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勵志演講稿

勤儉節約廣播稿(精選22篇)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

李宵:大家好,小青蛙廣播又和你見面了,本期節目由我們五(3)班為你們奉獻。

勤儉節約廣播稿(精選22篇)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王文燕:有人問:“我能做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就這麼簡單嗎?

鄒瑤:對,就這麼簡單!請記住:

你與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湧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李宵: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在你我吃飯時使用一次性筷子、白色塑料袋的時候,我們想到節約了嗎?在你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複印紙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了嗎?現在校園的白色垃圾、水龍頭關不緊的相像隨處可見;購物時所使用的塑料袋也是數不勝數;還有吃飯時所剩的飯粒更是浪費的集中體現。

王文燕:勤儉節約,不僅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更要從每一粒飯粒做起。為什麼日本一個小國比資源豐富的中國還要繁榮,為什麼他們明明有一個原始森林還要從我國購買木材,因為他們知道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知道保護原始資源。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鄒瑤: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着堅固的根基。我們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克煤做起,持之以恆,你我就是成功者,你我就是偉人。

(齊)是啊,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下面請聽歌曲: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2

每當我向爸爸、媽媽要錢的時候,他們除了問清楚要錢的原因外,總要叮囑一句我們這裏家喻户曉的俗語:“吃不窮,穿不窮,不會划算輩子窮”。而我對這句話的真正理解,是在最近當了一個月的“家庭財政部長”以後。

為了培我養獨立花錢和當家理財的能力,上月初,媽媽按照我們家過去的月生活標準,把當月的總開支500元錢給了我,讓我全權安排這個月全家的一切開支。

於是,根據我們家的實際,我按米麪菜油肉、鹽醬醋茶酒、水電煤話衞三大項目劃分,計劃分配,合理安排後,特地留下了50元錢的機動。可是,沒幾天,我就私下裏買圖書,與同學聚會,三下五除二將它花掉了。沒想到,還不到半個月,就從老家來了兩撥親戚,一下字,我的財政就出現了40塊錢的赤字。要不是媽媽從平時的節儉中拿出錢來給填上,我還真不知該如何來對付那種嚴重的局面。

從當這個月的“家庭財政部長”的實踐中,我不但懂得了“吃不窮,穿不窮,不會划算一輩子窮”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而且還深深地認識到了勤儉節約家事興的道理。如果把安排我們一家人全年的開支當作是打一場大戰役的話,那麼,我當一個月的“家庭財政部長”只是指揮了一次小小的戰鬥。這場大的戰役,不只包括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開支,還包括購置家庭大的生活設施、人親客往、頭痛腦熱、穿衣買鞋、我的上學費用、購買必要的書籍、贍養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費用以及預留一點錢以備急需等等。如果爸爸、媽媽也像我這樣沒有全局觀念,大拋大用,不善於“划算”,不善於勤儉節約,那麼家事怎麼能夠興旺呢?

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國家不也是這樣嗎?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他們一直以來都十分注意勤儉節約。毛澤東連一件睡衣都要反覆縫補,直到實在是不能穿了才不得不更換,而我們國家的“大總管”周恩來的一件襯衣,補了又補,多次更換衣領,不但接待外賓穿,出國訪問也穿,不穿了,還脱下來放在保密箱裏。現在,以黨中央號召我們要建立節約型社會,這就是為了振興中華,使祖國更加興旺發達啊!

因此,我要説,勤儉節約不但能夠使家事興旺,還能夠使國事興旺。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3

男:敬愛的老師

女: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好!

男:伴隨着悠揚、抒情的歌曲,校園之聲又和大家見面了。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我是主持人張慶梓。

女:我是主持人孫世娟。

男:當燦爛的晨曦温暖着整個校園,採一縷陽光,編織成七彩的花環。

女: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男: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女:帶着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男:老師們、同學們,

男:首先,請聽由校園之聲廣播站向全體同學宣讀“勤儉節約”的倡議書。

女: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難著稱於世。我們古人曾講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是我的優良作風;勤儉是我們發展進步的潛在動力。

男:今天的中國,蓬勃發展,但是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傳統和作風將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以往的成績只能説明過去,按照我國的戰略目標,今後的路還很長,我們肩負的任務還很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還很多。因此,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決不能丟。

女: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人民的美德傳統。

男:對於我們在校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可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女: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麼是勤儉,而什麼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説起,比如説我們最常見:每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其實,我們人類在處於缺水危險,雖然説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麼多,我們可以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又不浪費糧食。糧食的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家可以計算,如果每個同學每天需要1斤米,那麼我們一個學校有1000個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個月就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過餘浪費。

男:還有許許多多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節約的。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麼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和諧、節約的人,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和諧又節約的學校。

女: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古人云:“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但是現在卻有許多人漸漸淡忘了這個傳統美德。

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xx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女: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着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着實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葱豆腐湯,宴會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待!

男:皇帝偉人都如此節約,而我們現在呢?現在,有許多餐館都非常的浪費。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四三班的董益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這個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很小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裏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裏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裏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啊!

現在,我們正面臨着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恆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説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集少成多,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四三班的董益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這個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很小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裏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裏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裏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啊!

現在,我們正面臨着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恆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説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集少成多,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6

男:敬愛的老師

女:親愛的同學

合:大家下午好!

