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青海導遊詞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精選19篇)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精選19篇)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

北禪寺位於西寧市北湟水之濱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佔地面積2.8萬平方米。北禪寺位於西寧市湟水北岸土樓山腰,俗稱“北山寺”,又名土樓觀,其建築風格和文化建築被稱為“絲綢之路”南道的一顆明珠。

北山因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山煙雨”是“西寧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佈滿人工開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 之稱。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內殘存有壁畫和藻井,從藝術風格上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蹟。北山寺已經修葺,為道教寺觀,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築。位於北山頂峰的寧壽塔是清代所建的5層密簷磚塔,為北山寺的組成部分。

北禪寺是青海境內最早的宗教建築,初建於北魏明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個建築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紅砂岩天然斷層由西向東依次而建,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立,結構奇巧,寺院錯落有序,蔚為奇觀。

北禪寺歷史悠久,寺內留存有魏晉時期的藻井圖案及佛教藝術壁畫,塑立各種佛尊神像。導遊詞

北禪寺的古蹟很多,有聖母殿、呂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無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內曲經通幽,冷風襲身。這些洞由棧橋曲廊連線,虛實相望,獨具匠心,是一種罕見的建築藝術。

北禪寺內有棧道、小橋、遊廊連線著名的“九窟十八洞”,遠遠望去,似一座長廊懸空在半山腰中,頗有山西懸空寺的風格。現在九窟十八洞內還保留著塑像和古代壁畫,被譽為“絲稠之路”南線古代文化的一顆明珠。從北禪寺鳥瞰西寧市全景,別有一番情趣。土樓山天然大佛在北禪寺側旁,這座天然大佛高約百米,由紅白岩石相間構成,經過風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中國最美的湖——青海湖。如果您來到青海,卻不來青海湖走一趟,那可謂是人生之一大遺憾。

我們從西寧出發,一路西行,經過近150公里的路程,我們就會到達美麗的青海湖。這一路景點眾多,依次有湟源峽、“茶馬互市”故地丹噶爾古城、著名的日月山以及神奇的倒淌河等。

青海湖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湖泊。或許您不禁要問,中國湖泊成千上萬,星羅棋佈,氣象萬千,這座大西北的內陸湖,又何以稱為中國最美呢?在大家親自去探究原因之前,先讓我來為大家做個鋪墊吧。 話說20xx年10月,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起並主辦了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的活動,在此次由大眾參與的評選活動中,青海湖在湖泊類中被評為中國最美麗五大湖之首。參加此次評選活動的專家說:“青海湖有一種東方的氣質,看似簡單,但簡單中蘊含的東西卻很深廣。”

青海湖的美主要表現在一下四個方面:

其一、青海湖的美首先在於她至高的地理位置、遼闊的湖面和那湛藍美麗的湖水。

高是青海湖的一大特點,湖面海拔3260米,比兩個東嶽泰山(1545m)還高,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湖泊。由於這裡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勝地。

青海湖的另一特點是大,它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據測算,青海湖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5公里,環湖一週長360多公里,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太湖(2425km2)的近兩倍大,或者可以形象的說,她可以裝得下4個香港。

考證青海湖的名字,我們就不得不說起她的主色調——藍色。青海湖古時候叫“西海”;藏語叫她“措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叫“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是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叫他“仙海”,從北魏時期才開始更名為青海。青海省也是因此而得名。

其二,青海湖的美在於她有多處迷人的景觀

因為青海湖的大,所以可遊覽的景點眾多,由此也形成了青海省的一大旅遊區——環青海湖旅遊區。這其中包括有青海湖的門戶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151景區、二郎劍、三塊石、海心山、吐谷渾都城、布哈河、鳥島、沙島、沙陀斯、金銀灘草原、原子城等。

其三,青海湖的美在於她奇特的成因以及由此產生的傳奇神話 青海湖是構造斷陷湖。是距今4千萬前,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經過長期碰撞和擠壓,青藏高原隆起的結果。研究表明,青海湖原來是外瀉湖,周圍百川之水盡匯湖中,湖水又從現在倒淌河等處向東流入古黃河,後來由於地殼斷裂形成的造山運動,致使青海湖東面的日月山漸漸隆起,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脈所阻隔,青海湖便成為只進不出的高原大湖。

當然,民間還有眾多青海湖成因的美麗傳說,這些故事代代相傳,更是增添了青海湖的神祕與美麗。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大美青海,歡樂夏都——西寧市。我是你們接下來的西寧兩日遊中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小。

翻開世界地圖,在亞歐大陸的中南部,一塊棕褐色彩的高地尤為引人注目,那就是高亢海拔,遼闊面積,年輕歷史和獨特位置與一體的,具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相信每一位中國人對此都耳熟能詳,但對於青藏高原的門戶---西寧,卻都不甚瞭解吧!中國漢字講究同音異形,琪的同性異形字之一就是神奇,奇特的“奇”,那今天呢,我就用五個“奇”,帶您走入歡樂夏都--西寧。西寧第一奇就奇在“氣候奇特複雜”.西寧是青海省省會,寓意“西陲安寧”,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門戶,“右通海藏,左引甘涼”,雖然是平地昇天的第一步,但它的海拔已經達到2250米,比東嶽泰山頂峰還高出600多米。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18.9攝氏度。也正是由於高海拔,西寧夏季日平均氣溫只有15--17度左右,素有“西寧無夏日”之稱,相對於內地火爐般的盛夏,這裡的確是天然的避暑勝地,為此,西寧市特意打出“中國夏都”品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西寧的夏日更加迷人“夏都”的旅遊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旅遊者更是絡繹不絕。。此外,由於西寧西北部有祁連山,日月山等天然屏障,冬季冷空氣很難入侵,一月平均氣溫約-10度,加之,暖氣普及率相當高,使得滴水成冰的日子也成了暖冬。用“夏無炎暑,冬無酷寒,陽光燦爛,碧空如洗”來形容西寧的氣候在合適不過了。西寧的氣候不僅奇特,而且複雜。其實,西寧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高寒缺氧,人煙稀少,常年冰封的不毛之地,它確實有亙古連綿的冰山雪峰,但它也有蔥蔥郁郁的森林,深切低下的炎熱河谷和溫泉,加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絢麗多次的民俗風情,使得西寧成為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果說西寧第一期歸功於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西寧第二奇就非人類奇蹟莫屬。由於自然,歷史,區位等因素,青藏高原的面積雖佔全國總面積的25%,然而人口卻僅佔全國總人口的1%,青藏高原因此也一度被世界認為是“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然而,素有“中國最安靜城市”之稱的西寧市卻最先打破緘默,成為青藏高原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人口破百萬的城市。西寧作為古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樞紐,商業交往頻繁,古羌人在此遊牧生息的同時吸收了漢族先進生產技術,開始定居農耕,並逐漸形成了以日月山為界的青海東部農業區,加之,較青藏高原腹地更為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使得西寧市人口密度居整個青藏高原之首,20xx末西寧市7665平方千米的土地卻擁有222.87萬人口,被聯合國稱為“世界屋脊上的奇蹟”,在這222.87萬人口中,西寧將“和諧,包容,多元”演繹的淋漓盡致,這裡聚居的漢,藏,回,蒙,撒拉,滿,土等37個少數民族和諧共生,這裡被世代信奉的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交匯繁榮,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象。初到西寧,給人的印象是新興城市,其實不然,他是青藏高原上最最古老的城市,有著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西平亭”,是漢後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 西海的鎖鑰,青藏高原通往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的西寧是一個人口和民族不斷變遷的地區,而今日的西寧仍然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漫步西寧街頭,每一個異鄉客都能聽到熟悉的鄉音,這裡接納了無數的移民者和五湖四海的創業者,20xx年末,移民人口達到100多萬之多,這別

