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書信 > 檢討書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精選21篇)

檢討書2.68W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

在本節課中,我還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薩沙和媽媽的一段對話,我先讓學生從找句子、讀句子再到悟句子,去體會人物不一樣的心理變化,整體感知整段對話後,讓學生自由練讀,分角色表演。並通過指名錶演,小組表演,男女生分組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進行角色體驗。最後,我參與到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表演,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表演得一次比一次成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隨後,我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題,在讀中再次體驗小薩沙的心聲,從而使小薩沙的心聲成為我的心聲,他的心聲,所有人的心聲。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精選21篇)

最後我讓學生説説在平時,你都保護過誰?為什麼?學了這篇課文後,今後你打算怎樣做?使學和説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而且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2

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感悟。教學本課我採取以下步驟:

1. 強化初讀,使學生有所知

感知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實踐、自覺朗讀來完成的。完成這一過程教師應有意引導,讓學生對課文的含藴有所感知。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 精讀揣摩,使學生有所悟

在初讀的基礎上,精讀的重點首先應放在深入領會“媽媽”兩次説話的用意上:第一句話“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薩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護弱者;第二句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是在激勵孩子。可變換形式反覆朗讀,然後進行句式練習:“媽媽”説的第二句話還可以怎樣説?(①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②要是你能保護別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讓學生理解“媽媽”對薩沙的良苦用心。

同時,聯繫前文一家人遞讓雨衣的情景,讓學生對“媽媽”的話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點讀好薩沙説的三次問話:第一句“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幹嗎這樣做呢?”指導學生體會薩沙不懂他們為何這樣做的心理,讀出天真幼稚的語氣;第二句“這麼説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薩沙不甘為弱、也想保護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薩沙把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之後説的話,“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這一句要指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感,因為他已經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夠保護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了。這樣,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3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講的是國外的一個故事: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哥哥託利亞,弟弟薩沙)來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場大雨襲來,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把雨衣給了託利亞,託利亞又把雨衣給了五歲的弟弟薩沙,媽媽還告訴薩沙:如果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薩沙不這樣認為,他以自己的行動(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這篇課文中內容比較淺顯,因此我首先把讀通讀順課文作為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抓住薩沙的幾句話感悟人物心理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我通過預習、範讀、指讀等方法完成此教學環節,然後抓重點語句,體會薩沙的心理,從而深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

後面我設計了朗讀課文這一環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薩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質,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薩沙家庭中的一員,在有感情地讀好人物對話的同時,賞讀課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薩沙一家人行為的描寫,讓人物的言行有一個無比美好的背景:廣大的森林中間,寬闊的曠地邊緣,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披蓋着梅紅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談笑風生、情深意濃……伴着優美的音樂,在人情人境的朗讀中感情得到昇華,人物的品質行為得到內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4

本首歌出自兒童電影《閃閃的紅星》,歌曲又琅琅上口,耳熟能詳,學生都能唱出主旋律,但要真正理解這首歌的內涵,體會這首歌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的所表現出的革命感情,感受歌曲所表現的自豪、積極向上的情緒,對現在的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本堂課以欣賞為主,合唱為輔,合唱的加入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歌曲的情感,感受音樂。整堂課下來,感覺還比較順,但是自我感覺課的設計針對五年級的學生,似乎教材挖掘的還不夠深,可讓學生的欣賞程度再加深,這是以後欣賞課應該注意的,不應該走形式路線,而應該實在、紮實,真正讓學生學到點東西。因為這首歌曲學生們都比較熟悉,所以本課的重點不在於學唱,而在於對樂曲的情感的分析及體會。主要給學生們通過欣賞樂曲看電影片段,瞭解歌曲的情緒。本課給學生講清楚的內容是:這首歌曲的情緒,影響這首歌曲的情緒的因素。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課上加上一個小遊戲,讓學生在歡笑娛樂中掌握一些音樂的知識。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5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寫,圖文對應。這一課是學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一篇詩文。我抓住學生好動、好奇、愛表現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謎語兒歌引出課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並讓學生先從整體再由遠到近觀察,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感受景物的美。我抓住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詩,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用低年級國小生喜歡的方法進行檢查反饋:出示課件“生字寶寶”請學生開火車認讀;用生字卡片請學生搶讀。在學生讀通詩句後,我抓住詩句中的着眼點,把精力放在詩句的品析朗讀上,藉助精美課件在讀中讓學生感悟詩句的美,在讀中受到美的薰陶。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通過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範讀,引導學生圖文對比,感悟詩句的內容。詩句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我十分注意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在引導朗讀的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讓他們從一年級第一學期起就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活動,從而培養他們注意學會傾聽的能力和良好的評價能力。詩中有幾對意思相反的詞,我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瞭解它們的意思。然後説一説課後的幾對反義詞,用音節把它們寫下來,再説説生活中還知道哪些反義詞,學生説的很多。最後用了十幾分鍾指導寫了兩個字。識字教學是很枯燥的,在教學識字時,我善於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適當的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採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複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總之,這節課我能抓住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創設寬鬆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和寫字的過程,並紮實有效。一類字的教學,我還是覺得老師自己在黑板上範寫、多次範寫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的教學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熟練,對在黑板上書寫就越來越生疏,孩子們被課件上的圖片、生字卡片“慣”得有些懶於動筆了。今天的課上,我反覆地在黑板上示範寫字,第一遍寫,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老師的筆順、書寫每一筆的方法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寫是巡視了孩子們自己練習寫字發現了一些問題後逐一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寫法和筆畫。但同時又有許多遺憾: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很及時的評價,板書速度慢,教學中語言不夠豐富,情緒不夠飽滿,有的環節還浪費了時間。學生在課上打開書、翻書不出聲音,寫字時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但它們卻是反映一個班級是否建立起了嚴格有序的課堂常規的一個評價標準。在課上,聽到我們班的同學放書霹靂啪啦的聲音,以及寫字時凳子扭動的聲音,我的心裏有説不出來的滋味。開學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也曾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深入地反思後,我想:對於學生的常規訓練,絕非一次、兩次地專項訓練就可以初見成效的。“好習慣21天養成”,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應忽視這些細節,都説“細節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今後還需要不斷地錘鍊自己。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6

