民族刺繡廠,帶動千家萬戶在搞民族刺繡蠟染。四是把旅遊當作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如荔波、施秉,縣域經濟的發展靠旅遊。據不完全統計,到底,貴州農村有53.2萬人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擺

脫了貧困。

鄉村旅遊從發展層次上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基礎層次

以觀光度假休閒為主,吸引物主要是鄉村幽靜的環境、秀麗的景色、淳樸的民風和較為緩慢的生活節奏。鄉村旅遊是使城市居民體驗鄉村勞作、瞭解風土民俗、領略田園風光和迴歸自然的最佳方式。這種以觀光度假為目的的國外遊客大多數是來自經濟發達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較高。因此基礎層次的鄉村旅遊的客源十分穩定,遊客的重遊率比較高。根據法國的統計資料表明,有70%遊客採取鄉村旅遊度假的方式,更有超過15%的旅遊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地大多數是以觀光為主。參加鄉村旅遊的國內遊客,絕大多數是為換個環境來度過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農村旅遊,出遊的時間也都比較短,一般是利用雙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兩天的時間。

(二)提高層次

注重鄉村旅遊的內容和文化內涵。鄉村旅遊內容要廣泛而富有特色。在國內客源市場上,許多遊客對於農業生產活動很有興趣。“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和採摘各種農產品的旅遊很受歡迎。

除了以在農田裡耕種、採集等方式讓遊客來體驗農村生活的樂趣之外,傳統的製作工藝完全可以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吸引物加以發揚。天津楊柳青年畫、貴州蠟染、南通扎染、濰坊的風箏、手工造紙以及各種刺繡、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為鄉村旅遊的文化依託。例如澳大利亞葡萄酒業生產製作就成為澳大利亞文化的重要組成,澳大利亞葡萄酒業已成為重要的鄉村產業。並且由此產生了澳大利亞葡萄酒業旅遊。

在提高鄉村旅遊層次的另外一個吸引物就是鄉村所保留下來的珍貴的傳統文化、風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築。巍峨氣派的鄉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鎮村古塔,村邊的土地廟等等,是鄉村在歷史發展中的一面鏡子,折射出鄉村居民生活。還有一些民俗活動也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一些鄉村風俗習慣像我國各地的鑼鼓戲、舞獅子、扭秧歌、祭祀穀神等,都可以成為鄉村旅遊開發的引力點。

(三)可持續發展層次

鄉村旅遊發展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世界保護聯盟(iucn)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在不損耗或破壞資源的情況下所允許的開發過程。這些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社會資源和人文資源。鄉村旅遊的發展有的是依託美麗的自然風景,有的是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珍貴的傳統文化,有的是以生態農業園區來開展旅遊活動。農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帶”,因此才能夠保持一些原生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但是這些也相對脆弱,而開發旅遊,會不會給相對落後的農村帶來衝擊,從而導致農村生活模式發生巨大變化,農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導致一些傳統文化的解體?在貴州省早期開發的一些鄉村旅遊地就曾經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為了方便遊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圍建立起洋樓,往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耳邊到處可以聽見山歌對唱。如今卻是卡拉ok在播放流行歌曲。那些淳樸的少數民族不在安於現狀,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婦孺……。長此下去,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就喪失了,鄉村旅遊必定會走向衰退。因此,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不破壞資源,尤其是社會文化資源。不破壞少數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如何在開發旅遊的同時,又能夠有效的保護珍貴的文化?這就要求鄉村旅遊的發展必須走新的路子,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要求,追求旅遊的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提高鄉村旅遊質量,即追求旅遊精品,不能亂開發,亂建設。要有統一的規劃,在政府和旅遊管理部門的引導和指揮下,鄉村旅遊地的群眾積極參與旅遊中來,並且要引進市場機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運作,實現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調動農民開發旅遊的積極性,又加強管理,避免出現一窩蜂亂開發搞亂市場最後嚇跑遊客的現象。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各地農村風俗各異,鄉村旅遊在我國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因此,當前在鄉村旅遊熱潮中,應該緊緊抓住有利時機,進行精心準備,及時推出精品鄉村旅遊線路,打造鄉村精品旅遊地,重點是神奇的自然景觀、燦爛的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麗的地方。在市場上尤其是國際旅遊市場打造“中國—鄉村旅遊勝地”的形象,使我國的旅遊業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鄉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鄉村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根據省、市組織部門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選派到我們單位的雙聯行動聯絡村——鎮原縣新集鄉xx村擔任村支部“第一書記”,7月15日到村報到後,為了儘早掌握全村基本情況、農民生活狀況、主導產業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我迅速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入戶開展調研,實地考察,較為全面地掌握了xx村的有關情況。

