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通用15篇)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1

從碳排放趨近於零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到風馳電掣的“獵豹”攝像機;從京張線上世界首列無人駕駛的高鐵,到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水下傳遞火炬……科技感、未來感十足的技術和設備,為“科技冬奧”寫下生動註腳。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通用15篇)

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離不開強大科技實力的支撐。書記指出:“同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一樣,中國冰雪運動也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一方面要堅持自主創新,一方面要積極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和訓練方法”。早在20__年,書記就強調,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冬奧申辦成功以來,《科技冬奧(20__)行動計劃》全面推進。通過組織實施“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我們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示範了一批前沿引領技術,轉化了一批綠色低碳技術,折射出我國體育科技走向高水平自立自強的不凡歷程。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過程中,科技創新貫穿場館建設、基礎設施、智慧服務、轉播技術等方方面面。在辦賽方面,雪車雪橇賽道、場館建造運維難題,打造綠色低碳和智慧場館;在參賽方面,重點研發科學化訓練方法和裝備,助力運動員向更快、更高、更強突破;在觀賽方面,研發雲轉播平台、智能語音服務等技術,提升觀眾觀賽體驗……科技創新,成為運動員實現夢想、冬奧盛會成功舉辦的重要支撐。同時,我們把貫徹新發展理念與綠色辦奧相結合。比如,賽事期間,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用薯類、秸稈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材料,為冬奧村生產可降解餐具,等等。這鋪就了北京冬奧會的“綠色之路”。

圓滿完成的冰雪之約,展現了我國自主創新的能力和底氣,為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驅動力。從採用仿生材料設計的高性能服裝,到體型龐大的雪蠟車,這些令人振奮的“中國製造”,提升了冰雪裝備自主研發和供給能力。中國設計、中國技術、中國材料,匯入中國製造提質升級的大潮,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我國首台碳纖維雪車比國際同類產品風阻係數低8%,“水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雙奧場館,國內冬奧標準的冰狀雪賽道實現零的突破……有關部門、科研機構和企業通力協作,“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中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攻堅克難,實現了一次次從無到有的蝶變,一項項替代方案的優化。

北京冬奧盛會已經落幕,但賽場內外科技創新產生的“溢出效應”日漸顯現。冬奧盛會上的科技成果,正在成為全社會共享的冬奧碩果。面向未來,依靠科技力量推廣冰雪運動、提升競技水平的基礎更加堅實,打造國際品牌、實現產業轉型的條件日趨完善。加速自主創新的推廣應用,將冬奧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就一定能繼續為產業振興及羣眾生活賦能添彩,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自主創新永無止境,冰雪傳奇再創新篇。以冬奧盛會為新的起點,挺起創新脊樑,加強科技攻關,進一步加強技術成果的系統梳理,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定能讓冬奧成果更好為全民共享,豐富更多人的日常體育生活。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2

設立“科技冬奧”重點專項 為北京冬奧提供科技支撐

本屆冬奧會,科技元素已成為一大亮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0__年,在北京冬奧組委統籌協調下,科技部會同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關部門和地方制定了“科技冬奧(20__)行動計劃”,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等8個方面統籌設計重點任務。

針對辦賽、參賽、觀賽等冬奧會重大科技需求,科技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並組織實施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北京市、河北省一方面組織本地科技力量,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另一方面設立了省級科技冬奧專項。北京冬奧組委制定了《科技冬奧重點項目實施方案》,圍繞冬奧會籌辦的重點場景全面推動項目成果落地應用。國家體育總局研究提出參賽等方面的科技需求,並積極推動項目成果在國家隊訓練和比賽中落地應用。

為匯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在北京冬奧組委的統籌協調下,科技部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成立了“科技冬奧”領導小組,為跨部門協調“科技冬奧”全局性工作提供組織機制保障。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表示,在各部門和地方支持下,廣大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科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實施“科技冬奧”科技研發項目,集成應用了我們國家多年來在相關領域的科技成果,為更好辦賽、參賽、觀賽提供了科技支撐。

212項技術落地應用 科技創新全面融入北京冬奧

20__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介紹,專項面向北京冬奧會的實際需求,圍繞辦賽、參賽、觀賽、安全、示範5大板塊部署科研任務。

