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昭化古城導遊詞解說(精選5篇)

昭化古城導遊詞解說 篇1

各位遊客:

昭化古城導遊詞解說(精選5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元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昭化,古稱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早在兩千多前就是苴國都邑,自秦設郡縣以來,一直是郡縣治所,宋代改名昭化。今為廣元市昭化鎮,位於廣元城之西南30公里的嘉陵江與白龍江匯合處。《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張飛挑燈夜戰馬超;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昭化古城,一面臨江,三面環山,嘉陵江在城東與白龍江匯合,直通古渝州(今重慶)、金牛道穿城而過,自古也有水陸碼頭之稱。劍門雄關屹立於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著城之東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車馬絡繹不絕。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軍事重地。三國時,劉備佔據葭萌後,看中了這裡的重要戰略地位。此城兩江匯合,繞城東去,金牛古道穿越而過,劍門雄關,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北枕秦嶺,西憑劍閣,南通閬巴,真是全蜀咽喉。雖是彈丸之地,而有金湯之固。他以此為根據地,向西進攻劉璋,奪益州,再向東擊敗張魯,取得了漢中,建立了蜀國。蜀漢左將軍馬超當年在這裡降歸劉備,大將軍蔣琬曾督軍於此。魏將鍾會、鄧艾攻蜀時,被蜀將張翼、關索等長期阻於嘉陵江之東,兩軍在這裡進行過多次爭奪戰,關索的夫人鮑三娘就戰死在昭化附近的土箕壩。

古城昭化,文物古蹟頗多,尤以三國遺蹟最多,西門有蜀漢大將軍費方之墓;城北有蜀將關索之妻鮑三娘之墓;城西5公里的牛頭山上“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誠天設之險”的“天雄關”,而今關門猶存,雄姿不減當年,山頂上的“姜維拜水井”至今尚存。山的右側還存清代碑林一處,雖經數載風雨,石碑卻依然屹立於山巔。這些文物古蹟,吸引著無數考古者和“三國研究會”的學者及遊人。

昭化古城東門外,嘉陵江和白龍江匯合處的“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詠之地。古時這裡是“白天萬人拱手,夜晚千盞明燈。”新舊《唐書》所載唐明皇幸蜀“遇有雙魚負舟過津,議者以為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在此匯合的白龍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匯合,還各自保持自己的本色,清蝕分明,似兩龍交合,形成一大奇觀。歷代詩人杜甫、楊慎、張問陶等對此都有題詠。至今這一奇觀猶如當年,清晰可辨。

