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醫生的進修自我鑑定(通用4篇)

醫生的進修自我鑑定 篇1

自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響應省衞生廳發起的“全省婦幼骨幹醫師培訓”活動,到XX醫院兒童保健科進行為期6個月進修培訓,現將進修學習過鑑定如下:

醫生的進修自我鑑定(通用4篇)

我在兒童保健科輪轉二個月,先後經過保健門診、骨密度室、小兒膳食營養分析指導、小兒運動神經發育干預治療、小兒智力測定等多個相關保健科室。日常工作包括:跟隨各主任醫師門診值班,普通兒科門診查體,協助帶教老師對患者進行體檢,獨立做幼兒運動功能鍛鍊,協助帶教老師行幼兒膳食營養分析,協助帶教老師行幼兒骨密度檢查,對就診患兒進行保健指導等。

瞭解的新技術有:嬰幼兒智力發育測評、嬰幼兒膳食營養分析、嬰幼兒氣質類型分析、兒童心理健康諮詢、腦電圖在兒童癲癇的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嬰幼兒眼科檢查及眼保健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嬰幼兒口腔保健在兒童保健中的應運。可能應運於我院兒童保健工作的技術有:廣泛推廣骨密度在兒童體檢中的應運,大力提倡微量元素在兒童保健中的應運,加強早期新生兒保健管理,加強嬰幼兒各階段發育評價,實現從患兒出生到各年齡階段保健一條龍服務,充分發揮兒童保健手冊在嬰幼兒生長髮育中的應運。

進修學習結束後,我認為自己感受到了醫學這個行業的重要性。進入科室後發現科室內部濃厚的學習氛圍,感覺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每天在處理完醫囑後,針對疑難病例或特殊病例科室內部都會展開集體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發現的疑點,甚至主任會親自帶領大家到患者病牀前反覆詳細查體。每週都會在科室內部展開教學,由各組帶頭人組織發言,講解一些個人診療中的心得體會及一些國內外最新的治療方案及研究成果。

科室內部有自己的圖書室,所有書籍對外開放,可以隨時調閲。上到科室主任,下到實習學生,任何人有疑問,都可以隨時提問,都可以得到滿意答覆。感受最深的還是老師們對於知識的渴求,相比較對於學習的態度,我們的學習僅僅知識被動的接受知識,在需要的時候才想到學習,上級醫院的老師們他們的學習經常年累月的積累,已經形成一種可在骨子裏、血液裏的習慣,就跟我們每天必須得吃飯喝水一樣。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整個科室工作人員會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模式,在相互督促、相互鞭策中業務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同時在XX醫院進修的這段日子裏,真正切實的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醫生肩負的那種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尤其在新生兒科被體現的淋漓精緻。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由於其崗位的特殊性,一線臨牀大夫基本沒有休息時間,值班往往一上就是三十幾個小時,幾乎是一刻不停的轉病房,查孩子。新生兒科的石主任曾經説:不是我們不想休息,責任所繫、性命相托,家屬吧孩子交到我們手中,我們就必須竭盡全力,保孩子周全。

在這樣高強度工作壓力之下,新生兒科的每一個大夫都有着高度的責任感,一旦病房孩子出現險情,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病房搶救,在我到重症監護室的兩個月裏,每天在院的重症新生兒平均90例以上,但是沒有遇到一例因為救治不利而導致死亡的,正是由於作為一名醫師的那種責任感,才使得以收住危重新生兒為主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患兒有着極高的存活率,才使得每天疲於奔命,高度緊張,身心勞累的醫生們繼續默默的堅守在崗位上。古代聖賢曾説過: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財則天下大定,我們醫生也是一樣的,我想一個醫院真正得以發展壯大,不是因為他的硬件設施有多好、也不是因為他的醫療器械有多先進,而是因為有這樣一批心存信仰的醫生們。

再者,充分理解了緊抓細節的重要性。在XX醫院隨處可以遇到許多的規矩,大到處方、醫囑,診療規範,小到穿着打扮、行為舉止,進修開始後我經歷了處處不懂規矩、處處碰壁、到開始理解規矩、遵守規矩,到後來高度認同這些規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明白了細節的重要性。在新生兒科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管哪一級的大夫,只要犯了規矩,任何人都可以批評指正,所以久而久之好多細小環節的規矩都變成了一種習慣。比如洗手,在進修之前,我從來沒想過,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日常動作,竟然有這麼多説法,除了嚴格按照規定的“七步洗手法”之外,還要知道幹什麼的時候該洗手,該用哪種洗手液,該用哪種消毒液消手,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在我入科一週內竟然考了三次。

