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黨員幹部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精選5篇)

黨員幹部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

伴隨著建黨九十五週年紀念日的到來,為了更好的紀念革命先輩,20xx年7月7日桑植縣發改局在黃清局長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重走長征路活動,在這次活動中,領導精心籌劃,細心安排,在注意每一個細節的同時著重突出了此次活動的重大意義,他們希望,這次活動不單只是一次對革命前輩的紀念活動,同時這次活動也會是我們所有成員的一次踏實的自我踐行,一次震撼的自我觸動,一次全面的自我昇華,希望我們大家通過這次活動對於習關於兩學一做的精神有一個更加深入的學習。

黨員幹部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精選5篇)

踐行樹立目標

重走長征路,本身就是一次良好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我們在瞭解革命先輩光輝事蹟的同時,也會讓大家通過自身作為與革命先輩的事蹟對比來對自身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對於如何做合格黨員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目標。什麼樣的黨員才是合格黨員?身處艱苦環境卻依然堅定革命信念的才是合格黨員,就如同革命先輩們面對雪山草地依然鬥志昂揚;面對艱難前程依然堅持革命理想的才是合格黨員,就如同革命先輩們面對二萬五千里長路依然一往無前。所以,重走長征路,不光是為了紀念革命先輩,同樣也是為了踐行我們的革命誓言,以革命先輩為目標,做一個合格黨員。

觸動堅定底線

重走長征路時,革命先輩們的種種事例將予以大家深深觸動。革命為何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是因為我們黨是一個受人民群眾支援的政黨,是因為我們軍隊是一支受人民愛戴的軍隊。而當之所以能受人民群眾支援,軍隊之所以受人民群眾愛戴,這是因為我們的黨和軍隊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有著崇高的道德追求,對於黨紀黨規嚴格遵守,對群眾百姓秋毫無犯,堅守做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所以,重走長征路,也是通過正面典型的激勵,通過正面事例的觸動讓我們對黨紀黨規有更加充分的感受,對於黨紀黨規的底線有一個更加堅定的認識。

昇華提高境界

重走長征路,一路的蕩人心魄,一路的感人肺腑,經過這一路洗禮,大家的心靈為之純淨,思想為之純粹,精神為之昇華,再通過重走長征路過程中的學習講座,大家對於習的系列講話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習的系列講話高屋建瓴,於革命方向,政治路線上繼往開來,革命先輩的事例潤物無聲,於行為準則,做人標準上發人深省,兩者相互映照,交相輝映,讓我們在昇華精神的同時個人境界為之提升。

二萬五千里長徵雖然結束了,但是革命的長征還在繼續,我們依然不能有絲毫鬆懈,特別是我國目前出於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稍有差錯,就會對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我們要學會以仍在走長征路的心態要求自己,加強對“兩學一做”精神的學習,來迎接未來更大的挑戰。

黨員幹部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

7月7日,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推動對口支援廣昌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重走長征路、共鑄中國心”大型公益活動走進廣昌,並在廣昌縣人民醫院舉辦了啟動儀式。116名來自北京、南京、武漢、西安等全國各地的醫療專家及志願者參加了啟動儀式。“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還向廣昌縣贈送了價值100萬元的藥品和醫療裝置,用於支援廣昌縣醫療衛生事業。

隨後的2天行程中,全體共鑄中國心專家志願者兵分五路,分成“紅一連”至“紅五連”等五個連隊,分赴廣昌縣人民醫院及甘竹、頭陂、尖峰等8個鄉村衛生院和五保戶家中開展健康諮詢、義診巡診、愛心捐助、培訓講座、走訪慰問等公益幫扶活動,共接受義診諮詢服務近4000人次,培訓基層醫務人員300餘人次,走訪慰問五保戶39名,為老區群眾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據瞭解,“共鑄中國心”活動最早是由首都醫療衛生界專家及愛心人士為主發起並參與的,以“老少邊窮”地區心腦血管疾病救助救治和健康關愛為核心的大規模定點、定向的主題公益行動。該活動自20xx年發起以來,曾先後深入四省藏區、輾轉10個省市、行程數十萬公里,為30餘萬各族群眾提供了直接的健康公益服務,挽救了400餘名先心病患兒生命,讓200多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為萬餘名基層醫務工作者提供了專業技術培訓指導服務,有力地提升了老少邊窮地區的醫療衛生水平。

