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整改措施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通用19篇)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通用19篇)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

這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年級51、53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特制訂如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引下,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方向,以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納世界文化精華為宗旨,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聯絡生活實際,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創新學習、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裝的創新能力和鑽研精神;同時,不斷提高學生裝的溝通能力,加強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以達到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教學的總要求: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學生現狀分析:

由於學生入學時基礎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的語文水平也出

現了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和一定的難度。個別基礎很差的同學甚至在字詞方面不過關,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至於閱讀教學中的課外遷移部分對絕大部分人來講還是一個難題,我現在在教學中努力嘗試去做的就是努力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含量,讓孩子多接觸文學作品,在講課中拿出一定的時間來消化並對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形象加以解讀和賞析,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先培養孩子的語感然後激發學生對文字學習的興趣,至於我的這一設想和做法能否獲得成功,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探討的一個問題。

四、具體工作:

1、提高教學質量向課堂45分鐘要成績,不僅需要老師要認真備課,學生也要積極的配合: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要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對學習新知識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明確的瞭解。

③“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新的教學工作中不是單純的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組織好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因此組織好課堂教學在整個的教學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共用。首先要關注學生群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資訊反饋,同時,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儘量做到簡潔明瞭,使用文明用語,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不要忽略差生,要適當的設計簡單的問題調動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走進學生,瞭解思想撥動,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玩是孩子的天性,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由於本身愛動、好玩,自控能力較差,因此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還有個別學習好的學生有時也會找藉口不完成作業,對於這種種不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在八年級的時候就給他們徹底改掉,因此這就需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學困生的轉化上,對其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讚美著手,儘量避免用尖銳的語言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4、由於自己參加工作的時間很短,授課時間不是很長,因此對整個教學工作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教學設計不是很和諧,在設計問題時考慮不周,有時會使整個教學顯得很雜亂,我想最主要原因就是閱歷尚淺,經驗不足,還沒有真正的適應這個環境,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位置,因此在本學期中我要充分的鍛鍊自己,積極參與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我想如果給我足夠的時間我會做的更好。

5、認真學習新課標要求,勇於從事語文教學的新嘗試。多向名師學習,學習他們上課的技巧,學習他們輔導競賽的方法,同時學習作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訓練方法。

6、繼續學習報刊雜誌的有關理論文章,繼續學習《新課堂常規》《給教師的建議》、《成功教育》、《細節決定成敗》等書籍,進一步提高自己素質和業務水平。

7、認真寫好教學手記與案例,不斷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改正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

五、培優轉差措施

1.培優重在拔尖,輔差重在提高。

2.課堂上有意識給他們製造機會,讓優生吃得飽,讓差生吃得好。

3.課外輔導,利用晚修,文體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

4.發揮優生的優勢,指名讓他帶一名差生,介紹方法讓差生懂得怎樣學,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5.對於差生主要引導他們多學習,多重複,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

6.優生要鼓勵他們多做創新的事情,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多下功夫。

六、本學期以《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研究課題。

措施:

1、瞭解學生現狀,把握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特點。

2、廣泛徵集資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寫作大目標細化成一個個小目標。

4、少搞命題作文,自由寫作,評改適度。

總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力爭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為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我校的建設與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2

本學期我和其他5位老師擔任了七年級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七年級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我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楚、明確。如,13冊、14冊教材留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練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楚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愛好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猜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如在教學《春》時,由於備課時側重於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於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猜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殊留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碰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假如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愛好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假如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3

一個學期匆匆而過。本學期,我擔任七年一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常規工作踏踏實實,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和鑽研,勇於嘗試和創新,積極實踐新課程理念標準,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也還存在不少遺憾和不足之處,為促進後段語文教學工作的改進和提高,現將相關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⒈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⒉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⒊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七年級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始,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⒋積極參與科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部分學生語文基礎還是比較薄弱,部分學生的作文表達能力還是不能令老師和家長滿意,這些問題還值得下學期繼續努力改進和加強。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重“雙基”,重拓展,重激發語文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大語文環境下學語文,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我將認真總結反思,不斷探究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爭取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4

目前,我國中國小常用的國中數學教學方法從巨集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範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裝置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物件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5

目前班級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語文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和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說是如魚得水,但對我們這樣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福音。加上本期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所以抓時間趕進度尤為重要。 先是儘量趕進度,保證提前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拿出足夠多的時間搞好複習。平時主要任務時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抓住學生的寫作環節,提高寫作的水平。培養優秀生,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拿出充足的時間複習,複習要有系統性,指導要注意方法,多點撥,少說教。多實踐,少理論。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主要做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水平: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資訊。

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3)培養優秀學生,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4)促進後進生的轉化。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6

一、教材解讀

國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特色:

(1)化知識為方法,化方法為德性。教材的編寫,在每一個具體主題的落實上以此“三維”為鋪陳線索:知識傳授(設計安排課程的知識點)——獲取方法(解決知識如何掌握的問題)——德性與價值觀的養成(情感培養、態度的改變、行為習慣的獲得、德性的提升)。

(2)把握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理念,緊貼學校教育和學生生活實際。教材的編寫體現這樣四個“緊貼”,即緊貼時代、社會、學校、學生生活。既使思想品德教材具有廣闊的視角,使學生受到時代精神的教育,同時又與他們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密切關聯。

