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預備黨員7月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思想彙報範文

尊敬的黨支部:

預備黨員7月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思想彙報範文

您好!

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心得體會。作為一名普通司法工作者,我們一方面要把全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另一方面還要將全會精神宣傳好,加強對普通羣眾的宣傳,讓羣眾更加明白、直觀的把握全會精神,增強對未來生活與發展的信心,堅決擁護、全力支持中央決策,為改革順利推進營造良好氛圍。

學習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後本人要結合工作實際,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司法工作結合起來,深入實施“人民司法為人民”這個主題,切實履行司法職責,全力以赴抓好執法辦案,努力讓人民羣眾在自己辦理的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二是把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全省政法系統“轉變作風、司法為民”活動密切結合起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確保公正司法作為推進工作發展的第一要務,把主要精力、主要資源都用在執法辦案上,不斷改進司法作風,努力消除羣眾訴訟障礙,落實司法便民舉措,不斷提升辦案質量、效率和效果,切實維護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促進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三是把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嚴格要求自己緊密結合起來,加強自身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着力提升自己司法能力和政治業務理論素養,切實改變工作作風,提升社會公信力;四是把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黨風廉政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

許多優秀的共產黨員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戰鬥英雄黃繼光、董存瑞,為了黨的事業,不惜犧牲個人的生命;人民的好戰士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羣眾的貼心人陳國明,一曲《村官頌》唱出他40多年來在偏僻的黃河灘區自強不息,勤勞儉樸,甘於奉獻,樂於助人,淡泊名利,肯於吃虧,被譽為“雷鋒式好村官”……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不禁讓我們為之動容。歷史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今天,面對新的形勢,我們青年黨員不是更應該思量一下如何走好人生之路嗎?

我認為,青年黨員要發揮自己年輕有朝氣、有幹勁的特點,帶動周圍的年輕幹部。一要做到腦中有思想,用良好的政治理論武裝頭腦。這樣,我們才能思之有方,言之有物,行之有效。二是要做到心中有對象。心懷服務對象、心繫人民羣眾。竭誠為基層、為羣眾服務,不斷深入基層,傾聽羣眾聲音,積極關注、努力解決羣眾生活中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將黨的關懷帶到每名羣眾身邊。三是要做到腳下有本崗。立足本職崗位,艱苦奮鬥,創出業績,是每個社會成員應有的責任,我們青年黨員更應做好表率。要立足實際,發揮專長,埋頭苦幹,不講條件,努力鑽研業務知識,力爭成為業務上的骨幹、專才。四是要做到肩上有重擔。做好本職工作,作為黨員我們只能算是基本合格。要做先進的表率,就要能挑重擔。

在重擔面前,我們要有信心、有勇氣、有行動,只要事業需要,我們就能不畏艱難,不講條件,勇往直前心得體會。五是要做到手中有開創。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有創新,黨的事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黨的事業的創新,源於我們每個黨員的創新。我們要通過雙手汲取前輩們創造的成果,立足實際,撥開陳舊,依據規律,研究問題,尋找突破。六是要做到背後有形象。我們要在青年羣體中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黨的事業,需要我們兢兢業業地做事、坦坦蕩蕩地做人。我們青年黨員有責任、有義務在我們身後留下最美好的形象。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x

時間:20xx年x月x日

下面小編還為大家整理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思想彙報,供大家參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把依法治國作為中央全會的主題,開啟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徵程。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關於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全會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和xx的講話精神上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會部署的各項任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省。

馬俊軍: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由之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質是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xx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了完整闡述,即“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要更加註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筆者理解xx的這一重要論斷實質是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本質上是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依託法治的穩定性、嚴謹性、可預期性、可操作性,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種制度的執行更加嚴格更加高效。因此,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由之路。

科學立法要在立法的民主性、專業性、精細化、可操作性、剛性等問題上下功夫,更要在重點領域的立法取得突破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六項重大任務,排在第一位的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立法要在立法的民主性、專業性、精細化、可操作性、剛性等問題上下功夫,更要在重點領域的立法取得突破,例如反腐立法。要緊緊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堅持把立法決策和改革決策更好地結合起來,落實xx關於“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的精神,重大改革須謀定而後動即先立法、後行動。

行政機關能否嚴格執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中國和許多國家一樣是個行政主導的國家,國家法律有80%是靠行政機關來執行的,所以行政機關能否嚴格執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嚴格執法首先要解決政府職能定位的問題,政府不能越位、缺位、錯位,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就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政府職能定位應該是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其次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攬權諉責、有責無權等困擾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多年的頑症痼疾。第三是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儘快推動《行政程序法》出台,通過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行政****、促進行政民主。

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為此,須圍繞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這個核心加快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首先,法院和檢察院要擺脱受地方因素干擾辦案的影響,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實現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破解司法權地方化的困境,廣東省要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精神,儘快出台操作細則。其次,司法權的運行要遵循司法規律,法官和檢察官要獨立辦案,由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同時要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國法治水平的根本標準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目前我國法治建設的最大困境就是有法律,無法治信仰,我國在結束了無法可依的時代之後進入到了有法難依的時代,因此,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國法治水平的根本標準。全民守法首先是各級黨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率先守法,以黨風、政風帶動整個社會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地位是由憲法規定的,但是我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全民守法必須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的重要內容,發揮好官員提拔晉升這個指揮棒的作用。

劉 恆:設立行政法院推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

行政訴訟制度為公民遭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犯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濟途徑,實質上也是對行政主體、行政權力的一種監督與制約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為我國未來的“依法治國”之路構建了一幅藍圖,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核心是對行政權力的規制,即把“行政權力關進籠子裏”。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核心、最直接的是設立行政法院。

設立行政法院具有現實必要性

首先,設立行政法院有利於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建設法治政府是一個需要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多方合力的過程。而設立行政法院無疑是這一過程當中極具里程碑式意義的改革。從近20多年法治建設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可看出,對政府權力最佳的監督途徑是行政訴訟制度。行政訴訟制度為公民遭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犯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濟途徑,實質上也是對行政主體、行政權力的一種監督與制約。因此,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也需要進一步確保、保障行政訴訟的權力監督與制約價值。另一方面,權力****滋生的源頭往往在於權力的不受監督、不受控制。而抑制****滋生,也需要從其產生的源頭出發——監督與制約權力。行政訴訟作為一種重要的權力監督機制,也是制度化反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進一步推進行政訴訟制度的發展,破除行政訴訟當前遭遇的地方化、行政化困境,是未來司法改革的重點。而設立獨立的行政法院,則從根本上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一種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