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畢業論文 > 開題報告

家庭教育開題報告(通用5篇)

家庭教育開題報告 篇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家庭教育開題報告(通用5篇)

在二十一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的加快,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成為我們面臨的新問題。

1、留守兒童家長對教育認識的膚淺。 教育本身是一種高回報的生產性投資,而大多數農村家長認為教育是一種只賠不賺的消費性投資,從而不願投資或拒絕投資。近幾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與人事制度的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相對於農村“高昂的”高等教育與動輒會破的“鐵飯碗”讓他們對“從學前景”不太樂觀。

2、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嚴重。

留守兒童大多數都是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親友照顧。由於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年齡差距較大,監護人大多年老體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難以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往往是重“養”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發展。

3、留守兒童的學習不容樂觀。

在這些學生中,有的對學習持消極、被動、厭惡情緒,缺乏學習熱情,形成了懼學心理,體現在學習習慣上就是經常拖拉作業,書寫馬虎,對學習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學。有的學生積極要求進步,學習有主動性,但由於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不注意規範,不遵守基本的學習規律,導致學習上的事倍功半。這些小時候的弊病長大後往往就成了一個人的能力問題,影響著人的一生。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價值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瞭解家庭教育對農村國小留守兒童學習習慣養成的影響;結合留守兒童的現有狀況,有針對性地實施研究計劃,逐步改善“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情況和學習習慣。

2、提高教師教育學生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形成優良的校風和學風。 3、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逐步改善“留守兒童”的家教水平,讓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留守兒童學習的發展。完善家長和親子溝通的方式,促進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關心與愛護“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形成全家校齊抓共管的格局。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構建盡一份力量。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 1、理論價值:

本課題研究將從烏沙鎮國小留守兒童的實際出發,調查瞭解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及學習習慣現狀,分析、篩選有價值資訊,找出對他們學習習慣影響的普遍性問題。揭示家庭教育與學習習慣現狀中存在的問題的內在聯絡,構建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學習習慣指導模式,改善家庭教育模式,明確學習的目標,探索培養留守兒童良好家庭教育和學習習慣的方式和方法。為構建理想的“留守兒童”的指導模式提供了理論基礎。

本研究勢必為留守兒童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後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實踐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標準日益提高。能適應現代與將來社會的人才,必須是能夠自主學習、具有學習能力與學習策略等良好學習品質的人。調查瞭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情況和學習習慣現狀,有針對性地改進家庭教育觀念、學法,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無疑是留守兒童、教師、家長和社會的眾望所歸。本課題的研究將對農村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實現終身學習,更好地適應未來生活,

三、課題的界定: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進行撫養與教育的兒童。留守兒童的概念誕生之初,指的是由於父母雙方或單方出國而留在家中的兒童。本課題研究的是生活在農村,現在校的國小生。

農村國小“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觀念淡薄,隔代教育嚴重,重“養”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造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此次調查研究是通過對烏沙鎮國小“留守兒童”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情況的調查,結合留守兒童的現有學習習慣,通過應用研究的教育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實施研究。從而改善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學習習慣現狀,促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全面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優良素質為基礎。對於廣大少年兒童而言,素質教育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一系列具體素質的培養,其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讓少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習慣。

2、終身學習的理論基礎

眾所周知,未來的世紀將是一個充滿挑戰機遇和持續變化的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和不斷創新的社會。現代社會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個不會學習的人。學會自主學習,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作基礎。

3、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

建設和諧社會就是要讓作為社會生活群體的人敬業、樂業,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社會,用寬闊的胸襟來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用學習和研究的思想來引導自己。 五、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1、烏沙鎮國小留守兒童數量調查分析

2、烏沙鎮國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

3、烏沙鎮國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存在主要問題的調查分析 4、改善農村國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的研究 5、農村國小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以個案研究法、問卷調查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分析法、對比法等為主要研究方法。

1、個案研究法:選取“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典型案例,進行科學合理的跟蹤、調查分析,為課題研究提供詳實的資料。主要用於家庭教育對留守兒童學習習慣養成的影響的研究。

2、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用於瞭解教師、家長對家庭教育對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影響的看法以及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學習習慣狀況進行前測。教師運用觀察法,瞭解學生學習習慣的表現。

3、經驗總結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狀態下,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式,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絡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

進人們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我們將認真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和規律,在此基礎上摸索出培養留守兒童良好家庭教育情況和學習習慣的方法,提高、創新,進一步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

