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致辭 > 開幕詞

氣候大會開幕講話(精選5篇)

開幕詞3.11W

氣候大會開幕講話 篇1

尊敬的奧朗德總統,

氣候大會開幕講話(精選5篇)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齊聚巴黎,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這表明,恐怖主義阻擋不了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藉此機會,我願向法國人民致以誠摯的慰問,同時對奧朗德總統和法國政府為這次大會召開所作的精心籌備表示感謝。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20多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巴黎大會正是為了加強公約實施,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法國作家雨果説:“最大的決心會產生最高的智慧。”我相信,只要各方展現誠意、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巴黎大會一定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不辜負國際社會的熱切期盼。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一份成功的國際協議既要解決當下矛盾,更要引領未來。巴黎協議應該着眼於強化20xx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也要為推動全球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協議應該遵循公約原則和規定,推進公約全面有效實施。既要有效控制大氣温室氣體濃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導向和激勵機制,推動各國走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雙贏。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協議應該在制度安排上促使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除各國政府,還應該調動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全社會資源參與國際合作進程,提高公眾意識,形成合力。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獲取資金技術支持、提高應對能力是發展中國家實施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前提。發達國家應該落實到20xx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承諾,20xx年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此外,還應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幫助其發展綠色經濟。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應該尊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國內政策、能力建設、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不搞一刀切。應對氣候變化不應該妨礙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要照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困難。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作為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鏡子,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如果抱着功利主義的思維,希望多佔點便宜、少承擔點責任,最終將是損人不利己。巴黎大會應該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推動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要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國際規則有效遵守和實施,堅持民主、平等、正義,建設國際法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應對能力都不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應該得到遵守。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包容互鑑、共同發展的未來。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鑑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同時,要倡導和而不同,允許各國尋找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之策。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有誠意、有決心為巴黎大會成功作出自己的貢獻。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承擔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代價。鑑往知來,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重,通過法律、行政、技術、市場等多種手段,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總量的24%,新增裝機佔全球增量的42%。中國是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築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xx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

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多年來,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加大支持力度,中國在今年9月宣佈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國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並幫助他們提高融資能力。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世界的目光正聚焦於巴黎。讓我們攜手努力,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係作出貢獻!

謝謝大家。

氣候大會開幕講話 篇2

潘基文祕書長,各位同事:

今天,各國領導人匯聚聯合國,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這對推動國際社會有力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着人類生存和發展,是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37年來,從斯德哥爾摩到里約熱內盧,從京都到巴厘島,我們為保護全球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共同努力,取得顯著成就。這是世界各國不斷加深認知、不斷凝聚共識、不斷應對挑戰的歷史進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已成為各方公認的應對氣候變化主渠道,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已成為各方加強合作的基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已成為各方共同追求的目標。

氣候變化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既受自然因素影響,也受人類活動影響,既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同各國發展階段、生活方式、人口規模、資源稟賦以及國際產業分工等因素密切相關。歸根到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應該也只能在發展過程中推進,應該也只能靠共同發展來解決。

應對氣候變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關乎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利益和人民福祉。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階段和基本需求。發展中國家歷史排放少、人均排放低,目前受發展水平所限,缺少資金和技術,缺乏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手段,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國際產業鏈低端,承擔着大量轉移排放。當前,發展中國家的首要任務仍是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國際社會應該重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家、非洲國家的困難處境,傾聽發展中國家聲音,尊重發展中國家訴求,把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發展、提高發展中國家發展內在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緊密結合起來。

各位同事!

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緊迫而又長期的任務,事關人類生存環境和各國發展前途,需要各國進行不懈努力。當前,我們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應該堅持以下幾點。

第一,履行各自責任是核心。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凝聚了國際社會共識。堅持這一原則,對確保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在正確軌道上前行至關重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應該積極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要求,積極落實“巴釐路線圖”談判。發達國家應該完成《京都議定書》確定的減排任務,繼續承擔中期大幅量化減排指標,併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本國國情,在發達國家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下,努力適應氣候變化,儘可能減緩温室氣體排放。

第二,實現互利共贏是目標。氣候變化沒有國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既是發達國家應盡的責任,也符合發達國家長遠利益。我們應該樹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觀念,努力實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贏,實現各國利益和全人類利益共贏。

第三,促進共同發展是基礎。發展中國家應該統籌協調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擺脱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同時,不能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超越發展階段、應負責任、實際能力的義務。從長期看,沒有各國共同發展,特別是沒有發展中國家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就沒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第四,確保資金技術是關鍵。發達國家應該擔起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額外的充足的可預期的資金支持。這是對人類未來的共同投資。氣候友好技術應該更好服務於全人類

共同利益。應該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良性互動機制,讓發展中國家用得上氣候友好技術。

各位同事!

