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十篇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1

七月流火,九轉丹成。為聆聽窗外的聲音,尋求更為自由的行走,我們上路了。“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就無法思考。”我如行者,穿梭於騰衝大地,徜徉於青山綠水及鄉愁之中,且行且思。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十篇

一、見人見事見山水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始為研學旅行之初心。

人之精神,在於志趣於道。叩問騰衝教育之道,教育研學館給予了我們清晰的解答。

古樸莊重的木屋,陳列着古代、近代、現代教育發展的厚重史冊,教育的源起、轉化、興盛、昇華的清音鏗鏘有力,一代代騰衝人懷揣“興騰”的夢想,從家鄉出發,走遍祖國大好河山,創造了許許多多不朽的神話,令後人不由自主的神往和追隨。沒有追隨時代,就無法抓住時代。遙想明朝軍屯、民屯、商屯後中原文化於騰衝大地綿延後世,明清進士、舉人、貢生、文官、秀才輩出。追憶陳鑑1471年即設司學始歎家國情懷之重,仰望唐知州1699年捐資開辦義學領風氣之先……南方絲綢古道提振了騰衝人的精氣神,義學官學的興盛織就了騰衝人的文脈,李根源、艾思奇、張問德、趙端禮、寸樹聲等騰衝驕子挺起了騰衝的脊樑……一路走來,見證前賢興利除弊之偉績,可歌可泣!

造化鍾神秀,這塊大自然最鍾情的奇葩——騰衝,她特有的教育土壤,孕育出了厚重的人文、獨有的民族風情、謙謙君子式的騰衝風骨,這一切起於教育,又反哺教育,並牽引着教育往更高處漸行漸遠。

人之心靈,在於修德於性,追求弘道但卻務本修身。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為我們立身指明方向。

綺羅文昌宮歷經四百年風雨依舊散發出神祕而深邃的魅力,從民間傳説的文昌帝君,到孔子四大賢徒,再演繹到儒家文教與道教宮冠合一的民俗文化,無一不透射出中原文化在騰衝流動的氣韻。李家大院的建築風格特異,展現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拐角樓”的範式,凝固成畫。各種雕刻藴意深遠,各種造型栩栩如生,契合虔誠達善之意,諸如“鳳穿牡丹、龍鳳呈祥、三陽開泰、喜上眉梢”等精美裝修讓人目不暇給,尤其是“一擔水照壁”上“有多少德行就有多少財富”的指意發人深省,矯正生命的向度。

人之境界,在於踐仁於行。達則兼濟天下,價值的張力為研學的暢行騰出時空。

江東銀杏村,自然與身心相遇後綻放出生命之光使人勃發對生活的熱愛。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敬畏生命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詩意而浪漫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自由而有夢想的人。——因為“五種樹”的理念紮根人心:感恩樹,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健康樹,葉皮莖果皆入藥;搖錢樹,食藥同源白果香;科普樹,生物化石究成因;和諧樹,一枝一葉總關情。銀杏村不僅風光甲騰衝,更因祖輩傳承的寨風家風使人崇敬。家庭“分官”總把銀杏樹留給老人養老,與鄰舍樹枝交錯生長的果實平分,養雄株銀杏的人家總能收到別人家收穫的銀杏果作為答謝之物,這代代相傳的樸質禮儀成為了銀杏村最厚重的人文精神。

人之經歷,在於遊藝於情。即興於每日每事,笑對日出日落。樂情于山水,遊藝於春秋。

蒲川茶山之旅,邂逅如約而來的美麗。水碧山清秀,人在畫中游。在茶人的引領下,從採茶、製茶、泡茶、品茶中感悟人生理趣。文字上:茶字形象地點出了“人在草木間”的自然真諦;文化上:儒家喝茶長精神,佛家品茶見空靈,道家飲茶沖淡自如;文明上:茶道演繹出做人做事之風骨,既有內外兼修之執着,更有行進之樣式。茶之前世今生,四季輪迴,苦盡甘來,給人於出塵之感,飄飄乎天高地迥。

