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通用17篇)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

我願意去掉鋒芒,愛你一輩子。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通用17篇)

我其實第一次最愛一本書便是墨小芭的《久等了,袁先生》,第一次已最快的速度看完了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看的時候我一會兒笑一會兒又哭了。這本書很治癒人心,我真的很喜歡,發自內心的喜歡。墨小芭不是那麼的出名,但是她寫的書都很好看,比如《軟刺》、《橡塔》等等。我都有拜讀過,給我的感覺都是很暖,雖然《久等了,袁先生》是《軟刺》的完整版,但是每一本書都很好看。墨小芭成功的送給了主角美好的人生。

主要講了男主角袁熙和女主角阮陶的故事,女主角和男主角袁熙是青梅竹馬,但其實阮陶並不喜歡袁熙,她只是把袁熙當哥們,她喜歡的是顧延。但是顧延卻失蹤了,阮陶接近崩潰,而袁熙總是默默的陪伴着阮陶。之後阮陶找到了顧延,這時的顧延卻失憶了,經歷了重重磨難,袁熙為了阮陶把自己的雙腳搭了進去。突然之間阮陶發現自己其實很喜歡很喜歡袁熙,但是袁熙卻不想拖累阮陶,於是袁熙不斷的把阮陶推開。但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後他們還是在了一塊。

很喜歡這本書,我很喜歡總是默默付出默默守護阮陶的袁熙。我也很感謝曾經那麼愛過阮陶的顧延,雖然他在阮陶需要他的時候他沒有出現。其實這本書裏寫了很多人的愛情,其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人物就是劉茫,她總是執着的追求着屬於自己的愛,她雖然沒有才華,雖然表達愛的方式很不一樣,但她總是很倔強很堅強。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我真的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因為好看所以才會推薦。

青春就像是陶瓷碗,碰的叮叮響。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2

《三國演義》是寫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約97年曆史風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主要寫了三國是如何遂一統歸晉的。這部書反映了三國時期政治,軍事的雜亂矛盾及其轉化,概括的那個時期的歷史發展軌跡。愛恨分明是整部小説給予讀者最深刻的印象。而政治上的權謀傾軋,戰爭的頻繁發生,社會的動盪不安。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了。劉備要請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就去隆中找他,但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而到了第三次時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則被劉備品格打動了,心甘情願的做諸葛亮的軍師,全心全意的輔助劉備。從中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雖屢受挫折,但還要堅持不懈,就像劉備那樣,雖然前兩次不見諸葛亮,但是還堅持不懈。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也讓我印象挺深刻的。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就讓他用十天的時間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顧全大局,説三天就能完成,並當場立下了軍令狀,他算出第三天會起霧,於是那天他用二十條草船和五六百名士兵到曹營借來了十萬多支箭。

總言而知,《三國演義》取得的文學成就是不能忽略的,在潛移化當中,它對世道人心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儘管霸業成空,儘管“師出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閲讀那些風流人物的事蹟,仍然還是可以激起所有讀者的壯志情懷。

我們可以這樣説,《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祕盡在其中。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3

三才之經緯,五行之綱紀,人倫之大本,窮理之要道。

《孝經》,一部弘揚中華孝文化的儒家經典之作。世人奉為圭臬的儒家經典,聖賢恪守不二的立身之本。孔丘曾説:”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呂維祺也曾説過:”《孝經》繼《春秋》作,蓋堯舜以來帝王相傳之心法,而治天下之大經大本也。“

《孝經》出自孔子故居牆壁藏書中,據傳孔壁藏書為孔子裔孫孔鮒於秦末時所藏,漢武帝時魯恭王擴建宮舍,推到孔子故居牆壁始被發現。

《孝經》這部書,據説是曾子問孝於孔子,退而和學生們討論研究,由學生們記載而成的。呂維祺《孝經或問》中稱:”孝經為何而作也?曰,以闡發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經大法而作也。“《漢書·藝文志》上説:”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 ”孝“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社會上奉為圭臬,人之所應遵守的德操。

中國傳統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可稱之為孝文化。傳統的中國社會,是植根於孝道上的社會,因而孝道是中華文明區別於古希臘、羅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在傳統的中國社會文化中,孝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觀念與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之一。

”孝“字源於中國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其原意為”奉先思孝“。據文獻記載,《孝經》大約產生或大興於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報本反始和生兒育女,延續生命。至孔子,孝從其宗教與哲學意義轉化為”善事父母“的純粹倫理意義,從宗族道德轉化為家族道德。至《孝經》,孝這個反映家庭親子關係的道德觀念被全面政治化。孔丘著的《孝經》共分為兩大部分——二十四孝圖、孝經。其中《孝經》分為十八章,以孔子與曾子問答的方式闡發孝治思想。第一章為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徳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軍,終於立事。“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為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第八章為孝治章,講聖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為聖治章,講聖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為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順父母,第十一章為五刑章,講不孝為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為廣要道章,講孝為什麼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為廣至德章,講孝為什麼是最高的德行。第十三四章為廣揚名章,講孝義和揚名後世的關係。第十五章為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該怎麼辦。第十六章為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係,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神明。第十七章事軍章,講孝子與事軍的關係。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第十八章為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該怎麼辦。