中國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人民生活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經濟總量雖然已處於世界前列,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排在全球100位之後。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面臨的困難還很多,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從對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負責任的高度,充分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經並將繼續堅定不移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切實努力,並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繼續支持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家、非洲國家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中國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不斷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中國已經制定和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明確提出20xx年到20xx年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有約束力的國家指標。僅通過降低能耗一項,中國5年內可以節省能源6. 2億噸標準煤,相當於少排放15億噸二氧化碳。

今後,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xx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有顯著下降。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xx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xx年森林面積比20xx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xx年增加13億立方米。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

各位同事!

世界期待着我們就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氣候變化問題作出抉擇。我相信,只要我們本着對各自國家和人類社會負責任的態度,立足現實,着眼未來,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主渠道地位,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巴釐路線圖”的授權,哥本哈根大會就會成為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的里程碑。中國願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為子孫後代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謝謝各位。

氣候大會開幕講話 篇3

拉斯穆森首相閣下,各位同事:

Prime Minister Rasmussen,

Dear Colleagues,

此時此刻,全世界幾十億人都在注視着哥本哈根。我們在此表達的意願和做出的承諾,應當有利於推動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站在這個講壇上,我深感責任重大。

At this very moment, billions of people across the world are following closely what is happening here in Copenhagen. The will that we express and the commitments that we make here should help push forward mankind’s historical process of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Standing at this podium, I am deeply aware of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氣候變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每個國家和民族,每個企業和個人,都應當責無旁貸地行動起來。

Climate change is a major global challenge. It is the common mission of the entire mankind to curb global warming and save our planet. It is incumbent upon all of us, each and every country, nation, enterprise and individual to act, and act now in response to this challenge.

近三十年來,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已為世人矚目。在這裏我還要告訴各位,中國在發展的進程中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從中國人民和人類長遠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

The past 30 years have seen remarkable progress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Let me share with you here that China has taken climate change very seriously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Bearing in mi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mankind’s long-term development, we have exerted unremitting effort and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先後制定和修訂了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把法律法規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

— China was the first developing country to adopt and implement a National Climate Change Program. We have formulated or revise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Law, Renewable Energy Law,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Law, Clean Production Promotion Law, Forest Law, Grassland Law and Regulations on Civil Building Efficiency.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means for u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中國是近年來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我們不斷完善税收制度,積極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和千家企業節能計劃,在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開展節能行動。深入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汽車,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後產能,20__至20__年共淘汰低能效的鍊鐵產能6059萬噸、鍊鋼產能4347萬噸、水泥產能1.4億噸、焦炭產能6445萬噸。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__年降低13%,相當於少排放8億噸二氧化碳。

— China has made the most intensive efforts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improved the taxation system and advanced the pricing reform of resource products with a view to putting in place at an early date a pricing mechanism that is responsive to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resource scarcity level and 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We have introduced 10 major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s and launched an energy conservation campaign involving 1,000 enterprises, bringing energy-saving action to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and other key sectors. We have implemented pilot projects on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d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vehicles and supported the use of energy-saving products by ordinary households with government subsidies. We have worked hard to phase out backward production facilities that are energy intensive and heavily polluting. The

inefficient production capacity that China eliminated between 20__ and 20__ stood at 60.59 million tons for iron, 43.47 million tons for steel, 140 million tons for cement and 64.45 million tons for coke. By the end of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 had dropped by 13% from the 20__ level, equivalent to reducing 800 m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中國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我們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核電,鼓勵支持農村、邊遠地區和條件適宜地區大力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__年至20__年,可再生能源增長51%,年均增長14.7%。20__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達到2.5億噸標準煤。農村有3050萬户用上沼氣,相當於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萬噸。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和光伏發電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 China has enjoyed the fastest growth of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eco-environment, we have developed hydro power in an orderly way, actively developed nuclear power, and encouraged and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cluding biomass, solar and geothermal energy and wind power in the countryside, remote areas and other places with the proper conditions. Between 20__ and 20__, renewable energy increased by 51%, representing an annual growth rate of 14.7%. In 20__,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reached an equivalent of 25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A total of 30.5 million rural households gained access to bio-gas, equivalent to a reduction of 49 m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hina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installed hydro power capacity, nuclear power capacity under construction, the coverage of solar water heating panels and photovoltaic power capacity.

