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文明美德學生演講稿(通用5篇)

文明美德學生演講稿 篇1

我是二(1)班的馮聖凱,平時能積極進取,團結向上,養成了愛看書、善動腦、有愛心等良好的習慣,並且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比較突出:

文明美德學生演講稿(通用5篇)

一、熱心向善。真誠善良,富有同情心。責任心強,熱心於班集體的各項活動,樂於承擔好班級的管理工作。榮辱感強,特別是集體意識強,以班集體的榮為榮。尊敬師長,與同學團結友愛,樂於助人。

二、認真好學。課堂上我能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課後能認真完成各項作業。平時生活中能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基本堅持每天進行課外閲讀,並能與家長進行讀後交流。

三、興趣廣泛。我樂於接受新事物,特別對書畫充滿熱情,認真且執着。愛好體育活動,積極參加羽毛球等運動的學習和訓練。

四、獨立性強。我能進行獨立思考,往往能有自己的主張和觀點。生活中依賴性小,能做到自理自立。

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向着“美德少年”的目標更加努力,做得更出色!

文明美德學生演講稿 篇2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鋭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説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文明美德學生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很高興今天能站在這裏,我想用一首詩來開始我的演講,“有一支歌,我們天天都在吟唱有一支歌,就像鮮花四季開放這支歌的名字叫禮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今天我來説一説校園禮儀

春天是美好的,我們在這美好春天的校園裏做什麼呢

當你踏着輕快的步伐走進學校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那些經常手拿掃帚,埋頭辛苦掃地的同學當你在乾淨、整潔的校園裏漫步徜徉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那些拖拉機車的老爺爺老奶奶的`艱辛我們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應該知道春天的校園是純潔、文明的

在這麼美麗的校園裏,同學們,你們怎麼可以漠視那盡情飛舞的果皮紙屑,而不伸出雙手你怎麼忍心讓乾淨的牆壁,留下各種筆跡和串串腳印,還發出幸災樂禍的笑聲呢你怎麼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劍影、插隊哄搶呢你怎麼可以揹着師長私自出校門、出家門,全然不顧他們的感受呢難道你沒有察覺到師長眼神中那一絲擔心、那一屢疲憊。同學們,美麗的校園不僅僅需要每個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舉止呀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學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同學們,讓我們在春天寧靜的早晨裏,在三月明媚的陽光下宣誓: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引領文明風氣、創建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使我們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樣充滿希望、充滿活力

文明美德學生演講稿 篇4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鉅鹿南數裏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餘率軍數萬屯於鉅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説:“秦軍包圍了鉅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裏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説:“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説。”他又對項羽説:“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説坐在帳篷裏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説:“現在軍營裏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裏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説:“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説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鉅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文明美德學生演講稿 篇5

張~~同學是我們班的一名學生。她愛學習,愛思考,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刻苦鑽研,成績優異;她做事求完美,做人求真誠,勤於實踐,堅持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並且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她善於觀察,勤學好問,實踐讓她吸取了甘甜,擁有了豐潤,豐滿了羽翼,是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毅力的優秀學生。

~虛心好學,不斷提升

她自上學以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剛進入我們班級時,她的成績雖然名列班級前幾名,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滿足、而鬆懈,她知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反而對自己更加嚴格的要求。她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在學習上她牢記“一花獨放不是春”的訓導,熱心幫助班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

課堂上她與同學們一起認真聽講,課後,她就充當起了小老師,主動幫助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們挑選練習題,利用午休時間為他們進行講解。因為她知道祖國的未來需要大批建設者,僅靠個人的本領是不行的,只有讓全體同學都進步,那才是一件大樂事。也正因為她的真誠和耐心,她結交了許多知心的朋友,在班級獲得了同學的信任,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由於她的突出表現,她曾多次獲得“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勤儉自立,讓父母為自己而驕傲

作為現在的子女,她並不是像大多數孩子那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她從小要求自己做到勤儉自強,成為父母的驕傲。

父母由於工作忙併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她,她也因此從小養自強自立,自強的好習慣。尤其是她在學校之後,更是體現出了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而且還能關心、愛護、幫助其他的同學。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她一刻也不敢鬆懈。她深信只要保持一顆執着的追求,奮發向上的心,總會在自己的人生畫卷上書寫一幅美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