樣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的風情,在其他省份並不多見。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中國最美的湖——青海湖。如果您來到青海,卻不來青海湖走一趟,那可謂是人生之一大遺憾。

我們從西寧出發,一路西行,經過近150公里的路程,我們就會到達美麗的青海湖。這一路景點眾多,依次有湟源峽、“茶馬互市”故地丹噶爾古城、著名的日月山以及神奇的倒淌河等。

青海湖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湖泊。或許您不禁要問,中國湖泊成千上萬,星羅棋佈,氣象萬千,這座大西北的內陸湖,又何以稱為中國最美呢?在大家親自去探究原因之前,先讓我來為大家做個鋪墊吧。話說20_年10月,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起並主辦了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的活動,在此次由大眾參與的評選活動中,青海湖在湖泊類中被評為中國最美麗五大湖之首。參加此次評選活動的專家說:“青海湖有一種東方的氣質,看似簡單,但簡單中蘊含的東西卻很深廣。”

青海湖的美主要表現在一下四個方面:

其一、青海湖的美首先在於她至高的地理位置、遼闊的湖面和那湛藍美麗的湖水。

高是青海湖的一大特點,湖面海拔3260米,比兩個東嶽泰山(1545m)還高,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湖泊。由於這裡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勝地。

青海湖的另一特點是大,它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據測算,青海湖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5公里,環湖一週長360多公里,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太湖(2425km?)的近兩倍大,或者可以形象的說,她可以裝得下4個香港。

考證青海湖的名字,我們就不得不說起她的主色調——藍色。青海湖古時候叫“西海”;藏語叫她“措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叫“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是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叫他“仙海”,從北魏時期才開始更名為青海。青海省也是因此而得名。

其二,青海湖的美在於她有多處迷人的景觀

因為青海湖的大,所以可遊覽的景點眾多,由此也形成了青海省的一大旅遊區——環青海湖旅遊區。這其中包括有青海湖的門戶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151景區、二郎劍、三塊石、海心山、吐谷渾都城、布哈河、鳥島、沙島、沙陀斯、金銀灘草原、原子城等。

其三,青海湖的美在於她奇特的成因以及由此產生的傳奇神話青海湖是構造斷陷湖。是距今4千萬前,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經過長期碰撞和擠壓,青藏高原隆起的結果。研究表明,青海湖原來是外瀉湖,周圍百川之水盡匯湖中,湖水又從現在倒淌河等處向東流入古黃河,後來由於地殼斷裂形成的造山運動,致使青海湖東面的日月山漸漸隆起,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脈所阻隔,青海湖便成為只進不出的高原大湖。

當然,民間還有眾多青海湖成因的美麗傳說,這些故事代代相傳,更是增添了青海湖的神祕與美麗。

其四,青海湖的美在於它所擁有的生物多樣性

參加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起並主辦的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活動的專家呂斌對青海湖點評道:“作為中國最大的鹹水湖與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青海湖是魚的樂園,多種候鳥的天堂,世界級瀕危動物中華對角羚的家園,它們與青海湖共存,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

這裡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青海湖特有魚種湟魚,湟魚學名叫青海湖裸鯉,沒有鱗片,魚身泛黃,因生活在鹹水湖,可以食用的食物較少,生長特別緩慢,據說是每十年長一斤,加上之前人們的大量捕撈,所以湟魚的數量特別少。但由於青海省政府下令實施了多年的封湖育魚,目前魚類資源較為豐富。

也正是由於湟魚的存在,使得數以十萬計的候鳥在青海湖能得以繁衍生息,於是也就有了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的青海湖鳥島。鳥島位於青海湖西部,在布哈河附近,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的所有河流當中最大的一條河流。鳥島有一東一西兩個島嶼組成,西邊的島嶼叫海西山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鳥島,島上鳥類眾多,主要是斑頭雁、魚鷗、棕頭鷗等。它的面積只有0.5km?,春夏季節卻棲息著10萬多隻候鳥。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的產卵季節,島上的鳥蛋特別之多,所以海西山還有一個名字叫蛋島。另外一個島叫海西皮,面積46公頃,島上主要是鸕鶿,多時有上萬只,所以也叫鸕鶿島。此外,島上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冬季還有數以千計的大天鵝在此越冬,春秋季節還有大量的水鴨子在此棲息,可以說青海湖是鳥的天堂。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5

進入湟中縣多巴鎮

出了西寧市區繼續西行我們將進入西寧市的湟中縣多巴鎮,“多巴”?好奇特的名字哦,它是藏語譯音,是“驛站”的意思。大家請往遠處的山上看,“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清晰可見。這裡海拔2366米。基地設有田徑,射擊,游泳,拳擊,綜合訓練,運動員康復中心等場館設施。被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為國家級訓練基地。是我國奧運健兒的強化訓練場所。

進入“湟源”縣

各位朋友,出了多巴,便進入更西的一個縣“湟源”的地界,前方我們將穿過一條長達55公里的峽谷。它是被稱為“海藏咽喉”湟源峽,大家請往窗外看這裡山高水長、坡陡崖峭,地勢險要。峽谷兩側,群山崔巍,蜂巒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湟源縣地處海藏通衢和青海省農牧區之交界處。昔日曾是茶馬互市和日用雜貨的聚散地,商賈雲集,洋貨彼至,駝鈴陣陣,犛牛聲聲,極為熱鬧,被譽為青海高原的“小北京”。所謂“茶馬互市”,是中原用茶換西域馬匹的一種貿易形式。茶馬互市的雛形大約起源於公元5世紀,也就是南北朝時期。

西寧的母親河--湟水

大家請往左邊看,您看到的那條河是黃河上游的一條支流,名字叫湟水,被譽為西寧的母親河,發源於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的包呼圖山。先後流經海晏、湟源、湟中、西寧、互助、平安、樂都、民和等八個縣市,也基本上是青海東部社會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請注意看這裡湟水河兩岸樹木蔥鬱,秋天到這裡來的話,滿山披彩、景色十分迷人。

朋友們大多是從祖國內地來的,自然到過許多名山大川,這麼一處不起眼的小山林還值得我向大家介紹嗎?但是各位朋友我想提醒大家,他是我們此次西行旅程中您所見到的最後一片山林,再往西行,我們所能領略的就完全是另一種風光了。

日月山景區

日月山位於青海湖東側,海拔最高點為4877米。歷來是內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體呈現紅色,古代稱為“赤嶺”。早在漢朝就是中原王朝轄區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時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線而使其戰略地位更顯突出。有1300多年,但她的名字如同日月山一樣永存。今天人們為緬懷這位做出偉大歷史貢獻的皇家公主,在日月山東側建了她的塑像。

聽完了文成公主動人的和親故事我們已經來到了另一個景點倒淌河。大家都知道水往東流歸大海,但是這條河卻一反常態,自東向西流淌,這就為什麼叫倒淌河的由來。

各位朋友,離開倒淌河,我們前方將要到達的是我們磁性的重要景點青海湖。青海湖古代稱為鮮水海、卑禾羌海。藏語稱為“錯溫波”,蒙古族稱為“庫庫諾爾”,都是“青藍色的海”的意思。漢代稱為“西海”,北魏開始稱“青海”,青海省的省名就是由此而來的。

