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西藏導遊詞

類烏齊縣景區導遊詞

類烏齊藏語意為“大山”位於西藏東部,昌都地區北部,距地區所在地昌都鎮105公里。全縣面積6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4.767萬畝,草場面積505.4萬畝,林地面積108萬畝。總人口約4萬人,轄2個鎮,8個鄉,105個行政村,255個自然村。

類烏齊縣景區導遊詞

類烏齊東部屬典型的藏東高山峽谷地貌,西部屬藏北高原地貌型別,由西北向東南呈西高東低趨勢,平均海拔4500米。氣候屬高原溫帶半溼潤氣候型別,空氣 、光照充足、年溫差小、夜溫差大。年日照時間為2163小時,年無霜期50天左右,年降水量大約為566.4毫米。經濟以牧業為主、農、牧、林相結合。區域經濟劃分為西北高寒草甸草場、西南高山峽谷林牧區、東部高山峽谷農、牧、林 區、北部乾熱河寬各半溼潤農牧區。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麥,主要飼養犛牛、犀牛、黃牛以及綿羊、馬等、林木以鬆、柏、桑為主。現有電力、森林、機械建築、採礦、藥材加工等基礎工業。民族手工業產品主要有各種金銀首飾、民族宗教用品、氆氌、地毯等。縣政府所在地桑多鎮周圍森林茂密、郵電、通訊、醫療衛生、財政金融、商業貿易、文化教育等社會服務設施齊全。

每年藏曆6月15日在類烏齊縣舉行的“仲確節”,是藏東地區最大的宗教節日,有800年的歷史。屆時青海、四川、雲南等地的人們蜂擁而至,在此朝拜寺廟、轉山、進行物資交流,其場面熱鬧非凡。

類烏齊縣自然資源極為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也是經濟高速發展所依託的主要優勢。概括起來有林業資源、礦產資源、水產資源、貴重藥材和植物資源、旅遊資源和畜產品資源等。

林業資源:類烏齊縣森林密佈,大部分保持著原始生態,也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經初步測定木材蓄積量為87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6%。野生樹林有松樹、柏樹、樺樹、野白楊等喬木類和杜鵑樹、婆婆柳等各種灌木類。

水利和水產資源: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水系流經全縣各鄉鎮,支流密佈。年平均涇流量為22、3億立方米,潛藏著巨大的水利資源,高原無鱗魚在全縣均有分佈,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錫、鉛鋅、銅、菱鎂礦、水晶石、鉛石、石膏、雲母、大理石、石灰石、食鹽等。可供規模開採的有煤、錫、鉛鋅、菱鎂、食鹽等。

植物資源:主要有貴重藥材,如:蟲草、知(貝)母、人蔘果、紅景天、大黃、黃連、秦艽、雪蓮花、黨蔘、一枝篙、顛茄、三棵針等產量較大,動物性藥品主要有鹿茸、麝香、熊膽等。

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馬鹿、獐子、石青羊、藏原羚、塔爾羊、棕熊、狼、猞猁、水獺、旱獺、狐狸、草狐、狸貓、豬獾、猴和禿鷲等。

畜產品資源:類烏齊縣牧業比重較大,畜產品產量可觀,年產奶5900噸,酥油75萬斤,各類皮張8、7萬張,牛羊肉4213噸,還有毛絨類,可建畜產品加工廠。

其它旅遊景區點如下:

名泉—伊日溫泉

位於距類烏齊縣城75公里的伊日鄉,海拔3850米,在昌都眾多的溫泉中伊日溫泉的知名度很高。伊日溫泉是由地殼地質運動所造成的,多種岩溶形成的自然溫泉群,有眾多的溫泉眼分佈在長約100公尺的狹長地段 ,現形成一定流量並加以利用的有五個溫泉小群。溫泉水溫在30度 至50度 之間。含有大量的十分豐富的礦物質和微生物。伊日溫泉除具有一般溫泉所具的效用外還可治療多種疾病。比如:風溼性關節炎、半身癱瘓、小兒缺鈣症、面板病等方面有極為明顯的療效,故無論冬夏來這裡淋浴、治療的患者從未間斷。