自20xx年起,該項活動被納入中央統戰部“同心工程”,稱為“同心·共鑄中國心”工程;今年又被中央統戰部確定為“凝心聚力十三五”、服務蘇區振興、精準扶貧、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專案。

黨員幹部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3

為了加深我們對黨史的認識,培養我們與紅軍的感情,領會這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深刻意義,讓廣大黨員幹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我們單位策劃了這次參觀革命勝地的紅色教育。

紅色教育儘管只有六天,卻勝似平時千百堂政治課。使我深受一次豐富而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國江山來之不易,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來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富而思源,富而思進”。

20xx年4月至20xx年8月,正是這長達16個月的紅色時段,鑄就了紅色阿壩。16個月裡,中國工農紅軍在阿壩州境內的汶川、理縣、茂縣、黑水、小金、馬爾康、金川、紅原、若爾蓋、松潘等地掀起紅色風暴,爬雪山過草地,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將革命的火種撒遍藏寨羌鄉,留下了如小金兩河口、黑水蘆花、松潘沙窩和毛爾蓋等眾多革命會議遺址,同時還留下了茂縣土門、汶川雁門關、若爾蓋包座等眾多在紅軍長征史上著名的戰役遺址。而“過草地”,是其中最著名的手筆!

首先我們的汽車經過了用槍聲打出了大聲名的“紅原—若爾蓋”大草原。 紅原縣20xx年建縣,“紅原”之名為周恩來親自所取。全縣幅員面積8400多平方公里,自然景觀獨特,資源豐富,素有“高原金銀灘”之稱。若爾蓋縣幅員面積10436平方公里,境內紅色文化豐饒。紅原若爾蓋草原位於兩縣境內,它是當年紅軍長征“過草地”的主體區域,是四川省最大、離成都最近的草原,狀如一隻歡快奔跑的肥羊,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草原一馬平川,一望無涯,人煙稀少。看著茫茫草地,耳畔總有當年的槍聲響聲。

第四天,我們踏上了“童話世界”的九寨溝,九寨溝的浪漫是大自然賦予的,九寨溝的多情是海子中碧澄深湛的湖水和山間飛流衝蕩的瀑布畫就的,九寨溝的詩是用遊人的腳步揮灑出來的。

第五天,我們從九寨溝“轉場”至黃龍風景區,在途中,我們路過了紅軍長征紀念碑。紅軍長征紀念碑園區地屬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位於九寨、黃龍兩個“世遺”的必由節點上,由主碑、大型花崗石群雕、陳列室三部分組成,是阿壩紅色線路里重要的長征景點。主碑背抵雪山,面擁草地,其勢恢弘壯觀。紅軍陳列室造型別樣,門廳兩側懸掛著10餘塊中央領導和紅軍老前輩題詞的楠木匾額,室內陳列著反映紅一、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徵站歷程的展品及各地修建的長征紀念物照片,在黃龍,訪遍迎賓池、飛瀑流輝、洗身洞、盆景池、黃龍寺、五彩池等眾多景點後得知,也許,用美去形容美,恰恰是對美的抵消、抄襲和損傷因此,我且不著一辭。

“人間瑤池”海拔3900米左右,爬上山看她的時候,頭腦一陣昏眩,以達減肥體重標準的我呼吸急促,瑟瑟然競不能把持。

最後一天,我們按照第一天的路線,又經過了若爾蓋大草原,剎那,我明白了,我們青年一代要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論形勢怎麼變、地位怎麼變,我們都要堅持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同心同德、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把我們單位建設得更好。

總之,我將把此次“紅色教育”所汲取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以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於學習、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熱情、更認真的工作態度,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黨員幹部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4

