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熱電廠實習工作報告(通用5篇)

熱電廠實習工作報告 篇1

在剛進熱電廠的時候,廠內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和入廠安全教育。之後我們分成兩組在各自師傅的帶領之下去參觀了電廠的各個部分。廠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嘈雜,再就是高大的建築物,師傅們強調最多的就是安全。對於師傅的介紹,講解一米外幾乎就聽不到説什麼,經過了嘈雜的廠房後,我們來到了輸煤集控室,那裏能夠説是電廠裏面環境最好的工作場地,沒有房外的灰飛煙饒,沒有機器的轟轟隆隆,而且沒有外面的酷熱。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門對面的一排三台機器,上面佈滿了紅線,紅點,還有一些綠色的,據介紹就是控制電廠輸煤系統的機器裝備等等的流程圖。此刻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了,室中心的幾台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能夠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運行,比起原先的舊電廠,此刻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

熱電廠實習工作報告(通用5篇)

我們在工人師傅的導引之下,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設備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很難看到一個工人,偶爾看到的是幾台可控機器,據工人師傅介紹,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設置好程序就能夠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能夠觀測,所以只要電廠運行出了問題,就能夠立刻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立刻過去,使之儘快得到解決。

此刻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瞭解,火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還有其他的,反正就是採用的輪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8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務必嚴密注視着計算機,確保異常狀況的出現能夠被立即發覺;對於維修方面的,工作時間有些不同,有一種開玩笑的説法,説維修工個個都患有“電話恐懼症”,只要電話一響,多半認為就是要工作了——電廠某些設備需要維修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必趕赴現場。當時我們聽起來都很驚訝,心底裏自然就想以後自己不要從事這種工作了,總之,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週”,人家最閒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

雖然有些東西還是有點不太明白,但從基本上已經明白了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實際上,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是四個能量形態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為熱能,這個過程在蒸汽鍋爐或燃汽機的燃燒室內完成;再是熱能轉變為機械能,這個過程在蒸汽機或燃汽輪機完成;最後透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轉成電能。

火力發電廠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車運送到發電廠的儲煤場,再用輸煤皮帶輸送到煤鬥或筒倉。原煤從煤鬥落下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並同時送入熱空氣來乾燥和輸送煤粉。構成的煤粉空氣混合物經分離器分離後,合格的煤粉經過排粉機送入輸粉管,透過燃燒器噴入鍋爐的爐膛中燃燒。燃料燃

燒所需要的熱空氣由送風機送入鍋爐的空氣預熱器中加熱,預熱後的熱空氣,經過風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機作乾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燒器進入爐膛。燃燒生成的高温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先沿着鍋爐的倒“U”形煙道依次流過爐膛,水冷壁管,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同時逐步將煙氣的熱能傳給工質以及空氣,自身轉成低温煙氣,經除塵器淨化後的煙氣由引風機抽出,經煙囱排入大氣。如電廠燃用高硫煤,則煙氣經脱硫裝置的淨化後在排入大氣。煤燃燒後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會因自重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沉降到爐膛底部的冷灰鬥中構成固態渣,最後由排渣裝置排入灰渣溝,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場。超多的細小的灰粒則隨煙氣帶走,經除塵器分離後也送到灰渣溝。

鍋爐給水先進入省煤器預熱到接近飽和温度,後經蒸發器受熱面加熱為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被加熱為過熱蒸汽,此蒸汽又稱為主蒸汽。經過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輸送和燃燒、蒸汽的生成燃物的處理及排出。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作功,衝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從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為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透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有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後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透過繼續加熱除去溶於水中的各種氣體。經化學車間處理後的補給水與主凝結水匯於除氧器的水箱,成為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送往高壓加熱器,偶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必須的蒸汽加熱,然後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循環。

循環水泵將冷卻水送往凝結器,吸收乏氣熱量後回到江河,這就構成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缺水的地區或離河道較遠的電廠。則需要高性能冷卻水塔或噴水池等循環水冷設備,從而實現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電能,以及鍋爐給水供應的過程。因此火力發電廠是由爐,機,電三大部分和各自相應的輔助設備及系統組成的複雜的能源轉換的動力廠。

火電廠主要由三大設備組成:鍋爐,汽輪機和電機。這次的認識實習主要認識的是鍋爐與汽輪機。

火電廠中鍋爐完成就是透過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的能量轉換過程,鍋爐機組的產品就是高温高壓的蒸汽。在鍋爐機組中的能量轉換包括三個過程:燃料的燃燒過程、傳熱過程和水的汽化過程。燃料和空氣中的氧,在鍋爐燃燒室中混合,氧化燃燒,生成高温煙氣,這個過程就燃燒過程。高温煙氣透過鍋爐的各個受熱面傳熱,將熱能傳給鍋爐的工質——水。水吸熱後汽化轉成飽和蒸汽,飽和蒸汽進一步吸熱轉成高温的過熱蒸汽,這就是傳熱與水的汽化過程。

關於鍋爐中使用的水,據老師介紹,電廠中使用的一般是除鹽水,鍋爐的給水先進入後自下而上流動,經加熱後進入汽包然後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聯箱,在進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轉成蒸汽構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內分離,其中水繼續留在汽包內進行下一輪循環。

鍋爐使用的均為煤。電廠對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電廠一般採用的是煤粉爐,其原因是煤粉流動性好,可充分燃燒,使用之前,利用熱空氣噴入爐膛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爐內作懸浮燃燒。高新電廠的師兄介紹説煤粉的細度不到頭髮絲大,主要是為了提高燃燒效率。如今的環境問題突出,嚴重阻礙了人類的發展,

所以在熱電廠中,廢氣物都要經歷嚴格的脱硫後才能排放。

這次實習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實踐知識,雖然給我們的動手機會不多,但是仍比整日坐在教室內紙上談兵要好許多。二

同為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與工業大學合作,運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為客户帶給電能質量及電機控制整體解決方案的高科技股份制企業。公司成立於20xx年5月,總部座落於高新技術開發區迎賓路集中區鄱陽中街17號。公司現有資產超過億元,廠區佔地面積40000m,建築面積13200m。

公司主要產品有高(低)壓動態無功功率補償裝置、諧波治理裝置和高(中)壓大功率電動機軟起動裝置等。其中,低壓無功補償和諧波治理裝置已經具備井下礦用隔爆潛力;大功率同步電動機自控變頻軟起動裝置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項目”,及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推進項目,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擁有多項產品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均已透過國家權威部門的試驗檢測,取得了相關資質,僅用四年時光就憑藉先進的技術、卓越的品質和周到的服務,迅速遍佈大江南北的二十八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廣泛應用於電力、煤炭、冶金、港口、造船、石化、電氣化鐵路和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在我國電能質量和電機起動控制領域贏得了重要席位,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讚譽。經國家有關權威機構認定,公司成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黑龍江省電能質量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黑龍江省電器工業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等。

小結

一向以來,書本上的常識總是以一副高儀態凌駕於實際之上,課堂與實踐脱節,而我也一向渴望能有這樣的時機,能親身到現場,去了解工人師傅是如何操作機械的。真正到了現場,才發現很多書本上的道理到了實際中咱們並不必須能做出來,有工藝的原因,也有材料的原因;而與此相反的,很多理論不可行的東西,卻能在師傅手中,憑藉豐厚的經驗和嫻熟的技巧給予以實現,不得不讓人讚歎服氣。

實際練習中的另外一個認識就是,咱們國度的工藝水平比起歐美、日本等發財國度來説,照舊有必須差距的。人家的機牀能夠做出來的東西,咱們自己的機牀卻因為精度的原因而做不出來,有時候還被迫得出高的離格的價格去買人家的產品,這不能不説是一個讓人感慨的現實。咱們國度此刻還需要超多的高技術人材,切切實實的從基層學科提高整個工業現代化的水平,這才是當務重中之重。

熱電廠實習工作報告 篇2

時光匆匆,還記得去年的夏天的7月13日,我來到這個陌生而又繁華的城市,來到期盼已久的廣州發電廠.轉眼間,已有300多個白天黑夜了,在這逝去的300多個日夜裏,我不僅僅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是在很多方面的潛力都得到了鍛鍊和增長,邁出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從廣州市人事局舉辦的崗前培訓班學習到公司裏的崗前培訓課;從“新老員工籃球對抗賽”到從化療養再到參觀西村熱電廠、員村熱電廠和柴油機發電廠,廣電優美的廠區環境和“團結協作,奮發進取”的企業文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領導的語重心長的講話也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和學習提出了誠懇的推薦。

經過西村熱電廠安全學習並順利透過考試之後,8月初開始下班組開始為期2個月的專業認識實習,從乙值電氣專業開始,依次在鍋爐、燃料、化學、汽機專業進行實習,對整個西村熱電廠的發電工藝流程有了大概的瞭解。電廠概況:我所在的西村熱電廠是典型的熱電聯產式機組電廠,和其他火電廠一樣,都是採用鍋爐對煤粉進行燃燒,把水加熱成具有必須温度和壓力的過熱蒸汽,再進入汽輪機推動轉子做功,從而帶動發電機和勵磁機轉動產生電能。從能量轉換的角度來看,煤裏面的化學能再鍋爐中燃燒釋放出來,轉轉成過熱蒸汽的熱能,這些熱能在汽輪機內做功,把熱能轉化成轉子的機械能,最終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輸送出去。所謂熱電聯產式機組,即除了發電之外,還向外供熱.

