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鎮遠導遊詞(精選5篇)

鎮遠導遊詞 篇1

過去,鎮遠有“六牌十巷”的說法。現在古城中還保留著9條古巷道,這裡叫衝子口巷,宋元時期因鎮遠設州、建府成為古黔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逐步被人們開發出來。由這裡開始,我們將隨處看見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的山地建築和許多深宅大院,以及著名的“歪門斜(邪)道”和迷宮般的巷道網路。來到這裡會有人問,為什麼巷道名稱叫衝子口?問得很好,相傳很久以前,有個漁民的兒子,是從上游衝下來的。漁民撿得後,取名水生並精心把他撫養成人。後來,水生長大成人,考取進士當了大官。他沒有忘記養父母的撫育之恩,不僅為他們養老送終,還出錢修建碼頭和巷道,就是為了紀念他的養父母。所以,人們就取名為“衝子口”。

鎮遠導遊詞(精選5篇)

譚鈞培老宅

這個四合院曾經一度叫“兩湖國小”,原是兩湖會館的子弟讀書的地方。然而,在此之前呢,這個四合院早年是一個姓譚的人家修建起來的。大家可以看看這些石刻,很有寓意。從下面看,這像茶几的是寶鼎,意為四平八穩,上面的花瓶代表平安,瓶上蓮花盛開,瓶中插著三種兵器,寓意連升三級,最上面是蝙蝠,蝠、福諧音相通,意思是有福氣。整個造型,代表榮華富貴。這種石刻,在黔東地區的古民居中找不出第二處。後來,譚家果真出了一個大官名叫譚均培,曾任翰林編修,鄉試同考官,江西道監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漕運總督、江蘇織造,巴西國換約大臣,雲南巡撫兼署雲貴總督等職。譚鈞培很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賞識,除賜一品冠服進京陛見外,還下詔賜宅。在今天的大菜園修了一座很大的四合院,光緒皇帝為其親筆題寫“中丞第”三字匾額。於是舉家遷往新居,才將老宅賣給兩湖會館。後來到雲南任巡撫兼雲貴總督,為官清廉死於任上。除此而外,譚鈞培一家還有“一門三翰林”的美譽,即他與兒子、侄兒三人都進過翰林院。

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系明代建築。位於衝子口古巷道內,佔地面積94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前後兩個院落,相傳為明初鎮遠蠻夷長官司長官何惠的私宅。該院背依石屏山,座北面南,大門卻開設在西南角上,大門處有單簷門罩,下有青石條門框(俗稱石庫門),為典型的高封火牆四合院。 據乾隆《鎮遠府志》載:“何惠,由宣慰田大雅保授任鎮遠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長官。洪武年間,奏請修建氵舞溪橋(即今祝聖橋),以利往來,詔從之。”由此可見,何惠奏請修建氵舞溪橋,是得到朱元璋的批准的。從而見證了鎮遠是古代“滇楚鎖鑰、湘黔咽喉”的重要戰略地位。

由於當時建橋裝置差,加上山洪肆虐,永樂初何惠再請修建,同樣得到永樂皇帝朱棣的批准。後來,在整個大明王朝中有屢修屢圮的記錄,反反覆覆修了200多年,幾乎與明朝同呼吸、共命運。清代也反覆修建過幾次,直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成後,完好至今。清光緒二年(1876年),鎮遠知府汪炳璈在橋上建魁星樓,題寫對聯三副。其中一幅:掃淨氵舞溪煙,漢使浮槎撐鬥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不難看出,鎮遠歷史上是“西南絲綢之路”,無愧“西南一大都會”之稱。不管怎樣說,何惠是古代鎮遠修氵舞溪橋的第一人,功不可沒。

何氏祖先與古思州蠻酋田氏家族有極深的淵源,得到田氏的器重。何氏家族的興衰成敗,在於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其後人何濟、何瑄曾擔任過鎮遠土知州。明正統四年(1439年)改州設府,何瑄任土同知,奉旨世襲。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改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為鎮遠縣,設流官後,何氏基本上沒有實權了。

