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發揮學生操行評語的導向作用

操行評語是學校、教師對學生一學期來的表現給予的結論性總結,是對學生的一種評價。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自我”,受到激勵和感染,指導學生朝着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寫好學生操行評語是我鎮三級評價工作中學生評價的重要工作之一。評價具有鑑定、管理和引導的職能。如果在處理過程中過分強調鑑定和管理職能,忽略引導職能,極易造成評價者(教師)與被評價者(學生)的對立。評價者在評價中佔據主動地位,他(她)可以根據自己的教育觀念、價值觀念等意願確定評價的內容和評價的方式、標準;被評價者在評價中處於被動和無權地位。這種一邊倒的評價極容易導致被評價者的反感,產生評價者與被評價者心理上和行為上的對立。這種狀況不但使評價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而且評價管理職能的發揮也會打大折扣,甚至會走向他的反面。要使操行評語較好地發揮其導向作用,必須掌握以下幾點:

發揮學生操行評語的導向作用

一、“親切”是前提

學生的操行評語要寫得親切感人。教師應以第二人稱的寫法,像跟知心朋友談心一樣,去撥亮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去贏得一顆顆真誠的童心。如有的老師為一位學習上“惰”性較嚴重的同學寫道:“„„拖欠作業是你的敵人,消滅敵人定能奪取勝利,振作精神,發奮讀書,三好學生是不會拒絕你的。”也有的老師對不重視學科學習的學生寫道:“你心靈手巧,興趣廣泛,精巧的小製作使你獲得‘小巧手’稱號。維妙維肖的相聲表演使人難以忘懷,老師們誇你,同學們羨慕你。未來的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相信你,會努力學好各門功課的。”這樣的評語學生想看、愛看,教師的期望也就能轉化為學生的行動。

二、“準確”是關鍵

寫學生的操行評語,就是對學生的表現畫相。要畫得像,就要寫得準。隨着學生操行評語的改革,評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現像有所克服。教師們注意了寫出學生的個性,但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我看過幾屆國小畢業生學籍卡上的評語,發現不少學生幾年來的評語幾乎相同。如某學生三年級至六年級的操行評語均是:“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按時完成作業、做好值日工作、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只不過有時把這幾句話的順序調換一下,或稍微改動修飾詞而已,看不出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軌跡。這樣的評語難以起到其應有的導向作用。

三、“素質”引導是方向

新課程中的學生評價強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包括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合作與交流、個性與情感以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為此,在對學生的操行評價中除了“知識與技能”,還要求關注學生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教育任務、觀點、內容、形式也隨之改變。學生操行評語的導向應突出素質的培養。但目前這還未能引起全部學校、全部教師的足夠重視,看到的學生評語,仍有一部分是對學生尊師、守紀、上課、完成作業、當值日生及參加體育活動這些方面的表現進行描述。當然也有相當部分重視學生操行評語研究與改革的教師開始注意到這一點。如我校的鄭老師對一位學生寫道:“只要你多參與集體活動,就會感到集體的温暖,也會熱愛集體。只要你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就能學會尊重別人,也會更珍惜友情。人可貴的是信心和勇氣,你要克服自卑心理。別人能行的,你也行,不是嗎?近來你學習上多花了功夫,學習成績就提高了。”此類評語燃起了學生希望之火,扶起了自信之樹,成為他前進的動力,這就體現了素質的導向。教師如果能對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給予評價和指導,這無疑是對學生政治思想素質的一種導向。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激勵他以頑強的毅力去戰勝;當學生碰到挫折時,就鼓勵他以堅強的意志對待,做一名生活、學習的強者„„這些都是學生將來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

四、教師的“自我完善”是基礎

新課程提出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這是有道理的:教師作為學校教育評價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素質、教育觀念和發展將直接影響教育的成敗,影響上萬成億兒童青少年的發展。我見過的評語中曾有這樣的語句:“貪玩是你的大敵。”顯然,這位教師對“玩”有偏見。他未能認識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擺正學習與玩的關係,既能學得專心、學出成效,又能玩得開心、玩得痛快。而且提倡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玩中增長才幹,在學中豐富、完善玩,會玩也是一種能力。又如有這樣一則評語:“你是個沉默寡言的好孩子,從不惹是生非„„”很明顯,這位老師的觀念就是:聽話、安守本分、成績好„„就是好學生。這樣的評價是不科學的。鄭老師對沉默寡言的學生寫道:“你如果能活潑、開朗些,就會有更多的歡樂,就會交更多朋友,生活就會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可見教師的教育觀不同,對學生的評價就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要正確評價學生,必須不斷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有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評價學生,指導學生;才能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業務水平來正確地由事入理分析學生的表現;才能用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描述學生的表現,並進行適度的評價。教師有了良好的師德,有了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就能深入學生、瞭解學生,積累學生操行評語的“素材”。

五、“多元主體”提高評價科學性

蘇軾在《題西林壁》寫到“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的,對於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看法。同樣道理,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單一評價、終結性評價來説也是片面的、侷限的、不科學的。為此,在參與評價中我們創造性地採用了“四心相連式”評價(即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同學評價、父母的期望);整體性評價(即要關注學生整體、全面的發展,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課內,還要關注學生的課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優勢和弱勢;長其長、救其短。);過程性評價(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性的形成性的意識、能力、習慣評價)。這樣,對學生的操行評價就能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全面、合理、科學,它的導向作用也就更加突出了。我們認為,為使教學評價研究更好地促進教學研究;更好地促進教學實踐;更好地促進學生更健康地發展;更淋漓地發揮操行評語的導向作用,教學評價不能固守原來的思路,而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特點,從評價對象——受教育者本身的特點及可發展方向出發,結合評價本身的需要和特點,尋求新的思路。這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