燃料專業實習(為期一個運行周):

燃料車間是電廠發電系統的能源第一站,主要負責全場的燃煤的進煤和上煤過程,為鍋爐燃燒帶給源源不斷的動力。燃料車間標誌性的建築就是龐大的煤場和跨度基本含括全廠的輸煤皮帶,在煤場裏面,工作人員用吊機將一車車火車卡上的煤抓卸下,不同的煤種按堆放置。根據每一天燒煤的不同配比,工人們抓取不同比例的煤到皮帶機上進行配煤。皮帶機的啟動和對整個煤從煤場到煤倉的輸送過程則是透過集控室的程控系統進行控制,透過佈置在皮帶層的攝像頭,操作者對整個輸煤過程一目瞭然。

化學專業實習(為期一個運行周):

我們明白:熱力發電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工質的形態轉化過程,在鍋爐裏面,水被加熱成過熱蒸汽,然後通入至汽輪機裏面做功發電,做完功的乏汽最終在凝汽器裏面被凝結成水,再進入鍋爐裏面循環使用,由此可見水在電廠裏面的地位。

在電廠裏面有很多種類的水:循環水,給水,各種旋轉機械的冷卻水……這些水的供給以及鍋爐每一天的煤質化驗都是在化學車間完成的。

在化學車間裏主要有預處理設備:斜管沉澱池、過濾器和無閥濾池等,這些設備主要是把循環水來水中的雜質、懸浮物去除,保證廠工業水系統、消防水系統用水,並供給化學除鹽水水源。

除鹽設備:陽牀、陰牀、混牀等。顧名思義,透過這些陰陽離子牀的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離子,保證進入主廠房補給水系統水質合格。

加藥設備:如除鹽水加氨處理、循環水加氯處理等。為了更好的滿足生產中所需要水的水質,這些設備操作必不可少。

主崗位專業實習(為期兩個運行周)

鍋爐、汽機、電氣三個專業是電廠的三大主要車間,不僅僅是因為其地位的重要,而且每個專業涉及到的設備跨度十分大,數量十分多,運行需要的操作技術十分高。

鍋爐專業:

由於時間有限,在鍋爐乙班實習的2個運行周內,只能對鍋爐有個大概的瞭解:我廠共有5台額定蒸發量為220t/h,壓力為9.8Mpa的高温高壓式鍋爐,額定蒸發量均為220噸,額定壓力均為9.8Mpa,所用燃燒器是波紋翻邊鈍體直流式燃燒器,正四角上下兩層佈置,鍋爐點火採用輕油點火方式,其四支油槍分別佈置在下二次風噴口。鍋爐燃燒方式是噴燃器正四角佈置,煤粉在爐內構成切圓進行燃燒。採用母管式運行方式,目前已經全部投用DCS控制系統。

在集控室的DCS控制畫面上面,我瞭解到,我廠的鍋爐主要有給水系統、蒸汽系統、燃燒系統、煙風系統和制粉系統等。

簡單來説給水系統如下流程圖所示:

給水下降管飽和過熱蒸汽

給水管道省煤器汽包過熱器汽機

水冷壁蒸汽

經過高加加熱過的水透過省煤器後進入到汽包當中去,再透過水冷壁吸收鍋爐爐膛中燃燒煤粉所產生的熱量成為汽水混合物,再進入到汽包內進行汽水分離,分離出的水和進入鍋爐的給數一齊再次經歷以上過程,而分離出的蒸汽則從汽包頂部出來經過各式過熱器等換熱設備,最終轉成貼合參數要求的過熱蒸汽進入到汽輪機內。

煤煤

原煤倉給煤機磨煤機(煤粉由空氣攜帶)燃燒器

熱量(吸收)

爐膛燃燒煙氣除塵器引風器排大氣

渣(較大顆粒):(沉降)冷灰鬥除渣設備

燃料專業透過皮帶輸送到原煤倉的煤先進入給煤機,透過給煤機進入磨煤機磨成滿足燃燒需要條件下的煤粉,再由一次風吹入燃燒器在爐膛內懸浮燃燒,爐膛周圍牆壁上佈置有密集排列的水冷壁管,管內有水和蒸汽流過,既能吸收爐膛的輻射熱,又能保護爐膛不致被燒壞。燃燒火焰中心具有1500℃或更高的温度,但在上部爐膛出口處,煙氣温度要低於煤灰的熔點,以免熔化的灰渣粘結在煙道的受熱面上。煤粉燃燒所生成的較大灰粒沉降至爐膛底部的冷灰鬥中,逐漸冷卻和凝固,並落入排渣裝置,構成固態排渣。超多較細的灰粒隨煙氣離開爐膛,流經一系列對流受熱面,逐漸冷卻,最後由引風機經煙囱排入高空。排煙的温度通常在150℃左右,為了減少排煙所帶出的飛灰,防止環境污染,離開鍋爐的煙氣先流經電除塵器,使絕大部分飛灰被捕捉下來,最後只有少量的細微灰粒透過煙囱排入大氣。煤粉燃燒後產生的煤渣落入到冷灰鬥當中,爐底司泵將定期對其進行排渣工作。

在鍋爐實習的日子裏,我參與了班組的台帳登記工作,從中也學到了一些以前在校園裏沒有接觸到的術語和鍋爐方面的運行知識,比如説“打焦”“揀草”,這些都是鍋爐師傅們每一天都要做的工作,師傅告訴我:看上去挺簡單的一些活,實際上也有很多奧妙在其中,都是長時間的工作積累才得出的經驗。象在鍋爐這個每個月考核小指標較多的專業,一個經驗豐富的師傅對一個班組來説又顯得格外重要。

電氣專業:

電氣專業是電廠能源轉換的最後一站,在那裏,生產出來的電能一部分被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電網上,一部分以廠用電的形式被用於廠裏的各種設備。

我廠5台汽輪發電機組當中,#1-4發電機功率為60000KW,#0發電機為30000KW,輸出的額定電壓都是10.5KV,透過升壓站的主變將發電機輸出的電壓變壓成6KV和110KV,110KV送至110KV母線,透過西坦線、西羅甲線、西羅乙線、西流盤鹿線這四條線路向外界輸送電能。6KV的電則被廠變壓器降壓成380V的廠用電源,供廠內耗電。

為了保證廠內設備供電的連續性,除了正常的廠用電之外,還配備了UPS電源和直流備用電源。

電氣專業的工作大到全廠的線路維護,小到控制室裏換燈泡,都會涉及。由於工作所接觸到的都是高壓的輸電線路和帶電設備,要格外注意安全。這些帶電設備不像汽機和鍋爐專業那樣,當靠近管道就會有很熱或者很響的聲音,在操作設備的時候自然都會有種自我保護的意識,而電是看不見摸不着的,甚至在還未接觸的時候都會產生電弧傷害。因此,電氣工作就應要做好防護措施,平時要多思考,對有可能發生觸電和電擊的地方要多加留意。在進入到6KV的母線室時,帶我的師傅就告訴我,剛進入這個房間的時候,要把步子邁小一點,以防母線室內發生接地而產生的垮步電壓擊傷自己。安全生產,百年大計。平時工作當中就就應用心討論,用心總結經驗,不僅僅僅是安全方面還包括技術方面,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安全增產和降耗。

汽機專業實習:

汽機專業是我實習的最後一站,也是我以後即將工作的崗位,很有幸能夠來到汽機乙班這個能夠説是全廠最有活力的班組。按着實習安排,我首先從汽機輔崗:給水,除氧和循環水這三個崗位開始實習。

實習汽機輔崗

給水崗位:

給水崗位是全廠最重要的崗位,它的重要性我能夠用“心臟”來比喻一點都不誇張。如果把我們電廠比作是一個人,全廠的給水系統和凝結水系統就相當於人的動脈系統和靜脈系統,凝結水系統由凝結水泵泵出,依次經過低加,高除,然後由給水泵加壓泵向鍋爐成為給水系統,給水泵就象人的心臟一樣,維持着整個生產過程中工質水的循環過程。

西村熱電廠共有6台給水泵,其中#1,3,5,6泵是出力為320m的大泵,#2泵是出力為202的小泵,#4泵為中泵,一般運行時採用大,中,小三台泵母管運行,維持給水壓力在12MPa-14.7MPa範圍內.

由於給水泵是緊之後除氧器的設備,在除氧器內,水是對應壓力下的飽和温度,所以當給水泵的入口壓力如果不夠的話,很容易發生給水汽化現象:泵體發出不正常噪音和振動,在高轉速運行下,這對泵體的損傷十分大.因此要求當進水温度為158攝氏度時進水壓力不應低於汽化壓力的1.13倍(即0.65MPa).給水泵上面有兩個閥門是操作中經常切換的,一個是用來暖備用泵體的暖泵閥,一個則是給水泵的再循環管,再循環管的作用也是為了防止再鍋爐低負荷或事故狀態下,給水泵產生汽化.

給水崗位上關鍵的一點就是要保證住水壓在正常範圍之內,水壓的波動一般有兩個原因:鍋爐負荷的波動,需要給水量的變化,還有一個就是運行泵的突然掉閘.在給水實習的這段時間,有時機組經常要進行調峯,這時我們會接班長指令,根據給水水壓的大小轉泵來滿足生產需要,水壓太低了不能滿足鍋爐汽包的壓力,太高了運行起來不經濟.給水泵是廠用電的耗電大户,恰當的轉泵能夠節省相當多的電能,降低廠用電率.

為了防止運行泵突然掉閘的狀況發生,給水泵具有很多聯鎖保護,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給水母管低水壓聯鎖,該聯鎖投入時具有母管壓力低自啟動備用泵的功能.當運行泵掉閘或母管壓力低至12MPa時,聯鎖啟動備用1泵,如果當母管壓力低於12MPa超過5秒中,那麼備用2泵將也會聯鎖啟動.