歷史上對三國蜀漢的興亡概括為“興於葭萌,滅於劍門”。把昭化古城奉為發祥之地,因而引起了不少人對她的嚮往。

昭化古城導遊詞解說 篇2

昭化,古稱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早在兩千多前就是苴國都邑,自秦設郡縣以來,一直是郡縣治所,宋代改名昭化。今為廣元市昭化鎮,位於廣元城之西南30公里的嘉陵江與白龍江匯合處。《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張飛挑燈夜戰馬超;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昭化古城,一面臨江,三面環山,嘉陵江在城東與白龍江匯合,直通古渝州(今重慶)、金牛道穿城而過,自古也有水陸碼頭之稱。劍門雄關屹立於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著城之東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車馬絡繹不絕。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軍事重地。三國時,劉備佔據葭萌後,看中了這裡的重要戰略地位。此城兩江匯合,繞城東去,金牛古道穿越而過,劍門雄關,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北枕秦嶺,西憑劍閣,南通閬巴,真是全蜀咽喉。雖是彈丸之地,而有金湯之固。他以此為根據地,向西進攻劉璋,奪益州,再向東擊敗張魯,取得了漢中,建立了蜀國。蜀漢左將軍馬超當年在這裡降歸劉備,大將軍蔣琬曾督軍於此。魏將鍾會、鄧艾攻蜀時,被蜀將張翼、關索等長期阻於嘉陵江之東,兩軍在這裡進行過多次爭奪戰,關索的夫人鮑三娘就戰死在昭化附近的土箕壩。古城昭化,文物古蹟頗多,尤以三國遺蹟最多,西門有蜀漢大將軍費方之墓;城北有蜀將關索之妻鮑三娘之墓;城西5公里的牛頭山上“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誠天設之險”的“天雄關”,而今關門猶存,雄姿不減當年,山頂上的“姜維拜水井”至今尚存。山的右側還存清代碑林一處,雖經數載風雨,石碑卻依然屹立於山巔。這些文物古蹟,吸引著無數考古者和“三國研究會”的學者及遊人。昭化古城東門外,嘉陵江和白龍江匯合處的“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詠之地。古時這裡是“白天萬人拱手,夜晚千盞明燈。”新舊《唐書》所載唐明皇幸蜀“遇有雙魚負舟過津,議者以為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在此匯合的白龍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匯合,還各自保持自己的本色,清蝕分明,似兩龍交合,形成一大奇觀。歷代詩人杜甫、楊慎、張問陶等對此都有題詠。至今這一奇觀猶如當年,清晰可辨。歷史上對三國蜀漢的興亡概括為“興於葭萌,滅於劍門”。把昭化古城奉為發祥之地,因而引起了不少人對她的嚮往。

昭化古城導遊詞解說 篇3

武則天的政治生涯是一個複雜的組合,她的侷限性也很突出。有過重用酷吏、任用外戚、擾亂刑罰、濫殺無辜之失,給國家造成了一些災難和損害。

關於武則天寵信男寵薛懷義,二張等人的行為,歷來是人們紛紛指責的焦點之一。但古代皇帝哪一個又不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呢?男皇帝如此,女皇帝未嘗不可?封建正統史家對此貶斥為"母雞司晨""淫亂宮闈",會"天下大亂"。然而,在武則天執政數十年時間裡,卻沒有發生過一場成規模的農民起義。

女人稱帝,這需要何等超凡的能力與智慧、膽量與氣魄!當時不管歷經沙場的武將,還是學富五車的文臣,都統統跪拜在一個女人的腳下,正如魯迅先生說:"武則天當皇帝,誰敢說男尊女卑"。

所以,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女士曾專門題寫了"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的評語。郭沫若先生也專門題寫了這副對聯"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就是說武則天執政,繼承和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啟發了唐玄宗建立的開元盛世,她的功德在巍巍劍門關一帶流傳頌揚,光輝業績使家鄉廣元也感到榮光。

"真容石刻造像"的右側,陳列了這樣一塊碑——廣政碑。此碑是1954年,皇澤寺門口修寶成鐵路(現鐵路己遷)時出土的。碑刻所鐫刻時間是"廣政二十二年",即五代後蜀孟昶廣政年間,為公元959年所刻。碑首額作"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澤寺唐則天皇后武氏新廟記",昭武軍節度使李奉虞所立。全文29行,每行29字,駢體文,文中凡遇"後"、"天后",必提行頂格,遇敬語則空三格,對武后備至尊崇。此碑是研究"皇澤寺"歷史較早的實物資料(material),也是考證武則天出生於廣元的重要證據。要點有二,一是因為此碑上己明確寫著"皇澤寺",這個名稱,比北宋《元豐九域志》記載要早120餘年;二是碑文說"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實錄……"此句,表明武則天是在其父親任利州(廣元)都督期間,生於廣元。碑文還記載了唐五代時期,武則天已被當地人當作神明膜拜,一遇災事?"軍民祈禱於天后之廟,無不響應"。以及當時建寺規模、廟產等情況。後來,祈求武后賜福這樣一種民間的自發祭祖活動,演變為在武則天生日那天的"正月二十三,婦女遊河灣"的廣元民俗,也是廣元現在每年9 月1目的"女兒節"的由來。

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是以唐李商隱詩"利州江潭作"、皇澤?quot;廣政碑"和"武后真容石刻像"等為主要依據,考證出武則天"毫無疑問出生於廣元"。

