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方案 > 應急預案

旅館治安管理制度及突發事件應急方案(通用3篇)

旅館治安管理制度及突發事件應急方案 篇1

1.總則

旅館治安管理制度及突發事件應急方案(通用3篇)

1.1目的

為提高xx部處理突發資訊網路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學、有效、反應迅速的.應急工作機制,確保重要視覺化數字化資訊系統的實體安全、執行安全和資料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網路與資訊保安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保護公司利益,特制定本預案。

1.2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xx部發生和可能發生的網路與資訊保安突發事件。

1.3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立足安全防護,加強預警,重點保護基礎資訊和重要資訊系統,從預防、監控、應急處理、應急保障環節,採取多種措施,共同構築網路與資訊保安保障體系。

(2)快速反應。在網路與資訊保安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按照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獲取充分而準確的資訊,迅速處置,最大程度地減少危害和影響。

(3)分級負責。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以及“條塊結合”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安全責任制及聯動工作機制。根據部門職能,加強協調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應急處置工作的管理職責。

1.4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病毒防治管理辦法》及《礦總體應急預案》及xx部裝置管理等管理規定,制定《xx部突發資訊網路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組織機構

成立xx部突發資訊網路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資訊網路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王晟秋

副組長:陳達才

成員:維護員及監控班長

2.2資訊網路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編制、修所轄範圍內突發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預案(2)通過本系統區域網絡中心及電信網路機房交流等手段獲取安全預警資訊,週期性或即時性地向區域網和使用者網路管理部門;對異常流量來源進行監控,並妥善處理各種異常情況。

(3)及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所轄範圍內突發資訊網路事件進行應急處置;負責調查和處置突發資訊網路事件,及時上報並按照相關規定作好善後工作,

(4)負責組建資訊網路安全應急救援隊伍並組織培訓與演練。

3預警及預警機制

突發資訊網路事件安全預防措施包括分析安全風險,準備應急處置措施,建立網路和資訊系統的監測體系,控制有害資訊的傳播,預先制定資訊保安重大事件的通報機制。

3.1突發資訊網路事故分類

關鍵裝置或系統的故障;自然災害(水、火、電等)造成的物理破壞;人為失誤造成的安全事件;電腦病毒等惡意攻擊等。

3.2應急準備

xx部監控中心明確職責和管理範圍,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應急值班,確保到崗到人,聯絡暢通,處理及時準確。

3.3具體措施

(1)建立安全、可靠、穩定執行的機房環境,防火、防盜、防雷電、防水、防靜電、防塵;建立備份電源系統;加強所有人員防火、防盜等基本技能培訓。

(2)實行實時監視和監測,採用認證方式避免非法接入和虛假路由資訊。

(3)重要系統採用可靠、穩定硬體,落實資料備份機制,遵守安全操作規範;安裝有效的防病毒軟體,及時更新升級掃描引擎:加強對區域網內所有使用者和資訊系統管理員的安全技術培訓。

(4)安裝反入侵檢測系統,監測惡意攻擊、病毒等非法浸入技術的發展,控制有害資訊經過網路的傳播,建立閘道器控制、內容過濾等控制手段。

4有關應急預案

4.1機房漏水應急預案

(1)發生機房漏水時,第一目擊者應立即通知監控中心,並及時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2)若空調系統出現滲漏水,監控中心值班班長應立即安排停用故障空調,清除機房積水,並及時聯絡裝置供應方處理,同時啟動備用空調,必要情況下可臨時用電扇對伺服器進行降溫。

(3)若為牆體或窗戶滲漏水,監控中心值班班長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機房安全,同時安排通知綜合管理部,及時清除積水,維修牆體或窗戶,清除滲漏水隱患。

4.2裝置、物資發生被盜或人為損害事件應急預案

(1)發生裝置或物資被盜或人為損害裝置情況時,使用者或管理者應立即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同時保護好現場。

(2)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接報後,通知特保大隊、值班領導、派出所、一同核實審定現場情況,檢視被盜或盤查人為損害情況,做好必要的錄影回放記錄和文字記錄。

(3)事發單位和當事人應當積極配合公安部門進行調查,並將有關情況向公與領導彙報。

4.3長時間停電應急預案

(1)接到長時間停電通知後,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及時通過辦公系統電話等相關資訊,部署應對具體措施,要求前端在停電前停止業務、儲存資料。

(2)停電時間過長的,啟動備用電源,保證監控中心正常運轉,如有必要及時報巡邏隊前網斷電地點實時監控。

4.4通訊網路故障應急預案

(1)發生通訊線路中斷、路由故障、流量異常、域名系統故障後,操作員應及時通知系統管理員,並停止前端一切行為操作,經初步判斷後及時上報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主管領導。

