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故宮的導遊詞(通用8篇)

故宮的導遊詞 篇1

請大家快跟我來,這就是故宮的入口,也就是午門,最中間的一個門是皇帝走的,它左右兩邊的門是朝廷官員走的,最邊上的兩個門是地方官僚、學士以及百姓走的。

故宮的導遊詞(通用8篇)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太和殿,大家可以看到藍色金字的大匾,上面刻著“太和殿”三個字。太和殿是故宮的一個較大的殿,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都是從清朝“改名換姓”來的,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不乏古味。大家可以看見中和殿和太和殿的通道欄杆上有好些石頭雕刻的小獅子,你們知道這是幹什麼用的嗎?告訴你們吧,是用來排水的。雨流到城牆頂上的低窪處,流進地上的小孔,經過管道的疏導,就能運到排水口處。其實中和殿和太和殿的整體結構差不多,只不過小了點。作文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保和殿,誰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哦,這位外國遊客真聰明,連中國的名勝古蹟都瞭解的清清楚楚。對了,這就是皇帝用來朝拜神靈的地方,門口的丹頂鶴和大香爐也是幹這個用的。說到這裡,我要提兩個小問題:丹頂鶴是用什麼鑄成的,大香爐又是用什麼做成的,請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好了,我就不再賣關子了,丹頂鶴是用鐵鑄成的,而大香爐則是用銅做成的。大家可千萬不要摸它們,本來它們就已經老化了,您要是再動它們,它們就會被損壞了。

好,今天對於故宮三大殿的解說就到這裡,明天我接著給大家介紹故宮的其他地方。

故宮的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嚮導,我姓高名泓澤,叫我高導好了。現在我將帶領你們遊覽故宮,欣賞我國的文化遺產。

故宮為我國明清二朝的皇宮,也是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所以我們在遊覽時不應該亂丟垃圾,也不要隨地吐痰。

進了太和殿的大門,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便是一座座雄偉的宮殿。正前面那座最大的木構建宇,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太和殿。它是皇權的象徵,每當有重大活動是,皇帝都在此舉行。後面的一排金碧輝煌的尬宮殿,分別是中和殿、保和殿。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凝結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呀!

故宮的導遊詞 篇3

朋友們好!我是火柴人俱樂部的會員,我姓許,大家就叫我許導好了。在故宮有些地方不能照相、甚至連摸也不行、不能隨地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周圍有10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樓。根據1973年的統計,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也就是1420xx年下詔營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永樂四年開始備料,而第二階段就是在永樂十五年,1420xx年六月開始動工興建,歷時20xx年,在永樂十八年,1420xx年完工。在建造過程中,徵集了全國10萬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萬人,而建築材料都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來北京房山,金磚來自蘇州,石灰來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盤山,殿基所用的精磚石來自山東臨清,松木多來自東北,而楠木多來自四川、雲貴、浙江等地,可見當時工程的浩大。

今天的遊覽該結束了。歡迎你們再來北京故宮玩。記住,我是火柴人俱樂部的會員許導。

故宮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過一會兒我們將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先為大家作個簡單介紹。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群,故宮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宮殿的顏色,那麼人間的帝王當然要與紫字沾邊。“禁”是指當時那裡守衛森嚴,不要說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員沒有皇帝的召見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稱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於公元1420年,位於天安門廣場北側。

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全面積72萬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寬52米的護城河所環繞,城牆高10米,可謂是“城高池寬”。在故宮城樓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稱為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精美角樓。故宮開四門,座北朝南,南門為午門,即正門,北門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整個院落分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除此之外,故宮內還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樣、用途不一的大小宮殿。據說當年紫禁城共有宮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夠多吧!打個比方說吧,如果一個嬰兒從哇哇墜地開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間,等他住遍所有房間後已經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啦!

