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8月讀書心得(精選19篇)

8月讀書心得 篇1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8月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我是一個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你在為誰而工作》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從中我學到了許多對我一生都有益的東西。在這些中,我覺得首先我要學的就是對工作的態度——敬業。

作為一個新人,很多時候,都會做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但我覺得不屑於做具體的事,不屑認真對待小事和細節,就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成功。在工作中,是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拋棄。同樣是做小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成就。如果不屑於做小事,就可能只會在工作中打發時間,所以我必須積極工作,把做小事作為鍛鍊自己、深入瞭解業務知識、熟悉工作內容的機會,利用小事去多方面體味,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我必須充分利用時間來換取其他的資源,不能白白浪費時間而沒有任何收穫,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就必須在工作初期從經手的每一件瑣事,每一件小事中得到鍛鍊。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軌跡,有的人成為業務骨幹;有的人一直碌碌無為,不被人知曉。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造就我們,改變我們?是“態度”!態度是內心的一種潛在意志,是個人的能力、意願、想法、價值觀等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外在表現。我認為我的工作態度,就應該是勤勉進取,決不能得過且過。工作態度決定工作成績,只有保證自己有了積極進取的態度,才能走向成功。當然,我知道堅持這種態度很不容易,但只有這種態度成了我個人價值的一部分,才能體驗到他人的肯定給我的工作帶來的樂趣。

敬業的態度在工作中就是要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使自己的工作放射出光彩。我剛剛開始做記者,許多方面還是一片空白,在這種情況下更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多向別人學習,隨時準備把握機會,把交付的任務出色的完成。一開始,就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要了解自己需要做哪些事,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熱情、想象力和創造力,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用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稱職、值得信賴的人。

敬業在工作中就是要求立即行動,決不拖延。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拖延時間而心生反感,結果是又拖延一次,三番五次之後,這件事情也就成了歷史,而自己也對這種拖延的行為習以為常了。拖延會侵蝕人們的意志和心靈,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揮,大家都知道拖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不會使問題變得從容,但拖延卻能時常操縱我們的思想。作為剛開始走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説,在工作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的不順和困難,因此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是拖一天是一天,還是積極尋求辦法解決,將對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必須從現在開始就養成做事從不拖延的習慣,時刻提醒自己工作還在等待着我,每天要問問自己:“今天工作你完成了麼?”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將心態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都視為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現,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的心不甘情不願,於私於公都沒有好處。

8月讀書心得 篇2

通過近段時間廉文推薦的學習,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廉潔從政意識,自覺加強從政道德修養。作為一名政府工作人員,要在本職崗位上做到廉潔從政,關鍵要做到以下四心:即平常心、責任心、進取心、廉潔心。

保持平常心是基礎。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紅塵滾滾,誘惑紛紛,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顯得尤為重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要徹底清除“官本位”意識,保持一顆平常心,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表裏如一,不因崗位的調換,職位的變遷而有所變化,自覺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勝不驕,敗不餒”,始終立足本職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保持責任心是關鍵。權力是一種責任,權力越大,責任越重。規劃設計關係到城市建設全局,責任重於泰山。我們應深感責任之大,化壓力為動力,切實做到對崗位負責,對人民負責。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計較個人得失;要克服華而不實,漂浮虛榮的工作作風,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對工作勤勤懇懇,求真務實。做到警鐘長鳴,防微杜漸,真正把全部心智用在工作上,用在為羣眾謀取利益上。

保持進取心是動力。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我們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能力水平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不斷創新,要適應朝代的潮流。因此,經常保持一顆進取心,多一份主動,多一份努力,加強理論學習,吸納各種知識,不斷更新思想觀念,鋭意創新,適應時代與社會的發展,自覺做到立足本職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保持廉潔心是保證。廉潔自律是我們應該具備的思想品德修養,也是基本的行為要求。要抵擋住各種物慾的誘惑和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健康地成長,必須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要求,不斷加強黨性鍛鍊,正確對待權力、地位和自身利益,永遠做人民的公僕;必須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保持正確的人生追求,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分得清黑白,辨得清真偽,看得清是非,克己自律,嚴於自察。

通過“讀書思廉”活動,使我清醒地看到,我們要真正保持正常心態,保持人生清廉,只有勤奮學習,加強廉政建設,自覺接受羣眾監督,抵擋不良風氣的侵蝕;要自覺實踐“----”的重要思想,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要恪守為民之責,紮紮實實為老百姓辦事,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時時嚴格要求,事事嚴於律己,始終保持思想道德的純潔性。

8月讀書心得 篇3

由瑪格麗特·米切爾著作的長篇小説《飄》,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貴族的生活。

這部作品塑造了一位具有叛逆性格喬治亞貴族女性斯嘉麗,講述了她與朋友、家人、情人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內戰爆發期間、以及戰後重建時期的生活;同時也講述了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的愛情故事。

整個故事情節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亞特蘭大淪陷時,斯嘉麗逃往塔拉莊園的那一段。1864年8月,亞特蘭大淪陷之際,韓媚蘭臨盆在即,斯嘉麗不顧自己的安危,留下來為其接生。在北軍進程之前,白瑞德護送斯嘉麗和韓媚蘭母子出城回塔拉莊園。

途中,白瑞德參加南軍,讓斯嘉麗獨自駕着馬車護送韓媚蘭母子趕回塔拉莊園。在這段漫長的逃亡之路中,充滿了坎坷與艱辛,斯嘉麗隨時都有可能被路上突然冒出來的北軍或劫匪殘害,但憑藉着自己的智慧與勇氣以及愛爾蘭人特有的強悍品質,斯嘉麗終於戰勝了困難挺起來了,帶着媚蘭母子安全回到了塔拉莊園。這段讓人揪心的逃亡歷程讓人着實佩服斯嘉麗的偉大與不凡。

體現了斯嘉麗強悍女性本色的還有她極強的責任心。在遭到北軍洗劫之後,斯嘉麗的母親去世,父親連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了,兩個妹妹有重病在牀,沒有食物。此時,19歲的斯嘉麗獨自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她心底裏有個強烈的願望,她要靠自己的雙手重振塔拉莊園昔日風采。看到這裏,我不由的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對這位偉大的女性肅然起敬。

