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方案 > 活動方案

中學關於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範文(精選3篇)

中學關於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範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中學關於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範文(精選3篇)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總體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

三、基本原則

(一)把握育人導向。堅持黨的領導,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

(二)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

(三)體現時代特徵。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針對勞動新形態,注重新興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新變化。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

(四)強化綜合實施。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實現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規範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形成協同育人格局。

(五)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學校實際,充分挖掘實踐基地等可利用資源,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勞動教育,避免“一刀切”。

四、課程設定

(一)內容要求。根據教育目標,針對不同學段、型別學生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農活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

高中要注重圍繞增加勞動知識、技能,加強家政學習,開展社群服務,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

(二)勞動教育國家課程。根據各學段特點,在中國小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勞動教育的主要課程載體,總課時中安排一半以上時間開展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做出規定。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教師在備課、集體教研中要注重研究勞動教育的內容、方式。學校要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不得擠佔、挪用勞動教育課時間。

(三)校園勞動課程。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堅持校內勞動教育常態化。學校通過設定責任崗、責任區等,在校園衛生保潔、環境綠化美化以及教室、餐廳、宿舍清潔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勞動機會。完善校內勞動任務分配與檢查、評比、反饋等制度,形成“全員有崗位、人人愛勞動”的局面。學校要加強垃圾分類教育,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將垃圾分類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勞動實踐。

(四)家庭勞動課程。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堅持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課程化。學校要引導學生從家庭小事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參與家庭勞動。通過家校聯合設定或學生自主制定“家務勞動清單”,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每學期有針對性地掌握1至2項生活技能。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鼓勵學校(家委會)和社群等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

(五)社會勞動課程。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援作用。堅持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開發田園實踐課程、職業體驗課程、創客研究課程等勞動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深入體驗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積極參與工會、共青團、婦聯以及公益組織倡議的各類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

(六)構建特色校本“課程”。把需要學生身體力行的事項,設計為勞動類課程,融入創意、創新、創客、創業等要素,統籌納入勞動課程體系。鼓勵開發能夠激發學生體力和腦力方面潛能的創造性勞動教育課程。注重勞動師資、環境、工具、技術、文化等勞動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整合。

五、評價制度

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加強實際勞動技能的考核。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學校黨組織要牽頭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建立黨組織主導、校長負責、黨員教師示範、群團組織參與、家庭社會聯動的工作機制,統籌組織實施。

(二)加強師資保障。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相對穩定的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中國小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任教師,其他各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分工協作,可聘請相關行業人士擔任學校勞動實踐輔導員。學校校本培訓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對承擔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

(三)加強安全保障。堅持安全第一,學校要加強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並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認真排查、清除學生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特別是人身傷害、輻射、疾病傳染等,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裝置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範。加強對勞動過程每個崗位的管理,明確各方責任,防患於未然。

中學關於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範文 篇2

  一、指導思想

勞動和勞動技術教育是中學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基本途徑。為了貫徹上級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培養新時代的勞動者教育,特制定本學期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

  二、總體目標

勞動教育是一門涉及面廣,融知識性、技術性、實踐性及教育性於一體的綜合學科,在培育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勞動技術教育中既要利用傳統技術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又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識,具有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學任務。

三、具體措施

1.加強學習,確立勞動教育的地位。學期初組織教師進一步學習教育方針,認識“五育”發展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從培養目標的高度,更多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時,利用家長會,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協助學校開展這方面的.教育。

2.因地制宜,開闢勞動教育基地。勞動基地是進行勞動教育的物質保證。我們除在勞動課中認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和手工勞動實踐外,還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促進勞動基地的開闢與建立。

利用現有的勞動教育基地——食堂,開展學生幫廚活動;微型農場,安排學生實踐體驗;山楂園,組織採摘等農事勞動。學校的綠化帶、花壇和草坪,我們將其劃分給班級包乾,負責衛生保潔工作。

此外,積極倡導學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著做,還通過定期的問卷調查,及時瞭解情況,使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3.學校開展全校學生徵集“勞動小竅門”、“勞動金點子”,培養學生在勞動中實踐、學習、創新的能力。

4.各班組織學生開展“學一種勞動技術”“寫一篇勞動收穫體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本領,做主人。