辦賽,主要是圍繞場館建設、氣象預報、智慧出行、火炬研製、開閉幕式、運行指揮、碳中和等方面部署任務;參賽,主要是圍繞科學訓練,在運動員技能優化、體能訓練和訓練監測、訓練基地建設、高性能競賽器材和服裝等方面部署任務;觀賽,主要是圍繞“5G+8K”、雲轉播平台、VR觀賽、智能語音服務等方面部署任務;安全,主要圍繞奧運場館運維管理、設備運行、食品安全、醫療保障、疫情研判和防控等方面部署任務;示範,主要是圍繞氫能出行、無人駕駛、100%清潔電力、智能機器人、無障礙服務等新技術在冬奧會場景中的集成應用。

黃晶表示,“科技冬奧”專項共安排部署80個科研項目,共有212項技術在北京冬奧會上落地應用,為實現北京冬奧的“簡約、安全、精彩”提供有力支撐。

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發

此次通過組織實施“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我國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示範了一批前沿引領技術,轉化了一批綠色低碳技術,建設了一批示範工程。

祝學華介紹,圍繞場館、運行、指揮、安保、醫療、氣象、交通、轉播、觀賽等關鍵場景,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發的技術成果在測試賽、運動員訓練、正式比賽中開展了示範應用。

“科技冬奧”不僅滿足了北京冬奧會籌辦和參賽的重大科技需求,也將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一方面,加大對壓雪車、造雪機、滑雪板、冰刀等裝備研發投入,提升了冰雪運動裝備自主研發和供給能力,促進了冰雪運動普及和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推動5G、氫能出行、智能車聯網、100%清潔電力等高新技術在冬奧會中示範應用,帶動5G通信、綠色出行、零排供能等產業發展。”祝學華説。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3

“從申辦冬奧成功伊始,‘科技冬奧’就成為冬奧籌辦工作的關鍵詞之一。”在此前舉行的北京冬奧組委科技冬奧發佈會上,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總結過去幾年的“科技冬奧”工作“有規劃,有成效,有期待”。

這的確是一場準備充分的戰役。

時間回到20__年7月3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20__年冬奧會舉辦權進入最後角逐環節。主席的聲音傳遍世界:“我相信,如果各位選擇北京,中國人民一定能在北京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

當巴赫念出“北京”那一刻,神州歡騰,世界矚目。

自此,“雙奧之城”如何續寫奧運輝煌,成為北京和中國的大課題。

在北京獲得20__年冬奧會舉辦權後不久,科技部在總結服務20__年北京奧運會、20__年上海世博會和20__年廣州亞運會做法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冬奧會的特點和需求,提出“科技冬奧”的初步設想,報中央領導同意。

次年,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精心策劃,研究制定了“科技冬奧(20__)行動計劃”。

其必要性不言而喻。我國冬季運動項目整體實力與世界水平存在差距,亟須藉助科技的力量在短期內補短板、強能力;長期以來冬季運動裝備特別是競技用高端裝備一直被西方發達國家壟斷,我國亟須攻克相關核心技術,培育人才和產業;奧運會是展示國家形象和創新實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助推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契機……

計劃有了,機構有了,要如何具體推進,以什麼為抓手?

20__年春天,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接到一個任務,上述問題有了答案。

“科技部的同志找我談,説準備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裏設立一個‘科技冬奧’重點專項,詢問我是否能擔任這個專項的專家組組長。”範維澄回憶。

作為火災科學與安全工程領域專家,範維澄開始有點懵:“我雖然還算熱愛運動,但並不是體育方面的行家。”

“他們跟我解釋,冬奧賽事涉及的面太寬了,需要多領域、多學科交叉的融合協同。”範維澄説。

要辦好冬奧會,為它提供科技支撐,需要一個統籌領導過多領域、多學科、多部門,有應對複雜局面經驗的專家領銜。從這個角度看,範維澄無疑是合適人選。他所在的公共安全領域本身跨度就非常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公共衞生等領域的項目構思和立項,他都參與過。

“反正簡單地説就是‘科技冬奧’這個領域沒有內行,都是外行,大家從外行裏邊把我找着了,那我就努力做。”範維澄笑着説。

“科技冬奧”千頭萬緒,專項從哪兒切入,怎麼才能抓住重點?