男:當燦爛的陽光温暖整個校園,胸前的紅領巾正迎風飄揚。

女:讓我為你採擷一縷陽光,讓金色印染輝煌。

男:在這碩果累累的秋季,

女:在這收穫的季節,

合:陽光之聲校園廣播又與你在空中相約了。

男:今天的紅領巾廣播由我們四(2)班主持,我是主持人張博。

女:我是主持人王芙嘉。本期紅領巾廣播為大家準備了《新聞諮訊》、《知識文庫》、《文學星空》、《新歌快遞》等欄目。下面請聽詳細內容:《新聞諮訊》

男:瞭解最新時事動態,

女:聚焦點滴新聞。

合:盡在新聞資訊。

男:10月22日,大海林地區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二場雪,也是今年的第一場大雪,銀裝素裹,粉粧玉砌,給人們帶來了冬的氣息,同時也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在這裏,張博提示大家,雪天出行,要注意交通安全。

女:10月25日,中央電視台啟動《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並聯合《新京報》等全國30家優勢平面媒《感動中國》是央視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20xx年始,每年舉辦一次。

過去十年,《感動中國》向全國觀眾推出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錢學森、袁隆平等為中華民族付出巨大貢獻的傑出人士;有徐本禹、叢飛等來自民間的優秀人物;也有成龍、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

男:20xx年10月27日,安徽省淮北市,第三實驗國小組織文藝小分隊來到社區,開展“喜迎,紅歌進社區”活動,國小生們演唱了《閃閃紅星》等歌曲。 女:釣魚島爭端,不但讓日本政治陷入混亂,更是衝擊着日本脆弱的經濟形勢。為了打心理戰,之前日本公然叫囂“日企撤離,崩盤的將是中國”,但是在日本財務省最新的統計數據面前,這些謊話已經不攻自破。連英國媒體也發出擔憂,稱日本正面臨財政懸崖。

男: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這台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在亞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夠觀測100多億光年以外的天體。

女:據美國一個報告顯示,參加美國高校入學考試 的中國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績達到 “及格線”,2%的學生達到優秀。這是由於中國的教育缺乏對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知識文庫》

男:我學習,我快樂!讓楊澤文、楊忠良帶領我們我們一同步入《知識文庫》。

男:楊澤文,我考考你,你知道10月31日是什麼日子嗎?

女:這可難不倒我,為了倡導全世界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

男: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xx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女: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着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着實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葱豆腐湯,宴會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待!

男:偉人尚且如此,

我們新世紀的國小生就更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

《文學星空》

女:美文能啟迪人的智慧,美文能陶冶人的心靈。讓我們一同徜徉《文學星空》,欣賞馬明玉同學的作文《勤儉的奶奶》

馬:我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她長着小小的眼睛,看起來很年輕,臉上似乎沒什麼皺紋,奶奶有一個特點就是節儉。

奶奶每次吃飯回來,原來空空的兩隻手,總會多出一些東西,廢紙、瓶子。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出去吃飯:“咦?奶奶,我們不是去吃飯嗎?怎麼跑到路邊來了呢?”我好奇的問,奶奶説:“看看有沒有人在路邊丟瓶子、廢紙,找到了還可以賣錢啊!”我對奶奶説:

“這樣被我的同學看見了好沒面子呀!”奶奶説:“有啥沒面子的,自己掙錢,又不是偷人家、搶人家的。”我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和奶奶一起撿了起來。不一會兒,我看見了我們班的“小快嘴”,“小快嘴”笑着説:“哈哈!原來你在撿垃圾呀!”我説:“我這是節儉,把瓶子回收還環保呢?”小快嘴答不上來就走了。

還有一次,我正在洗臉,洗着洗着我忽然發現沒拿擦臉的,於是把燈開着去拿,等我回來一看,燈關了。我生氣大叫:“奶奶怎麼把燈關了?”“費電。”奶奶立馬説。過了段時間,樓下貼了個電費單子,我發現我們家的電費最少,這都是奶奶的功勞。

節儉是個好習慣,我喜歡節儉的奶奶。

男:是啊,我們都應該向勤儉的奶奶學習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張紙,一元錢開始,從小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爭做節約型好隊員. 《新歌快遞》

女:《新歌快遞》傳遞幸福,傳遞快樂。

男:建設節約型社會,從我做起。一首《勤儉節約歌》送給大家。

女:不知不覺,陽光之聲校園廣播已接近尾聲。

男:感謝大家的收聽。

合:下期節目再見。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7

男:親愛的同學們!

女:敬愛的老師們!

合:大家好!

女:紅領巾校園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在本期的廣播中我們為大家帶來了“我們國小生如何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男:上級部門倡導我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那麼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應該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

女:我們國小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教師是學生的崇拜者,又是學生的直接模仿者,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車爾尼雪夫斯基説過:"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我們教師應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就先要做到。古代作為一國之主的皇帝應該是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卻生活儉樸,反對奢侈。一次,他見女兒穿了一件用翠羽裝飾的短襖,就命令她脱去,以後不許再穿。在他的影響下,一時節儉的風氣舉國盛行。封建時代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現在。只要教師以身作則,就能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行動中感受到勤儉節約品質的可貴,從而激發他們積極行動,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二、從小事着手,嚴格要求,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裏講的“小”就是小事,我們平時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小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從這樣的小事做起的。比如:第一要教育學生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裏、他人、國家、集體的財物都要愛護。節約每一粒米,吃飯時不亂倒飯菜;節約每一度電,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裏,教室內應及時關燈;節約每一滴水,洗手後要關緊水龍頭,洗衣水、淋浴水可用來沖廁所等;節約每一張紙,不要亂扔白紙,用過的紙反面可以寫草稿等;愛惜書本,不亂撕書本,也不亂扔鉛筆;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設備等。第二要求學生在打扮上不要過分,不要追求新奇時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三教育學生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教師一發現問題,就及時引導,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就會內化成固定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和表揚發生在學生身邊勤儉節約的人和事,要創設勤儉節約的育人環境和輿論氛圍,以促使學生早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在各種活動和實踐中形成的,因而開展形式各樣的活動,是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的一種必要的途徑和方法。

