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議案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精選15篇)

議案3.07W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1

案由 關於完善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議

提案內容:

x年,我市啟動了城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並軌運行、實現市級醫療保險聯網支付,進一步提高了醫療保障水平、切實方便了羣眾看病就醫。但我們也看到存在職工醫療保險資金沉定過多、預算管理粗放、支付方式老舊、新農合保障水平低、有穿底風險等問題。建議政府管理部門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建設。

一、 提高籌資水平。

在逐年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的基礎上,抓住並軌管理的有利時期,逐步統一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農村居民優先進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二、 強化醫保支付管理

創新醫保支付方式,建立具有雙向調整功能的支付方式,如科學核定單病種支付金額,結餘歸醫院,超額進行客觀評估,由資金和醫院聯合承擔;實行按疾病相關組支付;對慢病提高門診支付比例,減少住院頻次;強化對分級診療的醫保政策支撐。

三、 強化醫保資金使用監管

依託信息支撐,強化實時監管;結合醫院級別、診療範圍等,有效控制醫保資金支出;對過度醫療、過度檢查行為,減少或拒絕醫保支付,從而提高醫保支付的效率。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2

醫療保障制度作為政府公共管理的最基本制度,作為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中敏感而重要的世界性難題,成為各國不斷探索、努力改善的核心領域。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曾建立起世界上最成功的低水平、低成本醫保制度體系,用GDP3%的投入,實現了社會所有成員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目標,成為發展中國家典範;在市場經濟時代,我國醫保制度又走在各項社保制度前列,率先探索制度選擇和運行模式,推進國家基本制度建設不斷調整、完善。“”至20xx年是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階段,不斷完善基本醫保制度,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改革之路非常重要和必要。

當前,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問題亦非常深刻。從醫療保障體制上看,缺乏整體設計,制度框架及運行機制存在固有缺陷,改革難度巨大。表現為:管理體制分割,醫療保障職能分部門管理;制度運行封閉,建立在以户籍為基礎的城鄉二元封閉制度上;公共履職欠缺,衞生總費用佔GDP不到5%,遠低於世界9.3%的平均水平。從醫療保障機制上看,核心缺陷是需求與供給極度不平衡,醫療費用持續攀升、低收入人羣醫療可及性差、醫療服務不均等。表現為:醫療保障未全覆蓋與重複參保現象並存;醫療保障籌資能力不足與籌資補貼差距較大並存;保障水平低與基金結餘規模龐大並存;統籌層次低與區域間轉移接續難並存;供方支付激勵強勁與需方支付監管薄弱並存;醫保投入“追高”與醫療服務“追尖”並存。

基於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人人享有健康”目標,提出如下醫療改革建議:

1.從機構設置上進行大部制改革。成立國家社會與家庭發展部門,將國民享有的各項社會福利保障相對集中,統籌管理。進行醫療保障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管辦分離,形成購買服務與提供服務相互制約、政府監管與市場競爭相互協調的格局。

2.從理念思路上推行公益性改革。醫療保障制度發展的重大變革及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確立普遍性和公平性的價值取向。為此,明確公共衞生服務屬“公共物品”,其投入完全政府主導;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屬“準公共物品”,其投入由政府主導、社會和個人與政府按比例分擔,強化政府責任同時發揮市場作用;特需醫療衞生服務屬“私人物品”,其投入由政府政策引導,個人和商業保險支付為主。

3.從醫療保障制度上構建“社會積累制”。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採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户相結合的“現收現付制”,處於勞動力最為豐沛、老年人口規模相對不大的深度人口紅利期,建議抓住這一最有利時機,構建醫療保障“社會積累制”,建立社會積累和社會統籌資金池互補機制,逐步清償醫療保障轉製成本,建立轉移接續過渡機制。

4.廣開醫療保障資金的籌集渠道。拓寬醫療保障基金籌措新路子,醫療保障基金統一運作,建立“主權社會保障基金”,徵收遺產税,變現國有資產,發行醫療保障國債,發行醫療福利彩票。完善財政分權和轉移支付制度,完善政績考核機制。引入社會資本進入醫療保障領域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3

案由:關於進一步完善居民醫療保險的提案

理由:目前醫療保險已基本覆蓋全縣人民,主要分為:職工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及居民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人羣的主體是城鎮居民,由於這一部分人人口較少,參保人員少,基數低,保險金額少,致使居民醫療保險自己繳納保險金額較多,報銷比例偏低,手續繁瑣,歷時較長,手續全部辦完大約需要半月之久,十分不便。

建議:

一、將居民醫保與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合併,可避免參保人員少,基數低,保險金額少的問題。

