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方案 > 建設方案

蔬菜基地建設規劃方案(精選3篇)

蔬菜基地建設規劃方案 篇1

根據省政府“菜十條”《海南省“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考核辦法》(瓊府辦〔20xx〕123號)《海南省農業廳關於印發20xx年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種植業部分)發展專項資金專案實施方案的通知》(瓊農字〔20xx〕151號)《海南省穩定“菜籃子”價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海南省常年蔬菜基地建設總體推進方案的通知》(瓊穩價辦〔20xx〕號)等檔案要求,為保障我市常年蔬菜正常生產,進一步提升我市常年蔬菜基地生產能力、應急保障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穩定我市蔬菜價格,結合我市當前常年蔬菜基地建設情況,特制訂本方案。

蔬菜基地建設規劃方案(精選3篇)

一、總體思路

根據市委、市政府有關“菜籃子”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我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生產供應充足、物價穩定為目標,以完善常年蔬菜基地基礎設施、有效供給、質量安全、應急保障四大體系為主線,統籌推進常年蔬菜產銷體系建設,確保我市常年蔬菜基地1.5萬畝最低保有量和70%的自給率,以充分滿足常住人口、“候鳥”和遊客等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

二、主要目標與佈局

(一)穩定常年蔬菜基地面積。穩定我市常年蔬菜基地面積1.5萬畝。綜合考慮我市各區土地氣候條件、蔬菜品種資源、市場需求、人口發展、消費特點、交通條件等因素,重點保障供應吉陽區、天涯區的主城區區域,一般保障各區政府(管委會)的中心區域。具體佈局為:海棠區1800畝、吉陽區4200畝、天涯區5200畝、崖州區2500畝、育才生態區1300畝。

(二)種植品種。夏秋季大棚設施主要種植菜心、黑葉白、上海青、小芥菜及結球白菜等耐溼熱的葉菜品種;露地種植苦瓜、絲瓜、冬瓜、黃瓜、茄子、豇豆、四稜豆等比較耐熱的瓜果豆類、蔬菜品種和種植比較耐溼熱的空心菜、莧菜、四季蔥、地瓜葉及各種野菜等葉菜品種。在育才生態區、天涯區高峰片區可適度發展一些特色蔬菜品種。

三、專案建設內容及資金分配

(一)升級改造常年蔬菜基地基礎設施

1.建設內容:①露地種植基地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對露地種植基地的噴灌、水肥一體化設施、水利設施、用電設施等進行改造升級,提高生產能力。②改造提升原有設施大棚。修復或完善原有設施大棚,確保能夠達到正常生產。③在適合的區域新增建設一批經濟實用大棚,設施化、標準化、資訊化水平較高的常年蔬菜生產基地,新建的大棚應能抵禦10級以內颱風,做到防風防雨防蟲降溫。④智慧化監控系統建設等。⑤防蟲網、誘蟲色板等生產設施建設。⑥大棚設施補貼、倉庫、冷庫、加工車間、道路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計劃建設720畝,其中,在育才生態區新建核心高標準常年蔬菜基地120畝;其他基地改造600畝,具體為:吉陽區200畝、天涯區200畝、海棠區100畝、崖州區100畝。

2.資金安排:1536萬元。育才生態區1100萬元、吉陽區100萬元、天涯區100萬元、海棠區50萬元、崖州區186萬元。

3.責任單位:各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

(二)打造高標準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

1.建設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對大棚進行改造,安裝水肥一體化設施、智慧化監控系統和誘色板等、提供地力提升服務、對基地土地進行租金補貼等,全市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面積達1500畝。按照新建基地8000元/畝,老基地4000元/畝的標準進行分配,天涯區面積670畝(包含新基地305畝,老基地365畝)、吉陽區300畝(新基地)、崖州區330畝(新基地)、育才生態區100畝(新基地)、海棠區100畝(新基地)。