一、村情現狀

xx村位於新集鄉西南部,距鄉政府14公里,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山川塬兼有,共轄6個村民小組,共387戶1687人,其中貧困戶285戶1176人,貧困面高達72.2%。全村有黨員27名,其中女黨員4名,村幹部3人,平均年齡40歲,均為黨員,年齡結構較為年輕,全為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總土地面積14.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為6547畝,人均僅9.8畝,且多數為山地,全村共有砂石路28.5公里,群眾出行、耕作較為不便。全村產業以種植業為主,規模小,群眾收入來源主要以種植經濟作物、外出務工為主,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68元。

二、致貧原因

xx村與其他村相比,貧困表現和貧困原因具有特殊性,貧困程度更深,脫貧難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一是地理位置偏僻。xx村地處山區,距縣城、鄉鎮較遠,交通條件差,農戶居住分散。總體來看,各方面的發展欠賬較大。二是貧困程度深。xx村貧困面高達72.2%,近年來,因學、因病、因婚、各種突發事故等原因致貧、返貧率較高,在全縣89個貧困村倒排序中處於22位,脫貧任務十分艱鉅。三是基礎設施薄弱。長期以來,由於扶持力度有限,xx村基礎建設十分滯後,目前有80戶群眾沒有接通自來水,全村沒有1條建成的水泥路,村組道路以砂石路和土路為主,將近60%的耕地為山地,土地質量差。全村只有2個自然村進行了農電網改造,4個村民小組群眾農電線路老化,供電可靠性低,經常發生用電故障。村部年久失修,已屬危房,影響了基層組織功能的正常發揮。四是群眾增收難度大。xx村經濟結構單一,增收渠道狹窄,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市低2231元。一半以上的村民以傳統種植為主,農業生產自給自足,缺乏像樣的主導產業,產業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農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經濟作物和外出務工。五是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xx村多數青壯年勞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人員年邁體弱,受教育程度偏低,普遍缺乏種植、養殖技能,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嚴重地制約了全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六是村民思想觀念保守。該村文化設施缺乏,全村沒有公共活動場所。村裡無法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缺乏先進文化傳播的氛圍,群眾普遍存在求穩怕亂的守舊觀念、狹隘封閉的小農意識、“小富即安”的守攤理念,“等、靠、要”思想嚴重,各種消極思想相互交織,導致村裡缺乏發展活力。綜合分析,路、電、水、田、房、業、智是制約xx村脫貧的七大瓶頸,也應是幫扶工作的重點。

三、調研啟示

一是基礎建設是利民之“策”。積極爭取專案資金,做好貧困村水、電、路、氣、田等基礎工作,不斷加快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對於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加快農村社會快速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是產業培育是增收之“要”。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尋找一項適合xx村的產業發展思路進行廣泛推廣,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農業、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門的支援,以專案帶動產業發展。同時,有序引導群眾進行土地流轉,鼓勵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種養大戶發展規模種植和養殖,才能不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基層建設是治本之“源”。積極引導黨支部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重點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農村政策等內容,組織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幫助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全村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提供思想源泉。

四是農民培訓是授漁之“法”。在開展雙聯“六送”及進村入戶培訓活動中,採取理論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由大戶現身說法,深入農戶進場指導等方法進行深入細緻培訓,使農民能夠學得進,用得上,真正掌握脫貧致富的上乘之法。