我們召開“養成勤儉節約美德”的主題班會,通過講一個勤儉節約的小故事;學一個勤儉節約的名言警句;算一次身邊資源浪費的數字;看一部有關勤儉節約的宣傳片;做一個節約宣傳員、節約監督員、節約小先鋒;比一比節約金點子;制定 “班級節約制度”、製作“班級節約箱”等系列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勤儉節約的觀念,爭做勤儉節約的好少年。

其次,學校相應的可以舉辦“勤儉節約名言警句”書法展;“節約金點子”手抄報展;“校園節約三十六計”短文展;“廢品小製作”展覽;建立 “學校節約制度”,節約環保回收站等,號召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再次,我們還可以把“勤儉節約”和少先隊的有關活動有機結合。如:開展“獻愛心捐款活動”,把自己積累的零用錢捐給學校的紅十字基金會;開展“手拉手”的捐書活動,把自己看過的優秀書刊捐給其他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開展國小生“珍惜勞動成果”書畫展及夏令營等活動。同時倡導學生不比闊氣。

四、加強家校聯繫,形成教育合力,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有些家長自己受過苦,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受苦,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讓他們過着優越的生活;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比較注重智育,認為多花點錢沒有關係;有些家長由於虛榮心,認為即使自己再苦點,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讓人家看不起。其實無論家庭條件有多優裕,還是要防止和克服“奢侈、浪費”現象,營造節儉文明的現代家庭氛圍的。

男: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加油吧!

女:今天的廣播結束了,再見!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8

同學們: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有人問:“我能做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 就這麼簡單嗎? 對,就這麼簡單!

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湧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

在我們吃飯時使用一次性筷子、白色塑料袋的時候,我們想到節約了嗎?在你我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複印紙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了嗎?現在校園的白色垃圾、水龍頭關不緊的相像隨處可見;購物時所使用的塑料袋也是數不勝數;還有吃飯時所剩的飯粒更是浪費的集中體現。勤儉節約,不僅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更要從每一粒飯粒做起。

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着堅固的根基。我們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

同學們,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凡只一步之遙,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做起,持之以恆,就是成功者,就是偉人。

同學們,我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我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9

李宵:大家好,小青蛙廣播又和你見面了,本期節目由我們五(3)班為你們奉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王文燕:有人問:“我能做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就這麼簡單嗎?

鄒瑤:對,就這麼簡單!請記住:

你與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湧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李宵: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在你我吃飯時使用一次性筷子、白色塑料袋的時候,我們想到節約了嗎?在你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複印紙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了嗎?現在校園的白色垃圾、水龍頭關不緊的相像隨處可見;購物時所使用的塑料袋也是數不勝數;還有吃飯時所剩的飯粒更是浪費的集中體現。

王文燕:勤儉節約,不僅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更要從每一粒飯粒做起。為什麼日本一個小國比資源豐富的中國還要繁榮,為什麼他們明明有一個原始森林還要從我國購買木材,因為他們知道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知道保護原始資源。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鄒瑤: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着堅固的根基。我們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克煤做起,持之以恆,你我就是成功者,你我就是偉人。

(齊)是啊,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下面請聽歌曲: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0

男:敬愛的老師

女: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好!

男:伴隨着悠揚、抒情的歌曲,校園之聲又和大家見面了。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我是主持人張慶梓。

女:我是主持人孫世娟。

男: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女:帶着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男:老師們、同學們,

男:首先,請聽由校園之聲廣播站向全體同學宣讀“勤儉節約”的倡議書。

女: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難著稱於世。我們古人曾講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是我的優良作風;勤儉是我們發展進步的潛在動力。

男:今天的中國,蓬勃發展,但是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傳統和作風將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以往的成績只能説明過去,按照我國的戰略目標,今後的路還很長,我們肩負的任務還很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還很多。因此,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決不能丟。

女: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人民的美德傳統。

男:對於我們在校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可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女: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麼是勤儉,而什麼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説起,比如説我們最常見:每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其實,我們人類在處於缺水危險,雖然説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麼多,我們可以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又不浪費糧食。糧食的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家可以計算,如果每個同學每天需要1斤米,那麼我們一個學校有1000個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個月就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過餘浪費。

男:還有許許多多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節約的。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麼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和諧、節約的人,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和諧又節約的學校。

女: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古人云:“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但是現在卻有許多人漸漸淡忘了這個傳統美德。

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xx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女: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着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着實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葱豆腐湯,宴會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待!

男:皇帝偉人都如此節約,而我們現在呢?現在,有許多餐館都非常的浪費。客人們為了擴大排場,只有幾個人,卻要點一滿桌子的菜。客人們吃飽後,卻有一大堆菜沒吃完,沒辦法,只好全部倒掉。這樣,既浪費了錢財,又浪費了糧食。

女:節約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司空見慣。但是這一點一滴慢慢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數字也慢慢增加,不久後,着數字一定大得驚人。一樣東西,它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每天每人都浪費一點,再不久的將來,這東西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男: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它牢記心頭!