經歷到民國時期,何氏民居曾一度改為江姓。被一個曾經當過*軍隊旅長,名叫江榮華的人佔有。

江榮華見舒萬齡的舒祥泰醬油廠生意紅火,非常眼熱,並且產生嫉妒心理。江榮華於1942年9月18日,在後院開辦了“華陽”醬油廠。為了收買人心,拉攏社會力量,意圖搞垮舒祥泰醬油廠。便在開業那天,設了十幾桌海蔘魚翅席,宴請當地政要、鄉紳、奸商、地痞、惡霸等。在酒席上提出:“此次開獵(業),意在一翎(指舒萬齡),望在座諸位多多關照。”還於門前貼出“優惠三日”的告示,以此吸引鄉民。

儘管如此,江榮華始終不懂技術,不善經營,使華陽醬油廠生意蕭條。他見舒祥泰醬油廠依然紅紅火火,產品遠銷貴陽、湖南洪江等地。便心生歹意,串通當局將舒萬齡的兩個幫手(舒的外甥)抓進師管區當壯丁。幸得親朋好友奔走說情,舒萬齡花了200塊大洋方才了事。

江榮華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於1944年5月4日,勾結鎮遠專署稽查所誣陷舒氏以“囤積私鹽,擾亂經濟,破壞抗戰”的罪名為由,抄沒舒祥泰醬油廠岩鹽7926市斤,罰款4萬大洋,還將舒萬齡抓進大牢。這種做法有悖常理,頓時輿論譁然。重慶當局又怕再次爆發類似“黔東事變”之類的事件,便密令鎮遠專員劉時範“善後其事,發還抄罰財物”。鎮遠當局卻陽奉陰違,久拖不兌現。有知情人勸告舒萬齡,不如將捐款拿來做善事,總比落入黑手強。於是,舒萬齡向鎮遠當局提出捐款修橋之事,鎮遠當局迫於無奈,只好把抄沒舒萬齡的財物如數拿出來修橋。適逢*60大壽之期,便取名“介壽橋”。橋並沒有修好,工程款就沒了。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繼續把橋修好,即現在的新大橋。

何氏民居,曾經作為鎮遠縣中醫院。現在作為民居賓館對外開放,環境優雅,適宜文藝界人士創作、寫生的棲息地。當然,各種層次的遊客也可以體驗一下過去的豪門大戶的生活方式,在此休閒、度假。

傅家民居

傅家民居是座很典型的四合院,院中儲存得比較好,兩百多年來,一直由傅家的傳人居住著。

現在,我們看這階梯和大門,這就是著名的歪門斜道了,本來,這種座北朝南的房屋,應以中軸線開設正門的。但是,在鎮遠像這種四合院很難看見開正門的地方。這是什麼原因呢?據說與風水學有關。鎮遠的民居屬於山地建築,那麼,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這一帶的房屋正好是位於山之南,陽剛之氣很旺盛,若無陰氣調和,必然有虧損。所以開大門很有講究。地理先生根據這個原理,選擇朝東南,或西南方向開大門。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財不露白啦。試想,這大門敞開著,如果你只在過道上往裡看,能看見什麼呢?只能看見很少一部分東西吧。這種情況與北方的四合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的地方。北方的四合院中規中矩,以中軸線開設大門。但是,為了讓外面的人無法窺視裡面的情形,便在離大門不遠的地方,修上一大堵牆來遮掩,這牆叫作影壁或照壁,其原理跟開歪門是一樣的。