古人云,”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門“。唐玄宗親自注解《孝經》,曾國藩把《孝經》下發到每位士兵的手裏,李嘉誠用《孝經》的思想做企業管理。《孝經》雖然篇幅簡短,但字字珠璣,旨趣深遠,義理宏深,而聖德無處其右,明五其治則天下和平。以孝治身、治家、治國、平天下,則宇清、國安、家和、人樂。

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為聖賢。普利眾生,使千秋萬代的人獲益無窮,是至孝。

孝,是評定一個人道德品行修養及做人的標準。孝。也是一個企業和團體在人事資源上重點考慮的要點,是一個生命得以繼續繁衍下去的階梯,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發展壯大、被敬重、被敬仰膜拜的無形力量,它無堅不催,事不待發。

説到孝,相信每個人都會想到自日趨年老的父母,那漸漸渾濁的雙眼、瘦削的腮骨、佝僂的脊樑、日漸降速的步履、那蹣跚的背影,是啊,曾經父母膝下頑皮的我們,一眨眼就出落成青年了,父母對我們無所需,無需什麼巨大的回報,只求我們能常回家看看,留意父母,保持通話,哪怕是簡簡單單的家常飯,都能給忙碌準備佳餚的父母增添喜色,是幸福,是温暖,是由衷的欣慰。朋友們,正像我這種隻身在外,與父母南北各一方,在外讀書打拼,父母在遠方只是想要我們經常地問候,交流自己的成就、讀書歷程,無論辛酸,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是個有主見的人了,可以放手任其自由發展了。報喜不報憂,是我們遠離父母的學子們常常做的事,唯一是不讓父母擔心惦記。父母之恩,永難報,但作為兒女的我們要有一顆時常陪伴父母的心,即使不能陪在身旁,也要常報安、報優。讓父母幸福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孝對父母是其一,我們還要尊兄敬弟,愛夫護子,珍愛身邊的每一個親人朋友,甚至是同事、同學、領導,這都是孝的一種體現。實際踐行的孝,不僅會使自己活在一個其樂融融的氛圍,也會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與氣質,增強親和力,與人溝通更具主動性……

行萬里路,踏千條河,力求踐行《孝經》傳天下。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4

“文學其實是人學”,木心的結論讓人信服的,是他把主觀問題客觀化。的確,這世上的事情,多是與人有關的。

大三時暑假結束回學校,火車上對面坐着的是一對母子。僅從那稚嫩的臉龐就可以看出,這孩子剛上大學。母親得知我已經上了三年學,學校聽上去也勉強算是不錯的,便熱心的向我打聽大學應該注意什麼。天南海北的聊了會兒,我和那孩子説出了我當時對於大學學習上的一點心得。歸結起來很簡單,在自己的專業之外,我覺得應該學習兩方面的知識,是為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的社會人。一為經濟學,雖為理工科的學生,但我喜歡經濟學,讓我學會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二為哲學,雖然我不是浪漫主義者,但我相信歸一化的真理,哲學唯此。這幾乎概括了我當時的精神需要,那就是條分縷析的生活方式。我所忽略的,正是對基本人性的認識。如果現在讓我選擇,我會加上第三條——文學。哪怕是看似不重要的小故事,也可以讓讀者瞭解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

接觸木心先生完全是這本《文學回憶錄》。在豆瓣上看到書評時是一時意氣,因為都説木心先生的書很難讀,誰知這一讀便很難放手了。

全書以文學史的脈絡講解文學發展的整體路程,但沒有過於具體的介紹,很多在木心看來不值一提的人物和作品更是惜墨如金。因為這並非是史學著作,只是木心在美期間給一羣畫家、音樂家講課的筆記,是由陳丹青先生記錄和整理的。這種筆記的性質就決定了其文字並不是很連貫的,多是思維的片斷,在我看來這就夠了。

為什麼一羣搞藝術的人要去聽一個作家講文學史?初聽到這個問題我也很難理解,但越看過去越歎服。

任何藝術都是人的藝術。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註解,也是我的對上面問題的答案。文學是自覺的藝術,因為用文字表現的情感要比其他的藝術形式間接的多,它所需要的功力也要多的多。

木心的課程持續了五年多,所以我看的也非常慢。這期間有過偶爾的靈光一現,比如木心講人生的幸福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不得不説,他對於人性的理解之透徹。時值五四期間與青年座談,聽到有個女孩登珠峯後,説的也是這句話。我們這一代人已經不怎麼讀《詩經》了,應該讀。

書怎麼讀?這是個很久以來就困擾我的問題。以前有過樑文道《我讀》的淺顯介紹,再讀《回憶錄》有種提壺灌頂的感覺。實話説木心介紹的大部分書我都沒讀過。我所看的書大多也與文學無關。但試問文學離普通人遠麼?文學其實就是普通人的人生。因此之後我給自己列了個書單,不過按文人的規矩是不能拿書目示人的。我倒不是文人,只是初學的人亂寫出來,被人看到不免要笑我無知。

看這本書的時候有朋友來我家,翻看了幾頁就問我,你能看懂麼?看不懂。但因為看不懂,所以要看,看了才知道自己還很不懂。我終此一生也不可能有木心先生這樣博覽羣書的,但一二分的認識就可以讓我知道生活的價值。書中不僅説文學,藝術的形式多樣,戲劇、音樂、繪畫等等。大師是不分門類的,無論是搞哲學的、搞繪畫的、搞音樂的都是對人性有着深邃認識的人,是為自覺者,他們的語言自然就有文學性了。甚至是愛因斯坦,論文寫的雄辯。美國的《獨立宣言》更是寫的崇高。中國沒有這樣的大理想者,我相信他不是在崇洋媚外。