五是村級民主是和諧之“本”。對村裡的重大事項加強指導,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要求和程式操作,制定完善村黨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會工作制度,把村黨支部工作和村務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不斷創造家庭和睦、鄉村和諧、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六是文化建設是動力之“基”。經常組織開展村民集體活動、精神文明評選、文化下鄉和文藝晚會等活動,協調幫助聯絡村健全文化活動場所、農家書屋、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對於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思想文化教育教育,營造農村文明新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都有著極為長遠的意義。

四、幾點建議

一是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點。充分利用xx村地理位置特點,大力發展蘋果、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加強對村上興盛園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有序引導群眾入股參與,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邀請畜牧專家定期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組織村幹部、養殖大戶外出參觀學習先進養殖技術,不斷擴大群眾種養規模,引導群眾增收致富。

二是把土地流轉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手段。xx村有相當一部分土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耕種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資源浪費,將閒散土地集中起來,組織開展土地流轉,每年定期將流轉租金及時撥付群眾,從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發揮助農增收的效益。

三是把農村黨員技術培訓作為更新觀念的引擎。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遠端教育裝置,集中開展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幫助群眾掌握先進種植、養殖技術,瞭解致富資訊,掌握致富方法,切實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四是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脫貧致富的根本。積極協助鄉村兩級加強基層黨建,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後備幹部等工作,選出能幫農民脫貧致富的村委會班子,幫助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全村的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

關於鄉村級別財務管理調研報告鄉村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近年來,我鄉十分重視農村財務管理,把它視作密切黨群關係,促進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廉政建設的重要手段。然而,由於各種矛盾和主客觀因素的制約,農村財務管理仍然比較薄弱。最近,根據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領導帶題調研要求,組織財政所、紀委等部門人員對我鄉村級財務管理進行調研。

一、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村主任離任審計中發現,當前我鄉村級財務管理突出以下問題。

1、財務制度不完善。有的村沒有制訂財務管理制度,有的村財務管理制度與現行實際情況不適應、不配套,出現脫節,有的村雖有財務管理制度,但缺乏資金收入、使用及效益措施,導致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健全、規範,接受群眾監督乏力。村幹部往往都掌握有一定的經濟大權,既管錢又用錢,收不入賬,公款私存私用。有些村隨意借村集體收入,借錢後給一張白條,有的甚至連白條也不給,不斷出現違紀現象。

2、賬薄設定不規範。一些村會計各自為陣,會計科目隨意設定,記帳方法不統一,賬賬不符、賬款不符、賬實不符、有賬無證、有證無賬現象較為普遍,有些村資金來源、資金佔用和專項支出等專案記錄不全。因沒有完整的財務記錄,既不能進行規範的賬務處理和全面反映本村的財務活動狀況,也不利於財務公開和財務監督。

3、會計手續不齊全。有的村財務原始憑證不規範,無經手人,無證明人,無事由,無審批人籤。一些出納收付款後不及時記賬,僅憑腦子記憶,甚至憑印象自制憑證,盤點庫存時,現金不是多就是少。

4、憑證稽核不嚴格。財務開支本應由分管領導“一支筆”審批,而有的村支書籤、主任也籤,籤批不問清紅皁白,來者不拒,明知超標準或開支範圍不合規,因怕得罪人,故意大開“綠燈”。

5、財務收支無預算。有相當部分村年初資金收支無計劃,往往是有錢亂花,無錢借花,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結果是年終決算一片“紅”。

6、會計檔案不健全。許多村根本沒有村級檔案室,會計檔案資料無法集中管理,會計資料只好長期放於會計或出納家中。一些會計人員不按規定裝訂發票,年終將帳本和單據用報紙一包,隨便亂丟。換屆後幹部變動時不辦理移交手續,各管各的“包包賬”,造成賬簿和憑證丟失、鼠咬、蟲蝕和黴爛。

