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黨員12月份學習主題(通用5篇)

黨員12月份學習主題 篇1

黨的報告,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準確而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闡述了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與會代表和廣大黨員、幹部、羣眾中產生熱烈反響。

黨員12月份學習主題(通用5篇)

參與起草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就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部署進行了解讀——

兩個“五位一體”構成黨和國家戰略新佈局

黨的報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佈局,這一“三位一體”總體佈局從黨的十三大一直延續到xx大。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佈局中增加了社會建設,拓展為“四位一體”。適應人民羣眾對良好生態環境越來越迫切的期待,黨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納入總體佈局,拓展為“五位一體”。這“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對應着全國老百姓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國家將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黨的報告中提出黨的建設總體佈局也是“五位一體”,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頗有深意的是,兩個“五位一體”都有一項具有淨化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生態文明,體現着自然界的淨化,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設,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黨的肌體的自我淨化。

科學發展觀是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定位,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是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實現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三次與時俱進,第一次是將鄧小平理論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次是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三次是將科學發展觀列為黨的指導思想。因而這是黨的報告最大的理論亮點和歷史貢獻。

“八個堅持”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

黨的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基本要求,分別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八條,不僅條條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而且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將極大地推進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紮紮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兩個百年目標”是奪取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黨的報告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一個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最早是在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的,此後,黨的xx大、xx大報告以及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都作了重申。

黨的報告再次重申這兩個百年目標,是要強調,此時此刻,我們正處於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時刻,我們既倍加自豪,又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對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也可以這樣説,這兩個百年目標必將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從“五個方面”充實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

黨的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從“建設”到“建成”,這一字之變,是個質的飛躍;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為我們紮紮實實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階段性目標,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必將極大激發全國人民的奮鬥熱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要求分別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報告還提出了明確目標,即到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到那時,全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將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將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將基本實現,農民工子女將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城鄉就業將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將會縮小,中等收入羣體將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將大幅減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將加快,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將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幸福感將普遍增強!

全面深化五大體制改革也在目標要求中全面呈現,明確了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用一個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舉旗幟走轉改”,“高舉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重要內容

黨的報告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於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羣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把中國特色選舉民主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相結合,將有利於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正確方向。

24個字分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報告用24個字提出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這個表述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

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這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也體現了同樣的思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有利於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型”是對執政黨自身建設規律的更全面把握

黨的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三型”目標,表明我們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自覺、更全面、更深刻。在黨的報告中,人民是個關鍵詞,服務也是個關鍵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貫穿報告始終,為人民服務也貫穿報告始終。在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部分的論述和部署中,處處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全方位為人民服務,加強各方面、各領域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各方面人羣的服務功能、服務效能。同時,黨的報告也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出了總體部署,必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進一步夯實黨執政的基層組織基礎。

黨員12月份學習主題 篇2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願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闢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瞭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羣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以下四項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黨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全面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全面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選拔使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政績突出、羣眾信任的幹部,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從組織上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貫徹落實。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羣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脱離羣眾,凌駕於羣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羣眾路線,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羣眾聯繫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加強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它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羣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黨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進行思想鬥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必須集中精力領導經濟建設,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協力,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黨必須實行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必須加強對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羣眾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黨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共產黨員必須同黨外羣眾親密合作,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

黨員12月份學習主題 篇3

(1)黨的羣眾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 ;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

“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毛澤東思想“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黨的科學的領導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動體現。羣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羣眾密切聯繫、共同戰鬥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黨。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

九十多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黨,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羣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羣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

黨的十八報告指出(原本摘錄):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能力。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眾制度。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實幹富民、實幹興邦,敢於開拓,勇於擔當,多幹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着力整治慵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更好反映羣眾呼聲,維護羣眾合法權益。

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

黨員12月份學習主題 篇4

2月19日上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針對當前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着重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思路和舉措,為促進社會和諧、實現“”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凝聚強大力量。

社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羣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堅持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羣眾開創新形勢下社會管理的新局面。要堅持思想上尊重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工作上依靠羣眾,把羣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人民羣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羣眾期盼為念,着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聯繫自身工作實際,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黨政工作目標要求,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彙報人:

黨員12月份學習主題 篇5

黨的報告,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準確而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闡述了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與會代表和廣大黨員、幹部、羣眾中產生熱烈反響。

參與起草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就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部署進行了解讀——

兩個“五位一體”構成黨和國家戰略新佈局

黨的報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佈局,這一“三位一體”總體佈局從黨的十三大一直延續到xx大。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佈局中增加了社會建設,拓展為“四位一體”。適應人民羣眾對良好生態環境越來越迫切的期待,黨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納入總體佈局,拓展為“五位一體”。這“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對應着全國老百姓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國家將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黨的報告中提出黨的建設總體佈局也是“五位一體”,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頗有深意的是,兩個“五位一體”都有一項具有淨化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生態文明,體現着自然界的淨化,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設,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黨的肌體的自我淨化。

科學發展觀是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定位,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是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實現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三次與時俱進,第一次是將鄧小平理論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次是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三次是將科學發展觀列為黨的指導思想。因而這是黨的報告最大的理論亮點和歷史貢獻。

“八個堅持”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

黨的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基本要求,分別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八條,不僅條條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而且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將極大地推進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紮紮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兩個百年目標”是奪取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黨的報告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一個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最早是在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的,此後,黨的xx大、xx大報告以及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都作了重申。

黨的報告再次重申這兩個百年目標,是要強調,此時此刻,我們正處於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時刻,我們既倍加自豪,又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對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也可以這樣説,這兩個百年目標必將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從“五個方面”充實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

黨的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從“建設”到“建成”,這一字之變,是個質的飛躍;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為我們紮紮實實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階段性目標,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必將極大激發全國人民的奮鬥熱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要求分別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報告還提出了明確目標,即到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到那時,全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將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將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將基本實現,農民工子女將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城鄉就業將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將會縮小,中等收入羣體將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將大幅減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將加快,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將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幸福感將普遍增強!

全面深化五大體制改革也在目標要求中全面呈現,明確了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用一個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舉旗幟走轉改”,“高舉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重要內容

黨的報告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於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羣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把中國特色選舉民主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相結合,將有利於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正確方向。

24個字分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報告用24個字提出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這個表述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

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這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也體現了同樣的思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有利於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型”是對執政黨自身建設規律的更全面把握

黨的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三型”目標,表明我們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自覺、更全面、更深刻。在黨的報告中,人民是個關鍵詞,服務也是個關鍵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貫穿報告始終,為人民服務也貫穿報告始終。在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部分的論述和部署中,處處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全方位為人民服務,加強各方面、各領域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各方面人羣的服務功能、服務效能。同時,黨的報告也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出了總體部署,必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進一步夯實黨執政的基層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