青海湖最美的二郎劍景區

各位朋友,請大家往前方看,你們看到在天空與大草原的地平線之間,有一條藍色的帶子嗎?那就是青海湖!如同一條藍色的哈達在迎接著大家的到來!前方呈現在大家視野中的金黃大地是青海的主要農作物之一的油菜花,金黃的油菜花和環湖大草原把青海湖裝扮的更加美麗。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前面就要到大家期盼已久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因這裡距離西寧市有151公里,這裡的地名就以“151”命名。二郎劍景區裡面設有帳房賓館、民俗館、遊艇、祭海臺、藏族村、藏獒園等可供大家參觀遊玩,該景區是青海湖觀賞湖光水色最美的地方之一。

如果一切都準備好了那就跟隨我一起走近這個神奇的湖泊,一起來領略青海湖的壯美吧!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6

北禪寺位於西寧市北湟水之濱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北山因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山煙雨”是“西寧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佈滿人工開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稱。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內殘存有壁畫和藻井,從藝術風格上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蹟。北山寺已經修葺,為道教寺觀,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築。位於北山頂峰的寧壽塔是清代所建的5層密簷磚塔,為北山寺的組成部分。

北禪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這裡幾乎水平狀的紫紅色砂岩、礫岩,其間還夾有石膏和芒硝層,巖性軟硬相間,長期地質時期流水、風化等營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險峰為主要特徵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發育。軟岩層向裡凹進,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當地人稱“九窟十八洞”,洞內塑有玉皇、觀世音、文殊、普賢、關雲長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繪的神像圖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漢、藏佛教繪畫藝術風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稱。硬岩層向外凸起,猶如屋簷,廟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懸,棧道迴廊將殿宇樓閣與洞穴群相連,使殿中有洞,洞內套洞,洞中藏佛,棧道回曲廊緊靠懸崖,甚至懸空架設,可稱得上一座名副其實的懸空寺了。

北禪寺東側有一座高達數十米名叫“露天金剛”的巨大佛像,當地群眾叫“閃佛”,遠遠清晰看出它的頭、身軀、下肢和麵部五官,顯得雄渾粗獷,具唐代藝術風格,這是廣大信徒在原造型地貌基礎上雕鑿而成,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達到完美結合。

北禪寺的建築有山門、山腰牌坊、奎星閣、呂祖殿、鬥母殿、三教堂、無量殿、福寧樓、三寶殿、靈宮殿等。殿字樓閣依山勢而建,顯得格外壯觀。

北山頂為寧壽塔,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

北禪寺從清代開始,每逢重陽節,老百姓紛紛上山拋撒印有“鹿、馬”等字的鹿馬紙,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吉祥。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晚上,北禪寺張燈結綵,數萬人雲集於此,熱鬧非凡。平日更多的遊人、香客登上土樓山巔,眺望古城新姿盡收眼底。

北禪寺現為省內道教活動中心之一,每年眾多海內外華人前來遊覽觀光,並舉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動。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7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

青海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鳥島位於湖的西部,面積0.11平方公里,是斑頭雁、魚鷗、鸕鶿等10多種候鳥繁殖生息場所,數量多達100,000只以上。現已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湖中盛產青海湖裸鯉,濱湖草原為良好的天然牧場。

湖內島嶼:

海心山

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公里,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長2.3公里,寬0.8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岩、片麻岩組成,島東緣有一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著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海西皮

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與鳥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柱形的岩石屹立於湖中,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上。

沙島

於湖東北,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為半島,並圍成33平方公里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

三塊石

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是由7塊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高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公里,距鳥島、海心山20公里。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

鳥島

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湧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地點。

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徙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青海湖開始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幼鳥成群,熱鬧非凡,聲揚數裡,此時島上有30餘種鳥,數量達16.5萬餘隻;7~8月間,秋高氣爽,群鳥翱翔藍天,遊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為保護鳥類供人觀賞,1975年8月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省政府撥款60萬元,興建了暗道、地堡、瞭望臺等設施,供遊人觀賞等,南北均有公路到達鳥島。

風光旖旎的青海湖中,有一個國內外聞名的鳥島自然保護區,這裡棲憩著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以及玉帶金雕等猛禽,戴勝等攀禽和百靈、雲雀等各種小鳴禽近二十種。根據鳥類專家的估計,這裡禽鳥的總數在十萬只以上;而其中的鳥島(小西山)和三叉石(孤插山)又最為著名,因為在這聚集著保護區鳥類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您有幸去實地觀光一下的話,那才叫您大開眼界哩。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8

青海省博物館,是隸屬於青海省文化廳的公益-業單位。承擔著青海全省文物的徵集,收藏、保管、科學研究、宣傳教育、陳列展覽等工作

青海省博物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58號。 是文博院館類人文旅遊景區。景區佔地面積22800平方米,內設主、側展廳9個,展出面積9146平方米。核心景觀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傳佛教藝術展》3個展覽,曾獲得第五屆(20xx~20xx年度)“全國十大精品陳列展”提名獎。

青海省博物館自籌備起,就致力於地方歷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蒐集和研究,如今館藏和各類文物已達47000餘件。新館開放以來,推出了以時代先後為排序、以實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概貌、又分別自成體系、各具特色的專題陳列。

歷史沿革

1957年,首次成立青海省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撤消。1978年8月29日,青海省博物館籌備處再次成立,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館正式建館並對外開放。舊址位於西寧市城東區為民巷41號,原青海地方軍閥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廬”。1996年9月,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省教委命名為“學校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發文博系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xx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籌建時間

博物館於1979年籌建,1986年9月26日正式建館。現有藏品1萬多件。其中有舊石器時代的打製石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銅器;漢、唐時的銅印、銅俑、銅鏡、碑刻、寫經、木俑、銅鐘、波斯銀幣;元代的紙幣、石造像;明、清時期的瓷器、書畫等。民族文物中有民族文字銅印、民族服飾,明、清王朝給少數民族地方-的封誥以及佛經、佛像、唐卡、法器等宗教藝術品。革命文物中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青海果洛時遺留的公文包、銅鍋、軍帽等。歷代傳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藝術品最有特色。青海省博物館

藏品中的裸體人像壺,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繪有人體全身塑像。另一件舞蹈紋彩陶盆,繪有3組各5人列隊舞蹈的場面,表現了原始居民的舞樂生活。這兩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藝術品,是青海數萬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 該館曾舉辦過《青海歷史文物展覽》,展出文物1000餘件,表現從石器時代至封建社會晚期青海地方歷史的發展程序。還舉辦過《藏漢關係文物展覽》、《藏傳佛教文物展覽》、《歷代貨幣展覽》等。《藏傳佛教文物展覽》曾赴香港展出。 該館編寫有《唐蕃古道史料輯》和《藏傳佛教藝術》畫冊。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9

西寧植物園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山灣,是一座天然公園,原來只是西山林場的一個苗圃,1980年擴建為西寧植物園,佔地面積1000餘畝,以臺地為主,分山上、山下兩個旅遊區。山上為林區,有樹種1000餘畝,主要樹種是雲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樹,像一座座綠塔,參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

山下建有盆景園、丁香園、薔薇園、松柏園、丁香園、岩石園等9個園中園,其中以盆景園最誘遊人興致。盆景園內有各類盆景數百盆,共54科,110屬,415種。其造型獨特,建築風格頗具蘇州園林韻味,被譽為“不是名園賽名園,不是江南賽江南”。許多外地遊客都慕名而來。