之前讀《南渡》,崇拜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但就木心的評價看,那個時代的人們修補了很多中國的基礎學術工課,但沒有突破學習的屏障。天才真的是沒辦法教育的,靠的只能是時代。

我很想知道中國何時能有木心筆下十八、十九世紀歐洲的那種蓬勃的藝術發展時期。前一陣子莫言得諾獎,好像是有點激勵的意思,但離的太遠,太單調,看來是不夠的。我向往那個時代,據説德國的一個水暖工,閒來讀拜倫,他讀這幹什麼?是內心的需要。這是全民性的閲讀(可能記的不準確,書不在手邊,可事情大概是不錯的)。當然,我可以自嘲的説,一個小檢驗員,閒來無事讀《文學回憶錄》,這個世界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此去經年,我一定會重新拿起這本書來讀的。不為文,為人。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5

看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帶着一絲附和熱望的心情閲讀它,所以只能隱隱約約瞥見深入精神骨髓的主題,我全心全意地追求,想要清楚明白作者的心緒是以何種決然的姿勢延伸至他的信仰世界。昆德拉用他敦厚鬆弛的文筆基底孕育精神信仰的婉轉綽約,燃到盡頭的温存化做濃濃密密的欣喜。我們都是害怕孤單的孩子,提着昏暗的燈籠尋找思想的光源。

思想的高尚和明麗,不禁讓我們產生種.種對生命理性思考的“動盪性”。這是一種大而神聖的境地,是任何脱離私心脱離狹隘的思想者的圈地。昆德拉是在用靈魂寫作,用靈魂舞出生命的曲線。同樣,靈魂是兼併了私心,兼併了狹隘的。否則,思想與寫作,將不能摩擦出其“理性的感情”的眩目火花。只有對生命,對人類存在的廣闊的空間的有針對性深度的思考,才能包容這些無限幽靜卻時時閃碩着不安分之感性的意境。

在這裏,思想上作者抨擊“虛無”的舞台。它令作者以致更多的散落在世界某一角落的人們費神。可是隻有經歷瞭如此痛苦的費神時期,思想才能在一定廣度範圍之內產生它的榮耀式自身結晶。

他試圖探清這種“虛無”與“實在”的存在性,對人類的精神進行層層剝削,表露的仍是作者流放在字裏行間的一覽無餘的“憐憫”。憐憫很多種——對“掙扎”的概括,對“死亡”的傾心,對不完滿情節的恣意渲染等等。

最喜歡的人物是薩比娜。那個獨立的,有豐富的“內涵”的女子。輾轉於兩個男人或完滿或不完滿的愛情之中,流離於本性或孤獨或幸福的狀態之中。

她有着非常吸引人的個性,個性包裹着那具尋找獨特尋找自由的靈魂之身。所以當讀到她戴着一頂與她美麗而冷漠的外表極不相稱的圓禮帽出現在鏡中時,不禁被她的神祕之美所折服。昆德拉另加重筆描述鏡中的影象:她手牽着一位身穿灰色西服,打着領帶的男人。

理所當然的,這段全情節理性描述的段落成了我最愛本書的三大支點之一。另外兩處則是特蕾莎託着她笨重的行李捂緊傷口逃離那個一心掌舵她的男人,逃離她曾以為可以棲身的地方。只是她在引誘,她本着這樣難以讓人猜測的心情離開。還有關於小狗卡列寧的微笑的完整敍述,是整本書顯的最為清新,最為感性的章節。它的存在使“不可承受生命之輕”這一主題思想更為深刻生動,也在托馬斯與特蕾莎的靈魂心田上植下一束超越庸俗超越無奈的幸福之光。在這裏,人的本性被作者埋下的這一高層隱喻反覆地踐踏。同時,所有的低俗又被反覆的引申和強調。人性受到了它存在為此最顛覆理念的的批判和譴責,不留餘地。

引用弗朗索瓦。裏卡爾的思考來結束我清淺的閲讀吧——“大使,這種對”被遺棄的世界的憐憫“,也是透過或進入遮蔽生命的幻景、意義和直説,直面生命,直面生命的赤裸和顯然時的眩目。”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6

德國大詩人歌德説過:“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同時,我也認為讀一篇好文章,會讓一個人終生受益。而我讀的一篇文章:《小草和大樹》正是這其中的一篇好文章。主人公夏洛蒂三姐妹那堅強的意志力是多麼讓人佩服!如果你讀了這本書,你會明白:有堅強意志力的是多麼偉大!

