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陝西導遊詞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精選15篇)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 很榮幸能夠為大家服務。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八辦及西安事變舊址。 各位遊客,昨天我們遊覽了華清池,五間廳是西安事變的發生地。那麼今天我們要參觀的西安事變舊址呢,特指西安止園、新城黃樓、張學良公館、高桂滋公館。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發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逼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由此引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即“雙十二事件”。當時,張、楊兩將軍的住宅以及指揮部都設在西安城內,而且事變發生後的一系列善後工作也是在城內進行的。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精選15篇)

因此,這些地方具有極高的儲存價值和歷史意義。 位於西安市青年路止園飯店內的止園,是楊虎城將軍的別墅,簡稱楊公館。當年,楊將軍痛恨腐敗政治,打算不再從政,“當官到此為止”,止園由此而得名。在止園,楊將軍和共產黨代表團團長周恩來多次商討國事。現在,這座別墅已闢為楊虎城將軍紀念館。 新城黃樓,是張、楊兩將軍發動西安事變的指揮部,位於陝西省政府院內。這裡是明代的秦王府城,後改名為新城,黃樓僅是其中的一座建築,所謂黃樓,並非樓房,而是一座外表呈六角亭式的大廳,周身塗有黃色油漆,故名。蔣介石被捉後,首先被押到這裡東客廳,後轉移到玄風橋高桂滋公館。 張學良公館,位於西安建國路,由東西排列的3座精巧別緻的小樓組成,東樓、北樓、西樓。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將軍把中共代表團接到這裡,安排在東樓下榻。

1982年在這裡建立了西安事變紀念館。 高桂滋公館,位於西安市建國路玄風橋,與張學良公館隔牆相望。蔣介石被捉後不久,即從新城解押至此,隨同他來陝的還有國民黨軍政大員,以及後來從南京趕到的宋美齡、宋子文等人都住在這裡。周恩來在此同蔣介石多次談判,最後迫使蔣介石承諾停止內戰,接受一致抗日的條件,從而使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以滿腔的愛國熱忱,以大無畏的勇氣,以自由和生命為代價,為我們樹立起一座愛國主義精神的豐碑,他們的英雄業績與高尚情操薪火相傳,啟迪後人,激勵來者。參觀到此為止,接下來我將帶領各位參觀八辦。

大家現在隨我來到就是八路軍辦事處的舊址所在地: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這片院落剛剛建成時,主人請當時一個叫成柏仁的名人,借晉書中竹林七賢之美傳,題寫了“七賢莊”的名字,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醫療器械和藥品極度缺乏,周恩來指派我黨地下黨員劉鼎在西安設立一處祕密交通站,劉鼎經過多方調查和了解,找到了德國牙醫博士,德國共產黨員馮海伯。當他接到邀請,知悉詳情後,很快來到西安,出面租用了七賢莊一號院,並在一個月之內作為牙科診所對外迅速開張了。表面上看,這裡是一家外國人開的牙科診所,其實是我們黨的祕密交通站。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這裡改名為紅軍聯絡處,成為一個半公開的紅軍機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蔣介石被迫答應抗戰,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了。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1937年8月25日,紅軍聯絡處正式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陝辦事處。 辦事處建立後主要有三項工作:第一項任務是:宣傳我們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發動全民一致抗日。抗日戰爭時期,辦事處是出入延安及各地的必經之地。據資料記載,除了毛澤東和陳毅同志,大部分的黨政軍的領導幹部都來過這裡。而來的最多的就是周恩來同志,他先後23次來到這裡 辦事處成立後的第二項任務:輸送愛國青年和知識分子到延安,培養軍事人才,壯大革命的力量。1938年,毛澤東號召:“知識分子和愛國青年到延安來,學好本領到前線打日本救中國!”1938年冬,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和新婚不久妻子,經過辦事處的幫助順利到達延安。

斯諾夫婦、白求恩、胡志明等人也是通過八辦的幫助到達延安的。僅1937年到1938年,通過八辦介紹去延安的全國各地的愛國青年就有兩萬多人。當年的青年後來白髮蒼蒼的老人當他們故地重遊又來到七賢莊時,無不發出這樣的感慨:七賢莊是我們走上革命起點的地方! 八辦的第三項任務是:向前線及延安採購、領取抗戰物資、支援前線抗戰。國共合作初期,我們按照國民黨的編制還可以領取抗戰物資,購買醫療器械、被服費用等轉運陝北前線,隨著形勢的發展需要,我們又租用了七賢莊的三號院、四號院和七號院。我軍的第一支汽車隊也在這裡建立當時共有22輛軍車。 隨著抗日戰爭的程序,蔣介石的抗日決心有所動搖,把中國共產黨的存在視為眼中釘,而一些國民黨頑固派更是把辦事處團團包圍。

當時西安人口不足50萬,職業特務就有4500多人。特務據點在西安城內設有40多處,僅辦事處周圍就有20多處,一些特務還化裝成賣燒雞的、要飯的、拉洋車的,甚至是男扮女裝的,在門口監視辦事處的活動。搞破壞進行暗殺活動,而且在經濟上對辦事處實行限制。當時國民黨給西安的老百姓和商號下了通知,不許把糧食、蔬菜和生活用品賣給辦事處,一旦發現以資敵罪論處。於是八辦的同志們就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吃、穿、用問題。當年,雖然環境很惡劣,但是同志們卻都保持著樂觀主義精神。大家都有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抗戰一定會勝利。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了, 1946年9月10日,八辦的同志們安全地返回到了延安。 辦事處從1937年8月25日建立到 1946年9月10日撤離,歷經了將近20xx年。 建國後,七賢莊一號院很快被政府妥善保管,後來按原貌恢復作為紀念館對外開放。其他的院子目前只收回了二到七號院的前半部分,還有一些院子我們正在積極努力的爭取能夠完整收回並充分利用和開發,希望能夠提供給大家更好的參觀環境,到時候歡迎大家再來這裡參觀。 有關辦事處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西安事變舊址,包括西安事變期間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的住宅止園、張學良公館;指揮部新城黃樓;以及發生事變和處理事變工作的主要活動場所高桂滋公館、西京招待所等。