進了大門之後,在這個不大的天井中,有兩道階梯,一道是隨著廊下通往客院,一道是直進中堂。這裡面不僅隱藏學問,而且反映出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首先,我們仰頭看見“良弼名家”四個金鉑大字。從字意思來看,就非同等閒。良弼是良相的意思,弼有輔佐的含意,是朝中大臣才能稱弼。用輔佐二字解釋,則是宰相之類的大臣才能擔當得起輔佐的重任的。而“名家”兩字就不難理解了。那麼我們看,正房是六扇精雕細刻的門窗,前面有幾步階梯,如果是沒有一定身份的人,只能走廊下通往側院客房。但如果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就可以從這裡往上進客廳裡面,主人只開兩扇門即可。假如是極其尊貴的客人,則另當別論。六扇門就會全開,尊貴的客人由主人陪同從正中的兩扇門中進入客廳,其他隨行人員從兩邊進到客廳裡。

大家可以看看這些雕花,粗看時它們彷彿是一樣的。但若細看則有所變化和不同,雕花多以寓意吉祥的種類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還有室內擺設的傢俱,都是明清時期的東西。另外有一些藏品或工藝品,不僅讓人能觀賞,而且也可以讓遊客購買。別看這是個不大的天井,如果我們假設它是一個鏡框的話,我們看到裡面裝進了什麼?是不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呀?這就是古人聰明之處,不僅能通風采光,還能借景供人觀賞。

由此可見,傅家的起點是很高的。二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顯示著傅家的興衰史。最初,傅家由棄官經商起步,曾經風光一時,雲南及湖南省都設有分號,就連雲貴鏢局的籌建都得經過傅家老爺定奪,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直到晚清及明國時期,傅家連年遭到不測,才開始衰敗下來,最後能保住半壁江山也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這一帶很能讓人迷失方向,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到大街上去了。有人說鎮遠的古巷道猶如迷宮,這話一點都不假。我們看到的這個建築叫“水星祠”,以前是供祀龍王爺的地方。每當乾旱之年,城裡的鄉紳,百姓都要彙集在這裡,祭祀龍王爺,祈求降下甘霖,讓五穀豐登,風調雨順,人民都能過上好日子。當然,不是乾旱之年也要來祭祀的。在農曆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要殺三牲,做道場,那道場也是夠熱鬧的。遇上好年頭,得請戲班唱戲,演戲的地方是在河灘上,搭上臺子,唱他兩三天是常有的事情

這裡有一個豆腐作坊,保持著原生態工序,當地人稱的“嫩豆腐,”也叫豆花。大家不妨品嚐品嚐。也許喝了這裡的豆花,會給你帶來好運。

鎮遠導遊詞 篇2

全家大院

全家大院,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位於復興巷著名的三十二僜坎上部。每當人們一走進巷道中的平地,首先就看見充滿滄桑的石庫門門楣上的“西臺世系”四個大字,它默默地訴說著這戶人家高貴的家聲或名望。

所謂“西臺,”在古代是一種官職,指中書省,是專門負責釋出皇帝詔令的地方。

說起西臺,那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夠享受得到的榮耀。因此,我們就來看看被稱為“西臺”的主人究竟是誰?

話得從唐朝初期說起,在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剛剛登上皇帝的寶座不久。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人名叫上官儀,憑著才學順利考中進士。由於他的文章寫得好,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很快成為唐朝宮廷的侍臣。他先後分別擔任弘文館直學士、祕書郎,並參與編修《晉書》。上官儀的宮廷詩寫得很好,時人稱為“上官體”。在唐高宗時期,提任祕書少監,西臺侍郎,最後成為分管東西臺的宰相。因建議唐高宗李治廢除皇后武則天,武則天知道後便懷恨在心。當武則天專權之後,便將上官儀及其兒子上官庭芝以莫須有的罪名一同處死。