石刻藝術瑰寶——皇譯寺摩崖造像

皇澤寺摩崖造像,是國務院1961年3月公佈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造像分佈在寺內西山東壁腳下崖面上,寺內造像大小窟龕54個,造像1203軀。石窟始鑿於北魏晚期,歷經北周、隋盛於初、盛唐時期,唐以後基本逐漸成為武后專祭祖廟,不再繼續開龕造像。" 中心柱窟"亦稱支提式窟,位於大佛樓中層南側,編號45號,開鑿於北魏晚期,初唐略有改雕,是皇澤寺現存最早的一窟。此窟前鑿方形窟門,平頂略弧,深2.76米,寬2.6米,窟中央鑿中心方柱直通窟頂,窟室三壁開龕,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龕頂雕七佛八飛天,大拿側下各開一小金,龕中鑿一佛二弟子像。三壁上部平面處浮雕千佛,中心桂由塔基、身、頂三部分組成。第一、二層四面各鑿一龕,拿中雕一佛二菩薩三尊像。

中心柱主龕所表現的是三世佛(過去、未來、現在),指佛教因果輪迴遷流不斷的個體一生中存在的時間。以其在時間上相連續的關係,故俗稱"豎三世"。正中是為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左側為過去佛,即燃燈佛,燃燈佛是梵文意譯,也譯為"綻光",佛經說他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因此得名。右側為未來佛,即彌勒佛。從衣缽相傳的觀念解釋,這三位是太老師、老師、學生三代同堂。

中心柱,是由佛塔轉化到石窟中而來的。皇澤寺的中心柱窟,是受北方的中原石窟傳播影響,石柱上及窟室內三壁開龕,鑿出佛像,供僧人誦經時禮拜佛像,以獲取《菩薩本行經》所說:"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處,得福之量也"的功德。

昭化古城導遊詞解說 篇4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諸位到昭化古城遊覽觀光。我是昭化古城景區講解員,我叫 __X,今天,我非常高興為各位導遊,我將盡我所能把昭化最美好的景觀介紹給各位。

首先,我在這裡把昭化古城概況介紹一下,讓大家對昭化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有一個大致地瞭解,然後再進古城,與每一個景點零距離接觸,我相信在游完昭化古城後,大家對“到了昭化,不想爹媽”的名諺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昭化古城,位於川蜀之北,秦嶺以南,金牛古驛道與嘉陵江、白龍江水道交匯之處。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北枕秦隴,西憑劍閣,南通閬、巴,而且周邊關隘森列,形成了“東來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有天雄關以鎮之,南下蒼、閬有梅嶺關以間之,北渡陰平有白水關以守之”的獨特地勢,成為了縣、關並稱的水陸要衢,被譽為“全蜀咽喉,川北鎖鑰”,是古代重兵布控的要地和川北政治、經濟中心。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昭化是與巴、蜀同為四川早期最開化的區域之一。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西周時,已有聯盟式的部落定居,稱為“昔阝”春秋時,建立了東防巴、北拒秦的苴侯國,治地吐費城,即今境內石盤村的土基壩;秦滅蜀並巴、苴後,始在吐費城置葭萌縣、屬蜀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建縣最早的地區之一,史稱“巴蜀第一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建縣史;東漢末,移治地於今天的昭化古城,屬廣漢郡;三國、晉、西魏、北周、後唐分別為漢壽縣、晉壽縣、晉壽郡、益昌縣、京兆縣、益光縣治地;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改稱昭化而沿用至今;1953年移縣治地於寶輪院後,昭化古城先後為昭化區公所、鄉、人民公社、鎮駐地。昭化,完整地展示了地方政權連綿不斷的建置沿革,被專家稱為地方政權建制的“活化石”。