二、所思所感所悟

教育研學突破了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藩籬,營造了教育的“第三課堂”,構建了大教育的平台,讓師生一路行走一路思索,自覺探尋物外之趣,真正“聆聽了窗外的聲音”。“仰佐國家之風致,厚培桑梓之福基”,既增長見識、拓展視野,培養師生的創新意識以及批判性思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迴歸自然、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激發師生愛國愛鄉愛家的情懷,自主建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事業的的價值信仰。讓師生閲歷更加豐富、經歷更加精彩,人生更加豐盈,最終實現全面提升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為此,教育研學應該基於幾個方面來開展活動。

1、融合自然教育

天地大舞台,大自然是的學校,要提倡走出學校、走出家庭、走近自然的教育理念,解放孩子們的手、口、腦、腿,帶領孩子們去認知新奇世界、瞭解萬事萬物,觸摸自然的脈絡,感受生命的美好。

2、融合合作教育

交流、溝通、合作是成長之基,讓“一個人走的快但不如一羣人走的遠”的理念植根學生心靈,讓學生在研學旅行的路上,從團隊合作中汲取成長的營養。

3、融合體驗教育

“百聞不如一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和親身品味,方能循事物之理,明德於物外。搭建舞台,讓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發展生存生活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力。

4、融合家庭教育

從小我走向大我,從備受關愛關注到獨立行走,在研學路上自覺保護自己,自願展示自己,敢於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擔當,把師長、家長的諄諄教導化為具體行動,獲得生命真正的成長。

5、融合學校教育。

既讀有字之書又讀無字之書,興之所至,信手隨筆,學校之所學均可在研學之中善思善用,把課本搬上研學劇場,課堂內外相統一,互為彌補,從而獲得深度發展。

6、融合社會教育

知識世界是從生活世界提煉出來的,是為生活服務的,教育只有融入社會才真正體現課程的本職功能。社會即學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社會資源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在研學中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提升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三、善思善為善做成

自由的行走,深度的融合,必將塑造出教師的人生高度。

1、從教育層面看

研學即生長——激揚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潛能,直抵人心,指向至善;研學即生活——勃發人的好奇心和理性思維的能力,激發情感,迴歸本真;研學即創造——喚醒人對世界本源的探尋和智慧追求,建構信仰,綻放生命。

2、從教師層面看

首先是為教師尋求到了一個可以汲取營養的花園,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情感,尋求事業發展的支點,堅定教育信仰,終身從教;其次是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從困囿於學校的圈子中走出來,敞開胸懷,擁抱生活,變單一為多元,從封閉走向開放;三是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自覺改變陳舊的教育方式,尋求更為智慧的教育方法,去領略課外的精彩,去發現美的教育;四是昇華了教師的育人觀念,擺脱現實的奴役,跳出教育看教育,為國家社會培養健全人格、健康人性、健美體魄的大寫的人。

3、從管理層面看

一是不斷提供教師研學的機遇,讓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來一場説走就走的研學旅行”;二是積極鼓勵學生及家長參與研學旅行,從家鄉出發,走遍騰衝大地,並一路追尋,向着世界明亮那方奔跑;三是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把世界的精彩納入學校、納入課堂,讓學生不出門亦知天下事;四是探尋“新教育”與研學的融合之路,創新研學方式,走自己的路;五是積極對接引進市外研學資源,打造教育研學共同體,博採眾家之長,同研同學,全面發展。

人生若只如初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研學旅行必然有最美麗的遇見,最美麗的記憶,最美麗的生活,一切文化的印記都將鐫刻在我們靈魂深處,歷久彌香。生活中孕育着美,而美隱匿於生活的深處。世界因研學而精彩,未來之騰衝必有“回行之思”,更多“行者”必返回人文傳統,於歷史的深處獲得更多躍入當下的力量,“俯察品類之盛”,代代傳唱騰衝精美的故事。

研學之路一路花開,遠方更美麗。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們開啟了一學期一次的研學旅行,大家激動不已。

對於這次研學活動,大家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呢!有的提前幾天就叫爸爸媽媽在網上買了一大堆零食;有的研學前一天晚上才興致勃勃地去超市選購;有的研學當天早上帶着一大堆零花錢到學校門口大肆購買;我因為吸取了上次研學活動沒帶食物的教訓,這次也去超市買了一堆自己喜歡的小零食,到了學校門口的小賣部又忍不住購買了一些,才心滿意足地踏上研學之路。