(3)在面對學生生活場景的同時引導學生生活,提高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智慧的挑戰性和吸引力。

(4)力求在清晰、簡明說理的基礎上,選取具有客觀性並有深厚生活底蘊、有很強感染力、儘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素材作為基本的教材內容,並能以美的方式呈現。

二、教學建議

第一,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活動環節的策劃上,而不是知識點的解釋。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學生必要的引導。

第三,教材中的知識點用分數加以量化的評價方式已不合事宜。教師對這門課的評價應重在檢測學生在面臨具體的問題時的態度變化、心理狀態和綜合應對能力的提高上。

三、工作思路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教育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研究、指導”為基本職責,在教研活動中和政治教師共同提高職業道德、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積極引導思想品德教師學習、研究、實踐思想品德新課程,繼續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而努力!

四、工作重點

1.深化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組織思想品德教師繼續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總結、交流思想品德課教學和教改的經驗,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改進思品課教學,努力

探索發揮思品課的德育功能,提高思品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

2.繼續做好使用新教材的培訓工作。組織思想品德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編教材,組織教師學習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備課時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情感、備手段、備評價等。

3.進一步探索研究性學習。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確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階段性目標,實施思想品德課中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4.加強畢業班複習指導。組織九年級教師集體備課,研究近三年年會考思想品德試題,明確會考導向與試題改革的特點,改進九年級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探討國中畢業班教學、複習、考試與課程改革的要求相適應問題。關注、研究七、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提高基礎年級的教學質量。

5.根據中學生特點,結合思想品德課教學,繼續進行心理健康、行為習慣、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的宣傳教育活動。

五、教學進度

期中前 期中後 期 末

七年級 1-2單元 3-4單元 1-4單元

八年級 1-2單元 3-4單元 1-4單元

九年級 1-2單元 3-4單元 1-4單元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7

八年級是國中三年中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適應後,對國中語文的特點己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在此基礎上,為更進一步地搞好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特制定此計劃:

一、教學背景分析:

語文是中國小階段的主要學科,基礎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語文學科的特性和語文教學的認識更為深入,大語文的觀念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同,而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闡述也說明,語文教學以培養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為主要任務.而語文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質不僅反映人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而且從本質上看,還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 新基理論中對塑造未來新人的描述中,更可以看出語文教育在此方面的大有可為。

二、教材分析:

我們採用長春版國中語文教材,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除了包括精讀,課內自讀外,還包括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根據對新課改精神的學習和對語文教學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擬定了本學期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國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在國小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三、所教班級學生現狀及對策:

根據我班學生實際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特點和目前本學科發展方向的把握,我的語文教學最初以激發興趣,指導方法,培養習慣,搭建舞臺為口號和行動原則,加強了日常教學和學科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七年級進校到現在,從整體來看,學生身上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下面根據七年級期終考試成績進行具體分析如下:

本班大部分學生處於中等水平,一小部分學生存在的差距還很大,從以上情況看,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本學科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說是如魚得水,但對我們這樣普通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福音。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在繼續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新課改的學習與研究,在把握好教學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對教與學作出相應的調整,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絡,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 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2)、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訊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鍊表達能力。

13)、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14)、組織採訪和調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寫一篇小論文。

1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7)、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四、本計劃應達到的目標:

1、通過本學期的教學的要想盡一切辦法穩定優良率,提高合格率。

2、實行分層教學,集中抓A層的學生,本學期我努力工作,力爭將60%A層(約10人)同學的成績保持80分以上,並能讓尖子生有更多的進步.基本保證了優秀率穩定在20%以上.

五、具體教學進度計劃 :

根據教研組統一安排,具體教學進度計劃如下:

周次 第三、四周

完成第一單元

周次 第五、六、七、八週

完成第二、三單元

周次 第十週

半期考試

周次 第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週

完成第四、五、六單元

周次 第十六、十七週

複習

周次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注:有兩個周是機動時間)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8

一 教學目標

國中《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對科學本質認識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綜合課程。在國中開設綜合科學課程,是為了適應現代和學生髮展的需要,呈現各學科領域知識的相互滲透和聯絡,統籌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科學,深化對科學的理解,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為學生認識和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的世界做好準備。

七年級《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科學的方法以及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並同時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

二 教材分析

《科學》教材的邏輯體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層次的物質組成,這些物質在不斷地運動變化著,而物質組成、運動、變化的自然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科學就是認識的有效途徑。

七年級上冊的教材在《科學入門》之後就安排了三章教學內容。它們分別是“觀察生物”、“人類的家園-地球”、“物質與特性”幾個內容,由這三個部分組成了由“巨集觀”到“微觀”的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

第1章 “科學入門”,本章按照科學並不神祕、科學實驗室、科學觀察、科學測量、科學探究的順序展開,主要是引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初步瞭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該章的內容是為今後學習科學打基礎的,有些內容屬於情感和價值觀念,有些內容是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2章 “觀察生物”,本章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徵內容的學習後,直接進入了微觀層次的學習,並將學習內容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群體的順序進行編排,是“物質系統的層次”體系在本章中得到明顯體現。

