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查報告

關於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的思考大綱

隨著大多數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出現,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品牌。品質、品牌好的,價格高而俏,品質、品牌一般的“大路貨”,價格低而無人問津。這種反差說明,發展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作為城郊結合部的鄉鎮,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創優質、創名牌,實現農業生產由重量向重質、重效的轉變,推進農產品上檔次、上水平,推進農民增收,這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關於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的思考大綱

一、品牌農業的內涵及特點

所謂品牌農業,是指以商品生產為前提,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生產單位為主體,使生產、科研、流通、服務等各個環節有機聯絡在一起,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上,並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高品位的經營性農業。其具有這樣一些主要特點:(1)以優質和特色求生存。品牌農業必須在充分利用自然、勞力和產品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發展具有較高品質和生命力的特色產品,它的基礎是多年來形成的“一鎮一色、一村一品”。(2)系列化技術配套求發展。品牌農業要求農產品品種、生產、運輸、貯藏、保鮮、加工、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相銜接,配套成龍,形成系列化技術體系,發揮農產品的競爭優勢。(3)以技術爭優勢。以更新換代技術做後盾,對生產工藝進行改造,拓展品牌產品的深度、精度加工,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品位檔次高的名、特、優、新產品,保證農產品經久不衰的優勢;同時以嚴格的技術標準保信譽,不斷開拓出廣闊的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覆蓋率。

二、品牌農業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

1、主導產業的興起為發展品牌農業奠定了基礎。

近幾年來,各地圍繞兩個根本性轉變,堅持“縣(市)有區域,鄉(鎮)有特色,村有專業,戶有所長”的方針,面向大市場,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植佈局合理、各具特色、規模生產、專業經營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使一些當地有優勢、市場有潛力、經濟效益高的專案從多種經營的小圈子裡跳出來,形成了一批區域化、規模化的主導產業群,為創品牌奠定了較好的物質基礎。

2、迫切要求農業增效成了發展品牌農業的推動力。

隨著小康程序的加快,部分地區初步實現了現代化,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開闢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領域。品牌農業的高產出、高效益等優勢,無疑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3、農業產業化歷程中的正反兩方面教訓為發展品牌農業提供了寶貴經驗。

近年,各地在創造經濟優勢過程中,在特色上做文章,使“一色一品”的特色農業、家庭經濟與大市場實現了迅速的對接,使許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農副產品走出了田園,走進了市場,有的甚至在國際市場上也佔了一席之地。但是由於地方利益的驅動,加上農業結構調整政策本身不完善、不配套,有些地方也出現了“一哄而上”、“一鬨而下”的現象。這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為品牌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三、發展品牌農業的對策措施

發展品牌農業,應借“名”求“利”,以“特”生財,增加農民收入,發展那些名、特、優、稀、野的新專案、新產品和深度開發的資源性專案。以此為基本立足點和出發點,推動品牌農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此,筆者建議:

1、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適應市場的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

市場經濟規律表明,經濟發展趨同性和產品的趨同性是建立品牌農業的大忌,只有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勞力和產品資源優勢,發展自己的特色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面向市場用戰略眼光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產品,按照“開拓市場——壯大龍頭——建設基地——輻射農戶”的產業鏈進行理順、改組、連線,實行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經營。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努力使其成為市場的霸主。對資源豐厚、經濟優勢和生產技術優勢明顯的專案,集中力量培植,提高其規模生產能力,形成新的產品優勢和產業優勢。緊緊圍繞名特稀野農副產品的開發,在創新、創名貴品牌上下功夫。

2、大力培育農產品市場體系,提高農業的市場化、一體化程度。

農產品只有進入市場,才能引發發展的拉動力,培育購買力,擴大內需力,增強內驅力,提高產業化支撐力。我們應當以國內外大中城市為中心,以鄉鎮為依託,以批發市場為骨幹,以中小集貿市場為基礎,構建多門類、多層次、多種經濟形式和執行方式的完善的市場體系。完善市場體系包括市場設施、組織、法規和資訊的建設,最重要的是保證市場的開放性、市場行為的規範性、競爭的平等性和執行的有序性。要按照“先發展後規範,放管結合”的原則和擴大規模、完善功能、提高檔次的要求,大力發展農產品現貨批發市場,同時引進和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對農產品價格的熨平作用,以減緩價格波動而產生的風險。在此基礎上,要通過四面八方摸資訊、海外華人找關係、合資外商牽紅線以及開通國際網際網路等形式,在海外設立直銷視窗,聘請外商做代理,促進國際市場的開拓,拓展農副產品的銷售空間。

3、多渠道培植農村合作流通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酵母”,是千家萬戶與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重要的橋樑和紐帶,因此,重視培植、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注重保護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十分重要。應利用多種場合,為合作流通組織和經紀人正名,為他們撐腰壯膽,對實績突出的,要給以表彰獎勵,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要堅持放手發展、放活經營、放寬政策和規範管理的方針,在專案立項、用地審批、資金投放、規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用寬鬆的環境、優惠的政策,引導他們增投入、擴規模、上水平。要加強素質培訓,提高他們市場意識和經營水平。

4、全方位主動出擊,提高拳頭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形象。

與工業品相比,農副產品的生產與經營具有分散性的特點,靠一家一戶樹立農產品的品牌,實非易事,除依靠農民的自我聯合,通過各種中介服務組織將農副產品推向市場外,還需要政府的組織、協調和服務。市縣鄉(鎮)可成立實施品牌戰略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訂創牌規劃,並分解到各有關職能部門,落實到具體產品。注意加強對商標註冊和申報省、市名牌產品和綠色食品等業務知識的培訓。應積極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進行廣告宣傳,組織各地參加廣交會、農博會,提高農副產品的知名度。可通過舉辦名優產品展銷會、“產品促銷萬里行”等活動,變“坐銷”為“行銷”,吸引外地客商來本地開展農產品貿易,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品牌農業的發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