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教師演講稿

在新教師培訓班上的發言

各位老師、朋友們:

在新教師培訓班上的發言

大家好!見到你們,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激動,不僅因為這裏有的曾是我的學生,而且也因為我也曾和你們一樣年輕過,一樣有着一個從事教師工作的開始,有着一個從新手到成熟的過程。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感到很高興。雖然自己工作已十六多年,也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是要説經驗談不上來,教訓卻有不少,當然也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因此,我想從自己從教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教訓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從教16多年來,我感到最欣慰的,不是我獲得了多少榮譽,而是我的課學生比較喜歡聽,能夠成為一個比較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在我心裏,有一個定位:教師是我的根本,講台是我的舞台,學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雖然,現在我“一不留神”也當上了一箇中層幹部,但我始終認為,教書才是我的事業。因此,我總在思考着:該如何教好書?該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一名教師?我認為,最好的評判,便是學生的評判,只有學生歡迎、學生認可的教師才是好教師,只有追求學生的成功,才會有教師自己的成功。我的體會是:

1、平等、尊重、熱愛學生。對此,我深有感觸,在xx國中任教時有一位女生連續讀了兩年九年級,都是在我所任教的班級,該生性格活潑,與我的關係也比較熟絡,在一次課堂提問中,我提問了她一個問題,她回答不出,出於我與她較熟絡的緣故,笑着無意中説了一句“你可是初四的學生了呀,這個問題還答不出”,我話剛落,只見那學生臉色一變,氣咕咕的“唰”一聲坐回座位,漲紅着臉,一言不發,從此不再理我,對我的課也失去興趣。我知道,我這不經意的一句笑話,深深地刺傷了那位女生的自尊心。這件事直到現在我都難以釋懷並引以為戒。因此,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堅持與學生平等相處,熱愛尊重關心學生。在教學中,老師們大多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也被迫關注那些學習差、紀律差的學生,那些學習一般、性格內向、默默無聞的學生往往在老師關注的視野之外,這些學生其實更渴望老師的關愛,往往一句不經意的問候,也會令他們激動不已。對這三個層次的學生,一視同仁,在提拉學優生的同時,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予中層生,把更多的耐心和關愛給予後進生。正因為我把學生當人看,沒有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因此,我也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與信任。

2、在學習上帶給學生安全感的教師。

德高為師,學高為範。一個能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一般來説是一個博學多才、業務精湛的老師,是一個不僅能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且又能帶給學生豐富知識的老師,是一個讓學生在學習上覺得放心、踏實的老師。為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對於一個新老師來説,要想盡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認真備課,常備常新。備課是教師上課前的謀劃。備課就好似工程師設計藍圖,藍圖設計得好不好,將直接決定建築工程的質量。同樣,老師備課的質量也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輕描淡寫,應付式的備課,實質上是對工作不負責的表現,是對學生不負責的表現。雖然,我教xx已十六多年,對教學內容可以説是瞭如指掌,隨便拿起一本書上一節是沒問題的,但在備課時,我總是習慣地在大量閲讀參與有關參考書、資料書,回顧以前上課的成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時代的變化來備好每一節課。因為,教學內容雖然變化不大,但學生已經換了新一屆學生,時代也在發展,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如果依然按照老教案上課,必然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備課時,我總是力求常備常新,對於同一個教學內容,我總是喜歡根據新的情況考慮能否採取更的方法來處理,如何教才能讓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從而通過備課這一環節,也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2)善於反思,勤於積累。在上完一節課後,我都習慣的回顧一下這節課的得失,那裏做得好,那裏做得不好,做得不好的,如果下節課再上同樣的內容,又該採取什麼更好的辦法?這樣,經過思考,到另一個班上同樣內容,我就可以馬上加以改進。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時我們常常為尋找一個恰當的素材而大傷腦筋,有時回憶起某個好的例子想使用時,卻怎麼也找不到,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因此,在教學中、在閲讀中、在瀏覽網頁時,發現有好的素材、資料、典型的題目、解題的技巧、名言妙句等我都很注意收藏。特別是對於xx學科來説,它是一門涉及領域相當廣泛的學科。因此,對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求xx教師是一個“雜家”,上懂天文,下懂地理,見多識廣。過去説:“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杯水”,隨着時代的發展,作為教師僅有“一杯水”已遠遠無法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條常流常新的河”,不但流量要多,而且要清澈見底,即質要高。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往往會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作為一名xx教師,必須博覽“雜書”,留意奇聞軼事,關注時代熱點。文學、詩歌、歌曲、圖片、漫畫、數據、笑話、哲理、故事、幽默、視頻、背景材料等都要關注。最重要的是要養成分類整理、保存的好習慣,所積累的素材,便是你教學的一個重要資源庫。積累多了,備課時就方便了。所謂厚積而薄發,你將會發現你在課堂上居然也能引經據點,旁徵博引。