本篇小説最成功的地方應該是在對人物的性格特徵方面的刻畫。斯嘉麗,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作為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性,能為自己的土地爭取到最大的利益,除了聰敏、智慧、還有勇氣、毅力與責任心。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管在什麼困境中都能生存。她不完全依賴於男人,是個積極進取且新手承諾的女性。  當然,僅有有點而沒有缺點的認識不完整的,也是不存在的,本篇小説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有她身上所暴露出來的人性的缺點。她自私、虛榮和冷漠等,讓我們感覺這個人物形象很真實,雖然“不完美”,但卻很豐滿。再説白瑞德,他的男性形象被許多女性所推崇,這主要歸功於他對待感情的執着。

他是個有政治主見、立場堅定的男人,但又不忘本。他表現玩世不恭,愛一個人卻智與感情,冷酷與柔情的衝突,在他身上表現為矛盾的統一體。因此,白瑞德這個男一號的形象塑造的也相當“完美”。

從這篇小説中,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用自己的智慧與毅力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與困難,還要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對我們付出的感情,不要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到那時,悔之晚矣。因此,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每一分來自他人的唉,也儘量用自己愛去回報愛我們的每一個人,不要讓自己的生命留下過多的遺憾。

8月讀書心得 篇4

“有一種小説學,小説有一定的寫法,一定要具備某幾種東西,一定學得像巴爾扎克或契訶夫的作品那樣。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説。”

——蕭紅

也許正是因為欣賞蕭紅女士這種不凡的寫作風格,欣賞她雖然短暫但卻充實飽滿的生活而被她的小説深深吸引。

今年寒假有幸讀了以她其中一篇代表作《小城三月》為名的同名小説集,我這才發現自己已經漸漸走進了她的世界,才開始真正地認識蕭紅,理解她的精神。

無論從《手》到《牛車上》到《山下》到《後花園》到《小城三月》到《呼蘭河傳》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自身的獨特氣質和她本人對於小説的不同的詮釋方式。就像她自己所説的那樣,她並不拘泥於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小説。她認為人應該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文學,表現文學。她在《小城三月》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表現了她的獨創性。蕭紅女士深具衝破現存小説格局的魄力。她成功地打破了介於小説與非小説之間的厚障重壁,創造出了一種介於小説與散文詩之間的新形式。然而她的作品也不失那種女性作家特有的纖細敏鋭。她的描寫精緻別樣,使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她的作品包含的巨大文化含量和獨特的生命體驗。

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手》。她所描述的不僅僅是一雙普通的手。它被“發黑”、“發青”這兩個詞概括地淋漓盡致。這雙手在文章的開頭就已給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讓人在開始就產生了一種厭惡感。這雙手貫穿了小説的始終,它幾乎成了這篇小説中的專有名詞,也成了主人公的代名詞。然而作者要表達的不僅僅只是這麼一雙特殊的令人厭惡的手,也不是為了讓人厭惡而塑造這麼一個人物。她述説了一個出身農村染房的鄉村女孩來城市學習的一段經歷。然而,這個人物自始至終都受到人們的歧視。雖然她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但依然無法改變人們對她的看法。她所得到的只有嘲諷。她及她的父親帶着希望來到學校,卻滿載失望地離開。似乎這雙發黑發青的手就是她的身份證。然而她就像永遠無法洗淨那雙被顏料玷污的手一樣,永遠無法改變那些所謂城裏人對她的根深蒂固的偏見。

文章以語言描寫為主要的表達方式。校長對她的陰冷的語氣,同學們尖酸的諷刺,以及她質樸、厚道的話語和父親對女兒充滿希望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人物的形象。文中許多極為細緻的神態描寫也生動得表現出了人物的心理話。而文章也以“我”的心裏變化為線索。“我”從對她有一種莫名的抗拒到對她有一絲好感到她離開時的一線惋惜,表現了“我”的無奈、同情。這雙手將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它不僅向我展現了這些人物,也向我展現瞭如此一個社會,如此一種氛圍,留給人無限的思考空間。

而這本小説集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值得一讀的。不管是《小城三月》還是《曠野的呼喊》等等都與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繁華世界全然不同。它似乎帶着我走進了不同的世界,讓我去了解一種風俗,一種文化,一個社會,一種生活……顯然,這種筆觸與如今商業性極強的文學作品有着天壤之別。蕭紅女士通過該書所要表達的那種對人性美的追求是值得我們這些青年好好細讀的。

蕭紅女士的生命雖然如此短暫,但她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小城三月》,一本懷舊經典的小説,就像一杯陳年老酒,香濃四溢,使人回味無窮!

8月讀書心得 篇5

都説信合人是平凡的,但我覺得能在平凡中堅持就是偉大;都説信合人是奉獻的,但我覺得默默奉獻就是光榮;都説信合人是寂寞的,但我覺得寂寞的信合人有着自己的輝煌。進入農村信用社工作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於小處我看到了每個基層小社裏的工作人員與羣眾溝通交流、為人民服務,於大處我看到了農村信用社在銀行系統的大浪潮裏一路披荊斬棘,穩步前進。可以説信用社見證了我的健康成長,也可以説我親身經歷着信用社系統的逐步發展。身為一名信合人,我想我是自豪的,面對這些取得的成績,我想所有信用社人都是驕傲的。

這次省聯社開展的“讀書學習創先爭優”為主題的讀書月活動,既是貫徹黨的xx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適應全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也是推動省聯社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落實省委省政府“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任務、促進全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我係統的研讀了活動推薦的書籍,通過此次學習,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了自己的個人修養,收穫了很多心得。我認為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

(一)作為一名信合人要始終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狀態,時刻以一名合格的信合員工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職工作,潛心鑽研業務技能,使自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着,為信合事業發出一份光,一份熱。作為一線員工,更應該將強自己的業務技能水平,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更好的為廣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準確的服務。以“客户滿意,業務發展”為目標,搞好服務,堅持做好“微笑服務”,耐心細緻的解答客户的問題,遇到不講理的客户,也要試着去包容和理解;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讓每一個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二)積極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能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刻苦鑽研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忠於職守,盡力而為的。作為臨櫃人員,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工作要特別注意比較細節的東西,比如匯款的帳號、户名、匯入行……和最為普通的存取款業務,哪怕只是多一字,少一字,多輸入一個零,少輸入一個零,都有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小方面來説可能會給個人帶來經濟、名譽方面的損失,嚴重點的話甚至會惹上官司,使單位的聲譽和經濟受到損害。