上了車,聊天聲、嬉鬧聲充斥着整個車廂。大家紛紛向周圍的夥伴分享零食,平時那些不起眼的零食此刻變成了同學間傳遞友誼的“丘比特”。

車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了大約兩個多小時,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重慶際華園。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第一個項目基地。一進場,第一個遊戲就開始向我們招手。遊戲的`名字我沒有聽清楚,但這遊戲很有挑戰性。我們四四班和四三班分別被分成了六個組,每班男生三組,女生三組。兩個班分別有一組去抬“龍”,然後比賽哪一組先跑到對面。

比賽一開始,周圍“加油”聲響成一片,那“龍”十分重,我們好幾個小朋友抬着都氣喘吁吁。眼看另一個班就要超過我們了,我們鉚足了吃奶的勁把“龍”往上提。幾局下來,我們班五勝一負,大家高興得手舞足蹈。

下一個項目是“蹦牀”,這對我們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些幼稚,不過還是很激動。

再下一個項目是“室內飛行”,這個項目是全場最刺激的項目,但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才能體驗。説實話,我心中是略有遺憾的……

吃過午飯後,我們來到了滑雪場。那裏的衣服可真臭,堆在一起比屎還臭,好像幾百年沒洗過似的。我們全班都像有潔癖一樣,小聲抗議,但最終還是很不情願地穿上了。我們穿着又臭又厚的滑雪衣,一走進雪地,寒氣就撲面而來,穿透了我們的衣服。有句話叫“陽光總在風雨後”,我們相信,一場寒冷之後總會有驚喜等着我們。

進入滑雪場,裏面的雪如同沙子一般,又細又柔。我們先玩了滑雪,一人拿着一個圈兒,坐在裏面,從高處往低處滑,那叫一個刺激!然後是雪上碰碰車,大家各顯身手勝負難分。接下來到了自由活動環節,同學們紛紛打起了雪仗,好幾次都“誤傷”了我。我和朋友打雪仗打得無聊了,就堆起了山丘和雪人來,你剷雪,我做球,我們玩得不亦樂乎,忘乎所以。

“同學們,集合了!”隨着一聲口令,我們該回家了。哎,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但相信下一次旅程一定會更開心!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3

暑假裏,各地中國小的研學旅行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孩子們在教育部門和學校帶領下,離開爸爸媽媽,在集體旅行、集中食宿中體味成長的快樂,在行萬里路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研學旅行的好處顯而易見。比如,在參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等學府過程中,孩子們走進大學校園,親身感受其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獨特魅力。“百聞不如一見”,這樣潤物無聲的薰陶,可能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一顆求真向上的種子。同時,“獨自”離開家闖世界,不僅能鍛鍊孩子們的獨立能力,學會照顧自己,還能面對更多“突發狀況”,學會做出選擇、服從命令、提高安全意識。

《關於推進中國小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開展研學旅行,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學旅行不能走馬觀花,混同於一般大眾化旅遊的“上車睡覺、景點拍照”。出發時,要帶着問題、帶着思考,一路上真正有“研”又有“學”,力求在親身實踐中探索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在團隊合作中,不能僅僅滿足於同學們同吃同住,而應該合理分工、互動互助,在各司其職中培養責任意識。

作為組織者,則應該努力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動有備案、應急有預案”,讓一場研學旅行真正充滿“研學”的味道。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4

前幾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研學旅行的活動。這是我們第一次離開家去外面鍛鍊的機會,我踏着輕鬆的步伐,聞着春天的花香,感受着春天的氣息,坐上了大巴車。在車上,我們有的唱歌,有的吃零食,一路上説説笑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長沙市雷鋒紀念館。