“‘科技冬奧’專項的實施框架是根據書記對冬奧會的指示來制定的。”範維澄説。

除了“精彩、非凡、卓越”的承諾,20__年8月20日,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作出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重要指示,為如何籌辦冬奧會提供了根本遵循,亦為“科技冬奧”重點專項的實施指明方向。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4

12日,我國速度滑冰選手高亭宇在“最快的冰”上刷新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項目奧運紀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也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本屆冬奧會上,運動健兒們在這塊採用世界最先進製冰技術的冰面上已相繼打破女子5000米、女子3000米、男子5000米、男子1500米等10項世界紀錄,多位冰雪健將都對“冰絲帶”稱讚有加,在此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的瑞典速滑選手尼爾斯·範德普爾稱,“這是我這輩子滑過的最棒的冰場”。

由科技冬奧國家速滑館項目製冰技術“加持”的,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技術的速滑館,其設計理念、技術工藝等多個方面都實現了創新和突破,不僅能精準控温將賽道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內,還能實現餘熱回收,為運動員挑戰人類極限創造了最佳競技條件。

從賽事正酣的北京冬奧會上不難發現,這樣的科技創新無處不在。從開幕式到比賽日,從場館建設到賽事保障,“科技冬奧”是北京冬奧會的一大亮點。賽場上,冰雪健兒們在“雪飛天”“雪如意”等新技術新材料支撐的先進場館精彩角逐,盡情挑戰人類極限;賽場外,與奧運健兒並肩拼搏的,還有“冬季項目運動員技能優化”“雪上項目場地環境要素影響評估”“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關鍵技術”等等一系列的科研團隊,助力科學訓練,實現向更高、更快、更強的突破。

北京冬奧會從籌辦伊始,就確定了以科技創新賦能的思路。科技部會同各方成立科技冬奧領導小組,設立並組織實施“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強調應用導向、場景驅動,重點圍繞科學辦賽、運動科技、智慧觀賽、安全保障、綠色智慧綜合示範五個方面部署科研任務。科技創新成果已深度融入北京冬奧會,一大批我國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應用,使一場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逐步走向現實。

連日來,在科技創新成果的支撐下,冰雪健兒們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個人乃至人類在冰雪運動的極限不斷被突破。許多中外運動員都在為北京冬奧會科技項目的“神助攻”頻頻點贊,也共同期待着更多競技運動員能在如此完美的賽道中取得更多佳績。比賽精彩紛呈,科技盛宴應接不暇。如果説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激勵着運動員突破自然帶給人類的身體限制,那麼不斷更新迭代的科技創新力量則為人類突破運動極限創造更多的條件和可能。

這場如期而至的冰雪約定不僅為運動員呈上了完美的體育盛會,也成為反映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大舞台。我們期待和相信,冬奧會進一步助推科技創新,這些在賽事上嶄露頭角的新興應用經過考驗和推廣,一起向未來,運用到虛擬現實、數字孿生、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眾多民生領域,最終惠及百姓生活和行業發展,不斷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添新彩。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5

今年的冬奧會格外引人矚目,不僅因為它在北京舉行,更因為冬奧會和夏季奧運會不同,冰雪上的比賽更具觀賞性和偶然性。不到最後一刻,輸贏就未定,賽場上一個小差錯就可以改變最後的結果,讓人的心情總是隨着比賽的發展跌宕起伏。

中國對美國的冰壺混雙比賽就在這樣“緊張”中開始了。早就聽説冰壺這項運動被譽為“冰上國際象棋”,不僅要用“力”,投擲壺、掃冰,把冰壺推到離圓心最近的位置;還要動“腦”,運用戰略和戰術,每一次投擲都要步步為營,想着怎麼排兵佈陣,既保住自己的壺努力擴大比分,又阻擋對方的壺完成防守任務。因此,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又新奇又興奮。中國隊出戰的是範蘇圓和凌智,他們都是年輕的小將,但表現得很沉穩,配合也很默契。賽場上傳來他們的交流聲、呼喊聲,前三局結束時中國隊1:3暫時落後於美國隊。我內心也為他們加油鼓勁,“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們可以追回來的!”