加之,伊日溫泉地處高山和森林的懷抱之中,自然 風光十分秀麗、四面環山、山腳綠草茵茵、野花點點、古樹參天、是休閒療養不可多得的好去處。每年大約有1500餘人(次)到此休閒療養,是一處有前景的旅遊開發景點。

緊挨著伊日溫泉的伊日峽谷,長約10公里、海拔3520米。是一處風景非常秀麗的原始峽谷。谷內植被茂盛、雄峰對峙、懸崖千丈、寬處不到百米、最窄處才幾米。由於特殊的地質地貌,高山形狀各異、山石造型奇特、保持著大自然的原始狀態,這裡風景優美、環境幽雅 、空氣新鮮、為此令來此遊覽的國內外遊客讚歎不絕。

其他景點 西藏薩迦寺導遊詞 ·西藏納木錯導遊詞·西藏拉薩導遊詞

名洞——崩勒溶洞

位於類烏齊縣桑多鎮何日瑪行政村下何日瑪自然村後山“崩勒”神山山頂處,海拔4300公尺。

“崩勒”溶洞亦因地殼地質運動造成岩溶地型而形成,因其位於“崩勒”神山頂部而得名。“崩勒”神山據宗教史料記載為無量壽佛之神山,神山之上留有佛的腳印和先人書寫文字的痕跡。“崩勒”溶洞呈葫蘆狀向山頂延伸、洞口狹小、僅容一人通過,而後逐漸開闊,整個溶洞共分三層,洞深為67.5米、洞最寬處為360餘平方米、洞的最高距離為16.8米,洞內有大量溶液景觀、乳狀溶岩石筍石竹隨時可見、岩溶顏色斑斕、格外誘人。蓮花生佛的修練洞、拴馬石、能吹奏海螺聲的巨大海螺石更增添了溶洞的神祕和魅力。溶洞對面山的一大片火燒林相傳是“崩勒”神山與另一座山相鬥留下的,或許這也就是“神山打仗、凡人遭殃”的例證吧!神山和神洞的完美組合,宗教神祕色彩和大自然的奇妙景觀的融為一體,使的“崩勒”溶洞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每年吸引著本縣以及八宿,昌都鄰近的大量群眾前來轉山朝拜。

“崩勒”溶洞距縣城約18公里,大小車均通,從山腳的下何日瑪自然村繞山道步行需約1個半小時,洞口與村莊相對高差為450米。

類烏齊的重大節日——仲確節

仲確節是類烏齊縣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影響力。在藏語中“仲”即供奉,“確”即修習,從字面上解釋即“修行儀軌節”每年的藏曆6月15日舉行。人們傳說,誰要能在仲確節期間拜佛許願,做買賣就能如願以償。這一集,交易、踏青、轉神山活動為一體的節日始於公元1326年,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歷史。

公元1326年當類烏齊的“祖拉康”(查傑瑪)大殿的外觀內景全部竣工時,烏金貢布大師為慶祝這一佛門的盛事,酬謝被邀的尼泊爾、印度、內地等國內外的能工巧匠和教徒,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四方信徒聞迅趕來、朝拜巡禮,八方商賈雲集在類烏齊。自此,逐年演變成為物資交流的集會日,其影響也逐漸地擴張到周邊地區,成為藏東重要宗教儀式節日和物資交易的綜合性節日。

仲確節這天,又是祭祀甲日(後山)—“德秋頗章”(勝樂宮殿)神山的特殊日子。桑傑翁正式把類烏齊的甲日認定為佛所預言的“德秋頗章”大神山,並於馬年對神山進行了開光儀式。公元1320年,為了修建祖拉康查傑瑪大殿,類烏齊繼續幾天舉行招財誦《多聞子》經的活動,從此每年藏曆6月15日,成為祭祀 “德秋頗章”日,類烏齊澤即“大山”由該神山而名。祭山、轉山和踏青活動也是仲確節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鳥語花香的藏曆6月15日,那天,人們穿著盛裝,帶上青稞酒、食品、炊具等扶老攜幼,紛至踏來轉甲日神山,朝拜路邊的各種聖蹟。