教官帶着我們下了車,走進雷鋒紀念館,一進門,一個巨大的雷鋒雕塑映入我們的眼前,我們來到了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我們跟着教官走進了文廊,裏面有雷鋒的日記,雖然有很多字我看不懂,但我清晰得記着雷鋒日記裏有這樣一句話:“做一顆永不生鏽的釘子。”是呀!雷鋒就是一顆這樣的釘子。我們隨着講解員上了二樓,看到了許多驚心動魄的畫面,我覺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戰爭時期,看到了以前那落後的中國,看到了人民子弟兵想振興中國的決心。我不禁想,國家的興旺發達是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離開了雷鋒紀念館,一個小時後,就來到了我們的最終目的地——千龍湖。我們稍作休息,吃完午飯,教官就帶着我們來到了體育館,開展“團隊浮橋”的活動。我們分成兩隊,面對面扛着木板,就像一座真的浮橋,不過橋墩就是我們的肩膀。教官讓另外一些同學從浮板上爬過去,教官同時還選了幾名同學作為地保隊員和安保隊員,以為拉拉隊。儘管有許多人保護,但我還是有些忐忑不安,教官就鼓勵我去試一試。儘管我有些害怕,卻也想挑戰一下自己,輪到我過橋時,我勇敢跨上了第一步,同學們大喊加油,我不再那麼害怕了,勇敢的爬了過去,加油聲越發大了,自信充滿了我的胸膛,我終於順利過了浮橋,我為戰勝自己而自豪。

晚上,老師分發宿舍,我一進宿舍,簡單洗漱之後就睡了,睡的很熟,睡得很好,連自己帶的零食都忘記吃呢!

第二天下午,我們乘着大巴車回到了學校,參加了感恩活動,那專家的一番話把我們感動的流淚了,從這次研學旅行活動中,我知道了要好好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友愛,學會感恩。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5

在局主要領導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們五峯研學旅行學習團隊一行5人,踏上了井岡山這片紅色的土地,去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中國小研學旅行培訓班。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精神的發祥地,擁有21個國家重點文物保持單位的井岡山,被譽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傳統教育這一主線,充分挖掘井岡山豐富而獨特的紅色資源,契合青少年認知特點和青年幹部成長需求,引入儀式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實踐教學等理念,自主研發了一系列特色課程,打造基地核心競爭力,探索出了一條紅色基因教學的創新之路。

為期五天的學習,我們將基地的儀式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實踐教學都一一進行了體驗。

一、紅色育人的研學課程

1、開班式上放異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參訓的154名學員盛裝出席,以最飽滿的姿態向基地指導老師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風采。三千翠柏衞忠魂,緊逼戎裝後來人。開營儀式後,全體學員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祭奠革命英靈。

2、八角樓台鑄熱血,挑糧小道磨意志

150餘名學員慕名前往坐落於茅坪村的八角樓,昏暗的燈光九十年前照亮了偉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訓學員重走挑糧小道七裏山路,雖然汗水濕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堅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心裏。

3、聆聽講座獲新知,革命家風代代傳

培訓學員有幸聆聽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鍾教授對井岡山精神的解讀,更有感於革命後代王放講述父輩投身革命,將革命精神作為家風祖訓進行傳承。通過講座,讓我們瞭解到,在物質極為豐富的今天,當我們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能忘記革命先輩們用鮮血鑄就的崢嶸革命史,那段輝煌悲壯而光榮的歷史需要我們共同找尋,共同銘記。

二、課程開發的有益啟示

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課程開發的成功,從宏觀着眼,從微觀入手,着力解決研學旅行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如:研學旅行如何與學校課程實現有機融合?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如何設計?此次的培訓學習,帶給了我們如下思考:

1、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開發要立足教育性

研學旅行做到立意高遠、目標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避免出現“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的現象,必須把教育性原則放在首位,每一門課程須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尋找適合的研學主題和課程教育目標,深度促進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作為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既要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又要注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

井岡山之行中,通過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聆聽感人的革命故事,讓學員體會當今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感悟信仰的力量,把理想信念轉化為對奮鬥目標的執着追求。所以研學旅行在課程目標的制訂上,要與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思想品德課程、歷史學科課程、科學學科課程等統籌考慮,活動中的知識性目標、能力性目標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領域的目標和核心素養的`目標統籌等等,都應該是落實課標的核心要點。

要通過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受、身心、思想和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中國小生了解國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着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開發要突出實踐性

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研學是目的,旅行是手段,通過旅行中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和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實現綜合育人的目的。為此,課程設計和實施中,要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充分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深度融合。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研學旅行,就是要讓他們在與學校日常生活不同的環境中觀察體驗、實踐思考。