第四局開始了,範蘇圓和凌智轉變戰術向美國冰壺位置發起撞擊。冰壺從範蘇圓手中推向美國冰壺的站位,凌智用冰壺刷使勁在冰壺前不停地“擦冰”,好減少摩擦力,讓冰壺朝理想的方向滑行得更遠。眨眼之間,中國隊的紅色冰壺撞到對方黃色冰壺,緊接着又反彈把另一個黃色冰壺撞出界限。“好一個雙飛,兩分!”這一步,為中國隊贏得了來之不易的兩分,兩隊比分在第四局追平!後面的賽程發展並不好,最後一局,中國隊的兩位選手做出了放棄最後一投的決定,保留力氣為下一場做準備。

雖然中國隊輸了,但冰壺這項冬奧會項目,讓我感悟到在冰壺這項運動中,心態、理智、謀略、技術都是取得勝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也在運動員每一次投擲時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人的純粹與爛漫融於冰雪紛飛”。時隔十四年,在壬寅年立春之時,通過冬奧會開幕式再次見證中國式的浪漫與詩情,我為生在中國而驕傲。

倒計時融匯中華文化,紅旗相傳傳遞家國情懷,五環破冰彰顯時代精神,雪花引導牌凝聚世界力量,別樣火炬點燃星星之火……開幕式不僅展現了中國人別樣的浪漫,更傳遞了中國和衷共濟,兼愛天下的胸襟。火炬台雖小,但生生不息。火苗雖微弱,但永不熄滅。世界各國團結在一起,用心擊退寒冬,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恆”。冬奧會開幕式一展中國風情,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煙花綻放,愛國之情噴湧而出;國歌奏響,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此生不悔入華夏”。願我們都能閃耀中國,願冬奧會圓滿成功!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6

日前,20__北京新聞中心舉行科技冬奧有關情況專場新聞發佈會。據介紹,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發的200多項技術成果已在測試賽、運動員訓練、正式比賽中開展了示範應用。

科技力量無處不在,讓全世界領略了北京冬奧會的獨特魅力。從2地3賽區所有場館及連接場館的道路實現5G全覆蓋,到冬奧氣象預測系統實現“百米級、分鐘級”精準氣象預報;從難度堪比太空艙對接的機器人水下傳遞冬奧火炬,到全球最大超高清LED三維舞台亮相開幕式;從賽場內冰雪健兒在高科技支撐的場館中挑戰極限,到賽場外科研團隊運用新技術助力運動員提升競技水平……北京冬奧會在科技之力的加持下,異彩紛呈、美輪美奐。

科技賦能冬奧,創新改變中國。當“科技冬奧”的智慧結晶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應用場景,它勢必在後冬奧時代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的持久動力。譬如,北京已着手在城市副中心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築和樞紐型建築裏推廣使用智慧場館技術。該技術在城市場景的落地,將讓城市運行更具“智慧”。再譬如,打破國外人工造雪技術壟斷等一大批創新成果應用,將為我國體育產業帶來絕佳的發展機遇,並促使更多人蔘與到冰雪運動中來。而藉助“科技冬奧”的強大平台功能,5G共享、8K傳播、氫能出行、智能車聯網、100%清潔電力等高新技術示範應用將點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將來,“科技冬奧”惠民生、助發展的成效會日益顯現出來。

“科技冬奧”啟示當下,點亮未來。回顧過去五年,沒有制度創新的保障,便不可能有“科技冬奧”的順利實現。20__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面向北京冬奧會的實際需求,圍繞辦賽、參賽、觀賽、安全、示範五大板塊部署科研任務。當各方科技力量被充分整合運用,北京冬奧會在諸多科技創新領域成功實現了“零”的突破。推動研發應用相結合,圍繞任務目標和重點問題,加強同類項目的集成和信息共享。只有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協同發揮作用,創新的系統工程才能高效運轉起來。

可以預見,“科技冬奧” 將引領後冬奧時代,助力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7

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離不開強大科技實力的支撐。書記指出:“同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一樣,中國冰雪運動也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一方面要堅持自主創新,一方面要積極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和訓練方法”。早在20__年,書記就強調,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冬奧申辦成功以來,《科技冬奧(20__)行動計劃》全面推進。通過組織實施“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我們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示範了一批前沿引領技術,轉化了一批綠色低碳技術,折射出我國體育科技走向高水平自立自強的不凡歷程。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過程中,科技創新貫穿場館建設、基礎設施、智慧服務、轉播技術等方方面面。在辦賽方面,雪車雪橇賽道、場館建造運維難題,打造綠色低碳和智慧場館;在參賽方面,重點研發科學化訓練方法和裝備,助力運動員向更快、更高、更強突破;在觀賽方面,研發雲轉播平台、智能語音服務等技術,提升觀眾觀賽體驗……科技創新,成為運動員實現夢想、冬奧盛會成功舉辦的重要支撐。同時,我們把貫徹新發展理念與綠色辦奧相結合。比如,賽事期間,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用薯類、秸稈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材料,為冬奧村生產可降解餐具,等等。這鋪就了北京冬奧會的“綠色之路”。