女: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男: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女: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着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男:“勤儉節約、艱苦創業”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如今重又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意義。一個企業離不開水,電,煤,紙,企業的生產成本是不能太多的浪費在這些上面。就在我們提前併網發電,供電量、利潤等指標節節攀升的時候,一份份煤炭漲價的傳真文件雪片似的飛來!這猶如一個晴天霹靂,給了我們當頭一擊。公司一個月需燃煤約2.8萬噸,而煤價上漲幅度已接近200元/噸,一個月影響淨利潤560萬元!一年呢?這是怎樣的一筆損失啊?我們正經歷嚴峻的考驗,節能降耗,節能降耗,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女:有人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就這麼簡單嗎?對,就這麼簡單!

男:請記住:你與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湧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

在你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飲水機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了嗎?想起一句古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古羅馬四處征戰,有一支歐亞大陸最強悍的軍隊,但卻因為驕奢淫逸緻使古羅馬四分五裂。素以能征善戰著稱的滿清“八旗兵”,短短几十年揮師入關,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但他們逐漸沉湎於輕歌曼舞、錦衣玉食之中,最終昏聵腐朽,喪權辱國。“八旗子弟”也成為紈絝和低能的代名詞。

女: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企業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男:節能降耗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

節能降耗,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着堅固的根基。

節能降耗,從我做起,就是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蒲松齡説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男可吞吳。”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協鑫人,都應抓住點滴時間,刻苦鑽研業務技能,向精細管理要效益。只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就一定會找到節能降耗的途徑。

女:現在,“長明燈”熄滅了;電腦幾天不關消失了;沒有人佔用辦公電話撥打情感熱線了;複印紙的背面又在廢物利用了,系統故障越來越少了,漏點缺陷越來越少了……現在我也終於明白:老工程師的技術改造方案、年輕運行員工尋找細小的滲漏點、採購人員為了降低成本輾轉於各大煤礦之間,一切,都是那麼的值得!

男: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凡只一步之遙,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你我就是成功者,你我就是偉人。

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女:是啊,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男:本次的校園之聲廣播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收聽!

女:下期同一時間再見!

男:再見

廣播稿二:中學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合: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孫世超:伴隨着熟悉的旋律,我們的春之聲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

李蘋:我是主播李蘋。

魏子怡:我是主播魏子怡

孫世超:我是主播孫世超

李蘋:首先進入生活百科—世界勤儉日。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最早是在1920xx年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上由意大利教授提出並最終於20xx年由聯合國確立的。該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魏子怡:世界勤儉日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勤儉,已經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

孫世超:但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一些飯店、家庭、學校等浪費現象隨處可見。而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能源,各種資源日益枯竭,節能減排迫在眉睫。

李蘋: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國人所提倡。傳統文化推崇勤儉,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人們的勤儉。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魏子怡:由於“勤儉”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傳家寶,因而古籍典章中,民間諺語裏,以及歷史名人佳句,不乏對勤儉的精彩論述:

孫世超:明朝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裏的名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應當永遠鐫刻於每個人的腦際。

李蘋:唐朝婉約派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歷覽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一言概括了節儉於國於家的重大意義。商紂王肉林酒池,為博寵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絹萬帛,則殷滅;隋煬帝為觀瓊花修大運河到江都,耗盡民力造行宮,惹出三十六路煙塵,七十二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頓飯上千兩銀子,且“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魏子怡:而共產黨人方誌敏將軍,經手的款項數以百萬計,但他的財產卻只有幾件汗衫和破襪子;驍勇善戰的抗日將軍左權,以一段“將軍補鞋”的故事傳為佳話;向警予也以一個“粗瓷大碗”為後人傳誦。

孫世超:李嘉誠“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曾説,“要我馬上拿出一個億,我面不改色。但誰在地上丟一分錢,我會立即撿起來”。但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了太多太多與之相反的事例:打腫臉充胖子胡顯富窮擺闊者有之,該花在刀刃上的錢卻吝嗇刻薄者有之。比如在吃喝玩樂嫖賭抽上可以揮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費,修橋補路、扶貧濟困方面卻縮手縮腳、偷工減料。戴着貧困帽子的四川萬源書記用鉅額公款追星就是很好的例子。還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層出不窮,既破壞生產、又勞民傷財,甚至危機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

李蘋:“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於泱泱大國該有多麼重要。

魏子怡:中國雖然是大國,但以下一組數據足以表明中國還是個窮國:目前全國還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1100萬低保對象和上億的流動民工,他們生活狀況之貧苦相信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們要勤儉辦一切事業。

孫世超:“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不僅於國於家大有裨益,而且與個人得失也休慼相關。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王安石就有“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句子。但也有這警世恆言戰勝不了貪慾的時候,王寶森、成克傑、胡長清、李真之流無不是驕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們要是能學學蜀國賢相諸葛孔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何至於落到今天如此下場?與此同理,明史《后妃列傳》説:“驕縱生於奢侈,危之起於細微”,清代徐榮説:“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都是從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費的危害以及節儉的重要意義。

李蘋: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魏子怡:很小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裏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裏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裏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啊!