止園,位於西安市青年路止園飯店西側,原為楊虎城將軍的別墅,又稱楊虎城公館,環境非常清幽。這座別墅現已闢為楊虎城將軍紀念館,內陳設有楊虎城將軍的遺物和西安事變的部分檔案。

張學良公館,位於西安市建國路,由東西排列的三座小樓組成。當年張學良住在西樓。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將軍將中共代表團安排在東樓住宿。

新城黃樓,位於今陝西省人民政府大院內,是張、楊將軍發動西安事變的指揮部,也是當年西安綏靖公署所在地。蔣介石被捉後,首先被押到黃樓東客廳,幾天後轉移到高桂滋公館。

高桂滋公館,位於西安市建國路玄風橋,與金家巷張學良公館相鄰。曾是蔣介石移押住處。隨其來陝的國民黨軍政大員陳誠、衛立煌等10多人,以及後來從南京趕到西安的宋美齡、宋子文等人都住在此地。

西京招待所,位於西安市解放路和西四路交叉口西北,是30年代初楊虎城為招待國民黨要員所建。當年,隨蔣介石來陝的國民黨軍政要員陳誠、朱紹良、蔣鼎文等就住在這裡。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3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張學良公館、西安事變指揮部、新城黃樓、止園、高桂滋公館、西京招待所、華清池五間廳、兵諫亭等8處。張公館在建國路69號,建於1932年,為東西排列的三座三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東樓是機要樓,中樓有客廳、會議室,西樓為張學良的居室。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葉劍英率中共代表團住東樓。

中共代表團與張、楊會談及與南京政府代表談判多在中樓。西安事變指揮部位於西安新城陝西省人民政府內的楊虎城公館,1931年建,磚木結構,宮殿式,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1936年10月8日張、楊在此密談決定對蔣介石進行兵諫。事變發生後,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來此與楊虎城共商救國大計。新城黃樓與楊虎城公館相距300米,因牆為黃色得名。止園在北大街青年路,建於1933年 。主樓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拱頂、飛簷、碧瓦、朱柱。西安事變前夕,張、楊在此密商發動兵諫。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在止園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高桂滋公館位於西安市建國路陝西省作家協會院內,建於1933年,1936年12月14日蔣介石遷此,周恩來在此會見蔣介石,初步達成六項協議。

西京招待所在解放路,為隨蔣介石來陝的南京政府軍政要員的住所,現為省旅遊局辦事處。華清池五間廳背靠驪山,西安事變發生當天蔣介石由此逃至驪山一巨石縫隙中,後來在巨石附近建亭,先後以"正氣亭"、"避難亭"、"捉蔣亭" 、"兵諫亭"為名。1982年在張學良公館建立西安事變紀念館。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參加世界園藝博覽會。我是接待指揮部國內接待二組的,很高興為大家服務,希望通過我的介紹和大家的參觀,西安這座千年古都和西安世園會給各位留下美好的記憶!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人類文明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西安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古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遊城市。

今天的西安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眾多的文化名勝古蹟、秀美的自然景色風光和濃郁的傳統民俗風情,吸引著世人的目光,每年有5000多萬人次的境內遊客和100多萬人次的境外遊客,前來尋古探幽、觀光覽勝,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都把訪問中國的第一站選在了西安。

人們都說,走進西安,就像走進了中國歷史的博物館:名勝古蹟星羅棋佈;稀世文物燦若星辰。金匾丹青賞心悅目;古槐青磚意境深邃,一座城市簡直就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西安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4處,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6處,古遺址和帝王貴胄陵寢4000多處,出土文物12萬餘件。這裡薈萃著以藍田猿人、半坡村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的曙光,以豐

鎬都城、精美青銅器為代表的周文化,以咸陽城、阿房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為代表的大秦文化,以漢長安城,絲綢之路起點、陽陵為代表的強漢文化,以大明宮、大雁塔、曲江池、法門寺為代表的盛唐文化,這一切構成了華夏文明由形成到發展並走向強盛的核心歷史。

西安自信、開放、大氣和包容的人文氣質,造就了各種宗教彙集發展的局面,在佛教八大宗派中,有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西安;作為西安標誌性古建築的大雁塔,是唐代高僧玄奘存放並翻譯從西域帶回的佛教經卷之地;珍藏有佛祖釋迦摩尼真身指骨舍利的法門寺文化景區,被譽為“世界佛都”;西安化覺寺,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國式伊斯蘭寺院,道家始祖老子著書講經的樓觀臺,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