這篇文章給我們講述了夏洛蒂三姐妹出生在窮牧師家庭,母親不幸早逝,她必須過早的承擔起了部分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她們迫於生活,只能在家裏跟父親讀書,很用功,都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她曾經給著名詩人寫信投稿,可還是失敗了。不過,沉重的打擊沒能使夏洛蒂三姐妹退縮。之後,她們在荊棘叢種開竅新路。最終,脱穎而出,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少有的盛事。

我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從默默無聞到震驚世界,這都是她們經歷了多少生活的壓迫,嚴重的打擊從極痛苦和羞漸,但她們用堅強的意志力堅持下來。值得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學習這種可貴的意志力。

再想想自己,與夏洛蒂三姐妹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以前的我不能經受一點點辛苦和痛苦,現在真是羞愧。我是學校田徑隊的,這一段正煉長跑。一開始,我們跑10圈,也正是1500米。一圈的速度在40至50秒之間就行。前12圈跑的還可以,但到了後12圈就沒勁了,在加上肚子的疼痛,讓我在第8圈就走了起來。讀了這本書後,老師又讓跑15圈,和上次一樣,跑到第八圈就開始痛,後面幾圈疼得就更厲害了,我這想放棄啊!可一想到夏洛蒂三姐妹,我忍了下來,終於衝過了終點線!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7

陳丹青願意為了木心奔走:出兩本和他相關的書——《文學回憶錄》與《木心談木心》,在木心死後為他舉辦哀悼會,各類場合如果可以總要提到木心,在他主持下的烏鎮木心美術館也即將落成開業……如此賣力的“宣傳”,讓木心的影響不斷擴大。

陳丹青以自身的價值和地位,足以被稱為當世大師,而今花甲的身軀,為老師當“推銷員”,何苦?為什麼不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自己身上,好登上人生新的高峯,卻肯勞心勞力為木心“作嫁衣裳”?有人潑冷水,認為木心的造詣並沒有陳丹青所宣揚的那麼優秀偉大,認為陳將其捧得太高,言過其實。如果木心的作品真的非常優秀,便能生生不息,歷史自會擇取,何必辛苦樹碑立像,勸世人瞻仰?

記得韓寒有篇文章,説他喜歡賽車勝於文學,理由是賽車快就是快,慢就是慢,文學無標準。似乎有理。文學的好壞,不可能有像漢謨拉比法典那樣的鐵律讓所有人遵從。有些作品被絕大多數人視為名著經典,在有些人眼裏可能不過爾爾。《詩經》原只是一本民間詩歌集,但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將它提升至經典地位,故稱“詩經”。但或許在有些人眼裏,那可能不過是些痴男怨女的靡靡之音。

有些問題,答案就是問題本身。你問陳丹青為何願意為木心辛苦奔走,出書立説?只因為陳覺得木心是好的,他的作品是好的,你不認為木心好,便不能理解是為什麼,而在他看來一切都自然而然。

這些讓我想起《大長今》裏的一段情景:鄭尚宮做了一道涼菜,問大家裏面加了哪些調料。今英自信滿滿回答:“有醬油、醋、白糖、芝麻鹽和水。”鄭尚宮並未表示認同,讓眾人都嘗一嘗,猜猜放了哪些調料。大家品嚐過後,似乎都贊同今英的回答。只是突然,“是紅柿,不是白糖,是紅柿。”説話者是長今。鄭尚宮露出愉悦神色問:“你為什麼認為是紅柿?”長今為難的回答:“我因為吃到紅柿,所以説裏面加了紅柿。”鄭尚宮大笑。

因為有紅柿,所以嚐到了紅柿的味道,這難道是件讓人困惑的事情嗎?陳丹青理解他的老師木心是“天之木鐸”,希望為老師出些汗水之勞,這難道是件讓人困惑的事情嗎?至於木心的文章中是否加了紅柿,每個人的味覺不同,該如何解釋呢?所以,陳丹青在做的,是想要大家能嚐到裏面的味道,真是件困難的事啊。

《文學回憶錄》中刊印陳丹青上課時的筆記照片。我仔細看,在試圖認清筆記中每一個字的時候,不禁想,木心於陳丹青究竟意味什麼?意味着,從木心嘴中所説出的每句話,陳都要把它們全部記下來,因為太珍貴。我之前將木心比作蘇格拉底,陳丹青是柏拉圖。今天將木心比為耶穌,陳丹青是約翰。下筆至此,信仰基督者或許指責我是褻瀆,其餘的人可能説我比陳丹青更“言過其實”。我看來,不過是味覺不同。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8

李希貴老師的這本書相當於一本精彩的教育思想集錦,許多教育觀念都給人啟迪與深思,相信很多老師都是邊讀邊用筆作着批註,嘴裏還唸唸有詞:“嗯,有道理,有道理。”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小教師,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歎服。談教育思想、教育見解,我肯定不如李希貴老師皮毛,因此只能談談裏面有一點點共鳴的地方。

在這本書《平等對話,教育才真正開始》一篇中,李希貴老師講到這樣一件事:一位曾做過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師告訴我,在不當班主任之後,他與一位同學的談話整整進行了一個下午,但還是沒有多大效果,因為這位同學不以老師説的為然。這位老師告訴我,這在過去他做班主任時是不可能發生的,那個時候的談話一般15分鐘就能解決問題。

我相信這種體驗每個當過班主任又當過普通科任教師的老師都有體會,在我們學校,每個班都設有班主任,班主任就管理着這個班的一切事務,甚至當其他科任老師上課時出現學生狀況都會讓班主任來解決,所以班主任都會有所埋怨:科任老師是幹什麼的,為什麼不解決自己課堂上的問題?而科任老師呢,也很無奈:不是我們不想管,而是學生根本就不聽,好一點的學生還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給點面子聽着,不好的學生則當場頂撞,給老師甩臉,都能把科任老師當場氣得暈倒,久而久之,很多科任老師就對很多不好的問題視而不見或者將問題丟給班主任。於是班主任就成了繁忙的救火員。