如此大規模的建築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宮自14XX年開始籌建,至1420年完工,歷時十餘年。施工中徵集全國著名工匠10多萬名,民夫100萬,所用的材料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自故宮建成後先後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執政。

19xx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19xx年清帝退位。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首次對外開放。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多次對故宮進行修繕,使它更加壯麗輝煌。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好,先介紹到這裡,呆會兒我再為大家做詳細講解。

故宮的導遊詞 篇5

各位,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現在,我介紹一下故宮的後半部分,即“後寢”。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先講到這裡,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築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後牆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裡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後花園--御花園,這裡是帝后們的休閒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宮中路的講解到此結束。

故宮的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午門。俗稱五鳳樓。其平面為凹形,中有重樓,重簷為廡殿頂,兩翼各有重簷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巨集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故宮宮殿的建築佈局有外朝、內廷之分。內廷與外朝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此外還有文華殿、武英殿、御花園等。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在故宮的中心部位,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約5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臺基四周矗立成排雲龍雲鳳望柱,前後各有三座石階,中間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上掛“正大光明”匾,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太和殿紅牆黃瓦、朱楹金扉,在陽光下金碧輝煌,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

中和殿 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形體壯麗,建築精巧。

保和殿 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平面長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 頂。建築裝修與彩繪十分精細絢麗。

乾清宮 在故宮內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交泰殿 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平面呈方形,黃瓦四角攢尖頂。清代封皇后,授皇后冊、寶的儀式和皇后誕辰禮都在此舉行。

坤寧宮 在故宮“內庭”最後面。明時為皇后住所。清代改為祭神場所。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遊覽故宮,可以從天安門進,也可以由後門———神武門進。進入天安門,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便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這裡城牆高大,城門樓巍峨壯觀,給人以無比威嚴的感覺,使站在這裡的人自己感到渺小,這是古代統治者利用建築藝術來為增強其帝王威懾力量服務的一個最突出的例子。

穿過午門,又是一個大廣場,廣場上有一金水橋。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從高處看,金水橋和流經廣場的那條御河,其形狀恰像一把巨大的弓。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過乾清門,便進入內廷,內廷分中路、東路和西路三條路線。如果是半日遊,這三條路線只能遊一條,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皇帝的臥室(乾清宮),放置皇帝印璽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結婚的新房(坤寧宮),嬪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闢為展廳)和御花園。一般來說,用半天時間遊故宮,比較吃力。以安排一日遊為佳。如有時間,可安排二日遊。

故宮處處體現中國文化,故宮的許多細節都有某種象徵意義,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文化精粹。“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這種奇特的數字現象和古代中國人對數字的認識有關。古代人認為“9”字是數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間最大的,所以必須用對應的“9”。“9”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故宮裡建築的名稱,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天安門、太和殿等,這些字所代表的.意義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傳統的儒家理念。

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名字也和儒家經典《易經》有關。《周易》說,“乾”象徵“天”,代表“男”;“坤”象徵“地”,代表“女”;中間的“泰”意為“平安、暢通”,整個意思即為“天地交泰”,暗示帝后關係和諧,再加上“清正”、“寧靜”,把一個皇宮生活想象得異常美麗

故宮裡的顏色也有深奧的寓意。故宮多用黃色琉璃瓦,室內的顏色也多為黃色,乾清宮的佈置尤其突出。這種用法來源於古代經典《尚書》中的五行說。古人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五種元素相生相剋,世界因此變化不定。“黃色”代表“土”,土是萬物之本,皇帝也是萬民之本,所以皇宮多用黃色。故宮中唯一使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築是藏書樓文淵閣。在五行中“黑色”象徵“水”,“水”可以克“火”,所以藏書樓用黑瓦,代表水克火,取防火之意。設計用心可謂良苦。

在欣賞恢巨集的外在建築物的同時,仔細品味每一個建築所象徵的文化意義,才會興趣盎然,情趣雋永。瞭解物化了的中國文化,才能瞭解偉大的故宮。

故宮的導遊詞 篇7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巨集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裡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儲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故宮的導遊詞 篇8

你們看,我們來到了雄偉的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們國家最大的古建築群。它使建於明永樂(公元1420xx年),20xx年才完工呢,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好了,我們現在準備去大殿裡,請遊客朋友們跟上隊伍,千萬別掉隊,否則走丟了,就找不到我們了!”好,現在跟隨我進入大殿,故宮有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大殿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的瓊宮仙闕。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上舉行大典的地方,這座殿高28米,東西63米,西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瀝粉金漆的潘龍柱。

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上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潘王公的場所。遊客朋友們先休息一下,觀賞下這三個大殿,可以摸一摸,等下我們去內延,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上平日辦事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好,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祝大家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