作為服務人員我切身的體會到“顧客永遠是上帝”這句話的含義。客户總是形形色色的,而我們總是以客户為中心,努力滿足客户的合理需求,在維護銀行利益的前提下,多為客户謀利益。比如辦理定期存單取現時,我總是特別留意存單的到期日,若未到期,就看是否可以辦理不提,能不提的,就儘量替客户辦理不提;若存單快要到期,就及時提醒客户是否到期後再來支取,使客户存單利息損失降到最低點。我們有時也哀歎客户提出的要求太過無理,有時對顧客囉嗦的詢問不耐煩,有時對客户的不配合感到懊惱。可靜下心來,為什麼總把問題搭在顧客身上,怎麼就不想想自己:你的業務技能是否合格?你工作的時候是否帶有個人情緒?你與顧客溝通的方式是否得當?換個角度思考,也許無理的是我們呢!如果繁雜的業務令你措手不及,説明你還不夠精業;如果帶着個人情緒去上班,説明你還不夠敬業;如果不懂得如何跟顧客溝通,説明你還不夠專業。

在日常生活中,領導和同事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這裏的同事很照顧我,在我不懂的時候,他們耐心的給我解釋,在我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給我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信用社就像一個温暖的大家庭,對於同事們,我懷着深深的感激。

很幸運能夠成為信合大家庭的一員,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我感受到了信合大家庭的温暖,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加緊學習,更好的充實自己,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來迎接新時期的挑戰,為信合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綿薄之力。

8月讀書心得 篇6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着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着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裏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裏;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

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8月讀書心得 篇7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敍,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説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裏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裏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裏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

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

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我的體會: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説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忽視;;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説「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啟發: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8月讀書心得 篇8

合上《呼蘭河傳》,腦中縈繞的是蕭紅作為一位女性,在創作中對於時間和空間的審視,從某種意義上説,“呼蘭河”就是蕭紅途經的所有地方,有蕭紅生活過的全部歲月。

“呼蘭河”就是蕭紅靈魂的肉身:她的起源與歸宿。作品通過對自己故鄉的回憶,以樸素率直、悽婉細膩的筆調,真實而感人地再現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揭示了舊的傳統意識對人民的束縛和戕害,表達了她對家鄉人民苦難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對舊風俗、舊習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對蕭紅來説,“呼蘭河”顯然是一種意味深長的空間形式,它同時是一條綿延的具有貫穿性的線(河)和一個固定的點(城);事實上,它象徵性地暗示了蕭紅生命的兩重性:對流浪與安居有着同樣強烈的渴望,這樣,蕭紅的“呼蘭河”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得以凸現。一方面,“呼蘭河”在某種空間———東北小城,和時間 ———蕭紅十六歲以前的歲月上靜止着,作為一種有效的參照物和目擊者,見證着蕭紅的“在”與“不在”;另一方面,它又流動不息,穿越眾多認識紛紜和離合聚散,與蕭紅一起經歷一次又一次出走,體驗生命的創痛和無奈。始終在她心裏,大門外的流浪者,在沒有回憶的空虛的景色中,我們每一個人帶着一甕家鄉的土,很久以來收攏來的能摸得着的土。

值得一提的是,“呼蘭河”在蕭紅那裏極具私人性和獨特性,它更多地屬於蕭紅的個人體驗:她的想象、記憶、夢幻和文字———屬於蕭紅的心靈空間和私人地圖。在香港,“呼蘭河”以話語的形式公開而完整地浮現,這使蕭紅在世的最後一個空間香港和最初的空間呼蘭河有某種程度的混淆。換句話説,文字、記憶和幻想吞噬了蕭紅的現實生活,香港作為一個現實空間,開始出現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和縫隙。這種空間的相互重疊和彼此滲透緣於一種相似的寂寞。

蕭紅有一個寂寞的童年,“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是寂寞的。蕭紅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寂寞環境中過去的,寂寞從此像烙印一樣深深留在她心靈上,即使許多年過去了,即使她從最北端走到了最南端。她仍然是寂寞的:在香港,“生活是寂寞的,心境是寂寞的,在醫院裏她自然更加寂寞了。”這種寂寞對她是可怕的,也是最大的威脅,皖南事變以後的香港文壇,其實是熱鬧、空前活躍的,而蕭紅感到寂寞是難以索解的。這是個“廣闊的進行着生死搏鬥的天地”,一個“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一個小女孩的寂寞心境,被遺忘、被忽略、被批評,甚至被誤解。

蕭紅唯一可以把握的,可以和她呼應的,只有自己的童年記憶了,以寂寞的心境,回憶她那寂寞的幼年———這可以解釋蕭紅在《呼蘭河傳》裏,幾乎竭盡全力地抓住了一個又一個童年細節,像要抓住些什麼,把自己從虛無中解救出來。

作為一名女性,她是孤獨和寂寞的。青年時逃婚離家,與蕭軍相戀、結婚、離異,孩子夭折,受病痛的折磨與病中無人照顧,直至孤寂的死去,年僅31歲。她的人生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人生的遭遇、心靈的創傷和文學天賦,成就了蕭紅的文學創作。她以女性視角對生命進行了獨特的觀察和敍述,使悽迷哀婉的氛圍貫穿作品。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這種感受和體驗在蕭紅的另一部代表作《生死場》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相同的寂寞,使蕭紅的過去和此刻,遠方和此地相互滲透,這種滲透中包含了吸引與排斥、擁抱與抵制、清晰與模糊、凸現與隱匿等諸種可能性。在《呼蘭河傳》裏,蕭紅充分顯示了一個出走的靈魂,對肉身的曖昧情緒:她所渴望的,也是她深深恐懼的;她想靠近的,也是她曾經拒斥的;她已放棄的,其實一直深深糾纏;她勇往直前,卻只為了落葉歸根。

她離開時,沒想到要回來。她回來時,卻是永遠離開。

“呼蘭河”成了蕭紅擁有無法統一、永遠矛盾着的女性空間的象徵。她或者留在這個固定空間裏,享受穩定、可靠、安全、温暖,同時忍受沉悶、單調、壓抑、封閉,甚至窒息;或者像水一樣四處漂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地流浪,同時也要面對孤獨、受傷、各種陷阱、無法識別的危險以及風風雨雨。這種尖鋭衝突着的空間意識是一種截然對立、不能調和的空間,但蕭紅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猶豫反覆,她的生命力也被慢慢地侵蝕,損耗殆盡。既“極端渴望能自持自立”,又 “極端需要依靠他人,特別是男人”的蕭紅,終其一生都沒有解決內心的矛盾。