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該穿哪種工作服,衣服、鞋子拜訪的位臵,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的分類,以及在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時的坐姿,保持的距離,一些習慣性問候語的場合,都有明確的規定。這些種種規定措施,從根本上杜絕了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滋生,也為科室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此,我聯想到了我們基層的實際情況,如果我們都能像省婦幼的科室那樣,充分發揮相互監督、權責分明的作用,嚴格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又怎麼能有差錯事故的發生呢。

短短的半年進修時間結束了,在這半年裏,經歷過痛苦、失落,也經歷了快樂、充實。在經過了繁重工作的磨練之後,自己感覺整個身心都有了巨大的蜕變,在見識了外面的世界後,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寬,在經歷了許多之後,才發現,不要説做一名優秀的醫師,就是做一名合格的醫師都有差距,所以我會更加努力。

醫生的進修自我鑑定 篇2

回顧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雖然説不上激情澎湃,但畢竟我為此付出了,雖然收穫不大,但遠遠超過了預想。如今,要離開帶領我們踏入超聲行列的老師們,心中的確有萬分的不捨,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此次分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

剛進入超聲科時,有很多的不適應,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對我來説還是那麼陌生,在學校學習的那些東西被一點一點的抽取,這時才知道,在學校學習的東西是那麼的稀少。

在這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裏,讓我明白超聲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主要是診斷,然而在臨牀上,所見的並非都是標準的聲像圖表現,不同的患者即使是正常的結構,形態都各有千秋。還記得剛來的超聲科的那一天,圖像都還不認識,老師也很陌生,那個時候的我,幾乎不知道從何入手,但是帶教老師很快帶着我融入了裏面。一個星期後,環境等也熟悉的差不多了,老師開始安排着我們學習打報告。

不要誤以為打報告——無非就是在鍵盤上敲打、記錄着老師的描述,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每天科室會有上百名患者就診,平均每個患者在五分鐘左右,一百名患者就是500分鐘,而每天的上班時間其實只有450分鐘,由而可想,打報告的準確性與速度的重要性。除了學習打報告之外,每週四下午,科室老師會安排時間給我們講解一些關於超聲的基礎知識和一些典型病變的聲像圖表現,以此來鞏固和豐富我們的知識。

此外,我還掌握了腹部、泌尿、婦科、以及淺表等的檢查技術,並且掌握了這些疾病的診斷,進一步瞭解了心臟、外周血管、以及胎兒的二、三維的檢查方法,同時也進一步瞭解了超聲造影技術和利用超聲進行引導的一系列穿刺活檢技術。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瞭解,對實際操作有了更多的瞭解,增強了專業知識的感性面及認識面,對所學的專業有了新的認識。從這次實習中,

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的再學習。俗話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最基本的技能是不能在書本上徹底理解的。短短的實習,讓我大開眼界,也學會了不少東西,也讓我對自己今後要從事的行業有所思考。這一個半月的實習彷彿讓我在思想又得到了一次昇華,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這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讀書固然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途徑,但是多一些實踐,暢享於實踐當中接觸實際的工作,觸摸一下社會的脈搏,給自己定個位,也是一種絕好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選擇。

醫生的進修自我鑑定 篇3

我在骨科進修學習的一年,一年的時間,不豐富但很充實,切身體會和感同身受,真的受益匪淺。

回首在骨科的一年進修,有細仔詢問病史的時候,有認真查體的時候,有安靜聽課的時候,有勿忙帶病人加檢查的時候,有老實站一天手術枱的時候,有翻閲書籍文獻的時候等等一幕幕,在我寫回顧總結的時候呈現於我腦海。雖然有些工作已經是很熟悉了,但每天和醫生的臨牀實踐中,如查房,問病史,查體等這些最基本的東西都能重新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規範的角度來講相差甚遠,所以這一年沒白來,從最基本的學起,不但學習了他們高深的脊柱關節套路,而且從臨牀醫生的角度去規範了自己的行為。

孜孜不倦的對專業的追求。作為全國的疑難病診治中心,所以在骨科領域也經常能碰到很多少見病,罕見病。當他們碰到沒見過疾病時,他們就會去查閲大量的文獻,並組織全科一起來學習查閲的文獻,並討論治療方案。醫學雖然是個經驗科學,對經驗的積累很重要,但是尊重循證醫學證據更重要。他們會對已經治療過的病例資料全部保存完好,以利於總結治療經驗。

明確管牀醫生的概念。其實是對管牀醫生概念的明確就是對臨牀醫生最好的詮釋。管牀醫生就一線住院醫,做好自己所管牀位病人的病歷書寫等文書工作,完成相關檢查和術前、術後會診,處理病人常見圍手術期併發症,有問題及時向上級醫彙報。所以住院醫留下來加班是常有的事,因為他們的事情繁瑣、工作量大,他們不會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去做。只有每天踏實地將自己的牀管理好了,才是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臨牀醫生了。做好住院醫才能為以後的職業生涯打好堅實的基礎。