——中國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我們持續大規模開展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匯。20__至20__年,森林面積淨增2054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淨增11.23億立方米。目前人工造林面積達5400萬公頃,居世界第一。

— China has the largest area of man-made forests in the world. We have continued with the large-scale endeavor to return farmland to forest and expand afforestation, and made vigorous effort to increase forest carbon sink. Between 20__ and 20__, China’s forest coverage registered a net increase of 20.54 million hectares and forest stock volume rose by 1.123 billion cubic meters. The total area of man-made forests in China has reached 54 million hectare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中國有13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剛超過3000美元,按照聯合國標準,還有1.5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難。但是,我們始終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重要戰略任務。1990至20__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提出,到20__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__年下降40%-45%,在如此長時間內這樣大規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的減排目標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保證承諾的執行受到法律和輿論的監督。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改進減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對話與合作。

China has a 1.3 billion population and its per capita GDP has only exceeded US$3,000. According to the UN standards, we still have 150 million people living below the poverty line and we therefore face the arduous task of developing the economy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China is now at an important stage of accelerat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given the predominant role of coal in our energy mix, we are confronted with special difficulty in emission reduction. However, we have always regarded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Between 1990 and 20__, China’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were reduced by 46%. Building on that, we have set the new target of cutt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by 40-45% by 20__ from the 20__ level.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n such a large scale and over such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will require tremendous efforts on our part. Our targe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China’s mid- and long-term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mandatory on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s subject to the supervision by law and public opinion. We will further enhance domestic statisti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improve the way for releasing emission reduction information, increase transparency and actively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各位同事,

Dear Colleagues,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國際社會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積極努力,加強合作。必須始終牢牢把握以下幾點:

To meet the climate challeng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ust strengthen confidence, build consensus, make vigorous effort and enhance cooperation. And we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從零開始的,國際社會已經為之奮鬥了幾十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是各國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廣泛共識,是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基礎和行動指南,必須倍加珍惜、鞏固發展。本次會議的成果必須堅持而不能模糊公約及其議定書的基本原則,必須遵循而不能偏離“巴釐路線圖”的授權,必須鎖定而不能否定業已達成的共識和談判取得的進展。

First, maintain the consistency of outcomes. The campaig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has not just started. In fac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en engaged in this endeavor for decades.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its Kyoto Protocol are the outcomes of long and hard work by all countries. They reflect the broad consensus among all parties and serve as the legal basis and guide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as such, they must be highly valued and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developed. The outcome of this conference must stick to rather than obscure the basic principles enshrined in the Convention and the Protocol. It must follow rather than deviate from the mandate of the “Bali Roadmap”. It must lock up rather than deny the consensus and progress already achieved in the negotiations.

第二,堅持規則的公平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和基石,應當始終堅持。近代工業革命200年來,發達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總量的80%。如果説二氧化碳排放是氣候變化的直接原因,誰該承擔主要責任就不言自明。無視歷史責任,無視人均排放和各國的發展水平,要求近幾十年才開始工業化、還有大量人口處於絕對貧困狀態的發展中國家承擔超出其應盡義務和能力範圍的減排目標,是毫無道理的。發達國家如今已經過上富裕生活,但仍維持着遠高於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屬於消費型排放;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國際轉移排放。今天全球仍有24億人以煤炭、木炭、秸稈為主要燃料,有16億人沒有用上電。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統籌安排,決不能以延續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和落後為代價。發達國家必須率先大幅量化減排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這是不可推卸的道義責任,也是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發展中國家應根據本國國情,在發達國家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下,儘可能減緩温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

