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精選12篇)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1

南京大屠殺的這一天,是一個刀光血影,血河成的日子。兇殘的日本士兵將我國南京誠裏的30多萬同胞殺死,並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實行了殺光,燒光,槍光的三光政策。這樣兇殘的野醒行為使多少倖存者痛失了親人,痛失了美好的家園呀!這樣鐵的罪證不知有多少個。下面我來講一個記者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看到的真實情景吧!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精選12篇)

在日軍攻打南京城時,人們驚慌失措的向火車站走去,企圖坐上火車走。人們正在登車上時,突然,前方出現了5架日軍的飛機“隆隆”的朝這邊飛過來。只聽見幾聲爆炸聲後,眼前出現的情景讓人摻不賭,房屋都倒塌了,有的人被炸得滿天飛,街道上血留流河。許多人都已經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在血泊中有一個倖存的三歲小孩,剛學會説話,就失去了親人,他坐在有血泊中,聲音嘶啞的喊“媽媽,爸爸”。

在這樣的一天裏,有多少人失去了他們的親人。有多少人失去了他們的家庭。

少年朋友們,讓我永遠記住12月13日這一天,讓我們永遠記住日本人對我們中國人無法償還的血債吧!我們新一代要熱愛和平,讓世界和諧美好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2

硝煙和令人窒息的殺氣久久瀰漫在南京的每一個角落40多天,冰冷發臭的屍體,蕩氣迴腸的哭喊聲從未休止過。日本士兵就像喪心病狂的野獸一樣,殘忍地啃噬着每一個南京人乃至所有中國人的心。

腐爛的屍體雜亂不堪的堆在一起,肆意揮灑的鮮血佈滿了大街小巷,日本士兵著名的“掃蕩”極其慘絕人寰,殺人如同隨腳踩死一隻小螞蟻一般,毫不在乎,只要是見到一個人,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剛出生的孩子都沒有任何理由全部殺掉,甚至以之為樂,算是有些地位的軍長公開進行了“殺人比賽”,不是比誰殺得快就是比誰殺得多,難道中國人就是他們百般蹂躪的對象嗎!砍刀、手槍,那一次次捅在中國人胸上的利刃,那一發發穿過中國人身體的子彈,分分秒秒都能要了一條生命的兇器就是日本士兵殘暴無恥的犯罪證據!一排排到下了的人民,一陣陣痛苦的呻吟,一雙雙恐懼失神的眼睛,一隻只離開本體的腿腳,一個個被踩爛了的頭顱,一座座被洗劫一空的房屋,一顆顆被痛苦貫穿了的心都在熊熊烈火中燒盡!

日本士兵竟開辦了侵城儀式,在中國國土上耀武揚威的升起太陽旗,以用坦克壓碎那些事先在大路上鋪好的“人肉地毯”作為重要的儀式,場面慘不忍睹!最讓人感到氣憤的是,一個日本軍官曾在演講台上説:“我太高興啦!我們殺遍了南京人!摧毀了他們的一切!我們要繼續努力再創赫赫戰功!”戰功?難道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而去侵犯另一個國家這就可以被歌頌?難道為了自己那所謂的“要忠誠的為國家效力”而去傷害無辜的生靈就可以被表彰?難道為了自己的殺人之快而狼心狗肺的喊着繼續殺人的口號就可以被叫做愛國人士的宣言

歸根結底,若不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若不是因為蔣介石守不住最後的防線而丟下大難臨頭的40多萬人民獨自逃跑,中國人也不會落到這步任人踐踏的田地!這足以讓中國有着沉痛的反思,足以讓世界為之震撼!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淡忘那40多天的殺戮,更不會在歲月的滄桑進程中沖淡中國的恥辱!我們要以之為動力,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中國!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3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倪翠萍在自己的雕像旁訴説當年慘痛的一幕