1、學校成立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下設辦公室主任,由文傑同志全面負責研究工作。組織相關人員圍繞本課題積極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文獻蒐集工作、調研工作等。

2、充分發揮“五老”的引領作用,邀請有關離退休幹部作為我校的科研顧問,定期來我校作課題研究指導,少走彎路,保證研究紮實有效地開展。

3、加大校本培訓力度,調動廣大教師的參與意識,努力提高參與研究的教師素質。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保證研究落到實處。

5、學校將設立專項研究資金,保證研究工作的開展,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各位課題組成員,本課題任務艱鉅,意義重大。只要紮實工作,刻苦鑽研,勇於探索,我們一定能夠按照預期的目標,在20xx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形成豐富的、可操作性強的'、值得推廣的成果,為我校農村國小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教育和教研教改工作提供可資借鑑的實踐經驗。

八、課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xx年9月到20xx年6月實驗準備階段:1、成立研究組。2、查閱資料,進行理論學習。3、確立子課題。4、制定研究方案。5、進行現狀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

第二階段20xx年6月到20xx年9月實驗實施探究階段: 1、調查研究

(1)研究目標:深入調查、瞭解我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及學習習慣的現狀,分析現狀各要素的內在聯絡及重要性,認清不同層次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的特點及差異,探索轉變“留守兒童”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質量的可行性研究途徑,初步構建“留守兒童”學習支援系統、家庭支援系統和學習教育管理、評價體系。

(2)研究方法:問卷調查與座談; (3)內容與步驟:

①編制問卷:為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及學習習慣的影響,課題組將參考有關資料編制問卷,然後邀請部分專家、教師對問卷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

②展開調查:

A、對烏沙鎮國小在校留守兒童實施調查; B、對烏沙鎮國小留守兒童進行抽樣調查;

C、利用家長會對烏沙鎮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③調查結果處理:

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運用因素分析法提煉更科學的學習品質結構,寫出調查報告,初步設定轉變“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優化學習方法的實施方案,構建“留守兒童”學習支援系統、家庭支援系統和學習管理、評價體系。

2、個案研究

研究目標:構建適合農村國小“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指導模型假設,提出教育干預措施假設,通過班主任老師、課任老師和同學互助小組的學習互幫活動,逐步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學校與家長的溝通,逐步完善家庭支援系統;讓學校、家庭和社群共同關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建立烏沙鎮國小五年級部分“留守兒童”個案。

3、子課題中期管理:

定期召開課題組成員研討會,檢查進展,探討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逐步完善“留守兒童”學習支援系統、家庭支援系統和“留守兒童”學習管理和評價體制。

4、再現實證研究:進行第二次後測,分析實驗結果,再次檢查、修正一期實驗成果。 5、形成比較完善的“留守兒童”學習支援系統、家庭支援系統;建立比較完善的“留守兒童”學習管理和評價體系。

第三階段20xx年9月到20xx年6月總結結題階段:抓重點突破,以點帶面,調整充實研究計劃。實踐、總結,提升,由經驗上升為理論,推而廣之。結題,撰寫出研究報告。

九、課題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家庭教育對農村國小留守兒童影響的原因。

2、撰寫出“農村國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與實驗”論文 3、構建出適合農村國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培養的模式 4、構建出適合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模式

5、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家庭教育開題報告 篇2

一、課題的提出

家訓又稱庭訓、庭誥、家誡、家範等,是父家祖輩誡示子孫後代用以規範家人行為、處理家庭事務的一種言行準則,是父權與族權的重要表達形式。

在歷史中,家訓因其具有較為現實的指導意義而存在;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些家訓背後發現其閃光點,雖歷經時間的磨礪但並不褪色。家訓因其在道德方面起的獨特的作用,在時代的變遷中保持著其生命力。現代經濟社會的急速發展,是以往任何時代都無法比擬的,然而經濟的發展並不意味著文化和道德的發展。在我們今天探討傳統家訓中科學的教育理念時候,對於精神文化或者是道德教育來說,應該也是時代的追問。

為此,我們本著新道德教育觀生活化、體驗性的道德教育理念,提出“我國古代家訓與現代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實踐研究”的課題實驗研究。