孫世超:現在,我們正面臨着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李蘋: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恆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説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孫世超: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集少成多,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魏子怡:接下來進入書香校園。選擇了高中,就選擇了遠航,選擇了奮鬥。下面播讀高一十一班魏子怡同學的來稿《今天是奮鬥的起點》(背景音樂永遠不要説放棄,相信自己)

孫世超:下面進入點歌台。以後我們高一級部同學過生日時,我們可以為同學們點歌祝福,傳遞同學們的深深祝福。下面播放《向天再借五百年》、《飛得更高》,希望同學們抓緊每分每秒,認真學習,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考取理想的大學。最後一首來自中國好聲音的李琦《怎麼説我不愛你》。合:每一次相聚都是那麼短暫每一次懷想都是那麼香甜讓我們在快樂的海洋裏翱翔!讓我們手牽着手。

讓我們肩並着肩。

同學們下次再見!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1

合: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孫世超:伴隨着熟悉的旋律,我們的春之聲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

李蘋:我是主播李蘋。

魏子怡:我是主播魏子怡

孫世超:我是主播孫世超

李蘋:首先進入生活百科—世界勤儉日。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最早是在1920xx年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上由意大利教授提出並最終於20xx年由聯合國確立的。該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魏子怡:世界勤儉日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勤儉,已經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

孫世超:但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一些飯店、家庭、學校等浪費現象隨處可見。而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能源,各種資源日益枯竭,節能減排迫在眉睫。

李蘋: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國人所提倡。傳統文化推崇勤儉,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人們的勤儉。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魏子怡:由於“勤儉”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傳家寶,因而古籍典章中,民間諺語裏,以及歷史名人佳句,不乏對勤儉的精彩論述:

孫世超:明朝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裏的名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應當永遠鐫刻於每個人的腦際。

李蘋:唐朝婉約派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歷覽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一言概括了節儉於國於家的重大意義。商紂王肉林酒池,為博寵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絹萬帛,則殷滅;隋煬帝為觀瓊花修大運河到江都,耗盡民力造行宮,惹出三十六路煙塵,七十二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頓飯上千兩銀子,且“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魏子怡:而共產黨人方誌敏將軍,經手的款項數以百萬計,但他的財產卻只有幾件汗衫和破襪子;驍勇善戰的抗日將軍左權,以一段“將軍補鞋”的故事傳為佳話;向警予也以一個“粗瓷大碗”為後人傳誦。

孫世超:李嘉誠“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曾説,“要我馬上拿出一個億,我面不改色。但誰在地上丟一分錢,我會立即撿起來”。但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了太多太多與之相反的事例:打腫臉充胖子胡顯富窮擺闊者有之,該花在刀刃上的錢卻吝嗇刻薄者有之。比如在吃喝玩樂嫖賭抽上可以揮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費,修橋補路、扶貧濟困方面卻縮手縮腳、偷工減料。戴着貧困帽子的四川萬源書記用鉅額公款追星就是很好的例子。還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層出不窮,既破壞生產、又勞民傷財,甚至危機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

李蘋:“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於泱泱大國該有多麼重要。

魏子怡:中國雖然是大國,但以下一組數據足以表明中國還是個窮國:目前全國還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1100萬低保對象和上億的流動民工,他們生活狀況之貧苦相信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們要勤儉辦一切事業。

孫世超:“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不僅於國於家大有裨益,而且與個人得失也休慼相關。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王安石就有“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句子。但也有這警世恆言戰勝不了貪慾的時候,王寶森、成克傑、胡長清、李真之流無不是驕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們要是能學學蜀國賢相諸葛孔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何至於落到今天如此下場?與此同理,明史《后妃列傳》説:“驕縱生於奢侈,危之起於細微”,清代徐榮説:“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都是從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費的危害以及節儉的重要意義。

李蘋: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魏子怡:很小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裏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裏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裏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啊!

孫世超:現在,我們正面臨着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李蘋: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恆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説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孫世超: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集少成多,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魏子怡:接下來進入書香校園。選擇了高中,就選擇了遠航,選擇了奮鬥。下面播讀高一十一班魏子怡同學的來稿《今天是奮鬥的起點》(背景音樂永遠不要説放棄,相信自己)

孫世超:下面進入點歌台。以後我們高一級部同學過生日時,我們可以為同學們點歌祝福,傳遞同學們的深深祝福。下面播放《向天再借五百年》、《飛得更高》,希望同學們抓緊每分每秒,認真學習,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考取理想的大學。最後一首來自中國好聲音的李琦《怎麼説我不愛你》。合:每一次相聚都是那麼短暫每一次懷想都是那麼香甜讓我們在快樂的海洋裏翱翔!讓我們手牽着手。

讓我們肩並着肩。

同學們下次再見!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都讀過這首詩,這首詩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

勤 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大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一份份 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蹟,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 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曾説"要使我們國家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 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年輕的共和國醫治了幾十年戰爭的創傷,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但 是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鬥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 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在我們的學校裏也時有出現,例如:同學們用完水後,沒有關緊水龍頭,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 垃圾桶裏還可以用的文具、抽屜裏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點心、牛奶,食堂裏每頓倒掉的剩菜剩飯等。 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在城市裏,還有許多下崗工人 靠社會救濟金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温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鬥富的時候, 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相加,勞動者創 造的成果才會越累越多,社會才能發展進步。反之,則是社會衰敗,文明倒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上多少人,貧困時勤儉節約,奮發有 為,終於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貴時驕奢淫逸、聲色犬馬,使千萬家財、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即使國家足夠發達了,我們的生活真正富足了, 勤儉節約的美德也不能丟。 在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講勤儉,其意義已經不止是物質上的克勤克儉,而更多體現為一種高尚品格,一種可貴的精神,體現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作為 一種民族精神,勤儉節約美德更不能丟。

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右手。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廣播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本週五,也就是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節約日"!

