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精選8篇)

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開闊了我們的觀測範圍,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精選8篇)

但對於外來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因此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精神,使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

所謂“民族精神”就是指一個民族的核心品質,我們中國的精神就是“剛強”/“友愛”。

回顧歷史,中國的今天得來的多不容易:從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再到北伐戰爭。九一八等等都給我們的國家帶來了不小的災難。

但現在,中國人卻站起來,逐步走向小康了,因為中國人的骨子裏就帶着“血漢”,”剛強之氣。達到了,不灰心,不氣餒,還彙集於敵人迎頭痛擊,正是有這一特點,中國才有今天。

“友愛”是一個民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一個國家缺少了“友愛”,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温暖那麼就算這個國家再富有,再強大終究會落到國破民亡的下場。

還記得20xx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發生的那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地震吧?!我們忘不了那一幕幕觸目驚心殘垣斷壁的畫面,更忘不了那一場場感人致深的事件。人們一聽到這一件事,沒有人組織也沒有人命令都無私地為災區捐款捐物,此時的我心裏好温暖好感動,為我能生在中國這一“有情”、“有義”、“有愛”的民族中而自豪!

所以,做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拉起手來團結友愛,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發揚傳統精神。

一起來弘揚民族精神,爭做當代中學生!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2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祖國,我為你驕傲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箇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裏?祖國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的教室裏,就在我們的校園裏,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全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偉大的民族必定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麼?詩人艾青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有着注重團結的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間相互融合,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共同進步,孕育、培養和形成了一種崇高而樸實的民族團結意識。正是這種民族團結意識,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沒有解體,始終沒有屈服,始終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這種共同願望,決定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中華民族無所畏懼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排除了一個又一個障礙,勇往直前。堅持民族團結意識,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

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讓我們在這裏回顧、反思、警醒。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要讓我們的祖國經過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勃發!

每當五星紅旗升起,每當《義勇軍進行曲》奏響,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自己同莊嚴站在一起,同偉大站在一起,同勝利站在一起,同太陽站在一起!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3

尊敬的:

遙遠的東方有,她的名字叫"中國"。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身上流動着同樣的血,學習着同樣的文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推動着人類進步,為人類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我們中華兒女應該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我們的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國家,愛護環境,尊老愛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們的美德。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嗎?作為一個像孔融那麼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謙讓,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經不錯了,這就是中華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孫,所要培育出來的一部分傳統美德,難道這不應該讓我們學習嗎?

一提到中國人雷鋒,這可能都是婦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國的軍人們,都是具有像雷鋒一樣的品質,都是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我們頭頂一顆閃亮的紅五星的軍人們,有着時刻關心我們的軍人們,難道你沒有看過關於我國的軍人們的連續劇嗎?個個都是那麼的嚴肅、莊嚴、樸實、勤奮、英勇的人,都是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關愛人民的精神,這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吧!

保護環境也是我們中國人所追求的,現在我們中國愛護環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國也變得更美麗了,像我們得學校,也變得更乾淨,更美麗,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們中國這樣的傳統美德,就像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堅強,要誠實,要守信,勇敢,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了。

愛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美德,古往今來,多少愛國英雄為保衞祖國,為國家的榮譽,犧牲自己的利益,貢獻祖國。1851年,吉鴻昌將軍赴美"考察"。那時候,中國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國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鴻昌將軍去郵局寄包裹,郵局的職員知道他是中國人,竟輕蔑地説:"’中國’在哪裏?我不知道"。隨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該暴露自己是中國人,還説:"只要説’我是日本人’,就什麼事都好辦了。"吉鴻昌將軍頓時怒不可,當面斥責道:"什麼!你要自稱日本人?我吉鴻昌決不這樣做!我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他回到住處,當即製作了一塊木牌子,上面寫道:"我是中國人!",並把它佩掛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個"我是中國人",體現出了吉鴻昌的愛國心。