昭化的古代文明受現代文明衝擊較小,是國內儲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東、西、北三座城門雄姿仍在,古城牆殘垣尚存,三橫兩縱的青石板街風格獨特,融合了我國古代南北建築文化風格的明清民居儲存也較為完整,大街小巷均保持著良好的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

昭化古城,“舊系土城”,明朝正德年間“包築以石”。古城面積29公頃,城池外形微圓,狀若葫蘆。昭化古城的選址,城池形狀,以及城內衙門、街道、廟宇的修建,均與風水學有關,照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昭化古城是按環境學的標準來建造的,尤其是奇異的山水太極圖構成了昭化古城和諧的人居環境。太極圖由呈反S型的嘉陵江河道分割,面積為20平方公里,直徑5公里,昭化古城正好位於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之上,故而謂之“太極天成”。據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如此巨集大氣勢的山水太極圖在國內尚屬罕見,因為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昭化交通便利,寶成鐵路、綿廣高速穿境而過,在昭化設火車站和高速出口,至廣元僅30分鐘車程。昭化經大朝至劍門關的旅遊公路,全長38公里,將昭化與劍門蜀道三國遊線更好地連線起來。白龍江與嘉陵江在此交匯,並可通航。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後,航船可上達廣元,下溯重慶等地。

昭化是一座古代文化的傳承之城,尤以三國文化著稱於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無數的傳世之作。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然而從劉備入主葭萌(公元211年)到蜀漢滅亡(公元263年)短短的52年曆史,卻將昭化推向了歷史的最前沿,使昭化三國文化成為眾多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環。史載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霍峻、費禕、龐統、魏延、馬超、嚴顏等眾多三國英雄人物曾在昭化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躍馬揚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國蜀漢遺蹟:葭萌古關、費禕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因此,昭化古城有“蜀道三國重鎮,世外千年古城”之稱。

昭化古城導遊詞解說 篇5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大家也許都曾聽說過“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卻不知我們今天要遊覽的這個地方,是“到了這裡,不想爹媽。”對,這裡就是昭化古城。熱烈歡迎諸位到昭化遊覽觀光,我是景區導遊員易新林,很榮幸能為大家來講解著有著厚重歷史感的昭化古城。希望小易的講解能讓大家對昭化有一個不一樣的認識。在走進昭化古城之前,就允許我先向各位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座充滿靈性與活力古鎮的前世今生。

昭化古城古稱葭萌關,位於四川省廣元市以南20公里處元壩區昭化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西周時,已有聯盟式的部落定居,稱為“ji”;春秋時,建立東防巴、北拒秦的苴侯國,治地吐費城,即今境內石盤村的土基壩。秦來蜀並巴、苴後,在吐費城置葭萌縣,隸屬蜀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建縣最早的地區之一,史稱“巴蜀第一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建縣史;東漢末年,因吐費城遭遇特大洪災而遷至於今天的昭化古城,隸屬廣漢郡。三國時,劉備稱帝后,將這裡改名為漢壽。寓意漢朝的天下將與天地長存,與日月同壽。三國之後,這裡先後成為晉壽縣、益昌縣、京兆縣、益光縣治地;宋太祖開寶五年,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改稱昭化而沿用至今;1953年縣治地於寶輪院後,昭化古城先後為昭化公所、鄉、人民公社、鎮駐地。昭化,以其完整地展示了地方政權連綿不斷的建置變革而被專家稱為地方政權建制的“活化石”。各位旅客,現在停下你們的腳步,隨著小易的手勢往四周看看,你們會發現這裡四面環山、三面臨水,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在這裡交匯。這裡地勢獨特:北枕秦隴,西憑劍閣,南通閬、巴。古時,葭萌關以城為關,可四面迎敵,東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劍閣有天雄關以鎮之,南下蒼、閬有梅嶺關以間之,北渡陰平有白水關以守之,雖是彈丸之地,卻固若金湯,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全蜀咽喉,川北鎖鑰”。好,對昭化的前世今生做好一個簡單的介紹,下面請大家跟隨小易的腳步正式開始我們的昭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