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湖南導遊詞

湖南老龍潭導遊詞(精選5篇)

湖南老龍潭導遊詞 篇1

老龍潭即錫山潭,在白沙井南,東西兩岸,岡巒夾峙,東為錫山,即東瓜山、回龍山一帶山脈;西為妙高峰,今湖南第一師範所在。

湖南老龍潭導遊詞(精選5篇)

錫山湧泉水美,老龍潭納錫山湧泉,四季恆清不濁,衝洩入湘江,數十丈內,猶與混濁江水,清濁相判,更兼昔日潭畔古木參天,竹林茂密,故水勢浩大。唐宋時人多泛舟觴詠其間。張木式先生更引源源老龍潭水入納湖(即天鵝塘),置聽雨舫,採菱舟於其中。大儒真德秀則視老龍潭為“有龍則靈”,立龍神廟於潭畔,並勒石留篇,盛讚老龍潭。

但隨著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及後世戰亂,老龍潭附近的林木被砍伐殆盡。封建官府認為長沙屢陷敵手,有必要培護長沙的“龍脈元氣”,遂移山填潭,塞斷水口西流。至近代株長鐵路縱貫老龍潭,老龍潭遂一分為二,嗚咽匍匐在鐵路路基兩旁。國民政府建天心公園,修遊路至老龍潭上,感於其地風景幽絕,曾擬議將老龍潭闢為水族館,不料日寇入侵,內戰爆發,老龍潭在悽風苦雨中,只有任由人將土石、煤灰填塞其中。

今天沿老龍潭故址北行半公里許,有長沙名勝白沙井,它所流淌的正是老龍潭同院同根錫山的最後一點靈氣與血液,但願不會有誰再去破壞它周遭的環境。

湖南老龍潭導遊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湖南老龍潭!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老龍潭俗名“涇河腦”,位於涇源縣城南20公里處,從地質結構上說,是燕山運動和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山體斷裂形成的大峽谷。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涇河由此流出,經寧夏、甘肅、陝西,奔流千里,惠及兩岸人民。

清人胡紀漠公元1790年奉命勘察涇水源頭,在他的《涇水真源記》中賦詩曰:“無數飛泉大小珠,老龍潭底出貯冰壺。汪洋千里無塵滓,不到高陵不受汙”。這裡有民間故事《柳毅傳書》和《西遊記》所描述的搪魏徵夢斬涇河龍的傳說。

老龍潭有四個潭組成,由頭潭、二潭、三潭、四潭組成。頭潭在一片叢林石峽之中,四五個小潭相銜而下,流水從最後一個小潭衝出,形成兩條瀑布,噴珠濺玉,蔚為壯觀。二龍潭由兩個葫蘆形潭組成,前潭的水從石坡滑下,注入後潭,給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龍下巴”,這裡已築起大壩,“高峽出平湖”變成了一座碧綠的水庫;四潭是老龍潭的門戶。

湖南老龍潭導遊詞 篇3

老龍譚不僅以湍瑞清澈之態,百泉匯流之勢而聞名,也以其雄險的風韻,美妙神奇的傳說著稱於世。相傳這裡正是魏徵夢斬涇河老龍的地方,現在潭內紅色的石頭,相傳是龍王的血。老龍潭峰環水抱,山勢峽窄,峭壁嶙峋,崖勢曲斜而陡峭。水波洶湧,潭水翻滾在深邃莫測的石槽裡,水浪激石騰飛,風吼雷鳴。老龍潭周圍群山突起,峰巒疊嶂,懸崖鬆茂,流水清清。這裡的三眼古潭似塊塊寶鏡,映照天光。石潭兩側危石峭壁,龍門瀑布飄然垂掛。每逢春夏季節,波光暗綠,水激流滾,林海深處,水霧瀰漫,飛瀑直瀉。峽中石峰林立,鍾靈毓秀,清洌的涇河水,經潭而出,似銀龍騰舞。近看狂濤巨瀾騰天,銀花四濺;遠望飛泉擊石,浪卷竹簾。