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責任是認真學好科學知識,將來貢獻祖國。這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祖國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將來,我們不要辜負祖國對我們的培育,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謝謝大家!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4

同學們、老師們,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承民族精神——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839年6月3日,在虎門寨的海灘上,林則徐將從外國煙販那兒繳來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全部銷燬,硝煙現場禮炮轟鳴、羣情沸騰。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林則徐的這種愛祖國、拒外侮的民族精神傳頌千古。

前幾年,在抗擊非典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計其數的白衣天使們奮不顧身、前仆後繼,在生死線上,以血肉之軀築起生命的防線。他們用無私、勇敢和忠誠,悲壯地再現和傳承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從古到今,中華民族湧現了種種弘揚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實這一精神,同樣貫穿着我們整個學習生活。對於同學們來説,首先要做“改陋習、樹新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下課後,能自覺保持學校優良的學習環境,走廊上、陽台上、樓梯口、操場上,少些喧鬧、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讀書聲,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多些捧着課外書津津有味讀着的小小書蟲。讓學校成為學習交流的寶地。勤奮學習、沉穩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民族精神也體現在勤儉節約上,不管是在學校用餐還是在家中用餐,千萬不能任性妄為,傾倒大量的飯菜,浪費糧食,要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不能因為挑食、貪玩、愛吃零食等不良的習慣而讓自己的健康與美德隨着飯菜流失殆盡。

講衞生,勤勞動是體現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部分,不破壞學校的公物,不亂採摘花朵樹葉,不折斷樹枝打鬧嬉戲,不亂丟廢紙果殼,不隨意吐痰、踐踏草坪,同時還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不惡意破壞,主動幫助打掃衞生的同學,齊心協力使映照在藍天下的美麗校園變得更加亮麗如新。

弘揚民族精神,展示中華民族的風采,其實很簡單,只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講文明、講衞生、講科學,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礎,長大後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5

傳承民族精神,愛我錦繡中華這句話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從人文出祖_黃帝,到堯舜禹的克己愛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續到現在.我們每次在外國人面前説自己是炎黃子孫,不由得感到自豪起來,滔滔不絕的説着祖先們的那些精神,説什麼要向他們學習,可是誰又做到了呢 沒有,都沒有,我們是那些説話不算數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揚我國的民族精神建設我麼的國家,我們可以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麼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揚民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車上,我們可以給那些老弱病殘孕讓位,過馬路時,可以扶那些老人過馬路,還可以不亂丟,亂塗,亂扔……那不就沒有什麼人得病了嗎?不就使得環境受到了保護嗎?不就使得我國變得更美好嗎?

一個祖國的建設不僅僅只靠一個人,要靠全國人民的智慧和雙手來建造,聽説過“三個臭皮蛋頂一個諸葛亮”的彥語嗎?連三個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頂一個諸葛亮的智慧,這不就説明團結力量大嗎?不過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建設祖國和弘揚民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強了,所以,我們青少年弘揚民族精神的責任佔全國任命弘揚民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們身邊不就又很多這樣的例子嗎?如在1988年的奧運會上,我國乒乓球隊的隊員們戰勝了對方後,使我國獲得了參加奧運會以來的第一塊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為了我國的國球,這不就是在建設祖國嗎?還有就是在今年的奧運會上,在男子110米蘭冠軍劉翔在直徑跑道上戰勝了黑人,為我們全亞洲爭了光還為我國爭了光,這不也實在建設祖國嗎?……

傳承民族精神,全國人民人人有責,誰都不能丟下這個責任!

傳承民族精神,愛我錦繡中華 2.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xx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説,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讓我們一起為民族精神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6

尊敬的:

在這個物流縱橫,世風日下的時代,“家風”儼然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總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風之不傳也久矣。

那麼,家風究竟是什麼?“家風”看到這兩個字讓我聯想到的是種種嚴厲的家規!依我之見,家風是一些列在紙上的條條框框,是一把約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的風氣、習俗,是一個家庭代代相傳的規矩,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遵循的祖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規則,它不需要列舉,更不需要背誦,但是它需要我們的傳承......

