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四川導遊詞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通用17篇)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

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遊。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希望我的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通用17篇)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遊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了,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杜甫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助,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為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為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為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訊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個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現在也叫杜甫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這裡寫的。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裡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悲嘆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一個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這樣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絡我,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2

各位遊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麼現在我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於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遊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麼,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佔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這裡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裡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3

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遊覽杜甫草堂。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草堂總面積有240多畝,其建築為清代風格,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他是草堂第一重建築。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所書。步入正門,將看到的便是大廨,他是草堂中軸線上的第二重建築。大廨內還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圖。

穿過大廨,徐行數十步,就來到了草堂的主廳——詩史堂。他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因為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建築以此為名。

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築群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第四重建築——“柴門”迎面而開。步入柴門即可見草堂主體建築的最後一重——工部祠。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少陵”本為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裡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後葬在那裡,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裡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說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後,草堂破敗,經後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遊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裡攝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茅屋景區,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4

女士們、先生們:

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以詩的形式像畫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興及衰的杜甫,在此給我們留下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暢想。

少年杜甫,正值開元盛世,他“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繼而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及至青年,其詩歌內容也是充滿理想、激情和浪漫。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寫照。

中年杜甫,懷才濟天,大量詩歌,志存高遠,他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宣告其主張。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其抱負。

然而求官不得,考試落榜的杜甫,初嘗生活艱辛,開始趨於現實,貼近生活。安史之亂,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的悲嘆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的批判現實主意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流離成都的杜甫,在一種平靜的環境裡憂國憂民,更深層次地對國家的命運和生活的意義進行思考。此間他大量詩作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情操。我們從“忽聞關軍收薊北,初聞啼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吟唱中,讀到了詩人博大的胸襟,獨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愛國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隨著唐朝的興衰。他在各階段詩風迥異,但都不同層次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象,除卻他在詩歌上獨尊天下的藝術魅力,更為可敬的是他用詩的形式,記載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留給我們一幅幅漫長而發人深思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給歷史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影響巨大,在下一個景點——工部祠我將為各位作進一步的介紹。請隨我從這裡穿過柴門……

謝謝。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5

Hi,大家好,我是開心導遊團的一名導遊,大家就叫我小唐好了,我們今天要遊覽的地方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大家請跟好隊,不要掉隊。

現在,現在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杜甫居住的地方,大家順著我的左手往那邊看,這時詩人的臥室,大家看,床頭櫃上除了蠟燭,還有幾本古書,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平時學習用功的場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看完杜甫簡陋的臥室後,大家請跟我一起到大廳,大廳有幾個書櫃,還有一張桌子,杜甫不寫詩的時候,便讀起古書來,杜甫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大詩人啊!

大家順著我的右手向前走,就到了杜甫的書房,大家看,詩人的書房裡除了桌子和書櫃,還有一張石床,大家可以想到,杜甫刻苦讀書,有時候會讀一天書,而又因臥室離書房太遠了,加上他需要蠟燭照亮再讀書,而半途中,蠟燭可能會熄滅,所以杜甫花盡所有錢財,買了一張床。可能這些錢能讓他買幾件新衣服的,但他卻為了讀書而沒有買這些東西,讓我一起學習杜甫讀書的精神吧!

今天的杜甫草堂一日活動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希望大家再次光臨。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方一虎,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能和大家愉快的度過。再次歡迎大家來到成都!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今天我首先帶大家參觀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今天的遊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裡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絡我,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7

杜甫當年營建草堂,為美化環境,曾在堂前屋後遍植花果樹木。據其詩中名句“花徑不曾緣客掃”(《客至》)推想,其時定有一條兩旁栽滿花木的小路通向杜甫所居的草堂,此路即被詩人稱為花徑。今天草堂的柴門之東,有一為竹、樹掩映紅牆相夾的幽徑被命名為花徑。花徑與毗鄰的草堂寺相通,人們如從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館南大門進入,遊覽草堂寺後,可經此徑西行到達草堂。