這裏面有很多問題,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學生聽班主任的話,而不聽科任老師的話?我想這無非就是“班主任”三個字的威力,學生雖然不懂得班主任三個字的準確含義,但他們非常明確地知道班主任就是直接管着他們的“領導”。有時候我們老師常常開玩笑説學生都非常精,學校裏哪些人是領導,要有禮貌;什麼場合很重要,要好好表現,學生無比地清楚。

在班主任面前一個樣,在科任老師面前又一個樣?到底哪一個才是學生真實的自己,有時候我們只是用某種“頭銜”或權利壓制住一個問題,但並沒有去關注學生真實的自己。所以才會出現不同的學生自我表現,這樣的教育實際上是更危險的,它只會培養出一羣屈服於權利、不分事理的公民。

李希貴老師説:在以往的校園裏,我們按照行政組織的構架,把學生劃分在一個個行政班裏進行管理。在威武的管理大棒面前,每一個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於是,學生們表面上變得很乖,而內心想的到底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追問。學校就這樣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規規矩矩的學生送出了校門,任由他們在社會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園裏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機會。

所以我想説,當一個孩學生只聽班主任的話,不聽科任老師的話時,班主任先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有擔憂意識,去了解真實的他,你對他施加的教育影響他是否接受,還只是盲目屈從於“班主任”這一行政頭銜;當學生在重要場合、領導面前有禮貌、表現佳的時候,我們不要盲目欣喜,而是要了解不同場合下的他們,對待學校的食堂阿姨、清潔阿姨及任何一種人,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禮貌。

我們的教育是培養獨立的、真實的、合格的公民,任何時候都能遵紀守法,尊重每個人,而不只是盲目屈從於某些東西。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9

我曾讀過不少本有趣的課外書,這些書的故事許多我已經淡忘了。但是有一本書我哦倒是至今未曾忘卻。

這本課外書是我第一次讀的,叫《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它是一本道理深刻,內容豐富的故事書。然而,我最喜歡的是這本故事書中的一文“媽媽的愛”。

朋友們,你們每天都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媽媽的愛。這愛匯成無言的小河,靜靜地流淌。母愛是偉大的,它滲透在日常細小而平凡的小事中,現在就讓我來向你們介紹一下故事中的情景八!

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我從夢中醒來,媽媽正在為我扇着扇子,汗水卻濕透了她的衣裳。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

在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媽媽到學校來接我一傘遮在我的頭頂,雨水卻打在她的身上,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

有一次我病了,媽媽抱着我去醫院,她摸着我很燙很燙的額頭,着急地哭了。啊,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

一次老師叫用“最”字造句,我説:“我最愛媽媽。”媽媽告訴我:“最該愛的是祖國,祖國是我們所有人的媽媽。”

故事結束了,讀完這個故事的我,感動得淚涕滿面。我想只要讀過這個故事的人,也一定很感動吧?讀完之後,我領悟到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就是母愛,這份愛感天動地。然而,我媽媽也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媽媽,那麼深自己的兒女。“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句話,一點兒也沒有錯,我愛我的媽媽,更喜歡媽媽的愛。

讀完了這個故事,使我知道了多讀課外書的好處。我現在要把爸爸媽媽給我的零用錢存起來,買課外書。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0

關於孝,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百善孝為先”,在生活、工作中,我也一直推行孝道。除了身體力行,盡己所能;在工作中,也通過各種感恩活動,引力推推孝行孝道。但對於《孝經》一書,曾有耳聞,卻不曾細讀。最近工作清閒,選讀幾本經書,《孝經》便是其一。粗粗通讀兩遍,卻是心愧顏紅汗涔涔。

一為如此經典,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而我今日才讀,枉為我大學本科文科專業畢業生的稱謂。特別是耳熟能詳的這些話語:“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竟然不知道是出自此書。汗顏!

二為自己孤陋寡聞,讀之前片面而主觀地以為此書只講孝道,卻不知從孝出發,書中更多講述了立身理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孝”是貫穿始終的主線。“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延續。當然,對於“孝”的要求和方法,書裏也有詳盡論述,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書中分別提出各階層人士“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而今,雖然時代變化,社會大環境與當時有了很大差別,但這些訟述仍是值得深思,值得修為……

三為自己行為差距之大。書中講”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比照自己,實在無語汗顏。

讀《孝經》,才知古人早把道德規範與法律聯繫起來,”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古人已知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道德秩序和宗法關係,而今我們常回家看看卻也需立法規定,實不知是法治進步還是悲哀?昨夜聽新聞一男子將其母殺死並分屍三段,真可謂窮兇極惡良知點無;再想到現如今社會上眾多拋父棄母、悖行逆德之徒,心生寒意和憤慨!或許我們真的該更多地學習一些古人之言之行了!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1

閒暇時光,手捧一本《神奇的收費亭》,感覺每一個字都像一道陽光一樣,温暖我的心,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我覺得這本書像《愛麗絲漫遊仙境》一樣,書裏的主人公都是因為一次意外而到了另一個奇妙的世界,語言同樣生動活潑而充滿童趣,故事雖通俗易懂但又寓意深刻。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在我腦海裏流動,把我帶到了一個神奇而又充滿智慧的天國。

儘管《神奇的收費亭》充滿了天馬行空的幻想,但它和現實的聯繫還是十分緊密的,講述的是如何喚醒懶惰的大腦。它用充滿奇思妙想的語言,以兒童的角度描繪出了現代生活中過於精細、缺乏交流、過於循規蹈矩、貪婪等弊病,發人深思,給我們混亂的大腦敲了警鐘。