今天是我30多萬同胞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遇難65週年忌日。本報駐南京記者戴袁支率南京理工大學8名學生,自籌資金,走訪南京棲霞區、江寧區的百位老人,對當年南京大屠殺的史實進行長期調查,奉獻出長篇報道《蒼天回眸——百位倖存者的證詞》。詳細記錄他們調查成果的專著《蒼天回眸》也將於近期出版。

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見證人貝茨(Miner SearleBates)博士曾經祈禱:“給全球以和平,給人類以慈悲。”在今天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裏,本報披露這次調查的部分結果,正是為了讓世人以史為鑑,反對罪惡的侵略戰爭,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

南京棲霞山,又一年紅葉繽紛。

65年前紅葉落盡之時網 ,這塊土地上中國軍民的鮮血在流淌。當時在南京棲霞山江南水泥廠的丹麥人伯恩哈特·阿爾普·辛德貝格(Bernhard AlpSindberg)先生,在1938年2月有這樣的描述:“你難以想象,這裏到處血流成河……血,血,到處都是血。這些天來,中國人被實實在在地放了一次血……得有相當大規模的行動,才能讓人感覺得到(到處血流成河)。”

今年,未等“12·13”當年南京淪陷的日子到來,南京市郊棲霞區、江寧區的一些老人就來到墓地,祭奠被侵華日軍殺害的先人。百位老人的證詞證實:日軍實行的是軍事恐怖主義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4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南京大屠殺

在歷史上,我們因為落後收到了無數恥辱。但我們已無法反對,如我們中國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因為清政府的腐敗,讓八國聯軍把圓明園給燒成灰燼。

震撼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侵華日軍於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國的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等戰爭罪行。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燬。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落後,30萬!在1937年,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在我們中國人的臉上抹黑。但我們中國出現了一個人叫做M!沒有MAO,就沒有新中國,讓我們繼承M思想,只要我們努力,我們的名聲會傳出亞洲,讓地球上的人知道,在亞洲有一個國家叫中國!

就讓我們努力,別讓美國瞧不起、別讓日本瞧不起、別讓世界瞧不起。總有一天我們的名聲會逍遙法外!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5

南京的歷史,人類的記憶。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運變遷足證和平是何等珍貴。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國家公祭鼎銘文向世人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講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後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南京的歷史,人類的記憶。今天,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再次以隆重的公祭儀式悼念死難同胞。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

“別讓南京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這是美國《波士頓環球郵報》近日發表的有關南京大屠殺長篇文章的標題。南京大屠殺發生80週年,全世界的正義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紀念死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10月通過有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美國聖地亞哥市的圖書館舉辦活動,為民眾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加利福尼亞州街頭不久前落成的美國醫生羅伯特·威爾遜的紀念碑前擺滿鮮花——東京審判時,他是南京大屠殺的第一位證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學老師組成的研究會建議將“南京大屠殺”等詞語列入教科書……歷史,不可能被忘卻!

但人們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態度仍然頑固。在連鎖酒店大肆擺放美化侵略戰爭的書籍,大規模篡改歷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國民追尋事實真相;在美國舊金山市議會今年9月一致通過設立“慰安婦日”的議案後,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長卻表示,要解除大阪市與舊金山市的姐妹城市關係……在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還在不斷尋找各種藉口對當年的軍國主義罪行百般抵賴,扭曲歷史,美化戰爭,顛倒黑白,並企圖通過修憲復活軍國主義。那些人以醜態百出的表演,妄圖辱沒真相和良知。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頑固,越會引起愛好和平的人們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內瓦裁軍會議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講的資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218項建議,狠批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要求日本“正視歷史,應努力向後代講述真實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早已是所有正義力量的集體記憶,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夢中囈語。國家公祭日之長鳴警鐘振聾發聵,那些裝睡夢遊的罪惡靈魂無處遁形。