《呼蘭河傳》,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稱“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部作品的完成,標誌着蕭紅文學創作已進入成熟時期。

8月讀書心得 篇9

《山居歲月》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山姆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尋找曾祖父留下的葛博禮農場,而走進了大森林,開始了森林裏的生活。

書中是這樣描寫的:紐約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離開了家,走向了大森林。他在去之前準備了一把鋒利的小刀、一捆很結實的繩索、一把大斧頭、一些打火石和一些鋼片。看到這裏,我不禁感歎:“哇,去森林要帶這麼多的東西呀!”我也認識到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而且對山姆而言,他要在那裏渡過漫長的一生,並不是像遊客一樣只在那裏旅行或露營,因為那裏是他的“故居”。

我讀了這篇文章後,也有一些躍躍欲試的感覺,因為我知道了去大森林探險需要帶什麼東西了,還知道鹽是人體必需的,外出一定得要帶足夠多的鹽巴,還要帶足夠多的水。水可是占人體75%的,在野外生存還需要食物,必須在池塘邊露營,因為在河裏可以撈到點貽貝吃。

我非常想要去大森林,因為我們現在對大自然瞭解的太少,我們應該融入大自然,傾聽大自然的語言,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我想對全世界説:“我們的生活太科技化,完全沒有考慮到大自然的心情。多去了解大自然,會對我們生活更有幫助。”

8月讀書心得 篇10

讀完了《愛的教育》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裏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為什麼愛的教育被評為愛的魔法書的原因。《愛的教育》告訴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而已。一想到自己曾經忽略一些平凡而又温暖的細節時,心就好痛。我真的很後悔沒有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次當要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貴。是的,人們總是那麼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應該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儘管我知道時間不會給我多餘膠捲,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為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儘管幸福那麼短暫。《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着這個問題,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温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為什麼呢?我思考着。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為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為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8月讀書心得 篇11

合上《呼蘭河傳》,腦中縈繞的是蕭紅作為一位女性,在創作中對於時間和空間的審視,從某種意義上説,“呼蘭河”就是蕭紅途經的所有地方,有蕭紅生活過的全部歲月。

“呼蘭河”就是蕭紅靈魂的肉身:她的起源與歸宿。作品通過對自己故鄉的回憶,以樸素率直、悽婉細膩的筆調,真實而感人地再現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揭示了舊的傳統意識對人民的束縛和戕害,表達了她對家鄉人民苦難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對舊風俗、舊習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對蕭紅來説,“呼蘭河”顯然是一種意味深長的空間形式,它同時是一條綿延的具有貫穿性的線(河)和一個固定的點(城);事實上,它象徵性地暗示了蕭紅生命的兩重性:對流浪與安居有着同樣強烈的渴望,這樣,蕭紅的“呼蘭河”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得以凸現。一方面,“呼蘭河”在某種空間———東北小城,和時間———蕭紅十六歲以前的歲月上靜止着,作為一種有效的參照物和目擊者,見證着蕭紅的“在”與“不在”;另一方面,它又流動不息,穿越眾多認識紛紜和離合聚散,與蕭紅一起經歷一次又一次出走,體驗生命的創痛和無奈。始終在她心裏,大門外的流浪者,在沒有回憶的空虛的景色中,我們每一個人帶着一甕家鄉的土,很久以來收攏來的能摸得着的土。

值得一提的是,“呼蘭河”在蕭紅那裏極具私人性和獨特性,它更多地屬於蕭紅的個人體驗:她的想象、記憶、夢幻和文字———屬於蕭紅的心靈空間和私人地圖。在香港,“呼蘭河”以話語的形式公開而完整地浮現,這使蕭紅在世的最後一個空間香港和最初的空間呼蘭河有某種程度的混淆。換句話説,文字、記憶和幻想吞噬了蕭紅的現實生活,香港作為一個現實空間,開始出現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和縫隙。這種空間的相互重疊和彼此滲透緣於一種相似的寂寞。

蕭紅有一個寂寞的童年,“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是寂寞的。蕭紅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寂寞環境中過去的,寂寞從此像烙印一樣深深留在她心靈上,即使許多年過去了,即使她從最北端走到了最南端。她仍然是寂寞的:在香港,“生活是寂寞的,心境是寂寞的,在醫院裏她自然更加寂寞了。”這種寂寞對她是可怕的,也是最大的威脅,皖南事變以後的香港文壇,其實是熱鬧、空前活躍的,而蕭紅感到寂寞是難以索解的。這是個“廣闊的進行着生死搏鬥的天地”,一個“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一個小女孩的寂寞心境,被遺忘、被忽略、被批評,甚至被誤解。

蕭紅唯一可以把握的,可以和她呼應的,只有自己的童年記憶了,以寂寞的心境,回憶她那寂寞的幼年———這可以解釋蕭紅在《呼蘭河傳》裏,幾乎竭盡全力地抓住了一個又一個童年細節,像要抓住些什麼,把自己從虛無中解救出來。

作為一名女性,她是孤獨和寂寞的。青年時逃婚離家,與蕭軍相戀、結婚、離異,孩子夭折,受病痛的折磨與病中無人照顧,直至孤寂的死去,年僅31歲。她的人生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人生的遭遇、心靈的創傷和文學天賦,成就了蕭紅的文學創作。她以女性視角對生命進行了獨特的觀察和敍述,使悽迷哀婉的氛圍貫穿作品。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這種感受和體驗在蕭紅的另一部代表作《生死場》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相同的寂寞,使蕭紅的過去和此刻,遠方和此地相互滲透,這種滲透中包含了吸引與排斥、擁抱與抵制、清晰與模糊、凸現與隱匿等諸種可能性。在《呼蘭河傳》裏,蕭紅充分顯示了一個出走的靈魂,對肉身的曖昧情緒:她所渴望的,也是她深深恐懼的;她想靠近的,也是她曾經拒斥的;她已放棄的,其實一直深深糾纏;她勇往直前,卻只為了落葉歸根。