7、資金使用不合法。有的請客送禮,有的公款旅遊,有的濫發實物、補貼、資金,甚至還存在著幹部挪用、侵佔公款的現象。特別是一些經濟狀況較差或較好的村,問題尤為突出,支出結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8、會計隊伍不穩定。有的財會人員工作一段時間後選為村幹部,有的不願掛個會計把自己捆在家裡,而外出打工不願從事會計工作。加之村會計一般隨主要幹部變動而變動,一任書記,一任會計,變更頻繁。且相當一部分村財務會員文化水平低,知識面窄,業務素質差,缺乏科學的財務管理知識和綜合分析核算能力,因而在實際操作中漏洞百出,難以起到監督管理財務的作用。

二、村級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基本原因

通過調查分析,導致村級財務管理混亂的癥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忽視財務管理。一些村負責人頭腦中沒有財務管理這根弦。一是工作忙無暇顧及;二是對財務管理認識不清;三是怕管緊了不好“辦事”。因而,對農村財務管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滋生和助長了某些違法亂紀行為。

2、制約措施乏力。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形同虛設,組長多數有支部書記或者村委會主任兼任,群眾對此意見很大,挫傷了群眾民主理財的積極性,客觀上助長了部分人員違法亂紀的僥倖心理。

3、收支管理不嚴。一是缺乏內部監督,村級會計大多是村幹部,無法獨立行使職權,不能發揮財會監督作用。二是缺乏外部監督。監督村級財務實際是個空白帶,這就給法制觀念淡薄者有可乘之機,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

4、財會人員素質較低。農村財力人員大都文化不高,未受過專業培訓,政策水平和業務知識差,連起碼的會計基礎知識、財經政策、法規都不懂,記賬時漏洞百出、笑話連編。

三、規範村級財務管理的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應採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規範我鄉村級財務管理。

1、加強領導,強化法制意識。領導重視是抓好村級財務工作的關鍵,各級領導要進一步提高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特別是鄉村主要領導應把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積極支援財務工作,為農村會計人員撐腰壯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要認真學習《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增強法制觀念。

2、明確歸屬,強化監管職能。《會計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鄉財政既有分配職能又有監督職能,由其監督管理村級財務工作是順理成章的。其理由是:一是鄉財政所作為鄉財政的綜合部門,大部分工作都要與村組打交道。因此,對其財務進行監督管理是切實可行的。二是村財務是農業財務的組成部分,納入鄉財政管理,有利於對會計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培訓、監督和考核。三是鄉財政所有相對充足的人力,並在經濟管理、財務處理等方面具備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監督管理村財務工作是完全可行的。

3、完善制度,強化約束機制。一是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應著重抓好從村級收入計劃到資金使用、資金監督等一體化的管理制度建設。包括資金財務管理制度,民主理財管理制度,定期向財政部門報表制度,收入、支出帳目公開制度,會計、出納崗位責任制度等。二是嚴格管理制度。要堅持“錢帳分管,會計管帳,出納管錢”的原則,嚴格稽核原始憑證的手續是否齊全(事由、經手人、驗收人、審批人),內容是否真實合法,做到帳款相符,帳物相符,帳帳相符,日清月結。三是要堅持支出一支筆與村委會集體審批相結合的方法,徹底杜絕人人用錢、個個批錢的混亂現象。四是完善農村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和資金使用效益審批制度。財政所應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分析測算村級當年預算收支情況,形成收支計劃報同級黨委、政府、人大審批下達,村級必須遵照執行,並定期向群眾公佈,接受群眾監督。要加強農村財務監督,重點檢查是否有擅立收費專案,財政部門審批的資金是否專款專用;是否私設“小錢櫃”;是否堅持一支筆審批原則。同時,要實行幹部離任必審,財務人員交換必審,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必審,有重大問題的人或事必審的“四審”制度。每審必須一查到底,弄個水落石出。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要根據情節嚴重,依法對責任人進行處理,觸犯刑律的,應追究法律責任。

4、規範管理,實行“專戶儲存”。向農戶收取的水費以及各種代收款必須統一使用財政所下發的收據。支出應依據規定的使用範圍編報用款計劃,經財政所審批後撥款,由農村合作銀行監督支付,以防止使用的隨意性。同時,對村會計檔案和會計人員變更要進行管理和監督。