從事國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厭煩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造成厭煩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分析起來,根本原因還在教師身上。教師學是否高、藝是否精、業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責任心是否強?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為此,解決學生的厭煩心理,首先要從教師入手。

(一)敬業精業,授課精彩。要努力認真鑽研教材,精心構思、設計課堂環節,力爭每一堂課都是精品。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精湛的藝術,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發對文學、對寫作的興趣。

(二)教師下水,現身説法。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還要有説服力和感召力。長期的作文教學中,凡是要求學生寫的作文,我都堅持與學生同題寫作,平等研討,共同修改。本人的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在省級、市級各家報紙、雜誌發表詩歌、散文、消息、通訊百餘篇。更重要的是,我的這種做法使學生感到寫作不再那麼難,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實就是寫身邊的人和事,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須要有獨到的思想和藝術見解。”學生對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認識,就會徹底打消畏難、厭煩心理。

(三)典型引導,正面鼓勵。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説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不做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事。堅持多從學生的作文中找評析範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之處,力爭每學期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有被選做範文的機會。同時,注意在學生中培養寫作愛好者。本人所教學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級中學生徵文競賽活動中獲得一、二、三等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寫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熱情,許多學生紛紛表示,也許將來我也能成為一名作家。繼而實現了教師教得順手,學生學得輕鬆的喜人局面。

總之,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全面。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藴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有對教育事業、對學生赤誠的愛。很難想象,一個對現實生活冷漠、對學生漠不關心的教師會寫出情真意切的作品,會培養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7

《風娃娃》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安排了一些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在閲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針對學生喜愛動畫故事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的慾望,引導他們正確評價課文中的人和事,從而理解課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表演,動作,想像等方式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挖掘文本的空白之處,在課文學習中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説話能力;把課文中的故事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這堂課中,我自己認為還是挺成功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課堂上滲透了新課程的理念。

1、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我通過猜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介紹新朋友風娃娃,讓學生一起喊出風娃娃的名字,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讓學生喜歡上風娃娃,從而主動地想學課文。

2、在學習風娃娃做好事部分時,我先提出問題:風娃娃去了哪裏,做了哪些好事?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1-3自然段。這樣做讓學生明確了要學習的內容,許多閲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出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8

《中華少年》是國小語文六上第二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讚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由於課文是一首詩,詩歌偏重於抒情,許多詩句比較凝練,包含的知識較為豐富,在表達上也比較含蓄。所以在教學時中,我有些矛盾。略讀課文只安排一課時,那麼這一課時,我究竟是選擇以學習體會詩的含義為主還是選擇以讀代講,以讀抒情?

經過一番權衡,我覺得讀懂詩比讀好詩更重要,因為詩的精妙之處很多時候還是需要老師點撥的。上課之前,我預設了以下一些知識要點:

第一節:知道這節是全詩的總起,知道“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分別來自哪裏以及各自的比喻義。説起乳燕,結合介紹高爾基的小説《海燕》,説起雛鷹,引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理解含義,增加積累。

第二節:關注黃河、崑崙兩詞之前的修飾詞, “北國的雪花”,可以結合毛主席《沁園春·雪》中的詩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感受祖國的錦繡山川。

第三、四節:

1、感受英雄。從女媧、大禹到屈原到“水滸”、“三國”到東子、雷鋒,交流他們的事蹟,從感受人物的精神中感受民族的精神。

2、感受文化。交流端陽的來歷,中秋的傳説,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的民族傳統,知道這都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3、由楓橋的鐘聲,結合回顧張繼的《楓橋夜泊》,由大漠的孤煙,回顧一些邊塞詩。

第五節:知道這節在文中起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洋炮的彈片”一詞,引出鴉片戰爭,交流百年恥辱及人民的苦難生活。由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由東方雄師引出拿破崙的“東方睡獅”説,由春天的故事,介紹鄧小平的南巡講話。

第六至八節:知道第八節是全詩的總結,知道這三節主要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略講。

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解決了上述知識點,幾乎沒有像樣的朗讀時間。但是編者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如果就此結束本課教學,似乎沒有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我不得不再準備一節課的時間來組織學生朗讀。在讀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和表演朗誦。在反覆的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我有點兒疑惑,像《中華少年》這樣的課文,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僅僅用一課時時間,怎樣才能做到理解詩意與表達詩情的雙豐收?希望大家積極參與探討。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9

本課是一堂國小二年級課程,根據我校學生情況我的重點比較側重用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人文教育;在技能技法上比較強,所以我採取了以課件視頻演示為主的介紹方法,讓視頻中教師的製作技藝深入人心,讓孩子們體驗一回陶藝家們是怎樣教製作技能,我認為比我們教師直觀演示來的實際。

在上課前我通過了解他們,以前學過一些橡皮泥的技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與探討如泥塑方法回憶,泥塑技法的介紹,學生作品的欣賞、小組合作指導等過程都是為了加強學生的基礎技能的基本功。我認為1-3年級美術,學生應該在這方面加強指導,通過學生自主能動性,教師巧妙引導提高基礎,然後在其中滲透藝術的創新。

我記得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説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學生在本堂課中,學習了最初的塗鴉製作花瓶,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玩泥巴的快樂。新的基礎教育理念要求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興趣盎然,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值得我們每一位美術教師去研究與探索。為此我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在本課主要放在了開放、溝通、合作。師生通過相互提問,溝通思想,交流情感,啟迪智慧。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還給學生無拘無束的學習空間,本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由發言,充分活動和表現自我的機會,特別對小組合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幫助。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0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能引人思考的童話故事,情節簡單卻充滿童趣。課文中的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動物們的擁戴。體會課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本課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複習生字,包括讀字和讀句子兩部分,目的是複習鞏固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第二個環節是學習新課,在情境中理解童話中藴含的道理;第三個環節是學寫生字。針對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總結反思如下:

一 、強基固本 重視生字教學

雖然本節課以閲讀教學為主要內容,但生字教學也不能丟,而且在形式上要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複習生字的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讀生字卡片,對生字有個回憶的過程,然後將剛剛認讀過的生字放入句子中,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生字有更深刻的印象,繼而掌握生字。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還是很樂於這樣去複習生字的,不僅可以認識字,還可以通過讀句子的形式來培養語感,增強對生字的感悟。

在寫字的環節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讓學生觀察四個左右結構的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在寫結構相同的字時還要注意的問題,使他們在寫字的同時鍛鍊了分析字形的能力;另一種形式是範寫,本節課我範寫的字是“第”字,因為這個字下半部分的筆順較複雜,學生不易掌握。通過這種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形式,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方法。

二、創設情境 增強情感體驗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怎樣讓學生體會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我用一段歡快的音樂來導入故事,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創設森林裏動物聚會的情境,為了與學生們融在一起,我也扮演了一個小動物,與學生們一起去體驗。通過各種輔助手段,我將學生帶入了文中童話的境界。課堂上,學生們真的把自己當成林中的小動物,他們各抒己見,用自己的體驗去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當然,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指導閲讀方面不夠到位,沒有達到教案預設的效果。課堂上,幾個動物的話讀得並不好,脱離了文本,如果在學生沒有讀好的情況下,通過範讀、齊讀等形式來幫助學生體驗角色的語氣,效果一定會更好。因為只有把文本讀熟、讀透,學生才能真切地進入文中的情境,才能製造出符合文本的課堂氣氛,文中的道理也才會自然顯現。

總之,經過對這節課的認真準備和教學實踐,我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瞭解了更多教學手段,鍛鍊了自身素質,受益匪淺。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1

《白公鵝》一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穫: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白鵝》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學生找,但兩次都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都是我自己説了出來。經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麼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通過對比,總結出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使鵝都的形象變得鮮活.兩篇文章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具體描寫.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時都運用了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鵝的特點,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點,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還教會了他們運用反話寫作文的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上完課後,我又和學生一起閲讀了《同步閲讀》中邊選的《白公鵝》後半部分,學生被白公鵝那偉大的愛所感動,也更能理解作者對白公鵝的欣賞,滿心的喜愛的情感了。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的課題新穎,引人從課題着手,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話題:如:晚上怎麼會有太陽?晚上的太陽指的是什麼?是誰發明了晚上的太陽?晚上的太陽用來幹什麼......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讀書慾望。