通過分析家訓產生的原因、形式和內容,借鑑家訓中的優良教育理念對於我國現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研究傳統家訓對現代家庭教育的意義,對於創立具有新時代精神的中國家庭教育內容,發揮其倫理教化與維護社會穩定等功能,古為今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傳統家訓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的體現,對道德意識、倫理觀念的灌輸和培養有借鑑意義。家訓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一)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強家庭教育中家長以身示範的作用。

家庭環境是人們最早的最直接的生活環境。人的社會化一般是從家庭環境中開始的,人的自我意識首先是在家庭環境中萌發和形成的。可以說,家庭環境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品德形成和智力發展都有特別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境教”。

今天對於各個年齡的孩童,我們有數不清的教材。我們似乎沒有必要自己花時間為孩童寫一些“家訓”。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每一篇“訓”,每一句能保留下來的言語,都是作“訓”的人的反映。在為子孫作“訓”的時候,應該是把自身的人格魅力貫穿其中的。像曾國藩的《誡子書》實際上已經是這位文正公的遺言了,把自己一生為人向、兄弟子孫垂範,這才是我們應該加以發揚的。做好自己,為子孫做模範,比任何教材和教育手段都要有效。

(二)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家庭教育訓兒有道。

傳統教訓中的“孝親敬長,睦親齊家”在今天仍有時代意義。“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作為對《周易》開篇的重要的解釋,講述了萬物應該有其執行的自然秩序。歷代君王都踐行儒家的“以孝治天下”的信條,兒子在家不能隨便和父母、長輩頂嘴,在社會上更不能隨便越位不尊敬上司。現在小家庭單位的出現代替了原來的家族式的大家庭,在道德、傳統權威的教育上有不可避免的缺失。現今,因為獨生子女問題,父母祖輩普遍過分溺愛孩子,父母只從經濟上滿足孩子的生活需要,忽略對他(她)的做人教育;過於寵愛,不懂艱苦,不能遭受挫折,個人意識過強,自我中心強烈。

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是父母,父母的作用無可替代。父母從生活細節上入手遵循循序漸進式教育,從小就教育孩子立志高遠、勤奮學習,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才能有明確的目標和奮鬥的動力,這在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

(三)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學生養成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的生活習慣。

“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一個人生活中奉行節儉,則其物質慾望就少,精神生活會變得充實。一味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經濟條件不容許時,有可能會做出違法的事情或者造成心理畸形。正因為此,宋代家訓作者將節儉視為做人的美德。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本課題的研究基於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素質教育思想及新課程理念,從以下三點加以呈現:

(1)迴歸學生道德生成的基本規律;

(2)迴歸學生的生命本質;

(3)迴歸為學生學會做人而奠基。

四、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家訓產生的原因;

(2)家訓的內容和形式;

(3)家訓對現代家庭教育的意義。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瞭解我國古代家訓文化的深刻內涵,探討古代家訓文化的現代德育價值,認識家訓文化對現代家庭德育的特殊作用。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從庸俗走向高尚,從知識學習走向精神教化。

(三)探討現代家庭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構建新時期中國小德育工作的實踐體系。

六、本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調查法;

2.行動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做好課題組成員分工,制訂課題實施方案,並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蒐集相關的參考資料,為實驗研究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開展方案設計,進行專題討論、調查,通過開展“古代家訓”的徵文與演講比賽,利用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親情節日舉辦主題活動,淨化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自覺踐行家訓文化。

第三階段:深化研究階段。舉辦階段性成果展示會和交流總結會等,擴大課題研究成果。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課題組成員對各類材料進行系統整理、分析、總結,撰寫研究論文,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存入我校教育科研檔案,同時評選和表彰優秀教師和學生,並將研究的成果材料報送上級,申請專家組進行結題鑑定。

家庭教育開題報告 篇3

一、選題的意義

人的最初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民風、世風皆起於家風”,古有“曾子殺豬”、“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外有蘇霍姆林斯基“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礎上的,而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可見家庭教育責任意義重大。

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談到:“所以,上帝既已將這種責任交託給父母,他們就應明智地承擔起來並應備加勤勉地把一切屬於知識和敬畏上帝的事灌輸到兒童們脆弱的心靈之中;應當殷勤教育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由此可見,家庭教育責任十分重大。

責任在社會學是這麼解釋的:責任是一個人不得不做的事或一個人必須承當的事情。分為三種,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學習責任。 人要有責任,要對家庭、社會、人民和自己都負有責任。那麼要孩子有責任,家庭的教育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家庭教育,《辭海》是這樣定義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的教育。在中國,雖然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任務主要由學校承擔,但家庭仍是教育的主要陣地,父母是兒童最早的“教師”,家長與教師密切配合,統一教育影響,能使兒童、青少年在德、智、體幾方面都獲得發展。