第3章“人類的家園-地球”本章內容從整體認識地球入手,著眼於地球表層的結構、物質構成特點、物質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關愛地球、瞭解地球、保護地球。教學內容包括地球形狀、地球儀和地圖、組成地殼的岩石、泥石流、板塊、地形與地形圖,主要學習地球的概況,這樣的安排更有利於學生的認知發展。

第4章“物質的特性”,首先介紹了物質的構成,讓學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運動觀,為學生理解物態變化等現象奠定了基礎,在介紹質量及其測量、密度和比熱、物質在狀態變化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性,最後將物質的各種特性劃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物質由微小粒子-分子構成這一概念。這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肉眼無法直觀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數字和模擬實驗來說明。本章內容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幾乎所有的知識都需要通過觀察、實驗得出的,突出了觀察、實驗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全章緊密聯絡現代社會生活、現代科技和現代生產的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和親切感。

本冊教材一共有四個完整的“探究”:①怎樣根據人的腳印長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麼將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樣繪製學校平面圖;④食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響因素。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步驟。另有7個學生分組實驗和2個製作活動。

三 教學重難點

第一章教學重點:為了解科學與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會簡單的科學探索過程,瞭解科學實驗室的基本情況,理解科學實驗室的規範,瞭解科學觀察與觀察方法,掌握長度與體積的測量方法、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等。

教學難點:刻度尺的度數,科學活動中科學態度的培養。

第二章教學重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徵;知道細胞的結構和動植物細胞的區別;知道常見動植物類群的主要特徵;學會低倍顯微鏡的操作技能;建立生物分類的理念和物質組成的層次性的理念。

教學難點:根據生物的基本特徵區別生物與非生物;運用細胞結構及其功能解釋某些生命現象;通過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等微觀層面來認識生物體;建立生物分類觀念。

第三章教學重點:運用經緯網確定氣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學習使用常用地圖和繪製平面示意圖;常見岩石的鑑別;火山、地震的發生和分佈規律;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和基本觀點;泥石流的發生機制、危害和防止措施;簡單等高線的判斷和繪製方法。

教學難點:徵求地球是球體的方法,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學習使用常用地圖和繪製平面示意圖,常見岩石的鑑別,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泥石流的發生機制,簡單等高線的判讀和繪製方法。

第四章教學重點:晶體的熔化、液體的汽化;物質的構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凝固和液體沸騰時物質的溫度不變,但要吸熱或放熱;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圖象;分子及分子運動圖象的建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

四 學情分析 本期擔任七年級1.2班的科學教學任務,二個班共有學生80人左右。這些學生來自於各地,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五 教學策略

我們必須努力創造條件,改革現行教學方式,包括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激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所以在教學中應擯棄應試教學,努力實施開放式教學。

( 1 )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科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自然知識的能力。

( 2 )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 3 )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 4 )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7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在科學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思考事實證據和科學結論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學習建立科學模型,由此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形成質疑、反思的科學思維習慣。

( 5 )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數學公式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 6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①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

②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

③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 7 )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六 具體安排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9

由於國中生物只參與結業考試,有很多學生對國中生物不夠重視。因此,很多生物教師都有為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苦惱。那麼如何才能優化國中生物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呢?下面根據我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具體做法。

1、注重現象向本質的轉化

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對於學生只關心實驗現象而忽略現象背後知識的情況,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時應當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學生,以便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如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可能出現很多細胞重疊而無法觀察細胞形態的情況,這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思考哪步操作存在問題,學生經過分析後可能會認為是洋蔥表皮未能展平或者製片時未壓好。實驗過程中,細胞可能會出現顏色過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會可能會得出染色時間不足而導致。實驗教學不但會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助於學生由只關注實驗現象向關注現象原因的轉變。

2 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

對於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若學生不感興趣則就不能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就會對該門課程有牴觸心理,國中生物教學也不例外。為此,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當採取適宜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①理論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實驗教學,通過實驗過程的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國中生物教學若採取填鴨式教學,則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會使學生對此門課程產生情趣。為此,教師應當適當活躍課堂氣氛,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的熱情;

③鼓勵學生;在學生進行一些課外生物實驗時,生物教師應當以欣賞和鼓勵的視角看待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援,使學生對生物學習充滿資金,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3 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國中生物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學科,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現象都來自於生物。在進行國中生物課程教學時,不但要使學生充分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懂得如何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知識的認識,進而掌握知識。為此,在確保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之上,應當引導學生進入生物教學實踐領域。如在學習完種子萌發全過程後,我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種子萌發試驗,每天記錄種子萌發的現象,並及時記錄實驗現象,之後對記錄的現象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得出實驗結果,之後再將所得到的結果與課本上介紹的理論進行比較。此外,實踐教學還能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其認識到生物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麼做也會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進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國中生物學習中。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0

作為在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歷史教師,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慮這些問題是必須的,也是很實現的。特別是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可以說是老師們經常要思考的問題。但這些又都涉及到有關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學方式和手段的技術性、技巧性的問題,而且體現了深層次的教學理念問題。

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換一種角度來思考教的問題。這就是要把教師職業這一角色,放在社會發展與人才培養的大視野中來定位,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轉到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體地說,就是把學生的學習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據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中學歷史教學,雖然涉及的是歷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這是因為通過歷史教學,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瞭解人類的過去;又能夠促進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發展和歷史意識的生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使學生學會以全面、客觀、辨證、發展的眼光來認識人類社會。