在花徑的東端入口,上掛一匾,匾上有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所書“花徑”。而門楹兩旁,有郭沫若先生撰書的對聯:“花學紅綢舞,徑開錦裡春”。此聯巧妙地將花徑二字分別嵌入聯首。上聯意指草堂內迎風搖曳的似錦繁花,有如人們在歡跳紅綢舞,下聯則謂此花徑可通向春色滿園的草堂。

一進花徑,映入眼簾的便是正面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鑲嵌的“草堂”二大字。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四川勸業道道尹周善培曾在草堂寺通草堂內牆上大書“草堂”二字,以碎瓷砌就,但以後被毀。今花徑照壁上所嵌“草堂”二字,為其弟周竺君所書。作為草堂的標誌之一,此處被稱為“草堂影壁”,來往遊人常在這裡攝影留念。

漫步花徑,其右側有盆景園、浣花祠兩景點。盆景園裡有多姿多彩的盆景花卉供人觀賞,浣花祠內有雕塑家趙樹同先生一九八二年精心雕塑的浣花夫人像供人瞻仰。至花徑西端道口,亦懸一匾,上有書法家、畫家馮建吳先生所書“花徑”。其門兩旁楹柱上掛有明人何宇度所撰的對聯:“背郭堂成,錦裡溪山千古在;緣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時新。”此聯上下聯的起句均用杜甫詩句。上聯意指杜甫營建的草堂與錦城的山山水水仍千載同存,下聯則說沿著杜甫當年常走的江邊小路來遊草堂,舉目四望,郊野的景物清秀,花草樹木季季常新。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8

各位遊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麼現在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於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遊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麼,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佔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這裡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裡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個湖,一定會讓你們驚喜的,看到了吧啊,湖裡有藍色……多種多樣特別漂亮。大家看那一條白色的小金魚“嗖”的一下竄出水面了,我估計它是在歡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雖然很簡陋,但是它的主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優美詩歌。相信大家還是深有感觸的,好了,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了吧。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9

各位遊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麼現在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於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遊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麼,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佔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這裡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裡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個湖,一定會讓你們驚喜的,看到了吧啊,湖裡有藍色……多種多樣特別漂亮。大家看那一條白色的小金魚“嗖”的一下竄出水面了,我估計它是在歡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雖然很簡陋,但是它的主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優美詩歌。相信大家還是深有感觸的,好了,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了吧。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0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遊覽杜甫草堂,我是你們的導遊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來到了草堂的正門,眼前這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於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迴,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傑作。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的參觀。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方一虎,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能和大家愉快的度過。再次歡迎大家來到成都!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今天我首先帶大家參觀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今天的遊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裡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絡我,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2

各位遊客朋友,早上好。昨天我們的行程大家滿意嗎?滿意就好,今天我將帶大家去另一個經典,我相信肯定不會讓你們失望的,那位朋友說得沒錯,就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確實是個陶冶人們詩情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塊去親身感受一下。感受我們詩聖杜甫的詩歌,瞭解杜甫的坎坷的一生。

杜甫草堂位於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距市中心15公里左右。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成都的市中心——天府廣場,大概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就可到達草堂門前。

現在大家請看窗外,是否有種煙雨迷濛,鮮花浪漫的感覺?現在正值早春時節,成都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溫馨,大家現在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成都會是怎麼樣的呢?春夜繁花在唐代著名的詩人中間,對成都最有感情或者說把唐代成都描寫得最為真切的詩人,還是要數在浣花溪畔的草屋裡居住過3年零9個月的老詩人杜甫。他描述過的一個成都春天的雨夜,已成為成都城市記憶最鮮活的一個片斷:“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的浪漫,杜甫的憂國憂民都在其詩歌中深有體現,現在我們的車子已經開到了杜甫草堂的停車場,請大家拿好貴重的隨身物品,和我一起開始我們的草堂之旅。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3

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遊許楷成,來自旅行社。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期望我的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此刻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天的遊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了,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