百善孝為先,我們一直在傳遞。12歲農家少年張俊,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身亡,媽媽離家出走,從此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堅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傷心。”這些是小張俊對奶奶的承諾,他希望奶奶快樂!在張俊的家裏,燻黑的牆上畫着一張評比表,上面寫着張俊和弟弟張旭的名字,名字後面畫的是五角星的圖案。張俊説平時他和弟弟誰幫奶奶幹一件事就在誰的後面畫顆星,每月一評比,看誰得到星星多。這個少年在用真心演繹孝的家風,孝根植我們內心,我們一直在!

勵志奮鬥,我們一直在行動!“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的現在,我決定我的未來;你嘲笑我一無所有不配去愛,我可憐你總是等待;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夢想,是註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這是陳歐的正能量,也是我們的率真和勇氣!我們會帶着社會的歷練,奮鬥終身。不離不棄,我們一直在!

誠實守信,我們一直在弘揚。不説謊話,不説大話,實事求是,是家裏人從小對我的教誨。原來家風一直都在!

家風需要傳承。歷史上“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風古訓仍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員子女啃老驕奢;多少人因為不想吃虧,爭名譽地位甚至可能為爭一個公交車座位而“鬥智鬥勇”;多少人為了利益而製假售假……如果有嚴格質樸的家風,這樣的事情會不會減少一些?

如今的社會歲月改變了時代的面貌,卻拭不去銘刻至今的家風。我們承載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們是否可以將其延續下去?俗話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要齊家,就要我們傳承良好的家風。

好家風,我們一直在;好家風,我傳承!

謝謝大家!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剛才,同學們在演講比賽中,時而輕聲細語,時而高昂激烈,時而充滿激情,時而抒發感情。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我們偉大祖國的深情眷戀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認為,同學們的演講,猶如今天的天氣一樣——春風拂面,讓人聯想翩翩,使人興趣盎然。今天的演講比賽非常成功。 同學們,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要牢牢抓住愛國主義這個核心,突出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這兩個重點。自全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以來,我校非常重視,一直把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看作是我校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看作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從時代要求出發,推進和實施中國小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今年的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的主題是“民

族精神代代傳”,這是一次面向青少年的大型國情教育活動,是一次宣傳鄧小平理論,宣傳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全面貫徹落實xx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時事課。

同學們,你們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你們要在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動中,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愛國主義覺悟,從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希望你們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感情投入到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中,樹立遠大理想,堅持刻苦學習,注重錘鍊品德,不斷開拓視野,勇於進取創新,始終艱苦奮鬥,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中學生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8

大家上午好!

七月如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今天我們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以火一般的熱情在這裏歡迎鬱慕明先生一行以及鬱先生將帶給我們的精彩講演。鬱慕明先生生於大陸,長於中國台灣,喝兩岸水,懷兩岸情,關注民生,立足統一,豪氣干雲。  我們學校深感榮幸能在全民族抗戰勝利60週年這樣的特殊時刻,成為鬱先生民族之旅中的一站,與鬱先生一起回憶抗戰歷史,展望未來,併成為新的歷史時刻的參與者和見證人。

中國人民大學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的烽火當中,自誕生之日起,就以救亡圖存之理念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民族精英,從而被賦予了一所優秀大學最為重要的品質。1950年,學校更是得以中國人民這個偉大的稱呼命名,從此人民、人本、人文就成了學校永恆的追求。實事求是是我們的校訓,正是秉着實事求是的精神,幾代人大人奮進在時代前列,艱苦奮鬥,勇於探索,為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今天我們也正是秉持着這樣一種精神來看待、對待兩岸關係的。

