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專題 > 熱點專題

樓觀台遊記美文:樓觀台隨想

編者按:樓觀台是我國道教的一個重要聖地,下面我們不妨跟隨着《樓觀台隨想》這篇文章走進樓觀台,去了解它的文化。

樓觀台遊記美文:樓觀台隨想

我這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天生就比較愚鈍,反應遲緩,而且記憶力特差。

匆匆的樓觀台一遊,幾乎就是完全沒有走心般的走馬觀花一樣看了一場熱鬧而已,如果非得要問我在這裏都收穫了些什麼,我想除了心底那些説不出名堂、理不出頭緒的畫面,留下最來最清晰的影子就只有老子、財神和終南山了。

之所以記住了這三點,不是因為此行才收穫到的記憶,而是因為他們早在我還是懵懵懂懂、剛省人事的年紀裏,已植根於我的心底,他們應該就像我身體裏的一根汗毛,一滴血液,某一部位的胎記,或許更像是記憶深處一顆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日益添輝的明珠,彷彿與生俱來,就是我生活裏、思想裏無法剔除、如影隨形的一部分。

許是因為我學識過淺,見識太少,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三者竟然能夠聯繫到一起,在我的認知裏,他們本應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互無關聯的。直到現在我終於知道了,因為有了樓觀台,他們之間就有了千絲萬縷扯不開、撇不清的關係。

説來慚愧,樓觀台,對於我來説還很陌生,單憑這點就已經足以讓我這個地道的陝西人無地自容,若不是《東方散文》,我真的還不知道周至縣境內的終南山上還有一座樓觀台,而樓觀台竟會是當年老子傳經佈道的地方。深究自己孤陋寡聞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我實在是真的真的太無知;二就是因為樓觀台犯有每個陝西人的通病,過分的自信,不懂得標榜自己,推銷自己,在這個信息化時代裏,“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為了過去式。

未到樓觀台之前,我一直努力的把自己的想象發揮到極致,我想象終南山的模樣該是怎樣的,想象終南山上,究竟都擁有了什麼樣的流水,什麼樣的樹木、什麼樣的幽谷,什麼樣的飛禽走獸,什麼樣的花草蟲魚,什麼樣的風雲霧雨……

究竟是什麼樣的萬物,能吸引來千里之外的老子,這一中國哲學界的鼻祖在此駐足不走,同時又給了他無限廣闊的智慧的啟迪,最後還使得他與尹喜在阿福泉邊結草,老牛坡上放牛,不老松下講道德,樓觀台前煉仙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發自然。”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洋洋灑灑五千言《道德經》,字字珠璣,句句箴言,千百年來,不僅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主流思想,而且還影響到讓世界各地其它所有國家,成了世界公認的道德規範之一。

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其精華亮點就是“樸素辯證法”,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家一貫提倡凡事要尊從自然法則,主張治國應“無為而治”、做事當“順其自然”,做人更應“清心寡慾”。

説到清心寡慾,我就會很自然的聯想到隱士。“自古終南多隱士”,從小,我對終南山就有一種隱隱的神往的情素,因為終南山上有我牽掛並崇拜着的一眾隱士。當年,美國的漢學家比爾.波特一部描寫終南山隱士生活現狀的《空谷幽蘭》,更是讓終南山的隱逸文化走向了世界,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並瞭解到終南山的魅力。

與一行人一到樓觀台植物園,下車後舉首抬眉,便已“悠然見南山。”但見奇峯蒼潤,翠煙黛霧,煙霧濛濛給人一種夢幻般如臨仙境的感覺,真是太美太魅了,不愧是隱逸者的天堂啊!

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泛指隱居不仕的能人,這些人往往學識淵博,擁有曠世奇才,但是他們卻看透了紅塵,厭倦了喧囂,他們不懼生活的寡淡和艱辛,甘願忍受孤獨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所帶來的種種不便,棲居於山水,在大自然中,來尋求人性純真的迴歸。從古至今,終南山一直都不乏隱士的存在,比如,大名鼎鼎的漢軍事家張良,魏晉時的陶淵明,唐朝的王維,現代的任法融道長等。

隱士是最值得人們崇拜的,他們崇尚自然,嚮往自由,有着常人無法超越的毅力和境界,他們“江海寄餘生,林深人不知。”他們“獨坐幽篁裏,把酒話桑麻。”他們像是漫漫曠漠裏一悸脈動,讓你在絕望時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他們茫茫荒野裏的一抹綠意,讓你在無從中看到希望。他們處境艱難,但是他們卻很快樂,他們倔強的堅持着,因為他們得到了解脱。

我相信生活中的我們都曾經和我一樣,在內心深處,都有一份難了的讓自己疼痛的隱士情結,之所以疼痛,是因為我們都有太多太多的難斷、難捨和難離。

樓觀台給我最大的意外就是財神爺,那個秦腔戲曲《黑虎坐枱》裏痛哭三宵的趙公明,他竟然還是我的陝西鄉黨,我不由暗自得意,仙班裏掌握財政大權的竟是我們陝西人?年年請財神,天天念財神,竟不知財神還是我們陝西人,説出來也真個是好笑啊!唉,就是不知道他老人家買不買這個賬,認不認咱這個鄉黨,然後走個後門,讓咱也發個小財呢?

財神廟,是我在樓觀台看到的最熱鬧的地方最豪華的地方,廟堂裏面富麗堂皇,財神爺氣宇軒昂,看一眼便知道對此神必須敬仰加討好,得罪不起,於是人們大多都是一進廟門便納頭就拜。廟外鼓樂喧天、笙歌曼舞中,在場所有的人都神色莊重準備迎接財神。我不由有些感歎,人性總是矛盾的,剛剛還在讚美老子的清心寡慾,嚮往隱士的超然世外,轉眼之間,卻都又統統向着金錢匐地膜拜了。我記得上一屆徵文活動中,寫財神的文章最多,這又能證明些什麼呢?這其實就是一種暗示,暗示着錢在我們每個人心裏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人們不過是用間接的方式在表明自己對錢的渴望。

財是什麼?財就是誘惑,就是萬惡之源,所以,我們的財神爺時時都在錚錚有聲的告誡大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還是有許多人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不擇手段。有了財,世間便亂像百出,財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財能給人換來權利,財更能確保你一世安穩。所以,芸芸眾生,十之八九都愛財,剩下那一個不愛財的其實是活明白了一個道理——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難怪有人質疑,這世間真的有隱士存在嗎?

陶淵明的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把隱逸文化推向了極致,可是他卻總是反反覆覆,幾隱几出;王維用他的詩作,把個終南山文化演繹的淋漓盡致,可他卻選擇了半官半隱。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即便是想做到真真正正的隱退,必須要有足夠的金錢的支持。這樣的事例用我們平常人的思維是最容易理解清楚的,人是在矛盾中生活的,所以許多事情我們不必過於糾結。

最令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財神竟然能和主張清淨無為的老子、隱士在同一個地方居住,結為毗鄰。這樣的安排,也許就是冥冥之中,上蒼對後兩者意志和決心的另一種考驗吧!

在拜別終南山之時,我心中一直在默默祈禱:“財神爺呀,求您讓我發點小財吧,好讓我能在餘生裏,來到終南山,作一個以你為臨的隱士,那時我定能天天背誦《道德經》給您聽的!”果真如此,該有多好!

作者|王巧樣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