上官儀有一個孫女叫上官婉兒,14歲就成為武則天掌管文誥的女官,被後世譽為“巾幗首相。”本來,上官婉兒與武則天有不共戴天的滅祖殺父的仇恨,但聰明伶俐的上官婉兒看到武則天執政後,是一個英明的政治家,好皇帝,便拋棄家仇,竭盡全力輔助武則天,體現了上官婉兒的心胸是何等的高尚。從上官儀到上官婉兒,祖孫兩人都是代行唐朝皇宮釋出詔令的官員,又都是詩人。特別是上官儀的 “上官體”,在上官婉兒的推動下,奠定了唐詩發展、昌盛的基礎。其子孫稱“西臺世系”,應該當之無愧。

古人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儘管上官婉兒極力輔佐武則天,最終還是死於非命。上官儀祖孫三代都死於武則天之手,使得顯赫一時的上官家族,被迫流落他鄉。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若干年之後,上官家族的一支,於清嘉慶初期輾轉來到鎮遠落戶。他們畢竟是官宦之後,有良好的遺傳基因。固然頭腦精明,經營有方,看中了在鎮遠發展的商機。在經過幾年的打點拼搏,很快成為富甲一方的商人。於是,便在三牌坡一帶修建了多處豪宅,這裡就是其中的一處了。

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百餘年之後的晚清,居住在這裡的兄弟兩人,兄長到京城當了個四品京官,弟弟則到山西去做生意。哪知好景不長,做生意的弟弟不僅染上惡習,而且還違反朝廷的禁令。因此,牽連到做官的哥哥。兄長只好託人變賣各處全部家產,四處奔走,經過上下打點,好不容易才保全了兩兄弟的性命。

至此,大院幾經週轉,最後為全姓購得。全家在晚清和民國時期,算得上一戶殷實人家。所以,在購得該院之後,不願抹去“西臺世系”的招牌,是有一定用意的。因此,得以儲存下來。不管怎麼說,它畢竟最後屬於全姓人家是不爭的事實。

全家大院,佔地面積約42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6棟,建築面積約740多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其實,說是大院,若與平原、丘陵地帶、或者地勢開闊的大院相比較,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不過,在山區,這種房屋確實可以稱得上大院的。貴州素來地瘠民貧,居住條件較差,多為茅屋、低矮木屋。像這樣高牆大院的房屋,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了。因為,沒有一定的財力、物力、勢力,是無法修建這樣的大院的。

西院不以中軸線開設大門,而是開在東南角上,故有“歪門斜道”之稱。其大門外延牆體,細看為八字形,外大內小,取聚財之意。石庫門上方有陰陽八卦圖,作鎮邪之用。進到前院裡,有房屋兩間,一作伙房,一作飯廳兼客廳接待。二進院有明次三間正房,正房前東西各有一間一樓一底廂房,古稱“閨房”或者“繡樓”,明顯地表露出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封建社會中,女孩子是不能與父母居住在正房裡面的,只有男孩子才能有此殊榮。常言道: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女孩子遲早是要嫁人的。儘管有的家庭讓女孩子讀書識字,調教得知書達理,甚至琴棋書畫都能精通。但其父母灌輸的就是三從四德、貞女節婦、相夫教子等等思想。

東院房屋與西院略有不同,大門也開在東南角上,一進院是一個大院壩,東牆靠門處有一樓一底廂房一間。正南牆體有一個福字,對著正堂。西牆有一圓洞門,頗具江南園林風格。正房為五開間一樓一底房屋,二進院有一小天井,後房前東西各有一樓一底廂房連通,二層形成迴廊轉角式樓房的格局。因此,一層正房中堂成為敞開式通道,讓前後兩院連成一個完美的整體。20xx年8月9日,著名相聲演員牛群來到全家大院,用手摸撫著牆上的福字,還用臉貼著字道:“多麼想粘一粘這裡的福氣啊!”只可惜他那天匆匆地來,又忙忙地離去。他很是惋惜:“沒能住宿一晚,讓我丟失多少靈感。有機會,一定要在這裡住一住”。