圓滿完成的冰雪之約,展現了我國自主創新的能力和底氣,為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驅動力。從採用仿生材料設計的高性能服裝,到體型龐大的雪蠟車,這些令人振奮的“中國製造”,提升了冰雪裝備自主研發和供給能力。中國設計、中國技術、中國材料,匯入中國製造提質升級的大潮,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我國首台碳纖維雪車比國際同類產品風阻係數低8%,“水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雙奧場館,國內冬奧標準的冰狀雪賽道實現零的突破……有關部門、科研機構和企業通力協作,“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中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攻堅克難,實現了一次次從無到有的蝶變,一項項替代方案的優化。

北京冬奧盛會已經落幕,但賽場內外科技創新產生的“溢出效應”日漸顯現。冬奧盛會上的科技成果,正在成為全社會共享的冬奧碩果。面向未來,依靠科技力量推廣冰雪運動、提升競技水平的基礎更加堅實,打造國際品牌、實現產業轉型的條件日趨完善。加速自主創新的推廣應用,將冬奧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就一定能繼續為產業振興及羣眾生活賦能添彩,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自主創新永無止境,冰雪傳奇再創新篇。以冬奧盛會為新的起點,挺起創新脊樑,加強科技攻關,進一步加強技術成果的系統梳理,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定能讓冬奧成果更好為全民共享,豐富更多人的日常體育生活。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8

寒假即將結束,神獸即將歸籠。當前,20__年北京冬奧會賽程也已過半,寒假裏不少孩子和家人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冬奧會的比賽,為奧運健兒加油吶喊和鼓勁,為五星紅旗一次次冉冉升起感動無比自豪和驕傲。希望即將回歸學校的孩子們,可以從這些奧運健兒身上學到拼搏精神,感受夢想力量,最終轉化為學習動力,贏得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

應該説,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時間有長短,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何嘗不是一場比賽,這是一場與自己、同時間較量的比賽。競技體育有輸贏的比較區分,而每個人的人生卻沒有“冠亞軍”之爭。教育每一名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定都要拿到所謂的“金牌”人生,只要是不負年華,不負拼搏,不負追求,每個人都可以拼搏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追尋夢想的道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從奪得平昌冬奧“首金”到北京冬奧再站領獎台,武大靖等了1444天。當年,年僅17歲的範可新一戰成名,此後卻是索契、平昌冬奧會留下遺憾。這其中遭受的失敗和挫折,對於身體病痛的折磨和受到的精神壓力,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但是,他們都努力堅持到了現在,既是對於這項運動的熱愛,更是對於實現夢想的渴望,面對挫折後的不懈努力堅持,從而拼盡全力衝線,毫無保留的追求勝利。

應該看到,力爭獲得獎牌,是每一名運動員的追求和夢想。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站上領獎台,而那些沒有站上領獎台的故事更令我們感動。如多諾萬·卡里略是墨西哥30年來首位參加冬奧會的花滑選手,並在短節目、自由滑和總成績上都創造了個人的歷史戰績。中國台北姑娘李玟儀為了在高山滑雪女子迴轉比賽中完賽,一步步向上攀登,返回自己錯過的旗門,這是因為在她心裏,“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勝不驕,敗不餒。”這是面對比賽和生活的重要法則,然而,每個人的人生沒有固定的範式,更沒有所謂的“金牌”人生,屬於個人、適合自己的過程就是的人生經歷。屬於每個人的人生比賽重要並不是結果,而應該是享受奔赴其中的過程。開學第一課,尤其要教會孩子們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學會越挫越勇後的砥礪奮進,學會用正確的心態,平穩對待和及時調整,這或許才是我們教會孩子們面對人生比拼的生存之道,也是奧運會傳遞出的精神信仰和信念。

面對挑戰,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跌倒了,拍拍灰塵,爬起來繼續,這也許才是人生的常態。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從冬奧會的賽場上,學會融入自己的奮鬥學習之路,進而豐富自己人生的賽場,讓每個孩子在自己的賽場上都能奮發向上,勇攀高峯,積極進取,茁壯成長,努力收穫屬於自己的人生夢想。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9