丁香園是園中第二大景緻,每當4月之時,滿園丁香在微風吹拂下,散發著陣陣清香,令這裡的遊客陶醉,也正因為如此,丁香被譽為西寧市的市花。

在蘋果園裡遊人可在蘋果樹下,親自動手,大家圍桌而坐,品著“蓋碗茶”,飲著青稞酒,吃著“手抓羊肉”,興致所致還可引吭高歌,故叫“野飲園”,在這兒你可以體驗自然生活,領悟自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相應提高,在節假日外出旅遊、休閒,植物園為青海人民提供了旅遊場所,也成為西寧的新八景之一。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0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

青海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鳥島位於湖的西部,面積0.11平方公里,是斑頭雁、魚鷗、鸕鶿等10多種候鳥繁殖生息場所,數量多達100,000只以上。現已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湖中盛產青海湖裸鯉,濱湖草原為良好的天然牧場。

湖內島嶼:

海心山

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公里,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長2.3公里,寬0.8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岩、片麻岩組成,島東緣有一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著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海西皮

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與鳥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柱形的岩石屹立於湖中,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上。

沙島

於湖東北,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為半島,並圍成33平方公里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

三塊石

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是由7塊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高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公里,距鳥島、海心山20公里。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

鳥島

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湧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地點。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1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中國最美的湖——青海湖。如果您來到青海,卻不來青海湖走一趟,那可謂是人生之一大遺憾。

我們從西寧出發,一路西行,經過近150公里的路程,我們就會到達美麗的青海湖。這一路景點眾多,依次有湟源峽、“茶馬互市”故地丹噶爾古城、著名的日月山以及神奇的倒淌河等。

青海湖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湖泊。或許您不禁要問,中國湖泊成千上萬,星羅棋佈,氣象萬千,這座大西北的內陸湖,又何以稱為中國最美呢?在大家親自去探究原因之前,先讓我來為大家做個鋪墊吧。話說20xx年10月,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起並主辦了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的活動,在此次由大眾參與的評選活動中,青海湖在湖泊類中被評為中國最美麗五大湖之首。參加此次評選活動的專家說:“青海湖有一種東方的氣質,看似簡單,但簡單中蘊含的東西卻很深廣。”

青海湖的美主要表現在一下四個方面:

其一、青海湖的美首先在於她至高的地理位置、遼闊的湖面和那湛藍美麗的湖水

高是青海湖的一大特點,湖面海拔3260米,比兩個東嶽泰山(1545m)還高,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湖泊。由於這裡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勝地。

青海湖的另一特點是大,它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據測算,青海湖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5公里,環湖一週長360多公里,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太湖(2425km2)的近兩倍大,或者可以形象的說,她可以裝得下4個香港。

考證青海湖的名字,我們就不得不說起她的主色調——藍色。青海湖古時候叫“西海”;藏語叫她“措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叫“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是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叫他“仙海”,從北魏時期才開始更名為青海。青海省也是因此而得名。

其二,青海湖的美在於她有多處迷人的景觀

因為青海湖的大,所以可遊覽的景點眾多,由此也形成了青海省的一大旅遊區——環青海湖旅遊區。這其中包括有青海湖的門戶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151景區、二郎劍、三塊石、海心山、吐谷渾都城、布哈河、鳥島、沙島、沙陀斯、金銀灘草原、原子城等。

其三,青海湖的美在於她奇特的成因以及由此產生的傳奇神話

青海湖是構造斷陷湖。是距今4千萬前,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經過長期碰撞和擠壓,青藏高原隆起的結果。研究表明,青海湖原來是外瀉湖,周圍百川之水盡匯湖中,湖水又從現在倒淌河等處向東流入古黃河,後來由於地殼斷裂形成的造山運動,致使青海湖東面的日月山漸漸隆起,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脈所阻隔,青海湖便成為只進不出的高原大湖。

當然,民間還有眾多青海湖成因的美麗傳說,這些故事代代相傳,更是增添了青海湖的神祕與美麗。

其四,青海湖的美在於它所擁有的生物多樣性

參加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起並主辦的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活動的專家呂斌對青海湖點評道:“作為中國最大的鹹水湖與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青海湖是魚的樂園,多種候鳥的天堂,世界級瀕危動物中華對角羚的家園,它們與青海湖共存,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

這裡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青海湖特有魚種湟魚,湟魚學名叫青海湖裸鯉,沒有鱗片,魚身泛黃,因生活在鹹水湖,可以食用的食物較少,生長特別緩慢,據說是每十年長一斤,加上之前人們的大量捕撈,所以湟魚的數量特別少。但由於青海政府下令實施了多年的封湖育魚,目前魚類資源較為豐富。

也正是由於湟魚的存在,使得數以十萬計的候鳥在青海湖能得以繁衍生息,於是也就有了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的青海湖鳥島。鳥島位於青海湖西部,在布哈河附近,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的所有河流當中最大的一條河流。鳥島有一東一西兩個島嶼組成,西邊的島嶼叫海西山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鳥島,島上鳥類眾多,主要是斑頭雁、魚鷗、棕頭鷗等。它的面積只有0.5km2,春夏季節卻棲息著10萬多隻候鳥。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的產卵季節,島上的鳥蛋特別之多,所以海西山還有一個名字叫蛋島。另外一個島叫海西皮,面積46公頃,島上主要是鸕鶿,多時有上萬只,所以也叫鸕鶿島。此外,島上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冬季還有數以千計的大天鵝在此越冬,春秋季節還有大量的水鴨子在此棲息,可以說青海湖是鳥的天堂。

另外,青海湖周邊還生活著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最有名的便是世界級瀕危動物中華對角羚(普氏原羚),世界上僅有的300多隻中華對角羚全部棲息在此。

此外,青海湖與周邊的草原相對接,互為一體,息息相關。由此,青海湖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已引起多方關注,目前青海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列入聯合國《國際重要溼地手冊》,同時加入了《水禽棲息地國際重要溼地公約》。

其五,青海湖的美在於它是傳說中的神湖

生活在青海湖周邊的牧民至今保留著一個神聖的習俗——祭海。因為祭海,青海湖在唐宋元明各個朝代依次有了“廣潤王”“靈顯青海大瀆之尊神”“神靈”“水神”等稱號。大規模的祭海活動起源於雍正年間。雍正二年,青海蒙古族首領丹津反清叛亂,脅迫眾臺吉造反,侵佔騷擾青海各地,大將軍年羹堯帶領部隊平亂。沒想到追擊叛軍到青海湖時,大軍的飲水不夠了。要知道青海湖是一個鹹水湖,大部隊就這樣守著諾大的青海湖犯愁。

年大將軍這邊正在發愁,那邊來了一隊騎兵。巧的是,有幾個馬蹄子正好踏上了地上的泉眼,頓時淡水噴湧而出!大將軍歡呼:“這是青海湖的神靈在保佑我們啊!”將士們頓時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殲滅叛軍。雍正帝聽聞後,大為高興,詔封“靈顯宣威青海湖”,御賜神位,傳驛站速轉青海,安放到海神廟內並詔於每年秋八月(農曆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不得有誤,從此便開始大規模祭海活動。