給水泵這邊平時的操作不多,日常主要工作就是認真監視各項參數在正常範圍之內,每兩個小時對泵體進行仔細的檢查,調整軸承,軸封和迫件冷卻水,油温等.幾位師傅也為我講解了他們在多年運行崗位上所遇到的事故和處理方法,也使我瞭解到,真正的安全生產,決不能停留在對運行規程的死記硬背上,我們需要的是對它的靈活應用,是經驗,還有事故來臨時冷靜的大腦.

除氧崗位:

除氧器的功能主要是除去凝結水中的氧,二氧化碳等非凝結氣體,同時在除氧的過程當中,凝結水被加熱至除氧器運行壓力下的飽和温度,這樣能夠提高鍋爐的給水温度,除氧器的加熱源是汽機的二段抽汽,門杆及軸封漏氣,高加疏水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餘汽疏水,以此提高機組的熱經濟性.

除氧器除氧的原理簡單來説就是根據亨利定律和道爾頓定律,將水加熱至除氧器工作壓力下的飽和温度.從而出去凝結水中的氧,二氧化碳等非凝結氣體.

我廠的除氧器共有6台,其中高壓除氧器5台,低壓除氧器1台,均佈置在12米層,為噴霧填料式除氧器.除氧工崗位的主要任務就是隨時調整除氧器的水位和工作壓力在正常範圍之內.一般來説,除氧器的水位波動會比較明顯,為了維持水位,除氧工務必經常和機組聯繫開關補水量,並注意鍋爐疏水箱的水位,合理安排鍋爐司泵上水.除氧器的水位過低可能會引起給水泵進口汽化,水位過高可能會從汽平衡去機組軸封管道內通向機組的軸封,引起機組的水衝擊,直接導致跳機.

在除氧的崗位上,曾遇到過一次小小的狀況:當時正在開機,凝結水未回收,鍋爐還在並汽當中,超多的給水以蒸汽的形式排向了空中,除氧器水位急劇下降,而且鍋爐疏水箱裏已經沒有疏水,機組的補水量已經開到最大都沒有太大的效果,當時看除氧的師傅果斷的選取了啟動中繼水泵將低除裏的水泵往高除.這是不到最後不會用的方法來挽救高除的水位,平時都很少做的操作,然而他們卻一清二楚,清楚的記得8米層還有個中繼水去高除的門並把它打開.這一點我覺得很難得,但是想一想也不是件難事,只要你對工作抱着用心負責的態度去做,就必須能夠記得或者發現,師傅們嚴謹的工作態度留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是的,工作就是要認真,細緻,來不得一點馬虎,尤其是在我們運行崗位,職責心是就應是放在第一位.

循環水崗位:

循環水泵的作用是向汽輪機凝汽器供給冷卻水,用以冷卻凝氣輪機排汽,此外,循環水泵還要向冷油器,冷風器,鍋爐衝灰水等帶給水源.

我廠共有6台循環水泵,型號為1000HLB-16,流量為11240.平時運行時一般開3台,維持壓力在0.05-0.08MPa.每台泵對應有兩台旋轉濾網和一個外圍水閘對泵吸入口處的水源進行垃圾清理,在每台泵的出口處有化學的加氯裝置的接口,對循環水進行加氯殺毒.以前是直接加氯氣殺毒,危險性比較大,此刻採用了毒性較小的便於貯藏的次氯酸鈉溶液進行加氯,安全性提高了很多.本站shucunwang.

循環水崗位上每一天都務必做的一項工作是配合機修人員清洗外圍水閘,及時進行轉泵,此外還要注意循環水壓力和河水水位,循環水的壓力直接影響到機組的真空度,關係到機組的正常運行.

實習副司機:

順利地透過了輔崗的考試和演習,今年4月初簽定副司機培訓合同,我開始近一步對汽輪機本體的認識和學習.目前學習的是#1-4機,也就是我們經常説的6W機.由於時間還不太長,對整個系統只有個初步的瞭解,對操作也是在學習運規和跟隨副司機後面學習的階段.

#1-4機型號為C60-8.83/1.27型,單缸、衝動、單抽汽、凝汽式,具有一級調整抽汽,其額定負荷為50MW,最大負荷為60MW,額定汽壓為8.8+0.4MPa,額定氣温為535(+510)℃,額定轉速3000r/min,共分19級(其中高壓部分包括調節級和7個壓力級,中壓部分包括調節級和10個壓力級),回熱抽汽共5段,分別在5、8、11、15、17級後。主要由調速系統、主蒸汽系統、凝結水系統、給水系統、除氧系統、真空系統、抽汽回熱系統、循環水系統、油系統等構成。

我認為作為一名副司機,首先要對系統熟悉,做到哪裏有閥門,哪裏有設備心中有數;其次對運規上的東西弄懂,慢慢吃透;再次,在外面操作時,一點要聽清楚指令,和司機作好聯繫工作,按照司機的指令去做事情.副司機就是司機的手和眼睛,洞察機組的一切狀況,而且遇到什麼問題就應及時向司機反映,以便司機作好調整的操作.

總結

從初來廣州到此刻已經過去一年的時間,這一年我所收穫的東西比以前在校園裏面的一年要多的多,也順利完成了從一個學生到一個工作人員的初步轉變。從開始的跟班見習到之後的獨立當崗;從第一次拿着系統圖在機房跟系統到獨立操作;從開始的懵懵懂懂到之後對系統和設備的熟悉.我也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並且在工作中養成了勤動手,多動腦的工作習慣.

勤動手,多動腦,學習和創新是無止境的,即使是我們廠當前的系統,雖然説已經日趨完善,卻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班組的QC活動中,在合理化推薦本上,在事故缺陷本上,都能夠望見廣電員工踴躍的獻言獻策.這也是廣電70年以來,一代代奮鬥者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此刻全廠上下正掀起一陣“建立學習型班組”的熱潮,圍繞着“學習和創新”這兩個主題,在全廠職工當中廣泛開展這項活動,將我們的優良傳統發揚廣大,實現其在新的形式下的新好處。

熱電廠實習工作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1)建立有關工藝過程、系統原理和設備的感性認識,初步瞭解有關係統和設備的操作步驟和方法,提高我們的實踐潛力,為後續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瞭解本專業的主要資料,加深對本專業的瞭解,提高我們的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培養我們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我們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服務的使命感和職責感。

4)初步瞭解研究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我們樹立正確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觀點。

5)初步瞭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培養我們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和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的方向。

二、熱電廠的基本介紹:

1.熱電廠的主要概念

熱電廠的生產過程實質上是四個能量形態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為熱能,這個過程在蒸氣鍋爐的燃燒室內完成;再是熱能轉變為機械能,這個過程在汽輪機內完成;最後透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

2.火電廠的主要系統有原料系統、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等。

三、熱電廠的完整發電過程。

煤炭的熱能透過鍋爐轉化為高温高壓的水蒸氣,高温高壓的水蒸氣透過汽輪機轉化為轉子的旋轉機械能,機械能再透過發電機轉化為電能。具體如下

1.燃燒過程:

用輸煤皮帶從煤場運至煤鬥中。大型火電廠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燒煤粉。因此,煤鬥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機內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熱空氣攜帶經排粉風機送入鍋爐的爐膛內燃燒。煤粉燃燒後構成的熱煙氣沿鍋爐的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流動,放出熱量,最後進入除塵器,將燃燒後的煤灰分離出來。潔淨的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透過煙囱排入大氣。助燃用的空氣由送風機送入裝設在尾部煙道上的空氣預熱器內,利用熱煙氣加熱空氣。這樣,一方面除使進入鍋爐的空氣温度提高,易於煤粉的着火和燃燒外,另一方面也能夠降低排煙温度,提高熱能的利用率。從空氣預熱器排出的熱空氣分為兩股:一股去磨煤機乾燥和輸送煤粉,另一股直接送入爐膛助燃。燃煤燃盡的灰渣落入爐膛下面的渣鬥內,與從除塵器分離出的細灰一齊用水衝至灰漿泵房內,再由灰漿泵送至灰場。

2.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汽輪機的轉子與發電機的轉子透過連軸器聯在一齊。當汽輪機轉子轉動時便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在發電機轉子的另一端帶着一太小直流發電機,叫勵磁機。勵磁機發出的直流電送至發電機的轉子線圈中,使轉子成為電磁鐵,周圍產生磁場。當發電機轉子旋轉時,磁場也是旋轉的,發電機定子內的導線就會切割磁力線感應產生電流。這樣,發電機便把汽輪機的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電能經變壓器將電壓升壓後,由輸電線送至電用户。

3.傳熱過程和水的汽化過程

在除氧器水箱內的水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透過高壓加熱器送入省煤器。在省煤器內,水受到熱煙氣的加熱,然後進入鍋爐頂部的汽包內。在鍋爐爐膛四周密佈着水管,稱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兩端均透過聯箱與汽包連通,汽包內的水經由水冷壁不斷循環,吸收着煤愛燃燒過程中放出的熱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熱沸騰後汽化成水蒸汽,這些飽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進入過熱器中。飽和蒸汽在過熱器中繼續吸熱,成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有很高的壓力和温度,因此有很大的熱勢能。具有熱勢能的過熱蒸汽經管道引入汽輪機後,便將熱勢能轉轉成動能。高速流動的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子轉動,構成機械能。

