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查報告

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調查報告

前言:

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調查報告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 自然、 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持續繁榮 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 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 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狀態。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一)調查物件

201x年 x 月 1 日,運用問卷的形式對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 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不記名問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資料。

二、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 120 份, 回收問卷 117 份, 其中有效問卷 117 份, 回收率 97.5%, 問卷容量為 117。

(二)調查問題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學人為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十分擔憂,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學經 常關注生態環境„„偶爾關注的佔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認為環保與大學生有關但只 有百分之十左右對身邊的人進行環保宣傳,可見大學生具有較好的環保意識但很少能夠去考

慮去付出行動, 幾乎所有人對生態環境和人文環覺得一般或不滿意但只有極少數人拒絕 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認為地球一小時有意義,認為環境保護作用很大,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但行動性差。

2. 80%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著,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說明大 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 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81%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著,等找到垃圾桶 時再丟掉,說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 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60%同學對當今世界生態資源環境狀況十分 擔憂,可見他們對環境十分關心。

三、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對策

1)學校如何建設生態文明,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

1:學校切實加強宣傳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獎勵制度和懲罰措施。

4:學校以身作則,決策要符合生態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的數目。

6:積極參加生態環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