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實踐活動心得(精選5篇)

“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實踐活動心得 篇1

今天我看了《榜樣6》,被張桂梅老師的事蹟深深打動了。

“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實踐活動心得(精選5篇)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

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着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總支王從愛書記要求,全校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羣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着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

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廣泛深入學、聯繫實際學、結合工作學。

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於民。

“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實踐活動心得 篇2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在63歲的年紀,張桂梅那些足以“感動中國”的諾言和行動,仍在繼續。

能夠抗衡時間、改寫命運的,唯有執着信念。大山之中,扭轉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長和代際惡性循環,並非易事:

這不僅是對教育資源的考驗,更是一場對陳舊觀念的“宣戰”。並且,突破習慣禁錮,光靠激情和熱情顯然還遠遠不夠。

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説着“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着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參與競爭、從容地圓夢人生,一份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的執着信念,就這樣潤物無聲地滋養着大山女娃,讓“女孩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進現實。

深深打動和激勵人心的,還有“在苦難中開花”的巾幗力量。在痛失親人、身患重疾的絕望和打擊之中,在引起非議、受到質疑的誤解中,張桂梅“雨水衝不垮,大風颳不倒”,展現出新時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而更為恆久的意義是,張桂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女孩們“女性自強才能自立”,也以這樣的精神傳遞着“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的價值理念,並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強中樹立自尊自信的“她們”。

命運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張桂梅近日獲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後,一波“致敬體”在網絡上“刷屏”,流着淚看完張桂梅事蹟的網友們,讀懂了大愛無聲和百折不撓。

大山裏的“教育奇蹟”,是一種堅持到底的奇蹟,更是一種百折不撓的奇蹟。面對種種心酸、考驗,甚至難以逾越的難關,如果沒有衝破烏雲和阻礙的堅定不移,又怎能讓陽光照亮女孩們的心房?如何讓她們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穩致遠?

讀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動,心中就會播撒向上向善的種子。那束來自雲南大山深處的希望之光,那顆來自“教師媽媽”的教育初心,那些來自大山女娃的蝶變人生,都會將生生不息的奮進力量傳遞下去。

“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實踐活動心得 篇3

今天的天氣很晴朗,陽光普照大地,"掃大街"暑假攝取服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為了充實我的假日生活,我和幾個同學相約來到學校下的馬路上,開始掃大街。本來以為掃地,不過簡簡單單的幾下,很容易。但掃了一會兒後,我的手已經開始微微發酸,因為大街地面不像教室平滑,大街地面粗糙,從物理的角度來説,摩擦力大,因此掃起來很費力。心裏開始出現煩躁,速度也慢了下來。

最後掃完後,又煩惱垃圾往哪倒,這時卻看到環保阿姨推着垃圾車過來。她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雖然她戴着口罩,但從眼睛我們看出了她在笑.一下子,心裏打了個激靈。

我們只不過掃了20幾分鐘,我們就已經厭煩、埋怨。而那些環保工人天天自己推着一輛垃圾車,邊走邊掃,拿的是大掃把,比我們現在手裏的重多了。掃地的時間是一天一天算的,但他們沒有任何怨言,累了就只在馬路邊歇一會,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的渺小,我們整天只在學校裏學習,只聽聞環保工人的偉大,跟着別人大呼"尊重我們的城市衞士",卻少付出行動。

想完這些,回神已經發現,阿姨已經走遠.我仰起嘴角,身體已沒有剛才的沉重。揚起大步,跟同學們有説有笑地走回學校。相信以後,在路上碰到環保工人,我會對他們微笑。

通過這次的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知識並將之與社會相結合的信心和毅力。

“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實踐活動心得 篇4

在現代社會主義新農村,種地現在已經不是農民的唯一收入來源了。許多人選擇外出打工,也有很多人在政策的鼓勵下自己創辦個體經營。像一些養家禽、家畜的,養貂的專業户等,還有許多種樹的,自己辦加工廠的,等等。不過,他們的致富之路離不開四個字“科技興農”。我調查的鄰村的一個養雞專業户,七八年前,他們還是貧困户,但現在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户,開辦了養雞場,蓋上的村裏唯一的樓房,並且幫助村裏其他養雞的人,向他們傳授養雞的經營。在他們的幫助下很多人家的土坯房變成了大瓦房。

這次暑假回家我發現村子裏明顯的變化就是,短短的幾年時間,村子裏的土坯房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明亮的磚瓦房。私家車越來越多了,農民變得越來越富裕了。老一輩的農民對取消農業税讚不絕口,新一代的農民則乘着建設新農村的東風,以科技為翼,飛向了嶄新的未來。看到農村的變化日新月異,農民的腰包逐漸膨脹,我也變得興奮起來,所以在假期開始的第二天我就到鄰村著名的養雞場去調查了一番,既增長了知識又瞭解了部分農民的發家致富之道。

這是遠近聞名的一家養雞場,臨近幾個村子凡是養雞的幾乎都是從這裏吸取的經驗,雞場的主人姓巴,有8年的養雞經驗,從以前的貧困户到現在的養雞專業户,巴先生説主要是靠他的堅持和養雞技術的發展。我到其中的一座雞棚看了一下,雖然不完全是全自動,但也可以説是依靠的現代科技。

一、濕簾

一走進雞棚就會發現兩邊的牆上有大約4平米的紙製s型牆面,經詢問那叫做“濕簾”,是控制室温用的。當室温超過32℃時,濕簾就會自動進行降温。室外有一個人工深水池,連通濕簾,所以,濕簾是通過吸收水分使室温降低的。在室內有一個大型的温度計,用以記錄温度。