5、強化素質,提高會計水平。一是要對現階段的村級會計進行一次清理,把思想素質好、政策水平高、業務技術精、有開拓進取精神、責任心強的中青年聘到村級會計崗位上去。二是實行會計人員憑證上崗制度,有計劃、有步驟的對村級會計隊伍進行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培訓,經過培訓、考核合格的頒發會計證,凡未取得會計證者一律不能上崗。符合報考會計職稱條件的,可以參加考試,不斷提高他們的政策、業務和職業道德素質,產生的費用由鄉村兩級共同分擔。三是要建立村級會計隊伍激勵制度,對會計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要在政治上、經濟上給予獎勵,對工作拖拉、不負責任的要及時給予批評和適當處罰,造成重大損失和責任事故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通過建立村級會計培訓、獎懲機制,增強農村會計的責任感、緊迫感,不斷提高村級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

關於“美好鄉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鄉村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建設美好安徽是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奮鬥目標,建設美好鄉村是今年省委作出的重要決策。姚河鄉自1989年開始,一直是省委辦公廳扶貧聯絡點,今年5月21日至22日,省委張寶順書記深入我鄉梯嶺村、馬石村走訪,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向基層問需問計問民生。在梯嶺村、馬石村走訪時和在梯嶺村召開的村組織負責人座談會上都明確提出了要切實做好美好鄉村建設,以美好鄉村建設為抓手,切實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石關國家體訓中心召開的彙報會上,張書記又提出了xx縣要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的“扶貧開發、綠色發展、美好鄉村、生態文明”的四個示xx縣。為紮實推進姚河鄉美好鄉村建設,努力打造全省美好鄉村建設示範點,使姚河百姓儘早享受“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致富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良好環境。近日,在省委副祕書長、辦公廳主任閔光輝同志親自關心下,省委辦公廳機關黨委帶領姚河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和辦公廳在姚河掛職幹部及姚河鄉所轄6個村黨組織書記赴全省美好鄉村建設示範點阜陽、亳州、淮北、蕪湖、馬鞍山等地考察調研。所到之地,江淮大地生機勃勃;所見之處,徽風皖韻撲面而來。

一、姚河鄉鄉村建設現狀

姚河鄉位於xx縣東北邊陲,與舒城、霍山兩縣接壤,全鄉總面積77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9.98萬畝,耕地面積6633畝,轄6個行政村,122個村民組,2251戶,8416人。XX年人均純收入5100元。

當前存在的問題:一是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群眾收入不高;二是主導產業沒有發揮更好的作用,沒有形成支柱產業;三是姚河鄉地廣人稀,人口居住分散;四是6個村中僅有馬石、沈橋、梯嶺、姚河四個村有相對集中的中心村莊,但規模不大,基礎設施落後。

美好鄉村建設的優勢:一是農業產業有一定基礎,繼續調整壯大的空間大,後勁足,農村產業發展主要是茶葉、茭白、油茶、板栗等,產業結構調整已經有一定基礎,農民的農業收入相對較穩定。二是群眾樓房率80%,房屋建設標準較高。三是群眾的積極性較高。四是各村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較強,為群眾辦事的激情高。

二、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啟示

11月13日至16日,我們先後參觀考察了xx市穎上縣防洪工程暨五里湖溼地公園,夏橋鎮龍王廟村、八里河仁裡村;xx市十河鎮大周村;xx市xx區榴園村、xx區海宮社群;xx市xx縣灣沚鎮魯村、xx縣大浦新農村試驗區;xx市xx縣護河鎮園藝村、姑孰鎮聖家莊、鬆塘社群等地,重點學習美好鄉村建設、基層黨建及社會管理創新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我們深感震撼與壓力並存、機遇與挑戰並進。