(2)領導小組接報告後,應及時查清通訊網路故障位置,並將事態及時報告主管領導,如外網應通過相關通訊網路運營商查清原因;內網故障及時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檢測故障區域,逐步恢復故障區與伺服器的網路連線,恢復通訊網路,保證正常運轉。

(3)應急處置結束後,應出具故障分析報告。

4.5不良資訊和網路病毒事件應急預案

(1)發現不良資訊或網路病毒時,資訊系統管理員應立即斷開網線,終止不良資訊或網路病毒傳播,並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2)根據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指令,採取隔離網路等措施,及時防毒或清除不良資訊,並追查不良資訊來源。

(3)事態或後果嚴重的,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及時報告主管領導。

(4)處置結束後,應出具事件分析報告。

4.6伺服器軟體系統故障應急預案

(1)發生伺服器軟體系統故障後,網路管理應立即啟動備用伺服器系統,由備用伺服器接管業務應用,並及時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同時安排相關責任人將故障伺服器脫離網路,儲存系統狀態不變,保持原始資料。

(2)網路、監控中心應根據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指令,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重新啟動故障伺服器系統;重啟系統成功。則檢查資料丟失情況,利用備份資料恢復;若重啟失敗,立即聯絡相關單位,請求技術支援,作好技術處理。

(3)事態或後果嚴重的,及時報告主管領導。

(4)處置結束後,應出具事件分析報告。

4.7黑客攻擊事件應急預案

(1)當發現網路被非法入侵、資料影響內容被篡改、應用伺服器上的資料的被非法拷貝、修改、刪除、或通過入侵檢測系統發現有黑客正在進行攻擊時,使用者或管理者應斷開網路,並立即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2)接報告後,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立即核實情況,關閉伺服器或系統,修改防火牆和路由器的過濾規則,封鎖或刪除被攻破的登陸賬號,阻斷可疑使用者進入網路的通道。

(3)維護技術員應及時清理系統,恢復資料、程式,恢復系統和網路正常;情況嚴重的立即上報主管領導。

(4)處置結束後,應出具事件分析報告。

4.8核心裝置硬體故障應急預案

(1)發生核心裝置硬體故障後,網路監控中心應及時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並組織查詢、確定故障裝置及故障原因,進行先期處置。

(2)若故障裝置在短時間內無法修復,監控中心維護員應啟動備用裝置,保持系統正常執行;將故障裝置脫離網路,進行故障排除工作。

(3)網路監控中心應在故障排除後,在網路空閒時期,替換備用裝置;若故障仍然存在,立即聯絡相關廠商,認真填寫裝置故障報告單備查。

(4)處置結束後,應出具事件分析報告。

4.9運礦資料損壞應急預案

(1)發生運礦資料損壞時,監控中心應及時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檢查、備份運礦系統當前資料。

(2)監控中心維護員負責呼叫備份伺服器備份資料,若備份資料損壞,則呼叫歷史備份資料,若歷史資料仍不可用,則呼叫異地備份資料。

(3)運礦資料損壞事件無法恢復時及時通知主管領導,並開展相應的備用伺服器。

(4)維護員待資料系統恢復後,檢查歷史資料和當前資料的差別,重新備份資料,並寫出故障分析報告。

4.10雷擊事故應急預案

(1)遇雷暴天氣或雷暴氣象預報,監控中心應及時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或主管領導,經請示同意是否可以關閉部分伺服器,切斷電源,暫停部分計算機網路工作。

(2)雷暴天氣結束後、及時開通部分暫停伺服器,恢復計算機網路工作,對裝置和資料進行檢查,出現故障的,及時報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3)因雷擊造成損失的,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進行核實、報損、結束後做出書面報告。

5應急處置

發生資訊網路突發事件後,相關人員應在3分鐘內向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報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組織人員採取有效措施開展先期處置,恢復資訊網路正常狀態。

發生重大事故(事件),無法迅速消除或恢復系統,影響較大時實施緊急關閉,並立即向主管領導彙報並通知相關業務部門。

6善後處置

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和技術人員組成事件調查組,對事件發生原因、性質、影響、後果、責任及應急處置能力、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全面調查評估,根據應急處置中暴露出的管理、協調和技術問題,改進和完善預案,實施針對性演練,總結經驗教訓,整改存在隱患,組織恢復正常工作秩序。

7應急保障

7.1通訊保障

監控中心負責收集、建立突發資訊網路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內部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應急聯絡資訊,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全體人員保證全天24小時通訊暢通。