四、除硫及除雜過程

(1)、除硫

技術特點

1.高速氣流設計增強了物質傳遞潛力,降低了系統的成本,標準設計煙氣流速到達4.0m/s。

2.最優的塔體尺寸,系統採用最優尺寸,平衡了SO2去除與壓降的關係,使得資金投入和運行成本最低。

3.技術成熟可靠,多用於55,000MWe的濕法脱硫安裝業績。

4.吸收塔液體再分配裝置,有效避免煙氣爬壁現象的產生,提高經濟性,降低能耗。從而到達:

a.脱硫效率高達95%以上,有利於地區和電廠實行總量控制;

b.技術成熟,設備運行可靠性高(系統可利用率達98%以上);

c.單塔處理煙氣量大,SO2脱除量大;

d.適用於任何含硫量的煤種的煙氣脱硫;

e.對鍋爐負荷變化的適應性強(30%~100%BMCR);

f.設備佈置緊湊減少了場地需求;

g.處理後的煙氣含塵量大大減少;

h.吸收劑(石灰石)資源豐富,價廉易得;

i.脱硫副產物(石膏)便於綜合利用,經濟效益顯著。

工藝流程

石灰石(石灰)——石膏濕法脱硫工藝系統主要有:煙氣系統、吸收氧化系統、漿液製備系統、石膏脱水系統、排放系統組成。其基本工藝流程如下:

鍋爐煙氣經電除塵器除塵後,透過增壓風機、GGH(可選)降温後進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內煙氣向上流動且被向下流動的循環漿液以逆流方式洗滌。循環漿液則透過噴漿層內設置的噴嘴噴射到吸收塔中,以便脱除SO2、SO3、HCL和HF,與此同時在“強制氧化工藝”的處理下反應的副產物被導入的空氣氧化為石膏(CaSO42H2O),並消耗作為吸收劑的石灰石。循環漿液透過漿液循環泵向上輸送到噴淋層中,透過噴嘴進行霧化,可使氣體和液體得以充分接觸。每個泵通常與其各自的噴淋層相連接,即通常採用單元制。

在吸收塔中,石灰石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石膏,這部分石膏漿液透過石膏漿液泵排出,進入石膏脱水系統。脱水系統主要包括石膏水力旋流器(作為一級脱水設備)、漿液分配器和真空皮帶脱水機。經過淨化處理的煙氣流經兩級除霧器除霧,在此處將清潔煙氣中所攜帶的漿液霧滴去除。同時按特定程序不時地用工藝水對除霧器進行沖洗。進行除霧器沖洗有兩個目的,一是防止除霧器堵塞,二是沖洗水同時作為補充水,穩定吸收塔液位。

在吸收塔出口,煙氣一般被冷卻到46~55℃左右,且為水蒸氣所飽和。透過GGH將煙氣加熱到80℃以上,以提高煙氣的抬升高度和擴散潛力。最後,潔淨的煙氣透過煙道進入煙囱排向大氣。

脱硫過程主反應

2+H2O→H2SO3吸收

3+H2SO3→CaSO3+CO2+H2O中和

3+1/2O2→CaSO4氧化

3+1/2H2O→CaSO31/2H2O結晶

4+2H2O→CaSO42H2O結晶

3+H2SO3→Ca(HSO3)2pH控制

同時煙氣中的HCL、HF與CaCO3的反應,生成CaCl2或CaF2。吸收塔中的pH值透過注入石灰石漿液進行調節與控制,一般pH值在5.5~6.2之間。

主要工藝系統設備及功能

1.吸收系統

吸收系統的主要設備是吸收塔,它是FGD設備的核心裝置,系統在塔中完成對SO2、SO3等有害氣體的吸收。濕法脱硫吸收塔有許多種結構,如填料塔、湍球塔、噴射鼓泡塔、噴淋塔等等,其中噴淋塔因為具有脱硫效率高、阻力小、適應性、可用率高等優點而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因而目前噴淋塔是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脱硫工藝中的主導塔型。

噴淋層設在吸收塔的中上部,吸收塔漿液循環泵對應各自的噴淋層。每個噴淋層都是由一系列噴嘴組成,其作用是將循環漿液進行細化噴霧。一個噴淋層包括母管和支管,母管的側向支管成對排列,噴嘴就佈置在其中。噴嘴的這種佈置安排可使吸收塔斷面上實現均勻的噴淋效果。吸收塔循環泵將塔內的漿液循環打入噴淋層,為防止塔內沉澱物吸入泵體造成泵的堵塞或損壞及噴嘴的堵塞,循環泵前都裝有網格狀不鏽鋼濾網(塔內)單台循環泵故障時,FGD系統可正常進行,若全部循環泵均停運,FGD系統將保護停運,煙氣走旁路。

氧化空氣系統是吸收系統內的一個重要部分,氧化空氣的功能是保證吸收塔反應池內生成石膏。氧化空氣注入不充分將會引起石膏結晶的不完善,還可能導致吸收塔內壁的結垢,因此,對該部分的優化設置對提高系統的脱硫效率和石膏的品質顯得尤為重要。

吸收系統還包括除霧器及其沖洗設備,吸收塔內最上面的噴淋層上部設有二級除霧器,它主要用於分離由煙氣攜帶的液滴,採用阻燃聚丙烯材料製成。

2.煙氣系統

煙氣系統包括煙道、煙氣擋板、密封風機和氣——氣加熱器(GGH)等關鍵設備。吸收塔入口煙道及出口至擋板的煙道,煙氣温度較低,煙氣含濕量較大,容易對煙道產生腐蝕,需進行防腐處理。煙氣擋板是脱硫裝置進入和退出運行的重要設備,分為FGD主煙道煙氣擋板和旁路煙氣擋板。前者安裝在FGD系統的進出口,它是由雙層煙氣擋板組成,當關掉主煙道時,雙層煙氣擋板之間連接密封空氣,以保證FGD系統內的防腐襯膠等不受破壞。旁路擋板安裝在原鍋爐煙道的進出口。FGD當系統運行時,旁路煙道關掉,這時煙道內連接密封空氣。旁路煙氣擋板設有快開機構,保證在FGD系統故障時迅速打開旁路煙道,以確保鍋爐的正常運行。

經濕法脱硫後的煙氣從吸收塔出來一般在46~55℃左右,內含飽和水汽、殘餘的SO2、SO3、HCl、HF、NOx,其攜帶的SO42-/sup》、SO32鹽等會結露,如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易構成酸霧,且將影響煙氣的抬升高度和擴散。為此濕法FGD系統通常配有一套氣——氣換熱器(GGH)煙氣再熱裝置。氣——氣換熱器是蓄熱加熱工藝的一種,即常説的GGH。它用未脱硫的熱煙氣(一般130~150℃)去加熱已脱硫的煙氣,一般加熱到80℃左右,然後排放,以避免低温濕煙氣腐蝕煙道、煙囱內壁,並可提高煙氣抬升高度。煙氣再熱器是濕法脱硫工藝的一項重要設備,由於熱端煙氣含硫最高、温度高,而冷端煙氣温度低、含水率大,故氣——氣換熱器的煙氣進出口均需用耐腐蝕材料,如搪玻璃、柯登鋼等,傳熱區一般用搪瓷鋼。

另外,從電除塵器出來的煙氣温度高達130~150℃,因此進入FGD前要經過GGH降温器降温,避免煙氣温度過高,損壞吸收塔的防腐材料和除霧器。

3.漿液製備系統

漿液製備通常分濕磨製漿與乾粉製漿兩種方式。

不同的製漿方式所對應的設備也各不相同。至少包括以下主要設備:磨機(濕磨時用)、粉倉(乾粉製漿時用)、漿液箱、攪拌器、漿液輸送泵。

漿液製備系統的任務是向吸收系統帶給合格的石灰石漿液。通常要求粒度為90%小於325目。

4.排放系統

排放系統主要由事故漿池、區域漿池及排放管路組成。

5.石膏脱水系統

石膏脱水系統包括水力旋流器和真空皮帶脱水機等關鍵設備。

水力旋流器作為石膏漿液的一級脱水設備,其利用了離心力加速沉澱分離的原理,漿液流切向進入水力旋流器的入口,使其產生環形運動。粗大顆粒富集在水力旋流器的周邊,而細小顆粒則富集在中心。已澄清的液體從上部區域溢出(溢流);而增稠漿液則在底部流出(底流)。

真空皮脱水機將已經經過水力旋流器一級脱水後的石膏漿液進一步脱水至含固率到達90%以上。

6.熱工自控系統

為了保證煙氣脱硫效果和煙氣脱硫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系統裝備了完整的熱工測量、自動調節、控制、保護及熱工信號報警裝置。其自動化水平將使運行人員無需現場人員配合,在控制室內即可實現對煙氣脱硫設備及其附屬系統的啟、停及正常運行工況的監視、控制和調節,系統同時具備異常與事故工況時的報警、連鎖和保護功能。

(2)、除塵

除塵設備,是指把粉塵從煙氣中分離出來的設備。電廠中的除塵設備有電除塵和袋式除塵設備。具體介紹如下:

電除塵設備是火力發電廠必備的配套設備,它的功能是將燃灶或燃油鍋爐排放煙氣中的顆粒煙塵加以清除,從而大幅度降低排入大氣層中的煙塵量,這是改善環境污染,提高空氣質量的重要環保設備。它的工作原理是煙氣透過電除塵設備主體結構前的煙道時,使其煙塵帶正電荷,然後煙氣進入設置多層陰極板的電除塵設備通道。由於帶正電荷煙塵與陰極電板的相互吸附作用,使煙氣中的顆粒煙塵吸附在陰極上,定時打擊陰極板,使具有必須厚度的煙塵在自重和振動的雙重作用下跌落在電除塵設備結構下方的灰鬥中,從而到達清除煙氣中的煙塵的目的。

五、總結

透過去熱電廠實習,以及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的講解,瞭解水處理車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瞭解各個處理過程的作用和目的;瞭解鍋爐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鍋爐制氣的流程、裝置設備以及對煙氣處理的方法和灰渣,灰粉的灰回收利用;換熱站的組成設備及各自的作用,工作原理和流程,遙控室中自動控制壓力、温度的控制器等;

人的一生中,校園並不是真正永久的校園,而真正的校園只有一個,那就是社會。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工農羣眾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很受用。雖然只有僅僅一個小時,也讓大家很興奮,大概是對電廠有了更深的瞭解,瞭解了自己以後的工作單位吧。對電廠也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也許有的同學會用心的學習,使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明白更多的專業知識。