(一)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構建有力產業支撐。xx市xx縣夏橋鎮龍王廟村,xx市xx區十河鎮大周村,xx市xx區榴園村,房屋整齊有序,村容整潔清爽,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俱全,產業結構突出。龍王廟村採用新建徽派住房,房型設計經典,引領群眾入住,並發展竹編產業,栽種苗木花卉,種植葡萄黃金梨。大周村從XX年開始規劃了全村建設發展,為了集中統一有序居住,他們從開始就遵照規劃建房,同時尊重群眾意願,房型設計多樣化,大力發展蔬菜基地、種植中草藥白芍。榴園村統一佈局,整體簡潔大方、格調一致,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房前房後、院內院外,大力發展傳統產業,栽種品優質佳的石榴,並深挖石榴文化與旅遊產業相結合,即將創辦石榴博物館,做大做強石榴產業鏈。這些示範點無一不是嚴格執行規劃,既有村莊房屋規劃,更有產業發展規劃,既形成了主導產業促進農民致富,又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二)用活土地,遵循自然,凸顯特色推進建設。xx市xx縣魯村,xx市xx縣園藝村、聖家莊自然村,這些美好鄉村建設點都依靠自身地理或產業優勢,盤活土地資源,完善公共服務,遵循鄉土特色,演繹了良好生態環境與優美田園風貌的完美結合。魯村緊挨xx縣經濟開發區,積極土地流轉、轉移勞動力,統一規劃建築風格,配齊公共設施,培育鄉風文明,開設了xx縣第一個村級道德講堂。園藝村整體風格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隨行就勢,錯落有致,十里桃花穿於其中,村莊與環境渾然一體,相映成輝,好一幅江南田野鄉村風光圖。聖家莊自然村按照江南水鄉居民風格,在住房改造上注重自身特點、挖掘自身特色,即“坡屋面、白色牆、包牆角、腰鼓線、紅牆邊、通透欄、地腳線”七大元素,對房屋進行了整治出新,使每家房子看起來清新典雅,宛如江南女子秀外慧中、百看不厭。歸結一點,他們依據自身不同的優勢,不搞千篇一律,或與徵地拆遷安置建新村結合,或與土地整治、流轉建新村結合,並轉移富餘勞動力,或依託自然資源和產業特色與自然相融合走村莊整治發展特色觀光休閒農業。

(三)多謀善慮,敢於投入,極力打造精品亮點。阜陽xx縣城北新區水系整治、防洪工程,xx市xx縣大浦實驗區,馬鞍山xx縣護城河龍舟文化廣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良好的環境,現代化的農業,充滿活力的廣場,仿若置身於另一個境界。城北新區水系整治結合防洪工程專案,打破常規,敢於投入,大膽實施,把原來的臭水溝打造成今天的水清岸綠,集防洪、休閒、景觀為一體的旅遊景點。大浦實驗區原來是農田,當地人通過解放思想,引進投資,由安徽魯班集團全力打造成為以旅遊觀光、鄉村體驗、田園度假、科普教育為一體新模式,形成了工業反哺農業,帶動了大家共同致富。護城河龍舟文化廣場原來是髒亂差的地方,護城河汙染嚴重,通過政府大膽探索、大膽投入,變成了現如今中心廣場,大型噴泉與超大型led顯示屏遙相呼應,背後徽式建築與林立在河岸邊的大鼓相映成趣,造就了現代化的文化廣場。歸結一點,打好資金整合牌,高標準、高規格,超前建設,重點投入打造精品亮點示範,以點促面。

(四)突出黨建,激發熱情,形成強大工作合力。通過對這幾個美好鄉村建設示範點的考察,深感基層黨建工作做得紮實,群眾工作開展得就有聲有色。如:榴園村實施的“黨員致富工程”,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推行村幹部“流動票箱”管理試點,實行村幹部獎勵性工資政策,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得到了加強。魯村以“xx縣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為抓手,創新村級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推選村民代表成立社群理事會,負責社群重大事項的管理,監督執行村規民約,落實村務公開。這些措施提升了民主管理水平,發揮了農民自主管理核心作用,實現了群眾的事自己解決、自我管理、自主決策,把美好鄉村建設推向了深入。歸結一點,他們有一個堅強的村級班子,黨的基層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得好。