愛默生曾經這樣説:"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不論國界,"勤儉"這個話題已被世界所矚目。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道路上,勤儉節約的意義深遠,古人云:"奢侈之費,甚於天災。"雖然當今社會,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趨富足,但這並不是我們能夠隨意揮霍的理由。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道數學題: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乘以中國的人口13億,則變成了1300萬元。那麼一年下來,就能有將近50億元!也就是説,我們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國小,讓千萬個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或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的同學對''勤儉節約"的體會不深。因為我們生活的城市舒適、安逸,沒有惡劣的自然環境,卻有水鄉古鎮如"人間天堂"般的美譽。但我們身邊還有不少細節存在問題:當我們午餐後倒掉餐盤中的的飯菜時,是否想到過"一米一粒都來之不易"?當我們從滴着水的水龍頭旁走過時,是否想到過"水是生命之源"而把水龍頭關緊?當我們歡快地離開教室外出上課和活動時,我們是否每次都記得把電燈、電扇和E靈通的電源一一關閉?

"勤儉節約"不應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讓勤儉來充實我們的心靈,讓勤儉節約、愛護公物成為我們星灣學子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好習慣、成為星灣人的一張樸素而靚麗的名片!

謝謝大家的收聽,今天的播音到此結束。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4

a:敬愛的老師們

b:親愛的同學們

a、b:大家好!

a:我是主持人。

b:我是主持人。歡迎收聽紅領巾校園廣播,今天我們為大家準備的是“弘揚勤儉美德,爭做節儉學生”。

a: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最早是在1920xx年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上,由意大利教授提出並最終於20xx年由聯合國確立的。該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b:節日由來:1920xx年來自世界各地的29個國家參加了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會議的最後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教授倡議大會的最後一天為“國際節能日”,之後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創立一個致力於促進全世界共同勤儉節約的“世界勤儉日”

a:節日意義: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國人所提倡。傳統文化推崇勤儉,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人們的勤儉。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要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但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一些飯店、家庭、學校等浪費現象隨處可見。而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能源,各種資源日益枯竭,節能減排迫在眉睫。

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勤儉,已經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

b:勤儉現狀:在世界範圍內,由於“世界勤儉日”與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11月1日)緊鄰,更與萬聖節(10月31日夜)碰撞,沉浸於節日狂歡的人們在“娛樂至死”的信條下往往淡忘了“勤儉日”這一節日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瘋狂的節日購物與娛樂。

即使在沒有萬聖節這一節日的國家,以中國為例:在“世界勤儉日”這一天,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浪費的現象更是無處不在。以公共場合來説,水龍頭不擰緊,造成水資源流失。辦公室裏,電腦不關、空調24小時工作的現象很常見。與此同時,一次性用品也開始成為市民消費的主要方向。以手帕紙為例,在單位有抽取式的面紙,隨身攜帶的是便攜式面紙,手帕這種經濟實惠又環保的用品,已經淡出人們的生活視線。

在超市裏,限塑令實施以來,依然還是有部分消費者寧願支付塑料袋的費用,也不願隨身帶着環保購物袋,有的市民表示,塑料袋已經使用習慣,短時間內還難以適應。同時,菜籃子在菜市場裏也依舊少見。

勤儉節約不應被埋沒於典籍的故紙堆中,不能僅僅是口頭上的一句空話,我們只有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今天現在做起,才能保護好美好的地球家園,維持社會永續不斷的發展。

a:勤儉故事:

周恩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

b: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a: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xx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b:所以我們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糧做起,做到“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

a:時間過得真快,同學們,又到説再見的時候了。願紅領巾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願她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

b:願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

a:感謝大家的收聽,本次播音到此結束。

合:再見!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古人説: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覽全球,許多國家,包括很多的發達國家,都把節約奉為立國之本,為此聯合國專門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提醒並要求人們在新世紀仍然不要忘記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校園內外的時候,我們的心總有些陣陣作疼:偌大的教室空無一人,一盞盞日光燈依舊與明亮的太陽光爭寵;洗手間外的水龍頭,總會因為有人忘了關而嗚嗚哭泣;紙簍裏的白紙氣憤地説:“我身上能寫1000多字呢!”, 多少可以再利用的紙張就這麼戀戀不捨的退出歷史舞台;吃飯時不經意間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飯菜;上學放學前後,總會有很多同學在校外的商店、攤點上排隊買零食吃……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很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同學們,還記得那則發人深省的公益廣告嗎?“如果任意浪費水資源,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想一想如果都浪費,不節約的話,後果是多麼的可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老的詩,我們都會背誦,它世世代代告誡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隨着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被很多人忽視,有時候節約還被人笑話,節儉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一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由此我想到了一向以“小氣”聞名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他們的“小氣”讓人震憾。為了節約用水,豐田公司的員工將抽水馬桶裏放三塊磚,以節約沖水量;筆記用紙正面書寫完後,裁成四段訂成小冊子,反面再作便條紙使用;一隻手套破了,只換一隻,另一隻破了再換;員工上班時,如要離開工作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覺的跑步;有時候真覺得不可思議,偌大的一個世界知名企業,還這麼小氣,還在乎這麼一點點浪費嗎?但是,對於豐田來説,“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正是由於豐田汽車公司員工的這種“小氣”,才成就了豐田公司今天的輝煌。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我們每人每天浪費一元錢,那麼全中國一天就會浪費十三億元啊!這數字多麼令人震驚啊!所以,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元錢我們也不應該浪費。那麼今天在這裏,我就先和同學們一起算一組生活中的計算題:1×60等於多少? 60×60等於多少? 3600×24又等於多少?是86400,86400×365又等於多少?數字很大吧,應該是3153萬6千。那麼這組數據説明什麼問題?我們假設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秒鐘滴一滴水,一分鐘60滴,一小時3600滴,一天86400滴,一年3153萬6千滴水。同學們,我國大約有3.7億個家庭,會有多少個水龍頭?全國這麼多學校會有多少個水龍頭?每天又有多少個水龍頭在滴水 ……那會浪費多少滴水?這將會是個天文數字,我們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面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難道現在你還會總以為這一點浪費不算什麼嗎?