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設計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學習,要避免學生在學校中的以單一學科知識被動接受為基本方式的學習活動。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的課程設計,井岡練兵、三灣改編、學編紅軍草鞋、自做紅軍餐等,都突出了研學的實踐性。

研學旅行的課程應當超越學校、課堂和教材的侷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因地制宜,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中心,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與體驗客觀世界,在實踐學習中親近自然、瞭解社會、認識自我,並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開發要加強融合性

作為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研學旅行要以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為突破口。研學旅行基地功能的拓展、研學旅行線路的設計、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都要創造性地整合。

從課程資源的整合看,既包括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整合、跨界整合,也包括多學科整合、跨學科整合。例如,要統籌安排好研學旅行基地、研學旅行線路的課程資源開發;要結合域情、校情、生情,從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大型公共設施、各種場館中挖掘和整合可利用的課程內容。充分發揮綜合育人功能,實現與學校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銜接融合,推動學校與社會基地、校內課程與校外實踐、校內教師與校外導師之間的銜接互動,從而實現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4、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開發要確保安全性

由於研學旅行的課堂多是在路途上,開放性非常強,所以安全性原則是確保活動課程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則。針對以學生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學旅行,需要對研學線路、課程設計、組織方案、實施過程、實施效果、安全保障等進行事前、事中、事後評估,切實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確保活動中每個環節的安全性。

五天的課程,轉瞬即逝。井岡山,我們輕輕的來,又輕輕的走,驀然回首,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當我們走在挑糧小道上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時,當我們站在革命英雄烈士墓前淚如雨下、泣不成聲時,當我們聆聽革命後代講述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諄諄教誨時,我們領會到了井岡山精神的真諦。但願我們今後所做的研學旅行活動,也能夠給學生帶來一輩子能夠受用的、值得銘記的寶貴經歷。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6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只需在乎行走的每一個腳步。人生由無法預知的大大小小的旅行組成,而今日的我也在其中。

我在這一場德國之旅中一步一個腳印,從風光宜人的萊茵河、美因茨德國角、羅馬廣場、令人憧憬的浪漫之都海德堡、老城與廣場、新天鵝堡……這些地方,留下了我們的蹤跡,每一處風景都令人流連。

在旅程即將結束之時,我將心中的感慨一一訴諸筆端。最終一日,我們來到了慕尼黑的瑪琳廣場,巡遊了市政廳與雙堡聖母教堂。雄偉的建築,不同的風格,無不彰顯了這個底藴深厚的國家無法忽視的精神與文化的魅力。各色的街頭藝人,不同風格但深深暖和人心的音樂,無不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魅力。

再説説奧林匹克公園與寶馬展廳。奧林匹克公園,外觀造型獨特,雖然是很早以前建立的,但照舊成為這一類型建築中的中流砥柱。雖然並沒有進去一飽眼福,但到處無不散發着德國的國力與奧林匹克的精神之深化人心,而寶馬展廳亦然如此。

最終不得不説的是慕尼黑王宮和夏宮“寧芬宮”。慕尼黑王宮是德國的王宮,其金碧輝煌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不同風格的裝飾,精緻的畫作,活靈活現的雕塑,各色器具,甚至連一個小小的湯勺,都精緻無比。而夏宮與之相比,並不是突出,但其佔地非常巨大的後花園,讓人感到了隱隱透出幾分霸氣與心靈和視覺的震撼。雖然只是觀賞了慕尼黑王宮和夏宮的一小部分,但給人視覺心靈與文化的衝擊並不簡潔,並且有很多學問文化值得探究與學習。

學習不會一蹴而就,旅行也不會勇往直前。舊的旅行結束,新的旅行起先,而我也將開啟我新的旅程與學習。不必在乎身邊沿途的風景有多少,只要心在,到處都是風景。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7

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矗立着大明宮、小雁塔、華清宮,它們見證了千年前的繁華。

我們首先走進了交通大學,交通大學以精勤、敦篤、果毅和忠恕的宗旨聞名四海,吸引成百上千的優秀學子競折腰。

下午遊覽了大唐芙蓉園,晚飯後在城牆上散步。大唐芙蓉園將唐代建築幾乎完美的還原,還有許多精彩表演,是個放鬆的好地方。在城牆上,我們欣賞到了西安的夜景,歷史與現代交融,令人心靈震撼。總之,西安是個美妙的地方。