從長征路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啟動儀式上,上海紅軍後代聯誼會會長、曾經11次重走長征路的鄧玉平老師結合自身經歷,為隊員講述了她心目中的長征故事;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播雷小雪、臧熹在啟動儀式上與出征的青年隊員們一起朗誦了《長征組歌》。支援單位代表為隊員們送上了包括藥品、揹包、衣服在內的統一裝備和《長征》書籍,主辦單位領導為出征隊伍授旗。

團市委書記徐未晚在現場向青年們表示,此次紀念長征勝利86週年、帶領上海青年重走長征路,就是為了從這段歷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時刻提醒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她希望全市青年深入學習重要講話精神,深刻了解長征歷史, 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用青春夢托起中國夢。

新民晚報黨委書記、總編輯陳啟偉指出,這批90後大學生隊員將通過文字、攝影、攝像等全媒體表現手段,運用微博、微信、網路直播、粉絲互動等豐富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展示這次活動,吸引他們的同齡人關注,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和傳遞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一起重溫長征歷史、感受長征精神,據悉,上海廣播電視臺將對本次“重走長征路”活動予以重點報道,東方衛視《看東方》欄目將進行直播連線,看看新聞Knews還將為活動開闢專欄。

團市委副書記、市青聯主席王宇,新民晚報副總編輯裘正義,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總監、融媒體中心主任宋炯明,團市委黨組成員、掛職副書記丁波,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吳仁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張黎明等也出席了活動。

12天跨越五省學習長征精神

本次活動通過招募選拔,匯聚了來自滬上15所高校的20名90後大學生以及25名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等青年。他們將在12天時間內跨越五省,從上海出發,尋訪於都、遵義、瀘定、吳起、延安等地,參觀長征紀念館、遵義會議紀念館,重走瀘定橋,體驗當年紅軍走過的雪山等,一路重訪長征沿途重要地點以及長征親歷人物,並開展公益活動,與當地大學生交流。

華東理工大學大二學生劉佳瑋此次是隊伍中紅軍三連的連長,而他擁有真正的軍旅生涯。當年進大學學習了半年後,他就報名參軍,在西藏當了兩年兵,參與過邊防巡邏等。去年暑假,他又報名參加了貴州支教,在遵義的一所國小裡支教一個月,教孩子語文,此外也將辯論演講、文人地理、國防知識帶進了課堂。

此次重走長征路涉及遵義,也讓劉佳瑋很是期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期待在重走過程中感受到長征精神,也給自己力量。”

隊員馬夢雨說,有機會參與這次活動讓她感到榮幸,作為90後的她原本並不特別瞭解長征,希望通過重走先輩走過的長征路,切身感受不畏艱難、堅持到底的長征精神,“最近通過查詢於都、遵義等資料,學習長征詩詞,也有了不少收穫。”

作為市青聯、市青企協副會長,綠亮集團董事長方加亮此次參與遵義段的重走長征路路線,在方加亮看來,重走長征路是感悟長征的最好形式之一,“我們要不忘當年紅軍走長征的艱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主辦方也表示,希望上海青年在這一路上不但能追憶歷史,重溫和學習長征精神,也能從中發現國家在改革中發生的巨大變化,為實現“中國夢”奉獻青春智慧。

黨員幹部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5

在隆重慶祝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今年xx月中下旬,我有幸加入了電視臺“百萬青少年網上重走長征路”活動的一段報道行程,這是我記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這段光輝的征程,十年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之時,我和同事也曾經參加過一次“長征路上看教育”的報道活動,歷時20余天,爬雪山、過草地……,主要對紅軍長征

路四川境內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較為深入詳細的報道,這次長征路我主要集中在貴州境內的赤水境內,儘管兩次所走的地點不同,時間長短也不一,但感受卻是相同的。