2.資金安排:1054萬元。其中吉陽區200萬元、天涯區390萬元、崖州區304萬元、育才生態區80萬元、海棠區80萬元。(由各實施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方案,並組織實施)

3.責任單位:各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

(三)改良培肥常年蔬菜基地地力

1.建設內容包括:①地力提升。常年蔬菜基地按照800元/畝的標準,通過增施有機肥、新增土壤調理劑等方式進行地力提升。全市計劃改良5000畝常年蔬菜基地,其中,天涯區1800畝、吉陽區1400畝、崖州區800畝、海棠區600畝、育才生態區400畝。可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由專業化服務機構統一實施,對生產環節實施補貼。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實施指導。②耕地質量等級劃分與土壤檢測、監控。開展土壤檢測和監控等工作,對全市適合種植常年蔬菜基地的耕地質量等級進行劃分。

2.資金安排:420萬元。天涯區144萬元、吉陽區112萬元、崖州區64萬元、海棠區48萬元、育才生態區32萬元、市農技中心20萬元。

3.①地力提升。責任單位:各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技中心;②耕地質量等級劃分與土壤檢測、監控。責任單位:市農技中心,配合單位:各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

(四)建設智慧化常年蔬菜生產(試點)工程

1.建設內容:將蔬菜生產基地和市場流通訊息化建設納入我市農業大資料建設內容,通過勘查測繪,建立我市常年蔬菜基地資訊庫。在天涯區文門200畝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試點建立智慧化常年蔬菜生產點,利用物聯網、網際網路技術,安裝智慧化監控系統,強化常年蔬菜基地的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資訊監測、預警和釋出制度,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逐步實現全市常年蔬菜生產管理資訊化。

2.資金安排:90萬元。

3.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天涯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

(五)20xx年蔬菜基地改造專案收尾工作

1.建設內容:用於20xx年常年蔬菜基地改造專案(海棠區北山田洋基地改造、天涯區扎業應急保障基地改造、育才生態區馬腳常年蔬菜基地改造)。

2.資金安排:150萬元。

3.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海棠區政府、天涯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

(六)完善災害保障補貼機制

1.建設內容:發生洪澇、颱風等自然災害且對常年蔬菜基地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時,對常年蔬菜種植戶給予一定的.扶持,幫助其儘快恢復生產。

2.資金安排:100萬元。

3.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

(七)常年蔬菜新品種新技術選育工程

1.建設內容:三亞因其獨特地理氣候稟賦,葉菜種植成本偏高,因此本地蔬菜自給率向來偏低。依託三亞南繁科研、科技推廣平臺,開展適合夏秋季節種植的蔬菜適宜品種調研、篩選、研究和示範推廣等工作,大力培育、引進和推廣適應性廣、抗性強、品質優良的耐熱耐溼蔬菜品種。用三年時間對我市夏秋季生產的蔬菜品種進行篩選、培育,第一年計劃初篩出30個耐熱新品種並配套10個生產技術,第二年第三年資金由後續年度進行安排。

2.資金安排:50萬元。

3.責任單位: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

(八)常年蔬菜基地日常管理

1.建設內容:市常年蔬菜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各區常年蔬菜基地建設辦公室聘用人員、宣傳培訓、日常監管(監理)、審計、考核、調研和考察等工作。

2.資金安排:100萬元。其中市農業農村局46萬,吉陽區16萬元、天涯區16萬元、崖州區7萬元、海棠區6.5萬元、育才生態區6.5萬元,市農技中心2萬。

四、補助方式和標準

1.基建類補助。由政府投資的農田公共基礎設施類專案除外。大棚、排灌系統、防蟲網、水肥一體化設施等建設,按要求完成建立任務且驗收合格的專案可進行補助,原則上補助標準為不超過最終審計結果的70%;瓜果菜預冷庫按照6立方米折算1噸,補貼標準為1000元/噸。(從20__年起算,建立單位需具備至少8年的土地租賃期)