其六,青海湖的美在於她不同季節裡有迥然不同的景色

夏季是青海湖最美麗的季節,藍色的湖水、綠色的草原、數不盡的牛羊、金黃色的油菜花以及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景色讓人歎為觀止。冬季,每年12月左右,當寒流到來的時候,青海湖便開始結冰,冰厚半公尺以上,冰期6個月,浩瀚碧藍的湖水,冰封玉砌,銀裝素裹,似一面巨大的寶鏡,太陽出來,熠熠閃光。來年初春,青海湖便會自導自演一幕獨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觀,那便是“開湖”,分為文開和武開兩種形式,那是青海湖呈現給遊客的一種無拘無束、氣吞山河、震撼人心的美。

各位,青海湖的美是多層次、多方位的,小蔣在這裡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只有當我們走進她、端詳她,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她美的內涵。如今的青海湖已舉辦多屆“環青海湖國際自行車賽”“青海湖詩歌節”已經使得青海湖進一步聲名遠揚,她正體現著一種傳統與時代結合的美,她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園。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大美青海,歡樂夏都——西寧市。我是你們接下來的西寧兩日遊中的導遊。

翻開世界地圖,在亞歐大陸的中南部,一塊棕褐色彩的高地尤為引人注目,那就是高亢海拔,遼闊面積,年輕歷史和獨特位置與一體的,具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相信每一位中國人對此都耳熟能詳,但對於青藏高原的門戶——西寧,卻都不甚瞭解吧!

中國漢字講究同音異形,琪的同性異形字之一就是神奇,奇特的“奇”,那今天呢,我就用五個“奇”,帶您走入歡樂夏都——西寧。西寧第一奇就奇在“氣候奇特複雜”。西寧是青海省省會,寓意“西陲安寧”,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門戶,“右通海藏,左引甘涼”,雖然是平地昇天的第一步,但它的海拔已經達到2250米,比東嶽泰山頂峰還高出600多米。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18.9攝氏度。也正是由於高海拔,西寧夏季日平均氣溫只有15——17度左右,素有“西寧無夏日”之稱,相對於內地火爐般的盛夏,這裡的確是天然的避暑勝地,為此,西寧市特意打出“中國夏都”品牌。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西寧的夏日更加迷人“夏都”的旅遊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旅遊者更是絡繹不絕。。此外,由於西寧西北部有祁連山,日月山等天然屏障,冬季冷空氣很難入侵,一月平均氣溫約—10度,加之,暖氣普及率相當高,使得滴水成冰的日子也成了暖冬。用“夏無炎暑,冬無酷寒,陽光燦爛,碧空如洗”來形容西寧的氣候在合適不過了。西寧的氣候不僅奇特,而且複雜。

其實,西寧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高寒缺氧,人煙稀少,常年冰封的不毛之地,它確實有亙古連綿的冰山雪峰,但它也有蔥蔥郁郁的森林,深切低下的炎熱河谷和溫泉,加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絢麗多次的民俗風情,使得西寧成為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果說西寧第一期歸功於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西寧第二奇就非人類奇蹟莫屬。

由於自然,歷史,區位等因素,青藏高原的面積雖佔全國總面積的25%,然而人口卻僅佔全國總人口的1%,青藏高原因此也一度被世界認為是“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然而,素有“中國最安靜城市”之稱的西寧市卻最先打破緘默,成為青藏高原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人口破百萬的城市。西寧作為古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樞紐,商業交往頻繁,古羌人在此遊牧生息的同時吸收了漢族先進生產技術,開始定居農耕,並逐漸形成了以日月山為界的青海東部農業區,加之,較青藏高原腹地更為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使得西寧市人口密度居整個青藏高原之首,20xx末西寧市7665平方千米的土地卻擁有222.87萬人口,被聯合國稱為“世界屋脊上的奇蹟”,在這222.87萬人口中,西寧將“和諧,包容,多元”演繹的淋漓盡致,這裡聚居的漢,藏,回,蒙,撒拉,滿,土等37個少數民族和諧共生,這裡被世代信奉的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天主教,道教交匯繁榮,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象。

初到西寧,給人的印象是新興城市,其實不然,他是青藏高原上最最古老的城市,有著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西平亭”,是漢後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西海的鎖鑰,青藏高原通往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的西寧是一個人口和民族不斷變遷的地區,而今日的西寧仍然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漫步西寧街頭,每一個異鄉客都能聽到熟悉的鄉音,這裡接納了無數的移民者和五湖四海的創業者,20xx年末,移民人口達到100多萬之多,這別樣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的風情,在其他省份並不多見。

西寧第三奇,必屬天路。地勢險峻,高山連綿的地勢造成青藏高原地區的交通極其不便,解放前,青藏高原地區流傳著這麼一段順口溜“正三月,雪封山,四五六,泥沒足,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皮開拆”,極言其交通困。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發展青藏高原地區經濟,加強民族團結,鞏固西北邊疆,在解放軍和廣大民工的共同努力下,一條條公路通上了“世界屋脊”,青藏公路是世界上首例在高寒凍土區全部鋪設黑色等級路面的公路,被譽為“世界屋脊上的蘇伊士運河”,它像一條紐帶連線著西寧和拉薩並於祖國西北相通,在青海西寧經日月山,格爾木,越過崑崙山,橫跨青南高原,經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直達拉薩,全長2122公里,全線大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唐古拉山口更是高達海拔5220米,在青藏鐵路為通車以前,曾擔負著80%的進藏物質和90%一閃的出藏物質的運輸工作,被譽為西藏的生命線。

從此,高原人民結束了“茶貴如銀,鹽貴似金”的苦難生活,滿懷希望的稱讚這條公路是通往首都北京的“金橋”,是走向社會主義的“幸福大道”。如果你熱愛公路漫遊,那麼可以讓西南方的果洛,玉樹那漫無邊際的草原來迎接你。他們想脫韁的野馬無拘無束,又像波浪翻滾的大海,覆蓋所有生命,愛從高處俯瞰草原的鷹和岩羊,喜歡在開闊平地上急速奔跑的藏羚羊和黃羊,遷徙時魚貫而入的藏野驢,匆匆穿行其間的狼……遠處炊煙裊裊,牧歌迴盪,人世間的一切奇蹟都在這裡發生。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青藏高原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鐵路東起西寧,西至拉薩,全長1956千米,所經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其技術之複雜,施工難度之大在世界鐵路史上實屬罕見。

它的建成也創造了多項世界鐵路建築的新記錄: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達960千米,穿過連續多年的凍土帶達550千米,海拔最高的唐古拉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車站,海拔4905米火車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全長1866米的崑崙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隧道。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天路》,大家一定不陌生,那是對青藏鐵路的真實描述,“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喲,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青藏鐵路自高原貫穿而過,它不僅改變了沿途人民的生活,也讓更多的人瞭解這片土地。青藏鐵路沿線有一大批地貌景觀,人文景觀和民風民俗等優質旅遊資源,沿著這條世界頂級旅遊風景線,你可以在列車上欣賞美麗的青海湖,由中國死海之稱的察爾汗鹽湖,以及博大的崑崙雄姿,雪山,高海拔草原,丹霞地貌和貧瘠的戈壁沙灘……多變的地貌特徵會讓你著迷。

最近,有檔名為“花兒與少年”的綜藝節目很是紅火,其實西寧也有花兒,這是一種發源於青海,流行於青,甘,寧,新的山歌,被譽為“西北之魂”,這也是西寧第四奇。原汁原味,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花兒不僅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歡,還是群眾單調生活的調劑品,青年男女相愛的“紅娘”,作為記性編唱的山歌型情歌,花兒歷來就有“三禁”之說,一是村子裡不能唱,二是親屬間不能唱,三是親戚間不能唱。