第二天上午我們走進了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栩栩如生,堅挺的脊背,堅定的眼神令人心靈震撼,在破碎的兵馬俑碎片中也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下午我們體驗了漢文化,學習漢代歷史文化,瞭解漢代文明。聆聽漢學專家講授漢代故事;穿漢服,做漢禮活動;製作漢代瓦當拓印。瓦當,是古代中國建築中筒瓦頂端下垂部分。在瓦當這一小小的圖形空間內,古代中國匠師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天地,屬於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遺產。漢代瓦當是在秦代瓦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與秦瓦當相比,漢代瓦當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更加豐富,製作也日趨規整,紋飾圖案井然有序。

第三天上午我們走進了西安博物院,它是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館、名勝古蹟、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館。以展示的珍貴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揚的雁塔晨鐘、秀麗的園林景觀而聞名。

下午在回民街閒逛,回民街有許多特色小吃,都很美味,吃的很盡興。回民街上集中了西安各式各樣的清真小吃,有在賣烤羊肉串的,有在賣桂花糕的,有在賣肉夾饃的,有在賣褲帶面的,有在賣牛羊肉泡饃的。各種食物的香味瀰漫在整條街上,香極了!店家的叫賣聲、遊人的説笑聲夾雜在一起,熱鬧得不得了。

晚上聆聽古老秦腔戲劇,“生、旦、淨、末、醜”讓我們眼前一亮。《面見聖上》及《王小三傳聞》的'經典戲劇演出,為我們瞭解秦腔打開了一扇大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到了臨別的那天,我們坐在動車上,望着漸漸遠去的西安城,我有點念念不捨,但此時的我只能説:“西安,再見!”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8

七月流火,九轉丹成。為傾聽窗外的聲音,尋求更為自由的行走,我們上路了。“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就無法思索。”我如行者,穿梭於騰衝大地,徜徉於青山綠水及鄉愁之中,且行且思。

一、見人見事見山水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始為研學旅行之初心。

人之精神,在於志趣於道。叩問騰衝教化之道,教化研學館賜予了我們清楚的解答。

古樸莊重的木屋,陳設着古代、近代、現代教化發展的厚重史冊,教化的源起、轉化、興盛、昇華的清音鏗鏘有力,一代代騰衝人懷揣“興騰”的幻想,從家鄉動身,走遍祖國大好河山,創建了許很多多不朽的神話,令後人不由自主的神往和追隨。沒有追隨時代,就無法抓住時代。遙想明朝軍屯、民屯、商屯後中原文化於騰衝大地綿延後世,明清進士、舉人、貢生、文官、秀才輩出。追憶陳鑑1471年即設司學始歎家國情懷之重,仰視唐知州1699年捐資開辦義學領風氣之先……南方絲綢古道提振了騰衝人的精氣神,義學官學的興盛織就了騰衝人的文脈,李根源、艾思奇、張問德、趙端禮、寸樹聲等騰衝驕子挺起了騰衝的脊樑……一路走來,見證前賢興利除弊之偉績,可歌可泣!

造化鍾神秀,這塊大自然最鍾情的奇葩騰衝,她特有的教化土壤,孕育出了厚重的人文、獨有的民族風情、謙謙君子式的騰衝風骨,這一切起於教化,又反哺教化,並牽引着教化往更高處漸行漸遠。

人之心靈,在於修德於性,追求弘道但卻務本修身。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為我們立身指明方向。

綺羅文昌宮歷經四百年風雨照舊散發出神奇而深邃的魅力,從民間傳聞的文昌帝君,到孔子四大賢徒,再演繹到儒家文教與道教宮冠合一的民俗文化,無一不透射出中原文化在騰衝流淌的氣韻。李家大院的建築風格特異,呈現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拐角樓”的範式,凝固成畫。各種雕刻藴意深遠,各種造型活靈活現,契合虔誠達善之意,諸如“鳳穿牡丹、龍鳳呈祥、三陽開泰、喜上眉梢”等精緻裝修讓人目不暇給,尤其是“一擔水照壁”上“有多少德行就有多少財寶”的指意發人深省,矯正生命的向度。人之境界,在於踐仁於行。達則兼濟天下,價值的張力為研學的暢行騰出時空。