2.物化類補助。按照政府採購規定的方式採購相應物資,包括有機肥、生物菌劑、生物農藥、高效低毒農藥和誘色板等,對各區正在種植常年蔬菜的企業、合作社和農戶進行補助。物資發放標準摺合人民幣800元/每畝以內。

五、專案績效目標

(一)基地設施改造與提升專案績效目標

1.經過改造後的基地,年畝產量要達到6噸以上(約束性指標)。

2.經過水肥一體化、地力提升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達到生產基地化肥施用量減少5%;農藥使用量減少15%以上,土壤地力提升0.2-0.5等級(指導性指標)。

3.夏秋季各類蔬菜種植率在70%以上(指導性指標)。

4.設施大棚夏秋季葉菜種植比佔50%以上(指導性指標)。

5.積極引導或組織貧困戶參與專案實施(約束性指標)。

(二)應急保障基地建設績效目標

1.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夏秋季各類蔬菜種植率在70%以上(約束性指標)。

2.設施大棚夏秋季葉菜種植比佔50%以上(約束性指標)。

3.年畝產量要達到6噸以上(約束性指標)。

4.積極引導或組織貧困戶參與專案實施(約束性指標)。

5.經過水肥一體化、地力提升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達到生產基地化肥施用量減少5%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15%以上,土壤地力提升0.2-0.5等級(指導性指標)。

6.基地的蔬菜農殘檢測合格率達100%。

(三)建立常年蔬菜基地資訊庫(約束性指標)

六、資金來源及分配

常年蔬菜基地建設專案總資金3500萬元。其中,海南省20xx年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專項資金20__萬元,三亞市20__年常年蔬菜點對點配送體系建設和瓜菜基地建設專案1500萬元。

各區歷年結餘的常年蔬菜基地建設(補貼)資金可用於本區的常年蔬菜基地改造。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菜籃子”責任制

各區(管委會)要落實“菜籃子”工程區長、管委會主任負責制,把常年蔬菜基地建設工作作為“菜籃子”工程的重要內容來抓。各責任單位要成立常年蔬菜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由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分管負責人任副組長。

(二)加強專案管理,做好專案驗收和考評

各區(管委會)、各相關單位要制定細化的實施方案,專案相關準備和管理費(含勘查、設計、監理、評審驗收等費用,可從計劃資金中列支),並按照相關專案管理辦法組織實施。專案完成後,專案業主單位申請驗收,並提供專案績效自評報告和專案總結。專案業主單位要建立專案檔案,相關資金使用憑證、績效自評和工作總結等檔案。專案主管部門要做好專案資料彙總和總結工作,並將相關材料報市農業農村局備案。

各區(管委會)、各相關單位應重視應急保障基地建設,倡導以合作社、企業、聯營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方式進行生產經營並做好對接。基地生產的蔬菜必須優先供應我市平價市場、公益性蔬菜攤位、社群平價專營店等平價網點。

(三)加強生產指導服務,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技中心要靠前指導,進一步加強對專案執行的督導,加快專案建設進度,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各級農業部門要抓好菜農技術培訓,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引進示範新品種,完善農業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質量追溯等制度。

(四)加強質量監管,確保蔬菜質量安全

各常年蔬菜基地要建立農藥進貨和使用臺賬,生產的蔬菜要先自行檢測,合格後方可上市。各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要對本轄區內常年蔬菜質量安全負責,定期抽檢轄區內生產基地。市農業農村局要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作用,對各常年蔬菜基地不定期進行定量抽檢,並作為年終各區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指標之一。按照從優就近的原則,常年蔬菜基地產出要儘量供應本地市場。

(五)加強檢查指導,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加強督查考核,建立獎懲機制,每年分別在淡季(5月—10月)、旺季(11月—次年4月)抽查基地建設和生產情況至少1次,抽查數量不少於基地總面積的10%,並對各區掛牌常年蔬菜基地生產情況進行督查,每半年進行總結,年終進行考核,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六)建立生產安全保障機制