北京冬奧會即將精彩落幕,“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也陸續結題,但它帶來的經濟社會價值將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專項成果將對落實書記“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指示和後奧運時代的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加大對壓雪車、造雪機、滑雪板、冰刀等裝備研發投入,提升了國內部分冰雪裝備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帶動培育了一批國內冰雪裝備行業的龍頭企業,在部分領域初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冰雪裝備行業檢測標準體系。採用先進技術創新訓練理念、方法和手段,研製訓練和比賽器材裝備,建立科技助力傷病防治、膳食營養、訓練方法等全方位保障體系,提升了訓練的精準性、針對性、科學性,初步建立了冰雪運動的科學理論體系,提升了我國冰雪運動的核心競爭力,為我國冰雪運動的長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推動5G共享、8K轉播、氫能出行、智能車聯網、100%清潔電力等高新技術在觀賽、交通、能源供給等場景中示範應用,並藉助冬奧會平台加速推進技術轉化,帶動產業發展,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冬奧會後,我們將繼續抓好‘科技強體’工程,加速‘科技冬奧’項目成果的轉移轉化與大眾化應用,更好服務廣大冰雪運動愛好者。

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也強調,冬奧會上應用的科技成果,既是本屆冬奧會的寶貴財富,也是北京推動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

“在後奧運時代,我們將在城市發展中持續為“科技冬奧”成果提供應用場景,使冬奧科技成果從冬奧會走向城市發展的‘應用場’,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推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強大動力。”許強説。

冰雪傳奇將繼續上演,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在北京冬奧會,二者的邂逅成就了動人故事,它們攜手奔赴的未來,必將更加精彩。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10

志願者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基石。北京冬奧會上,他們服務於閉環駐地,悉心接待,事無鉅細;他們忙碌在賽事場館,引導觀眾,維持秩序……他們堅守在體育競賽、語言服務、新聞運行等41個業務領域,熱情服務,青春洋溢。他們在整個冬奧會過程中,詮釋和踐行着“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極大地豐富了奧運會的文化內涵,為奧運夢添彩、為中國夢助力,這是志願服務精神的註腳。

奧運會既是運動員的盛會,也是志願者的盛會。隨着20__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20__年《志願服務條例》的實施和20__年北京冬奧會的感召力,我國志願者隊伍越來越壯大,志願者服務更是有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20__年北京冬奧會的志願者實名制報名人數高達115萬人,後來有1.8萬人通過培訓合格後成為賽會志願者。志願者服務已成為展示北京文明風貌的“金名片”,志願者們用燦爛的笑容、友善的眼神、温暖的言談、勤勉的行動,向他人傳遞温暖、友愛、團結和奧林匹克精神,向世界展示最美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譬如:美國運動員特莎·莫德與志願者孫澤宇互動故事已經成為一段佳話,並衝上海外社交媒體的熱搜榜,趙立堅也為此打Call,但這只是北京冬奧會上廣大志願者的一個縮影。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11

以火炬點燃冬奧,用體育講中國英雄故事。奧運火炬生生不息,點亮的不僅是冬奧,更點亮了人類的奧林匹克精神,讓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以體育為橋樑,讓世界各國更好地溝通交流。“人生能有幾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冬奧夢,不僅是世界各國奧運健兒在競技場上的較量,更是每一個人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試金石”。用體育展現中國奧運健兒敢於爭先、敢於爭第一的英雄姿態,也讓更多的正能量匯聚,讓新徵程澎湃新動力。

以夢想書寫冬奧,用體育講好中國健康故事。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國民身體素質是國家“硬實力”的一種表現,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承載了我們的奧林匹克夢想,更藴藏了健康密碼。“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每一個人都是延續夢想的追夢人,冬奧賽場上的每一枚“獎牌”都是奮鬥者的榮耀。我們要在冬奧賽場上,更好地講好健康故事,點燃更多人蔘與體育運動的激情。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12

“從申辦冬奧成功伊始,‘科技冬奧’就成為冬奧籌辦工作的關鍵詞之一。”在此前舉行的北京冬奧組委科技冬奧發佈會上,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總結過去幾年的“科技冬奧”工作“有規劃,有成效,有期待”。

這的確是一場準備充分的戰役。

時間回到20__年7月3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20__年冬奧會舉辦權進入最後角逐環節。主席的聲音傳遍世界:“我相信,如果各位選擇北京,中國人民一定能在北京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

當巴赫念出“北京”那一刻,神州歡騰,世界矚目。

自此,“雙奧之城”如何續寫奧運輝煌,成為北京和中國的大課題。

在北京獲得20__年冬奧會舉辦權後不久,科技部在總結服務20__年北京奧運會、20__年上海世博會和20__年廣州亞運會做法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冬奧會的特點和需求,提出“科技冬奧”的初步設想,報中央領導同意。