《神奇的收費亭》中的魔鬼真真切切地存在生活中。“時間殺手”讓人白費力氣,專門做些無價值無意義的工作,讓人養成壞習慣。“偽善的魔鬼”,專門提出壞主意,並裝作善意的樣子,讓許多人聽了他的話都相信了,指引人們走向錯誤的道路。“奪詞鳥”,喜歡打斷別人還沒有説完的話,太無禮了。“感覺採集官”,會偷走人們的目標感,使命感、分寸感……這些魔鬼都生活在智慧之國裏,同時也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韻律公主和理性公主才能幫我們消滅這些惡魔。但是,韻律和理性卻被驅趕出去,使智慧王國陷入混亂之中。假如世界沒有了韻律,那生活該多枯燥無味啊;假如世界沒有了理性,那世界將陷入黑暗的混亂之中。最可幸的是,米洛最終以自己的智慧救出了韻律公主和理性公主,還智慧王國真正的智慧。

我要謝謝小米洛和他夥伴鬧鐘狗咔嗒和騙人蟲他們,把這份珍貴的禮物——《神奇的收費亭》帶給我,淨化了我的心靈,指引着我前進我道路!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2

從小就喜歡當老師,因為崇拜,覺得他很神聖,並且能管住那麼多的小朋友。從我讀了《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真本書後,這種想法更加強烈——我要做老師,一位我理想中的老師。

《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真 本書裏的老師叫米蘭,是一位示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女大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被聘為白果樹學校六三班的班主任,於是就和壞小子”肥貓“、” 米老鼠 “ 、 ”豆芽兒“、”兔八哥“發生了一系列 既温馨又幽默風趣的故事:她帶領學生跳芭蕾舞;去家訪時編 ” 謊言 “送偏方;她教一個軟弱的男生如何捍衞自己的尊嚴;面對險境,她巧用計謀教學生自己保護自己;她不會反對穿漂亮的衣服,上課前她自己化好粧,她説是對同學們的尊重;畢業考試前,不是讓學生按在教室裏,而是帶領學生去踏青。……

我喜歡米蘭老師,她總把”人性的關懷放在第一位“比如,當她班內的同學袁曉珠的爸爸和媽媽離婚而袁曉珠不知道怎麼辦時,米蘭老師在班裏開班會,讓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講出來,從孩子的角度給袁曉珠出主意。

我若長大當老師,我一定讓我的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不會為了考試所謂的主課一味的做題、背書、默字,哪怕下課上廁所都跑步去。在學習文化課的當中,我要像米蘭老師那樣,讓學生上上舞蹈課,或在孩子學習緊張疲憊時,帶學生到野外踏青,讓學生放鬆一下神經。我不會在和學生的意見不同時,不問青紅皂白就批評學生。在讓學生當班級管理員時,會教給他們方法,不會在他們盡力管而沒管好時,讓他們費力費心,還要罰寫檢討書,那樣他們都不想當這個光榮的班級管理員了。

當一個好老師的確不容易,當一個讓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尤其不容易,但如果我能當老師,我一定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3

童年,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應該是美好的,它代表着天真無邪,充滿樂趣、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無盡的歡樂。當我拿起這本書就捨不得放下了,巴學園是每個孩子個夢想中的學校。小豆豆在熱愛自由的校長的愛護下,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體驗着多彩的人生。更使我流淌心頭便是那隨和的教學方式,使我更加感動。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的作品,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她小時候就是小豆豆,是一個被一所國小退了學的怪孩子,她的媽媽為了不讓她心裏留下自卑的情緒,給她隱瞞了退學的事,到處給小豆豆找一所有個性,能容納她的學校。讓小豆豆退學的老師和很多家長一樣,他們認為規規矩矩才是個好孩子,而小豆豆上課不遵守紀律,上課總愛觀望教室外面的街頭藝人表演,然後對他們大叫"宣傳藝人"引得班裏的小同學都擠到窗邊,小豆豆喜歡把帶有抽屜的課桌拉出來又拉出去,不停的弄出響聲,以致老師不停的告誡她,總之,小豆豆隨心所欲的滿足她好奇心,全然不在乎學校的相關規定,在老師眼中這樣的孩子不是麻煩就是很怪。

其實小豆豆不是不在乎老師和家長這樣評價她,而是她小小心靈裏不知道什麼是"約束自己,規範自己,遵守秩序"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成長無憂無慮,身體,情感無法分辨是非,孩子不守規矩,有者議論為多半是大人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也許有些父母聽起來有錯愕的感覺,但是真的是{只有問題的父母或師長,沒有問題的孩子}嗎?孩子天性純潔,沒有所謂的問不問題,孩子是被父母或老師安排着過生活,孩子在從現在環境中成長,模仿,學習……因此,我覺得豆豆的行為不是自己不能約束自己,她的違反常規,身為大人的我們,身為老師,不論是小豆豆還是其他幼兒,我們應該儘可能儲備兒童發展與需求的知識,以便更好的與孩子相處,共同成長。