江東銀杏村,自然與身心相遇後綻放誕生命之光使人勃發對生活的酷愛。愛銀杏村的`人,必定是敬畏生命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定是詩意而浪漫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定是自由而有幻想的人。因為“五種樹”的理念紮根人心:感恩樹,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健康樹,葉皮莖果皆入藥;搖錢樹,食藥同源白果香;科普樹,生物化石究成因;和諧樹,一枝一葉總關情。銀杏村不僅風光甲騰衝,更因祖輩傳承的寨風家風使人崇敬。家庭“分官”總把銀杏樹留給老人養老,與鄰舍樹枝交織生長的果實平分,養雄株銀杏的人家總能收到別人家收穫的銀杏果作為答謝之物,這代代相傳的樸質禮儀成為了銀杏村最厚重的人文精神。

人之經驗,在於遊藝於情。即興於每日每事,笑對日出日落。樂情于山水,遊藝於春秋。

蒲川茶山之旅,邂逅如約而來的漂亮。水碧山清秀,人在畫中游。在茶人的引領下,從採茶、製茶、泡茶、品茶中感悟人生理趣。文字上:茶字形象地點出了“人在草木間”的自然真諦;文化上:儒家喝茶長精神,佛家品茶見空靈,道家飲茶沖淡自如;文明上:茶道演繹出做人做事之風骨,既有內外兼修之執着,更有行進之樣式。茶之前世今生,四季輪迴,苦盡甘來,給人於出塵之感,飄飄乎天高地迥。

二、所思所感所悟

教化研學突破了學校與家庭教化的藩籬,營造了教化的“第三課堂”,構建了大教化的平台,讓師生一路行走一路思索,自覺探尋物外之趣,真正“傾聽了窗外的聲音”。“仰佐國家之風致,厚培桑梓之福基”,既增長見識、拓展視野,培育師生的創新意識以及批判性思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又能回來自然、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妙,激發師生愛國愛鄉愛家的情懷,自主建構酷愛生活、酷愛生命、酷愛事業的的價值信仰。讓師生閲歷更加豐富、經驗更加精彩,人生更加豐盈,最終實現全面提升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和立德樹人的教化根本任務。

為此,教化研學應當基於幾個方面來開展活動。

1、融合自然教化

天地大舞台,大自然是的學校,要提倡走出學校、走出家庭、走近自然的教化理念,解放孩子們的手、口、腦、腿,帶領孩子們去認知新穎世界、瞭解萬事萬物,觸摸自然的脈絡,感受生命的美妙。

2、融合合作教化

溝通、溝通、合作是成長之基,讓“一個人走的快但不如一羣人走的遠”的理念植根學生心靈,讓學生在研學旅行的路上,從團隊合作中吸取成長的養分。

3、融合體驗教化

“百聞不如一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和親身品嚐,方能循事物之理,明德於物外。搭建舞台,讓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發展生存生活實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力。

4、融合家庭教化

從小我走向大我,從備受關愛關注到獨立行走,在研學路上自覺愛護自己,自願展示自己,敢於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擔當,把師長、家長的諄諄教育化為詳細行動,獲得生命真正的成長。

5、融合學校教化。

既讀有字之書又讀無字之書,興之所至,信手隨筆,學校之所學均可在研學之中善思善用,把課本搬上研學劇場,課堂內外相統一,互為彌補,從而獲得深度發展。6、融合社會教化

學問世界是從生活世界提煉出來的,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化只有融入社會才真正體現課程的本職功能。社會即學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社會資源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在研學中加強公民意識教化和健全人格教化,提升社會責任感,培育學生關切他人、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三、善思善為善做成

自由的行走,深度的融合,必將塑造出老師的人生高度。

1、從教化層面看

研學即生長激揚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潛能,直抵人心,指向至善;研學即生活勃發人的新奇心和理性思維的實力,激發情感,回來本真;研學即創建喚醒人對世界本源的探尋和才智追求,建構信仰,綻放生命。2、從老師層面看