二、將居民醫保繳納個人醫療保險金、報銷比例、報銷內容和慢性病報銷的金額及程序等方面,參照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相關政策執行。

三、按照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出院立即報銷的政策,實行居民醫保住院報銷“直通車”制度。

四、按照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救助制度,對貧困居民住院實行醫院先墊付一部分資金,出院時一次結清的辦法,緩解貧困人員的就醫困難。

提 案 人

主辦單位:

x年3月29日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4

民辦幼兒教育是我省幼兒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幼兒園為社會提供了多層次的學前教育資源選擇,在緩解幼兒入園難、普及學前教育、彌補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不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我省民辦幼兒教育的基本情況

據統計,截至x年底,海南全省有公辦幼兒園171所,能提供6.4萬個學位,佔幼兒園學位總數的21.4%;民辦幼兒園1596所,能提供23.5萬個學位,佔幼兒園學位總數的78.6%。民辦幼兒園作為緩解幼兒“入園難”問題的有效途徑,其辦園質量和發展狀況將直接影響我省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為促進民辦幼教事業的發展,我省出台了《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年)>的實施意見》、《海南省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x年)》等重要文件,對扶持民辦幼兒教育做了重要部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各級政府的長期投入不足和監管不到位,民辦幼兒園發展良莠不齊,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二、民辦幼兒園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層面缺失。《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為民辦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近年來國家關於民辦教育的法規出台了不少,但限制的多、鼓勵的少,規範的多、扶持的少。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未能充分認識民辦幼兒園的意義和重要性,有關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政策舉措較少。雖然我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民辦幼兒園在等級評定、教師培訓、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園具有同等地位,在建設用地、減免税收、費用收取方面享有優惠,但仍比較籠統,缺乏操作性的指標和規範細則,不僅各地執行這些政策時存在差異性,也使得有些鼓勵優惠措施難以落實。目前,缺少地方性的扶持民辦幼兒園的系列配套法規和政策措施。

(二)監督管理不到位。目前,市縣教育管理部門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基本上是政令式的,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轉發上級管理部門下發的文件精神;根據上級部門要求開展取締未註冊園、校車安全等專項整治工作;對註冊民辦幼兒園開展年檢活動等。這種管理模式,對數量眾多,發展參差不齊的民辦幼兒園難以實現有效管理;對民辦幼兒園辦園行為和辦園方向、保教質量、內部財務管理,等級評估與指導等方面的監管難以有效落實。

學前教育工作量大面廣,管理難度大,而當前學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較為薄弱,很多市縣未設有獨立的學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缺乏有豐富幼教管理經驗的專職管理幹部,難以有效履行行政管理職能。

(三)經費投入不足。長期以來,我省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量中,學前教育經費所佔比例過低,對民辦幼兒園的投入有限。民辦幼兒園的建設和辦學經費全部來源於收費及社會力量投資,這給民辦幼兒園的規模壯大和提高質量帶來一定的困難。近幾年,在黨和國家重視學前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大環境下,我省加大了對學前教育的投入,x年4月我省出台了《海南省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自x年起,通過爭取中央支持和省財政配套設立獎補資金,對各市縣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給予獎勵補助。與外省相比,獎補資金數量有限,且覆蓋面不廣,例如,x年省下達瓊海市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135萬元,獲得獎補資金的幼兒園有12所,僅佔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15%;省下達澄邁縣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48萬元,獲得獎補資金的幼兒園有4所,僅佔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10%。

(四)民辦幼兒園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隨着我省學前教育的大力發展,社會資金投資學前教育的熱情高漲,我省的民辦幼兒園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以海口市為例,短短兩年內,新批辦幼兒園達115所。根據現行《海口市民辦教育促進和管理辦法》要求,民辦幼兒園辦學規模不低於30人、校舍面積200平方米以上等。但部分民辦幼兒園屬城區居民樓改造,辦學條件受限,硬件設施不理想、衞生條件差、膳食質量低、教學隨意性強。進城務工人員等流動人口數量增加加劇了學前教育學位供需矛盾,這為黑幼兒園的出現提供了土壤。部分民辦園為了爭奪生源,競相降低收費標準,以低價與其他園競爭,使其自身的膳食質量、保教質量難以保證。

師資是制約民辦幼兒園發展的瓶頸,受辦園規模和資金限制,少有達到國家規定的“兩教一保”標準;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大多1500-20xx元/月,部分民辦幼兒園未為教師繳納應該繳納的各種保險。民辦園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不受重視,參加學習培訓的機會少,不少教師認為難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再加上工作壓力大,因而,跳槽、換崗等現象頻繁發生,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