(3)研究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為是完成教學目標服務的。在過去,全國只有一本統編教材,一些教師誤以為教學就是教教材。因此有的照本宣科,教學缺乏藝術性。知識當然要依靠一定的教材作為載體,教科書當然是用來教授知識的。但我們要教的是學生要掌握的知識,而不是教科書本身。現在全國各地有很多種版本的思想政治教材,尤其是新課改在明年鋪開,可能會更多種教材,是不是説,同一年級所學的知識內容各地不一樣呢?如果是這樣,那麼大學聯考以那個地方的教材為標準呢?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明確,作為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如何才能用好教材,前提就是要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根據本地實際、學生情況、時代發展對教材進行再處理、再加工。其實,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就不是專家編寫的教材,而是師悟教材。例子的選用、邏輯的處理、方法的選用,會因不同的人而不同。……我們必須明白,我們要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可用不同的素材、手段、組織方式。…

(4)研究教法,超越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教法能夠運用自如,就能達到一種收放自然的境界,也就是對教法的超越。對同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不同的教學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如對一些常識性的定論性的知識,傳授法已足夠,如果採用探討法,既無必要,又顯膚淺。而對於某些知識點,……。如對於“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要説明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是不容易。因為學生會從現實中某些動物的表現,認為動物也有意識,把動物的本能與人的意識相混淆。最的方法是使學生在頓悟中內化理解。可用情景教學法,如:放映前蘇聯著名生物學家巴浦洛夫曾做過的一個試驗錄像:將黑猩猩愛吃的水果擺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圍燃有燭火,船的旁邊有一個木排,上面有貯水缸。同時訓練黑猩猩學會擰開水籠頭,拿杯子盛水去滅火。當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後,它發現附近水面的木排上有帶龍頭的貯水缸,但水缸與它所在之處相隔一段較寬的水面。(到此暫停,問,黑猩猩會如何滅火而吃到水果呢?)學生思考發表各種想法後,繼續放映:只見黑猩猩用自己身邊的短竹杆接成長杆,將長杆從自己這頭搭到木排上,然後從長杆爬過去,打開貯水缸的水龍頭,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這杯水滅了火,並吃到了美味的水果。至此,再引導學生思考:黑猩猩為什麼會捨近求遠呢?説明它沒有水的綜合性概念,沒有抽象思維概括的能力,再聰明的黑猩猩,其智力水平仍屬動物的感覺和心理,而非意識。……這樣,也許效果更好,學生才真正理解這一觀點。但此外當然還會有更好的辦法。

我認為,最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是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解疑的欲求,獲得解疑後的快感,能讓學生真正融會貫通的方法。

(5)研究大學聯考,超越大學聯考

大學聯考是中學教學的指揮棒。大學聯考考什麼,中學就教什麼,大學聯考如何考,中學就怎麼教,大學聯考對中學教學具有相當直接的導向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可如果不研究大學聯考、不瞭解大學聯考、不熟悉大學聯考,絕不是一個稱職的老師,是不可能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的。特別是近幾年全國大學聯考、xx(省)大學聯考改革不斷深入,改革力度很大。從3+2(99年開始)——3+2、3+綜合並存(共有12個組合)(xx年開始,xx年只有6個組合)——3+文綜或理綜(xx年)。各科大學聯考如政治科的考查範圍、能力要求、難度、題型、題數、分值、賦分標準、出題的特點、賦分的標準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作為教師,既要課上得活躍,又要有實效,就必須針對大學聯考的要求與特點來進行。現在在網上很容易就可以查找到近十多年來的大學聯考試題,也有不少資料書專門研究分析近年來的大學聯考情況。我把這些試題找來都一一認真做過、分析過,那一年、那一道題目考查那個知識點,我都比較清楚,我都在自己的教科書上標出來。每教學一個知識點,我都知道歷年來大學聯考考查情況,因此教起來便得心應手,緊扣大學聯考。另外,我喜歡研究大學聯考各種題型的出題特點,總結答題的一般規律。現在教提倡要給學生減負,要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救上岸,學生要減負,老師必須加負,學生上岸,老師必須下海。老師下海的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尋求科學的方法,然後授之以漁,教給他們捕魚的技術、點石成金的方法。