《教育大辭典》對“家庭教育”的界定指出: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者其他年長者對兒女輩進行的教育。本文所論及的“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及暫時監護人對兒女的教育。

馬克思說:“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也就是說家長有家庭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目前,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許多家長非常重視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想盡一切辦法促進子女成才。專家學者們也紛紛撰文、著述探討家庭教育的有關問題,師徒引導家長的家庭教育實踐走向更科學、更合理的軌道。但大多數人只注意到了那些“作為”的家長,即:願意並主動承擔起家庭教育責任,但由於對家庭教育責任認識模糊,甚至與學校教育責任相混淆,因而出現了家庭教育實踐操作中的種種問題:而人們忽略了那些“不作為”的家長,即不承擔家庭教育責任或者以某種形式代行家庭教育責任的現象,即:家庭教育責任異化現象,

從而導致由於親子教育的缺失,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進而產生了種種問題行為,甚至出現未成年人犯罪現象。

“家庭似第一道染缸。”作為未來的國小教師,我有義務讓學生家長明確家庭教育責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在對家庭教育責任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對家長家庭教育責任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在理論上,對家庭教育責任的概念與內涵進行理論建構;在實踐上,用有力的理論與事實證據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責任觀;在措施上,根據以上調查依據和中外比較提出較為科學的、可操作的建議。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

(一)基於以上的選題意義,將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家庭教育責任的概念與內涵

2.現代家庭教育責任存在問題

3.正確樹立現代家庭教育責任觀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樣,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家庭是最長久的教育場所,教育子女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使兒童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長,為接受學校教育打好基。無論從學科建設方面看,還是從其社會作用看,家庭教育責任都是繁重的。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沒有承擔好家庭教育責任,缺乏參與家庭教育的意識,整個社會也欠缺實施家庭教育的氛圍,有些家長甚至將家庭教育責任異化,轉嫁給寄宿學校,,認為把孩子寄宿在學校就已經承擔了應有的家庭教育責任,接下來的就是學校的責任;另外,有些家長還把家庭教育責任轉嫁給家庭教師、保姆、祖輩,本文主要闡釋家庭責任教育的真正概念與內涵,通過調查研究,針對現在家庭教育責任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責任觀。

三、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思路)

(一)研究步驟

1.查閱相關資料,確定研究題目。採用綜合比較的方法,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知識結構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課題。

2.看過相關的書籍和期刊文獻,整理資料和觀點,撰寫文獻綜述。

3.分析、整理所獲材料,完善自己的觀點、思路,撰寫任務書和開題報告,確定論文的框架。

4.翻譯外文資料。

5.完成論文初稿。

6.根據指導老師建議修改、完善論文。

7.完成論文全部內容、定稿。

(二)研究方法及措施

1.文獻法: 為確保本文研究能夠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進行本文研究的過程中,筆者廣泛大量地瀏覽了大量期刊以及學校圖書館豐富的藏書,並詳細閱讀了關於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學、外國家庭教育著述等等方面的文獻。對多渠道收集收集的各種研究資料進行客觀地分類、整理、深入分析,從而確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研究現代家庭教育責任關鍵首先是要對其內涵和現狀有基本的瞭解,再分析其中的影響因素,再對正確的家庭教育責任觀對孩子發展在哪些方面有所體現,併產生了哪些作用來進行思考和理論設想,以及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責任觀。

2.問卷調查法:通過對學生家長髮放問卷,瞭解現在家長家庭教育責任意識、態度、存在的問題等情況,從而為課題研究提供現實依據。

3.訪談法:對部分教師和學生進行有關訪談,彌補問卷調查的不足。在訪談中也可以從情感的角度進一步瞭解家長家庭教育責任擔負情況。

4.案例分析法:對比較典型的師生溝通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直觀地體現家長家庭教育責任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要點。