歷史上,前來參加仲確節的除當地群眾外, 還有昌都各縣、拉薩、日喀則、墨脫縣的門巴、扎人、波密以及青海玉樹、四川甘孜、雲南德慶等地的各族商家、信徒。

現在的仲確節,以政府主辦為主,民間自發為輔,除物資交流外,還舉行賽馬、拔河、抱沙袋、以及跳卓舞、羌姆舞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多了一份現代氣息。

卡瑪多塔林

卡瑪多塔林位於類烏齊縣,座落在茶馬古道北線(317)右側,距縣城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這一帶很久以前就叫巴夏,“巴”是古代藏族姓氏的一種,“夏”即“東部”,是一個家族逐漸演化成為地名,巴夏即是。1987年,撤區並鄉時巴夏改名為卡瑪多鄉。

巴夏小寺原先本教改為佛教,因此當地至今流傳著本教18代和佛教19代的歷史傳說。在藏曆第10繞迥時期,六世紅帽系噶瑪巴——格旺曲吉旺久的親教第子學識淵博的成就者,嘎瑪恰美親臨巴夏曲亞瑪,在加持該地時,眼前顯現無量壽佛的壇城,就視其為無量壽佛的聖地。以後,逐漸興修佛塔、寺廟。解放前,這裡有130多座形態各異的大、小佛塔,“文革”中蕩然無存,現已修復66座佛塔和一座小拉康。這群佛塔,因處在古道(黑昌線)上而格外引人矚目,與塔林相匹配的是那裡龐大的瑪尼石堆(周長200多米,高約5米),它依舊橫臥在拉康右側的千年柏樹叢中。這些在歲月的長河中日積月累形成的石刻經文雕像,雖然歷史滄桑,現在仍然清晰可辯。如今,現代藝人們還在不停地刻著,永無休止地增加著的新的瑪尼。布桑布是11世紀一位藏族鉅商,在藏區無人不曉,相傳是財神多聞天王的化身,他還給丁青來查木瑪尼堆和囊謙吉甲瑪瑪尼堆,各供放了一個六字真言瑪尼。據說,這三處的瑪尼堆裡上康區的最早,它大大提高了瑪尼堆的地位和權威。據說,該瑪尼石堆和青海吉甲瑪瑪尼石堆(最初在文成公主入藏途經囊謙縣吉曲衛合蓮花湖旁石刻六字真言形成的)形成的年代相同。據此可推斷為1300多年的歷史。

你若向塔林周圍眺望,就會發現樹林或草叢中有天然的文字形狀。後山——尢青拉山上有藏文“訇”字母,是由若干柏樹組合呈現的。在處雄郎那山崗上有若干柏樹組成的“ ”字狀,東北方白幫嘎達草場中間的地形形狀如藏文“嘎”字等等。還有像沃日山岩的十八地獄圖,觀音菩薩指尖滴乳狀的山岩和泉水及本尊馬頭明王的居點紅巖山等等,像這樣的景觀以及相關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在蔥鬱翠柏中還有一座別緻的小經堂,主供蓮花大師像,左右各豎有幾筒高大的轉經筒。

卡瑪多塔林有著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古木參天,蒼松翠柏的自然景色。

益吉神山導遊詞

益吉神山位於類烏齊縣甲桑卡學阿行政村與青海省囊謙縣吉曲鄉交界處,距類烏齊縣城120公里左右,海拔為5700米,根據宗教的有關史料記載,蓮花生大師曾在此修練傳教,在此山中埋藏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和教義,並在山岩上留下了佛教腳印和身影。為此,長期以來被群眾供奉為神山,進行轉山朝拜。益吉神山呈高山風景,山腳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山腰是草地,山頂由岩石組成,山勢陡峭,氣勢巨集偉。在夏季降雨量大的時候,形成從山頂飛瀉而下的高達約七八十米的瀑布,景色十分壯觀,且經常可從瀑布中發現柏樹籽之類的植物種籽,更增添了益吉神山的神祕色彩。在接近山頂處有一眼山泉,經群眾飲用證明對胃部疾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因此,益吉神山在昌都、康區乃至整個西藏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有大量的群眾來此山朝拜。