三、扶持和規範我省民辦幼兒園的建議

(一)完善促進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法規政策。建議認真學習與研究民辦幼兒園發展較好的先進省份的做法,從各方面不斷調整和充實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積極履行政府職責,堅持以靈活的政策調動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以務實的措施引導辦學方向,為民辦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構築良好空間。

(二)強化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監管責任。市縣政府要合理規劃佈局所轄區域內的民辦幼兒園,統一將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列入學前教育發展規劃,明確民辦幼兒園的准入標準和監管部門,規範登記註冊制度,從入口處保障民辦幼兒園的基本質量。逐步完善民辦幼兒園的管理體制與指導機制,配備專職的學前教育管理與指導人員,如每個教育局至少配備2名幼教專職管理人員; 另一方面要依據本區域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市縣幼兒園等級評定,建立對民辦幼兒園管理與指導的常規流程,定期對本轄區民辦幼兒園辦學質量狀況進行檢查評估,公開公佈評估結果和報告,引導支持鼓勵民辦園創建省市區級示範園、優秀園。

(三)設立扶持民辦幼兒園專項資金。對辦園規範、質量合格、收費合理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繼續做好一次性的獎勵補助工作,同時要求市縣部門也拿出一定數量的獎補資金,逐步增加獎補資金數量、獎補資金的項目和擴大覆蓋面。一是設立專門的獎勵資金,對民辦幼兒園的優秀創辦者、優秀園長及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二是對現有辦園等級基礎上等級提升的民辦幼兒園給予一次性獎補。考評提升幼兒園等級,未入級升至三級園、三級升至二級園、二級升至一級園、一級升至省級示範園的,經各級主管部門審批通過後,分級予以一定的獎補資金。同時規範使用獎補資金,專項用於幼兒園的建設、購置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和改善辦園條件,及時登記固定資產,規範管理;三是建議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發放教育劵、捐贈幼兒教具等方式對民辦園進行補貼。

(四)提升民辦幼兒園的師資力量。把民辦園的教師隊伍納入有關職能部門的管理範疇,要建立起民辦教師檔案,使其工齡、教齡、職稱等納入正常軌道管理,在其轉為公辦教師或在民辦園之間換崗時,保證其工齡、教齡、職稱的延續性。加強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免費培訓力度,建立保教人員准入制度,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對民辦園在教師工資、社保、醫保等方面的投入進行適當比例的補助,以減輕民辦幼兒園負擔並增加教師的收入和保障,穩定民辦園教師隊伍。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5

關於人民法院執行難的提案

提案人:

長期以來,我國的司法執行工作步履維艱,執行難的問題不僅成為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將執行難概括為“被執行人難找、執行財產難尋、協助執行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特殊主體難碰”五種情形,五種情形如同五座大山,難以逾越,處處給我國的法院執行工作帶來困擾。究其原因,主要是被執行人規避法律、逃避執行所致。有人説審判工作是法院的靈魂,而執行工作則是法院的尊榮,毋庸諱言,司法執行的難題亟待解決,否則將嚴重影響我國司法權威與社會和諧。因此,能否解決好執行難的問題,關乎百姓對人民法院工作的信任度,更關係着社會的穩定與否。要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關鍵從開展反規避執行工作入手。

一、在基層法院,被執行人規避執行現象存在的原因

(一)人們法律意識淡薄、法律觀念落後。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導致法律意識淡薄、法律觀念落後,加上封建觀念、村規民俗的制約,人們通常認為關係、人情才是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東西。被執行人犯了“官司”,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履行自身義務,而是千方百計尋覓親朋好友,挖空心思試圖找關係、搞歪門斜道干預司法執行。

(二)社會誠信缺失。社會缺失誠信,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既影響社會和諧和經濟的發展,也影響法治建設的進程。誠實信用、守法經營的價值觀念已日漸淡薄,拖債、逃債、賴債在一些人眼中已不是可恥的事,反而被視為“本事”,一些債務人利用各種形式逃避債務的清償,逃避法院的執行。

(三)立、審、執之間相互銜接不到位。執行作為法院審判的後續環節,受立案、審判的影響極大,如果前面工作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不力,就會使當事人有機會轉移財產,給後續的執行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目前,立、審、執銜接不到位主要表現是立案庭、審判庭不能正確引導當事人啟動訴前保全和訴訟保全程序,過分注重調解率而忽視了執行階段的工作,給敗訴一方當事人在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前隱藏、轉移財產的時機。

(四)強制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缺位。《強制執行法》從《民事訴訟法》中剝離單獨立法已經呼喚了10多年,但遲遲未出台,立法嚴重滯後於現實,雖然現行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執行比重,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了一些相關的司法解釋。但這些難以解決當前執行工作中日益紛繁複雜的狀況,無法滿足當下人民羣眾的司法需求。無法可依,導致對被執行規避執行的打擊力度不大,執行威懾力不強,顯然無法有效解決規避執行和反規避執行問題。

