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職場指南 > 創業人生

調查:大學生就業更注重自我價值實現

核心提示:“現在大學生的就業觀念確實有了很大改變,相比找一份穩定的飯碗,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模式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創業大軍的時候,來自社會的偏見有時卻成為大學生成功路上的阻礙。

調查:大學生就業更注重自我價值實現

■ 新聞鏈接

合肥一名大三男生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剩餘時間”小鋪,明碼標售自己的剩餘時間,聲稱只要合法的事情都肯幹。記者近日與這名出售剩餘時間的大學男生小李聯繫上,他告訴記者,出售時間雖然已經推出近一個月,但只有人問還沒有人來消費。“我會一直做下去,這是我創業的一種方式,有嘗試總比沒試留有遺憾的好。”

事實上,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觀不但轉變得越來越快,而且行動力也是一流的,年輕人思維敏鋭,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在摸索中開拓了很多就業渠道和路子,其中不乏令人讚許的創新之舉。然而,也應該看到,有些做法因缺乏深思熟慮,有違公序良俗,或遊離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界,不免要招致非議。就如合肥這名大學生,他雖然信心滿滿地表示將剩餘時間出賣到底,看起來充滿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但是明碼標價“只要合法的事情都肯幹”,就給人一種天方夜譚似的輕率之感,一種老虎吞天無從下口的茫然,一種貪多嚼不爛的浮躁之氣,就免不了讓人擔憂,這種創業之舉會隨時衝破道德和法律的閾值。據《北國網》

一邊是鐵飯碗,一邊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面對這樣抉擇的時候,很多大學畢業生選擇了後者。記者近日就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念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採訪。

理想和現實,兩者都不耽誤

對於蔣斌來説,考研落榜是件高興的事兒。

儘管父母希望他繼續深造下去,可蔣斌不這樣想。去年本科畢業於中央美院雕塑系的他,為了滿足父母的希望,硬着頭皮參加了研究生考試。現在的他,雖然也沒有正式的工作,但仍過的很充實。最近,他的一個近百人的美術大學聯考輔導班剛剛開班,每天既要給學生上課,同時又要管理其他代課老師。這樣的一個輔導班,學期是從當年的7月至次年的3月,剩下的3個月是空閒期。忙上大半年,就能賺的比一般上班族還略微多點兒。

“我對雕塑挺感興趣,但這個專業實在不好找工作,即使研究生畢業,也還是要面對這個問題。要找一個既能賺錢又能不耽誤我創作的辦法,就只有辦輔導班了。”蔣斌告訴記者,他在大二的時候,想到每年都有為數眾多的學生要報考美術院校,覺得這是一個市場。於是靈機一動去給考生輔導美術,“賺些零花錢”。最初只有一兩個學生,還是朋友介紹過來的,但到後來,學生越來越多。臨近畢業時,他意外的發現,不用再出去找工作,光是辦輔導班,就足以養活自己。

“即使能找到工作,也未必有我現在賺的多。而且我這樣每年都有充裕的業餘時間來創作,可説是理想現實兩不誤吧。”他笑着説。據他介紹,與他同一屆的同學中,除了一部分選擇了考研之外,還有不少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

讀了碩士走出校園,還是很尷尬

像蔣斌這樣打破傳統就業觀念的不在少數。

XX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的房子(化名),儘管在畢業時得到了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在一家省級電視台做編導,但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久即辭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當同齡人還在過着每天坐班按時拿工資的生活時,他的公司已在業界小有名氣。

而蘇明(化名)今年則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度過了第8個年頭。作為本科時年年獎學金的獲得者、院學生會主席,一直被同學視為“牛人”的他,卻在碩士畢業時,出人意料的選擇了考博。

作為優等生,為何不及時從學校出來找份好工作?對此,蘇明有着自己的看法:“這兩年的就業形勢不大好,讀了碩士出來也還是很尷尬的,與本科生相比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力。而我自己對研究傳播學理論很感興趣,如果出來隨便找個公司坐班,那樣的生活我會覺得很無趣,不如索性靜下心來多讀些書。”至於博士畢業後的打算,他表示,還是以選擇研究類崗位為上。

學生創業,家庭支持的並不多見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模式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創業大軍的時候,來自社會的偏見有時卻成為他們成功路上的阻礙。蔣斌就有着這樣的遭遇。在畢業時,他跟父母表示了要繼續辦班不出去找工作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並被要求考研。直至後來他考研“故意”失敗,並用自己賺的錢,在北京按揭買了一套商品房之後,父母才接受他的做法。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的陳高生副教授專門研究創業教育,他表示,現在大學生的就業觀念確實有了很大改變,相比找一份穩定的飯碗,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不過,“大學生創業面臨的一個很大障礙就是社會認同度低,尤其是父母親朋的態度。一般來説,長輩總希望子女能有個安定有保障的飯碗,因此大學生創業能得到家裏支持的並不多見。”

不過,陳高生也指出,在大學生就業觀日益多樣化的同時,真正選擇創業並且能取得成功的還在少數。就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近兩年每年畢業的應屆生中自己創業的人數比例不到3%,絕大多數人還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為目標。而在創業的人中,還有不少人失敗了或者做的不盡如人意,又回頭重新找工作。

企業家文化,影響當代大學畢業生

根據今年6月份發佈的,由麥可思公司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XX)》顯示,XX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與XX年1.2%的比例接近。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業和文體娛樂業,其月收入大大高於受僱應屆畢業生的月收入。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畢業生創業受其家庭的企業家文化影響較大。在XX屆大學畢業生中,來自“私營企業主”、“企業經理人員”、“個體工商户”等家庭的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而且,其創業資金82%以上依靠父母、親友和個人儲蓄,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和政府資助的只佔1%。所以,有創業意願但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畢業生就不容易實現創業夢想,政府需要在啟動資金方面幫助經濟困難的創業者。

此外,在XX屆大學畢業生的自主創業者中,有41%—48%的人認為,創業理想是創業的最重要動力,只有12%—15%的人,是找不到工作才創業。而大學期間對其創業幫助最大的是假期實習和課外兼職,學校、政府提供的創業培訓和諮詢以及大學的模擬創業活動也有顯著幫助,如創業大賽等等。

對此,陳高生指出,傳統觀念使得中國大學生創業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水到渠成,且高校創業教育的空白也缺乏對畢業生必要的引導。“現在有創業意向的畢業生多了,只有對他們做全方位的引導與服務,大學生才敢於去創業。”陳高生告訴記者,為滿足學生這一需求,財大就專門開設了“創業先鋒班”,設有機會識別、管理、投資、團隊建立等與創業有關的十幾門課程。今後,高校普遍引入各種創業課程,利用社會力量幫助學生創業將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