花兒熱情奔放,直抒胸臆,曲調高亢悠揚,句式不等,語言詼諧生動,大膽“比”“興”。青海又被譽為花兒和故鄉和海洋,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民間口頭文化形式,春暖花開之際,勞動人民無論是田間耕作,山野放牧,還有路途趕車,只要有閒暇時間,就會依山傍水,敞開歌喉,“不唱花兒心不甘”,可以說“勞者能其歌,飢者能其事”,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好嗓子,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花兒會,大家穿戴一新,偕老扶幼,帶著對大自然的憧憬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從四面八方相聚而來,男女老少隨心所欲,自由發揮,將心中的情感一洩而出,此時,人人都是歌手,人人都是觀眾,你方唱罷我來接,

於是,山在唱,水在吟,漫山遍野,花香四溢,歌聲飛揚,花兒會成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狂歡節。

西寧第五奇,奇在獨一無二的城市魅力。作為青海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通訊中心,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西寧獲得了不少城市殊榮,樹立起獨特的城市名片。西寧先後獲得“世界旅遊名城,全球避暑名城,中國十大避暑城市,中國十大安靜城市,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中國十大最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休閒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城市榮譽。如果你覺得這些所謂的榮耀都不足為奇的話,那“中國最幸福的城市”這個殊榮會不會讓您眼前一亮呢?沒錯,您沒有聽錯,西寧曾被評為“全國最幸福的城市”,沒有之一!

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20xx年青海省GDP總值為2103億元,遠遠落後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很多人不解,閉塞落後的西北邊陲靠什麼成為全國最幸福?但幸福一直都不是一個只靠經濟來衡量一切的生硬的指數,不是嗎?這裡的人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潔淨清新的,陽光燦爛,碧空如洗,永遠不必擔憂厚重的霧霾和PM2.5,這裡的孩子飲用的每一滴水都來自最純潔的三江源頭,他們甚至不知PX為何物。雄偉遼闊的自然哺育了淳樸善良的青海人民,而青海人民時時刻刻都對自然儲存這一顆敬仰與謙卑的心,他們轉湖,轉山,感恩自然的饋贈;他們分季轉場,保護草場草皮的再生長;他們拒絕有毒工廠,保護了眾多雪山,湖泊,森林和稀有動物;他們虔誠衷一信奉宗教和神明,心明幾淨,感恩眾生;他們選擇休閒豁達的生活態度,偕老持幼,其樂融融;他們頭頂藍天,腳踏清泉,站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不忘淨化心靈!

有人說,如果拉薩是人們精神的人間聖地,香格里拉是人們夢想中的世外桃源,那麼西寧就是人,神,自然在源頭交匯的一片淨土。當然,我說的再好,也不如大家身臨其境的去體會,在接下來的西寧兩日遊中,將帶領大家走入西寧的每一條古巷,每一宗廟宇,切身感受歡樂夏都的最幸福!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3

被譽為“海藏咽喉”、“茶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爾古城。丹噶爾,即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裡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裡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裡穿越,眾多民族在這裡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

自西漢以來,丹噶爾便成為商貿要地,唐王朝與吐蕃在今日月山下設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個“茶馬互市”的商衢之地,至1920xx年,商業貿易達到高峰,城內商賈雲集,貿易興盛。丹噶爾古城還是宗教聖地。以後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內又修建了城隍廟、金佛寺、火祖閣、玉皇廟、關帝廟、財神廟、北極山群廟、清真寺等,這些寺院廟宇建築巨集偉,壁畫精美,同時也把儒、道為核心的漢文化,以藏傳佛教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蘭教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丹噶爾古城還是宗教聖地。古城得名於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東科爾。清順治五年(1648年),東科爾寺從西藏遷至古城東百米處,成為青海和西藏聲名遠播的寺院。以後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內又修建了城隍廟、金佛寺、火祖閣、玉皇廟、關帝廟、財神廟、北極山群廟、清真寺等,這些寺院廟宇建築巨集偉,佈局嚴謹,刻鏤精緻,壁畫精美,彰顯出無窮的神祕魅力,同時也把儒、道為核心的漢文化,以藏傳佛教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蘭教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丹噶爾古城又是一座文化之城,各個民族在這裡交匯融合,各種文化在這裡相生相長,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塊磚、一扇門、一合窗,院落街巷無不包含著古老而燦爛的文化資訊。而且古城中留下了眾多名人詩詞、神話傳說和排燈、剪紙、曲藝、羊皮繡等民間藝術,以及“花兒”會、朝山會、廟會、法會、祭孔、祭海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為古城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朋友們,離開了倒淌河,離開了文成公主的傳說。我們前方將要到達的是我們美麗富饒的青海湖。青海湖古稱"西海",藏語稱為"錯溫布",蒙古語稱為"庫庫若爾"。

對於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大約在兩千多萬年以前,如今的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大陸板塊擠壓,地殼運動,海底漸漸向上隆起,逐漸形成了如今的青藏高原。而青海湖則是在地殼隆起過程中,斷層陷落而形成的。

接下來呢,大家請看我們的正前方,那平嵌在皚皚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間,熠熠發光的寶鏡,就是青海湖了。青海湖面積4400多平方公里,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3公里,湖水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260多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如今,青海湖已經成為青海省四大旅遊區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觀光為主,娛樂,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環湖旅遊帶。

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青海湖的湖濱地區。此處地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氣候溫和,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不僅如此,這裡還是青海省重要的牧業基地,豐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養育著這裡成群的牛羊。每到夏秋季節,遼闊的草原像披上了一層碧綠的絨毯,各種野花五彩繽紛,將綠色絨毯點綴得如錦似緞。四周大片整齊的農田麥浪翻滾,油菜花一片金黃,散發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萬傾,白色海鷗追逐著魚帆在空中翱翔,牧民的帳篷星羅棋佈,日出日落的景色更是充滿著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四面環山,它的東面是我們剛剛走過的日月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北面是壯麗的大通山。山水相輝映,構成了一副美麗動人的畫卷。

青海湖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碧草連天,輕波萬里,。它還有一些獨特的自然現象,如文開湖,武開湖。所謂文開湖,就是指一種表現得比較安靜的湖水解凍現象,而武開湖則表現得有如萬馬奔騰。聽我這麼說,大家是不是很想去見識一下呢昨天我從有關媒介那得到訊息,說是過幾天很可能會出現文開湖這一獨特的景觀。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如在這多呆一兩天,親身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祕莫測。

好,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青海湖之旅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我們將要參觀的地方是被稱為"鳥的天堂"的鳥島。現在大家暫且休息,我們稍後出發。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5

塔爾寺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咯巴誕生的地方。由於寺院規模巨集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為人們遊覽參觀藏傳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遊勝地。壁畫、堆繡和酥油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塔爾寺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南面的蓮花山中,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它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僧人和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中心之一。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後,有許多有關他靈蹟的傳說。據說在他誕生後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親按兒子來信所示,在信徒們幫助下,以這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砌石建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後來,該塔一再改建易名,成為現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銀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漢語塔爾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禪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旁建一靜房,聚僧坐禪。20xx年後,再建彌勒佛殿一座,塔爾寺初具規模,取藏名“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身像彌勒洲寺”。