杜甫生於712年,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忙,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為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為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為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訊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個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此刻也叫杜甫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那裡寫的。後,此刻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

大家能夠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那裡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這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折射出唐王朝的,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悲嘆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一個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

“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此刻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樣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必須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能夠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4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遊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裡,詩人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於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後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門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於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無關。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因為當時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紙為業,他們取溪水來制十色彩箋,“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杜甫的一首《絕句》作了生動的描繪:“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西面為岷山山脈,古代空氣澄淨,能遠眺雪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浣花溪屬長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東吳)。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所書。“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副對聯,是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中的句子,它點明瞭草堂的地理方位:“萬里橋”就在現在的南門大橋,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送費韋出使東吳,在此設宴餞別,諸葛亮深感費韋此行路途遙遠,聯吳抗魏任務艱鉅,故說道:“萬里之行始於此。”橋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橋的西邊;“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現名“龍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說是因為這裡水淺灘急,翻湧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開放;又有人說是因當時浣花溪畔花樹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陸游詩)花飛花謝,滿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現在的百花潭公園,現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黃雲鵠尋訪古百花潭舊址時,聽信當地人隨口所言而樹碑誤定的。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迴,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由於杜甫曾做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出於尊崇,就把這處建築作了如此命名。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傑作。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較為抽象和誇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詩人飽經憂患的一生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在此駐足凝視,似乎感到時光已經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頭,手撫詩卷,頭部微仰,雙眉緊蹙,彷彿正向蒼天發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沉重慨嘆。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公元72019年出生於河南鞏縣,770年因貧病交困,死於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王朝。由於他具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顛沛流離,飽經憂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體驗到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和困苦,並用詩歌把這一切反映了出來。他傳世的1400多首詩,大都是這種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為杜甫有著深沉而博大的思君、憂國、愛民的情懷,還因為他的詩歌代表著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後世把他尊為“詩聖”。葉劍英元帥曾撰書對聯評價說杜甫寫詩,筆鋒直指社會弊端與逆臣賊子,他的愛國憂民情懷與日月同輝而長存天地間。這正是對杜甫的思想及其詩歌創作的極高評價。

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有一副清代學者顧復初的名聯。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意思是:我(作者)與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試問這人傑地靈的神州河山,古往今來,在眾多詩人墨客中,能有幾個像你我這樣才華橫溢、立志報國?但卻不能為世所重,只能如蜷龍臥虎,不得伸展凌雲壯志! 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是說: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樣,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卻留下了這座伴隨著明月清風而流芳千古的草堂,與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為流寓,我的命運更為不幸,什麼也沒留給後人,身後只能是形銷而跡滅了。可是作者卻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撰寫了這副對聯,所以他的名字竟得與草堂共存。這副對聯寫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尋味。1958年毛澤東同志遊覽草堂時在這裡仔細觀賞,久久沉思。郭沫若稱讚它是“句麗詞清,格高調永”。您能品出它的獨特韻味來嗎?”大廨內還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圖。杜甫於公元765年春天離開成都,順長江向東飄泊。詩人離去不久,草堂便毀損頹敗。

五代時,詩人韋莊在成都做前蜀政權的宰相,他尋找到“柱砥猶存”的草堂遺址,便“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懷念之情。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並把杜甫像畫在牆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以後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19年)和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2019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佈局。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誅茅七年級畝”的草堂故居,已成為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弔“詩聖”的紀念性建築群,面積也擴充套件到240多畝(包括建國後擴建的梅苑與原草堂寺)。由於它既是詩人的故居舊址,又具有紀念祠堂的性質,因此整個園林與建築便有機地融匯了這兩者的特點: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不作雕樑畫棟的處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於民居;建築格局則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主體建築從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到工部祠都在這條線上,兩旁以對稱的附屬建築相配,其間又有溪流索回,小橋相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重肅穆,又清幽雅潔;漫步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瞻仰憑弔詩聖,表達心中的敬意,還可以返璞歸真,發思古之幽情。所以說,草堂是紀念性建築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的成功典範。