80年,滄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紐約時報》在一則報道中寫道:“大規模搶劫、侵犯婦女、殺害平民……日軍將南京變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南京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飽受戰火摧殘的一個典型,如今成為國際和平城市後,方便全世界的人們更多地瞭解中華民族熱愛、追求和平的悠久歷史。

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運變遷足證和平是何等珍貴。中國早已成為具有保衞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矢志捍衞世界和平。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一以貫之的和平誓言,彰顯堅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6

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什麼要把這一天作為國家公祭日呢?這是因為79年前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軍對中國發起了侵略戰爭,在12月13日攻入南京對南京同胞展開血腥大屠殺的日子。

當時,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後對城內手無寸鐵的同胞展開了長達42天慘無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無數像你們一樣的兒童、學生都被無情地殺害,城裏三分之一的建築遭到嚴重毀壞,大量財物遭到任意掠奪。

然而,值得稱頌的是中華歷來是不畏強暴、敢於抵抗一切敵人的偉大民族。經過8年艱苦抗日,中國人民付出了傷亡3500萬人的沉重代價,用生命和鮮血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日本侵略者也於1945年9月2日與我國正式簽訂投降書,那些沒有人性的日軍有的被趕出中國,逃回日本,有的則被國際法庭判以重刑,受到嚴厲懲處。

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美好的夙願。和平像陽光一樣温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因此,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更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人人都銘記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同學們,作為中國公民一分子,你們現在或許還不具備保衞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和平的能力,但是我相信:你們與同學和睦相處、團結友愛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好的。希望同學們在這温馨和諧美麗的校園裏不僅學好文化知識、掌握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一個與人為善、分清是非、有正義感的好人。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7

1937年12月的南京,是一片荒涼的死城,它瀰漫着死氣沉沉和絕望的氣息。

電影開始了,電腦上顯示出了四個巨大的字:“南京!南京!”然後過了一會兒,電影上出來了幾行書法字,上面寫着從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僅僅6個星期內,毫無人性的日本人侵略入江蘇省南京市,將南京的老百性一個也不放過地給殘忍地殺了。他們以槍殺、刀砍、焚燒、活埋,水溺等許多殘忍的酷刑對待我無辜的市民,日本人們將燒光、殺光,槍過作為口號,向我國的南京人民進行大屠殺。

他們將五萬四千七百名老百姓趕到一片窪地裏,架起機關槍,對着那些痛苦的人羣掃所射……除了個別的倖存者外,絕大多數都躺在了滿是血腥味的血泊裏,連一幢大多數完好的樓房也沒有,都被可惡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將南京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歷史名城變成了人間地獄,可怕極了!日本軍隊還齊心協力將孫中山的雕像用鐵鏈拉起來推倒,扔到大江深處。再看看一些勇敢的人們:當姜淑雲講出日軍需要一百名慰安婦的時候,她是第一個站出來的,小江的勇氣是為了能夠讓所有人換取更多的食物,帶來生命,最後回眸的瞬間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復返。她是一個很悲慘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後赤裸裸地死去。一批人死前,他們大大聲地大喊:“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8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牆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裏一件件實物記錄着歷史,淒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20__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__週年紀念日,也是第__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__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塗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説,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南京大屠殺正是我們民族苦難史上最為沉重的一頁。日寇橫行,國土淪喪,人民受戮,山河殘破,將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推向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千百萬中國人以其血與淚,為“落後就要捱打”這個百年教訓留下了最慘痛的註解。

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來中國的深刻教訓。今年是改革開放__年,從“開除球籍邊緣”的奮起直追,到現代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__年改革開放帶來了“史詩般的進步”,迎來了民族復興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曾經被侵略者蹂躪的這塊土地,在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這塊土地,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這何嘗不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但歷史同樣啟示我們,要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但也要看到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關頭,國際形勢和國內矛盾紛繁複雜,唯有激發“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砥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歷史擔當,才能築就民族復興的坦途。