全家大院,既有江南園林式的風格,又有山地建築的特點,還有苗侗少數民族幹欄式吊腳樓的特徵。其老門窗木雕精細,手法嫻熟,圖案精美。加上新舊傳奇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院落。能夠讓人感到新奇,產生遐想大院往事。更能讓人棲息,使疲憊的心靈得以安寧、慰藉。

三十二蹬坎

這裡叫三十二蹬坎,也就是三十二級臺階。這一帶在過去很有名。因為前面這個圍牆是“將軍第”,將軍第又叫蘇光欲堂,是光緒年間抗法名將蘇元春的官氐。加上西薹世系和水晶祠,以及後面的傅家和楊茂興大院,都是大戶人家的所在地,三十二蹬坎不出名才怪?直到現在,你打聽復興巷在什麼地方?可能有些當地人都難以回答得上。如果你問三十二蹬坎在哪裡,人們就會很快給你指明方向的。

楊茂興大院

這裡叫楊茂興大院,是典型的山地建築。它與傅家民居以及其他民居有所不同,它雖也是以因地制宜,依山就勢而見長,但都是轉彎抹角延至山下。共有四個院落,分客院、主院、饍房、書室兼花園四個部分。

這匾額上是“瑞潔銜環”,主院是“清白家聲”,是指楊姓的家風。當然,不是所有楊姓都有這種殊榮的。它單但指楊再思的後裔,楊再思本是漢人,宋代到湘西一帶做官,深得苗侗人民擁戴,死後被朝廷追封為“威遠候、惠英侯。”湘西及貴州東部均建有“飛山廟、飛山宮、威遠侯廟、英惠侯祠、威遠廣惠王”等等。可見楊再思是個深得人心的好官。

楊茂興是楊再思的後人,也是一個多行善事的商人,有“楊善人”之美稱。他幾乎每逢荒年代,都要向災民佈施,或贈衣或贈糧,或送錢,或者施粥等。有童謠道:“早四兩,晚半斤,死了自有楊茂興”。意思是說,窮苦人只要找到他,早上給吃你四兩,下午還給半斤。客死鎮遠的、無依無靠的窮苦人,楊茂興就會買棺材安葬。像這種商人現在並不多,不求名,不求利的就更少了。

鎮遠導遊詞 篇3

鎮遠縣位於貴州省東緣,屬中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4℃,年降水量1093.3毫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面積1878平方公里,人口近24萬人,縣城面積約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萬人,是一座歷史悠久,物阜境優的文明古城,是國家批准的黔東南州民族改革開放試驗區所轄縣市之一。

鎮遠自然資源豐富,全縣有大小河流106條,水力理論蘊藏量10.55萬千瓦,可開發裝機5.3萬千瓦礦產資源經勘察探明不同級別儲量的礦床24個,礦點54個;森林覆蓋率在30.2的基礎上逐年遞增,土地肥沃,果樹品種多,分佈面積廣,為綠色產業開發加工創造了條件;飼養動物已基本實現良種化。

鎮遠縣交通通訊方便,湘黔電氣化鐵路、公路與舞陽河穿城而過,縱貫縣境90多公里,320國道和多條省縣鄉級公路縱橫全境。近年來圍繞撤縣建市的奮鬥目標,基礎設施和市鎮建設步伐加快,為交通運輸、投資辦廠、旅遊觀光提供了方便。電力工業發展迅速,開發建成了大小水電站18座和11萬伏國網變 電站3座,22萬伏國網變電站2座。裝機容量分別為2.26萬千瓦和3.6萬千伏安,年發電量6千萬度,基本實現了工業生產電氣化。依託電力優勢和交通通訊便利的條件,鎮遠縣初步建起了擁有能源、冶金、化工、紡織、製造、建材、釀造、食品、皮革、加工等行業的工業企業480家,產值近3.5億元,主要支柱產業有電力、冶金、釀造。