中國人民大學是大陸最早與中國台灣高等學校開展交流的學校之一,交流積極有效,互動親切頻繁,正是在交流過程中,我們深刻感悟到海峽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不是任何因素可以割裂的。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我們身上打下的烙印不是時間和空間可以消磨的。今天新黨的訪問成員和我們的師生坐在一起,又有誰能辨別出你我,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今年正值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這樣的紀念對中華民族尤其具有意義,我們是在全民族同仇敵愾的基礎上,實現驅逐外侮,保衞中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抗戰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勝利。在新的時代,也只有在國家統一、民族和合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才能把我們的理想推向世界。在我理解,這是在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心願,也是鬱先生一行民族之旅的良苦用心。20xx年1月我到中國台灣進行學術訪問,在從墾丁到高雄的途中曾經做一首小詩《大尖山感懷》:山勢昂揚欲問天,中華何日又團圓?峽分兩岸波濤湧,情繫雙邊血脈連。統獨相爭非小義,交融與共理當然。長風萬里恆春在,不信羣花不亮鮮!  我們堅信,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歷史大潮是不可阻擋的,同感、同族、同文化的兩岸各族同胞一定能夠同心同力,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明天。

女士們、先生們,新黨的這次民族之旅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相信新黨的這次大陸之行一定能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理解和民族感情,推動兩岸關係向和平穩定、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新黨主席鬱慕明先生為我們講演。

在到來之前説要來中國人民大學演講,誠惶誠恐,因為面對着在座的各位師長、各位法律系、新聞系為主的同學,我這個畢業於醫學院的,留在醫學院任教的,我的本行跟各位是不太一樣,我的本行用最通俗的話,我是專門把人切成一塊一塊的——解剖學的老師。所以當時我要到這裏來演講,我很緊張,請了一些朋友大家一起商量。

我們原來準備演講的內容跟題目是21世紀中國面臨的挑戰與契機,從對日抗戰談起。但是經過這七天在中國大陸民族之旅看到,黃花崗72烈士碧血黃花,浩氣長存。到了中山陵,新黨一直是追隨孫中山先生的理念,中山先生告訴我們和平奮鬥救中國,告訴我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們到了南京大屠殺的現場,看到多少無辜民眾在戰爭的侵害之下,受到傷亡,犧牲生命。我們到了大連,在日俄監獄,在萬眾墓,我們有看到了日本人、俄國人的戰爭是在我們的固有疆域,我們的領土上,犧牲我們同胞的生命和財產。

我們到了盧溝橋,昨天走在那一段石板上面,崎嶇不平,但是我們走過一段坎坷路,我們覺得今天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演講堂裏邊,面對着年輕的朋友,我們應該抬起頭來。

過去我們的年輕人犧牲生命仰着臉書寫歷史,今天的年輕人是抬起頭來寫下歷史,中華民族的歷史。昨天在抗戰勝利紀念館的現場,我有感而發,引用了陸游、李白的詩句。“江聲不蓋英雄淚,曉月盧溝缺又圓。旭日中天神州照,吾輩豈是蓬蒿人。”

昨天在抗戰勝利紀念館所提的(詩)。李白的這個詩句其實上一句不恰當,但從這句看到李白的自信心,吾輩豈是蓬蒿然。上一句是揚天大笑出門去。因為在天寶元年的時候召他入京,他很得意。但是新黨這一次到大陸來,我們沒有那種得意的心情。我們認為此行是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所以我們這一次來經歷了我剛才所説的這些地方,我們的目的是要揚眉吐氣,而不是要仰天大笑。我們要揚眉吐氣出頭天。

中國台灣人最喜歡講一句話,我們要出頭天。中國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我們今天要揚眉吐氣出頭天,吾輩豈是蓬蒿人。所以各位年輕的朋友,新黨此行很多人關心,我出來有人問我説,你這次追隨着國民黨、親民黨到大陸去,你會有什麼收穫,你會跟誰見面?我覺得我們要談收穫,不是談一己收穫,不是談一黨收穫,我今天到人民大學來,我來畫龍點睛。