作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都有責任去銘記和傳承歷史,從苦難與輝煌的深刻啟示中激發奮進力量,為國家和民族贏得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愛國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奮鬥的行動。我們應時刻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奮發向上、矢志不渝、報效國家,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去建設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富強,成為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之都。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9

又到一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牆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裏一件件實物記錄着歷史,淒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82週年紀念日,也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塗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説,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南京大屠殺正是我們民族苦難史上最為沉重的一頁。日寇橫行,國土淪喪,人民受戮,山河殘破,將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推向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千百萬中國人以其血與淚,為“落後就要捱打”這個百年教訓留下了最慘痛的註解。

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來中國的深刻教訓。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從“開除球籍邊緣”的奮起直追,到現代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40年改革開放帶來了“史詩般的進步”,迎來了民族復興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曾經被侵略者蹂躪的這塊土地,在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這塊土地,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這何嘗不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但歷史同樣啟示我們,要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但也要看到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關頭,國際形勢和國內矛盾紛繁複雜,唯有激發“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砥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歷史擔當,才能築就民族復興的坦途。

作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都有責任去銘記和傳承歷史,從苦難與輝煌的深刻啟示中激發奮進力量,為國家和民族贏得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愛國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奮鬥的行動。我們應時刻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奮發向上、矢志不渝、報效國家,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去建設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富強,成為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之都。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10

20__年12月13日,是第8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首部國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也於今日起施行。

1937年,侵華日軍野蠻侵入了南京,那是一場歷史悲劇的開始。我們無法忘記那一年留給我們的血淋淋的教訓,數十萬同胞被殘忍殺害,槍殺,活埋;無數個無辜的童年被殘忍破壞;無數位少女被侮辱姦殺......

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從1987年的1756人到20__年的400多人,20__年僅存100人,再到現在的不足百人......每當一位倖存者離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照片牆上,就會有一盞燈熄滅。

這不禁讓人想到這樣一部電影,它是關於日軍侵華戰爭中國倖存“慰安婦”的紀錄電影,名字很特別,叫《二十二》。這部電影的“前身”是一部短片,叫《三十二》。片名減少的“十”,並非為了片名更加順口,而是這部電影所紀錄的人羣數量,一直在不斷減少。從紀錄片籌備時的三十二人,到開拍時的二十二人,再到公映時僅剩的八個人......數字越來越冰冷,也越來越無奈。

令人心痛的是,這些歷史的親歷者,有的等到離世都沒能等來日本政府的一句道歉,而日本卻在一些國家大肆宣揚自己才是歷史的受害者,將二戰原子彈傷害的實物送往歐美各大二戰紀念館中陳列,將中國小歷史課本刪除近代侵略歷史,這些百般狡辯的無恥姿態,不只是對歷史的詆譭,更是對人性的侮辱和踐踏。

我們無法知道那場大屠殺對於親歷者們來説是一種什麼樣的災難,也無法體會他們面對那些殘忍卑劣行徑時心裏是怎樣的恐懼和憤怒,更無法體會他們即將面臨自己死亡、看着親人死亡有多麼不捨和痛恨。

這場災難在短短六週的時間裏殺戮了30多萬中國軍民,中國永遠不會忘記,南京永遠不會忘記,這場慘絕人寰的歷史悲劇永遠不能被遺忘,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沒有遭受過那些暴行,所以我們也沒有資格去代替那些慘死的遇難者同胞原諒侵略者,我們要做的就是牢記歷史,當施暴者矢口否認的時候站出來,告訴他們雖然時間會帶走證人,但永遠也帶不走真相,歷史終將是歷史,沒有人可以更改,也沒有人有權利更改。