鎮遠──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融佛、儒、道三教文化內涵於一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吸引了國內外大批遊客觀光、考察。全縣對外開放旅遊的歷史文物名有200餘處; 自然風光景觀景點300餘處;民族民俗文化風情點有3處。鎮遠旅遊資源以其山川奇雋秀、野風光秀麗、歷史文化內涵深邃、侗族苗族等民俗等民俗風情別具風采,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欣賞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鎮遠縣明確了“加強農業,強化工業,振興旅遊,富民強縣”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引資抓突破,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為重點”,不斷完善外商投資政策,改善綜合投資環境,加大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調動各方力量,以實幹取實績,有力地促進了鎮遠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目前外來 投資企業已發展到30餘家。

鎮遠導遊詞 篇4

鎮遠積澱了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眾多瑰麗的文物古蹟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現已形成了五張國家級旅遊品牌,即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日本在華反戰同盟“和平村”舊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鐵溪景區,另外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高過河,以及保持明清風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等省、縣級文物古蹟160餘處。城內舞陽河自西向東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天人合一的獨特的太極圖古城風貌,被中外遊客譽為“東方威尼斯”。

清置鎮遠縣。縣南有鎮陽江,一名鎮南江,故名。一說取“鎮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之意命名。元為鎮遠府、金容金達等處,屬思州軍民安撫司,鎮遠之名始於此。明洪武二年(1369年年)置鎮遠溪洞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屬思南宣慰司;四年(1371年)降鎮遠府為州,屬思南宣慰司;二十二年(1389年)置鎮遠衛,隸湖廣都, 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清浪衛,隸湖廣都司;永樂十一年(1420xx年)置鎮遠府,以鎮遠州及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來屬;正統三年(1438年)省鎮遠州入鎮遠府;弘治十一年改鎮遠溪洞金容金達長官司為鎮遠縣,附郭。

年,鎮遠縣轄:舞陽鎮、蕉溪鎮、青溪鎮、羊坪鎮、羊場鎮、都坪鎮、湧溪鄉、江古鄉、金堡鄉、報京鄉、尚寨土家族鄉、大地鄉。

鎮遠縣(4)鎮遠縣轄6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舞陽鎮、蕉溪鎮、青溪鎮、羊坪鎮、羊場鎮、都坪鎮、江古鄉、湧溪鄉、金堡鄉、報京鄉、大地鄉、尚寨土家族鄉。

全縣行政區域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14萬公 頃,森林覆蓋率47.55%。轄6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221個村民委員會,14個居民委 員會。年末總人口25.3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2.4萬人。人數較 多的少數民族有苗、侗、土家等族。主要礦產資源有鉛鋅、錳、矽、方解石、重晶石等。

舞陽鎮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湘黔鐵路、株六複線穿境而過,全鎮12個村有12個村有通村公路,通公路的組達全鎮的65%。正在新建的凱里至玉屏高速公路的兩個介面處與舞陽鎮僅距40公里左右。

全鎮微波通訊、行動電話、資料通訊、程控電話網覆蓋全鎮32個村的絕大部分地區。有30個村通有電話。

舞陽鎮境內的主要河流有舞陽河,直注洞庭湖,流入長江。水力資源十分豐富,舞陽河梯級電站在境內有紅旗電站、中峽電站、西峽電站、東峽電站、犀牛洞電站,電力十分豐富,是國家第一批電氣化縣之一。境內建有110千伏變電站兩面座,220千伏變電站一座並與國家併網。[2]