二、反規避執行、解決執行難的對策

(一)加強司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人們法律意識、誠信意識。加強對司法執行的調研工作,集中收集被執行人規避執行以及人民法院反規避執行的典型案例,通過法院宣傳欄、公告欄,法院官方網絡平台,地方論壇、報紙等媒介,多管齊下地進行系列宣傳報道,使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反規避執行的複雜性、艱鉅性、重要性,疑聚共識,形成聲勢,為反規避執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使他們認識到對協助法院執行工作方面的義務,明確拒不協助執行的所需承擔的法律後果,達成共識,為今後通力合作夯實基礎。

(二)加強法院內部立、審、執之間相互銜接,完善執行聯動機制。在法院內部,強化內部立審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搞好工作銜接,用足用夠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等法律措施,從體制機制上反制規避行為。在立案審查中,告知當事人訴前保全和先予執行的權利。在案件審理期間,充分考慮以後的執行工作,發現被告有隱匿、轉移財產苗頭,及時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掌握執行工作的主動權,徹底遏制被執行人賴債的違法行為;在外部,一方面,法院應與公安、銀行、税務、工商管理、土地管理、房產管理、車輛管理等部門進行聯動,實現信息共享,通過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全面地查詢到被執行人的財產信息,節省執行成本、縮短執行週期、提高執行效率;另一方面,與新聞媒體建立互動平台,建立債務人黑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欠債不還的老賴在新聞媒體、網上曝光,限期清償債務,使老賴們無所遁形。這些舉措無疑將使得本院從過去消極、被動、單一的協助執行機制轉變為積極、主動、多元的執行聯動機制,大大提高了執行工作效率,對規避執行的債務人形成有效制約。

(三)出台強制執行法,完善反制規避執行的立法,加大對規避執行行為的懲處力度。首先,從執行難的現實出發,深入分析執行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儘快出台《強制執行法》,進一步將執行程序、執行措施、被執行人義務、協助執行人範圍、責任等具體化,真正將“原則”轉化為“細則”,使執行工作切實做到有法可依,從根本上解決執行難問題;其次,在刑法上,加大對假訴訟、假析產等惡意逃債行為的懲罰力度,不再讓“拒執罪”成為擺設,在執行中查明被執行人有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裁定的情形並已涉嫌犯罪的,堅決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堅決予以從重從快打擊,決不姑息。同時建議進一步擴大構成拒執罪的犯罪情形,對規避執行者予以嚴厲打擊。

(四)完善司法救濟體系,解決法院執行的後顧之憂。 執行案件過程中,有些案件窮盡了所有執行措施而被執行人確實查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幾乎每個法院都會遇到,而在這些案件的申請執行人中,有的嚴重傷殘,有的體弱多病,有的生活沒有來源等,都屬於弱勢羣體,他們因無法拿到執行款來到法院上訪,甚至集體鬧事,致法院於尷尬的境地。對於這類案件應納入財政或社會適當救濟範疇,可以避免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有利於營造和諧的司法氛圍。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6

撰寫人:

背景:

目前馬路上渣土運輸車輛超載、沿路滴灑現象嚴重,尤其是康橋地區拱康路段,單就路河碼頭就設置了二個泊位的渣土接駁點,每月渣土運輸車輛達到15000輛,不僅路面被車輛壓壞,車輛運輸渣土過程中沿路滴灑、散落,還造成了晴天揚塵、雨天泥漿的問題,使得過往車輛和行人苦不堪言。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的管理。

建議:

1、根據實際情況提升道路建設標準。

2、要從工地出入口的源頭抓起,規範運輸車輛出行。

3、交警、城管執法等各部門聯動,分工合作,突擊查處和長效管理相結合。

4、借鑑環境補償理念,對渣土產生單位和運輸單位徵收相應的費用,該費用專款專用。

辦理情況:

一是積極開展渣土(建築垃圾)專項整治行動,對渣土(建築垃圾)拋灑滴漏、偷倒等行為進行嚴管重罰。二是實施工程渣土運輸車輛密閉化改裝。三是以峯會為契機開展道路修繕提升。四是進一步提高監管水平。五是加強保潔作業。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7

劉、劉、何三位委員:

您們提出的關於《加強散裝食品的衞生安全》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食品安全是人民羣眾關注熱點問題,也是我們監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您們提到散裝食品監管工作更是如此,一直做為監管重點,我局也採取了不少相關措施,但確實還存在不盡人意的現象,正如提案中所説的那樣,防蠅和衞生安全防範措施不到位,直接裸露擺放。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商家認識不到位,怕麻煩,落實各項制度措施不到位,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食品安全的大局,同時也有我們工作人員監管不力共同所致。