華夏故都,山水之城,充滿人文底蘊的西安,還有著更加迷人的生態和自然之美。

西安有巍峨壯麗、峰巒疊嶂、資源豐富的秦嶺山脈,不僅是西安的綠色寶庫,也是中國的中央公園和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在這道美麗的風景線上,有險峻挺拔、號稱五嶽之首的西嶽華山,有以溫泉湯池而聞名天下的臨潼驪山,有四季蔥綠而內藏珍稀的終南山,有以六月積雪不化堪稱奇觀的太白山,它們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而獨特的秀美景群。近年來,西安周邊形成了大片的綠色生態林帶,曲江新區和滻灞生態區有了寬廣清澈的湖面,水域面積達2.2萬餘畝,“八水繞長安,翠綠滿皇都”的美景再現於世。

西安記錄著盛世之文明,也不斷創造著新的夢想。巨集大的“唐皇城復興計劃”正順利實施,不斷建設的旅遊新景區讓書中的歷史走

出來,讓地下的歷史站起來,讓往昔的崢嶸歲月重現出來。曲江池遺址公園、唐城牆遺址公園和大慈恩寺遺址公園三大主題遺址公園的建成開放,重現了盛唐景象。大雁塔北廣場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大唐芙蓉園皇家園林建築和大型水景表演、大唐不夜城的中央雕塑景觀、步行街和文化場館更是一派大唐繁華景象。大明宮遺址公園曾是一座唐代規模最大、最為輝煌壯麗的宮殿,總面積相當於北京紫禁城的三倍。

西安是民俗風情之都,到戶縣看看農民畫,到百年老戲院易俗社聽聽秦腔,到書院門仿古街淘淘字畫和文房四寶,真是令人悠哉遊哉;西安是美食之都,閒暇之餘,還可以走一走民坊,逛一逛古街,盡享一下吃在西安的無盡樂趣。

4月28日—10月22日以“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西安滻灞生態區舉行,西安以綠色引領時尚的風情精彩亮相,全世界的目光會又一度聚焦滻灞,聚集西安。

西安有時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有時,西安又像青春少女一樣年輕。今天的西安現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和8 所軍事院校,博士點334個,碩士點826個,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被評為國家級衛生城市和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已經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現轄9區4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擁有人口840萬。

西安根據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確定了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旅遊、現代服務業、文化等五大主導產業,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灃渭新區、國際港務區和西安國家航空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的“五區一港兩基地”的發展格局,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3241.49億元,財政總收入510.6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1億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西安是神祕的,也是開放的,作為中國的古都之首,它是中國歷史的底片、中國文化的名片和中國精神的晶片。在經歷了3100多年沉沉浮浮的發展變遷之後,又肩負著中華民族輝煌、光榮的夢想。

古都儀象和現代氣息,交融並蓄在西安的胸襟之中。歷史瑰寶和時代巨集圖,交相輝映在西安的大地之上。在這裡,古老和現代相互和諧,傳統和創新相互和諧,發展和保護相互和諧,人和自然、人和人相互和諧。科學的發展觀給城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西安正在向著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步履堅定的邁向美好的明天。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黃,叫我小黃或偉群都行。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很高興,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今天我先帶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臨潼出土,今天我就帶領你們遊覽這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歷史文物。

看!這就是將軍傭,它身體魁梧,頭戴鶴冠,身上披著鎧甲,手裡還握著寶劍,看它若有所思的樣子,好象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大軍呢!

瞧!這個兵馬俑是陶馬,它的大小跟真馬差不多,個個形體鍵壯,肌肉豐滿,看它躍躍欲試的樣子,好象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檔案,先的景點不知這一關額,還有先古城牆,華清池等等,這些景點我都會帶你們去的,今天我們就先到這裡,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後有一個好的狀態再繼續我們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們明天見。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6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樑。今天由我負責向大家介紹我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約5000米處的秦兵馬俑。它南依驪山,北依渭水,地勢險峻,環境優美,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陪葬品眾多,是一座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館內參觀。

歡迎大家來到秦兵馬俑館內參觀。兵馬俑三個俑坑,最大的是一號坑。三個俑坑面積有20000平方米多,相當於50個籃球場。坑內兵馬俑近8000多個,一行行,一列列,排成一個整齊的長方形軍陣,真像秦始皇當年統帥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大家猜這位頭戴著?冠,身披鎧甲,手持寶劍,挺著胸,威風凜凜的俑是誰?A武士俑B騎兵俑C將軍俑。你們猜出來了嗎?什麼,猜不出來!我告訴答案吧,是C將軍俑。

哈哈,接下來,我說一下騎兵俑。他的頭戴圓形小帽,身著緊袖,下穿緊口被足蹬、長筒馬靴,披掛短小的鎧甲,顯得簡單而靈活。

武士俑平均身高1米8左右,一個個體格健壯,體型勻稱。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好了,今天的遊覽接近尾聲了,願你們這次參觀秦兵馬俑的經歷成為生活中一段美好的記憶。我是導遊,謝謝!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7

西安事務,又稱雙十二事務,是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首腦張學良和其時任職百姓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批示、西北軍首腦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動員的直接軍事羈繫變亂,監禁了其時任職百姓當局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目標是“遏制剿共,改組當局,興兵抗日”,西安事務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管遏制剿共同等抗日的主張,導致了第二次國共相助而僻靜辦理。

西安事務眷念館是“西安事務”重要舊址張學良第宅、楊虎城止園別墅為基本而成立的遺址性博物館。1982年2月23日,西安事務舊址被國務院定名為第二批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83年10月,創立西安事務眷念館籌建處。1986年12月,在眷念西安事務五十週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西安事務眷念館館址設在張學良第宅。