由於是中途參加,需要自行趕到赤水縣與大部隊會合,我選擇了從北京飛到四川境內的宜賓,據別人介紹,從宜賓到赤水距離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賓,正值四川近百年不遇的高溫乾旱,一下飛機,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每一個毛孔驟然張開,汗水汩汩地往外冒,此時我真的恨不得把衣服脫光鑽進冰箱,而據當地的人說,夜晚已經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報道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高溫乾旱難受,可親臨其境才知它的猙獰與恐怖,而我們參加“網上重走長征路”報道的記者已經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半個來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與天氣惡劣情況成正比的還有道路,雖然公路已與十年前的泥濘土路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大多數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卻沒有絲毫改變,我自認為是很喜歡乘坐汽車的,可是在那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上,急轉彎成了司機的慣常操作,我好幾次胃裡翻江倒海,肚子裡的東西湧到了嘴裡,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車的大多是當地沿線的農民,一會兒上來一個揹簍裡裝著雞鴨鵝的,一會兒上來一個帶著小豬的,…….,高溫下的空氣中瀰漫著陣陣混合的臭味,據我們的記者說過去的十多天來,他們的旅途大多是這麼進行的,對他們採訪的艱辛與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體會。

在赤水的採訪活動進行得很順利,雖然是假期,但為了配合我們“網上重走長征路”開關儀式活動的舉辦,赤水市教育局給與了我們很大的支援,當地的學校也是熱情很高,借場地,通知組織學生,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當地老百姓的熱情與豪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電教館的劉主任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親自駕車協助安排我們的採訪活動,許多的採訪線索都是從他那裡得到的,其中我們做了一個有關四渡赤水城市雕刻的報道,當時缺乏背景資料,為了搞清楚真實情況,劉主任費勁了周折,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打聽並核實情況,最後終於給我們找到了最真實的情況資料,使我們的報道順利完成;還有一個情況讓我覺得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不僅把每天的採訪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連吃飯也做了精心安排,讓我們嚐遍了當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說,雖然採訪辛苦,但看到這麼質樸善良的人們,那點辛苦也就算不上什麼了。

兩次參加重走長征路的採訪,讓我對長征精神有了深深地認識和感悟。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勝利,要紀念什麼,紅軍的那些精神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紀念的目的又是什麼?十年前的那次採訪,我更多關注的是當地貧困的生活狀況以及亟待發展的落後教育局面,因為十年前長征路上許多地區的經濟狀況還相當艱難,我們重走長征路的記者做得最多的採訪報道就是把當地面臨困境的經濟和教育現狀進行客觀展示,呼籲政府和社會各界不要忘記長征路上的人們,給與他們幫助和支援,促進經濟的發展,讓當地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學上、有書讀。十年後再走踏上長征路,我也在思索我們重走長征路的目的。

儘管長征沿路各地的經濟與其他地區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縱向來看,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其現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雖然談不上富足,但已經不再為溫飽發愁,這些地區已經率先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孩子們也不再怕家裡交不起學費沒有書讀而擔心了,學校已經成為了當地最好的建築,看到這些寬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縣內看到的一個情形,那是由一座山裡的寺廟變成的學校,破破爛爛的土牆已經搖搖欲墜,由茅草搭成的屋頂顯然不再起作用,學生說下雨時屋子裡泥濘不堪,不下雨時就塵土飛揚,學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頭做成的,而這裡氣溫經常是幾度甚至零下,就是在這樣四面透風的地方卻有著二十幾位孩子讀書,他們的老師也只有一個。

在那裡,我們記者們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時我對長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讓孩子上好學。正如我採訪當地的一位負責人時他說的一句話,“我們對長征精神的領悟就是無論如何要通過努力改變我們落後的經濟面貌,讓我們的孩子在像樣的教室裡讀書”,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對長征精神真諦的領悟,這也讓十年前初出茅廬的我感到了一種責任

這次採訪,我不再把主要目標放在呼籲上,而是更加關注人們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行動上,應該說,在赤水這片當年紅軍戰鬥過的紅色土地上,許多當地的老百姓對紅軍精神都有著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當地政府為此也進行了許多努力。不過,我們在大街上進行的一次隨機調查卻讓我們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們調查的二十來個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紅軍曾經經過赤水,四渡赤水之戰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來,弘揚紅軍精神的宣傳依然任重道遠。

十年間,兩次踏上長征的征程,我深深領略到了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將把傳播長征精神作為自己的一項長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