做一名技術出色的醫生很難,做一名德藝雙馨的醫生更難。骨科醫生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是手術,所以對手術技術和手術能力的提高都會很重視,但一名優秀醫生不僅要具有基本的專業技術水平,更需要有對患者真誠負責的心。雖然這些大道理都能明白,但有幾個醫生能真做到的呢?至少我接觸過的骨科教授裏做到了。因此給我的感覺環境很重要,精神、文化造就了他們。學科帶頭人很重要,一個優秀的帶頭人可以帶出一片優秀的人。

一年的進修雖短,但嚴謹求精的治學精神和勤奮奉獻的工作作風會讓我受用一生。

醫生的進修自我鑑定 篇4

為期三個月的進修學習生活已經結束。在這短短的三個月內,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感觸良多。

還記得,接到進修通知時,我內心萬分激動,十分感激醫院和科室給了我這次難得的進修機會。去進修之前,我就認真地複習了《臨牀骨科護理學》中的有關內容,以加強自己的專科理論水平。併為此次進修學習做好計劃與設想。

也許自己的要求與期待過高,進修的前三週,內心十分失落,原因是:這三週來每天除了完成比我院骨科重得多的護理工作外,老師們很少給我們進修生講課,較少給我們進行十分正規的護理查房。當然,這裏存在客觀的原因:工作太忙,每天若能按時交接-班就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了。

失落之餘,只能主動向護長要求——每週跟教授查房一到兩次,並且下午三點鐘後去參加《臨牀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的學習。護長答應之後,我每天不到七點半就換好工衣出來,先做好一兩個術後病人的牀上浴再去參加交-班和查房。在《臨牀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的學習結束後,工作之餘,我常常去參加大學或醫院舉行的一些學習講座。在附一,有很突出的一方面就是學習的機會很多,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有上課學習的機會。我在這三個月內,參加了大學、附一舉行的許多學習課程,如《臨牀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院內壓瘡的認識”、“PICC管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處理”、“外科傷口處理的新進展”及《臨牀護理教學新理論與實踐技能》學習班等等,並且有幸參加了“20xx年骨與軟組織腫瘤多學科診治研討會”。這些課程、學習班或研討會,不僅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讓我瞭解了更多、更新、更先進的技術,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了護理事業的美好未來。

此外,讓我感觸頗深的是,進修的學習方法不同與其它的學習。如果我們用十年以前實習的態度和方法走進進修的地域,那樣可能收益不多,就像我進修的前三週的經歷,總想着“老師會主動教我”,“護長會妥善安排好自己的進修學習”,最後只能失望。進修學習,是一種“自我尋求、自我思考”的學習。在進修過程中,要學會“偷”。自我學習與偷學,對每一個進修生都十分重要。附一的老師,大多數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都很強。當想把一些有價值的資料拿去複印,藉口問“可不可以帶回宿舍看?過兩三天還回來。”她們總會很有禮貌地告訴你“對不起,這些東西是我們科自己弄的,你就坐在這裏看吧。”這樣,只能想辦法回去“學習”了。作為進修生,在工作中要注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如果發現有高年資的護士導師在為下級護士進行一些專科示範或上小課時,要學會抓住這種學習機會。有時瞭解到護長或專科護士要外出會診或參加會議時,先爭取機會跟着去,不讓聽了,再走也不遲……

附一各項制度的完善性與執行性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在附一,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都十分重視兩人核對制度。掛瓶、發藥等等護理操作都是兩人一起去執行,哪怕是打一瓶葡萄糖或是一瓶林格液都是兩人一起執行;在關節顯微外科,醫生在進行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術時,使用利多卡因進行局麻之前,都讓別人幫忙進行核對,對方確認後才能使用。

在附一,知賢任用的做法,讓我感觸很深。如在骨科,有工齡23年的老護士仍與工作1~3年的年輕護士一樣上早班(7~14班);有工齡才四五年就已做了總帶教、工齡六七年就做了專科護士的,在護理工作中,她們對能力的重視,遠遠大於工齡。並且她們的護長能根據護士的性格特點與能力來安排病區的護理管理QC工作。

進修生活是辛苦的,進修學習充滿着希望與激-情。只有在進修過程中品嚐過艱辛,才能耕耘出甜美的碩果。今天,我自認是滿載而歸,希望能將所學更好地服務於病人,為醫院和科室的護理髮展做出自己應盡的努力!

護理部:進修學習的一段時光,其實也似一個人職業生涯的縮影。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也需要有積極的心態,主動學習的精神,要“自我尋求,自我思考,自我創造”,才能更快的進步成長,而不是等着“被別人來教導”“被別人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一段進修學習的經歷,積極主動讓自己的境遇發生改變,由此所帶來了滿滿收穫,而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乃至一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