讀過這本書後,覺得小豆豆是一個性格開朗,喜愛和同伴們一起玩的孩子,不僅這樣,小豆豆不喜歡嘲笑他人,在小豆豆第一天讀的"巴學園"裏認識很多新朋友,唯一一個小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兒麻痺症。所以走路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帶泰明一同來到她自己的那棵樹下,然後泰明能看到更遠的東西,小豆豆先去校共叔叔房間拿來梯子,很快爬上了樹,然後讓泰明爬上來,經過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幫助,他終於爬上了樹,與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個患了小兒麻痺症的同齡孩子,而且還很樂意幫助他,很喜歡喝泰明玩。小豆豆這種不嘲笑別人的品格,適我佩服的五體投地,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反,有的小朋友以着自己家裏富有,就經常買一些名牌衣服或玩具,拿到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炫耀,我記得那是在匯佳實習,曾經有個孩子每天都會有新的玩具玩,他就和我説"老師你看這是我爸爸在某某地給我買的玩具,您喜歡嗎?我不想和其他小朋友玩"我問他為什麼,他就説自己的東西很好,瞧不起其他小朋友。書中小豆豆就做的很好,她的純樸善良,她的天真浪漫,在林校長的帶領下保持自然的性格,看到林校長這種教學理念對小豆豆成長有了新的變化。

我認為我們作為老師,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沒有達到書中境界,但是我們更需要走進孩子,像林校長那樣進入兒童內心深處。不斷髮現孩子特有的品質,給他們充分的空間探索,觀察,創造。把大自然給孩子當天然的教室去創造。而且還應像小林先生那樣尊重孩子,用愛心與信任給我們身邊的"小豆豆"們貼上永遠撕不壞的好孩子的標籤,使他們擁有光明的未來!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4

最近零敲碎打地終於看完了韓寒寫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相比於十一年前的《三重門》,文筆確實成熟了很多,更主要的是多了很多對於世事的認識和感悟,也許有些東西有些負面,乍聽起來讓人難以接受,但卻很真實。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充滿了夢想、希望、偶然、欺騙、無奈、善良、感動、痛苦、失落,等等。裏面的“娜娜”雖然是個“雞”,但是卻異常的可愛、善良、真實、並充滿偉大母性的光輝。不得不説,其實,有些“雞”活得更像一個“人”,而有些“人”卻活得更像是“雞”。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跟這個世界談談,每個人都有一種跟這個世界談談的衝動,不論是否能夠得到迴應……,只是一種最原始的表達的衝動。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觀感摘錄一些精彩片段如下:

“我説,從她的那句話起,我談戀愛的時候就一直在演戲,但我發現每次和我配戲的人都不對,我演哥哥的時候,對方説,你知道麼,你太成熟了,我喜歡像我弟弟那樣的,在一起輕鬆。然後遇上下一個,我就演弟弟,結果一演,演過了,演成了兒子,她又説,你知道麼,你就像我兒子,你別裝可愛,快把你的舌頭收回去,我沒有安全感,我需要人照顧,我要一個像我爸爸那樣的,然後遇上下一個,我就演爸爸,結果人家説,你知道麼,我不喜歡中年男人那種性格的人,但我不也不喜歡幼稚的,我要像哥哥那樣的。我操,我就崩潰了,你説這些人,一會兒要我裝哥哥,一會兒要我裝弟弟,一會兒要我裝老爹,而我其實就一直在裝孫子,他們這麼喜歡爸爸哥哥弟弟,近親結婚了得了。

娜娜説,這個你也有問題,你不能都這麼想。你可以做你自己。

終於論到我冷笑,我説,做自己,多土的詞,想生存下來,誰不都得察言觀色,然後表演一番。

娜娜説,那你就是一個失敗的演員。你都不瞭解要和你演對手戲那人什麼樣,這方面我經驗豐富,等以後我慢慢地一個一個教你,可管用了,保證你不會裝錯角色。

我説,後來,我就不裝了,但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就開始有防備,從我和孟孟在一起開始。老子再也不率先掏心挖肺了,每次都發現自己都醉了,人家瓶都還沒打開呢。”——第175頁

“對於當時的我這樣從來沒有弄明白自己有什麼追求的人來説,姑娘就是唯一的追求。這種追求是多麼的煎熬,這讓我懂得了人生必須確定一個目標的重要性,無論車子、房子、遊艇、飛機,都比把一切押在姑娘身上要好很多,因為這些目標從來不會在幾個客户之中做出選擇,只要你達到了購買標準,你就可以完全的得到他們,並在產權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有人來和你搶,你可以大方地將他們送進監獄。但是姑娘不一樣,把一個姑娘當成人生的追求,就好比你的私處永遠被人捏在手裏一樣,無論這個姑娘的手勁多小,她總能捏得你求死不能,當她放開一些,你也不敢亂動,當你亂動一下,她就會捏的更緊一些,最殘忍的是,當她想去向其他的懷抱的時候,總是先捏爆你的私處再説。這種比緊箍咒更殘忍的緊什麼咒,使你永遠無法淡定神閒。我知道生命裏的各種疼痛,我發現這種疼是最接近心疼的一種疼痛,讓你胸悶、無語、蜷縮、哭泣。這便是不平等愛情,當你把手輕撫在她們的私處上,總想讓他們更快樂一些的時候,她們卻讓你這樣的痛苦。我常常看見那些為愛情痛苦的同學們,但我無法告訴他們,人生愛情是什麼,我也正沉淪在裏面,自閉和防備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第179頁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5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韓寒和郭敬明。有人説,他們兩個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喜歡韓寒就不會喜歡郭敬明,喜歡郭敬明就不會喜歡韓寒。但我卻不一樣,我兩個都喜歡。兩個人,兩種風格,也許因為我是雙子座吧。