三、姚河下一步美好鄉村建設思路

在參觀全省其他美好鄉村建設示範點後,看到各地政府和群眾正鼓足幹勁、如火如荼在推進美好鄉村建設,深感建設美好鄉村正當時。姚河鄉將結合山區特點、實際情況和美好鄉村的布點規劃,加快步伐、加速推進“一線兩點” (“一線”是姚河鄉集鎮街道建設,“兩點”是姚河村和梯嶺村兩個省級美好鄉村示範點)建設,圍繞打造美好鄉村精品這個主題,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打造山鄉亮點,力促姚河成為休閒養身之處。目前,我鄉正在進行村莊整治和環境治理,我們將結合地域實際,科學規劃,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在實施過程中,一要合理佈局村莊各點,尊重村莊原貌,按照山區房屋錯落有致,顏色格調基本統一,院內廳外整潔別緻。二要深入開展“三清”、“四拆”、“五化”,清垃圾、清雜物、清汙泥,拆除危舊房屋、豬圈、旱廁、院牆,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道路亮化、環境美化和公共設施配套化。三要建立排汙處理設施與氧化塘建設,凡經過處理的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氧化塘,圍繞池塘構建一個景觀中心及垂釣中心。四要利用閒置山場和空地,合理栽種一些四季分明的植物,在山坡上栽種符合本地特色的果樹,使四季都有看點與亮點。五要建立開心農場與牧場,種植一些蔬菜,養殖一些本地土雞,讓城市人蔘與其中,參與互動,感受鄉村生活的樂趣。六要圍繞鄉村文化與景觀建設相結合,保持原有的歷史古蹟,挖掘文化內涵,放大古蹟效應,凸顯村莊文化底蘊。

二是建立產業支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發展經濟是保障美好鄉村建設的基礎,更是贏得群眾信賴的支撐點。姚河鄉在做大做強茶產業同時,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發展特色經濟,增加群眾收入。一是圍繞茶產業念好茶經,加大中低產茶園的改造,提質增效,打造國禮名茶之鄉。二是積極探索新興農產業,在馬石村試種高山淺水藕,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三是利用龍王、馬石山場資源種植品質好的毛竹,發展毛竹經濟。四是繼續做強茭白產業,加大品種改良,建設提純扶壯基地,提升茭白品質和產量。五是擴大百合等中藥材種植,使之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方式。六是利用專案支撐,改造撫育野生油茶林和栽種新油茶,為下一步發展打下基礎。七是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專案,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叢集,發展農業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八是探索發展觀光農業,實現四季有看點,為鄉村旅遊打基礎。

三是加強黨的建設,推進現代農村建設步伐。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事關基層穩定的基石、更是推動美好鄉村建設的有力抓手,要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把十八大精神貫穿於美好鄉村建設之中,用理論指導實踐、引導群眾。發揮好村民理事會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建設美好鄉村中的引領示範作用,充分發揮村民自主能動性和主導性,讓村民的事自己解決,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在工作中評優評先、共創互比,以此來推動黨建發展,把美好鄉村建設成集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農村。

四是抓好“一線兩點”,統籌全鄉協調發展。通過“一線兩點”帶動“面”上的沈橋村、馬石村、香爐村、龍王村整體提升,打造姚河、梯嶺、沈橋、馬石四個中心村莊,按照建立示範村、打造精品村、改造自然村的梯次培育體系,分層次、分階段推進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社群建設、產業提升和服務提升“五大工程”,逐步形成“點”有特色、“線”有亮點,“面”有規模的整體協調和諧“美好鄉村”建設新格局,以8年作為規劃年限,按照“前兩年選點突破抓示範、中間三年延伸擴面見成效、後三年鞏固提升全覆蓋”的總體要求,採取抓點、連線、成片的推進方法,確定近期、中期、遠期工作目標。到2020年,力爭全鄉啟動建設“美好鄉村”達到100%,建成“美好鄉村”達到90%以上。

美好鄉村建設是一項惠及姚河全鄉群眾的大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使命崇高,任務艱鉅,我們堅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創造農民幸福生活而奮鬥,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標籤:鄉村 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