熱電廠實習工作報告 篇4

一前言(實習目的與任務)

第二熱電廠為期三週的生產實習已經結束了。這三週讓我們更好的掌握本專業知識,拓展了知識面。透過對該廠的初步認識,加深了我們對電廠及其相關行業的瞭解,並對其廠內設備有了初步認識。這次實習主要是針對電廠發電全過程。我們去第二熱電廠熟悉了整個電廠系統,包括鍋爐、汽機、輸煤系統、煤粉脱硫、電廠水處理等。這次實習讓我們受益非淺,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了電廠的設備和原理,並對以後的工作環境有了更好的瞭解。總的來説,畢業實習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最後一次實習。為今後參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正文

2.1第二熱電廠簡介

這次我們主要的實踐是在第二熱電廠,下面我先介紹一下第二熱電廠:

第二熱電廠隸屬華能,佔地面積71.31萬平方米,廠區建築面積6.9萬平方米。是國家“五一”計劃期間由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座高温壓火力發電廠,除承擔向電網供電、向內蒙一機廠、北方公司集團公司帶給工業蒸汽任務外,還承擔向xx市青山區帶給城市集中供熱的任務。

發電設備:第二熱電廠為東方汽輪機廠設計製造的300MW亞臨界、中間再熱、單軸、雙缸雙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供熱機組。裝機容量為總裝機容量60萬千瓦。

二電廠從19xx年開始建設,19xx年一期工程2*25MW發電機組正式投產,19xx年二期工程50MW供熱機組投產。1969、19xx年三期工程2*50MW凝汽機組分別投產,1988、19xx年四期工程2*100MW機組投產,19xx年安裝投產一台25MW背壓機。全廠總容量425MW,19xx年5月,該企業被能源部命名為內蒙古電力工業首家安全、禮貌生產“雙達標企業”。20xx年二電廠在全國缺電的形勢下,由內蒙古蒙電華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4.3億元建設了兩台20萬千瓦供熱機組,緩解了蒙西電網日趨緊張的供電局,面20xx年逐步退役#1-6老舊機組的同時,投資28.6億元,再擴建兩台300兆瓦空冷供熱機組。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實現了既定的工作目標。此刻,華能第二熱電廠每年完成發電量約為30億千瓦時。

電廠設備總括

1.汽輪機部分

(1)汽輪機的整機概況;

(2)轉子部分的構成及結構形式;

(3)靜子部分的結構、支承方式、連接形式以及結構形式;

(4)凝汽器的技術規範與基本技術參數、總體構造與汽水流程等;

(5)回熱加熱器的技術規範、結構形式、佈置方式和疏水方式等;

(6)給水泵、汽動給水泵汽輪機的配置、技術規範、技術特點、結構形式和現場佈置;

(7)凝結水泵、循環水泵的配置、技術規範、技術特點、結構型式、現場佈置。

2.鍋爐部分

(1)鍋爐的整體概況(鍋爐技術規範與基本參數,鍋爐本體外尺寸和整體佈置);

(2)鍋爐系統的汽水系統、風煙系統、及制粉系統;

(3)鍋爐本體設備結構(爐膛和煙道的結構佈置,汽包的結構和佈置,下降管、爐水泵、定期排污,水冷壁的結構、管徑、佈置方式,過熱器、再熱器的結構、管徑、佈置,過熱器、再熱器的結構、管徑、佈置、減温器的結構及佈置的級數,省煤器的結構型式、管徑、佈置、連接,空氣預熱器的結構和佈置方式);

(4)燃料與燃燒設備(制粉系統的組成、工作流程,磨煤機的類型和結構,給煤機、給粉機的類型和結構,燃燒器的類型、結構、整體佈置);

(5)鍋爐風機的用途、類型、結構、配置和現場配置。

3.熱力系統部分

(1)原則性熱力系統;

(2)主蒸汽與再熱蒸汽系統;

(3)汽輪機旁路系統與設備;

(4)汽輪機抽真空系統與設備;

(5)循環水系統與設備;

(6)給水回熱系統與設備;

(7)汽輪機軸封系統與設備;

(8)鍋爐減温水系統;

(9)鍋爐排污水回收利用系統與設備。

2.2電廠輸煤系統

首先我們和電廠師傅來到電廠的輸煤車間,在師傅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電廠輸煤系統,輸煤系統是從卸煤裝置起直至把煤運到鍋爐房原煤斗的整個生產工藝流程。

2.2.1電廠輸煤系統主要設備

電廠輸煤系統設備一般包括燃料運輸、卸煤機械、受煤裝置、煤場設施、輸煤設備、煤量計量裝置和篩分破碎裝置、集中控制和自動化以及其它輔助設備與附屬建築。

2.2.2煤粉燃燒系統

(l)運煤。電廠的用煤量是很大的,一座裝機容量4×3O萬kW的現代火力發電廠,煤耗率按36Og/kw.h計,每一天需用標準煤(每千克煤產生70O0卡熱量)360(g)×120萬(kw)×24(h)=10368t。因為電廠燃煤多用劣質煤,且中、小汽輪發電機組的煤耗率在40O~5O0g/kw•h左右,所以用煤量會更大

(2)磨煤。用火車或汽車、輪船等將煤運至電廠的儲煤場後,經初步篩選處理,用輸煤皮帶送到鍋爐間的原煤倉。煤從原煤倉落入煤鬥,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並經空氣預熱器來的一次風烘乾並帶至粗粉分離器。在粉粉分離器中將不合格的粗粉分離回到磨煤機再行磨製,合格的細煤粉被一次風帶入旋風分離器,使煤粉與空氣分離後進入煤粉倉。

(3)鍋爐與燃燒。煤粉由可調節的給粉機按鍋爐需要送入一次風管,同時由旋風分離器送來的氣體(內含約10%左右未能分離出的細煤粉),由排粉風機提高壓頭後作為一次風將進入一次風管的煤粉經噴燃器噴入爐膛內燃燒。

(4)風煙系統。送風機將冷風送到空氣預熱器加熱,加熱後的氣體一部分經磨煤機、排粉風機進人爐膛,另一部分經噴燃器外側套筒直接進入爐膛。爐膛內燃燒構成的高温煙氣,沿煙道經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逐漸降温,再經除塵器除去90%~99%(電除塵器可除去99%)的灰塵,經引風機送入煙囱,排向天空。

(5)灰渣系統。爐膛內煤粉燃燒後生成的小灰粒,被除塵器收集成細灰排入衝灰溝,燃燒中因結焦構成的大塊爐渣,下落到鍋爐底部的渣鬥內,經過碎渣機破碎後也排入衝灰溝,再經灰渣水泵將細灰和碎爐渣經衝灰管道排往灰場(或用汽車將爐渣運走)。

2.2.3煙氣脱硫的技術

在輸煤車間,我們還在車間工作人員的介紹下,瞭解到了關於煙氣脱硫的技術;

脱硫原理:

二電廠得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脱硫,脱硫原理如下:

2和SO3的吸收:

SO2十H2O→H++HSO3-

SO3十H2O→H2SO4

SO2和SO3吸收的關鍵是提高其他水中的溶解度,PH值越高,水的表面積越大,氣相湍流度越高,SO2和SO3的溶解量越大。

2.與石灰石漿液反應:

CaCO3十2H++HSO3-→Ca2+十HSO3-+H2O十CO2

CaCO3十H2SO4→CaSO4+H2O十CO2

CaCO3+2HCl→CaCl2+H2O十CO2

本步驟的關鍵是提高CaCO3的溶解度,PH值越低,溶解度越大。系統組成——煙氣系統——吸收塔系統——製漿系統——漿液疏排系統——processwater工藝水系統——石膏脱水與儲運系統——廢水處理系統

石灰石-石膏濕法脱硫的優點:

1、工藝成熟,最大單機容量超過1000MW;

度是指過熱器主汽閥出口處的過熱蒸汽壓力和温度。對於裝有再熱器的鍋爐,鍋爐蒸汽參數還應包括再熱蒸汽參數。

2.3.2鍋爐機組基本工作過程

各種鍋爐的工作都是為了透過燃料燃燒放熱和高温煙氣與受熱面的傳熱來加熱給水,最終使水變為具有必須參數的品質合格的過熱蒸汽。水在鍋爐中要經過預熱、蒸發、過熱三個階段才能變為過熱蒸汽。

實際上,為了提高蒸汽動力循環的效率,還有第四個階段,即再過熱階段,即將在汽輪機高壓缸膨脹做功後壓力和温度都降低了的蒸汽送回鍋爐中加熱,然後再送到汽輪機低壓缸繼續做功。為適應這四個變化階段的需要,鍋爐中務必佈置相應的受熱面,即省煤器、水冷壁、過熱器和再熱器。過熱器和再熱器佈置在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上部,省煤器佈置在尾部煙道下部。為了利用煙氣餘熱加熱燃燒所需要的空氣,常在省煤器後再佈置空氣預熱器。大型鍋爐有的在爐膛中增設預熱受熱面或過熱、再熱受熱面。

鍋爐機組的基本工作過程是:燃料經制粉系統磨製成粉,送入爐膛中燃燒,使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煙氣的熱能。高温煙氣由爐膛經水平煙道進入尾部煙道,最後從鍋爐中排出。鍋爐排煙再經過煙氣淨化系統變為乾淨的煙氣,由風機送入煙囱排入大氣中。煙氣在鍋爐內流動的過程中,將熱量以不同的方式傳給各種受熱面。例如,在爐膛中以輻射方式將熱量傳給水冷壁,在爐膛煙氣出口處以半輻射、半對流方式將熱量傳給屏式過熱器,在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以對流方式傳給過熱器、再熱器、省煤氣和空氣預熱器。於是,鍋爐給水便經過省煤器、