各區要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做好常年蔬菜生產、冷鏈、流通和銷售等環節的安全保障工作,嚴厲打擊各種欺農、霸市行為,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氛圍。

蔬菜基地建設規劃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根據天津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部署,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原則,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引領,以“保能力、保增收、保安全、保生態”為目標,按照確保“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有效落實,綠色生態和效益提升並重的思路,突出“綠色、精品、高效”的發展導向,全力推進設施農業建設,提升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生產能力,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化的消費需求。

二、基本原則

(一)保障供給與調優結構同步。在確保市場供應基礎上,通過調優種植結構,合理安排茬次和品種,不斷豐富市場供給。逐步調減傳統、零散的低端設施,增加優勢產品、綠色產品的規模化規範化生產能力,既滿足消費者需求,防止因生產能力不足導致市場供應短缺,又保障農民利益,防止因短期個別品種生產過剩,導致“價低傷農”,通過不斷優化結構,提高種植效益。

(二)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結合。突出政府在推動設施農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通過財政、金融、保險等多種扶持方式,引導產業良性發展。同時,切實發揮產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市場主體作用,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提高產業化發展水平。

(三)產業發展與主體增收共進。為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在制定扶持政策、推動產業發展中既要注重扶持新園區,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以點帶面,不斷拓展農業功能,發揮多重效益;又要兼顧傳統農戶生產條件的改善,鼓勵小農戶升級為家庭農場,做實做強特色農產品生產主業,切實增加農戶直接種植收益,讓廣大基層農戶享受產業化發展帶來的效益。

(四)擴大面積與提高質量並重。既要著力擴大新建設施農業面積提升產能,又要做好現有設施的提升改造,進一步穩定現有各類設施農業面積,同時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提高品牌農產品銷售覆蓋率,有效緩解市場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

(五)創新發展與專業服務協同。既要注重產業科技創新,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研發和成套技術引進推廣以及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科技水平;又要抓好病蟲害統防統治、儲藏保鮮和市場營銷等專業化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科技創新與專業服務的協同發展,切實提高全市整體產業水平。

(六)耕地保護與設施建設兼顧。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紅線。按照防止耕地“非糧化”相關要求,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要重點用於糧食特別是口糧生產,在確保糧食安全基礎上,引導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合理使用一般耕地發展設施農業,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型別農用地。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農業設施。

三、建設目標及建設要求

根據全市蔬菜產業的區域特色、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和生態承載能力,堅持科學規劃、主體自願、實事求是的工作基調,以轉方式、調結構、帶基地、增效益為重點,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改善生產條件,提升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條等措施,重點打造一批規模化設施生產基地。計劃20xx年全市新建20萬畝設施農業以設施種植為主,並建立一批特色鮮明的設施農業生產基地;打造一批市場知名度較高的設施農業品牌;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設施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升“菜籃子”供給保障能力,助力我市鄉村產業振興。建設設施農業應在嚴守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紅線、確保耕地保有量和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選址,不破壞耕地耕作層的種植設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破壞耕地耕作層的設施農業用地應不佔或少佔耕地,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嚴格管控耕地向其他農用地轉換,禁止閒置、撂荒,按照防止耕地“非糧化”的有關要求,引導設施農業按照規劃進行佈局建設,防止無序發展。設施農業建設專案應嚴格按照設施農業用地管理要求實施備案和監管,嚴禁擅自或變相將設施農業用地用於非農建設。

四、任務分解

在統籌考慮各涉農區基本保障型菜田面積、產業發展條件和資源稟賦的基礎上,20xx年全市20萬畝以種植業為主的新建設施農業任務分解如下:薊州區3萬畝,寶坻區3.5萬畝,武清區5.5萬畝,寧河區3萬畝,靜海區2萬畝,東麗區0.5萬畝;津南區0.5萬畝,西青區1萬畝,北辰區0.5萬畝,濱海新區0.5萬畝。

