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唐山抗震紀念碑導遊詞大綱

導遊詞範文一:

唐山抗震紀念碑導遊詞大綱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唐山抗震紀念碑,我是你們的導遊**。

唐山抗震紀念碑建在市中心新華道以南(建設路和文化路之間)紀念碑廣場內。廣場東西長320米,南北寬170米,佔地5.44公頃。廣場東部是抗震紀念碑;西部是抗震紀念館。兩個主要建築坐落在東西向同一個軸線上,紀念碑和紀念館之間設有一座大型水池,並通過紅色地磚鋪砌的地面使兩座建築相連。

紀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組成。主碑碑座高3米,碑身高30米,由4根相互獨立的梯形變截面鋼筋混凝土碑柱組成,主體上端造型有四個收縮口,猶如伸向天際的巨手,象徵人定勝天。碑身四周高1.5米處,為8幅花崗岩浮雕,象徵著全國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記述了地震災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國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英雄業績。在碑身高8.5米處鑲有一塊長3.86米、寬1.6米的不鏽鋼匾額,上刻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的“唐山抗震紀念碑”七個大字。

副碑位於主碑北側33.5米處,碑寬9.5米,高2.96米,用花崗岩石塊以廢墟形式砌成,表現唐山地震的歷史事件。碑身長4.3米,高1.6米,正面為磨光青花崗石鑲嵌,上面鐫刻碑文,記載地震時間、災害以及搶險救災,建設新唐山等內容,由中國書協常務理事夏湘平書寫。背面為磨光青花崗岩鑲嵌,上鐫刻英文碑文。

主碑和副碑建在一個大型臺基座上,臺基四面有四組臺階,踏步均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徵“七·二八”這一難忘的時刻。

好,遊客朋友們,唐山抗震紀念碑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援!

導遊詞範文二:

抗震紀念碑導遊詞;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廣場就是紀念碑廣場,它是;我們來看主碑,主碑高30米是由四根梯形柱組成,他;下面請看第一組浮雕:地震災害;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一場7.8級;請看第二組浮雕:抗震救災;這塊浮雕講述了唐山人戰天鬥地,建設家園的心路歷程;雖然地震使得很多人失去了親人,但是他們擦乾眼淚投;浮雕描述了唐山人民恢復生產的過程,可

抗震紀念碑導遊詞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廣場就是紀念碑廣場,它是我們唐山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也是我們唐山的城市會客廳,它東西寬320米,南北寬170米,佔地5.4公頃,集政治、經濟、文化和娛樂為一體,是外地人來我們唐山的必到之處,那麼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高大的建築物就是唐山抗震紀念碑,是1986年為紀念唐山抗震十週年而修建的,他不僅是一座城市戰天鬥地的精神圖騰,還是一方人民不可折服的性格象徵。它由主碑和副碑組成,都建在高大的臺基座上,臺基四面有四組臺階,踏步均為四段每段均為七步,共28步,象徵“七二八”這一令人難忘的時刻,我們先來看副碑,它的形狀很像一塊廢墟,這就提示著我們,新唐山是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它的正面是由唐山市政府撰寫的的碑文,詳實的介紹了1976年7月28日那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和震後唐山人民在祖國八方親人的支援下重建家園的歷程,它的背面是碑文的英文翻譯。大家不要小看這篇文章,他不是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集體創作,是全市600萬人民的共同心聲,1983年唐山地市合併後,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抗震十週年的時候舉辦大型紀念後動並建立抗震紀念碑,並將撰寫碑文的任務交給市委辦公廳,為了完成這一使命,辦公廳在全市進行了廣泛的動員和文稿徵集活動。這一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援,很快收到了一大批稿件,這些稿件有的來自離退休老幹部,有的來自大專院校的教授,講師,有的來自工礦企業,有的來自農村街道,辦公廳組織專人在對這些來稿進行綜合吸納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初稿,並將初稿印發全市各基層單位反覆徵求修改意見。同時召開由各界人士參加的座談會,當面聽取意見,最後還將初稿分別送給省委省政府的領導,特別是曾在抗震前線指揮過戰鬥的老同志,以及在全國知名的作家教授,如魏巍、姚雪垠、孫犁、關祖湘、王力等,請他們從不同角度幫助斟酌指正。像以上這種徵稿和修改工作在全市進行了很多次,時間持續了一年以上,僅市委常委討論就不下五六次。

我們來看主碑,主碑高30米是由四根梯形柱組成,他們就像四隻伸向天際的巨手,象徵著地震造成的四分五裂,也象徵著面對災難人定勝天的決心,貯備中間的那塊匾額上“唐山抗震紀念碑”七個鎦金大字是前任總書記胡耀邦同志題寫的,下部碑身世由八塊浮雕組成的方形,象徵著祖國四面八方對唐山人民的支援,這四塊浮雕主題分別是地震災害、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城市建設(鳳凰涅槃)。講述了在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秒一道藍光閃過之後,24萬條生命在睡夢中淪為亡魂,16萬人重傷,70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4000多人成為孤兒,災情之重,損失之巨,舉世罕見,西方媒體曾經預言唐山從地球上被“抹掉”了。年輕的我們並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悲傷,但是在XX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汶川的8.0級地震那悲慘的畫面依然定格在每個人的腦海,那麼讓我們把同樣的場景拉回到34年前的唐山,