針對目前的現狀,我們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各項制度,制定整改方案,加強巡查監管力度,責任到人,對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要清洗即可加工的散裝食品,除建立完善的索票索證和台帳外,必須做到:

1.食品應由專人負責銷售,併為消費者提供分揀及包裝服務。銷售者必須持有效的健康證,操作時須戴口罩、手套和帽子。

2.銷售的食品必須有防塵材料遮蓋,設置隔離設施以確保食品不能被消費者直接觸及,並且有禁止消費者觸摸的標示。

3.經營者應在盛放食品的容器的顯著位置或隔離設施上標識出食品名稱、配料表、生產者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食用方法。

4.經營者具有符合要求的洗滌、消毒、儲存和温度調節等設施或設備。

5.經營者必須提供給消費者符合依法要求的小包裝,並保證消費者能夠獲得符合本條第3項要求的完整標籤。

要求經營者必須落實以上措施,監管人員要常抓不懈,加大執法力度,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街分局

x年五月十一日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8

關於加大我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提案人:

【案由】

消防安全是一項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對於我區的消防安全,更是廣大居民一直以來重點關注的問題。雖然我區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加大了學校、商場、賓館、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火災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力度,但重視程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建議】

1.強化消防監督,嚴格執法。

2.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公安、建設、商務、工商、安全監管、人防等部門要依法履行監管職責,聯合執法,認真查處學校、商場、市場存在的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

3.充分發揮派出所的基層監督職能,規範居民住宅區的消防安全管理。

4.加大違法佔用消防通道糾正力度。

5.加強對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

6.加大消防安全宣傳力度。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9

改造發展舊城區

提案人:

【案由】

新城區建設近年來成績有目共睹,但舊城區建設未能跟新城區同步,顯得有些滯後。舊城區人口密集,道路交通狹窄擁擠,有不少年代久遠的舊房危房,綠化等公共配套設施也少,需要進行大力改造和發展。通過進一步改造,讓新舊城區齊步發展,提高舊城區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

【建議】

借鑑煙台市不搞“大拆大建大遷”,而是“綜合修整”舊城區,投資為羣眾修房子,讓市民不換房就能享受現代城市社區的生活的好方法,並結合實際開展改造工程。舊城區目前還存在大量的公產房,改造中可考慮先行改造這些公產房,可節省大量改造費用,改造可行性更高。大型公產房資源可改建成大型停車場,小型公產房資源,可建成小區綠化設施完善公共綠化配套設施。既要改造舊建築,也要保護和傳承好舊建築特有的深厚歷史文化價值,改造出具有鮮明文化和商業特色的全新的特色街,可以拉動多方面工作發展,成為xx城市建設一大新亮點,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新引擎。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10

由: 關於徹底治理城區護城河和風景河的提案

集體(界別)提案單位: 負責人:

提 案 人: 界別: 經濟界 單 位:

主 辦:水利局研究辦理

會 辦:

分 辦:

正文:風景河和護城河是城區排水主要通道。這兩條河流由於常年疏於管理,兩岸羣眾填河建房、向河內大量傾倒垃圾及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廁所糞便直接排入河內,致使河道日漸狹窄、腸梗,排水不暢,河水嚴重污染。這與我縣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生態縣”、“國家旅遊縣城”極不協調。根據“兩河”現狀及我縣實際,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有關部門根據城市規劃法和城市防洪條例等有關規定,加大“兩河”沿岸私搭亂建的整治力度,減小後期“兩河”治理的阻力,為“兩河”後期治理創造良好環境。

二是加強部門協調,加大日常監管力度,落實城管、水利、環保等部門在城區河道管理的責任,防止管理交叉和管理層面。

三是藉助省省政府支持直管縣城市河道治理的有利契機,爭取項目資金,大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硬化、淨化、雨污分離等工程,徹底根治兩河”。同時,沿岸要增設公共設施,使之成為全縣人民休閒和娛樂的好場所。

四是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城區風景河、護城河流經區域,實行區域劃分,責任分擔,讓風景河、護城河的保護管理落實到每關於徹底治理城區護城河和風景河的提案一個街道,每一個社區(管委會),加強對風景河水質的日常監管,做到天天有人監管、清理,專業人員一週一測驗,做到保護和監管並重。

五是充分利用電視、廣播、手機短信、網絡等媒介,積極開展關愛風景河、護城河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羣眾,居民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好風景河、護城河的環境。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11

案由:

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是我國新時期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任務,也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的頒佈,以及“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國中改造工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實施,對於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減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公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應該看到,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仍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是義務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標準化建設未能與城鄉教育規劃佈局匹配。在農村學校,資源的分配不均呈現兩極分化:一些農村、偏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牀位、廁所、食堂(伙房)、飲水等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師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達不到國家規定的《農村普通中國小校建設標準》();一些農村地區因受快速城市化進程及學齡人口減少的影響,出現“空巢”學校,造成教學設施設備閒置,教育資源嚴重浪費。在城鎮學校,則出現了普遍存在的“大班額”現象,甚至出現200多人的“航母班”,以致師資、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運動場等教學必須資源嚴重匱乏。

二是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項目的實施表現出明顯的粗放型特徵。即:重視校園建設、裝備條件等硬件的達標,而忽視師資隊伍、學校管理等軟件的提升;重視教育資源的直接投入,而忽視已有資源的重組和再生;重視建設數量的達標,而忽略辦學質量的提升。

三是標準化建設中資源利用率不高。近年來,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投入了幾百個億的鉅額資金進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但資源利用率不高。

本案建議:

針對當前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中凸顯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成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領導機構,統籌管理標準化建設各項工作。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教育領域,其經費撥款、教師編制、校舍改擴建審批、土地規劃等離不開其他部門的配合。因此,應該建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領導掛帥,教育、財政、人社、計生、國土、編制、規劃等部門參與的領導機構,促進標準化建設項目的有效推進。

二、科學預測城鄉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合理規劃和調整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項目。實施標準化建設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學齡人口數量、城鄉結構分佈的變化等相關變遷,增加了該工程的動態性和複雜性。在隨後的3-5年內國家還將投入幾千億資金,如何科學合理地配置這筆資金?因此,應合理規劃並適時調整標準化建設的目標,避免教育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浪費。

三、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轉變。我國大多數地區在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過程中,主要是以改善學校辦學的物質條件為主的外延式發展,旨在縮小不同地區間、學校間因資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條件性差距。因此,在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教育資源投入的同時,還應推動教師觀念、教師專業發展、教師生活條件、學生綜合素養、校園文化、學校管理等方面的提升,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內涵式發展。

四、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切實加強對標準化建設項目的監測與評價,保證標準化建設工程質量。評價和監控在標準化建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評估和監測均由政府教育督導部門實施,政府同時扮演着“裁判”和“運動員”的角色,不利於評價監測的公正和公開。因此,建議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建立社會中介監測和評估機構,充分發揮督導作用,確保該項目得到有效落實。

五、明確並堅守底線,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構建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指標。義務教育奠定的是國家民族之基。現有的情況下,義務教育學校的建設中已經存在着城市與鄉村、東部與西部、名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巨大差異,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推進,因此,相關部門應該擬定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指標的下線和上線。下線作為底線,必須無條件嚴格遵守。在此基礎之上,具體的指標體系可以因地制宜,但必須涵蓋硬件和軟件,尤其應該重視教師隊伍的指標。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12

加大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力度

提案人:

【案由】

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及孤獨老人的增長在逐年加快,傳統的幾代同堂已逐步解體,家庭小型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傳統家庭養老已面臨挑戰。目前,陽江70-99週歲的老人有19.3萬人,按照5%的老人有入住養老院的需求,則需9650張牀位,目前陽江市只有六間民營養老院,一間公辦養老院,養老牀位共1400張,供不應求。

【建議】

養老機構投入成本高、投入資金大,靠政府資金投入建設公辦養老機構成本太高,政府財力難以接受,而社會資金投資新建養老機構又難以落實用地。因此,建議將養老機構建設納入城鄉社會事業統一實施,每五年安排一萬平方土地作為養老機構用地,公開招標,每五年新建一間1000張牀位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機構,滿足我市日漸增長的需求。同時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補貼,對新建的養老機構新增牀位補貼提高到每張1萬元,對改建的民辦養老機構新增牀位補貼提高到每張牀位5000元,對重度失能老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提高到100元。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13

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

提案人:市政協委員陳

【案由】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成為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分佈在我市農村的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大多規模小、衞生差、產品質量沒有保證,劣質雜牌食品較為氾濫。而農民又對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識瞭解較少,防範意識和能力不強,食品安全存在很大問題。

【建議】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食品安全意識,採取農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提高農民的食品安全辨別能力和依法維權能力。加強監管,健全農村的食品安全網絡,加大專項整治和打假力度,進一步確保農村市場的食品安全。正確引導,規範農村的食品生產(經營)點,教育和指導農民提高食品科技含量,加強對有關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14

提案號:

案由:發展油茶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提案人:

資料:

油茶是中國特有的優良鄉土樹種。它與油橄欖、油棕、椰子一齊並列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x年回良玉副總理在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上提出,加快推進油茶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山區綜合開發,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切實保障國家糧油安全。我縣是浙江省油茶第二大縣,在上世紀60年代鼎盛時期,我縣油茶種植面積到達31萬餘畝,青田的油茶種子就源源不斷地運往全省各地種植,被譽稱為"浙南油庫"。但80年代後,受觀念、管理、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縣的油茶產業一向處於荒蕪和半荒蕪狀態,油茶麪積和產量逐年下降。

一、我縣油茶資源現狀分析

根據x年縣林業局森林資源調查統計,我縣油茶種植面積僅存21。4萬畝,萬畝以上的鄉鎮有7個,全縣有4萬餘農户經營油茶,主要分佈在章村、臘口、船寮、東源、禎埠等中西部地區,其中章村鄉和臘口鎮最多。在這21。4萬畝油茶中,僅有3萬餘畝的油茶林處於經營管理狀態,其餘都處於半野生和原始栽培狀態,品種以普通油茶為主及少量的浙江紅花油茶。

二、我縣油茶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羣眾觀念落後,發展油茶產業的用心性低。由於長期受小農經濟思想的束縛,大部分羣眾將種植油茶主要定位於滿足自家生活需要,基本依靠"天種天養",生產上仍沿襲粗放的種植技術和原始落後的管理,對茶林放任不管,不到茶子成熟不進山,甚至一些林農放下了採摘。沒有切實樹立起種植油茶發家致富的觀念,所以很少投入人力、資金對油茶林進行管理和開發。

2、管理粗放,經營效益低。油茶樹長期以來基本上採用實生繁殖方式,導致品種嚴重退化,樹勢衰敗嚴重,大小年突出,產量低且不穩,油茶品種皮厚、仁小、出油率低。加上我縣茶農對油茶種植生產方式原始粗放,技術含量低,對高冠嫁接、修剪等豐產技術知之甚少,對墾複油茶的用心性不高,全縣約有60%的油茶林沒有進行墾複,即使墾複了也沒有連續性,油茶林"老、稀、殘、雜"現象比較嚴重,導致油茶林整體效益不高。

3、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我縣的油茶加工仍較多采用民間傳統的液壓式土榨法,加工潛力弱,出油率低,只有22%左右,即100公斤油籽可榨成品油約22公斤。生產的油茶品質低,價格低,一般市場價為20元/斤,只有精品茶油價格的1/5左右。茶殼在農村主要當柴燒,除幾家深加工企業,其他作坊式的加工廠對於茶皂素提取、菌體蛋白飼料等綜合開發利用還是空白。

4、缺乏強勢"品牌"和高端技術。我縣目前雖然有浙南油茶等3家油茶生產企業,在生產、技術攻關、品牌建設方面也取得了必須的成績,但與行業發展目標、國內大型油茶加工企業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油茶精深加工方面缺乏高端技術,無法完全有效利用油茶資源,產品附加值不高。在品牌建設方面,我縣目前沒有一個叫得響噹噹的大品牌。對於企業而言,品牌就是生命力,就是最大的競爭力,是產品贏得市場的保證,走向市場的通行證,強勢品牌、高端生產技術的缺乏,是我縣油茶生產企業的最大軟肋,已經成為制約我縣油茶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5、農村勞力少,茶油商品率低。山區種植油茶勞動強度大,而我縣油茶主產區的農村青年都已外出務工。勞動投入少,是我縣油茶林荒蕪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由於油茶林分户經營,規模程度低,集中收購難,林農主要到當地附近的榨油作坊將茶籽榨成成品油留作家庭自用。

三、發展我縣油茶產業的思考與推薦

1、進一步出台政策、完善機制。政府的引導和扶持是關鍵。推薦政府要把油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富農產業和鄉鎮的主導產業來抓,在人員、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推動油茶產業不斷髮展壯大,負責制定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加大對油茶撫育改造、品種改良和油茶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油茶林地流轉機制和補償機制,並把各種機制落到切實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上來,為產業發展做保障。

2、加強宣傳,轉變觀念。發展油茶產業,首先要把轉變羣眾落後觀念放在第一位。一是要走出去。組織油茶大户、鄉村幹部、有意向發展油茶的羣眾到江西、湖南等油茶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學習參觀,借鑑經驗,堅定他們種植油茶的信心和決心。用心發動民營企業家、油茶大户,採取租賃方式,整合山地資源,擴大油茶種植規模;對零星種植、小規模種植的茶園,化零為整,變小為大,進行連片開發,構成油茶基地,走規模化發展之路,二是要請進來。推薦由縣林業局邀請專家學者、技術人員授課和現場指導,提高羣眾對油茶的認識,使羣眾樹立"把油茶當作田來耕"、"種油茶也能致富"的觀念。