在素質教育觀念下的國中歷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歷史教學的很多領域,諸如教學目標、課程設定、教材編寫、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評估、教師培訓等等,每一個領域都可能會制約教學實際的創新。

以探究問題為目的

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然而,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於學生來說,並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有膚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複)。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學生髮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歷史學習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化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的思維、複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上因果關係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話、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展。

以學生參與為形式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鑑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係。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以史料運用為條件

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資訊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資訊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資訊,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彙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以周密設計為準備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隨意的,甚至不是隨機的,都要有事先的準備和安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體現出一定的教學觀念。方法的實施,是有步驟的,而且要有迴旋的餘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以認真的和客觀的態度來對待。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優化教學,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他認為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材難易程度、全班學生的程度、各種教學方法的效用和長短處、教師本人的特點和能力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計劃。

以教師引導為助動

以往的歷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唱主角戲的,好像教室這個舞臺是為教師搭建的。現在我們倡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但並不是說教師只是一名“場記”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師的作用更為重要,他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並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教師與學生的最基本的關係是教學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愛好和志向的,是互相瞭解對方的,是互動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觀臆想的。所以,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對於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在教學實際中要注意避免以往傳統模式下運用方法時的弊端,或是片面地強調某一種方法的效用,以為某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用到哪裡都會靈”;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某一種方法,而不去考慮學生、教材等具體情況;或是隻注重方法運用時暫時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學生的心理活動反應,等等。

總之,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我們特別強調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歷史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政治複習以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課程標準為指導,主要任務就是備戰會考、衝刺會考,對於教學來講就是要搞好最後的複習準備工作,為使本校政治的複習有針對性、目的性、做到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真正對學生起到指導性的作用,為會考打基礎的指導方針來制定計劃,實施教學,系統複習,使每一位學生在第一輪複習中夯實基礎,在第二輪複習中融技巧、方法、思想於一體,獲得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在第三輪複習中,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全面掌握,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確保會考政治取得好的成績。

二、學生分析

1、本屆學生的整體水平較上屆偏弱,學生的優秀率,合格率、低分率等指標較小,特別是各班的優生人數偏少。

2、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在應用知識解題能力偏差。

3、學生對政治分析題適應能力較差,不能用所學知識點來回答。

三、複習目標要求

1、要緊扣新課程標準這個中心,注重知識的應用性、探究性、綜合性、教育性與時代性,複習指導的實施要充分體現課改精神和課改方向。

2、以學生為本,複習備考都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在複習過程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3、加強課本知識系統教學,爭取通過對課本知識的整理疏導,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和昇華,進而構成立體知識系統。

4、做好分層輔導和個別輔導,在複習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分層佈置作業,爭取合格率和優秀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複習建議

1、要紮實基礎知識,構成知識框架。

在第一輪複習中,對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各章節的基本知識點進行科學地梳理,使學生思路清晰,這是熟悉課本內容的基本要求。上新課時,學習知識往往是由課→節→框→目→點,複習時,可由點→目→框→節→課,一來二回,可使課本知識脈絡清楚,當然最好能用圖表形式將零散的知識點簡明而準確地表現出來,使學生構成知識框架,便於鞏固、記憶。

2、利用例項說明基本觀點,提高綜合能力。

在學生能較熟練掌握課本知識結構的基礎上,使其能結合例項解決問題:即面對例項,能就事例迅速找到對應知識點,能尋找到知識點在課本中相關的範圍和位置。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要有意識地利用試卷集中強化訓練,培養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對課本知識點的反應、查詢、連線的速度與能力。

3、關注時政,準確聯絡政治觀點

要結合社會中的熱點,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判斷,連線所學政治觀點加以解決,學會抓住時政中關鍵字、詞、句所傳達出的相關資訊點,才可能做到準確把握、運用得當。所以,老師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訓練,提高。

五、複習安排

一、第一輪複習(第一週----摸底考試)

1.第一輪複習,形象的說,這一輪複習叫地毯式複習法、即將全部知識點進行總體的、全面的複習,使學生能夠紮實地掌握所應學知識,以便做到理論知識掌握於心,在考場上能靈活運用地解決實際問題。

這一輪複習要“過三關”。⑴記憶關。必須做到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使其系統化。⑵過基本方法關⑶過基本技能關。複習目標要明確,講練做到有的放矢。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

2.第一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⑴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會考試題按難、中、易為1:2:7的比例,基礎分佔總分的70%。因此使每個學生對國中政治思想品德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

⑵會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必須深鑽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同時選擇合適的複習方法,根據教材內在聯絡分類比較、歸納總結,掌握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⑶全面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及時反饋矯正”,“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原則,緊緊圍繞教材,精心選題,顧全上、中、下的學生,課堂教學實行“低起點、快反饋”的方法。

⑷注重思想教育,不斷激發學生學好政治的自信心,並創造條件,儘量保證每一個學生有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發現問題,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第二輪複習(五月份)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複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麼

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專題複習”。教會學生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的緊密聯絡。即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間是從第九周開始,估計使用三週時間。在這部分時間裡,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指導學生學以致用。教師主要是教給學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題的方法。選取時政熱點問題,就是要及時掌握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分門別類進行訓練,並要和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絡起來訓練,注意理論聯絡實際。