五、主推棚室型別

20xx年我市設施農業(種植業)的主推棚室型別主要包括以下五類:

(一)智慧連棟溫室。指用於進行工廠化作物栽培,有鋼架結構的玻璃或PC板連棟溫室,配備有加溫、遮陽、通風降溫、溼簾風機降溫或噴霧降溫、微灌或滴灌等系統,以及智慧自動化控制裝置,適合於規模化的機械作業和生產管理。此類棚室投資大,管理要求高,主要用於展示和示範,由各涉農區結合實際,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投資建設。此類溫室建築面積應不少於佔地面積的40%。

(二)裝配式(可移動式)日光溫室。一般由鍍鋅鋼結構骨架,特質保溫材質牆體及保溫棉被等主要結構材料構成,以拼接方式安裝,具有安裝與拆卸方便快捷,可重複安裝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等特點的,可進行作物越冬生產的日光溫室,是保障冬淡市場供應的重要棚室型別,一般配建有緩衝間(看護房/耳房)。此類溫室建築面積應不少於佔地面積的40%。

(三)節能日光溫室。指三面有牆體(磚混或土牆結構),具有采光、保溫和蓄熱結構的農業生產設施,並加裝保溫被、電動捲簾機,能進行越冬生產的單屋面塑料薄膜溫室,是保障冬淡市場供應的重要棚室型別,一般配建有緩衝間(看護房/耳房)。此類溫室建築面積應不少於佔地面積的40%。

(四)保暖式鋼骨架大棚。指四面無牆體,採用加固鋼骨架結構(南北向),棚室中間建有支撐立柱,並加裝保溫被、電動捲簾機的新型棚室。一般用於春提前和秋延後季節栽培,更適合於機械化作業。此類大棚建築面積應不少於佔地面積的70%。

(五)鋼骨架大棚。指採用鋼骨架結構,四周無牆體,只有塑料薄膜覆蓋的棚室。一般用於春提前和秋延後季節栽培。此類大棚建築面積應不少於佔地面積的70%。

六、政策措施

(一)完善資金保障。按照市場化原則,設施農業建設將以經營主體投入為主,各級財政可給予適當補助。為支援我市設施農業加快發展,將採取多方發力共同籌措資金的方式推進設施農業建設任務落地落實。一是財政資金投入,市財政按照畝均5000元標準予以引導,並根據市農業農村委對區級實施方案的稽核結果,按照“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下達各涉農區統籌使用。二是擔保機制介入,充分發揮我市現有涉農融資擔保機制優勢,在規定額度內向設施農業借款主體提供擔保服務。三是金融元素注入,拓寬現有農業龍頭企業財政貸款貼息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創新金融模式,撬動金融資本投向設施農業。四是社會力量引入,引導融資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強的農業企業與各涉農區深度合作,並積極整合現有支農政策,促進設施農業發展。

同時,各涉農區作為建設主體,要充分發揮自主權,在精準選擇市級扶持政策,用好市級資金的基礎上,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在確保不新增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加強在設施農業建設方面的投入,因地制宜創新扶持模式、扶持措施,形成政策合力,確保完成建設任務。

(二)做好用地保障。按照《市規劃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委關於進一步規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通知》,指導各涉農區做好設施農業用地保障,明確各涉農區在確保完成糧食安全考核任務前提下,新建裝配式(可移動式)日光溫室、保暖式鋼骨架大棚和鋼骨架大棚等不破壞耕地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可以使用永久基本農田,不需要補劃;破壞耕地耕作層,但由於位置關係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在補劃同等數量、質量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按照有關規定完成永久基本農田補劃後,允許使用永久基本農田。同時,為解決控沉區水源轉換等設施用地需求,將其輔助設施比例由不超過10%調整為不超過12%,有效滿足集雨儲水、水處理及節水灌溉等輔助設施用地需求。

