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關於數學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關於數學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為,教國小數學是很簡單很輕鬆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為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關於數學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1、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後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鋭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遊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台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麼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為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為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學習基礎知識的國小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作為一名新教師,總認為因為知識“過於”簡單,所以認為這對於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並不成熟,接受新事物複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為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説並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台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為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係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係。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為我今後奮鬥的目標。

殷旭升

《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實踐活動課,教材以配菜為素材,提供了3天菜譜供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配菜活動,作為主例題,而將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褲子及一件裙子)作為鞏固練習,試圖讓學生體會搭配中的規律,學會有序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兩位老師根據本地學生的生活經驗,“反客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為主例題進行教學,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回顧兩位老師的課堂,都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憑藉有效學習支持學生的學習,有探索和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真實和紮實。下面具體回放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再次品味兩們老師的良苦用心。

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繫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兩位老師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繫起來,寓數學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用現實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的記憶,以學生最常接觸的搭配衣服為情境,營造氛圍,用“猜一猜”活動,將現實和課堂、生活與數學有機聯繫起來。

“猜一猜”:此環節兩位老師都通過簡單的情境將學生帶到本課的主例題,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褲子有一件裙子,上裝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憑藉自己已有的經驗,能夠進行猜測和判斷,但此時更多學生的搭配是零散的、無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由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擺一擺”這一環節,教者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並提升歸納瞭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擺一擺”:之前的猜測和想象,需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來佐證和擴充。兩位老師在課前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以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全體學生進行動手搭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後兩位老師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課堂的魅力。其中一老師在學生操作完成後,請三個典型的學生上台演示,一個是以上衣為主線,一個是以下裝為主線,另一個而出現了遺漏,通過學生的反饋和總結,得出不遺漏、不重複必須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搭配,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而另一老師在學生上台搭配後,在反饋時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為主線)或一件下裝(以下裝為主線)恰到好處地利用了教學資源,生動、鮮明、直觀地體現了按一定規律進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環節兩位老師以不同的作課方式達到了相同的教學目標,起到了異曲同工之效。 許小美

最近我又在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頻,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説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在參加了多次關於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後,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説“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麼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佈置也太沉悶了,教室佈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後,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點猶豫,帶着“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於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着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湧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裏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雲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把課改想得過於神祕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並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並不清高,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契訶夫説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温,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課上,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對我説:“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某某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於是便微笑着點了點頭説:“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後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説都願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個“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怯怯地問我“老師為什麼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説“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啟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説:“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後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説:“真不錯,繼續努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願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關於數學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一、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最活躍、最現實並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探索學習的前提。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使他們在新事物的刺激下,產生不斷嘗試、探索創新的願望,並積極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中來,專心致志地學習、探索。

例如,在教學“工程應用題”時,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題:“一堆貨物噸,由甲車單獨運要10趟運完,由乙車單獨運要15趟運完。現兩輛車合運,幾趟可以運完?”由學生任意補充總噸數,並列式解答。通過計算比較,有學生提出:為什麼貨物的總噸數不一樣。但最後的結果都是6趟?學生急於想知道其中的奧祕,求知慾望被激發出來。思維的積極主動性逐漸得到培養。

二、控制情緒

列寧説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事實上,任何一種活動要持續下去達到目標,都需要有強烈、深厚的情感投入。如何激發學生探索的情感與願望呢?

1.營造氛圍。《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活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要尊重參與者的不同觀點。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異議,使課堂成為學生的論壇,讓學生在良好的精神氛圍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

2.引發需求。學習發生的深層次根源來自主體的認知需要。教學中教師要着力培養學生的認知驅動力,正面引導自我提高內驅力。合理利用附屬內驅力;結合教學內容有機進行思想教育;循循善誘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障礙。通過學習成功的體驗不斷提高人生境界,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持久學習動機的根本途徑。教師要把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三、激活思維

“數學充滿着矛盾”,已知與未知、現實與需求、正確與錯誤的聯繫和交替不時造成學生的認知衝突。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和製造這些矛盾衝突,激活學生思維。把學生帶入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探索性學習活動之中。

1.樂於提問。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在的創新因素,設計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探索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如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時,一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們,這個學期我們開展了作業評比得紅花的活動,我知道大家都得了不少紅花,老師向你們表示祝賀!能告訴我,你們得了多少朵紅花嗎?”學生爭先恐後,小明説:“我得了12朵。”小華説:“我得了8朵。”小航説:“我得了10朵。”教師把這幾位學生得的紅花一一貼出,問:“看了這幅圖,你們想到了什麼?”學生觀察,自由發言:“小明多。小華少。”“小明比張華多幾朵?”“小明比小航多幾朵?”“小華比小航少幾朵?”教師接着説:“你們能列出相應的算式並算出結果嗎?”學生興致高漲,進入了計算學習。

2,敢於爭論。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爭論。讓他們彼此交流。相互啟迪,運用已學知識,旁徵博引,多角度表達自己的思想,能不斷開拓思路,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髮散思維能力。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圓面積練習課”中。讓學生解答這樣一題:“一塊蔬菜地的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2米。它的噴灌面積最大有多少平方米?”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及時組織交流。

生1:這12米,實際是圓的半徑。所以噴灌面積有3.14×12=452.16(平方米)。

生2:這道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因為題中沒有交待清楚噴灌裝置裝在菜地的什麼位置。如果菜地是一個長方形,噴灌裝置裝在長方形的角上,噴灌面積只有÷圓;如果噴灌裝