我何德何能?能有這樣的榮幸帶着新黨的30位團員到中國大陸來,鬱慕明何德何能到中國人民大學來演講,我們不是追求一己之私,一黨之私,我們企盼的是有這樣的交流和溝通,我們可以激發尤其是希望年輕一代的中國人,激發我們的年輕人,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我生在抗戰時期1940年,1948年我離開上海,到了台北。1948年我是跟我父親到台北去經商做生意,我父親帶的最小的小孩就是我,我們兄弟姐妹17位,我有12個姐姐,4個哥哥,同父同母,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我是排行第17,我父親要從上海到台北經商,帶的最小兒子。我在上海唸到國小三年級,我到台北去念國小三夏。可是我沒有想到的是,我1948年12月24日到基隆,1949年5月我就沒有辦法回家來。

當我1990年在中國的天空上看着祖國的錦繡河山,我當時非常感觸,這麼大的一片土地,幾個月我就不能回到我自己的家。八年抗戰,日本人欺負我們,侵略中國,中國人不論是在中國國民黨的國軍,不論是中國共產黨的共軍,大家團結起來,全面抗戰,堅持下去,贏得最後的勝利。告訴我們是什麼?唯有團結才能帶來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

所以昨天我到了盧溝橋,看了抗戰勝利紀念館,我覺得我要把我原來準備的講稿丟掉,尤其昨天有一個年輕朋友要來找我,要給我一封信,但是因為我在前面走,他沒有辦法交給我,他交給我們的團員,今天早上我來到這裏的時候,他們把這封信交給我,我打開來看了一下。  這封信裏面告訴我,讓我非常的感動。他不僅給我,還給了我們的雷倩委員,所以昨天晚上我先看到他給雷倩的這封信。我決定今天不用稿子演講,我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我們共同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中華兩岸青年共生共榮,共謀台海和平,民族振興。第一句“千古中華情,中華千古魂”,我們從民族的演繹下來,我們有“千古情”。但是我們民族裏面有“千古魂”,是多少人的血、多少人的淚所凝聚出來的。年輕朋友們對新黨此行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新黨從來就是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在中國台灣,我們的黨政上面寫着:“新黨——中國人的政黨”。我們所希望做的不僅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來自於中國台灣,我們要做一個快快樂樂的中國台灣人。我們也希望大陸的每一個地方,我們都要做一個快快樂樂的中國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那裏面引用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各位無論是師長、無論是年輕朋友,今天給我這樣一個榮耀,讓我能夠在各位面前班門弄斧,在各位面前抒發我從1948年離開,1990年回來,看看大陸的每一步、每一寸、每一刻,都讓我們感觸很多。

我來這裏,和新黨的朋友一起來,真的很多人關心,你到底有什麼收穫?你會帶一些什麼回去?能夠像連主席、宋主席帶來一些具體的成果嗎?我跟各位報告,在中華民族精神上我一定會有成果。我剛才説我何德何能,新黨何德何能,但是我今天站在這裏,我就代表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為了這個家,為了這個民族,我們一定要不分彼此。

我跟各位報告,在中華民族精神上我一定會有成果。我剛才説我何德何能,新黨何德何能,但是我今天站在這裏,我就代表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個民族,我們一定要不分彼此。 兩岸信守合作、共生共榮,必須要為未來的民族統一、國家的統一盡一份心力。在中國台灣媒體最近非常關心説我們回去要帶什麼?我帶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回到中國台灣去。

作為一箇中國人,在歷史上,其實我們有三次和平崛起的機會,可是因為當時的明朝、清朝,當時他們眼光的短視,今年正好是鄭和下西洋600週年,各位想一想,中國人的智慧是絕頂的。鄭和能在那個時代以他的造船技術,他的團隊能夠經過海洋到世界的其他各地,能夠經過印度洋到東非,那是何等偉大。但是明朝的皇室,他們沒有這樣的想法,這樣一次讓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契機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