二、風機

在雞棚的盡頭兩邊有兩個巨大的風機,是給雞鵬換氣用的。同時也起到降温的作用,使雞棚微風徐徐,讓小雞們也可以過個清涼一夏。

三、食槽

小雞們住的房子是三層的鐵絲網籠子,5、6只住在一起。每層下面都有高約10釐米的便槽,可以隨時打掃。在每層的外面都有一個半圓形的長筒食槽。籠子裏面裝有喂水器,連接到籠子外面的水槽,小雞渴的時候會啄喂水器上面的鐵頭,鐵頭一動就會露出水來,鐵頭的正下方是紅的的塑料水盤,用來接水,這樣就達到了節約用水的目的。

四、水箱

在兩個正門中間有一個大型的水箱,喂水時,先在水桶裏面配好藥和水的比例,一包藥配一桶水。攪勻後用水泵把水抽到水箱裏面,打開閘門,統一把水放到24個水槽裏。什麼時候喂水根據水箱外面的液體測量計。

五、暖爐

夏天要保證室內涼爽,冬天則要保證室內暖和。所以暖爐是必不可少的。

巴先生告訴我他們剛剛開始的時候設備非常簡陋,只是一個棚而已,把雞苗都撒在棚裏,擠死很多,現在好了,5、6只放在一個小隔間裏很寬敞。他興奮的説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養雞技術的不斷髮展,養雞也越來越輕鬆,只要把握好餵食喂水的時間,掌握一些必要的數據就可以。在這個場子裏,有養了很長時間的也有剛剛開始的,他們在巴先生的指導和幫助下,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收益。

第一天我在巴先生的棚裏熟悉了一番,第二天便到隔壁的棚裏看了看。隔壁棚是張先生的,他剛養了兩年,收入不粗。我進棚一看,佈局和巴先生的棚一摸一樣。正好趕上給小雞們餵食,我和張先生夫婦一邊餵食一邊聊天。張先生對我説他是結婚之後才開始養雞的,之前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婚後開始跟着巴先生養雞。由於他們沒有任何經驗,第一批收益很不理想,他們曾記想要放棄但是巴先生一直鼓勵他們並且給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並鼓勵他們繼續養下去。在養第二批的時候巴先生經常到他們的棚裏“視察”幫他們解決困難,現在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收入越來越好。張太太還開玩笑説、,這個場裏的其他養雞的都是巴先生的徒弟,因為都是巴先生教出來的。巴先生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村裏更多的人,大家都靠養雞發家致富了。説到此,他們都很感激巴先生。

養雞雖不是農業,但作為農民發家致富的一份副業,依靠科技的發展,那麼農業發麪更是離不開科技了。一位親戚到鎮上買噴槍回來時遇見聊了聊,她説現在種地打藥都不用噴霧器了,以前背在肩上,壓得肩膀疼,而且盛一點點藥水。現在不用了,用新發明的噴槍,不僅方便而用一點力氣就可以噴好遠,既省時又省力。

由此可見,隨着建設新農村的發展,科技興農已成為農村發展的一大—法寶。所謂科技興農包括農業科技研究和農業技術推廣兩個方面,農業科技研究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科技成果,農業科技推廣則是將農業科技成果傳遞給農民,包括設計出用於農業及其他農村產業的設備。科技興農解決了三農中的實際問題,科技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所有農業生產中,種水果需要嫁接,轉基因等科技;種田也需要科技的成果—農藥的幫助;總而言之,農、林、牧、副、魚,所有的農民致富之道都離不開科技,科技加快了農村現代化的步伐,加快了新農村的建設,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法寶。

現在,我們農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村,農民們在政策的領導下,堅持科技興農,堅持互幫互助,逐步走向了幸福、富裕的康莊大道!

“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實踐活動心得 篇5

在我6歲的時候,已經在上一年級了,那時的我不僅懂得了關心同學,還懂得了愛護同學。這不是從書中學來的,這不是爸爸媽媽的教誨,這更不是老師的教導,這是我自己用心靈感悟出來的。就是因為一把小小的雨傘。

記得在夏令營的時候,我們一起去了多雨的南方。一天訓練結束之後,我就和同伴們一起走在回營地的路上。天空就像一個京劇演員,變成了鐵面無私的包青天。説無私還真無私啊,頓時烏雲密佈,一道閃電把烏雲的水袋劈開了,剎那間,大雨傾盆而下,幸好我帶上了雨傘,真是有備無患呀!我打着雨傘走回了營地。

就在這時,我看突然到一個同營地小妹妹,低着頭,用手遮着雨,馬不停蹄地跑着。我想:不用給她雨傘了,反正離營地不遠了,讓她自己跑回去吧!這時候,小妹妹冷得打了幾個噴嚏,我的心軟了,想:不行啊!她比我還小,抵抗力也差,這樣下去會感冒的。我抬頭看了看我的的傘,實在太小了,只能一個人用。那我就犧牲一下吧!想到這兒,我跟上了她,用傘遮住了她的頭頂,頃刻間,雨點滴在了我的身上,我用手擋着雨對小妹妹説:“小妹妹,你一定淋濕了吧,這把傘給你吧!”我沒有説太多,因為雨大起來了,我把傘遞給了她,便急急忙忙地跑回營地去了。

到了營地之後,我已經變成一隻落湯雞了。我剛準備換衣服的'時候,突然就傳來“咚咚咚!”有人在敲門。我推門一看,呀,原來是剛才那個小妹妹。小妹妹説:“謝謝你,大姐姐,你的心像金子一樣純潔美麗!”她的誇獎讓我的臉上泛起了紅暈。頓時我心裏暖融融的,寒冷的感覺一掃而光。

通過這一件事情讓我知道了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很快樂,正所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啊!”到了現在,我還能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因為我已經長大了,我懂得了關心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