她離開時,沒想到要回來。她回來時,卻是永遠離開。

“呼蘭河”成了蕭紅擁有無法統一、永遠矛盾着的女性空間的象徵。她或者留在這個固定空間裏,享受穩定、可靠、安全、温暖,同時忍受沉悶、單調、壓抑、封閉,甚至窒息;或者像水一樣四處漂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地流浪,同時也要面對孤獨、受傷、各種陷阱、無法識別的危險以及風風雨雨。這種尖鋭衝突着的空間意識是一種截然對立、不能調和的空間,但蕭紅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猶豫反覆,她的生命力也被慢慢地侵蝕,損耗殆盡。既“極端渴望能自持自立”,又“極端需要依靠他人,特別是男人”的蕭紅,終其一生都沒有解決內心的矛盾。

《呼蘭河傳》,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稱“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部作品的完成,標誌着蕭紅文學創作已進入成熟時期。

8月讀書心得 篇12

揚花三月,故鬱傷城

榆錢微黃,楊花滿城。春意就在這一寸一寸的日子裏綠透了三月的原野,也綠透了少女的心。

三月春光美,情竇初開,煞憔悴。

當春帶着呼喚,帶着蠱惑,吹到每個人的心坎時,翠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戀愛了。 初見翠姨,印象深刻的是“她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着一種平靜的感情。”當我在腦海裏細細描摹着一個清末時期身着修身旗袍,宛如玉蘭般温婉可人的大家閨秀時,怎會想到,她竟是一個可以為了註定無果的愛情而死去的剛烈女子。

翠姨的妹妹是美麗的,她的美是姿容綽約的餘容,美得張揚。而翠姨的美,是安靜而內斂的,像是靜灑幽香的蘭花,窈窈窕窕的往那一站,卻是説不出的動人。

翠姨的妹妹是個可愛的女子,心熱,討喜,和平常女子一樣,喜愛着蕪蕪雜雜的衣裳,合乎着應有盡有的原則。如餘容一般,美得一覽無餘,美得盡收眼底。

翠姨卻是不同的,她是個有錢人家的姑娘,是看似再傳統不過了的女孩子,可她纖細而沉靜的身子裏,藏了多少大膽,甚至“要造反了”的念頭。她想讀書,想接觸洋文化,甚至想擁有自己的愛情。但這些都是當時所不允許的,於是她將那些熱忱的思想,連同對堂哥哥的愛意,都斂進了自己靜靜垂下的眼眸。她像一枝素白的玉蘭,美得雅緻精巧,美得惹人探尋。

翠姨的愛情是內斂的,是矜持的。她的愛情,是她的祕密,好像要被她帶到墳墓中去,好像天底下沒有一個人值得她訴説。就像她苦尋不得的絨繩鞋,她愛之如斯,但必得等許多人都採辦了,她才動心,才開始去找尋,可卻再得不着了。

她與堂哥哥相愛,又從不表露。就像看着自己喜愛的絨線鞋,她看守着她的愛情,一味地喜悦,一味地哀傷。她像一棵風雨中的蘭花,悽悽地搖晃,不屈不撓又無比沉痛地生存,她忍受着這社會給她帶來的一切,但又不甘心就此認命,她不願與她妹妹一樣,與這世間大多女子一樣,找一個好的夫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似風光的,痛苦的嫁出去,活完這一輩子。

翠姨看似守舊的心裏,是渴望着一些新的東西的,她喜歡上過學堂的“我”,喜歡各色的花邊兒,喜歡夏日流行的銀灰色市布大衫,也喜歡心裏那個埋得深深的,不願提及也割捨不去的愛情。

終於,翠姨也訂婚了,和她初初訂婚的妹妹一般,翠姨變得闊氣了,衣裳翻新,裝扮摩登,面上是白的粉,脣上是桃的紅,得盡了女人們豔羨的目光,但她在“我”的眼裏,卻是還沒有原來美麗。

翠姨待嫁的三年,大概是她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光,她待在“我”的家。在這個比較有勢力地位的家庭裏,孩子們接受了新潮思想,在“鹹與維新”的氛圍裏,翠姨找到了一種新奇的快樂。這裏的男女之間比較開通,他們一起嬉戲遊玩。一起演奏樂器,一起看花燈,一起打網球。沒有了封建的男女授受不親的芥蒂,翠姨的愛情,也就在這樣的家庭裏慢慢萌芽了。

可三年轉瞬,當翠姨婆家開始為她張羅出嫁,她才記起自己還有這麼一樁爹許娘配的婚事。矮小的丈夫,無愛的婚姻像一擊重劍砸在她的頭上,讓她惶恐。而採辦嫁粧期間,男學生們殷勤的體貼的尊重的招待更加重了她的恐怖。翠姨想起了她出嫁了的,卻常遭夫家打罵的妹妹。那如餘容般美麗的女孩子,在看似華麗的婚姻下,被折磨的一點點的衰敗。她不想如妹妹般過得痛苦。

翠姨對於出嫁的不熱心,對於讀書的強烈要求,外祖母終是許了的,她知道翠姨的心情,也想起了翠姨妹妹的遭遇。於是許了翠姨白天唸書,晚上回外祖母家。

翠姨在這段日子裏是十分痛苦的,她不能説出自己的心聲。“自己已經訂了婚,是一個人的未婚妻:二則她是出了嫁的寡婦的女兒,她自己一天把這個背了不知多少遍,她記得清清楚楚。”所以“她不能不想哥哥大概是那樣看她的”。於是她緊閉心扉,日漸憔悴。

翠姨用沉默掩飾自己的日漸絕望的心。婚期將近,她更加拼命糟蹋自己的身子,只求快死。無路可選時,死亡或許是種解脱。

堂哥哥來看她時,她平靜的笑着,説她的心裏安靜,説她所求的都已得到了。

而她畢生不可得之人,就在她的面前,茫然的看着她,不知道説什麼。

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從此天人永隔。而可悲的,卻是她所愛之人,至死未解伊人心。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這就是翠姨的愛,如蘭般內斂矜持,但卻至死不渝。而縱觀當時的時代背景,似乎就算翠姨勇敢的開了口,也是難有美好結局的。

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翠姨在最美的年華中愛上了一個人,又在最決絕的時刻封存了所有記憶。她知道這愛情不被允許,但從此,她的年華不朽,她的愛情無悔,她再不必眉頭深鎖,而可以永久地微笑了。