【西安事務舊址】

西安事務舊址,包羅張學良第宅、西安事務批示部、新城黃樓、止園、高桂滋第宅、西京招待所、華清池五間廳、兵諫亭等8處。張第宅在開國路69號,建於1932年,為物件分列的三座三層磚木佈局西式樓房。東樓是神祕樓,中樓有客堂、集會會議室,西樓為張學良的居室。西安事務產生後,周恩來、葉劍英率中共代表團住東樓。中共代表團與張、楊交涉及與南京當局代表會談多在中樓。西安事務批示部位於西安新城陝西省人民當局內的楊虎城第宅,1931年建,磚木佈局,宮殿式,具有典範的民族氣魄威風凜凜。1936年10月8日張、楊在此密談抉擇對蔣介石舉辦兵諫。事務產生後,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來此與楊虎城共商救國大計。新城黃樓與楊虎城第宅相距300米,因牆為黃色得名。止園在北大街青年路,建於1933年。主樓為傳統宮殿式構築,拱頂、飛簷、碧瓦、朱柱。西安事務前夕,張、楊在此密商動員兵諫。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在止園促成了西安事務的僻靜辦理。高桂滋第宅位於西安市開國路陝西省作家協會院內,建於1933年,1936年12月14日蔣介石遷此,周恩來在此接見蔣介石,起源告竣六項協議。西京招待地址解放路,為隨蔣介石來陝的南京當局軍政要員的住所,現為省旅遊局服務處。華清池五間廳背靠驪山,西安事務產生當天蔣介石由此逃至驪山一巨石誤差中,其後在巨石四面建亭,先後以"正氣亭"、"遁跡亭"、"捉蔣亭"、"兵諫亭"為名。1982年在張學良第宅成立西安事務眷念館。

張學良第宅舊址在西安市開國路甲字 69號(原金家 巷五號),總面積約7703平方米,附近砌築青磚圍牆,大 門北向。第宅以東、中、西3幢磚木佈局中西式樓房及20餘間平房。樓的平面呈“十”字形。樓分3層,第1層為地下 室,室外有緩坡臺階通 2層大門,門向北開,小青瓦蓋頂。院內東南有保鑣職員棲身的平房,西南有中西餐廳。 昔時張學良住在西樓。西安事務產生後,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到西安調停,住在第宅東樓。12月23~24日,中共代表團、張楊 兩將軍、南京代表團在西樓進行三方交涉,告竣“六項協議”。今朝舉行有“西安事務史實陳列”、“千古元勳——張學良將軍平生陳列”和張學良舊居復興陳列。

1984年創立西安事務舊址打點處,1986年對張學良 第宅、止園、五間廳、新城大樓、楊虎城將軍新城第宅舉辦維修,根基恢復興貌。此刻張學良第宅舊址成立了西安事務眷念館。 楊虎城止園別墅位於西安市青年路117號,今止園飯館西側,佔地面積2331m2,其主體為一座中西合璧氣魄威風凜凜的磚木佈局三層樓房,並有平房10餘間。原為楊虎城將軍的別墅,又稱楊虎城第宅,情形很是寂靜。這座別墅現已闢為楊虎城將軍眷念館,內鋪排有楊虎城將軍的遺物和西安事務的部門檔案,在舊址內舉行有“楊虎城將軍平生陳列”和楊虎城舊居復興陳列。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8

法門寺位於寶雞扶風10公里的扶風鎮,東距西安120公里。自古就因供奉了佛指舍利而著稱於世,成為中國最早的佛教勝地之一,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

我們面前的這扇大門就是法門寺的第一道大門,也叫“山門”,門上寺額是由已故的我國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所寫。下面就請大家隨我入寺參觀吧。

這座大殿叫銅佛殿,是法門寺唯一的古建築。殿內供奉的主尊為釋迦牟尼。殿的東西兩側有十八羅漢,所以又被稱為羅漢殿。

我們眼前的這座寶塔就是法門寺真身寶塔。法門寺自古因存有佛骨舍利著稱於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法門寺創建於漢魏之際,最初又稱阿育王寺。佛典記載,釋迦牟尼滅度二百多年後,古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為了弘揚佛法,將佛祖舍利分為八萬四千份,遍灑世界。中國得19處,法門寺為其中第5處。兩千年前,這裡即是古周原腹地,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地處交通要塞,也便於南來北往的人們前來朝拜,故而建寺於此。唐開國皇帝李淵賜名法門寺,法門即修行者必入之門,法門寺就沿用至今。唐太宗在此修了一座四層木塔來供養佛指舍利。明隆慶年間,唐木塔倒毀,明代萬曆年間,僧人集資在原基上重修了八稜十三級磚塔。明代所修的磚塔在1981年半壁坍塌。1987年準備重修磚塔,在清理原塔基時,發現了唐代地宮,4枚佛指舍利和20xx餘件大唐皇室珍寶橫空出世,法門寺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觀注的焦點。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塔是1987年在原址上仿明塔的形制所修的。地宮就在塔的底下,舍利就供養在地宮中,下面就請大家去地宮拜一拜舍利。

我們現在看到的法門寺地宮,其外地宮為1987年重修寶塔時所建,內地宮為唐代法門寺地宮的原型,它最早是在公元873年封存,到1987年發現時,它一共在地下封存了1113年。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石門進去的地宮是內地宮,由踏步漫道、平臺、隧道、前室、中室、後室、祕龕七部分組成。前室、中室、後室、祕龕各供佛指舍利一枚,數千件唐皇室供佛珍寶按照佛教的最高儀式和禮佛陣容放置其中,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久、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叫大雄寶殿。大殿的中央,供奉的是著五方佛,五佛並座,各事一方。在五佛的兩側,為二十四諸天,即天上的24個天神。