長毛嶺養鹿場導遊詞

長毛嶺養鹿場位於西藏自治區類烏齊縣境內的瀾滄江上游長毛嶺河流域,總面積約為637平方公里的長毛嶺自然保護區內。距類烏齊縣城52公里,海拔3960米,是西藏自治區確定的馬鹿自然保護區,也是西藏唯一的馬鹿自然馴養場地。它始建於1975年,後逐年擴大規模,現養鹿場面積為3、6平方公里,共飼養馬鹿近兩百頭,還有少量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脣鹿。馬鹿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體形較大。雄鹿體重200——250公斤,雌鹿體重150公斤左右,上體呈黃色至深褐色,臀部及腿後部具有較大的白斑,雄鹿有角,主要棲息於海拔較高地區的森林上緣的灌叢草原地帶,分佈海拔高度在3500——5000米之間。冬季由高處往下遷至避風的山谷及向陽的小坡地,夏季則常在高山的林域一帶活動。春牧季節,喜在森林的邊緣、空曠的林間空地攝食和棲息。馬鹿的食物種類廣,各種草類、灌木及林木的細枝嫩葉均可食,但各種枯草是馬鹿冬季的主要食物。目前,我國境內共有馬鹿3700只左右,其數量出現了減少的趨勢,有必要對其加強保護。

長毛嶺養鹿場建在寬闊的高山草地上,草場面積為8平方公里。這裡山勢開闊,水草豐美,植被豐富,十分適宜鹿科動物繁衍生殖。因此,馬鹿、黃羊、獐等野生動物時常出現在這片廣闊的草場上悠閒自在地尋食、嬉戲,整個山谷呈現一片蓬勃生機的景象。

類烏齊寺導遊詞

類烏齊寺位於類烏齊縣以北,海拔3850米的類烏齊鎮,距縣城35公里,是類烏齊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巨集大的一座寺廟,系達隆噶舉派主持之一。由達隆噶舉派高僧扎巴微色波於1276年建立,後又經歷代法臺擴建,形成規模巨集大,建築風格獨特的著名寺廟。主要建築有“薩瑪扎倉”、“寧瑪扎倉”、“達隆扎倉”、“陽貢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經堂”、“查傑瑪大殿”。

其中,查傑瑪大殿是由達隆噶舉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師於1285年建立,據史書記載,他於公元1285年開始著手備料,塑造佛像,撰寫經典,並測定地基開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師圓寂,其侄烏金貢布繼續修建,公元1326年三層佛殿基本完成,公元1328年金頂落成。至此,查傑瑪大殿全部竣工。

現類烏齊寺查傑瑪大殿為主要建築,它是長方形,建築面積為3334、64平方米,高為48、15米,分為花殿、紅殿、白殿三層,僅底層就有180要柱,整個建築融藏以及尼泊爾建築風格為一體,雄偉壯觀,獨具特色 ,殿內主供一尊鑄造於建寺初期815斤的土旺倫布銀質佛像。殿內還珍藏著許多文物,如:格薩爾王的九龍鍍金馬鞍具一套;格薩爾王三十六將中江蓬、朝通的兩把寶刀以及副將新巴、大將德瑪、囊俄的馬鞍具,以及具有悠久歷史和極大學聯考古、觀賞價值的佛像和唐卡。

現類烏齊寺每年還要定期舉行十四次大的宗教佛事活動,吟誦經典,祈神驅邪,發放佈施。因此,類烏齊寺不僅具有氣勢輝巨集的建築,也具有光輝燦爛的宗教文化,美麗的自然風光,使它倍添魅力,更富有宗教、文物的考察與科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