如果説一件真正的藝術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義的話,韓寒新出版的《1988我想跟這個世界談談》將會在中國創造一個歷史事件。文章開頭“空氣越來越差,我必須上路了。我開着一台1988年出廠的旅行車,在説不清是迷霧還是毒氣的夜色裏拐上了318國道。”用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通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以韓寒本人對路上所見、所聞引發自己的觀點,這場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層面;如果説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韓寒是“叛逆的”,他“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他認為這一切通過文學都可以實現,產生了要創造一種批判現有一切社會習俗的“新幻象”的念頭。於是,《1988我想跟這個世界談談》就此問世。

看韓寒的作品,一直是很high的,也許是因為他的叛逆,也許是因為他的尖鋭。很多東西他都是一針見血的,很多東西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究。或者説,去反思。書中寫道:“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這個世界的孤兒”“我們的道路不是自己規劃出來的,而是別人規劃出來的時候把我們圈進去了”……很多時候,我們像是在走着別人為我們鋪好的路,照着設定的程序,毫無意義地走下去。這樣,我們的人生算是人生嗎?我們都已經20歲了,是個成年人,是個大學生。現在很多大學生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不會讀書,不會思考。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準確方向,不知道將來自己要幹嘛。有很多人只是來混大學,而不是來讀大學。他們以為混一張大學文憑就好了,就可以去外面找份工作,然後過着他們所謂的“生活”。但其實這有意義嗎?相比之下,另一部分大學生就真的是來讀大學的,他們認真讀書,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目標,並且肯為之努力奮鬥。失敗了不要緊,至少我們獲得經驗。犯錯誤不要緊,大學就是給我們犯錯的。在大學我們在工作中怎麼犯錯都可以,但走出社會去工作的時候,老闆會給我們多少犯錯的機會?一個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失敗。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如果我們不能坦然面對失敗,不能勇敢正視失敗,那我們怎麼能成功?怎麼能走好自己的路?

一輛1988,一條路,一個故事。我也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6

近二日挑燈夜讀,把張小嫻的《我這輩子有過你》一書看完,才恍然發現,自己看小説的速度遠比心靈雞湯類的書看得快的多,可能是有故事情節,看起來便會有吸引力讓你一直看下去,想知道結局會是如何,這樣想來,李姐推薦的《基督山伯爵》肯定會更加好看。

買這本書的時候是在閒逛亞馬遜時,買了一堆暢銷書,便在白落梅書籍湊單時,買了幾本張小嫻的,我喜歡書名,所以便買下來了,一直擱淺未讀,只因我覺得文字寫得有些太露骨,有些東西我可能無法那麼直白的去接受,顯然我骨子裏是比較傳統的女子。

這兩日熱播劇《羋月傳》在晚9點十分時二集便播完,閒來無聊,便駐立在書櫃前,看了數秒隨手拿了這一本,再次讀時,我竟開始接受張小嫻的文字,雖然有些露骨且坦白,但這不就是現代人的一些真實現象。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女生愛上一個已婚男人,便與他共同生活了五年,男人給不了她要的婚姻,而她卻放不下對他的愛,終在一次次懷疑和不能全部擁有時,下決心在三十歲生日那天離開了他,但當她在離開後,才知道自己更加愛,只是想全部擁有他,沒想到男人與她分手後重逢的那天晚上,辭世,原因是突發心臟病。這是一個女生心甘情願當了五年小三的愛情故事,然而我願意相信他們之間是有真正的愛情,奈何男人是有家室的。我是不喜歡悲劇的,我希望結局是,男人離婚與女人幸福快樂的生活一輩子,因為我信奉,如果不再愛了,那便各自放手成全,與其囚禁肉身,不如放飛靈魂。對他人的放手也是對自己的成全。

下一本書,是李姐推薦給我的,也是她借我看的。呵呵。聽説很有情節性 ……

讀課外書心得整合1000字 篇17

我其實早就知道《白夜行》這本書的存在,也在書店看見過,也拿起過它,卻每次都沒有翻開看過。而這次也是因為朋友見我無聊借給我看看的,我當時也確實有點閒。

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我開始並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也不懂這本書為什麼叫做《白夜行》。

我看之前只知道這本書是圍繞着一個案子開始在結束。可是看着看着,就不懂了,為什麼那個案子就這樣結束了?為什麼好像雪穗身邊的人總會出事,先是她母親再是好朋友?為什麼亮司會那麼陰沉明明開始家裏有店,家庭完整不是嗎?

直到那次許願,亮司説他想在白天行走。他的白天就像黑夜一般,沒有光明。他也想活在陽光下。再往下看我好想又猜到了些東西。笹垣警官將雪穗和亮司比做槍蝦和蝦虎魚,説亮司一直在雪穗身邊。又經過朋友的提示,看着也就更帶勁。

最後以亮司的死為結局,蝦虎魚死了,槍蝦會怎麼樣呢?他們是照亮彼此夜行的光,雪穗沒有了亮司,夜行中沒有了光可怎麼行走?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亮司對雪穗的愛和付出,他把雪穗捧上了聖壇,而自己卻埋進了淤泥。如果不是父親的特殊嗜好,母親或許不會出軌,而他的好朋友雪穗或許也不會被拖進黑暗,他也不會弒父,也就不會發生後面的一切了。

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願天下間所有在白夜行走的人走進白天。也願世間越來越少白夜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