(三)強化用水保障。針對各涉農區不同情況和設施農業用水需求,市農業農村委與市水務局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各涉農區堅持立足當地,節水優先,總量控制,優化配置,做到四水齊抓(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同時,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有效做好設施農業用水保障。一是對薊州區全境和寶坻區、武清區、寧河區北部等非超採區,合理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保障用水需求。二是對超採區具有淺層地下水資源的武清區大鹼廠、泗村店、黃花澱、汊沽港等鎮;北辰區雙街、雙口和青光等鎮;西青區辛口、張家窩等鎮;靜海區臺頭、王口、子牙、獨流、樑頭等鎮,通過合理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資源和地表水等水源,解決用水需求。三是抓好超採區不具備淺層地下水源區域的水源轉換工程和節水工程建設。由市水務局指導各涉農區做好南水北調、水庫增容、主幹河道、溝渠提升改造(鬥口以上)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做好全市範圍的`水系貫通。由市農業農村委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指導各涉農區抓好田間水利設施提升改造(鬥口以下),配套建設田間水源轉換設施,切實抓好農藝節水,加大集雨水窖、儲水罐(池)推廣力度,有效保障用水需求。

七、工作機制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市級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議事協調機制,充分整合我市土地、水利、財政、金融、稅收、科技、交通、電力、物流、教育、人才等各類扶持政策措施,共同推動20萬畝設施農業建設任務的有效落實。市農業農村委作為設施農業建設工作的牽頭部門,負責組織推動、技術規範制定、區級實施方案稽核、績效管理、考核驗收以及債券利用等工作;市財政局負責籌集市本級設施農業建設引導資金,加強財政資金監督管理,以及指導債券發行工作。各涉農區統籌市財政引導資金用於扶持本區設施農業專案建設,區農業農村委負責專案組織申報、審查核實、驗收等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專項債券專案申報、立項、實施及監督管理等工作;區財政局重點負責稽核專案安排的重複性。

(二)強化專案統籌。各涉農區要根據年度建設任務,在確保不新增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制定本區設施農業建設專案實施方案,明確設施農業建設內容和資金使用管理規定,並於本方案印發之日起一個月內,將經區人民政府同意後的區級專案實施方案報市農業農村委稽核。各涉農區應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以保證設施農業相關政策宣傳、檢查驗收、資金審計等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強化指導服務。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在關鍵農時季節,及時開展現場觀摩、集中培訓、巡迴指導等,提高蔬菜栽培管理水平,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積極做好市場價格、供需形勢、銷售渠道等相關資訊服務,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促進產銷銜接。

(四)強化監督考核。市農業農村委將制定考核方案,定期對各涉農區建設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排程,及時掌握全市設施建設進展情況,並會同市級各有關部門不定期對建設單位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組織各涉農區開展互查互看,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各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本著“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的原則,按照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政策,對設施農業建設專案實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並提請審計部門將其作為審計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的重點內容之一,確保資金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益來。

蔬菜基地建設規劃方案 篇3

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檔案我市實施意見,全面提升本市蔬菜綠色發展水平,根據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20xx年上海市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滬鄉村振興辦〔20xx〕3號)和市農業農村委、市財政局《關於加強20xx年市對區“三農”和“基本農田生態補償”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滬農委〔20xx〕59號)要求,結合上海蔬菜生產實際,現制定20xx年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實施方案如下。

一、實施目標

通過專案實施,本市主要蔬菜生產基地實現“兩減兩提”目標(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減少化學肥料用量、提高蔬菜品質和土壤質量)。“兩減”:20xx年,化學農藥較上年減少5%、化學肥料用量較上年減少5%。

“二提”:

一是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蔬菜綠色食品認證率不斷提高;

二是土壤質量不斷提升,保護地設施菜田土壤退化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二、任務內容

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的主要任務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不斷提高菜田土壤質量和生態安全,不斷提高蔬菜質量,不斷提高菜田的綜合生產能力。