下面請看第一組浮雕:地震災害

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一場7.8級的地震發生了,地光閃爍,萬炮齊鳴的響聲,打破了唐山的寂靜,狂風呼嘯著猶如瘋狂的猛獸,大地劇烈的搖晃著,這場地震所爆發出的能量猶如400顆原子彈埋在地下16公里處爆炸所爆發出的能量,相當於4-5個1975年2月發生在遼寧海域的7.3級地震,又相當於30個1966年3月發生在河北邢臺的7.2級地震,唐山地震,一場空前的人類浩劫,人被地震波震的很高, 2顆原子彈可以使日本投降,四百顆原子彈的能量的威力無法想象。一座擁有百年曆史,百萬人口的重工業城市——唐山,在短短23秒間被夷為平地,當天下午6:45在灤縣又發生了7.1級強餘震,形式更加嚴峻,滿目瘡痍,正如浮雕上所示,丈夫失去了妻子,父母失去了孩子,壓在廢墟下的不計其數,看這位赤身裸體的人他在向天吶喊,控訴上天的不公,再濃濃的霧氣中,聽不見呼喊,只有機械的腳步聲,沉重的喘息聲,和來不及思考的對話,和路邊越堆越高,越堆越高的屍體山,頭顱被擠碎的,手腳被砸斷的身體被壓扁的,到處都瀰漫著死亡的氣息和濃重的血腥味道。地震過後約95﹪的房屋被毀,唐山市境內有3座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大壩坍塌開裂,

240座小型水庫震壞,致使50多萬畝耕地被黃沙淤壓,六萬眼機井淤沙、景觀錯段,一切設施裝置損毀,唐山陷入了癱瘓。與汶川地震相比,唐山地震雖然是7.8級,但由於地震發生時人正酣睡,地震來的突然,逃生幾乎不可能,而且地震發生在市中心人口和工業都很密集的地方,所以說唐山的大地震比汶川地震有過之而無不及,“唐山大地震”被評為“20世紀世界十大自然災害”。大家都看過《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它雖然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但絕對不足以表現當時地震的慘烈。但英雄的唐山人大災面前不低頭,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掀起了抗震救災的高潮。

請看第二組浮雕:抗震救災。

這塊浮雕講述了唐山人戰天鬥地,建設家園的心路歷程,看戰士們和醫護人員積極的救援,當餘震不斷,全國人民就向唐山伸出援手,10多萬子弟兵急如星火奔赴唐山,一場大規模的救災鬥爭拉開序幕。那麼在通訊裝置被毀,陷入癱瘓的唐山是怎樣與外界取得聯絡獲得救援的呢?是誰將這個訊息傳遞給黨中央的呢?這裡就要提到一位關鍵的人,他就是時任開灤唐山礦工會副主席的李玉林,是他將唐山地震的情況報告給黨中央的。地震過後,李玉林被妻子推醒萬幸家裡的大衣櫃支住了房頂,他快速將3個孩子轉移到院裡,兒子被嚇得不斷哭喊,李玉林此時已經顧不得太多,身為領導他惦記著礦上的情況,沒顧上去母親家看看就直奔礦上,瞭解到有2萬礦工兄弟被埋井下,情況緊急,但它保持清醒頭腦,必修要讓黨中央儘快知道,以便制定救災大計。於是和3位礦工兄弟開著一輛礦山救護車火速奔赴中南海,路上不斷有人攔截它的車請求救援,但當他們說明原因後災民們都很配合的讓開了道路,因為他們意識到,那是一輛生命之車,一刻都耽擱不得,當他們趕到北京時是當天上午的10:00,震後三個小時他們就趕到北京。由於他們走的匆忙,衣衫襤褸,看到衛兵就像看到了希望,由於不瞭解情況衛兵把槍頂在了他的胸前,他大聲喊著:“唐山地震了,我是向首長報告的”,於是在衛兵的護衛下,一路綠燈來到了紫光閣。當時已經有六位總理在那裡等候了,當他們看到狼狽的李玉林時,他的一句:“唐山平了,一百萬人都在下面壓著呢“聽到他講了唐山的災情後,無不落淚的。總理說:“你掌握了唐山的第一手資料,你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李玉林:“第一,要軍隊,不嫌多,越多越好;第二,全國的礦山救護隊派往唐山;第三,醫療隊一定要多。”總理當時下令:“北京軍區,瀋陽軍區,濟南軍區,十萬大軍不集中不宣講,目標一致奔赴唐山。”有句話是這樣形容李玉林的:“他不是領導卻領導了六位副總理,他不是將軍卻指揮了千軍萬馬”。但是讓他最後悔的就是沒有要重型機械。在子弟兵趕往唐山的途中,瀋陽軍區的一隻小分隊,在當天下午六點第一個到達唐山,,由於強烈的地震,灤河大橋全線垮塌,正值汛期,河水湍急,深度和寬度都是原來的兩倍,他們將繩子系在腰間一個個摸著過河。在救災過程中,他們只用簡單的工具,工具壞了就用手拔,用手刨,很多解放軍的手都被磨破了,指甲都掉光了,他們還在堅持,“讓我再多救一個吧” 也有解放軍戰士犧牲在了救災的現場,。所以直到現在唐山人對解放軍都有著特殊的情感。在持續半個多月的救援中,解放軍戰士就出了一萬多人,但由於沒有重型機械,也有人力不能及的事情。有一位叫豐承渤的年輕姑娘,她生前是一位年輕漂亮的護士,地震發生後,她的下半身完全壓在廢墟下面,獲救的唯一方法就是截肢,但那樣生還的機會幾乎為零,最後她也放棄了獲救的機會,她說:“能不能給我換一身衣服,洗洗臉,梳梳頭,讓我乾乾淨淨的走,留下更多的時間去救別人吧。”人們只能看著這個年輕的生命走到盡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但人得生命力也是很頑強的,震後的七天是黃金救援時間,七天以後生還的機會就相當渺小了,但也有奇蹟發生。震後的第八天,我們救出了被埋地下181個小時的盧桂蘭,第十三天救出了被埋地下303個小時的王樹斌同志,這不禁讓人們感嘆,人類的頑強生命力,和堅定的求生意識,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困難,面對考驗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奇蹟是可以發生的。