水冷壁、過熱器轉成過熱蒸汽,並把汽輪機高壓缸做功後抽回的蒸汽轉成再熱蒸汽。

2.3.3鍋爐設備結構

鍋爐的主要性能要求如下:鍋爐帶基本負荷並參與調峯;鍋爐變壓運行,採用定-滑-定的方式,壓力-負荷曲線與汽輪機相匹配;過熱汽温在35%~100%BMCR、再熱汽温在50%~100%BMCR負荷範圍內,持續在額定值,温度偏差不超過5℃;鍋爐在燃用設計煤種時,能滿足負荷在不大於鍋爐的30%BMCR時不投油長期安全穩定運行,並在最低穩燃負荷及以上範圍內滿足自動化投入率100%的要求;鍋爐燃燒室的設計承壓潛力不低於±5800Pa,當燃燒室突然滅火內爆,瞬時不變形承載潛力不低於±8700Pa。

.鍋爐的啟動系統

本鍋爐配有啟動系統,以與鍋爐水冷壁最低質量流量相匹配。啟動系統為內置式啟動分離系統,包括四隻啟動分離器、水位控制閥、截止閥、管道及附件等組成。啟動分離器為圓形筒體結構,直立式佈置。分離器的設計除思考汽水的有效分離,防止發生分離器蒸汽帶水現象以外,還思考啟動時汽水膨脹現象。分離器帶儲水箱,鍋爐配置啟動循環泵。啟動系統的功能主要如下:

(1)鍋爐給水系統和水冷壁及省煤器的冷態和温態水沖洗,並將沖洗水透過擴容器和冷凝水箱排入冷卻水總管。

(2)滿足鍋爐冷態、温態、熱態、和極熱態啟動的需要,直到鍋爐到達30%BMCR最低直流負荷,由在循環模式轉入直流方式運行為止。

(3)只要水質合格,啟動系統可完全回收工質及其所含的熱量。

(4)在最低直流負荷以下運行時,貯水箱出現水位,將根據水位的高低自動打開相應的水位調節閥,進行爐水再循環。

省煤器

在雙煙道的下部均佈置有省煤器,省煤器以順列布置,以逆流方式與煙氣進行換熱。給水經省煤器的入口彙集集箱分別供至前後的省煤器入口集箱。省煤器的管子規格為φ51×6mm,材料為SA-201C,管組橫向節距為115mm,共190排。省煤器向上構成共4排吊掛管,用於吊掛尾部煙道中的水平過熱器和水平再熱器吊掛管的規格為φ51×9mm、材料為SA-213T12。吊掛管的4只出口集箱兩端與兩根下降管相連,下降管將水供至水冷壁下集箱。在省煤器煙氣入口的四周牆壁上設置了煙氣阻流板,避免構成煙氣走廊而造成局部磨損。

.爐膛與水冷壁。爐膛水冷壁採用焊接膜式壁,爐膛斷面尺寸為22187mm×15632mm。給水經省煤器加熱後進入外徑為φ219mm、材料為SA-106C的水冷壁下集箱,經水冷壁下集箱進入冷灰鬥水冷壁。冷灰斗的角度為55°,下部出渣口的寬度為1400mm。灰鬥部分的水冷壁由水冷壁下集箱引出的436根直徑φ38mm、壁厚為6.5mm材料為SA-213T12、節距為53mm的管子組成的管帶圍繞成。經過灰鬥拐點後,管帶以17.893°的傾角繼續盤旋上升。螺旋管圈水冷壁在標高43.61m處透過直徑為φ219mm、材料為SA-335P12的中間集箱轉換成垂直管屏,垂直管屏由1312根φ31.8mm、材料為SA-213T12、節距為57.5mm的管子組成,垂直管屏(包括後水吊掛管)出口集箱的30根引出管與2根下降管相連,下降管分別連接折焰角入口集箱和水平煙道側牆的下部入口集箱。折焰角由384根φ44.5×6、節距為57.5mm的管子組成,其穿過後水冷壁構成水平煙道底包牆,然後構成4排水平煙道管束與出口集箱相連。水平煙道側牆由78根φ44.5×6mm的管子組成,其出口集箱與煙道管束共引出24根φ168mm的連接管與4只啟動分離器相連,汽水混合物在其中分離。水冷壁管型都為光管。水冷壁總受熱面積為4260m2。水冷壁的水容積為67m3。

過熱器

水蒸氣再過熱氣中的流程如圖所示。

圖過熱器示意圖

經四隻汽水分離器引出的蒸汽進入外徑為φ219mm的頂棚入口集箱,頂棚過熱器由192根φ63.5mm、材料為SA-213T12、節距為115mm的管子組成,管子之間焊接6mm厚的扁鋼,另一端接至外徑為φ219mm頂棚出口集箱。頂棚出口集箱同時與後煙道前牆和後煙道頂棚相接,後煙道頂棚轉彎下降構成後煙道後牆,後煙道前、後牆與後煙道下部環形集箱相接,並連接後煙道兩側包牆。側包牆出口集箱的24根φ168mm引出管與後煙道中間隔牆入口集箱相接,隔牆向下引至隔牆出口集箱,隔牆出口集箱與一級過熱器相連。

除煙道隔牆的管徑為57mm外,煙道包牆的其餘管子外徑均為φ44.5mm。一級過熱器佈置於尾部雙煙道中的後部煙道中,由3段水平管組和1段立式管組組成,第1、2段水平過熱器沿爐寬佈置190片、橫向節距為115mm,每片管組由4根φ57×8mm、材料為SA-213T12的管子繞成。至第3段水平過熱器,管組變為95片,橫向節距為230mm,每片管組由8根φ51×6.6mm、材料為SA-213T12的管子繞成,立式一級過熱器採用相同的管子和節距,並引至出口集箱。經一級過熱器加熱後,蒸汽經2根φ508mm的連接管和一級噴水減温器進入屏式過熱器入口彙集集箱。屏式過熱器佈置在上爐膛,沿爐寬方向共有30片管屏,管屏間距為690mm。每片管屏由28根並聯管彎制而成,管子的直徑為38mm,根據管子的壁温不同,入口段材質為SA-213T91,外圈管及出口段採用SA-213TP347H。從屏式過熱器出口集箱引出的蒸汽,經2根左右交叉的直徑為φ508mm連接管及二級噴水減温器,進入末級過熱器。

末級過熱器位於折焰角上方,沿爐寬方向排列共30片管屏,管屏間距為690mm。每片管組由20根管子繞制而成,管子的直徑為φ44.5mm,材質為SA-213T91。蒸汽在末級過熱器中加熱到額定參數後,經出口集箱和主蒸汽導管進入汽輪機。過熱器進、出口集箱之間的所有連接管道均為兩端引入、引出,並進行左右交叉,確保蒸汽流量在各級受熱面中的均勻分配,避免熱偏差的發生。

再熱器

我們所參觀的鍋爐有低温再熱器和高温再熱器兩級再熱器。

(1)低温再熱器。低温再熱器佈置於尾部雙煙道的前部煙道中,由3段水平管組和1段立式管組組成。1、2、3段水平再熱器沿爐寬佈置190片、橫向節距為115mm,每片管組由5根管子繞成,1、2段的管子規格為φ63.5×4.3mm、材料為SA-210C,3段的管子規格為φ57×4.3mm、材料為SA-209T1a。立式低温再熱器的片數變為95片,橫向節距為230mm,每片管組由10根管子組成,管子規格為φ57×4.3mm、材料為SA-213T22。

(2)高温再熱器。高温再熱器佈置於水平煙道內,與立式低温再熱器直接連接,逆順混合換熱佈置。高温再熱器沿爐寬排列95片,橫向節距為230mm,每片管組採用10根管,入口段管子為φ57×4.3mm、材料為SA-213T22,其餘管子為φ51×4.3mm、材料為SA-213T91及TP347。

氣温調節裝置

過熱器系統設有兩級噴水減温器,每級減温器均為2只。一級噴水減温器裝在一級過熱器和屏式過熱器之間的管道上,外徑為φ508mm,壁厚為84mm,材料為SA-335P12;二級噴水減温器裝在屏式過熱器和末級過熱器之間的管道上,外徑為φ508mm壁厚為68mm,材料為SA-335P91。再熱蒸汽的汽温調節主要採用尾部煙氣擋板調温,本鍋爐在低温再熱器入口管道配置2只事故噴水減温器,減温器的外徑為φ610mm,壁厚為25mm,材料為SA-106C。過熱器配置兩級噴水減温裝置,左右分別調節。過熱器一級噴水減温水量(BMCR)為58.7T/H;二級噴水減温水量(BMCR)為58.7T/H。總流量不超過BMCR工況12.6%過熱蒸汽流量。再熱器噴水減温總流量約為3%再熱蒸汽流量(BMCR工況)。

空氣預熱器

每台鍋爐配有兩台半模式、雙密封、三分倉容克式空氣預熱器,立式佈置,煙氣與空氣以逆流方式換熱。預熱器型號為31.5-VI(T)-1833-SMR,轉子直徑為Ф12935mm,傳熱元件總高度20__mm。預熱器轉子採用半模式扇形倉格結構,熱端和熱端中間層傳熱元件採用DU板型。所有傳熱元件盒均製成較小的組件,檢修時可全部從側面檢修門孔處抽出,更換十分方便。冷端傳熱元件及元件盒的材料採用耐低温腐蝕的Corten鋼製作,可保證使用壽命大於50000小時。預熱器採用雙徑向、雙軸向密封系統。熱端靜密封採用美國ALSTOM-API新結構,為迷宮式密封結構,既保證密封性能,又可使扇形板上下移動;冷端靜密封採用脹縮節式,既保證了不漏風,又能夠調整扇形板位置;熱端和冷端靜密封由通常的單側密封改為雙側密封,既減少了漏風又提高了使用壽命在實習鍋爐系統的時候我們詳細的熟悉了電廠鍋爐煙氣除塵脱硫過程。火力發電行業對環境的污染主要表現為鍋爐煙氣排出的粉塵、SO2及NOx三大類。當然還有温室氣體CO2。(電廠依據裝機容量大小,配備相應容量的鍋爐。依據燃燒方式不同,有煤粉爐、層燃爐、循環硫化牀爐三大類。不管何種方式,都有必須量粉塵(煤灰和未燃盡煤粒)隨煙氣排出。二電廠所用的是半乾半濕法煙氣脱硫。以生石灰為