(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10萬畝。推廣光誘、食誘、性誘以及防蟲網“四誘一網”等物理、生物防治整合技術,減少蔬菜病蟲害發生的基數,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數量。

(二)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2萬畝次。組織開展設施菜田水肥一體化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裝置、新產品試驗示範,整合示範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水溶肥等高效緩釋肥,實現精準施肥,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

(三)推廣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2萬畝次。通過增施生物炭,不斷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單位面積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續生產能力,促進蔬菜正常生長和改善蔬菜品質。

(四)打造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5萬畝。按照產地環境良好、經營主體誠信、品種面積保證、栽培模式生態、檔案記錄齊全、產品質量安全、長效對接順暢的要求,推進綠葉菜種植基地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全面應用綠色高效生態栽培技術,確保地產綠葉菜自給率穩定在85%左右。

(五)啟動5個蔬菜保護鎮建設。開展保護鎮農業專項規劃編制,促進蔬菜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

三、實施區域和單位

聚焦蔬菜生產保護區,尤其是蔬菜保護鎮,實施基地一般是已納入上海市種植業生產管理資訊系統監管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重點支援已獲綠色食品認證的綠葉菜生產基地。

四、資金使用方向和補貼標準

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採用財政補貼方式,由各區根據實際安排資金,主要用於綠色防控技術、生物炭和水溶性肥料等推廣補貼以及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建設、蔬菜保護鎮建設補助。其中:

(一)綠色防控技術包括(黃藍板)技術、殺蟲燈技術、性誘劑技術、食誘劑技術、防蟲網技術、地布覆蓋技術等。相關技術按市農業技術部門制定的有關規範實施,每畝補貼建議不超過300元。

(二)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在菜田中推廣使用文丘裡施肥器+滴灌模式、比例式注肥泵+滴灌模式、比例注肥泵+噴灌模式等技術模式,通過水肥一體化專用裝置,選用適合不同蔬菜品種及其生育期的水溶肥料種類進行追肥。水溶肥種類及使用方法按市級農業技術部門推薦使用,每畝次補貼建議不超過240元。

(三)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是指在菜田裡施用生物炭,利用生物炭提高土壤孔隙度、pH值、陽離子交換量和有機質含量等作用,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從而促進作物生長,對土壤的理化性質具有明顯的改良作用。每畝次補貼建議不超過500元。

(四)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是指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廣應用生態栽培技術,綠色防控技術、機械化生產技術等,確保實現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產品質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每基地補助建議不超過1000元/畝。

(五)蔬菜保護鎮建設是指根據《關於推進本市蔬菜生產保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保護鎮編制農業專項規劃,優化產業佈局和品種結構,加大農業設施裝備建設,推進資訊化智慧化管理,強化蔬菜產銷順暢對接。每鎮補助資金建議不少於300萬元。

五、任務清單

各區和光明食品集團具體任務清單見附件。

六、實施主體和期限

實施主體:各區農業農村委和光明食品集團。

實施期限: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七、有關要求

1.抓緊編制方案。該項工作採用專項加任務清單的方式,由各實施區和實施單位根據任務清單和專案要求編制專案工作方案並擇優遴選實施基地,工作方案在20xx年4月10日前向市農業農村委報備。

2.積極落實資金。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相關扶持資金可在市對區均衡性轉移支付中列支。各區要主動與財政部門溝通,積極爭取和統籌整合相關資金,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資金保障。

3.加強技術指導。建立技術指導員聯絡制度,對接實施基地,開展現場技術指導。落實好綠色標準化生產各項關鍵技術,幫助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確保技術措施到位。

4.強化監督考核。要建立嚴格的專案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相關財政紀律,確保專款專用。相關工作資訊要及時上傳上海市種植業生產管理資訊系統,市農業農村委會同市財政局不定期對各區和相關單位專案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5.做好宣傳引導。積極開展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宣傳活動,依託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開展系列報道,樹立一批示範典型,促進全市蔬菜綠色生產、土壤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