鎮遠導遊詞 篇5

歷史文化名城鎮遠位於貴州東部,沅水直流舞水畔,城中有青龍洞、和平村、周達文故居、天后宮、四宮殿、府城垣、衛城垣、吳王洞和大片的古民居院落、古巷道、古碼頭和民族民俗文化組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多元文化圖。舞水呈“S”形從中穿過這座近7平方公里的古城,北岸為府城,南岸衛城。公元前220xx年漢高祖在此設無縣後,歷代王朝先後在這裡設定縣、州、府、道。從元代至1949年的7百多年間這裡一直為州府所在地,歷代許多名人如:王陽明、張三丰、林則徐、鄒一桂、何昭基、李烈軍、馮玉祥等遊歷鎮遠留下墨跡、詩篇,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盛讚鎮雹災 歌舞地。 城東隅中河山麓的青龍洞為古代東南亞晉京使臣拜佛傳教和僧人道家去遊憩息之處,是極有特色的貼崖建築園林、精雅別緻,宛如一座依山傍水的大型浮雕,其間佛、懦、道家共處,形成廳特宗教文化現象。

舞陽河

舞陽河發源於貴州省甕安縣谷才村。穿山越谷流經黔東南州黃平、施秉、鎮遠、岑鞏和銅仁地區玉屏縣出湖南新晃、黔陽等地匯入洞庭湖。全長400多公里,其中下游蜿蜒貫穿整個鎮遠古城。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由龍王峽、諸葛峽、西峽組成,有小三峽之美稱。舞陽河三峽是該景區的精華,主水道長35千米,以峽奇、峰險、水綠為主要特點。雲臺山位於舞陽河上游,地形起伏明顯,峰巒重疊,組成千山萬壑的岩溶奇觀,其間還有不少廟宇遺址和摩崖石刻。鐵溪為舞陽河支流,兩岸原生植被豐富,奇峰異石聳立與河谷之中。1988年即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舞陽河風景區,除幹流峽谷外,還有諸條風光特別優美的支流峽谷,有梯級跌泉瀑布的高枯溪;有九寨溝式鈣華景觀的小塘河;有著名風景區雲臺山的杉木河等。與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相距不遠的鐵溪,山水特別清幽,早在520xx年前的明代中葉就成了旅遊區。

祝聖橋

為七孔青石拱橋。橋中央有一個三層三簷八角攢尖頂樓閣建築,被稱為"狀元樓"、"魁星閣"。據說此樓建成十年後,貴州果然破天荒地出了兩個狀元。

青龍洞

鎮遠既能接納八方的客商,也自然能包容不同的教派與文化。各方文化在小城的交匯,就打造出了融佛教經殿、道教廟堂、儒家書院為一體、大名鼎鼎的青龍洞。

青龍洞是我國古建築洞窟群落中距離城市最近、同時又保持了山水園林本色的一處古建築群。建在懸崖陡壁之上,與甘肅麥積山、山西懸空寺並稱中國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築",還有"貴州古建博物館"之稱。青龍洞始建於明代,建造在鎮遠城東中和山上的懸崖地帶,南與衛城相接、西與府城隔河相望。整個古建築群由祝聖橋、中元禪院、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香爐巖等6個古建築群、35個單體建築組成。中原的建築形制與苗村侗寨的吊腳樓幹欄式建築在這裡巧妙結合在一起,並且與周圍的石崖、古木、青藤相互映襯,顯得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整個建築群美不勝收。至於具體的建築工藝,完全可以令人拍岸叫絕。

府衛城遺址

貴州素有"安順的牌坊,鎮寧的城牆"一說。實際上,鎮遠的明代古城牆與鎮寧古城牆毫不遜色。

府城、衛城都建於明代,並且都是順山勢而建。府城屹立於石屏山絕頂處,全長1.5公里;衛城南跨五老山,北臨舞陽河,全長3公里,舞陽河則成為府、衛雙城的天然護城河,鎮遠古城更因此顯得氣魄不凡。即便在今天,當地人仍然習慣將城內舞陽河北稱之為"府城",將舞陽河南稱之為"衛城"。