3、養成高效率、細緻認真的工作作風。對工作的極端負責,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快速及時的工作效率,是一個老師應努力達到的,同時這樣的一個老師也是學生大力歡迎的。平時,我們老師都埋怨一些同學不能按時交作業,或不願意交測試卷。我想,這也不能完全怪學生,有時老師自己也有原因。我們有些老師不也是不能按時批改作業,及時發還學生嗎?或是馬馬虎虎打一個“閲”字應付了事嗎?我們都當過學生,每次作業、測試卷交上去後,都非常希望老師能及時批改、及時發還給學生,瞭解自己的情況。有時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能及時把試卷批改及時發還時學生那失望的表情。如我到xx中學後任教的第一屆學生是97屆文科班。由於在在工作中我特別注意提高工作效率,今天測完的試卷即使加班加點到深夜,我都把試卷改完並做好試卷分析,爭取在第二天的課堂上發給學生並進行講評,因為這個時候是學生最容易興奮的時候,抓點這個關鍵進行講評,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正因為我的高效率與認真,學生交繳作業和測試卷的積極性相當高漲,每一次測試沒有學生不交試卷的,因為他們知道不過多久便會有反饋結果,從而瞭解自己的學習效果。97年,這屆學生參加大學聯考,政治科的平均分比xx學校還要高一點。學生的作業和試卷,對此,我也會有較深的體會。

4、貴有自知之明,不斷進取。學生需要一個有自知之明的老師。無水無以成江河,無知無以成教師。有一件事對我觸動很大的。有一位學生寫了一封信給一位老師(a老師),在信中,學生表示了對a老師繼續深造、不斷進取,滿腹才華的欣賞,同時也談到了對他們班一位任課老師(b老師)的看法,認為b老師滿足於現狀,固步自封,不求進取,這樣的老師不是他們所崇拜的老師。a老師也把這封信給我看了,從中我看到學生多麼希望自己的老師也在不斷更新觀念、增加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引領他們達到更高的層次。我個人起點低,但是我有自知之明。隨着教學的不斷深入,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知識有限,理論功底淺薄。因此,工作兩年後,我馬上參加了本科函授學習,xx年又攻讀教育碩士,我很重視理論學習,閲讀教育教學理論名著,一有機會便積極參加學術講座。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越是深入學習,越是發現自己的無知。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和充足的心理學的素養,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教育者。總之,現代教師的知識結構類似於“長方體”的開放的複合型結構。其中“長”指所教學科的專業特長;“寬”指相關學科的知識面寬;“高”指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素質高。這三方面的內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構成了新時代背景下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知識容量。

5、塑造教師個人人格魅力

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rx·weiber)認為權力的來源主要有三種類型:傳統型、法制程序型和個人魅力型。真正能撼動人心併為別人所牢固接受的是個人魅力型權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師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所釀就的人格吸引力,它是教師的品德、才智、能力、情感、氣質、言談、舉止等各方面的感染力的綜合。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一是靠理論本身的魅力,即真理的力量,二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因此,要想使學生“聽其言,信其道”,絕不能靠教師的自然權威,而要靠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所賦予的權力。我感到:良好的形象、言行一致、表面如一、執着的敬業精神、平等、民主的作風、尊重關心熱愛學生、高超的教學藝術、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等教可以增添教師的個人魅力。

在我十六年的教學實踐,總之,我覺得要做好一名教師,必須解決三種能力問題即動力、能力、精力。缺乏動力不想幹,缺乏能力不會幹,缺乏精神不能幹。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看法,如覺無益,請從記憶中刪除。羅裏羅嗦,耽誤了大家許多寶貴的時間。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