作為與時俱進的中國小生,我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同學們的家庭條件也優越了,所以很多人就認為就不需要勤儉節約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能源也很匱乏。所以,我們應懷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情懷,懷着對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把勤儉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不開無人燈、無人電腦、無人電視,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裏,教室內應及時關燈、關電子白板等等。

有人説,節約不是貧窮的標誌,它是全人類的一種責任,它應該是全球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素質。作為一名學生我們首先要從身邊做起,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一塊橡皮做起,不比闊氣比志氣,增強節約意識,改掉不良陋習,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 “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有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有我們全體學子的優良素質作基礎,我們校園的節約風尚,一定會蔚然成風!記住:節約校園,從我做起!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6

在我記憶中,過大年是我最快活的事了,可以放炮,有大花炮,禮花炮,鞭炮,小炮和別的炮。還有一件是就是領壓歲錢了。

過大年了,我早上起來,先去爸爸媽媽的房間去給父母拜年,又向爺爺奶奶拜年,給親人拜完年後,又出去向親朋好友拜年。這時就收到了好多的壓歲錢了。

可得到了錢的我,不知是該把錢給父母,還是自己支配呢?有人認為,應該自己支配,因為壓歲錢不是給爸媽的,如果要給他們,幹嘛還先給我們,還不如直接給他們。我們可以自己理財,比如,可以拿一個小本子,記錄自己花了多少錢,小到幾角,大到幾十元,都記在本子上。然後,家長告訴我們,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這樣我們就會一點點的學會理財。可還有人認為,孩子年幼,會胡亂花錢,想做卻無力做到的事可以用錢做到,會從小在頭腦中播下“金錢是萬能的種子”這種思想。雖然我也想自己支配壓歲錢,可我認為:把錢交給父母沒什麼不好,給他們,我們又不會不再得到,只是一時交給他們而已,交學費,買東西,他們都給我們交錢,而且我們帶錢,萬一丟了,搶了都不好。

我們要學會勤儉節約,有計劃地使用壓歲錢。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7

As the vivid cartoon depicts, a little boy throws a package that still contains foods away, and an old woman picked it up.

The purpose of the picture is to reveal that there is more and more wasteful omization is the steadfast virtue of our nation. Why this phenomenon takes place, that is, nowadays, as the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folks live a fullness life, some people flip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economization from our memory. It will cause a serious adverse effect on social harmony if we turn a blind eye on this addition, waste is not only a noble trait of character of a teenager, but also lead o some wicked traits which are harmful to the growing of a teenager.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 analyses above,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of economization. First, we should get actively to advocate the traditional virtue 。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8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如果任意浪費水資源,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則發人深省的公益廣告嗎

水、空氣與陽光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生活中,衣、食、住、行哪樣離得開水從前,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去愛惜,而浪費揮霍,但同學們是否知道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並不豐富,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約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隨着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水的缺口越來越大,現在全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缺水較嚴重的城市有110多個。今天的我們要保護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因為失去了水,就失去了綠色、生命和希望。

近來,在我國西南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特大幹旱,給當地人民羣眾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前幾周,在我們學校也開展了"一人一瓶水,愛心送旱區"活動,要求全體少先隊員每人捐贈一元錢來支援災區人民,在次此活動中,湧現出了很多風格高尚的同學,他們有的捐贈了5元、有的捐贈了十元錢,有的同學甚至捐獻了20元,50元!其中:一、一中隊趙見利捐50元,崔文瑤捐20元;一、二中隊趙雅楠捐25元;崔雲婷、李旭輝捐贈20元;二、一中隊莊永旭捐20元;二、二中隊崔學博同學捐30元、于思佳捐20元;,三、一中隊郭俊廷捐20元;四、一中隊丁常泰捐20元;六、二中隊考藴輝、張瑞分別捐20元......,這不僅僅是幾十倍的捐款,分明是對災區人民奉獻出幾十倍的愛心!

魚兒跳躍,鴨鵝嬉鬧,蛙聲不斷,流水潺潺.......同學們,為了還世界一份恬淡與自然,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同時告訴身邊的親人朋友:請隨手關緊水龍頭,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讓我們的家園永遠有碧水藍天!

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選手:

大家好!

春意萌動、百花爭豔,轉眼間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隨着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資源消耗隨之增加,資源緊缺已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節能是硬道理,是一項基本國策。

還記得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會説:“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裏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裏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裏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啊!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只因我們覺得自己花錢買的飯,吃不完倒掉理所當然;公司裏的水和電不是自家的,就無須擔心水費、電價的高漲。在人們心中,僅僅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才懂得節約、才會節約;節約在公司裏只不過是空喊的口號,不能落到實處。在這裏,我呼籲大家,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現在,我們正面臨着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而一個企業離不開水、電、煤等生產成本。節能是每個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勤儉節約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命題重又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意義。

俗話説,“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節約不僅是企業管理層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企業每個員工應該思考的問題。

有人會問:“我能做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恆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説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領取勞保、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集少成多,為企業的節能工作獻上自己的一分力量,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為企業的壯大鋪墊出一條節約的康莊大道。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20