四、畢業論文(設計)提綱

一、家庭教育責任的概念與內涵

(一)家庭教育責任的概念

(二)確定家庭教育責任概念的依據

1、理論依據

2、法律依據

(三)家庭教育責任的內涵

1、家庭教育責任的目標

2、家庭教育責任的內容

二、問卷調查和訪談

(一)調查實施

(二)問卷調查結果

1、家庭的基本情況

2、家長的家庭教育責任意識與行為

(三)學生的反饋情況

(四)教師的反饋情況

三、現代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一)家長家庭教育責任的意識淡薄

1、家長缺乏參與家庭教育的意識

2、社會欠缺實施家庭教育的氛圍

(二)家庭教育責任異化

1、將家庭教育責任轉嫁給寄宿學校

2、將家庭教育責任轉嫁給家庭教師

3、將家庭教育責任轉嫁給保姆、祖輩

四、正確樹立現代家庭教育責任觀

1、在社會範圍樹立“家庭教育是教育真正起點”理念

2、加強家校教育聯絡,提高家長家庭教育責任感

3、建立家長教育學校,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責任觀

五、主要參考文獻

[1] 楊寶忠.大教育視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2] 關穎.社會學視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

[3] 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家庭教育開題報告 篇4

隔代家庭教育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一些孩子的父母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使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一項關於“隔代教育”的全國範圍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在上海,目前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孩子多達70%隔代教育已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

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隔代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隔代教育教育的型別。我把隔代教育分成一下幾種型別:過分關注型、過分監督型、嚴厲懲罰型、民主、溫暖和理解型。

二、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利弊分析:

(一)、利:

1、祖輩擁有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他們有過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並且有較多的時間和較好的耐心,從而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這對於孩子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

2、孩子由祖輩教養,年輕父母得以解除後顧之憂,專心致力於事業、工作上。

3、隔代教育也可以緩解老年人的孤寂,使其從孫輩的成長中獲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續,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對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態大有裨益。

(二)、弊:

(1)過分的溺愛和遷就易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意識,形成自我,任性的不良

個性。

(2)過分保護扼制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增強孩子的依賴性,易使子

變的更加嬌氣。

(3)祖輩深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事物較慢,影響孩子個性的形成。

三、隔代教育與父母教育:

隔代教育引起家庭內部教育現象的不一致。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

識結構,教育方式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祖輩在生理心理上必然帶有老年人的特點,而年青父 母們對現代教育觀念吸收較快,兩代人在對待教育孩子問題上經常出現不一致,如父母在幼兒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總引導孩子如何與小朋友友好遊戲,與同伴發生糾紛時,比較冷靜,注意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而祖輩容易從自己孩子“利益”出發,保證孩子“不吃虧”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長驕橫、霸道的不良習性,長期與祖輩生活在一起易造成孩子與其父母的感情隔閡。祖輩們對孩子的愛滿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從心理髮展過程來看,0-5歲兒童最需要的是對父母的情感依戀這種需要,是祖輩們不能滿足的祖輩的愛更多在於滿足幼兒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對於更高層次的需要――情感歸屬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滿足。

四、對策:方法一,兩代人互相溝通。

方法二:優化和提升家庭成員的文化知識水平提高自身修養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

育孩子。

方式三,用成功的教子經驗說服隔代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正確教育孩子。方法四,兩代人共同營造一個健康、輕鬆的家庭環境。

總之,無論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孩子,隔代教育具有不可避免性、它的存在必然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但任何問題都是辯證的,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只有揚長避短,才是教育好孩子的良方。

家庭教育開題報告 篇5

一、發達地區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新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特別是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家長文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子女實施家庭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大大改善,家庭教育也從無意識向有意識、從重智輕德向全面育人的方向轉變,呈現了許多新的特點。

(1)教育目的明確且逐漸走向務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教育體制的一系列改革,家長們的教育目的也有所改變,由單純的追求文憑轉向迎合社會所需。被調查的家長74%的人認為孩子讀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知識、明道理。18%的家長選擇讀書是為了學得一技之長。8%的家長乾脆選擇“讀書就是為了掙錢”。總體而言,把子女培養成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符合國家需要的有用人才已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共識。

(2)德、智、體、美、勞等素質培養得到重視。當問及“你認為孩子哪些方面最重要?”時,54%的家長選擇了成績好,14%的家長選擇愛勞動, 50%的家長認為思想品德對孩子最重要,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掌握一門技術對孩子很重要。由此可見,那種“只要孩子的學習好,其他什麼都不重要”的觀點已經漸漸淡出家長們的腦海。