老龍潭由頭潭、二潭、三潭、四潭組成。頭潭在一片叢林石峽之中,四五個小潭相銜而下,流水從最後一個小潭衝出,形成兩條瀑布,噴珠濺玉,蔚為壯觀。二龍潭由兩個葫蘆形潭組成,前潭的水從石坡滑下,注入後潭,給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龍下巴”,這裡已築起大壩,“高峽出平湖”變成了一座碧綠的水庫;四潭是老龍潭的門戶。

老龍潭俗名"涇河腦",位於涇源縣城南20公里處,從地質結構上說,是燕山運動和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山體斷裂形成的大峽谷。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涇河由此流出,經寧夏、甘肅、陝西,奔流千里,惠及兩岸人民。

關於故事的原地,全國上下有過不少的爭論。有的認為《柳毅傳》的原創地-唐代長安牘,即今天的西安市牘,應是最佳原地;有的認為因《柳毅傳》文中有“隴西李朝威”之語,所以,甘肅隴西也應算是原地之一;有的認為《柳毅傳》說的是柳毅在涇河遇落難龍女而傳書洞庭,“傳書”的始發地是陝西省涇陽縣涇幹鎮花池渡村,“傳書”的目的地是岳陽市洞庭君山,兩地都應算作原地;有的認為“傳書”的原地應首選江蘇省吳縣東山,等等。其中尤以寧夏固原的爭議頻頻。坐落在六盤山下的固原市涇源縣是涇河的發源地,涇水源頭有個老龍潭,老龍潭因唐代“魏徵夢斬涇河龍君”而得名,傳說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裡。在老龍潭的香龍河畔有一處獨秀挺立的翠綠色的山峰,傳說是柳毅傳書中龍女的縮影。相傳龍女讓柳毅捎書後,便化作一個秀峰立於河邊,牧放的羊群變做了遍地的石頭。

老龍潭流出的涇水清澈不汙,引發出了“涇渭分明”這樣膾炙人口的成語。乾隆皇帝對此非常感興趣,並派平涼知府胡紀謨親往涇水源頭考察,並撰寫成《涇水真源記》。

湖南老龍潭導遊詞 篇4

大家好!

熱忱歡迎你們來到“三湘壽佛地,五嶺飛天山”旅遊觀光。

飛天山旅遊風景區,位於郴州市城郊甦仙區橋口鎮境內,屬典型的丹霞地質地貌。這裡既有霞山碧水、秀峰險寨、草坡峽谷等獨特的自然景觀,又有摩崖石刻、千年懸棺、石佛廟宇等神祕的歷史古蹟,它還是古城郴州傳說中半人半仙的傳奇人物“壽佛老爺”修行得道的地方。因此,飛天山自古便有了“壽山佛地”之美譽。好了,現在就讓我們沿著曲折綿長的挑鹽古道,開始今天浪漫的飛天山之旅吧!

洗心池

飛天山諸峰海拔並不算高,但視野極為開闊,山頂往往是平坦的草坡,充滿高山草原風情。我們現在穿行的只是飛天山諸多山頂草原的一小塊,洗心池就在草坪的東邊。相傳壽佛在飛天山修行時常常在池水中沐浴淨身,並命名該池為“洗心池”,即“洗卻塵念,一心向佛”之意。在夏秋月夜,靜坐池邊,人在山頂,月朗星疏,感覺飄飄欲仙,“心池夏月”是飛天山一大美景。

壽佛寺

大家沿著石徑繼續前行,突覺豁然開朗,氣勢不凡,這地方一定不同尋常!的確,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當年是一座巨大的廟宇,叫壽佛寺,是當地百姓為供奉“壽佛老爺”而籌資修建的一座大廟。相傳壽佛是與蘇仙齊名的郴州又一傳說奇人。它本姓周,唐朝天寶年間人,家在飛天山下朗肚坪周家嶺,修行得道後,遊歷郴州各地,為黎民百姓造福。在壽佛的庇廕之下,周家嶺方圓百里經年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當地人感激壽佛,出資在飛天山選了這塊風水寶地建造了壽佛寺,以供奉壽佛,澤被子孫。壽佛寺歷史上常年晨鐘暮鼓,梵唄悠揚,香客雲集,聞名遐邇。“壽山晨鐘”是飛天山古佳景之一。可惜壽佛寺歷史上屢遭兵災火患。我們現在看到的遺址是清朝同治末年重建的,大家看這塊《重修壽佛殿序》的石刻碑文,可對壽佛寺的歷史有進一步的瞭解。1958年“大躍進”時,壽佛寺再次被人拆毀,令人長嘆惜憐。如能重修,真是功在千秋,恩及子孫的一件大好事。