400多年來,塔爾寺逐步發展成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古建築群,全寺佔地600餘畝,僧舍房層9300多間,殿堂52座,僧人最多時達3600餘人。全寺四山環繞,殿宇巨集偉,佛像莊嚴,梵塔棋佈。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經堂為全寺主體建築。大金瓦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建築面積456平方米,上下三層,飛簷四出,各抱形勢,歇山式金頂,覆以鎦金銅瓦,牆面用琉璃瓦砌成,圖案精美,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譽為“世界一莊嚴”,殿堂正門上方懸有清代乾隆皇帝親題的“梵教法幢”匾額。大經堂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民國元年(公元1920xx年)遭火焚後重修,總面積為2750平方米,經堂內長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製地毯包裹,地上鋪設地氈坐墊,可供3000僧人集體誦經,正西方供有無數佛像、藏文經典,設有0、班禪以及寺院法臺座,柱間滿掛各種堆繡的卷軸畫。

此外,尚有彌勒殿、九間殿、三世0靈塔殿、釋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倉、丁科爾扎倉、曼巴扎倉、如來八塔、過門塔、菩提塔、時輪塔、印經院、大喇讓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種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軸畫,還儲存有宋代的哥窯瓷壇、玉雕、明代的龍瓷瓶、清代的龍魚瓶、竹雕壽星、玉雕觀音等珍貴工藝品,藏有歷代統治階級賜贈的各種匾額和漢藏文碑刻。

塔爾寺是藏族文化藝術的寶庫。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在三、四世0喇嘛的倡導下,塔爾寺首建顯宗學院,建立講經開法制度,系統學習因明、般若、中觀、俱舍、戒律等顯宗經典。以後又相繼建成密宗、時輪、醫明學院,形成正規的學經制度,學習生圓次等方面的密宗經典和天文、歷算、醫學等方面的知識。現存有數以萬計的有關佛學、藏族歷史、文學、語言方面的文獻圖書,是研究藏學的珍貴資料。此外,該寺的酥油花、壁畫(唐卡)、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譽滿藏區。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6

塔爾寺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咯巴誕生的地方。由於寺院規模巨集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為人們遊覽參觀藏傳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遊勝地。壁畫、堆繡和酥油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塔爾寺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南面的蓮花山中,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它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僧人和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中心之一。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後,有許多有關他靈蹟的傳說。據說在他誕生後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親按兒子來信所示,在信徒們幫助下,以這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砌石建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後來,該塔一再改建易名,成為現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銀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漢語塔爾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禪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旁建一靜房,聚僧坐禪。20xx年後,再建彌勒佛殿一座,塔爾寺初具規模,取藏名“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身像彌勒洲寺”。

400多年來,塔爾寺逐步發展成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古建築群,全寺佔地600餘畝,僧舍房層9300多間,殿堂52座,僧人最多時達3600餘人。全寺四山環繞,殿宇巨集偉,佛像莊嚴,梵塔棋佈。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經堂為全寺主體建築。大金瓦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建築面積456平方米,上下三層,飛簷四出,各抱形勢,歇山式金頂,覆以鎦金銅瓦,牆面用琉璃瓦砌成,圖案精美,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譽為“世界一莊嚴”,殿堂正門上方懸有清代乾隆皇帝親題的“梵教法幢”匾額。大經堂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民國元年(公元1920xx年)遭火焚後重修,總面積為2750平方米,經堂內長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製地毯包裹,地上鋪設地氈坐墊,可供3000僧人集體誦經,正西方供有無數佛像、藏文經典,設有0、班禪以及寺院法臺座,柱間滿掛各種堆繡的卷軸畫。

此外,尚有彌勒殿、九間殿、三世0靈塔殿、釋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倉、丁科爾扎倉、曼巴扎倉、如來八塔、過門塔、菩提塔、時輪塔、印經院、大喇讓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種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軸畫,還儲存有宋代的哥窯瓷壇、玉雕、明代的龍瓷瓶、清代的龍魚瓶、竹雕壽星、玉雕觀音等珍貴工藝品,藏有歷代統治階級賜贈的各種匾額和漢藏文碑刻。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7

老爺山,又叫元朔山、北武當山,距西寧市30公里,因山峰頂部建有太元宮(即關公廟),廟內雕塑有關公像而得名老爺山。位於西寧市北35公里大通縣橋頭鎮蘇木蓮河畔(北川河),山頂部海拔2928米,相對高差近500米,是西寧附近山勢雄偉,風景最優美的山峰。

老爺山自古以“蒼松蓊翳,石磴盤梯,川流縈帶,風景佳麗”而聞名遐邇。當你途經時,翹首仰望,只見丹崖翠壁,騰雲走霧;蒼松雜樹,負勢競上;山道盤旋,宛如羊腸。景色四時不同而終年常新:春則山嵐繚繞,夏日佳木蔥籠,金秋紅葉似火,寒冬銀裝素裹。老爺山岩體主要有石灰岩構成,長期流水侵蝕、風化等外力作用,多形成奇峰巖洞和峽谷,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峭,危崖聳立,從南坡登山峰頂端確有“華山之險”。

老爺山植被生長茂盛,計有百餘種植物,以雲杉、柳樹、白楊、紅柳及多種灌木為主。每到盛夏季節,漫山遍野鬱鬱蔥蔥,遮天蔽日,叢林中玫瑰、牡丹、芍藥、金露梅、銀露梅及各種野花竟相開放,芬芳撲鼻。深秋季節的景色可與北京香山景色相媲美。林間草叢中棲息有20多種野生動物,有野貓、赤狐、松鼠、旱獺、猞猁、黃鼠、毛眼、沙雞、野雉、雪雞、藍馬雞、巖鴿等,以鳥類為主。

老爺山之美,在於山青廟秀,林蔭花香。老爺山原建有藥王廟、玉皇宮、百字宮、柴家殿、無量殿、鬥母宮、太元宮等古建築,還有老虎洞、石柱、火燒臺等,五十年代末均遭破壞。如今,重新修建了亭臺樓閣、廟宇,一部分古建築正在恢復。

山上藥王廟,入廟憑窗遠眺,石光山色,平林遠峰,寒翠蒼綠,深青淺碧,各具形態。出藥王廟南行十數步,即至玉皇宮,內塑玉皇大帝像,院落甚為寬敝,廟門走廊旁各塑黑虎一隻,張牙舞爪,神氣活現。上坡即為百子宮,中塑子孫娘娘,壁崖間遍置泥人,前燃巨蠟,粗若茶杯。往遊婦女,爭先焚香,或討神籤,或拴泥人,煞是虔誠。出百子宮北行數十步,爬過巉巖,即至菩薩殿。殿址雖小,處地卻高,遊人在此小憩者甚多。再前行穿過叢林,即至柴家大殿,該殿為元塑山西北第一勝地,殿宇巍峨,門內廳壁間繪塑半立體形佛圖,騰雲駕霧,栩栩如生。內庭有身著黑袍的無量塑像,高達丈許。出廟門循徑東北行,即為無量殿,昔日香火甚盛,屋宇寬敞,民國初年焚燬。循道東去,過玉皇宮即見古塔聳立。高達三丈。塔南山灣中有石洞一處,下臨絕底深淵,上塔松木二根,即為太元宮,也稱老爺廟,內塑關公像,左有周倉持刀而立。兩廂牆壁間繪製關公生平偉績,如“出五關”、“單刀赴會”等不一而足。