法門寺真身寶塔的底下出土了大批的唐代稀世珍寶,現在都陳列與法門寺西邊的法門寺博物館內,下面就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吧。

法門寺博物館是1988年11月正式對遊人開放的,博物館所有的陳列都出自於地宮,該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一座以佛教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博物館現在的陳列由法門寺歷史文化、佛教文化、唐密曼荼羅文化和法門寺大唐珍寶等四部分組成。

我們先來看歷史文化陳列。

這裡的唐龍頭是寺院的裝飾物件,我們知道龍是皇帝的象徵,由此可以看出法門寺與皇家是息息相關。佛指舍利最初被人們發現是元魏二年,人們第一次開啟塔基瞻拜舍利,接下來隋、唐朝也都曾開啟佛塔瞻拜舍利,相傳法門寺佛指舍利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國泰民安。從太宗李世民起,唐朝先後有八位皇帝六次接舍利入宮供養過。在八次迎送過程中也把法門寺、法門寺佛指舍利的地位推倒了最高,也掀起了唐代崇拜佛教的高潮。這一時期,法門寺兼有宮寺,國寺和名剎的三重身份。公元874年,唐僖宗最後一次送還舍利,將舍利及珍寶封入地宮。從此,地宮封閉,一千餘年,不為人知。

這塊碑叫志文碑,碑上主要記載了唐皇帝怎麼到法門寺迎舍利的史實,其中重要的是將舍利的外型做了描述,法門寺出土四枚舍利,只有一枚是釋加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其他三枚是唐代所做的影骨,影骨和靈骨在區別的過程中,碑文的記載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碑文的後部還記載了當時唐皇帝在供養舍利時,送了大批的稀世珍寶。我們現在就去參觀一下。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唐珍寶陳列。法門寺出土的20xx多件珍寶的規格都是相當高的,有44件是國寶級的,十項世界之最。

唐代是我國金銀器製作的繁榮時期,法門寺地宮出土金銀器121件,這批器物器形雍容華貴,紋飾精美富麗,代表了當時金銀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呈現在大家眼前的這件文物是一種薰香器,有銀薰爐及爐臺。薰爐、爐臺成組配套出土,在我國尚屬首次。我們仔細看一下,在薰爐隆起的蓋面上有有五朵蓮花,每朵蓮花上有一隻臥龜。按照佛家的說法,修行到3000年以上的龜身體非常輕,才能夠臥在蓮花上,能看到臥龜蓮花的人是一定可以長壽的。大家再好好看看吧,我相信你們都可以看見,也都能健康長壽。

這件文物叫銀香囊,是唐僖宗所供奉。香囊最初是掛在帳子裡的薰香器,象這種小的就是隨身攜帶了。香囊的製作十分精美,香囊由兩個半圓組成,以子母口相扣合。開啟後底下半圓有兩個平衡環,中間有一個小碗,香料就是放在碗中點著,掛起來。但這個香囊掛在身上,不管怎麼搖怎麼轉,它始終跟地面保持平衡,碗體始終朝上,香料不會撒出來。香囊所使用的原理是永珍平衡的陀螺儀,現代人將這種原理運用於航海、航空的導航儀器。這種陀螺儀原理,歐洲十七、十八世紀才掌握,而我們的祖先,早已掌握了這種技術並且把它應用到生活中了。

在中國每個朝代都有名瓷出現。在唐代最珍貴的瓷器就是產於浙江越窯的祕色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形象的描寫了祕色瓷的釉色。祕色瓷在中國已經失傳了1000多年,在法門寺的出土後,我們才得以見到它的真面目,這件祕色瓷盤是法門寺出土的祕色瓷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瓷器,這個祕色瓷盤仔細看好象裡面有一層水,清徹明亮,給人以“巧剜明月染春水”之感。

在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700多件絲綢製品,大部分是武則天、唐懿宗等供養的,所以說它們本身就代表了一個很高的水平。有的絲綢已經風化了,但是這五件蹙金繡卻完好如新。蹙金繡是刺繡的一種針法,是用金銀絲盤結成各種圖案,然後將圖案固定在絲綢上。這五件蹙金繡上所用的捻金絲加工複雜,首先用蠶絲做胎線,然後用金絲一圈一圈的纏繞上去,每一米蠶絲上要繞金箔三千圈,就是用這種複合線來織花紋的。據考證當今世界手工捻金線的最細直徑為0.2毫米,而一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種蹙金繡上所用的捻金絲的最細直徑僅為0.06毫米,比頭髮絲還要細,堪稱古今一絕。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套茶具十分完整,是唐僖宗的御用珍品,給我們展示了皇室飲茶的習俗以及唐代的茶文化。這套茶具主要包括烘焙、碾羅、貯藏、烹煮、飲用等器皿。唐代人要將茶葉烘焙乾,碾碎過羅,加以佐料,最後煮而飲用,所以當時叫“吃茶”而不是“喝茶”。

這是珍寶閣,裡面主要是佛教文化陳列。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展櫃是按照佛教曼陀羅布置中央是大日如來,兩邊文物成對稱排列。

