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重慶導遊詞

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精選3篇)

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 篇1

遊客可觀吊腳群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洪崖洞由紙鹽河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風情街、盛宴美食街及異域風情城市陽臺四條大街組成。四條大街分別融匯了當下所有時尚元素,主題迥異、特色鮮明,絕對是今天來重慶不可不去的地方。

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精選3篇)

紙鹽河酒吧街:擁有全球連鎖海盜酒吧等知名酒吧,不但引領重慶新娛樂生活方式,也帶動重慶夜生活的新標向。

天成巷巴渝風情街:為世人展示的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時尚潮流,以2300前年的巴渝盛景為載體,展示出當時盛行於世的青磚、石瓦、紅簷綠瓦的古典民居。

盛宴美食街:展現的則是一種“另類美食城”的盛景,一個集中外古今名店於一堂的美食盛景。

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 篇2

沿著棧道走,一路上,領略了驚魂臺的壯觀與威武,欣賞了千姿百態賞心悅目的觀佛路,滿懷期待,踏進藏刀洞洞口,去領略大自然的傑作。進洞不久,我便欣賞到許多賞心悅目的鐘乳石,它們溼潤清新,有的像玉柱從頂垂直到地,有的像雨雲倒懸空中,有的像白浪滔滔,波湧連天,真是氣象萬千,蔚為奇觀。在這眾石之中,最奪人眼球的,也莫過於那塊十分鋒利的鐘乳石了。此時,我不禁感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能與切割後那耀眼的鑽石相媲美,並略勝一籌。

這鐘乳石形狀恰似一柄刀鞘刺入峽壁,這便是許多遊客因此慕名而來的原因之一,這塊與眾不同的鐘乳石在我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幾千年的流水,無聲地打造出這樣驚人的美景。我雙手撫摩著溼漉漉的峭壁,冷冰冰的。水從我指尖輕輕地流過,幾千年的光陰彷彿就這樣從我手指中溜過去了,環顧四周,只見有人和我一樣如痴如醉,閉上雙眼,感受著穿越時光的隧道的激情,體驗大自然帶來的無限樂趣。

我們愉悅地走在林間小路上,做著深呼吸,感悟著那蘊藏於大自然山水間的天地靈氣。此時,我被眼前呈現出的這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所吸引,一條小河靜靜的鋪展在綠蔭之間,我迫不及待的坐上小船。船伕輕輕地划動著雙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形態各異的水紋。剎那間,我突然悟到,水是金刀峽的靈魂。不管是年代悠久的千年古樹,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峽谷地縫,還是光滑的石壁,深潭幽洞,沒有水,便失去了它的一份獨特的魅力。懷著對溪水的熱愛與讚美,我用指尖輕輕撫摸著溪水,這是,清澈見底的溪水好似散發出一種巨大的吸引力,讓我深深為此著迷,我情不自禁地幻想著,自己變成一顆輕盈透亮的小水珠,縱身躍入溪中,與溪水融為一體。

我們悠閒自在地在靜謐的林間小道里流淌,潺潺娓唱這;我們火急火燎地穿梭於曲折而窄小的岩石細縫之中,急轉彎時右岸如鼓咚響‘我們順著瀑布飛流直下,雷聲如雷貫耳,當水珠落入深潭之中時,水上又飄起一層薄薄的水霧,就像一群挽著輕紗的仙女們正翩翩起舞….我們是金刀峽的音符,一直地律動著,演奏出一首又一首的靈魂樂章。當船頭親吻碼頭時,我被鳥鳴的奏樂喚回了現實之中,但我仍沉醉著,如痴如醉地編織著那水珠夢。

回味剛才如在畫中游的無限美好,雖無三峽的氣宇軒昂,或碧海的廣闊無垠的碧海 ,可金刀峽卻有它自己的精緻與魅力,回頭再看一眼那已被崇山遮掩的金刀峽,心中滿是不捨。

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 篇3

三遊洞,位於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風景區內主要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陸游泉、張飛擂鼓臺等。

三遊洞生於絕壁之上,地勢險峻,有棧道可達。其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約深30米、寬20米、高1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遊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為“天鍾”;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取名“地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

三遊洞得名於唐代三個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__年),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與其弟白行簡途經夷陵(宜昌古稱),在此遇到大詩人元稹。三人結伴到西陵山一遊。發現這個“天生一洞”。三位詩人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序而記之”。因此洞由他們三人始遊,故得名“三遊洞”。137年後北宋年間,又有三位文豪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同遊此洞。同樣蘇氏父子也各題詩一首,留於洞壁。白氏兄弟與元稹之行,稱為“前三遊”;蘇氏父子之行,稱為“後三遊”。

在三遊洞旁的崖壁還刻有抗戰時期的愛國名將馮玉祥題寫的“是誰殺害了我們的父母兄弟”十二個大。

出洞沿崖壁上的棧道攀向山頂,在棧道的盡頭便是漂亮的三層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於宋代,因為小船在三峽中歷經千難萬險,出峽到達宜昌,至此江寬闊已無險而喜,故得名於“至喜亭”。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歐陽修貶任夷陵縣令,上任為此亭寫了《峽州至喜亭記》。

離開至喜亭,攀至山頂就是楚塞樓。楚塞樓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築,樓高三層。在一樓大廳可以欣賞到古樂器—編鐘奏出的音樂。登至三樓,峽口風景盡收眼底。

下了楚塞樓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於江邊一巨型石臺上,這就是“張飛擂鼓臺”。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十五年(公元220__年),劉備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張飛任命期間在此擂鼓練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階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見到“陸游泉”了,陸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邊崖壁石縫間,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詩人陸游來三遊洞在此取水煮茶,飲後味極美,乃題詩於潭邊岩石上,而得名“陸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