今天,請讓我們一起向遇難者同胞默哀!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11

民族的歷史必須被民族記憶。往事已矣,必須銘記,銘記歷史才能以史為鑑,前事不忘乃為後事之師。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首先是為了銘記日本侵華戰爭的罪惡歷史。日本乃中國近鄰,與中國交往歷史悠久,先承中國文化啟蒙,完成封建化;進入近代,脱亞入歐,學習西方,早於中國完成工業化,獲得優於中國的綜合國力,但是國家卻步入軍國主義道路,利用先發優勢造福人類,反而危害世界,蹂躪亞洲,侵略中國,更是製造了駭人聽聞、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其次也是為了更好地認清中日關係的政治現實。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中國政府和人民秉承我中華民族特有的厚德仁愛精神,着眼中日長遠友好大局,體恤日本人民,厚待日本戰俘,主動放棄國家賠償,減輕日本戰後負擔,助益日本戰後恢復與發展。但是日本現實國家政治活動中,多有政府要員,罔顧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公開拜神祭鬼,為戰爭罪犯招魂;修改教材,美化侵略歷史,直至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殺,試圖掩惡匿罪以欺世。現在,國家設立公祭日,通過提高公祭規格,使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緬懷罹難同胞,銘記慘痛歷史,弘揚正義,堅守底線,捍衞和平,警示當下,啟迪未來,彰顯國家意志,展現民族決心,其意義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再者是激勵國人為民族復興而奮鬥。想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疆域遼闊,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屹立世界東方五千多年。近代以來,國勢衰敗,屢遭侵略,直至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寇悍然全面侵華,並屠殺我手無寸鐵同胞,製造“南京大屠殺”慘案。今天,中國已經屹立於世界大國之列,再也沒有哪個列強敢於輕易侵犯,我們開始彰顯大國本色、履行大國職責,對一切不平等不公平説不。我們要深刻汲取忘戰必危,落後捱打、國破家亡的歷史教訓,將國家之恥民族之恨化為強國動力,以中華民族的復興為偉大夢想,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國家公祭日懷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個人心得 篇12

1937年,侵華日軍攻破南京前夕,20多位留守南京的正義外籍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以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為界,在戰火中的南京市中心設下一片“安全區”,先後庇護了25萬多名南京難民,使他們免遭殺戮。

江東門紀念館館長張建軍介紹,為了紀念這段“無國界”人道主義感情,從20xx年起,紀念館在每年的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前夕,都會組織國際和平徒步活動,“邊走邊看,重温歷史,感受今日和平的來之不易。”

當天的徒步線路全長8.2公里,環繞當年的“南京安全區”邊界:從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出發,途經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五台山叢葬地、拉貝故居、鼓樓醫院、寧海路5號、寧海中學最終回到南京師範大學。

只是,隨着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年事已高,在徒步的隊伍中,越來越少的“老面孔”令人黯然。不過,儘管已年過九旬,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今年仍堅持參加了徒步活動。在兒孫的攙扶下,老人顫抖着為魏特琳女士雕像繫上圍巾,“魏特琳小姐,我又來看您了!”

魏特琳是當時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一名美籍教師,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她不顧個人安危,放棄離開南京的寶貴機會,在如今的南京師範大學校園內,保護了上萬名婦女和兒童免遭傷害。

當時年僅10歲的葛道榮和兩個弟妹,就是在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的保護下,躲過屠戮的倖存者。儘管過去八十多年,葛道榮對這段恩情依然刻骨銘心,“魏特琳小姐給我們的是‘湧泉之恩’,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只是‘滴水’相報。”

在今年的徒步隊伍中,也有更多年輕人和外國友人的加入。

19歲的奧地利高中畢業生Linus Mayerhofer,是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的一名國際志願者,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他告訴記者,“從今年八月份來到南京,通過志願者工作,對南京大屠殺也有了一些瞭解。但以實地探訪來感受這段歷史我覺得更有意義。”

“在今日的世界,和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通過了解歷史,我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的內在含義。”正在南京大學任客座教授的德國海德堡大學日耳曼學系Burckhard Duecker教授,也參加了這次活動,“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各國年輕人願意‘接近’歷史,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