那是去年春節期間的一天,爸爸要在家裏請客人,中午的時候,家裏來了許多客人,這下該我們忙活的時候到了;我為客人洗水果,爸爸就忙着現擺起他的茶藝來了,最忙活的就是媽媽了,不長時間,媽媽就為客人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他們都吃的津津有味,讚不絕口的誇媽媽手藝好。下午客人走了,我幫媽媽收拾吃剩的飯菜。我把飯菜倒進了垃圾箱,媽媽看見了嚴肅地對我説:“幹嘛到掉了,物價這麼貴,不要浪費糧食,況且我們吃的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的,因該珍惜勞動成果,正所謂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那以後,我懂得了節約飯菜。通過這件事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有一次,奶奶洗完衣服忘了關水籠頭,我連忙過去關水龍頭,並對奶奶説:“以後要節約用水。”還有一次,爸爸在沙發上看電視睡着了,可是電視機還開着,我就悄悄地關掉電視機;後來爸爸知道了這件事,誇我是個懂事的孩子。

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要多體諒父母的難處,多替家人着想,學會合理消費,雖然自己不當家,但也應該知道柴米油鹽貴,這也正是我們因該必須做的。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21

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永恆的話題。

在座的各位必須從小就會背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我們就明白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向貫穿於中華民族的進步史中。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即使在這天,人們越來越講究吃穿,講究檔次,國家也鼓勵消費。但我要説的是鼓勵消費,更要嚴禁消費過程中的浪費,別忘了“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更別忘了“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至今仍然是我們應當樹立的正確的榮辱觀,人生觀。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作一句口號,在當今時代“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被賦予了新的歷史好處和使命。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能夠説修身、齊家、治國都不得不勤儉節約。李商隱有句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也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啊,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能夠看到全國自上而下都在為建設節約型社會而努力。就拿正在召開的政協會議來説,本着節儉和環保的原則,將會期縮短到了8天半。政協委員的食宿都安排都力求節約。集中住宿,減少車輛往來接送造成的浪費;委員們下榻的房間內,也沒有帶給一次性的洗漱用品。為了節約紙張,儘量減少紙質文件的傳送和打印,而將提案用電子文檔傳到委員們的電腦上。

有人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對,就是這麼簡單!大家能夠想一想,在我們洗臉刷牙、洗頭洗澡、每一天上班前打掃衞生的時候,是不是在意的節約了一滴水?在我們使用電燈、空調、電腦、飲水機的時候,是不是刻意的節約了一度電?在我們複印打印文件的時候是不是把紙張兩面使用,節省了一張紙?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開始。日子久了就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我還想個性提到的是節約用水,因為再過幾天(3.22)就是“世界水日”。水,作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類和天地間萬千生物。在因為人口增長、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變暖時,地球的生命之源已經向人類亮出黃牌。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明白去愛惜,而浪費揮霍,但大家是否明白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隨着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水的缺口越來越大,目前我國農村還有3000多萬人飲水困難,全國有110多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人為的浪費和沒有合理利用水源以及嚴重的污染等問題,使水資源更加缺乏。

節水,是國情所迫。一場大旱,舉國關注,因為抗旱關乎13億人的“吃飯”問題。不僅僅立足當下抗旱,還需着眼節水才是長遠之計。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千方百計投入超多財力物力,增加抗旱水源。可還是有一些農民家庭已經註定糧食要顆粒無收了。合理利用水資源,開源節流已經是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還有,在我國西北的嚴重缺水地區,有很多家庭每一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擔手提,甚至趕着牲口走幾十裏山路駝運。洗臉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明白有的地方人一輩子只洗一次澡。幸好從20xx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了“母親水窖”行動,修建水窖10萬多眼,幫忙120多萬老百姓的擺脱了生存困難。應對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節約用水。

今後在當你眼睜睜的看着水龍頭滴答滴答沒有擰緊時,你是不是能伸把手把它擰緊?在你下班離開辦公室時,會不會檢查一下關沒關電腦、打印機?但是此刻已經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許多人養成了兩面使用打印紙的習慣;大家都很樂意使用節能燈具;以前辦公室用紙發的通知、文件,此刻也改成了電子文檔,推進了無紙化辦公。

最後我要説: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用心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儉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為作出貢獻!期望我的演講能引起大家自發的自覺的節約意識。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2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當今社會,鋪張浪費的現象逐漸增多,不但是危害了自己,更危害了別人。鋪張浪費只會使地球上的資源減少而不會有任何好處。所以,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節約每一滴水,沒一度電,每一張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不要以為地球上的資源都是會再生的,其實,有些東西用完了就會像時間流走了一樣,不會返回來的。

你是否想過,如果地球缺了水,我們該怎麼為,如果地球發生了大災難,我們又該怎樣生存下去,行動比語言更具有説服力,我們應該一起行動起來,為我們營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們第一任主席毛澤東吧!但是,你們可否知道在他的背後卻有這樣一段歷史:他的一件睡衣穿了20xx年,補了73個補丁;一條毛巾被上的補丁達到了70多個個;一雙拖鞋穿了20多年。連偉大的領袖都可以做到,我們又怎麼不能呢?

其實在生活中,許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用完的作業本,背面還可以當做草稿紙;淘米的水可以澆花,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擺抹布;喝完的飲料瓶也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有些不同顏料的瓶子可以套在燈管上當彩紙,既美觀大方又節約資源。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同學們,趁着我們還處於蓬勃旺盛的時期,為了地球能有更多的資源,讓我們手拉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杜絕鋪張浪費,一起厲行節約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