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專題 > 熱點專題

立冬習俗吃什麼

關於立冬每一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習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立冬吃什麼的習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立冬習俗吃什麼

北京立冬吃餃子

老北京人説:“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説,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這是玩笑的説法,只在民間流行,按規矩,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

立冬吃餃子——“交子之時”,“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換的意思。您想啊,這餃子一般都什麼時候吃啊?立冬、大年三十,這可都是新舊兩個東西交接的時候啊。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則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

至於清代宮廷,立冬的規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屬温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自然就可以抵禦冬季的寒冷。北京這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薑片、葱段等。炭火燒得鍋裏清湯滾熱,拿着筷子夾着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裏這麼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將料裏那麼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

南京立冬吃生葱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葱性温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着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葱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為了入冬後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不過南京人畢竟是南方人,吃起生葱遠沒有北方人那樣豪爽瀟灑,但也不失勇敢和睿智。只要一到立冬時節,家裏的餐桌上就多了個小碟子,平時裏面只留有香醋什麼的,可一到開餐前主婦們就會添上綠白相間的剁碎的葱末子,再滴上誘人的香油,分明是給這盤大葱做了個誘人的“廣告”了。再有燒肉、燒魚裝盤後不忘特意撒滿一層南京特有的香葱,你要想吃魚或肉那鮮葱花就一併下肚子了,既吃了美食,那青白玉般的葱兒又帶來冬季裏的健康。

台灣立冬吃羊肉

在寶島台灣,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羊肉性温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吃羊肉時最好搭配豆腐,它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蘿蔔做成一道菜,則能充分發揮蘿蔔性涼,可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福建潮汕立冬吃甘蔗、炒香飯

在福建、潮汕,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説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以前在鄉下還有劈蔗的遊戲活動。參加者手握一根完整的甘蔗,把蔗節上的芽和氣根削去,然後站到板凳上,左手按住蔗杆,使其穩立在地上;右手拿着刀,刀背朝着尾稍,聽到一聲:“一、二、三、開始——”的號令後,迅速把刀口翻轉過來,疾速朝蔗杆中心直劈下去。只見刀光一閃,勢同破竹,轉眼直刷刷地被劈為兩片,先完成者為勝。

標籤:立冬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