出院即為三佛殿,拾級下山東行,至雷祖殿。雷祖殿東南為鬥母宮,出鬥母宮西北行,過羊腸道,岩石洞中,搭成草菴一間,內供文昌帝君,循道西行,則至三官廟,該廟北倚大山,南臨峭壁,地形幽雅,建築亦甚壯麗,為元朔山西南第一勝地。西北山戀之間,便是享有盛名的“老虎洞”,上面是嶙峋的峭壁怪石,下面是層列的茂林崗巖。論山勢要數這裡最險峻,論風景要數這裡最幽雅。相傳此洞昔日有虎雄踞,後因遊僧居此,虎乃逸去。明時俞安期題名為“慈藏”。北有巨石高二丈許,清乾隆間西寧府監司龍膺在石上題名“海藏”後人塑像修建,規模漸大。過去,缺兒少女的人們,每至夏秋,遠道而來求子者絡繹不絕。洞內塑有吊晴白額的老虎一隻,遍體斑駁,其大如牛,臥於洞左,中間為子孫娘娘塑像,左有孔隙一方,為還願者投置錢物之所。洞右有一門,僅容一人出入。凡求子女者,先入內焚香許願,然後進洞摸索,若得鞋襪,則為生兒育女之兆,翌年,另製鞋襪還放洞中,以了其願。若摸遍石洞,不得一物,則為無子之兆。沿老虎洞下山,有一條險若天梯的便道,蒼苔、溼土遍佈,深林險壑,夾雜著不少無底洞天,人不敢行。西北半山腰處有一比較開闊地段,名叫“火燒臺”,原有佛寺,清雍正初年因佔亂被焚燬,代遠年湮,遺址乃存,故而得名。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8

塔爾寺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咯巴誕生的地方。由於寺院規模巨集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為人們遊覽參觀藏傳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遊勝地。壁畫、堆繡和酥油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塔爾寺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南面的蓮花山中,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它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僧人和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中心之一。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後,有許多有關他靈蹟的傳說。據說在他誕生後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親按兒子來信所示,在信徒們幫助下,以這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砌石建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後來,該塔一再改建易名,成為現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銀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漢語塔爾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禪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旁建一靜房,聚僧坐禪。20xx年後,再建彌勒佛殿一座,塔爾寺初具規模,取藏名“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身像彌勒洲寺”。

400多年來,塔爾寺逐步發展成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古建築群,全寺佔地600餘畝,僧舍房層9300多間,殿堂52座,僧人最多時達3600餘人。全寺四山環繞,殿宇巨集偉,佛像莊嚴,梵塔棋佈。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經堂為全寺主體建築。大金瓦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建築面積456平方米,上下三層,飛簷四出,各抱形勢,歇山式金頂,覆以鎦金銅瓦,牆面用琉璃瓦砌成,圖案精美,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譽為“世界一莊嚴”,殿堂正門上方懸有清代乾隆皇帝親題的“梵教法幢”匾額。大經堂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民國元年(公元1920xx年)遭火焚後重修,總面積為2750平方米,經堂內長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製地毯包裹,地上鋪設地氈坐墊,可供3000僧人集體誦經,正西方供有無數佛像、藏文經典,設有0、班禪以及寺院法臺座,柱間滿掛各種堆繡的卷軸畫。

此外,尚有彌勒殿、九間殿、三世0靈塔殿、釋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倉、丁科爾扎倉、曼巴扎倉、如來八塔、過門塔、菩提塔、時輪塔、印經院、大喇讓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種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軸畫,還儲存有宋代的哥窯瓷壇、玉雕、明代的龍瓷瓶、清代的龍魚瓶、竹雕壽星、玉雕觀音等珍貴工藝品,藏有歷代統治階級賜贈的各種匾額和漢藏文碑刻。

塔爾寺是藏族文化藝術的寶庫。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在三、四世0喇嘛的倡導下,塔爾寺首建顯宗學院,建立講經開法制度,系統學習因明、般若、中觀、俱舍、戒律等顯宗經典。以後又相繼建成密宗、時輪、醫明學院,形成正規的學經制度,學習生圓次等方面的密宗經典和天文、歷算、醫學等方面的知識。現存有數以萬計的有關佛學、藏族歷史、文學、語言方面的文獻圖書,是研究藏學的珍貴資料。此外,該寺的酥油花、壁畫(唐卡)、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譽滿藏區。

塔爾寺每年於農歷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舉行4次觀經大會,招徠不少香客遊人。觀經大會是寺僧向諸佛菩薩獻供、祈願、誦經的法事活動。會上,除進行固定的宗教儀式,還有晒佛、跳欠、轉金佛等活動。四月觀經的農曆四月十五日上午和六月觀經的六月初六日上午,在寺院東側的蓮花山坡展開所藏巨型堆繡佛像1幅,稱為“晒大佛”。佛像長30餘米,寬20餘米,僧眾於像前演奏法樂,誦經祈禱,遊客商賈蜂擁而來,更有信徒頂禮膜拜,爭獻佈施。六月初八日上午舉行的轉金佛是僧人們所謂祈願來世佛彌勒菩薩降臨人間的法事活動,眾僧簇擁一乘玲瓏精巧、四角飾有飛簷、內供彌勒金像的彩轎,在手拿樂器、香爐、幢幡的儀仗隊的前導下繞寺一週,其他僧人各持寺藏寶物一件,尾隨彩轎,魚貫而行,以示隆重威嚴。九月法會的二十二日,寺院開放所有佛殿及文物庫房,供僧俗瞻仰,稱為“晾寶”。每次觀經會上,都進行所謂驅魔逐鬼、祓除不祥的跳欠活動。跳欠也叫“跳神”或“啞社火”,是一種獨特的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面具舞蹈,常見的有於正月十四、四月十四、六月初七日演出的“法王舞”和四月十五、六月初八、九月二十三日演出“馬首金剛舞”兩種。演員身著各色舞衣,戴特製面具,舞姿獨特,式樣迥異。此外,尚有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忌辰前後的“燃燈節”和年終辭舊迎新的祈禱會等。

青海旅遊名景導遊詞 篇19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5000多公頃。公園內分佈著坎布拉鄉所轄七個藏族村社,人口1800人。設有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接待處,隸屬尖扎農林水利局管理,工作人員21名。景區內主要景點有:

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色獨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為其主要特徵。山體開頭如柱如塔,似堡似壁,平地拔起,陡峭聳立,雄偉壯觀。還有一些小尺度的山體造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功之妙。

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坎布拉風景區雨量充沛,氣候涼爽溼潤。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植物分屬76科276屬800種之多,森林覆蓋率達28%。其中有青海雲杉、油松、白樺、旱榆、西伯利亞杏及針、闊混交林等喬木27種。灌木花草主要有杜鵑、山生柳、高山繡線菊、忍冬、露梅、沙棘、荷花、菊花等百餘種。其中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花卉達80餘種。珍禽異獸有鹿、石羊、錦雉、盤羊、百靈、畫眉、馬雞、布穀鳥等幾十種。

三、濃郁的宗教文化資源。坎布拉地區佛教歷史悠久,被稱為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復興地。阿瓊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後建在這裡。其中阿瓊南宗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青海唯一的一處僧、密、尼同時存在的宗教法地。

四、古樸的民俗風情。自古以來,坎布拉地區居住著個有濃厚民族習俗的藏族人民,景區內現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七個蒙古族自然村,他們世代耕作在這裡,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產和生活習慣。

五、國家重點工程—李家峽水電站。李家峽水電站,位於風景區最北端,是青海境內繼龍羊峽水電站之後在黃河上游興建的又一座大型水電工程,壩高175米,總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9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