首先是為老師尋求到了一個可以吸取養分的花園,激發老師教書育人的情感,尋求事業發展的支點,堅決教化信仰,終身從教;其次是變更了老師的行走方式,從困囿於學校的圈子中走出來,放開胸懷,擁抱生活,變單一為多元,從封閉走向開放;三是提升了老師的教化理念,自覺變更陳舊的教化方式,尋求更為才智的教化方法,去領會課外的精彩,去發覺美的教化;四是昇華了老師的育人觀念,擺脱現實的奴役,跳出教化看教化,為國家社會培育健全人格、健康人性、塑身體魄的大寫的人。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9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但生活又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田野和家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課堂在路上,為了開拓我們的學習視野,經教育局批准,在學校領導、老師的精心組織下,我們八年級年級到了韶山、長沙等地開展了一次有意義的研學旅行。

我們第一站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韶山,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韶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韶山是一個出偉人的地方;韶山是一個人人都景仰的地方。一代偉人毛澤東生於斯,長於斯。在韶山,我們重温了崢嶸的歷史,觀看了眾多文物,收穫甚多。之後我們又來到了毛澤東銅像廣場,全體師生佇立於毛主席銅像前,久久地凝望着氣宇非凡的毛主席,他彷彿微笑起來,一種追懷和敬慕油然而生。

下午我們又去到了靖港古鎮,用主持人汪涵的話來説,靖港古鎮固執地在鄰居都市的地方保持了自己的時間感。沒有外界的干擾,即便有來往旅客,古鎮也保持着接近完美的模樣。“湘江河裏的風蓬,洞庭湖裏的網,靖港的小吃有得講”。這是長沙一帶稱讚靖港古鎮的民謠。説的就是特色小吃——臭豆腐,香乾......

傍晚時分,我們又去到了千龍湖度假村,在去千龍湖的路上,暢通無阻,一路上都是水泥路,沿途可以看很多鄉村美景。千龍湖的環境也很好,湖面非常清澈,小橋流水,湖心亭醉。晚上,一位教官給我們開展了一場激情四溢的演講,講述的是關於感恩的故事,周圍的同學都被感動得眼淚直流。我也明白了,父母為我們付出那麼那麼多,我們又怎麼能因為放不下面子而不感恩?在今後的日子裏,我要更愛爸爸媽媽,做他們為之驕傲的女兒。

夜晚,豐富多彩的篝火晚會在漫天星空之下開始了。那天晚上我們所有同學和老師都匯聚在體育館外,正中間有一個火爐,燃燒着火焰,好像在給我們的晚會助興。晚會的開場舞由我們的康校長出演,點燃全場。每一個節目,我們都跟着節奏一起打拍子,低聲的合唱,然後大聲的叫好,氣氛真是嗨翻天了。

篝火晚會後,我們來到住宿的地方,很好看,是一幢小房子,我們住在水雲軒,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周圍的環境也是格外詩意。

第二天下午我們去到了雷鋒紀念館,看了許多關於雷鋒叔叔的故事。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雷鋒叔叔做好事,為人民服務,絕不是靠一時的熱血和衝動,而是始終如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次研學旅行到這裏便也結束了,非常的豐富多彩,為我們緊張的學習生活增添了絲絲活力。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10

週一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活動,和同學老師們一同去了天津航母主題公園。

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一下車,映入眼簾的就是俄羅斯風情街,街上有好多俄羅斯風味小吃,還有表演者主動向我們打招呼。緊接着我們兵分兩路,我們隊在導遊的帶領下先去看了4D電影,視覺效果很強,去親身體驗了一下新的世界。快接近中午導遊給我們普及了一些軍事武器的歷史和用途,使我們受益匪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前蘇聯的075基輔號航母。航母給人以霸氣莊嚴的感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我很激動。航母裏結構很複雜,但原本空間緊湊的航母在人工的改造後寬敞了許多。在導遊的帶領下,我長了好多軍事知識,也瞭解了一些關於這艘航母的歷程,航母從造出到退役長達19年,但這期間沒參加過一場戰爭,只是為代表參加過一些訪問他國的活動。

最後我們在甲板上照了張合影留念,這一天的研學也就圓滿結束了。研學增長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相信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