Second, uphold the fairness of rules.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represents the core and bedrock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it must never be compromised. Developed countries account for 80% of the total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ver 200 years ago. If we all agree tha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the direct cause for climate change, then it is all too clear who should take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Developing countries only started industrialization a few decades ago and many of their people still live in abject poverty today. It is totally unjustified to ask them to undertak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beyond their due obligations and capabilities in disregard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ies, per capita emission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are already leading an affluent life, still maintain a level of per capita emissions that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most of their emissions are attributed to consumption. In comparison, emission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primarily survival emiss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nsfer emissions. Today, 2.4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still rely on coal, charcoal and stalks as main fuels, and 1.6 billion people have no access to electricity.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must be take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hould by no means compromise the effor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Developed countries must take the lead in making deep quantified emission cuts and provide.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is an unshirkable mor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a legal obligation that they must fulfill.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with the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do what they can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light of their national conditions.

第三,注重目標的合理性。中國有句成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西方也有句諺語: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應對氣候變化既要着眼長遠,更要立足當前。《京都議定書》明確規定了發達國家至20__年第一承諾期的減排指標。但從實際執行情況看,不少發達國家的排放不減反增。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公佈的中期減排目標與協議的要求和國際社會的期望仍有相當距離。確定一個長遠的努力方向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把重點放在完成近期和中期減排目標上,放在兑現業已做出的承諾上,放在行動上。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我們應該通過切實的行動,讓人們看到希望。

Thir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ity of targets. There is a Chinese proverb which goes, “A one-thousand-mile journey starts with the first step.” Similarly, there is a saying in the West which reads, “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 I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we need to take a long-term perspective, but more importantly, we should focus on the present. The Kyoto Protocol has clearly set out th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first commitment period by 20__. However, a review of implementation shows that the emissions from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rather than decreased. And the mid-term reduction targets recently announc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fall considerably shor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vention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is necessary to set a direction for our long-term efforts, but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focus on achieving near-term and mid-term reduction targets, honoring the commitments already made and taking real action. One action is more useful than a dozen programs. We should give people hope by taking credible actions.

第四,確保機制的有效性。應對氣候變化,貴在落實行動,重在機制保障。國際社會要在公約框架下做出切實有效的制度安排,促使發達國家兑現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持續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加快轉讓氣候友好技術,有效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家、非洲國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

Fourth,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Concrete actions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are essential to our effort o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make concrete and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under the Convention and urg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honor their commitments, provide sustained and 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speed up the transfer of 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ies and effectively help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small island states,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andlocked countries and African countries, strengthen their capacity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中國政府確定減緩温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是對中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鈎。我們言必信、行必果,無論本次會議達成什麼成果,都將堅定不移地為實現、甚至超過這個目標而努力。

I wish to conclude by underlining that it is with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whole mankin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et the target for mitig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is is a voluntary action China has taken in the light of its national circumstances. We have not attached any condition to the target, nor have we linked it to the target of any other country. We will honor our word with real action. Whatever outcome this conference may produce, we will be fully committed to achieving and even exceeding the target.

謝謝!

Thank you.

氣候大會開幕講話 篇4

尊敬的奧朗德總統,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齊聚巴黎,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這表明,恐怖主義阻擋不了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藉此機會,我願向法國人民致以誠摯的慰問,同時對奧朗德總統和法國政府為這次大會召開所作的精心籌備表示感謝。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20多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巴黎大會正是為了加強公約實施,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法國作家雨果説:“最大的決心會產生最高的智慧。”我相信,只要各方展現誠意、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巴黎大會一定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不辜負國際社會的熱切期盼。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一份成功的國際協議既要解決當下矛盾,更要引領未來。巴黎協議應該着眼於強化20__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也要為推動全球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協議應該遵循公約原則和規定,推進公約全面有效實施。既要有效控制大氣温室氣體濃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導向和激勵機制,推動各國走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雙贏。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協議應該在制度安排上促使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除各國政府,還應該調動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全社會資源參與國際合作進程,提高公眾意識,形成合力。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獲取資金技術支持、提高應對能力是發展中國家實施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前提。發達國家應該落實到20__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承諾,20__年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此外,還應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幫助其發展綠色經濟。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應該尊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國內政策、能力建設、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不搞一刀切。應對氣候變化不應該妨礙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要照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困難。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作為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鏡子,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如果抱着功利主義的思維,希望多佔點便宜、少承擔點責任,最終將是損人不利己。巴黎大會應該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推動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要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國際規則有效遵守和實施,堅持民主、平等、正義,建設國際法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應對能力都不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應該得到遵守。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包容互鑑、共同發展的未來。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鑑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同時,要倡導和而不同,允許各國尋找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之策。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有誠意、有決心為巴黎大會成功作出自己的貢獻。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承擔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代價。鑑往知來,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重,通過法律、行政、技術、市場等多種手段,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總量的24%,新增裝機佔全球增量的42%。中國是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築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__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__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