也許這樣是最美好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説君兮君不知。

又是一個三月,楊花舞雪,榆錢滿地,小城的春天似乎總是那麼短暫,就像那些轉瞬即逝的愛情。

生命維以不永傷。

還好翠姨,已帶着她的永恆,安然睡去。

8月讀書心得 篇13

名著積聚了作家深刻的思想內容,並給我們生動地展現出豐富的精神世界。親近名著,多讀經典名著作品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而一些哲理、啟示就藴含在其中。所以,我經常會閲讀名著,最近,我也品讀了一番由米切爾所著的《飄》。的確,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本書的女主人公是非常美麗的姑娘——思嘉,着重描寫了她留在後方家裏所飽受戰亂之苦的體驗和感受,從一開始對戰爭懷有崇敬心理、對戰爭全然的支持,到因戰爭而帶來的失去親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於失敗的命運以及戰後立志重建家園的艱辛歷程。

戰爭失敗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鬥志,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戰後支離破碎的生活。但是,我們這位女主人公則克服了失敗的心理,凜然面對嚴酷的現實,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難、重新前進在生活旅途上的強者。

在重重困難面前,她表現出了極其驚人的堅強和勇氣。思嘉在自己最困難的時期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塔拉是我的命運,是我的戰場,我一定要鼓起勇氣來戰勝它!”

是啊,她有着常人無法具備的堅強意志與樂觀向上的精神,她有勇氣,有毅力,永不言敗,即使遭遇人生的低谷,她還是會頑強的與困難做鬥爭,我們難道不該學習她那樂觀和堅強嗎?

海倫?凱勒靠着堅持不懈、樂觀向上的精神克服了自己的缺陷,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所以她成功了,夏洛蒂靠着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戰勝了傳統的觀念,寫下了《簡?愛》,所以她成功了,霍金靠着勇敢頑強、永不言敗的精神堅持學習科學,寫下了《時間簡史》,所以他也成功了……人生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在挫折面前,有太多太多的人靠着自己勇敢頑強、堅持不懈的意志最終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記得在聖誕節的時候,爸爸媽媽送給了我一個游龍板,我喜出望外,嚷嚷着要學。我迫不及待的踏上了滑板,可還沒等我開始滑,就已經失去平衡摔了一跤,爸爸媽媽趕緊跑過來扶起我,並鼓勵道:“沒有失敗,那會有成功?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你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

我又再一次踏上了滑板,這一次站穩了,我便嘗試着向前“扭”去,可沒滑多遠,又摔了個“狗啃泥”,這回我可再也沒心情、沒信心滑了!因為失去了堅強意志,因為失去了面對困難的勇氣,而半途而廢了。

我今後一定要像思嘉和其他有着堅持意志的人學習,面對困難和挫折,永遠都樂觀,永遠都堅強,做一個不畏困難的強者!

8月讀書心得 篇14

書還沒讀完的時候,就跑到噹噹上買了一本希羅多德的《歷史》。卡普欽斯基這個人的經歷呀,之前是一無所知,

看了介紹後大吃一驚,竟然在旅行中四次被判處死刑,而其中一次是由於劊子手喝的酩酊大醉拔不出槍來才逃過一劫。

中國人不懂的旅行和旅遊的區別,也憤憤不平那些老外為何悠哉悠哉地這裏玩上一兩個月,那裏玩上一兩個月。中國人典型的旅遊,

大部分類似有一年跟同事一起去的泰國,急衝衝地趕去看大象,大象看完趕去看海灘,再去看商店,最後去看人妖,那些人妖,

其實要是沒有中國人,泰國早就沒人妖了。

又好比那次我要去越南,朋友同事得知大多疑惑不解:越南比中國還窮,有什麼好去的呢?當然那次還算不上真正的旅行,但也不是走馬觀花了。

什麼是旅行?你別睬我,我只想到處走走,不行麼?

卡普欽斯基,這個人,是旅行到極致,就像那些登山的,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在那。

但卡普欽斯基還是文壇的重量級人物,六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這本書是卡普欽斯基被翻譯到國內的第一本書。

卡普欽斯基隨身攜帶着去旅行的一本書,就是希羅多德的《歷史》,而希羅多德的《歷史》,不是圖書館裏翻資料撰寫出來的,而是靠腳走出來的。

8月讀書心得 篇15

朱德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戰士和無產階級革命家、全國人民愛戴的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人民出版社的《戰爭年代的朱德同志》一共選收了十二篇會議朱德同志在革命戰爭年代從事革命活動的文章。用生動有趣樸實的語言介紹了朱德同志在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長針途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鬥爭生活。從書中深刻感受到朱德同志為爭取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勝利,緊跟---腳步,產檢和發展人民軍隊、建設和壯大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在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同志的鬥爭中,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勛;在現了朱德同志堅定勇敢地對敵鬥爭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以及他那無產階級的優良作風。朱德同志的一生,獻給了共產主義事業,堅持繼續革命成為他一生的信條。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朱司令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作出了傑出貢獻。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朱德同志懷着“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的決心,率領抗日將士揮師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朱德同志堅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抗戰,力挽狂瀾,為挺進敵後、開闢華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1940年5月,朱德同志從太行前線回到延安,協助__領導各敵後根據地的抗日戰爭。為克服陝甘寧邊區的嚴重經濟困難,朱德同志響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親自指導和推動大生產運動,倡導培育了“南泥灣精神”,成為人民軍隊的一個光榮傳統。

1945年4月,朱德同志在黨的七大上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總結了黨領導抗日戰爭的基本經驗。解放戰爭中,朱德同志參與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協助__指揮各解放區軍民,先後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朱德同志不畏艱險,深入前線,有效解決了各兵種協同作戰、後勤補給、軍工生產等問題。朱德同志親自指導解放石家莊戰役,為組織奪取大中城市的攻堅戰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殲階段,朱德同志協助__,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人民解放軍徹底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在中國大陸的統治,領導我們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朱德同志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同志不顧年事已高,在黨、國家、軍隊的重要領導崗位上,殫精竭慮,奮鬥不息,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初期,朱德同志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副主席,參與領導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和經濟建設。朱德同志是第一任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對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為在執政條件下加強黨紀黨風建設積累了重要經驗。朱德同志十分重視國防現代化建設,在人民軍隊革命化、正規化建設和各軍兵種創建發展、軍事院校建設、部隊教育訓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6年9月,在黨的八屆一中全會上,朱德同志當選為黨中央副主席。從1959年至1976年,朱德同志連任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會委員長職務,主持了170多次人大會會議,為國家政權機構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嘔心瀝血,日夜操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朱德同志參加革命70年,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幾個歷史時期,經歷過許多磨難和險境,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愛戴和崇敬。__稱讚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榮”。