第二輪複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⑴第二輪複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所以專題的劃分要合理,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的準不準,主要取決於對課程標準和會考題的研究深不深。

⑵以題代知識。由於第二輪複習的特殊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基礎知識,會造成程度不同的的知識遺忘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題代知識,特別注重解答後的反思。

⑶專題複習的難度要適當拔高。專題複習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第二輪複習的特點決定的。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很難提高的。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第二輪複習的任務。但要兼顧各種因素把握一個度。

第三輪複習(六月份)

1.第三輪複習的形式是模擬會考的綜合拉練,意在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指導學生查清自己在知識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緊時間補遺,研究歷年的會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能力等。

2.第三輪複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⑴精心設計各種型別的試題。在複習過程中,教師要縱觀全域性,精心設計各種型別的試題。編寫試題首先要選基礎,即通過多練使基礎知識在理解和應用上達到運用自如、熟練、準確、舉一反三。

⑵選取薄弱環節訓練。①對學生易出問題的知識點或思想認識不夠的方面強化訓練。練得多了,就化難為易。②要重點訓練邊緣生的失分題目。因為邊緣生的學習情況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

⑶選型別訓練,要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見多識廣,掌握各種型別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⑷適當的“解放”學生,特別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考、考,幾乎所有學生的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帶進會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記住,解放不是放鬆,必須保證學生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實踐證明,適度緊張是正常或者超常發揮的保證。

⑸調節學生的生物鐘。儘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會考答卷時間吻合。

總之,在政治複習中,發掘教材,夯實基礎是根本,注重過程前提,精選習題,提質減負是核心,強化訓練發展能力是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會考。從而獲得較好的成績。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2

九年級歷史面臨結業學習複習任務都較重,而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主要依賴於課堂,那麼如何提高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是至關重要的。根據教學實踐,主要總結以下六大措施。

一、準確把握歷史教學課標,深刻分析教材內容,對教學內容採用多媒體手段,巧設問題創設情境,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中對基礎知識以問題引導、圖片探究、故事講解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並掌握知識。

二、把握結業考綱,清晰的突出重點知識並著重練習。在高效的課堂中要明確好側重點,並挑選精品的史料、圖文以閱讀理解、材料分析的形式讓學生開拓思維,邊學邊加強練習。

三、加強課前複習和當堂檢測。課前採用聽寫、默寫等方式複習所學知識,強調學生的書寫。當堂檢測即時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四、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結構體系,讓學生直觀的瞭解掌握所學知識。通過結構體系,讓學生明確歷史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絡,達到對知識點,知識線索、知識面的把握。

五、因材施教,採用不同方法關注每個學生,在教學的同時,注重教給學生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尤其是記憶的方法,做題的方法。

六、注重歷史知識與現實的聯絡。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手段,文字材料的形式,將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歷史問題與教材所學知識相聯絡,增強學習歷史的現實感。

總之,在九年級歷史的教學中要打造高效高質量的課堂!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3

一、欣賞.評述

知識與技能:感受自然之美,瞭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等基本資訊,知道重要的畫家和代表作,初步形成審美判斷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會多角度欣賞美術作品,逐步提高視覺感受、理解與評述能力,初步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美術興趣,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視民族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造型.表現

知識與技能:觀察、認識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等基本造型元素,運用對稱、均衡、重複、節奏、對比等形式原理進行造型活動,增強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製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敢於創新與表現,產生對美術的持久興趣。

三、設計.應用

知識與技能:瞭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徵與價值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式,學會設計創意與工藝製作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製作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製作活動,體驗設計、製作的過程,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勤於觀察、善於發現、精於製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緻、團結合作的工作態度,增強以設計和工藝改善環境與生活的願望。

四、綜合.探索

知識與技能:瞭解美術各學習領域的聯絡,以及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絡,逐步學會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的方法,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認識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技之間的關係,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並以各種形式發表學習成果。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4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國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以“友誼的天空”為主題。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為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師長情誼。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後,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定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三、教學措施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例項,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人教版八年級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思想品德》教學計劃 學情分析:本屆學生絕大多數學習比較自覺,學習目的明確,主動性較強,上課精力比較集中,作業能認真完成,這部分學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也有個別學生學習不自覺,上課精力不集中,講話,不注意聽講,作業又不認真按時完成,教師要多用心。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使這一部分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交往,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增強處事能力,促使自身發展。教會學生與同學、教師結伴同行,走過美好的青春,走向幸福的人生。在衝突的學習中化解矛盾,健康成長。隨著日益擴大的開放,教會學生了解外國文化、風俗,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善於與不同國家、民族的人交往。在錯綜複雜的交往中,如何以誠心待人,做一個尊重懂禮貌,講禮儀的人。

教學內容分析:共有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相親相愛一家人,有“愛在屋簷下”和“我與父母交朋友”兩課組成,本冊書把學會交往作為主線,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教學重點,第一單元以與父母交往作為開篇,有著現實的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師友結伴同行,有“同儕攜手共進”和“老師伴我成長”兩課組成,這一單元是要讓學生學會與同學和老師的交往,是上一單元的深化。