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多年來,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加大支持力度,中國在今年9月宣佈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國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並幫助他們提高融資能力。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世界的目光正聚焦於巴黎。讓我們攜手努力,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係作出貢獻!

謝謝大家。

氣候大會開幕講話 篇5

潘基文祕書長,各位同事:

今天,各國領導人匯聚聯合國,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這對推動國際社會有力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着人類生存和發展,是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37年來,從斯德哥爾摩到里約熱內盧,從京都到巴厘島,我們為保護全球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共同努力,取得顯著成就。這是世界各國不斷加深認知、不斷凝聚共識、不斷應對挑戰的歷史進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已成為各方公認的應對氣候變化主渠道,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已成為各方加強合作的基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已成為各方共同追求的目標。

氣候變化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既受自然因素影響,也受人類活動影響,既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同各國發展階段、生活方式、人口規模、資源稟賦以及國際產業分工等因素密切相關。歸根到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應該也只能在發展過程中推進,應該也只能靠共同發展來解決。

應對氣候變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關乎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利益和人民福祉。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階段和基本需求。發展中國家歷史排放少、人均排放低,目前受發展水平所限,缺少資金和技術,缺乏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手段,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國際產業鏈低端,承擔着大量轉移排放。當前,發展中國家的首要任務仍是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國際社會應該重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家、非洲國家的困難處境,傾聽發展中國家聲音,尊重發展中國家訴求,把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發展、提高發展中國家發展內在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緊密結合起來。

各位同事!

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緊迫而又長期的任務,事關人類生存環境和各國發展前途,需要各國進行不懈努力。當前,我們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應該堅持以下幾點。

第一,履行各自責任是核心。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凝聚了國際社會共識。堅持這一原則,對確保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在正確軌道上前行至關重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應該積極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要求,積極落實“巴釐路線圖”談判。發達國家應該完成《京都議定書》確定的減排任務,繼續承擔中期大幅量化減排指標,併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本國國情,在發達國家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下,努力適應氣候變化,儘可能減緩温室氣體排放。

第二,實現互利共贏是目標。氣候變化沒有國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既是發達國家應盡的責任,也符合發達國家長遠利益。我們應該樹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觀念,努力實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贏,實現各國利益和全人類利益共贏。

第三,促進共同發展是基礎。發展中國家應該統籌協調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擺脱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同時,不能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超越發展階段、應負責任、實際能力的義務。從長期看,沒有各國共同發展,特別是沒有發展中國家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就沒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第四,確保資金技術是關鍵。發達國家應該擔起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額外的充足的可預期的資金支持。這是對人類未來的共同投資。氣候友好技術應該更好服務於全人類

共同利益。應該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良性互動機制,讓發展中國家用得上氣候友好技術。

各位同事!

中國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人民生活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經濟總量雖然已處於世界前列,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排在全球100位之後。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面臨的困難還很多,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從對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負責任的高度,充分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經並將繼續堅定不移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切實努力,並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繼續支持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家、非洲國家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中國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不斷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中國已經制定和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明確提出20__年到20__年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有約束力的國家指標。僅通過降低能耗一項,中國5年內可以節省能源6. 2億噸標準煤,相當於少排放15億噸二氧化碳。

今後,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__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__年有顯著下降。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__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__年森林面積比20__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__年增加13億立方米。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

各位同事!

世界期待着我們就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氣候變化問題作出抉擇。我相信,只要我們本着對各自國家和人類社會負責任的態度,立足現實,着眼未來,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主渠道地位,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巴釐路線圖”的授權,哥本哈根大會就會成為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的里程碑。中國願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為子孫後代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