在閲讀中,對朱德同志的熱愛和懷念不斷加深,同時也激勵我一定要繼承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意志信念,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為共產事業奮鬥終身。

8月讀書心得 篇16

三月春光美,情竇初開,煞憔悴。

從未有過一種心境,像滿懷渴望大膽追求那般撩人心脾;從未有過一種風景,像少女懷夢笑靨盛開那般美麗動人;從未有過一種愛情,像鬱結在心相思成疾那般傷感悲慟。

《詩經》中説:維以不永傷。可是翠姨,一個令人心疼的女子,被有始無終的愛情折磨、成傷乃至乾涸而死。

她很樸實,卻也喜歡新鮮的流行的東西;她很靦腆,卻也能為一雙鞋執著地跑遍全城;她很勇敢,卻懷揣愛情從不説出口;她依從父母,面對包辦婚姻只有暗自嗟傷;她沒有過人之處,但在精緻細節的刻畫下愈顯動人;她沒有太多的話,沒有太美的相貌,但她那悄悄沉澱至死不渝的愛情讓她煥發生之光輝,死之哀傷。

蕭紅的刻畫很細膩,雖從“我”的角度側面述説翠姨,但翠姨彷彿生活在了我們身邊,形象鮮明生動,我們為之感慨復歎唏噓不已。

我不想把這樣一個形象附以過多的時代背景和封建特色,僅僅從人的角度她就足以讓我們輾轉緬懷。

我見識過許許多多讓人感慨的愛情,如崔鶯鶯誓死不屈的愛情,杜十娘破釜沉舟的愛情,林黛玉悲傷辛酸的愛情,子君衝破世俗的愛情,簡愛堅強勇敢的愛情,等等。可翠姨的愛情又是區別於這些多種多樣的愛情的。她不喜歡母親給她定下的婚姻,卻接受了,而又遲遲不肯完婚;她跟表哥相愛,又從不表露,只是一味地喜悦,一味地哀傷。她像一棵風雨中的小草,悽悽地搖晃,不屈不撓又無比沉痛地生存,終不堪忍受抑鬱至死。

看完這篇小説之後,我久久無法從悲傷中返回,我為翠姨的死和整個世界的懦弱而悲傷。可是過後當我重新回憶,我發現我腦海中浮現的卻是翠姨的微笑,悠久而甜美的微笑。

她已經掙脱了現實的樊籬,擺脱了軀體的困擾,她的靈魂永生,她可以在精神上延續她的愛情、她的生命。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念君兮君不知”。而生之所依、愛之所伏卻讓翠姨得以永生,她再不必眉頭深鎖而可以永久地微笑。

三月的花開了,三月的花又謝了。翠姨的愛情之花開了,隨風消逝而去,卻又開遍了整個星空。

我想這便是永恆。

沒有禁錮,沒有紛擾,像櫻花盛開般爛漫;沒有痛苦,沒有哀傷,像撓撥金鼓般高亢。

只是生命,維以不永傷。

在這樣一座小城中,三月的花開了;在這樣一座小城中,翠姨的愛情之花開了。

在這樣一座小城中,悲情下的妖嬈之花開了。

8月讀書心得 篇17

自管理處開展“落實科學發展觀我與大橋共成長讀書月”活動以來,通過認真閲讀《用心做事》等書籍,深刻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用心做事,才能成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一、牢固樹立“工作無小事”的責任意識,樹立嚴謹細緻、一絲不苟、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風

1、要有敬業精神,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有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2、辦事要穩妥,處事要嚴謹,在廉潔自律上要求嚴格,嚴於律已,要起模範帶頭作用。

3、做人要誠實、正派,有高尚的品質,樸實的作風,公正的原則。所謂"高尚"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所謂"樸實"就是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只要把勁全使出來,就是一個好同志;所謂"公正"就是在原則問題上不能糊塗,不能像牆頭蘆葦隨風倒,看領導眼色行事;要能夠與人團結共事,而且具有良好的協調能力和工作方法。有了成績歸功於大家,出了問題要主動承擔責任。

二、認真學習和掌握做好本職工作必須的知識能力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只有平時注重學習,理解掌握有關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才能夠在工作中始終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較高的政治敏鋭性。

三、積極調整,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作為企業員工必須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

一是忠誠可靠,潔身端正。樹立全心全意做好服務的思想。在行動上要服從領導,對領導和各項決定要認真地貫徹執行,不得自行其事,一旦遇到領導作出的決定不妥或明顯失誤時,要出以公心,予以提醒,切不可為博得領導歡心而盲目服從,曲意迎逢。

二是任勞任怨,一絲不苟地做好本職工作。工作瑣碎、繁雜、單調、枯燥,這要求自己具有不為名、不為利、任勞任怨、甘當無名英雄的思想品德,經受得起各種誤解、委曲和挫折,胸懷要寬,肚量要大,要運用自己的智慧,既化解矛盾,又綜合協調,努力為領導分憂解難,把工作搞好。再有就是工作中難免出錯,也有不順心的時刻,只要心底坦然承認錯誤,加以改正,明天又是暫新的一天。積極調整,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工作要有激情,沒有激情就會遲鈍,不能進入工作狀態,更談不上創造性地工作。

三是團結同志,寬以待人。一個單位的同事,由於生活閲歷、工作經歷、文化層次、興趣愛好、職責任務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必須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對人寬厚誠懇,對事必須嚴謹認真,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協調工作。促進工作的高效運轉。

以上這些,就是我這一階段學習活動的心得體會,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我要更加深入、紮實的進行學習,使自己的工作水平取得進一步的提高。

8月讀書心得 篇18

課文中蕭紅的《小城三月》這部作品,反覆讀了幾遍,每讀一遍,心裏都會有莫名的失落,從初讀時的隱約的傷感,到最後似乎變得有一些沉靜,就像許多外國小説一樣,被時代背景所壓迫,深深的無奈,人性想要掙脱枷鎖觸碰美好時卻友被巨大的壓力所牢籠住。