(3)家庭教育向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據調查,有70%的家長開始意識到隨著孩子的成長,自己的教育逐漸力不從心。因此,部分家長在工作之餘還不忘給自己充電,並主動了解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等相關知識,翻閱相關家庭教育的書刊,有47%的家長參加過較為系統的“家長學校’培訓班。而且有32%的家長有過利用網路尋求家教祕方的經歷。由此可見,家長們在實踐家庭教育的同時,開始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這標誌著家庭教育開始走向科學教育的軌道。

(4)堅持正面教育、講求教育方法逐步成為主流。在家庭教育中,一錯就打,不對就罵,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正在被大多數家長所遺棄。當面對孩子成績不理想或不聽話時,70。5%的家長都主張採取談心的方式,正面教育,以理服人。50%的家長認為父母和子女應平等相處,共同探討學習、生活、社會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家長認為,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允許他們講出自己的意見,不能隨意將父母的願望強加於孩子身上,強制他們服從。還有一部分家長重視言傳身教,重視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發達地區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時代賦予了人才以新的含義。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處於發達地區的農村,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小生的家庭教育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和完善,但是,也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和教育的誤區,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被調查的家長中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70。8%,高中文化程度的佔22。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7。7%。相當一部分的家長“望題興嘆”,連基本的課堂輔導都很吃力,更別說是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有關家庭教育理論知識了。況且,有的家長在經過白天一天的勞累之後,對孩子的學習更是缺乏輔導的熱心與耐心,而此種情況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求助無門,久而久之,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荒廢學業。

(2) 父母的“知”、“行”分離現象突出。例如,在回答“你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這一問題時,有80。5%的學生擔心的問題是“成績不好”,側面反映了家長們的心口不一,依然單純地追求高分數。當問及“你父母或家長會要求你做家務活或參加其它的勞動嗎?”時,選擇“不會”和“偶爾會”的佔62%。而在課餘時間的支配上,看書做作業的佔78%。而在懲罰方式的調查中發現,簡單的“打一頓”的竟然高達78%!相同的問題,不同的答案,兩卷調查結果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充分說明了部分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具體實踐之間存在些許出入。

(3) 親子關係冷漠,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當問及“你的父母或家長或家長經常問你學校的事情嗎?”時,回答經常交談的只佔45%。每天和孩子聊天的家長也不到50%,有的家長甚至連續幾個星期都難得和孩子見上一面,交流也只限於孩子犯錯誤時候的批評教育。

(4) 部分父母對孩子的培養過分依賴學校。據調查,農村學生家長認識到並扮演好家長角色的只佔15%。大部分家長消極被動,主動與教師聯絡的僅佔20%。有些家長以為,孩子送到學校,培養成才只是學校的事。這種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監護人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對孩子的學習更是不管不問。國小階段正是孩子性格培養,品質塑造的關鍵時期,而孩子在家的時間遠遠多於在校,可見這部分國小生正處於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的狀態。

(5) 家庭教育缺乏科學理論指導。調查顯示,家長多是人云亦云雲,生搬硬套一些優秀學生家長的教育方法,部分家長有聽家庭教育講座的意向,而就當地的情況而言,當前還缺乏這方面的條件。只有3。6%的父母會“看家庭教育方面的電視節目、報刊或請教專家”。

三、優化發達地區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針對當前發達地區國小生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到底應該抓什麼?怎麼抓?筆者以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對父母而言,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的發展。首先,家長在工作之餘,多為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其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價值觀,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提出符合實際的成長期望。再次,家長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注意家庭中的物質環境和心理氣氛,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對學校而言,要大力挖掘併科學利用家庭教育這個有力的資源,使學校教育得到更好的延續和補充,以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學校要積極配合社會各職能部門辦好“家長學校”,針對本地區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進行有重點的“補課”,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另一方面,學校要制定相應的措施,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和聯絡,全面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使教育有的放矢,便捷高效。為此,學校可設定一些“開放日”和“接待日”,公佈教育最新資訊及學校工作的進展情況,歡迎廣大家長到學校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對於特殊原因而不能到校的家長,學校可以“家校聯誼本”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書面溝通。

(3) 對社會而言,當地政府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貫徹實施科學發展觀,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首先,充分利用網路,電視,報紙等媒體,引導文化主流方向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樹立科學的教育價值觀。其次,發揮經濟優勢,使經濟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教育優勢,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並鼓勵建立兒童健康心理諮詢,家長學校等專門機構,為國小生家庭教育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援,積極引進有利於國小生成長進步的圖書、音像製品,努力為國小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再次,要另外,完善立法體系,加強對網咖、電子游藝等遊樂場所的監督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