聖母巖

站在壽佛寺前的懸崖上朝對岸看過去,只見一頭巨大的石獅橫臥江邊,威猛雄壯,這就是“獅子嶺”。再朝前看去,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被稱為“江南一絕”的聖母巖了(也叫女陰巖)。大家知道,在廣東丹霞山有號稱“世界一絕”的陽元石,酷似男根,其大無比,無以配者,如能配之,唯有飛天山的“她”了,可謂一南一北,陰陽平衡,皆因形象逼真,碩大無比,而令人嘆為叫絕!

臥牛山

沿著石徑依山而下,來到江邊,我們開始乘船遊覽一段秀美的水上風光——翠江。在這靜謐、青翠的山水之間,我們可以領略到桂林山水的靈秀,湘西小河的古樸,同時這裡還隱伏著三峽風光的雄壯,如果在夏秋季節的早晨或黃昏,江面會浮著一層薄薄的白霧,泛舟水上,彷彿船在雲中行,人如畫裡遊。大家看右邊,一頭同前面石獅一樣大小的石牛俯臥江邊,兩隻大大的牛眼在鼻子的兩邊,那優美的軀幹線條是那樣地流暢,這就是臥牛山。

千年懸棺

懸棺因為懸在臥牛山酷似牛口的洞穴之中,故又稱牛口懸棺。關於懸棺,我們從史料或電視片中略有所知。之所以稱懸棺,皆因棺木葬於懸崖之上,就像懸崖上老鷹的巢一樣懸掛,是古代人一種神祕的葬法。據瞭解;牛口懸棺為宋代所葬,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了,國內懸棺中像牛口懸棺儲存這樣完好,如此具有觀賞性的尚不多見。這龐大的棺木究竟是怎樣送上懸崖的呢?真是千古之謎。

石佛山

泊舟於巖壁之下,踩上級級石階,仰頭可見如刀砍斧劈的巨大赤壁,壯偉陽剛,氣吞山河,這裡就是神仙寨。巖壁之下1600年前西晉時期的石佛像群雕,確為罕見,神仙寨因之又稱為石佛山,山下的寺廟也被稱石佛山寺。石佛山摩崖石刻共有七尊佛像,大小不一,造型各異,有端坐的、靜立的、飛天的,右邊獨立的女佛輕張雙臂,神態祥和,豐腴含笑;那騰空橫飛的小飛天佛,據說只有在陝西、甘肅及敦煌一帶才可見到,在南方從未有過,因而尤顯珍貴。

兩江口

站在石佛山前,眼見碧水翠竹,險灘奇石,扁舟輕渡,風光綺麗。哦,我們身處山水畫廊的兩江口了。兩江口又稱郴江口,是郴江與翠江的交匯處,南通東江,北人耒水而奔湘江。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歷至此,在其《楚遊日記》中稱讚此處:“江口諸峰俱石崖盤立。無一山不奇,無土不麗”。南宋詩人阮閱任郴州知府時,寫有七律詩《郴江口》:“扁舟鬥轉急如飛,對此令人憶退之。不但郴江有佳句,叉魚禱雨盡留詩。”詩中“退之”兩字,即唐代文豪韓愈的字。韓愈到郴州,留有《郴口》、《叉魚招張功曹》、《郴江禱雨》等詩。從詩中描寫可見,800多年前,兩江口便是風調雨順、人煙繁鬧的好去處。這裡還有半副對聯令人稱奇。上聯是“一渡兩江三上岸”,生動地描述了一條渡船在兩江口匯合處的三個渡口擺渡的情景。上聯依舊,但至今無人能對出下聯來,大家想試一試嗎?