鬥置裝在長方形草地的一條邊上,噴灌面積只有1/2圓或小於1/2圓;如果噴灌裝置裝在靠近一邊上,噴灌面積則有可能大於1/2圓而小於一個圓……所以説本題答案不是唯一的。

生3:題中並沒説這塊草地是長方形,如果是任意圖形,這題的答案比生2所説的會更復雜些。

生4:題目中已講明“最大”。那麼應排除各種因素,往最好的方向去思考。因此本題的答案應該是452.16平方米。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闡述探索成果,展示思維過程,通過爭論促進思維向全面性、深刻性發展。經常爭論能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3.善於拓展。數學問題在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創造的心理態勢。對數學的本質產生一種新的領悟,進而生動活潑地參與“做數學”的過程。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有效發展。例如,在學完了分數應用題後,一位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題:“修路隊修一條長70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1/3,第二天修了餘下的1/3,還剩下多少千米沒有修?”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了6種解法。解法1:70×(1-1/3)÷2;解法2:70×(1-1/3)×1/3;

四、體驗成功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每一個正常的人猶如一粒種子。只要能給予適當的環境,就會生根發芽、長大並開花結果。每個人在其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求。數學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當環境”,使學生開出“智慧之花”。結出“成功之果”。

1.親歷探索過程。心理學家認為,通過讓學生經歷獲取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學生會在積極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學生一旦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就會從“試着探索”逐步變成“熱愛探索”。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已會畫圓。於是我就直接先讓學生利用圓規來畫圓。結果,也有一小部分同學沒畫成功。我從中選出幾幅作品貼到黑板上,問:這些圓為什麼沒有畫成?有的説,針尖動了;有的説,圓規兩腳之間的長度變了……最後歸納得出:畫圓時,針尖不能動(定點)。針尖到筆芯的距離不能變(定長),旋轉時用力要均勻,不能改變圓規兩腳之間的長度。在此基礎上,再來認識圓的特徵也就水到渠成了。

2.展示探索成果。成功是一個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教學中我儘量讓每位學生都能展示探索的成果,讓更多的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快樂。例如,請你做個小小設計師:學校有一塊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空地,計劃將這塊地的一半面積種上花草,你認為怎樣設計比較美觀呢?學生獨立思考一段時間後。先小組內進行交流,選出比較好的設計方案。然後把設計方案展示到黑板上。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從中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主動參與和探索的信心。再讓學生説出設計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相互之間又受到了啟發,達到藉助他人的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目的。

教育家第多斯惠説過:“一個差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叫人發現真理。”課堂中讓學生參與發現和探究知識的過程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努力讓自主探索成為實施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讓它成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亮點。

關於數學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3

作為一名有着十年教學經驗的英語教師,課堂管理問題一直困擾着我,面對錯綜複雜的課堂情境,總是不知所措,幾天前我閲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課堂管理65條建議》。給我很多啟示,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甚至讓我迫不及待地想把這些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

這本書共從五個方面來講述課堂管理的方法。分別是課堂環境的調控、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課堂問題行為的預防和課堂問題行為的糾正。書中用一個個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班級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讓讀者很容易理解與操作。

這本書真是讓我愛不釋手。因為它真真正正地解決了一些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這學期,我的`同事一直被一件事困擾着,那就是她所執教的三個班級中,有一個班的學生課堂秩序混亂,經常是一節40分鐘的課要花去十多分鐘來組織紀律,時不時還有學生頂撞她,這令她十分氣憤與苦惱。她也經常跟我抱怨學生是如何如何地不懂事,不可理喻。雖然我知道那是老師的責任,但是我又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通過閲讀這本書,我瞭解到這種現象叫做“漣漪現象”。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傑考白庫寧提出的。定義為:一羣人看到有人破壞規則,而未見對這種行為的及時處理,就會模仿破壞規則的行為。如果破壞規則的人是人羣中的領導者,那麼波及的效應就更加的嚴重。這讓我想起我教的這些學生在上四年級的時候就出現過這種現象。大多數學生都在模仿一個學生的形為,而且整天圍着他轉。甚至在上課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聽他的“領導”,跟老師對抗,班級紀律極差,成績滑落迅速。我一直都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這樣類似的問題,這本書真是及時雨,讓我學到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課堂中出現不良行為時,可以通過漣漪效應避免今後發生同樣或類似行為問題。教師應對有行為問題的學生做出明確的辨認,而且清楚他們哪些地方錯了,應該怎麼做,而不是對問題形為給予簡單的懲罰。書中提到了教師所應關注的三種形為:一是目擊者形為,即教師自己親自看到的學生的問題行為。目擊者與有效行為管理直接相關,因為教師目擊到學生的問題行為並加以糾正,會使學生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二是複合形為,即教師在特定時間內能注意到多個問題、活動和羣體的行為。能在同一時間注意到不止一個問題或活動的教師,在課堂行為管理中會更加有效。三是羣體聚焦行為,即教師將目光聚焦在羣體而不是某一個學生個體身上的行為。這樣教師在促進學生目標指向的行為和預防學生問題行為方面會更加成功。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教師要做好課堂管理工作,首先應當形成合力的理念,即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師生集中時間與精力於教學,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其次,在課堂管理中,教師應該以預防為主,即避免產生而不是不斷地去解決問題;再次,當課堂中出現問題時,教師應當以積極的心態,通過建立合作的師生關係,進而促使問題解決;最後,希望每一個課堂管理者都能夠在注意細節的同時,從大處着眼,統籌課堂要素,最終形成正面的、積極的課堂,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