脱硫劑,設有脱硫塔、噴水系統、排氣回到等部分,煙氣進煙道,從頂部進吸收塔,下面出來進袋收塵器。不用壓縮空氣,生石灰和收塵器回灰用高温蒸汽經文氏管引流輸送入煙道,使之與煙氣充分混合,在煙道和塔頂噴入適量工藝水,以調控温度,CaO遇蒸汽加速消解,脱硫效率靠回灰量與脱硫劑供給量來保證,返風則保證煙道和塔內流速,以適應不同的鍋爐負荷率(40~110%),脱硫效率90%,排放濃度SO2100mg/N.m3,粉塵30mg/N.m3。

2.4電廠汽機系統

汽輪機是火力發電廠三大主要設備之一。它是以蒸汽為工質,將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高速旋轉式原動機。它為發電機的能量轉換帶給機械能。

2.4.1汽輪機的工作原理

由鍋爐來的蒸汽透過汽輪機時,分別在噴嘴(靜葉片)和動葉片中進行能量轉換。根據蒸汽在動、靜葉片中做功原理不同,汽輪機可分為衝動式和反動式兩種。

(1)衝動式汽輪機工作原理:具有必須壓力和温度的蒸汽首先在固定不動的噴嘴中膨脹加速,使蒸汽壓力和温度降低,部分熱能變為動能。從噴嘴噴出的高速汽流以必須的方向進入裝在葉輪上的動葉片流道,在動葉片流道中改變速度,產生作用力,推動葉輪和軸轉動,使蒸汽的動能轉變為軸的機械能。

(2)在反動式汽輪機中,蒸汽流過噴嘴和動葉片時,蒸汽不僅僅在噴嘴中膨脹加速,而且在動葉片中也要繼續膨脹,使蒸汽在動葉片流道中的流速提高。當由動葉片流道出口噴出時,蒸汽便給動葉片一個反動力。動葉片同時受到噴嘴出口汽流的衝動力和自身出口汽流的反動力。在這兩個力的作用下,動葉片帶動葉輪和輪高速旋轉,這就是反動式汽輪機的工作原理。

2.4.2汽輪機設備的組成

汽輪機設備包括汽輪機本體、調速保護及油系統、輔助設備和熱力系統等。

1.汽輪機本體,汽輪機本體由靜止和轉動兩大部分構成。前者又稱“靜子”,包括汽缸、隔板、噴嘴、汽封和軸承等部件;後者又稱“轉子”,包括軸、葉輪和動葉片等部件。

2.調速保護及油系統,汽輪機的調速保護及油系統包括調速器、油泵、調速傳動機構、調速汽門、安全保護裝置和冷油器等部件。

3.輔助設備,汽輪機的輔助設備有凝汽器、抽汽器、除氧器、加熱器和凝結水泵等。

4熱力系統,汽輪機的熱力系統包括主蒸汽系統、給水除氧系統、抽汽回熱系統和凝汽系統等。

2.5電廠汽水系統

火電廠的汽水系統由鍋爐、汽輪機、凝汽器、除氧器、加熱器等設備及管道構成,包括凝給水系統、再熱系統、回熱系統、冷卻水系統和補水系統。

2.5.1給水系統

由鍋爐產生的過熱蒸汽沿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高速流動的蒸汽衝動汽輪機葉片轉動,帶動發電機旋轉產生電能。在汽輪機內作功後的蒸汽,其温度和壓力大大降低,最後排入凝汽器並被冷卻水冷卻凝結成水(稱為凝結水),彙集在凝汽器的熱水井中。凝結水由凝結水泵打至低壓加熱器中加熱,再經除氧器除氧並繼續加熱。由除氧器出來的水(叫鍋爐給水),經給水泵升壓和高壓加熱器加熱,最後送人鍋爐汽包。在現代大型機組中,一般都從汽輪機的某些中間級抽出作過功的部分蒸汽(稱為抽汽),用以加熱給水(叫做給水回熱循環),或把作過一段功的蒸汽從汽輪機某一中間級全部抽出,送到鍋爐的再熱器中加熱後再引入汽輪機的以後幾級中繼續做功(叫做再熱循環)。

2.5.2補水系統

在汽水循環過程中總難免有汽、水泄漏等損失,為維持汽水循環的正常進行,務必不斷地向系統補充經過化學處理的軟化水,這些補給水一般補入除氧器或凝汽器中,即是補水系統。

2.5.3冷卻水(循環水)系統

為了將汽輪機中作功後排入凝汽器中的乏汽冷凝成水,需由循環水泵從涼水塔抽取超多的冷卻水送入凝汽器,冷卻水吸收乏汽的熱量後再回到涼水塔冷卻,冷卻水是循環使用的。這就是冷卻水或循環水系統。

2.6電廠電氣系統

發電廠的電氣系統,包括髮電機、勵磁裝置、廠用電系統和升壓變電所等。發電機的機端電壓和電流隨着容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額定電壓在10~20kV之間,而額定電流可達2OkA。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其中一小部分(約佔發電機容量的4%~8%),由廠用變壓器降低電壓(一般為63kV和400V兩個電壓等級)後,經廠用配電裝置由電纜供給水泵、送風機、磨煤機等各種輔機和電廠照明等設備用電,稱為廠用電(或自用電)。其餘大部分電能,由主變壓器升壓後,經高壓配電裝置、輸電線路送入電網。

2.7電廠水處理技術

最後我們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二電廠的化學水處理車間,在工作人員和老師的介紹下,我們瞭解了電廠水處理技術,它是採用化學水處理的方法來淨化水的。

化學水處理系統由2台過濾器、2台弱陽離子交換器、2台強陽離子交換器、2台弱陰離子交換器、2台強陰離子交換器、2台混合離子交換器及輔助設備組成。整個工藝系統分化學除鹽系統和酸鹼再生系統。化學水的處理分過濾、一級除鹽和二級除鹽三個階段,除鹽原理採用陰陽離子交換法。其處理過程為:水源地來的生水經過濾器除去懸浮物等雜質,再經過陽牀(陽離子交換器)除去Ca2+,Me2+,Na+等陽離子,經除碳風機和中間水箱除去CO2,然後經過陰牀(陰離子交換器)除去C1-者S042-,HC03-,HSi03-等陰離子,這是一級除鹽;然後再透過混牀(混合離子交換器)進行二級精除鹽,從而得到高品質的除鹽水,此時化學水導電度一般小於0.2us/cm。

三、實習心得體會

這次實習,是我們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生產有機結合的寶貴機會,使我們對電廠實際運行與原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從真正好處上來講,這短短的參觀也就僅僅是參觀而已,談不上實習,但是就當作參觀,也未必不可,而且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幫忙。從小到大一向是與課本打交道,這次能直接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當然是不能錯過,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三週生產實習轉眼就過去了,我懂得就也越來越多了。其實,只要虛心,用心的學習,很多實際操作就會很容易掌握。我們立刻就上進入社會投入到工作當中了,這次實習讓我們明白了從一名未出社會的大學生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工人,我不僅僅要學習專研技術,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敬業精神,努力做到高效、自律、求實、創新,把自己融入到一個大團隊中去,增強自己的企業榮譽感,因為一個企業的成功就是每個員工的成功。

最後我想説的是:在第二熱電廠實習讓我們受益非淺,總之這次實習,讓我感覺很值得。不僅僅讓我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加強了我們的實踐潛力。我還要感謝校園和二電廠給我們這麼一個機會,還要感謝這次實習中帶領我們的老師和熱心的為我們講解電廠整個系統的幾位師傅們,能夠讓我們參加本次實習。讓我們更加的瞭解了專業相關的知識。我相信:這次實習對我今後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忙。

四、參考文獻

(1)康鬆楊建明胥建羣《汽輪機原理》

(2)劉海華《《鍋爐》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3)楊祥良《火力廠發電技術》

(4)王明春康鬆鍾輝韋紅旗《火力發電廠概論》

(5)葉飛楊祥良《亞臨界火力發電技術》

熱電廠實習工作報告 篇5

透過一年電廠專業知識的學習,我們對電廠有了初步的理論認識。為了更好的認識與瞭解專業知識,並拓展實際的知識面,我們先後在同煤大唐熱電廠與大同市二電廠進行了參觀實習,並在北嶽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烏拉山電廠集控模擬仿真實驗,透過實習,使我加深了對電廠及其相關行業的瞭解,並對廠內設備有了必須認識。