次年,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精心策劃,研究制定了“科技冬奧(20__)行動計劃”。

其必要性不言而喻。我國冬季運動項目整體實力與世界水平存在差距,亟須藉助科技的力量在短期內補短板、強能力;長期以來冬季運動裝備特別是競技用高端裝備一直被西方發達國家壟斷,我國亟須攻克相關核心技術,培育人才和產業;奧運會是展示國家形象和創新實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助推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契機……

計劃有了,機構有了,要如何具體推進,以什麼為抓手?

20__年春天,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接到一個任務,上述問題有了答案。

“科技部的同志找我談,説準備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裏設立一個‘科技冬奧’重點專項,詢問我是否能擔任這個專項的專家組組長。”範維澄回憶。

作為火災科學與安全工程領域專家,範維澄開始有點懵:“我雖然還算熱愛運動,但並不是體育方面的行家。”

“他們跟我解釋,冬奧賽事涉及的面太寬了,需要多領域、多學科交叉的融合協同。”範維澄説。

要辦好冬奧會,為它提供科技支撐,需要一個統籌領導過多領域、多學科、多部門,有應對複雜局面經驗的專家領銜。從這個角度看,範維澄無疑是合適人選。他所在的公共安全領域本身跨度就非常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公共衞生等領域的項目構思和立項,他都參與過。

“反正簡單地説就是‘科技冬奧’這個領域沒有內行,都是外行,大家從外行裏邊把我找着了,那我就努力做。”範維澄笑着説。

“科技冬奧”千頭萬緒,專項從哪兒切入,怎麼才能抓住重點?

“‘科技冬奧’專項的實施框架是根據書記對冬奧會的指示來制定的。”範維澄説。

除了“精彩、非凡、卓越”的承諾,20__年8月20日,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作出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重要指示,為如何籌辦冬奧會提供了根本遵循,亦為“科技冬奧”重點專項的實施指明方向。

根據書記的指示,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地方提出,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8個方面統籌設計重點任務。

在此基礎上,最終專項確定了科學辦賽、運動科技、智慧觀賽、安全保障、綠色智慧示範5個大方向。

20__年初,第一批“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指南發佈。

發令槍響起,一場時間緊、任務重的科研大攻關開啟。

最大的難點是各方對冰雪運動了解太少。

“由於寒冷氣候地域分佈的原因,我國冰雪運動的基礎相對薄弱,冬奧參賽項目不全,大型冬季項目競賽體系及備戰經驗相對缺乏,備戰冬奧的全面訓練參賽體系更是需要重新構建,科研與科技服務成為冬奧備戰的直接需求且挑戰巨大。”“科技冬奧”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廣東省體育局教授李捷分析。

正因底子薄、基礎差,科技之於北京冬奧會的意義更大。實際上,科研攻關本身同樣面臨巨大挑戰。

作為國家體育總局奧運專家組成員,李捷在夏季奧運項目訓練方面有着豐富經驗,有關冬奧項目的積累則少得多。中國體育界和科研界的大部分人員亦如此。

李捷分析,以運動科技為例,因為冬奧項目的特殊性,如何通過科技輔助提升運動員競賽表現水平,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都是全新的課題和科學挑戰。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13

為加快推進“科技冬奧(20__)行動計劃”,20__年,科技部會同北京市、河北省政府及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成立了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為組長的“科技冬奧”領導小組。

與此同時,北京市、河北省一方面組織本地科技力量承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另一方面設立了省級“科技冬奧”專項。北京冬奧組委制定了《科技冬奧重點項目實施方案》,圍繞冬奧會籌辦的重點場景全面推動項目成果落地應用。

20__年12月,科技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簽訂“科體協議”,建立“科體協同”工作機制,重點圍繞“辦賽精彩,參賽也要出彩”的目標,開展冰雪運動科技、冰雪運動裝備和器材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國家體育總局研究提出參賽等方面科技需求,並積極推動項目成果在國家隊訓練和比賽中落地應用。

為直接、準確對接需求,“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創新實施機制,由科技部會同北京冬奧組委、體育總局等用户部門和北京市、河北省等屬地單位,按照“三個共同”,即共同凝練科技需求、共同設計研發任務、共同組織項目實施,保障任務可落地、可實施、能應用。