河北岸的府城遺址顯得比較殘破,卻是地道的古蹟;河南岸的衛城遺址顯得比較規整、氣派,是後來修復的。

香爐巖

是青龍洞石崖前、舞陽河畔一塊突起的巨石,上寬下窄、上大下下,形似香爐,故而得名。早年名將李烈均駐守鎮遠時,曾經常在這裡垂釣。

萬壽宮

在紫陽洞下方,又稱江西會館,是鎮遠八大會館之一。包括牌樓、石庫大門、前院戲樓等。其中有兩塊磚雕值得一提。在宮門牌坊上"水德靈長"橫額兩側有兩塊磚雕,將近萬平方米的青龍洞、中元洞、紫陽洞、萬壽宮四組古建築群,微縮雕刻在130×450釐米的磚面上。

紫陽洞

又稱"紫陽書院"。為紀念宋代理學大師朱熹(號紫陽先生)而建,以此傳播儒學。紫陽洞是青龍洞古建築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組建築。它們完全沒有地基,而是依靠在山石上、以支木架樑作為基礎而建造。

中元禪院

傳說其中的中元洞曾是道教祖師張三丰的修煉之處,假如確有其事,那麼這裡許多的特別之處也許就不足為奇:山門由兩塊巨石斜搭形成;前院的古樹"月月桂",至今尚未有專家能確定種屬,非常稀有;望星樓、獨柱亭都使用了十分巧妙的建築手法:望星樓沒有一尺平地做基址,而是建在錐形崖體上,獨柱亭的基礎只是一根木柱。

天后宮

依山而建、面朝舞陽河的天后宮是一處耐人尋味的景點。特別之處就在於它遠離大海、地處內陸,卻祭祀海神,而且將閩南建築風格與苗、侗吊角樓建築風格結合在一起。天后為海神,是中國沿海省份信仰的神靈。由於舞陽河在歷史上曾是楚、黔、滇一帶的水上要道,有很多來自福建的商人在鎮遠居住,他們在遠離大海的高原內陸上修建了這座天后宮,也稱"福建會館",是鎮遠歷史上"八大會館"之一。

四官殿

這裡供奉著鎮遠的鎮城之神:分別是戰國時期四位聲名顯赫的戰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原本敵對的秦、趙兩國名將被供奉在一起,看上去不無滑稽,但在作為軍事要衝的鎮遠,黔地民眾敬佩名將、崇尚武功的心態也可見一 斑。整個宮殿用苗族吊腳樓建築模式修建,以適應建殿的險要地勢。

和平村

"和平村"是國民黨政府軍政部第二日軍俘虜收容所,設在鎮遠衛城十字街東側五雲山下,原鎮遠總兵署中營衙門。前有巷道北通衛城上北門,面臨濞陽河,後依五雲山,有衛城南門通金堡苗鄉,力圓面積50000平方米。至今,仍保留著當年"和平村"半圓拱形大門和高高的圍牆,並恢復了當年的"新生班"、"研究班"、"訓練班"、"啞子室"、"職員室",供遊客參觀。"和平村"先後關押日軍俘虜約六七百人。由於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優待敵軍俘虜政策的影響和感化,以及重慶的"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西南總部"負責人、反戰作家鹿地亙、池田幸子夫婦的積極組織,鎮遠收容所一部分有覺悟的日軍俘虜志願成立了"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和平村工作隊"。他們的宗旨是:反對侵略戰爭,打倒日本法西斯政權,建設民主日本,成立人民政府。他們在日本軍隊中積極進行反戰宣傳,對瓦解日軍起了一定作用。當時在延安、華北、華中等地共建有20多個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支部。

鎮遠博物館

博物館的陳列圍繞鎮遠的"歷史文化名城"為主題,內容有小鎮的發展、民族風情、民族節日、民居擷萃等。博物館本身的建築也非常的有價值:原為鄒姓家族祠堂,房子建造的很有特色,三面圍牆是高高的封火牆,臨街的"大門"建成石牌坊模樣。內部佈局為兩進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後殿及兩側廂房。祠內現存的石雕、木雕均為上乘雕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