這件文物是鎏金雙輪十二環錫杖。錫杖並不是用錫作的,它搖動時會發出欷郗的響聲,故而得名。錫杖是佛教最具權威的法器,股、環不同,等級不同。這枚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錫杖,為唐懿宗所供奉。長1.96米,重2390克,用了二兩金五十二兩銀鑄成,杖首那四個桃形的叫做“轂”,每轂(音同古)套了三個環,即四股十二環,代表佛教基本教義中的“四諦”和“十二因緣”,應屬釋迦牟尼所持,它的法力是最高、等級最高的,是世界錫杖之王。

在法門寺地宮內發現了四枚佛指舍利,我們根據出土時的順序,進行編號,分別稱為一號舍利、二號舍利、三號舍利、四號舍利。其中一枚是靈骨,三枚是影骨舍利。那麼,什麼是指骨舍利,影骨和靈骨舍利又是怎麼回事呢?舍利是來自於釋迦牟尼的身體。靈骨指的是真的取自於釋迦牟尼佛的遺骨,而影骨是對映相似之意,是靈骨的仿製品。靈骨和影骨在佛教徒心目中是同樣的神聖。它們的關係正如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云:“影骨非一亦非異,瞭如一月影三江”。靈骨與影骨的關係,既不是同一個,也並非不是同一個。就像是天上的月亮映在三條不同的江中,天上的月亮是月亮,三條江中月亮的影子也是月亮。天上的夠不著,水中撈不起,都是十分難得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乘放四號舍利的器物,第四枚佛指舍利為骨質的管狀物,原供奉在地宮前室的三重寶函內。三重寶函由外及裡依次為:漢白玉阿育王塔,銅浮屠,銀棺。

我們來看一下乘裝一號舍利的寶函,八重寶函是整個地宮最重要的供奉物。我們在這裡展出了七重,因為有一個寶函是檀香製作的,出土時檀香風化了。出土時八重寶函層層相套,鎖鑰俱全,我們就是用寶函自帶的鑰匙打開了寶函,當開啟最後一個寶函時,舍利赫然矗立其中的銀柱上,不過這枚舍利是一枚玉石製成的影骨舍利,寶函上鏨刻有豐富的密教壇場、造像等,莊嚴肅穆,是研究唐代佛教及密宗曼荼羅的重要資料。

下來我們來看第三枚佛指舍利的照片。這枚舍利經專家鑑定和《志文碑》佐證,認定是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即靈骨舍利。它原供奉在五重函觀中,安放在地宮後室祕龕內。五重寶函最外一層是鐵函,出土時沒有動前面的鐵鎖,函蓋是從後面開啟的,第二層為鎏金四十五尊造像銀寶函,這個寶函價值相當高,因為寶函外壁的四十五尊造像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曼荼羅圖象,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第三層是檀香木函,沒有展出,第四層是水晶槨子,槨蓋之上粘飾黃、藍寶石。水晶槨子裡面是一具小白玉棺。釋迦牟尼佛的真身指骨舍利就在其內。

樓上有供養第二枚佛指舍利的寶函。這套寶由外及裡依次為漢白玉靈帳,鐵函,銀棺。這裡展示的是銀棺。

這尊造像叫捧真身菩薩,身上掛滿了珍珠,這是波斯進貢的,共有385顆,菩薩雙手捧一荷葉形盤,盤上置一長方形鎏金銀匾,捧真身菩薩系鹹通十二年唐懿宗39歲生日時,專為其迎送佛指舍利而鑄造,後由僧人澄依在鹹通十四年迎送佛指舍利時供奉,是地宮內惟一有皇帝名號的文物,是地宮出土文物中的極品,確係唐代皇室所供奉之等級最高的器物。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中國擁有數百座古代城牆,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牆規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牆先後被拆毀或嚴重殘缺,而始建於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牆迄今仍儲存完整。日本皇帝訪華來西安時,放著“世界第八大奇蹟”秦俑坑不看,卻登上了始建於600多年前的西門城樓,領略了這座古代城牆的雄姿。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實地去參觀西安古城牆。

【城牆的起源】

各位遊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牆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牆腳下,請大家走上城牆遊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城牆”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說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牆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樑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牆的意思。只是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牆的軍事用途。城牆的軍事作用是保衛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牆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牆,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牆,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築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著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築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築城技術的傑出成就。

【城垣規模和結構設施】

各位遊客,那麼西安城牆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牆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牆2590米,西城牆2631.2米,南城牆3441.6米,北城牆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見城牆四門外築有護衛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鱉,無法逃脫。甕城外還築有拱衛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後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牆體長198米,高9.5米。

護城河外曾有拱衛四城門的四個夯築土城叫郭城。據《西安府志》卷九記載:唐天祐年間,韓建築東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間拓城時,東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內,留在城外的即為東郭新城。明後期西郭小城記。目前,四關郭城牆體僅存部分殘段,郭門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稱。

現在我們來到西安城內東北處,這裡曾經是明秦王府城,簡稱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為秦王,命其坐鎮西安,加強對西北的控制。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牆。外城牆稱蕭牆,全系土築成。內城牆因外砌青磚,故稱磚牆。明滅後,蕭牆被毀。清雍正年間,西安修廟宇,秦王府的建築多被拆除,磚城改為八旗教場。目前秦王府磚城只存夯土城殘段若干處。

明代建西安城時,全城城門有4座:“長樂”、“永寧”、“安定”、“安遠”。門名刻於大城門洞外的青石門據上。大城城門上所建的樓房稱城樓,也叫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所。甕城城門洞上所建之樓稱箭樓,因樓壁闢有箭窗,是當時發箭防禦之用。到了民國時又開闢了4座城門,俗稱小四門:中山門(小東門),在現在的東新街東端,是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勿幕門(小南門),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門(小西門),在蓮湖路西端,解放後,此門被拆;解放門(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解放路北端,當年因為隴海路通車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後也開闢了新城門,南牆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北牆有尚德門。東牆有朝陽門。