飛天峽谷

再次棄舟從岸,我們將要穿越的是一段神奇的峽谷,叫飛天大峽谷。億萬年來,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和水流的沖蝕,飛天山形成了許多的溝溝壑壑,峽谷縱橫,飛天峽谷就是其中的一段。大家看峽谷兩邊,懸崖峭壁,山勢險峻,山頂灌木蔥蘢,谷底水流潺潺,魚翔淺底。人行其中彷彿穿行時空隧道,幽明相隔。

老虎山

山道彎彎,峰迴路轉,眼前豁然開朗,一條鑿在岩石上的石級古道,躍人眼簾,彷彿是登天雲梯。“老虎山”幾個紅色大字就刻在古道旁的石壁上。老虎山之所以稱為老虎山,一則是因為此處當年曾有老虎出沒。再則,站在山頂,可以看到我們腳下的山體很像一隻老虎,有狹長平整的老虎背,還有摸不得的老虎屁股,以及長長的堅實有力的老虎尾巴。

聚仙台

爬上老虎山,穿過楊梅林,頓覺雄風四起,白雲端坐,瑞氣浮動,縱橫萬里,石如汪洋,芳草連天,千山萬水盡收眼底,好一派人間仙境,“美人山上看美人,聚仙台裡聚神仙”,漫步聚仙台,飛天山無限美景盡在眼中,遠看睡美人,近觀神仙指。相傳當年八仙前往東海時,途經此處,迷戀于飛天山的美景,曾在臺上豪飲美酒,聚會一番,“聚仙台”因之得名。

飛天山睡美人

站在聚仙台,遠看飛天峰,整個山峰就像一個巨大的側臥著的佛像,所以此山又叫臥佛山。不過,不知什麼年代,有好事者發現,山峰更像一個仰臥著的美女。你們看,美女頭枕南方,腳朝北方,梳著古典的髮髻,小巧挺拔的鼻子,高聳的雙乳,平坦而又有一絲起伏的腹部,修長的雙腿,構成一幅線條優美的睡美人影象。睡美人神奇的自然景觀,為飛天山平添了無限生命的色彩。

壽高臺

穿過縱馬馳騁的高山草原,爬上飛天峰108級石階,大家終於站在了“壽高臺”上。相傳壽佛老爺就是在此處得道昇天,位列佛門的。站在壽高臺,猶如立馬滄海,氣勢崢嶸,征服一切的壯志雄心會油然而生。據稱,常常登臨壽高臺的人,必將多福多壽,一生平安。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常登壽高臺,汲取天地之靈氣,沐浴自然之精華,可以長命百歲喲!

賽蓬萊

下了壽高臺,沿著通幽之曲徑,我們到了另一處蓬萊仙境——蓬萊洞。在蓬萊洞的洞壁上,可以看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手書的“賽蓬萊”、“昌黎書”幾個字,蒼勁有力,流傳千古。

各位遊客,為了豐富景區的內涵,飛天山風景區已作出新的規劃,正在加快建設。不久的將來飛天山將會以更加綽約的風姿迎候八方嘉賓!關於飛天山我就講解到這裡,非常高興與各位共同度過這快樂的飛天山之旅。歡迎您下次再遊飛天山。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順風!

湖南老龍潭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岳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環水,景色旖旎,流傳於此的神話典故眾多。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裡,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廟、五井、四臺等眾多名勝古蹟,現已修復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鍾等古蹟。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緻,別具一格。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君山系洞庭湖中小島,位於岳陽市 區西南方,水程12公里。總面積0.98平方公里.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隔湖相望。是一個山體呈橢圓形,兩旁高、中間低的小島。山上有大小峰72個。君山四面環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土地肥沃,宜於竹類和茶樹生長。有羅漢竹、斑竹、方竹、實心竹、紫竹、龍竹、梅花竹、連理竹等多種。相傳斑竹上的點點斑痕乃舜帝二妃攀竹痛哭時遺留下來的。島上所產的特色綠茶——君山銀針可謂馳名海內外君山銀針茶,唐時就定為貢品,專供帝王飲用。1956年萊比錫世界博覽會上,“君山銀針”被譽為“金鑲玉”,獲金質獎章,現為我國名茶之一。君山上的珍貴小動物-金龜,不僅可供觀賞,亦是藥用良材。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歷代遷客騷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貫中外,覽岳陽樓之華麗,沐洞庭湖之輝光,吞巫山雲雨,集衡嶽霓裳,隱隱雲間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里風光旖旎,幾千年古蹟昭彰,真是“蓬萊宮在水中央”、“丹青畫出是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