第三單元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有“多元化地球村”和“網路交往新空間”組成,這一單元是前兩個單元的擴充套件,講的是世界範圍以及網路世界的交往,屬於面向未來的教育。

第四單元交往藝術新思維,有“友好交往禮為先”、“競爭合作求雙贏”、“心有他人天地寬”、和“誠信做人到永遠”四課組成,教育學生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競爭、如何關心他人、如何誠信做人,是本冊教材的核心部分。

教學重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交往,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懂競爭,知合作,能寬讓,講平等,善體諒,誠實守信的人。

教學難點:對於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處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教會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掌握交往的藝術。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自學法、練習法。

實施目標的方法: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 ,注意學生的接受性,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 。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 ,用活動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 。在親身體驗中發展。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 ,互動活動蘊涵著人文關懷,在學生的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 ,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如何組織主題探究。

3、 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 ,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 。

4、搞好教學

還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教學的基礎。

第二、分析透徹活動和材料,這是傳授概念、觀點的前提。 第三、組織好體驗活動,這是促進學生內化的手段。

第四、指導好學生的實踐活動,這是實踐學生良好行為的途徑。

人教版九年級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思想品德》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社會關係的基礎上,感悟自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瞭解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基本國情、基本國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進而增進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關內容,以利於學生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

4、引導學生確立共同理想和個人理想,併為之艱苦奮鬥、有所作為,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自覺地結合起來。

5、結合恰當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進行愛國教育、綠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使命感,立志報效祖國。

二、教材分析:

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把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作為第一單元的主體內容,可以為後面認清基本國情、肩負使命等教學內容打下堅實基礎,第二單元是對第一單元內容的深化,又是學生更好地學習第三單元內容的基礎,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對第二單元內容的具體化,更好地瞭解第三單元的內容,有利於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基石,第四單元以學生成長中的問題作為全書的落腳點,體現了對學生的關注。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本年級學生已經進入九年級階段的學習了,已進一步懂得了國中學習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別是經過每學期幾次考試的鍛鍊 ,學生對本門學科的答題規範和答題要領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仍不夠細緻和全面,還需要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

2、學生的嚴謹、上進的學風比較缺乏,仍有相當一部分中下游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經常曠課,學習任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得要領,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本學期教學中做好“轉學風”遞進工作,縮小兩頭差距,充實中間力量。

四、採取的措施:

1、加強學習態度、目的的教育,使學生知道本學科的重要性。

2、在課堂上,進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保證一課一得,因而確定的基本原則是:①保證知識的完整性,相對的獨立性②符合教學進度要求③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 。

3、加大輔導力度,輔導優生體現拔高,輔導差生突出雙基,各有所獲。

4、結合本節學習內容,思考好本堂課的教學方法。廢止注入式、消滅一言堂、滿堂灌,使用啟發式,儘量採用發現法教學。

5、認真對待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6、選擇好課堂練習題及課外作業題。為了把題目選恰當,教師必須把教材練習與本堂課有關的題目先自己做一遍,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選出有代表性、典型性、針對性的題目,根據學生程度不一的實際情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為了使潛能生“受得了”,優等生“吃得飽”,可按作業題難易的層次分必作題、選作題。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5

都說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一學期就過去了。可是我覺得,這四個多月過得實在漫長,至少在體育課上是這樣。實話實說,這學期的體育課,我是熬過來的;下學期的五個月,差不多也將是熬過去。過得的確有些難受,但體會多少會深刻些。

教了半學期體育課,我給自己的評價是基本及格。當然獲得這個成績,多虧師傅王金瑞老師的幫助,否則肯定不及格。自己水平擺在那,面對學生腦子空空,全無一點主意。還好有王老師的教誨指導,我才得以順利熬過這學期。下學期還得繼續仰仗王老師的幫助提攜。感謝的話暫且不說,徒弟全部埋在心裡。

這學期雖算是苦熬日子,但卻有頗多的收穫,這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半年的日子不能白過,我得為學生負責,也算是對得起自己。在教學上,我儘量提高自己的體育水平,而在管理上絕對嚴格要求自己。對學生,對各個班級,絕對不能有半點懈怠。尤其對七年級學生,更是管理得嚴厲。他們還小,此時若管得不嚴,養出一些壞毛病,將來管理會更麻煩,也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也絲毫不能放鬆,尤其是二(2)班,更要嚴格管理。雖說他們距會考還遠,但實際算來,不過十八個月。時間過得很快,我得為他們會考的體育負責。雖說會考時體育分數不多,不可能指望體育分給提高總成績。但若體育成績不好,反而給會考成績託後腿,我將覺得罪過。我沒什麼本事,教不了學生多少體育知識。我只能為他們會考負責,會考考什麼,我就訓練什麼。等他們都考上了好高中以後再考好大學,想豐富體育知識,到那時去學!