5.開展評選最佳“勞動能手”等活動。

四、注意事項

1.勞動期間,學校領導、班主任必須現場指揮。

2.任課教師或指導教師在課前必須介紹相關安全注意事項。

3.學生髮展中心和藝體組做好勞動記錄並納入班級考核。

中學“勞動周”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根據關於中國小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國小生勞動教育的通知》以及《中國小“勞動周”教育活動實施方案》要求,我校設立“勞動周”,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特制定“勞動周”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中學關於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範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按照上級相關要求加強勞動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我校“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培養學生勞動的意識,掌握初步的勞動技術。樂於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二、教育目標:

1.在家能幫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務勞動。

2.在校能完成打掃衛生等基本的勞動。

3.通過勞動基地等勞動,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術及熱愛勞動的品質。

4.在校外完成志願服務。

三、途徑和方法

(一)組織領導

學校確定一名班子成員負責勞動技術教育的管理和負責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學校配備勞動技術教育實踐基地管理員,負責種柩園、養殖園的管理,並協助《勞動與技術》任課教師購置、準備勞動技術課的製作材料。學校置辦必要的勞動技術教育工具和設施。學校要加大投入,充實勞動技術教育資源。

(二)師資建設

組織教師學習相關檔案,從培養目標的高度,更多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確勞動教育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學習各地勞動教育的先進經驗,增強教育工作的時代感。同時,利用家長會,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協助學校開展這方面的教育。

(三)課程資源

勞動技術課教師要在充分利用和開發學校潛在的教育資源,引入與學生生活實際、社會生產實際相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新資訊和新科技;並充分利用勞技室、學校綠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實現勞動技術教育的目標。

(四)教學管理

勞動技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在實踐中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動手能力不同學生。注重在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依靠學生固有的經驗,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並注重實施跨學科教學、全面培養學生包括專業能力、社會能力等綜合行為能力。課堂要生動活潑,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學校規定種植課由勞動技術課老師組織學生栽種,由班主任負責組織學生管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實踐活動。在製作方面由於學生的實踐活動一般是按照“模仿獨立勞動技術熟練勞動技術創造勞動技術”的順序發展的。

學生的勞動技術基礎差,教師的示範榜樣作用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加強示範指導。因為學生的“一技之長”,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實踐能力的科學訓練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習慣,來適應社會的發展、為將來服務社會奠定的基礎。

(五)勞動場所

勞動場所是進行勞動教育的物質保證。我們除在勞技課中認真進行愛勞動教育和手工勞動實踐外,還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促進勞動場所的開闢與建立。

首先,開闢校內的勞動教育基地。我校的室外衛生,部分教學樓、學校的部分綠化區和功能室都需要打掃,我們把這項工作作為學生進行勞動鍛鍊的一項任務,全部由學生承擔。我們將劃分給班級包乾,負責定期打掃。

其次,我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打掃街道等公益性勞動,校園周邊和港東公園,作為校外的勞動教育基地,由各年級學生輪流做好路面的清掃工作(主要撿拾白色垃圾)。

此外,積極倡導學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著做,還通過定期的問卷調查,及時瞭解情況,使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五)展示評價

充分發揮勞動技術教育評價的作用,展示學生的勞動技術成果,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承認、鼓勵和鞭策。評價雖然不能直接產生創新能力,但它會促進創新品質的形成,從而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通過展評勞動技術成果(作品),舉行競賽等方式來更多地看到學生的優點並進行鼓勵,應使學生感受勞動的喜悅。

四、主要工作安排:

1月份:寒假“學做小家長”活動。

2月份:校內勞動基地分工。開展“生活習慣五個一”活動。即每天做一次家務勞動;每週做一次飯;每週洗一次衣物;每週倒一次生活垃圾;每週在校做一次服務性勞動。

3月份:開展春季衛生、綠化美化校園活動。公益性勞動。

4月份:舉行競賽,激發勞動教育情趣。公益性勞動。 5月份:組織學生校內勞動基地勞動。與社群聯絡開展公益性勞動。

6月份:進行家務勞動(自理能力)的情況調查。評選“勞動小能手”。

7、8月份:進行“七彩的夏日一一我來噹噹家”活動。 9月:開展“美麗教室”評比。

10月份:組織學生開展公益性勞動。

11月份:開展秋季衛生活動。

12月份:評選“勞動之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