3、以科技為支持,加快油茶產業的發展步伐。發展油茶產業,應強化科技支撐,切實提高油茶經營的科技水平。林業、科技部門要加強對油茶優良品種的引進和開發,對新品種進行預植更新,對林相較好,但產量不高的油茶林進行高接換冠,推薦大力開發建設示範基地,帶動、輻射周邊羣眾。要千方百計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讓他們學會嫁接、育苗、種植、修剪等一系列技術,成為合格的茶農。要組織開展技術下鄉活動,為羣眾帶給油茶低改技術服務。

4、培育龍頭,提升油茶綜合競爭力。政府部門要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認真落實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競爭力強、帶動面廣的油茶龍頭企業,促進油茶產業鏈的延伸。同時鼓勵企業進行名牌產品的開發,培育一批以"甌江源"等為主的品牌企業,進一步提高我縣油茶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促進油茶資源的利用率和綜合附加值,在那裏我要舉一個例子,此刻的油茶加工企業主要是收購茶籽餅和毛油,農民要自我採摘、脱殼、榨油,這中間要接近一個月左右。對於一些外出務工的農户來説就沒有用心性了,如果企業擴大規模,開發出油茶果脱殼設備,直接收購農户的油茶果,這樣農民的油茶生產的用心性就會提高,進一步促進油茶產業的發展。

5、轉變機制,加強市場開拓。要實現產業化,務必開拓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重視企業的主體行為。如果僅建設油茶樹基地,缺少油茶籽加工企業,農民生產的茶籽沒有出路,缺乏銷售渠道,也構成不了產業;反之,如果僅有油茶籽加工企業,沒有必須規模的油茶籽基地為依託,則生產企業將成為"無米之炊"。推薦應加強和發揮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用心鼓勵販銷大户參與到合作社中去,成為產銷銜接的紐帶和調節產銷矛盾的主導力量;同時大力挖掘、弘揚油茶文化,豐富油茶內涵,增加油茶的主導力量;促進油茶產業化的發展。

關於醫療保障的提案 篇15

案 由: 關於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提案

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教育部、文化部分別研究辦理

提案人:

內 容: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民族在任何時代發展文化,必須重視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離開了傳統文化,就丟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發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並將淪為外國文化的附庸。近年來,正當許多發達國家努力發展自己文化的時候,我們卻忽視了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觀念的淡漠,文化發展的滯後,將會帶來嚴重後果,我們正面臨着西方文化巨大沖擊的考驗。對此,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將文化建設做為戰略任務,制訂了一系列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加快了發展步伐。為貫徹中央精神,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推動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現就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大、中、國小普遍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在教育,教育重點在廣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課堂主要在各級學校。為使傳統文化代代傳承,實現中國文化的振興和發展,建議在大中國小普遍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將傳統文化教育做為學生必修課程,列入教學大綱,納入學校教育重要內容。通過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領悟傳統文化精華,弘揚傳統美德,激勵傳統民族精神,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人才。

二、加強教師隊伍培養

傳統文化教育質量取決於教師水平。由於多年忽視傳統文化教育及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教師的自身文化素質和教學水平難以承擔傳統文化教學任務,因此搞好傳統文化課教學,必須從培訓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入手。通過培養訓練,形成一支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熟悉傳統文化教材,熟悉教學方法,有獨立教學能力的中國小教師隊伍;一支高學歷,高水平,學者專家型的大學教師隊伍。

三、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建設

近年來,教育部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有關大學和出版部門先後編寫出版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傳統文化通論》《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國文化歷程》等書籍,有的已作為大學傳統文化教材進入大學課堂,為大學傳統文化課教材建設打下了基礎,創造了經驗。希望在此基礎上,集中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加強對現有教材的分析研究,儘快編寫規範化的大學教材。同時,各地要結合本地域特點儘快為中國小編寫好傳統文化教材,並不斷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質量,逐步將全國傳統文化課教學引向健康發展軌道。

四、在縣級以上城市建立中國傳統文化園

借鑑全國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設經驗,利用博物館、展覽館、公園和現有各類教育基地等場所,為廣大青少年建立中國傳統文化設施和活動,展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園,使其成為學生的校外課堂和羣眾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動中心。

五、營造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輿論環境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要有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要努力拓展傳統文化的輿論空間,在學校、工廠、軍營、車站、機場、碼頭等各種公共場所,設置標語、圖片、宣傳畫等載體,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讓廣大羣眾處處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時時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新聞媒體要通過設專欄、辦專刊,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研討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輿論環境;要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演出活動,讓傳統文化走上藝術舞台,進入影視節目和文學作品;要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完善法規、制度措施,強化全民保護意識,培養弘揚傳統文化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