再有一個收穫就是對體育課的認識。當學生時我犯過一個錯誤,包括現在的學生也一樣,誤以為體育課就是玩的課。到了體育課,出來盡興玩就是了。這一觀念一定要改!體育課與語數英等科一樣,都需要嚴格遵守紀律,每節課都要達到一定的目的。

還有一點收穫也非常重要!通過體育課,可以與學生更好的交流溝通。體育課畢竟是在室外,活動時間比較多,這時就可以多與學生交流。學生在室外不比室內,通常會徹底放鬆,言行舉止忌諱不多,很容易暴露一些問題。通過細心觀察,可以掌握並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態,甚至可以更好的瞭解班級情況。這樣會有助於以後的教學。

一學期的收穫當然不止這些。這裡只是簡單談了點感想。還有許多失誤不足的地方,還望各位老師勞神指正,不勝感謝!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6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我校領導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在加強學校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多次組織全體領導成員,反覆討論,分析我校師資狀況和生源狀況,針對我校實際情況,並多次召開全體教師會議進行宣傳發動,從而增強了全體教師教書育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全校教師範圍內形成了人人搞課堂教學改革、人人注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良好局面。我校的具體做法是: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

通過學習討論,認識到:師資是教育的脊樑;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恆的主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者;提高教學質量繫於教師的素質。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首先狠抓師德教育,採取政治激勵、榜樣激勵和制度激勵等手段,使全體教師具備樂教、善教,傾注愛心育英才的奉獻精神。其次,加強理論學習,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平時充分利用學校統一安排的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材料加強全體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和有關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學習,不斷組織教師收看遠端教育接收的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和教學研討會的錄影、光碟、課堂實錄等,請本校經驗豐富的教師做專題報告,使教師們受益匪淺。通過以上活動,對我校教師的教學、轉變陳舊觀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次,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學校通過以老帶新“結對子”,實踐鍛鍊“壓擔子”,勤學苦練“厚底子”,更上層樓“架梯子”,競賽比武“搭臺子”等形式,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迅速提高了他們的思想和業務素質。他們精力旺盛,以苦為樂,富有競爭意識,在我校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教學氛圍。另外,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新課程方面的培訓,進行校內、校際間的聽課活動,以此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我們充分利用了遠端教育網路,對教師進行常年不斷的培訓,加強廣大一線教師對電教器材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

2.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突出質量為本。

我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細化教學過程管理。強化“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新的教學理念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由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組成的聽課小組,對每一位老師的課進行量化評價。對不合格的課再進行指導、點評直到合格為止。另外,還讓每一位老師充分認識到教學手段先進、教學效果優異才算是理想的課堂教學。我校反對墨守成規、不思改進、擺花架子,也反對不擇手段,片面追求分數和“課內損失課外補”的做法,要求老師必須既重視教學過程又重視效果。因此,堅持對教學的檢查制度,每月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評價教師,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民意測評,結果計入教師考核檔案。另外,教導處每週查一次課,每月一次常規檢查。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量化積分,並計入教師考績檔案。 認真組織好期中、期末考試,並對教學成績進行認真分析,對每次考試成績較差的教師,由校領導及時找其談話,幫助其分析原因,並責令該老師寫出整改措施。

3.狠抓“培優補差”,提高學生成績。

開學初,學校要求任課教師根據本班學生學習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優補差”工作計劃。要求在平時工作中要有備課練習,有人員落實,有時間保障。培優要集中輔導與平時添相結合,靈活輔導,讓尖子生吃得飽,吃得好。教導處、年級組織人員不定時聽培優課,並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瞭解培優狀況及學生的心聲。補差工作教師要思想重視,情感投入、時間落實、分類評價、及時激勵。把輔導一個差生與一個優等生看得同樣重要。教導處不定期檢查補差教案、抽聽補差課,有計劃地進行分層質量測評,做到及時通報、及時調整。

4.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學年初,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素質教育與提高教學質量關係方面的理論性文章。使全體教師提高了認識、擺正了素質教育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除了要求教師課堂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外,我校還組織了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如:理化實驗興趣小組、數學興趣小組、寫作興趣小組、書法美術、電腦興趣小組,英語角、籃球隊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活躍了校園生活,開闊了學生視野,發展了學生的特長,提高了學生的文體、科技知識等方面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奠定基礎。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5.加強“控輟保學”提高整體工作。

我校以新課改為契機,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在課堂上,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口號即“我的課堂我主宰”,消除厭學情趣,使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快樂。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功能。結合家訪、電話聯絡及其他方式,大力宣傳新義務教育法。做好輟學學生的思想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援,堅持送學生上學。另外,與各班班主任簽訂責任狀,將控輟計入年終考核,確保各班的鞏固率。

通過各項措施的具體落實與實施,我們二中的面貌煥然一新,通過這幾年的努力結合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我校不斷完善,各年級各班實現了班班通,校園廣場led電視螢幕等網路硬體軟體的構建,使家校,師生緊密聯絡起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做了一定的貢獻,並且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更大的提高,對老師進行了電子白板和人人通.學樂云云平臺的培訓,派出去學習,把學到的知識帶到學校,使每位教師都會使用,與課堂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家校學生互相溝通交流,對學生進一步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縣教體局領導下,在我們二中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7

近一年來,我校在校務會的領導下,始終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堅持長抓不懈,並展開了一系列的師德師風的學習、宣傳活動,並制定了一系列的師德師風規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工作回顧:

(一)、抓思想教育不鬆懈。

我在工作中深切地體會到,學校要發展必須在競爭環境中求得生存,不但要創造優美的教育教學環境和具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重要的是建設一支具有淵博的知識、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修養的教師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切切實實地為人師表。時時刻刻把“愛崗、敬業、愛生、奉獻”放在心上,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目標。以思想教育為切入點,自覺地用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武裝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二)、塑造示範形象,學習典型人物。

教師對學生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行為示範。一個學校只有始終抓住師德師風建設不放鬆,利用各種學習先進典型人物事蹟的機會,把師德建設貫穿於學校的各項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教師形象,才能把教師塑造得更加完善。

在探討示範教師形象問題上,我選擇了模範人物作為領路人。在學習了那些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蹟後,我覺得那些人物裡表現出了一種愛與責任。教師是為人之表,要有個好思想,好作風,好行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資格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個性。

我日常與學生接觸最密切,一言一行都對學生善待。無論是教書還是育人,都把樹立教師師德的形象放在首位。以自身高尚師德影響教育學生,態度和藹,有禮貌,避免態度生硬,在學生和家長中樹立了良好形象。

(四)、知識的自我提高。

認真研究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五)、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地自我充電,因材施教。

回顧一年來我走過的路程,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抓好師德師風建設,才能使學校的整體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我將繼續努力,以新的姿態邁向21世紀的光輝事業。

二、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階段的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敬業,愛崗,奉獻”的內在核心。回首想想還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一)教育理論學習不夠透徹。

(二)業務有待提高。

(三)工作經驗不足。

三、改正措施:

針對性以上缺點,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的方向如下:

(一)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學校教育部門有關學習活動,把時間用在業務鑽研上,勤勞苦鑽,精益求益。

(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虛心求教,探索教學理論,改進教學方法。

(三)加強本職分管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團結互助,發揚奉獻精神。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8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中七年級第一學期即將結束了,學生的成績與我預計的成績有著一定的差距,與七八班考試成績相比,一二成績較不理想。

從學生的幾次成績和對試卷的分析來看,考試難度不高,與課本的聯絡比較密切,比如基礎知識方面的考察,學生大多能夠得到分數,課內文言文閱讀也是我們平常學習和複習時強調的重點。作文命題既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又有利於學生真情實感的抒發。但是,試題考察的課本內容也比以往要詳細,尤其課外的閱讀題設計的問題難度較大,學生由於平時針對性練習較少,得分不高。從試卷情況來看,也反映出教學過程中許多的欠缺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生的字詞重視程度不夠。七年級的學生學習自制力不夠強,學生複習字詞時總覺得十分枯燥無味,時間一長就有懈怠的心理。②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較薄弱,課外的閱讀題普遍得分不高。學生看到長的文章總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做這類閱讀題缺少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平常對於閱讀理解的重視程度不夠,自我分析能力較差。③作文方面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是一部分學生寫作時缺少真情實感,完全是拼湊字數,因此得分偏低。

針對語文教學的不足,我設定了以下一些改進措施和對策:

1、抓住課堂教學,向課堂要效率,要成績。平時積極備好課,設計好教學內容與環節方法。

2、積極用小組合作教學組織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做好對小組長的培訓力度,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3、抓好課內文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多設計一些課外閱讀訓練,提高學生課外文章閱讀能力,爭取一週訓練四篇文章。

4、積極設計好語文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每天讀一篇好文章,每週讀一本好雜誌, 每週進行一次自主練筆,對優秀文章進行展覽。

5、加強寫字訓練。利用專門字帖進行臨摹練習,強調平時的各科作業的規範、整潔,提筆即是練字始。

6、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與監控,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批註與做讀書筆記。對於必讀篇目必須讀完,積極向學生推薦好書好文章。

7、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自主預習、積極思考、自主寫作、書寫規範認真、做好錯誤整理(錯題集)、積極閱讀等。

國中語文教學措施計劃 篇19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擔任了一個年級的音樂課,這對於我來說,是一項新的任務,也是一項新的挑戰,有一定的難度。但我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在這學期的音樂課當中,我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和進步。

一、 教學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年級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年級的學生能夠遵守紀律,接受理論知識也比七年級年級要快,而且聲音音域明亮,感情處理能夠參考老師的建議,對歌曲的處理更加細膩和豐富,本學期的樂理知識容量較大,難度加深,學習鞏固c調、f調的基礎上演唱樂譜。主要以練習和鞏固知識為主,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力,老師帶領學生找到問題、學生自己找到答案,體味解決問題時的喜悅。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在音樂課的設定上,分為歌曲、樂理、綜合練習、欣賞、器樂學習幾大部分,各部分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分局每課的具體情況進行穿插教學,避免學生因為學習某一內容而覺得枯燥和乏味。

二、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音樂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寓教於樂,在教學中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以及手、腳、腦、口的配合,為了更好的發揮音樂課的這些優勢,在學習中,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營造不同的教學氛圍。在音樂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幫助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表現能力,通過聆聽表現出來的各種動作表情是學生音樂創造活動中最簡單、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播放音樂來啟發做出相應的動作。對學生的語言交流、智力發展大有益處。可以通過音樂教學上的多樣化、豐富學審的想象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發揮。在本學期在教學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的實施:愉悅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

藝術性:在教學中要通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1、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質修養;多向其他的專業教師學習,加強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訓練,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自身音樂文化修養。2、注重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把握、控制課堂環境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