7.2裝備保障

監控中心負責建立並保持電力、空調、機房等網路安全執行基本環境,預留一定數量的資訊網路硬體和軟體裝置,指定專人保管和維護。

7.3資料保障

重要資訊系統均建立備份系統,保證重要資料在受到破壞後可緊急恢復。

7.4隊伍保證

建立符合要求的網路與資訊保安保障技術支援力量,對網路接入部門的網路與資訊保安保障工作人員提供技術支援和培訓服務。

8監督管理

8.1宣傳、教育和培訓

將突發資訊網路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為培訓內容,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突發資訊網路事件的技術準備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防範意識及技能。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公司系統範圍內的資訊網路安全教育,提高資訊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

8.2預案演練

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每年不定期安排演練,建立應急預案定期演練制度。通過演練,發現和解決應急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8.3責任與獎懲

資訊網路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不定期組織對各項制度、計劃、方案、人員及物資等進行檢查,對在突發資訊網路事件應急處置中做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在部門二次分配中給予獎勵;對玩忽職守,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後果的追究其責任。

9附則

9.1預案更新

結合公司資訊網路發展配合相關制度的規定、修改和完善,適時修訂本預案。

9.2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xx部制定並負責解釋。

9.3預案實施或生效時間

本預案經公司批准後實施。

旅館治安管理制度及突發事件應急方案 篇2

一、方案要求

1.及時發現

2.視情況報告或報警

3.組織力量搶救傷員或滅火

4.保護現場

5.協同相關職能部門處置

6.擬寫書面材料(事情經過)報公司

二、處理原則

1.保護人員安全第一,控制事態發展。

2.重大情況,第一時間向公安、消防、醫療機關報警,並報公司領導。

3.如有人員傷害,第一時間送醫院治療。

4.快速反應,保護現場。

5.保護及尋找現場目擊證人。

6.到現場後協助工作,協調處理。

7.隔離事發現場,減少影響度。

8.重大事件及時釋出有關資訊,安撫人心。

9.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決斷處置。

10.形成書面總結,如能拍攝現場照片,應留照儲存。

11.通過日常培訓、演練,提高人員應變能力。

三、突發事件的分類

1.租賃房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1發生刑案處置方案

1.1.1如犯罪分子正在實施作案時,應採取

A、撥打110報警。

B、通知公司物業部。

C、如有人員傷害,及時將被傷害者送往醫院。

D、公安人員到達後,協助公安人員處理。

E、做好書面記錄,拍攝現場照片,上報公司辦公室。

1.1.2如果犯罪分子已逃跑,應採取

A、撥打110報警。

B、通知公司物業部。

C、如有人員傷害,及時將被傷害者送往醫院。

D、及時問明涉案人員逃跑方向,如主要特徵、衣著打扮、交通工具、車號等,關注可疑人物。

E、保護現場。

F、公安人員到達後,協助公安人員處理。

G、做好書面記錄,拍攝現場照片,上報公司辦公室。

1.2發生火警處置方案

1.2.1發生火災並核實後,利用就近消防器材展開自救。

1.2.2立即撥打火警119,通知公司物業部。

1.2.3切斷電源、煤氣。

1.2.4緊急疏散,保持消防通道通暢。

1.2.5如有人員受傷害及時將傷者送往醫院。

1.2.6隔離火災現場,維護周邊秩序。

1.2.7待消防人員趕到後,積極協助消防隊員滅火。

1.2.8滅火後清理現場,及時送電,保障正常經營

1.2.9張貼告示,安撫人心。

1.2.10積極協助警方查詢起火原因。

1.2.11拍攝現場照片,做好書面記錄,上報公司辦公室。

1.3觸電事故、煤氣中毒事故處置方案

1.3.1如遇觸電事故,應採取

A、發現有人觸電,立即切斷電源,用竹或木杆將人體與觸電接觸點分離。

B、立即將傷者送往醫院。

C、查明觸電原因。

D、作好書面記錄,上報公司辦公室。

1.3.2如遇煤氣中毒事件,應採取

A、開啟門窗,保持空氣流通。

B、切斷煤氣、電源,注意火源。

C、立即將中毒者送往醫院治療。

D、查明中毒原因。

F、做好書面記錄,上報公司辦公室。

1.4房屋裝置、設施原因造成事故處置方案

1.4.1報告公司物業部。

1.4.2如有傷者,立即將被傷害者送往醫院治療。

1.4.3保護現場。

1.4.4分析調查事故原因。

1.4.5拍攝好現場照片,做好書面記錄,上報公司辦公室。

旅館治安管理制度及突發事件應急方案 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廣東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廣東省群眾體育工作方案》和《廣東省促進粵東西北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五年行動計劃》,推動我省社群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方便人民群眾參與體育健身運動,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滿足人民群眾體育健身需求、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促進社群穩定與和諧為基本出發點,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實效、分步實施。經過一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在粵東西北12個地級市各試點建設至少1個社群體育公園。