一般遊客知道明代建築西安城牆時有98座敵臺,臺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牆管理所實地調查發現,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後,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簷二層樓,底層周設迴廊。

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後遭兵火毀壞。後來在原址上覆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煥發新顏的古城牆】

各位遊客,經過十多年的整體開發,古都西安已把位於市中心的殘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頗具特色、中外罕見的環城旅遊風景區。1983年,西安市開始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開發,到1997年底累計投資2.27億元,不僅全面修繕了城牆,填補了大小洞穴1650個,還重建敵樓四座、角樓2座以及南門月城、閘樓、吊橋各一處,同時對環城河、林、路進行了全面整治。現在,從14條被修復的馬道緩步登城,能見到長13340米的城垛,還有11500米的女兒牆也全部修復。站在高12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城外市容盡收眼底。城上還陳列弓弩。滾木、擂石等防衛工具,城下復設吊橋、雲梯,供人使用參觀。從城牆下到環城河邊,修建了20多座橋,城河到城腳之間的環城綠化帶,成了西安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

各位遊客,西安古城牆的開發,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評價:過去把古城牆看作是妨礙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枷鎖,如今它卻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環。專家們還評價,秦始皇兵馬湘的發掘,一舉成就了世界奇蹟;而西安明代城牆的維修,同樣引起了世界矚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來此後,一致同意推薦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10

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

從神話和傳說看,出自中國西部的炎帝和黃帝是公認的最早聖王和“人文初祖”。

炎帝、黃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區。經考古發掘證實,西安是華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源地之一。

這裡有數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和寶雞鬥雞臺等地是我國最早的原始農業發祥地,形成了最早的農耕、房屋建築、織布、製陶等生產技術,甚至還創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國最早文化的實證,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農漁工具、最早的陶窯、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築、出自何家灣的最早的骨雕人頭像等等。

西安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明搖籃。

秦中自古帝王州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史最久的城市,從奴隸制秦於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會達到顛峰狀態的唐王朝,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這裡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前1062年,世居關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動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陝西歧山、扶風縣一帶]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灃河流域,

文王在灃河西岸建立豐京,武王繼位後於公元前1057年伐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在灃河東岸建都鎬京,開創了西安地區長期作為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格局。

人類起源地

西安境內史前文化遺址囊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人類社會演進各歷史階段的多種型別,構成人類社會進化世上舉世罕見層次清晰的完整系列。西安所在的關中地區被稱“中華民族搖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整個亞洲重要得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黃河文化

距今約6000―7000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經歷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發展的仰韶文化時期。距今約4000―5000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繼仰韶文化之後,經歷父系氏族公社的龍山文化時期。龍山文化相當於古籍傳說的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時代。歷史由混沌步入朦朧。

絲綢之路

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樞紐和中心位置,漢唐兩帶尤為突出。

佛教文化中心

魏晉南北朝時,長安與西方各國通過“絲綢之路”的經濟文化交往依然絡繹不絕於途。自印度傳入的佛教這時逐漸與中國傳統倫理、宗教觀念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佛教並廣泛流傳。長安成為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佛教文化中心。

中心東移

公元10世紀後,隨著長江流域經濟發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西安失去首都地位。 但仍是整個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現在

在祖國開發大西部的戰略下,西安這個滄桑的老人正煥發著青春,以無限堅定的信心奔向未來!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11

乾陵,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陝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修建於公元684年,經過20xx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 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 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聖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號乾陵。實際上是一帝、一後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來,現代人認為這是二帝合葬墓,但這並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觀點。因為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將大唐江山歸還給李氏皇族。為了死後能有棲身之所,武則天自己宣佈廢去自己的帝號,請求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將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於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應了母親的這個請求。所以在禮制上乾陵仍然屬於一帝、一後的合葬墓。

乾陵特別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門外的神道東西兩側,分佈著兩組石人群像,整齊恭敬地排列於陵前。西側32尊,東側29尊,共61尊。這些石人殘像高在米至米之間,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們習慣上把這些石像稱之為“蕃像”、“賓王像”,也稱“六十一蕃臣像”。這些與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著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領紫袖的。但他們都雙雙並立,兩手前拱,姿態極為謙恭,彷彿在這裡列隊恭迎皇帝的到來。 在朱雀門外的司馬道東側,聳立著聞名於世的武則天無字碑。武則天精心設計並樹立的這塊無字碑,在整個乾陵陵園的石雕中,不僅因處於顯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獨特的丰姿韻味,以及種種富於傳奇色彩的傳說故事而倍受青睞,名播八方。

無字碑上為何無字,民間出現了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您們好:

首先歡迎大家乘坐我們的旅遊班車,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旅行社安排的東線一日遊。我是這天隨車導遊,我姓*,大家叫我好了,為咱們駕車的這位師傅姓*,*師傅具有多年的駕齡,是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這天我們倆共同為大家服務,感到十分的榮幸,我們必須盡全力為大家作好服務工作,期望大家能夠滿意。如果我們工作中有不周到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千萬不要客氣!預祝大家這天遊得盡興,玩得開心!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13