雖然地震使得很多人失去了親人,但是他們擦乾眼淚投入到了家園的建設中,中國人用自己

的雙手譜寫了一曲人類歷史上的史詩,創造了一段大災之後無大疫的歷史奇蹟,我們來看第三組浮雕:災後重建

浮雕描述了唐山人民恢復生產的過程,可以看到,陶瓷業,鋼鐵業,煤炭業,和各種紡織工業都開始恢復生產。解放軍在最短的時間裡搭起了帳篷,架起了鐵鍋,讓人們有房住,有飯吃,讓人們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英雄的唐山人民在祖國八方親人的支援下,震後七天組裝出第一批自行車,第十天生產出第一車煤,十四天發電廠開始發電,二十天,造出第一臺機車,二十八天,煉出第一爐鋼,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唐山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以前的市中心,這裡曾經有很多的重工業。地震後,有人建議放棄這裡再建新城,但這個建議並未被採用。經過科學的城市規劃,主要的重工業轉移到了現在的豐潤區,這裡經過改造成為現在的商業區和住宅區,我們在建設路南區的同時還開闢了路北區,那裡有很多當年的印記,如,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人民的住房問題,當時的小區的名字是按號排的,如:河北小區1號2號3號一直到70號,還有就是很多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和失去妻子的丈夫快速組成新的家庭,開始新的生活,可謂是真正的患難夫妻。有許多後期的節目採訪,他們現在生活的很幸福。

34年過去了,唐山不僅沒有在地球上消失,而且一躍成為了全國較大的城市,成為了環渤海重要的對外開放區,下面我們來看第四組浮雕:城市建設

看老人慈祥的笑臉,孩子們快樂的玩耍,工人農民各司所屬,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是今天唐山人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三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國軍民的大力幫助下,唐山人發揚:“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歷經“十年重建,十年振興,十年快速發展”一座功能完備,環境優美,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型城市重新屹立在冀東大地。看看林立的高樓大廈,它們都能夠抵禦八級以上的地震。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的人文精神讓人歎服,快速的城市發展驚豔世界;“煤炭王國,鋼鐵之城,北方瓷都,”而今又邁向海洋,曹妃甸工業區,黃金寶地,渤海明珠,曹妃甸深水大港,唐山灣四點一帶的開發,讓唐山崛起為濱海新城,實現了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南湖生態風景區,化腐朽為神奇的神話開創著唐山生態之城的美景;南堡油田,依海建海藍色思路,扣起世界的大門。三十多年後的唐山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多年領跑河北經濟,gdp高居全省之冠,躋身3000億俱樂部,這一切都是抗震精神在不斷鼓舞著唐山人重建家園的勇氣和決心,它是唐山崛起之魂。

34年心路歷程,唐山屢獲殊榮,昔日的地震廢墟之地,卻是中國第一個摘得“人居榮譽獎”的城市,此後XX年榮獲“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XX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頒獎詞是這樣說的:“這是一座感恩奉獻的大愛城市,這是一座鳳凰涅槃的生態之城,從地震廢墟到天藍,地綠,水清,城美,這裡的人們有著太多的幸福理由,這是一座前景無限的濱海新城,正在健身科學發展示範區,和人民群眾的幸福之都。” 今年的10月份唐山又獲得了XX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承辦權。

我們有理由相信,唐山的未來會更加美好,讓我們相約在XX年20年後的唐山,一起來見證唐山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