二、基本原則

(一)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社群體育公園建設要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自然環境條件和地方文化特色,堅持從實際出發,注重分類指導,合理安排規模和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適當提高標準,但要量力而行。

(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社群體育公園建設必須從

當地市民實際需求出發,並根據不同體育專案的功能特點,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加強個性設計。

(三)整合資源,有效利用。社群體育公園建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設用地資源,儘可能接近社群人員流動密集場所,並與社群其他配套設施建設、綠道“公共目的地”建設相結合,發揮更大的.綜合效益。

(四)居民自願,民主決策。社群體育公園建設必須尊重居民意願,廣泛聽取當地群眾意見,把政府支援與群眾自覺自願結合起來。

(五)責任到人,多方參與。實施社群體育公園建設必須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領導、相關部門的配合下進行。地方政府是責任主體和建設主體,省給予指導和適當支援,鼓勵企業、團體等社會力量和個人共同參與建設。

(六)及時總結,加強督導。加強對社群體育公園實施情況的指導、監督和檢查,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切實發揮作用。

三、建設內容與標準

(一)功能定位

本實施方案所指的社群體育公園,是指建在(或鄰近)社群、面向公眾開放、以體育鍛煉和健身為主要功能,配置有一定數量和規模的體育健身器材設施和服務設施,適合不同年齡人群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同時兼有一般社群公園綠地功能的綜合性設施。

(二)建設標準

社群體育公園建設面積在2500平方米左右(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一般應包括下列設施:

1、一個標準的塑膠(或水泥)燈光籃球場或三人制籃球場;

2、五人制足球場;

3、一個400平方米以上水泥(或大理石)健身廣場;

4、一條200米以上的健身步道(寬度不少於1.2米);

5、20件以上的常用健身路徑(如蹬力器、仰臥起坐平臺、壓腿訓練器、單雙槓、轉體訓練器等,可安置在綠地 中);

6、至少兩副室外乒乓球檯;

7、小型兒童娛樂設施(不作硬性要求);

8、公共衛生配套設施(包括淋浴設施);

9、草坪、樹木等景觀綠化;

10、公園的入口、公共活動區域、公共設施、坡道、 臺階、指示標牌等區域應按有關規範設定照明設施。

在符合相關規範標準及用地要求的前提下,可對上述各項設施進行靈活設定,但以全部包括為宜。

四、建設主體及條件

以具備建設條件,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認真履行建

設、使用和管理職責的城市市轄區、縣人民政府為社群體育公園試點的建設主體。具體條件如下:

(一)當地群眾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熱情高,對建設和使用社群公園有積極性。

(二)具有較好的場地建設用地條件。

(三)能自行解決部分配套資金。

(四)能夠保證社群公園的長期使用、維護和管理,堅持公益性用途。

五、建設資金

社群體育公園建設資金以地方資金為主,省適當支援。地方資金由地方各級政府負責籌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援,省給予每個社群體育公園50-80萬元的扶持資金。

六、實施步驟

(一)20xx年9月,印發《廣東省建設社群體育公園試點方案》。

(二)20xx年9-10月,各市選址、申報專案。

(三)20xx年10月底,印發《廣東省社群(體育)公園規劃建設指引》。

(四)20xx年11--12月,各地建設社群體育公園。

(五)20xx年12月,檢查、總結各地建設情況。

(六)20xx年年底,落實並下撥省扶持經費。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社群體育公園建設的領導,體育、規劃、住建、財政、文化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要將社群體育公園建設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納入強化發展社群體育工作的政府責任考核體系。要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組織實施作用,形成齊抓共建的工作局面。

(二)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專案建設要與社群建設規劃結合起來,統籌體育與文化、教育、科技和青少年、老年活動場所等社群公益事業設施建設,做到一場多用、共建共享。

(三)要保證建設資金和配備的器材及時到位,取信於民。同時要嚴格資金使用監督與審計制度,確保專款專用。要通過簽訂協議書,使建設主體認真履行義務,確保建設質量,並按規定時間完成建設專案。將建設資金、設施和器材落到單位產權管理範圍,防止資產的流失,保護其完整與安全,並承擔起維護和管理的職責。

(四)在著重抓好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同時,各級體育部門要全面加大社群體育工作力度,推進社群各類體育組織和體育活動站(點)的建設,培養和建立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的社群體育骨幹隊伍,發揮其對開展社群體育活動的組織、帶動和指導作用。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體育進社群活動,組織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群眾喜聞樂見、易於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