終是被時代所絆住,悲劇收場,外國小説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艾米莉·簡·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就類似這樣,不過不同的是蕭紅作家的敍述方式以及各自的社會背景,作者那小孩般的平靜的敍述,似乎沒有很重的悲憫氣息,就像對於這個悲劇的最終的形成,似乎是早就註定的,它在那個陳舊、封閉、黑暗的社會裏也許不過是那許多不幸裏的千分之一,在一個沒有愛情的時代,婚姻只是一種人們習慣了的應有的無需任何感情來作為其根基的形式,只是那俗語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是這些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所謂倫理道德,阻攔了我們的女主人公追求其自身真正的幸福的道路,而在一種接受了新的思想的影響後,想要擺脱卻又無力擺脱舊的思想的左右,想要追求卻又不敢追求真正愛情的悲哀中無從選擇而最終悽楚的死亡。

她的死正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一個東方女性的愛情悲劇。 別林斯基説:“內容越是平淡無奇,越能顯出作者的才能過人”,在這個故事裏,一切都顯得那麼平淡,所有的情節彷彿司空見慣,就像你自己身邊的生活,它沒有像偵探小説裏那樣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它所有的那麼簡單,逛街,聊天,家庭的小小的音樂會,或是元宵節裏的花燈,你感受到的故事是那麼平常,但也正是在這麼平常的生活裏,這樣的悲劇不斷的上演,生活在歲月的年輪裏剝蝕着它的華美的色澤,也剝落了幸福和快樂。

翠姨她是這麼樣一個細緻的女人,當她那般想要買到那麼一雙絨繩鞋而終究不能如願以償時,她悲涼的感歎:“我的命,不會好的。”作者用一雙買不到的絨鞋做道具,巧妙地暗示了主人公的悲劇命運。生活的悄然流逝,讓這個最初單純可愛的少女對婚姻和命運日漸恐懼,更增添了作品的悽楚和悲涼。蕭紅對翠姨很少做直接的心理描述,但她的追求、嚮往、痛苦、幻滅的心理歷程,我們都感同身受、歷歷在目。

在那個時代裏沒有人理解她為什麼死去了,甚至連她摯愛着的我的堂哥哥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孤寂的死去,那種典型的東方式的戀愛,深愛着對方,卻始終不肯説出,只是深埋在心底,直到最後帶去墳墓,翠姨就是這樣不自覺的覺醒者,她的苦惱、哀怨以及小心翼翼,無不打着時代的烙印。她只能“一個人站在短籬前面,向着遠遠的哈爾濱市痴痴的望着”。即使和自己深愛的人單獨相處時,也是拘謹着,互相説一些言不由衷的空話,而且一聽到有人來,就趕緊慌亂地掩飾自己的窘態。只有在即將離開人世的彌留之際,四顧無人,才第一次失態的拉着愛人的手,“像要把心哭出來般”大哭。可是她的力量那麼單薄。命運真的存在嗎?在這個世界裏的某個角落,會有那麼一種無形的力牽引我們走向天堂或者走向黑暗的深淵,她的那顆小小的心裏滿足了,帶着那一點用她的生命換來的執着,她苦笑着安靜地離開了,她或許去了天堂,那片聖潔的純白的地方,然而她究竟得到了什麼,她的世界荒蕪一片,憂傷蔓延。

也許那些值得紀念的生命裏曾經確乎真實地快樂過,那些曾經的相遇,曾經在一起的日子,對她來説都是美麗的,正是為了這些美麗,她認為那些付出值得,她總是把自己看得過於卑微,那些過於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在她的眼裏是奢侈的,於是她羨慕着‘我’的“讀過書”,她羨慕着那種在她認為清白的出生, “她自覺地覺得自己的命運不會好的”,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她沒有發現自己其實是有那麼許多美麗的,她會沉靜而美麗地走路,會帶着一種平靜的感情講話,她甚至還會彈大正琴,會吹簫、吹笛子,她有着那麼多女孩兒所沒有的,然而她的萬般的美麗也沒能讓她逃脱這世俗的厄運,悲哀是早已醖釀着,她不能逃脱,沒有人逃脱。

就是這樣一個含情轉睇、顧盼生姿的婉約的女子,表面似乎不露聲色,而內心卻時刻忍受着劇烈的痛苦,她忠於自己的愛情,不惜以生命獻祭。三月的原野綠了,作者用散文樣的筆調開始訴説,又用散文樣的筆調結束了這一段悲劇的生活,春天的命運那麼短,像極了翠姨她的那段短暫也許美麗過的生活。這“春”的背景,這麼優美而悲切,這種東方女性的悲劇,在她身後留給了人們更多的思索。

8月讀書心得 篇19

分局給每個工商所發了一本李開復的書《做最好的自己》。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為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得出成功的結論: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成功的經驗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書中很多文字給我很直接的啟發和感觸。我覺得它最值得讀的地方是李開復老師結合了中國和美國人思維的精華,而且給了正確的成功的概念和方法。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指導人們的態度和行為的根本因素。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正確,無論他怎樣努力,都會像南轅北轍的趕車人那樣離成功越來越遠;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他就可以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就意味着他是一個有道德、講誠信、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託付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俗話説的好:態度決定一切!如果擁有積極的態度,那麼就能樂觀地、富有創造力;如果態度是消極的,就會顯得悲觀、軟弱。態度是行動的前提,態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態度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社會和他人心目中的反射結果。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他就不可能體現出正確的態度或品質來。現在社會需要積極向上、勇於參與、勇於挑戰的人,只要擁有積極的態度,樂觀面對人生;遠離不良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積極嘗試,抓住機遇;充分準備,把握機遇;積極爭取,創造機遇;積極地推銷自己;要敢於面對失敗和挫折;要有“海納百川”的境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厚積薄發,協調均衡,成功就不會太遠。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自己有追尋理想、踏實肯幹、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和合作溝通的行動。我們在追尋成功的時候,要以勇氣指導自己追尋理想、以自省指導自己去幹、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學習、以寬廣的胸懷促進團隊合作與相互溝通。我們要善於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見,善於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陷,善於從各種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我們要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真正體現自我的價值。

做最好的自己,成為一個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這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須讓他人看到,自己是一個非常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人如果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書中告訴我們,表現真誠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虛偽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就會被看穿,因為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做到真誠坦白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如果能夠進一步用自己的感情打動他人,那麼,不但會得到他人的信任,而且會真正與他人建立起溝通心靈的橋樑。

讀完此書,收益頗多。

標籤:讀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