西安曲江海洋天下專案預算總投資約3.5億元人民幣,佔地90畝,首要由海洋館、海韻廣場、海洋商務會所三部門構成。海洋館總投資約1.7億元人民幣,主體構築面積18600平方米;館外配套建樹的海韻廣場包羅演藝廣場、水面景觀、貿易、餐飲、休閒、娛樂等辦法佔地近3萬平方米,投資3000餘萬人民幣;已經開工建樹的海洋商務會所投資約1.5億元,構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打算__年頭對外業務。

海洋館曲直江海洋天下專案標焦點工程。館內水體總量約為6000噸,計劃養殖的淡水、海水生物300餘種,數目12000餘尾(只)。館內首要由海豚演出館、海洋科普館、熱帶雨林館、海底地道、水下大觀園五部門及配套的餐飲、海洋禮物零售、互動娛樂專案等處事辦法構成。海洋館的外面及展示創意由美國蘭德瑪克(LANDMARK)公司擔綱計劃、香港亞瑞(國際)主題計劃專業公司認真構築及展示內容的詳細計劃,其侷限及展示程度可躋身海內海洋館前五位。

西安海洋館在海內偕行中締造了五項之最:1、海洋科普館面積400多平方米,為海內海洋館中之最;2、熱帶雨林館分為太古探祕、雨林異景、人與天然、異域風情、將來緩步五個部門也是海內海洋館中體量最大的;3、海洋科普館展示的國度一類水生掩護動物布氏鯨標本體長13.5米,是海內海洋館中最長、獨一的;4、擁有海內海洋館中最高的圓柱缸;5、大陸初次引進最先輩、螢幕最大(高3米、寬14米)的高科技假造海洋生物展示體系。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14

大家好,我是李導,今天帶大家去瀏覽兵馬俑吧。

在我身後是一個拱形大廳,這可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勝古蹟。你們猜猜它是什麼名勝古蹟?它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

兵馬俑位於我國陝西省臨潼縣驪山北麓下河村附近。現已發掘三個俑坑。我們來到的就是其中最大的兵馬俑坑,即一號俑坑。大家可以把這些照下來。哦,你獨自來的,我來幫你拍張有兵馬俑作背景的照片吧。來。一、二、三茄子!

咱們來參觀一下秦始皇陵吧。請大人帶好你們的孩子。同時,也請你們管好自己的手,不要亂扔垃圾。我們往裡走,看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模仿秦始皇以前住過的宮殿建成的。秦始皇陵園呈南北長,東西寬的長方形。整個陵園用兩道圍牆圍成的,呈“回”字形。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

我們來到的是地宮大約的位置。因為地宮埋藏的很深,又加上裡面有弓弩機關,所以我們不能去參觀。不過,據《史記》記載,地宮的天花板上描繪著太陽、月亮和星辰,還有人造大地,大地上有著山峰、花草和河流。河水是用水銀做的,閃閃發光,異常美麗。

大家,這次的旅遊結束了。你們一定很開心對不對?大家都玩得這麼開心,希望你們能夠記得我。

西安事變舊址導遊詞 篇15

一塊古老的土地,歷史老人曾鐫刻了無數的輝煌; 一座年輕的城市,時代之神正編織著美麗的夢想。

西安,古稱長安,是當年義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筆下《馬可·波羅遊記》中著名的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這座永恆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書,一幕幕,一頁頁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滄桑鉅變。早在 100 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以西安的藍田猿人為代表,揭開了人類文明的一頁。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為中國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歷史上周、秦、漢、唐等十二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 1100 多年。中國意為中央之國,中國的中心之點或叫大地原點就在西安,難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國建築史上的傑作阿房宮,在驪山建造了規模巨大、埋藏極為豐富的歷史寶庫秦始皇陵,在漢唐時期,西安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人口最早超過百萬的國際大都市。“東有羅馬,西有長安”是西安在世界歷史地位的寫照。至今,西安與世界名城雅典、開羅、羅馬齊名,同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無愧於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浩瀚的文物古蹟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

秦始皇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蹟,明代古城牆是至今世界上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巨集大的古城牆遺址。近年,漢陽陵的開發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轟動,其出土的裸體彩俑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市內有 6000 多年曆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塊、被譽為石質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陝西曆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寺化覺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遊區內的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漢武帝劉徹之墓漢茂陵;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釋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等馳名中外的景點。

自然景觀峭拔險峻,境內及附近有西嶽華山、終南山、太白山、王順山、驪山、樓觀臺、輞川溶洞等風景名勝區,更有周邊的森林公園十餘個。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西安的旅遊商品生產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製品、仿古青銅器、秦繡、玉器、絲綢、工藝瓷器、戶縣農民畫、唐三彩、瓷板畫、景觀表、麥杆畫、關中剪紙等民間工藝品十分豐富。全市有推薦旅遊購物商店 15 家,可以較好滿足遊客不同層次的購物需要。同時,西安的餐飲業可以供應全國八大菜系及歐美西餐、日本料理、韓國燒烤、東南亞風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餚,發掘仿唐菜 120 多種,形成以唐菜為主的傳統菜和以陝菜為主的現代菜。在全國飲食業優質產品評選中西安的餃子宴,羊肉泡饃等八個品種榮獲金鼎獎,特別是西安獨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著八方賓客。

西安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國東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亞各國的咽喉。如今鐵路、公路、航空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把西安與全國連成一體。中國四大國際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與國內各城市開闢有 100 多條航線。

如今的西安,又是一座以機械、電子、電工、航空航天、輕工工業為主,擁有 500 多個科研機構、 40 餘所大專院校,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文明整潔的現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