詩史堂

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因為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建築以此為名。

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與憂民(下聯)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水檻和柴門

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築群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柴門”迎面而開。“水檻”與“柴門”都是當年杜甫的草堂曾經有過的建築,杜詩中有“新添水檻供垂釣”、“柴門不正逐江開”的描述。所謂“水檻”,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欄,“柴門”也不過是茅屋的籬笆門,可以說都是很簡樸的,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現在的“水檻”與“柴門”,是後人重修草堂、擴大庭園時所造的象徵性建築,但我們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當年詩人在這裡迎送客人或憑欄垂釣的情景。柴門楹柱上懸掛著明人何宇度撰寫、今人陳雲誥補書的一副對聯:“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干。”對聯構思非常巧妙。上聯“萬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而“信有文章驚海內”與下聯“猶勞車馬駐江干”,則出自杜甫《賓至》詩中“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兩句。杜甫詩的意思是:我哪有什麼名篇佳作震動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勞賓客乘著車馬到江邊來相訪了! 這本是詩人的自謙之語,但何宇度將兩句詩各改動了一個字:把“豈”改為“信”(信,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為“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的意思就變成了讚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因此千年之後人們仍然懷著景仰傾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嗎,我們今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不遠千里萬里來遊草堂。可見對聯作者還是很有“預見”的呢!

碑亭

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

“少陵”本為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裡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後葬在那裡,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裡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說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

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後,草堂破敗,經後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遊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裡攝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茅屋景區

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鬆”,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裡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鬆”,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裡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6

各位遊客,今天小王帶你們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我們現在就到了草堂停車場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和我一起走進草堂吧。

現在我們進到院子裡面,可以看見門口有一個很瘦很瘦的銅像,大家走近細細看一看,是的,這就是為杜甫塑的銅像,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裡想一想想:杜甫那時都瘦得不成人樣了,竟然還為自己的國家著想,他這樣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學習的。

我們繼續往裡走,在這個大廳裡面有許許多多的銅像,姿態各異:有李白的、王昌齡的等等許多詩人的銅像,大家看看大廳中間那一個大白石頭像,有沒有覺得非常像以前在美術書上學的“飛天”。我們繼續往大廳後面走,這個兩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個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個栩栩如生的蒼鷹,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視天下所有事物,桀驁不馴。從大廳出來以後,路過一個門,只見門上面的牌匾上寫著花徑兩個大字,過了以後,有一面牆,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這兩個字。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雕像還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樣,這個就是一個半身像,還留著山羊鬍須。

現在這個水池旁邊,那裡面可全是錦鯉,大小不同,顏色也不同:有金紅色的,白色的,還有黑色的。

現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圍,半個小時後我們在剛剛下車的停車場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時間。

杜甫草堂導遊詞怎麼寫 篇17

女士們、先生們:

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以詩的形式像畫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興及衰的杜甫,在此給我們留下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暢想。

少年杜甫,正值開元盛世,他“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繼而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及至青年,其詩歌內容也是充滿理想、激情和浪漫。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寫照。

中年杜甫,懷才濟天,大量詩歌,志存高遠,他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宣告其主張。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其抱負。

然而求官不得,考試落榜的杜甫,初嘗生活艱辛,開始趨於現實,貼近生活。安史之亂,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的悲嘆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的批判現實主意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流離成都的杜甫,在一種平靜的環境裡憂國憂民,更深層次地對國家的命運和生活的意義進行思考。此間他大量詩作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情操。我們從“忽聞關軍收薊北,初聞啼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吟唱中,讀到了詩人博大的胸襟,獨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愛國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隨著唐朝的興衰。他在各階段詩風迥異,但都不同層次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象,除卻他在詩歌上獨尊天下的藝術魅力,更為可敬的是他用詩的形式,記載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留給我們一幅幅漫長而發人深思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給歷史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影響巨大,在下一個景點——工部祠我將為各位作進一步的介紹。請隨我從這裡穿過柴門……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