在此基礎上,精準部署研發任務,創新項目形成機制。例如,對冬奧場館類任務,直接由業主單位作為項目主體,實現項目研發和工程建設的深度融合;對火炬研發任務,實行“揭榜掛帥”機制,實現項目研發與最終用户北京冬奧組委的精準對接。

“‘科技冬奧’重點專項確實解決了很多關鍵性的技術難題,而且成果最終都應用得很好,這與專項立項時就緊扣需求,緊緊圍繞為冬奧會服務分不開。”喻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範維澄認為,專項面向北京冬奧會重大需求提供創新供給,目標任務的實現體現在“應用”和“帶動”效應上,突出科技創新成果的集成、示範。

基於此,專項在實施過程中強調邊研發邊應用。

“專項採取項目羣管理機制,圍繞任務目標和重點問題,加強同類項目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以項目羣為單元組織做好技術成果落地,利用測試賽推動項目技術成果的集成應用、測試和全面展示。”科技部社發司司長祝學華表示。

李捷補充説:“還有一點特別好的是,項目管理專業機構——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建立了定期調度工作機制,組織項目承擔單位與用户單位定期召開調度會,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0__年10月份,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部長李萌會同北京冬奧組委、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河北省有關負責同志調研“科技冬奧”工作並召開專題座談會,部署推動倒計時100天“科技冬奧”衝刺任務。

在北京冬奧組委賽時指揮體系的領導下,“科技冬奧”領導小組還成立了賽時臨時工作專班,全面跟蹤“科技冬奧”技術成果在賽時應用情況,與項目承擔單位現場保障人員、賽區場館業主、屬地管理部門等保持密切溝通,及時瞭解並協助解決項目成果在冬奧會賽時應用中遇到的困難,確保各項新技術用得上、用得好。

最終,圍繞場館、運行、指揮、安保、醫療、氣象、交通、轉播、觀賽等關鍵場景,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發的200多項技術成果在測試賽、運動員訓練、正式比賽中開展了示範應用,為北京冬奧會高質量辦賽和高水平參賽提供了有力支撐。

“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中國體育代表團整體表現出色,我們實現了全項目參賽,多個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科技對訓練的強有力支撐。”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副司長評價。

在祝學華看來,“科技冬奧”不僅僅是科字口組織的,而是在各部門和地方支持下,廣大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科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在工作中滲透“科技冬奧”的理念,實施科技研發項目,集成應用我國多年來在相關領域的科技成果,為更好辦賽、參賽、觀賽提供了科技支撐。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14

團結合作,凝聚世界力量。面對重大風險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團結起來才是正確選擇。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結合全球發展大勢,北京冬奧會在“更快更高更強”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團結”,這使得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昇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人民都應該攜起手來,不斷加強團結和合作,加強交流溝通,從而凝聚起推動全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眾志成城,展現中國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這是北京冬奧會舉辦不容忽略的背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上下努力,中國抗擊疫情取得積極進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彰顯的是同胞之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衞戰等,體現的是中國人民的眾志成城。中國抗擊疫情取得積極進展,這也為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奠定堅實基礎。不得不説,這就是中國力量!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北京冬奧,正在深刻地詮釋着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內涵,同時也有力地呼籲,我們應該更團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成為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科技冬奧照見創新中國心得啟迪2022 篇15

由於冬奧會的舉辦,北京在今年春節,又一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從20__年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20__年的“一起向未來”,中國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北京也成為了全球首個“雙奧之城”。中國也以實際行動向全球證明,我們始終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弘揚者,是奧林匹克理想的堅定追求者。

不忘初心,弘揚奧運精神。為和平而生,因和平而興。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離不開和平二字,守護人類和平,為世界和平不懈努力奮鬥,這是奧林匹克運動最原始的樣子。面對全球區域風險衝突加劇,單邊主義盛行、全球經濟壓力下行等現象,北京舉辦冬奧會,就是要表達出我們應該不斷堅守維護世界和平的初心,努力化解分歧,消弭衝突,真正地弘揚奧林匹克精神。

傳承創新,振奮中國精神。在傳承中創新,才能更好地與時俱進,從而實現新突破新發展,奧林匹克運動亦是如此。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大量中國元素與奧林匹克運動進行有機融合,在充分表達奧運精神的同時,也讓中國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是開放的中國,我們有傳承更有創新,中國願意同世界其他各國一起,為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