一、發電廠介紹

在校園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先之後到了大唐電廠與二電廠,北嶽職業技術學院實習。其實,就像電廠的師傅們所講,這短短的參觀也就僅僅是參觀而已,談不上實習,但是就當作參觀,也未必不可,而且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幫忙。從小到大一向是與課本打交道,這次能直接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當然是不能錯過,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第一次來到的就是大唐熱電廠,在來電廠之前,廠內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和入廠安全教育。很不巧,我們這個組被分到後夜班,凌晨,我們就以三人一組在各自師傅的帶領之下去參觀了電廠的各個部分。我和另外兩位同學在輸煤系統實習觀摩。廠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嘈雜,再就是高大的建築物,師傅們強調最多的就是安全。對於師傅的介紹,講解一米外幾乎就聽不到説什麼,很不幸,在廠房內,我沒有能靠近,當然也就不知所云,但是還好,經過了嘈雜的廠房後,我們來到了輸煤集控室,那裏能夠説是電廠裏面環境最好的工作場地,沒有房外的灰飛煙饒,沒有機器的轟轟隆隆,而且沒有外面的酷熱。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門對面的一排三台機器,上面佈滿了紅線,紅點,還有一些綠色的(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只能從表面上看看其線路圖),據介紹就是控制電廠輸煤系統的機器裝備等等的流程圖。此刻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了,室中心的幾台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能夠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運行,比起原先的舊電廠,此刻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

這一點在大同二電廠也能夠鮮明的看得出來,我們在工人師傅的導引之下,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設備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很難看到一個工人,偶爾看到的是幾台可控機器,據工人師傅介紹,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設置好程序就能夠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能夠觀測,所以只要電廠運行出了問題,就能夠立刻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立刻過去,使之儘快得到解決。

談到自動化,我們在二電廠也能夠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製造分廠,汽包的一些輔助製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鑽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動進行,只要技術工人根據製造要求事先設計好程序,然後開動機器即可;在管子分廠,無數支管子的生產,如果僅僅是人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樣的,所以當然也利用機器的自動作業,工人只需要注意機器就能夠了。對於鍋爐,他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許許多多的管子並排組成,管子之間都是焊之後,這些焊接也是有機器的自動完成,每次並排幾隻管子,調整好之間的位置,然後就是自動工作了。

此刻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瞭解,火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還有其他的,反正就是採用的輪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8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務必嚴密注視着計算機,確保異常狀況的出現能夠被立即發覺;對於維修方面的,工作時間有些不同,有一種開玩笑的説法,説維修工個個都患有“電話恐懼症”,只要電話一響,多半認為就是要工作了——電廠某些設備需要維修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必趕赴現場。當時我們聽起來都很驚訝,心底裏自然就想以後自己不要從事這種工作了,但是,中國有一句諺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果以後真的是從事這種工作,當然是不會抱怨,更不會推卻的了。但是話説回來,此刻的科技如此發達,機器設備哪有那麼容易壞掉呢,所以維修工人的狀況也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艱難。總之,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週”,人家最閒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儘管如此,但是我認為這也沒什麼的,還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這次認識實習涉及到電廠的方方面面,當然也不會錯過職工薪資方面的問題。對於薪資方面,我沒有顧面子,問了一些,但是幾位都沒有正面回答,但從他們的表情看來(我觀察了一下),就應還不錯,這也是事實吧,當代的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電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礎保障,作為電力的源泉,電廠肯定是扮演着大佬的主角。總之,火電廠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工作環境不怎樣樣,工作時間不合大流,工作地點不靠近城市,工作待遇還算不差,對國家的貢獻無人能替,還有着巨大的發展!

二、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過程

在整個實習階段,我感覺在北嶽技術學院的收穫是最大的也是最實際的,從二電廠的請的老師很有實力,詼諧幽默,講的也不錯。呵呵,題外話。遺憾的是隻有一週的時間。雖然有些東西還是有點不太明白,但從基本上已經明白了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實際上,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是四個能量形態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煤)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為熱能,這個過程在蒸汽鍋爐或燃汽機的燃燒室內完成;再是熱能轉變為機械能,這個過程在蒸汽機或燃汽輪機完成;最後透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轉成電能。

火力發電廠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車運送到發電廠的儲煤場,再用輸煤皮帶輸送到煤鬥或筒倉。原煤從煤鬥落下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並同時送入熱空氣來乾燥和輸送煤粉。構成的煤粉空氣混合物經分離器分離後,合格的煤粉經過排粉機送入輸粉管,透過燃燒器噴入鍋爐的爐膛中燃燒。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熱空氣由送風機送入鍋爐的空氣預熱器中加熱,預熱後的熱空氣,經過風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機作乾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燒器進入爐膛。燃燒生成的高温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先沿着鍋爐的倒“U”形煙道依次流過爐膛,水冷壁管,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同時逐步將煙氣的熱能傳給工質以及空氣,自身轉成低温煙氣,經除塵器淨化後的煙氣由引風機抽出,經煙囱排入大氣。如電廠燃用高硫煤,則煙氣經脱硫裝置的淨化後在排入大氣。煤燃燒後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會因自重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沉降到爐膛底部的冷灰鬥中構成固態渣,最後由排渣裝置排入灰渣溝,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場。超多的細小的灰粒(飛灰)則隨煙氣帶走,經除塵器分離後也送到灰渣溝。

鍋爐給水先進入省煤器預熱到接近飽和温度,後經蒸發器受熱面加熱為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被加熱為過熱蒸汽,此蒸汽又稱為主蒸汽。經過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輸送和燃燒、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煙氣)的處理及排出。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作功,衝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從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為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透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有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後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透過繼續加熱除去溶於水中的各種氣體(主要是氧氣)。經化學車間處理後的補給水(軟水)與主凝結水匯於除氧器的水箱,成為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送往高壓加熱器,偶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必須的蒸汽加熱,然後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循環。

循環水泵將冷卻水(又稱循環水)送往凝結器,吸收乏氣熱量後回到江河,這就構成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缺水的地區或離河道較遠的電廠。則需要高性能冷卻水塔或噴水池等循環水冷設備,從而實現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電能,以及鍋爐給水供應的過程。因此火力發電廠是由爐,機,電三大部分和各自相應的輔助設備及系統組成的複雜的能源轉換的動力廠。

三、火電廠的主要設備

火電廠主要由三大設備組成:鍋爐,汽輪機和電機。這次的認識實習主要認識的是鍋爐與汽輪機。

(1)鍋爐

在大唐電廠實習中,我們認識並且初步瞭解了流化牀鍋爐,火電廠中鍋爐完成就是透過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的能量轉換過程,鍋爐機組的產品就是高温高壓的蒸汽。在鍋爐機組中的能量轉換包括三個過程:燃料的燃燒過程、傳熱過程和水的汽化過程。燃料和空氣中的氧,在鍋爐燃燒室中混合,氧化燃燒,生成高温煙氣,這個過程就燃燒過程。高温煙氣透過鍋爐的各個受熱面傳熱,將熱能傳給鍋爐的工質——水。水吸熱後汽化轉成飽和蒸汽,飽和蒸汽進一步吸熱轉成高温的過熱蒸汽,這就是傳熱與水的汽化過程。

關於鍋爐中使用的水,據老師介紹,電廠中使用的一般是除鹽水,實習中認識到,鍋爐的給水先進入後自下而上流動,經加熱後進入汽包然後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聯箱,在進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轉成蒸汽構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內分離,其中水繼續留在汽包內進行下一輪循環。

鍋爐使用的均為煤。是熱電廠的原料。在大唐電廠,工人師傅帶我們參觀了煤溝,我沒法形容,遠遠看過去,根本不能猜出來那就是煤,因為看起來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電廠對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電廠一般採用的是煤粉爐,其原因是煤粉流動性好,可充分燃燒,使用之前,利用熱空氣噴入爐膛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爐內作懸浮燃燒。高新電廠的師兄介紹説煤粉的細度不到頭髮絲大,主要是為了提高燃燒效率。如今的環境問題突出,嚴重阻礙了人類的發展,所以在熱電廠中,廢氣物都要經歷嚴格的脱硫後才能排放。

實習期間在電廠中聽到最多的關於鍋爐方面的當屬汽包。幾經詢問和看教科書,才明白汽包的大致狀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其中的汽水混合物分離,蒸汽從汽包頂部引出,經加熱到額定温度後送到汽輪機中做功,而水則繼續留在裏面進行下一次循環。這就是自然循環鍋爐。

在參觀電廠的時候,説實話,並沒有認識到什麼是鍋爐,在大唐電廠,只見過待裝5號鍋爐的水冷壁,簡單的説,就是一根根的空心管子吧,又沒有成品(都是鍋爐的各個部分,沒有組合),所以還是沒有弄清楚,直到在工大的仿真實驗室裏,在二電廠老師的解説下才明白那方形的就是,據説有六十多米高,周圍有許多水管,也就是水冷壁。鍋爐一般是吊着的,這點很多人不明白,如此巨大的東西為何要吊着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應付鍋爐的熱脹冷縮。

(2)汽輪機

實習中在電廠看到汽輪機,就是個龐然大物,在那卧着,裏面是什麼樣貌也沒看過。只是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過。首先老師講到的是葉片,只有三十釐米左右長,寬度也只有十多釐米,當時感覺很小,很不可思議,這麼大的電廠怎樣會是如此小的葉片,與我想象中的比起來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長),中間纏着鋼鐵的東西,中間的鋼鐵還有六個對稱的槽,很自然,這就是轉子了,聽另外一個解釋,六個槽就是為了繞線圈用的,共三組,在定子中間飛速旋轉,作為導線切割磁感線而發電,這個原理很簡單,從國中學到高中再學到了大學,此刻總算學到了實際。下一個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徑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裏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狀東西,聽説就是磁鐵,外面還有些玻璃窗,就是供觀察或維修的吧。

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實踐知識,第一次直接應對電廠極其相關行業的製造廠,瞭解了火電廠的大致狀況。在當今的這個經濟迅猛發展中的中國,電力有着起不可動搖的地位。而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給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與發展,當然也包括熱力發電廠。僅就同煤大唐電廠與大同二電廠及正在建設的同煤塔山電廠的裝機容量相比而言,相差巨大,發展大容量的機組正成為一種趨勢,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資源,並且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