在學生自讀課文第一段後,引導學生簡單介紹課前搜索到的愛迪生在科學上的巨大貢獻,從而更好地瞭解愛迪生,結合課外知識介紹急性闌尾炎的知識,想象在這種情況下不做手術的後果,加深學生體會,指導有感情朗讀。

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油燈的光線很暗”,結合“猶豫”請學生想象醫生在猶豫些什麼?動作演示“爸爸無可奈何搓着手”,扣住“一分一秒、手心攥出了汗水”體會愛迪生的焦急。想象爸爸和愛迪生當時在想些什麼?心情怎樣?結合“媽媽痛苦地呻吟”來體會當時情況的緊急和糟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在自悟。接着我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先立足於學生自己體會感悟,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愛迪生想出了一個怎樣的好辦法?”引導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先讀有關句子,再説説體會。在全班交流時,扣住“眼睛一亮”、“醫生的搖頭”體會愛迪生想出了好辦法,可醫生卻還不明白,間接襯托出愛迪生的聰明。我預計學生對愛迪生想出的方法並沒有深切的體會,因此我藉助多媒體,播放當時情境,來體會簡易手術枱前的一片光明,進一步感受愛迪生的善於思考。

抓住“媽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請學生想象此刻媽媽最想説些什麼,來體會媽媽以有這樣的兒子引以為豪,理解愛迪生所説話中第一個太陽是指白天生活中能發光的太陽,聯繫下文理解晚上的太陽是指“電燈”,結合學生回答及時點明課題。扣住“一本正經”“真的”引導學生體會正是因為愛迪生從小就善於動腦,並且一直這樣去做,長大才能有偉大的發明創造。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3

本課講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後土地上張出了小草,從中得到啟發,便留下種花,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要想獲得財富或成 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要想意外的收穫是不現實的。 總體來説,學生對《金子》這一課的理解掌握還是比較好的,整個學習也在輕鬆的氣氛中渡過,但是在理解“金子”的含義時出現了一點困難。

“金 子”這一題目本身就對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力,金子有兩種含義,文中“金子”的含義,一是:財富。二是:通過辛勤勞動而獲得財富的這一方法。對於第一種意思學 生讀完課文都能較好的理解,但對於第二種含義學生一時不能較好地領悟。我是有“彼得的真金在哪裏”引導孩子的,大部分孩子回答“彼得的真金在鮮花裏,因為 彼得通過種花換來了金子”,由學生回答的這個點,引導學生理解彼得和其他的淘金者有什麼不同,學生基本能領悟到彼得是一個“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勤勞,堅 持不懈“的人,也能能領悟到“真金”是“通過辛勤勞動而獲得財富的這一方法”。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比較單一的,當問 題需要通過第一層而想到第二層時,就會出現困難,因此教師就必須善於引導學生解決這種困難,在備課的時候也要多揣測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較好 地教授課文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理解、學會。此外,在駕馭課堂能力方面我顯得很稚嫩,遇到學生和自己設想不一致時,我就會慌,想趕快把學生拉回自己的設 計中,在這一方面,對於缺乏教學經驗的我來説,還需要通過不斷地努力和不斷的教學實踐來積累提高。事實上,師傅常常教導我,如果學生不能很好體會時,可以 讓他再多讀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整節課中,前邊部分,我有點操之過急了,尤其是讓學生比對第一小節和第七小節彼得和其他淘 金者的不同時,幾乎都是我在告訴孩子,而不是孩子自己的發現。在後面的朗讀中,我採用了太多齊讀的方式,這是很不恰當的做法。

這節課在磕磕絆絆中總算是上了下來,但是留下了許多不足和遺憾,希望自己能揚長避短吧,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進步。

後記:感謝師傅在自己準備賽課之餘指導我,我心裏有説不出的感動,在此,祝師傅在市裏賽課取得佳績。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4

《我是什麼》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卻描寫的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以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出水的各種形態。文中不點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中角色(雲、雨、雹子、雪)讀有關的句子,把自己當做那個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課文,融入課文。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感受它們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動作表演出來。同時又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後滲透到感情朗讀上。我又請男生讀雹子的句子,女生讀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雪的輕盈。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再通過讀、説、演等各種形式,充分理解課文。學生自由讀,教師指導讀,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欣賞……使整堂課聲情並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5

《學會和諧相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你我同行》主題活動三,全課以高年級獨有的視角出發,重新詮釋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貴。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之間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目標。教材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問題的多角度呈現,切實指導學生與他人交往的技巧和原則,提高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

《學會和諧相處》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與人和諧相處的原則和一些技巧,懂得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和顧及他人感受是與人和諧相處的首要規則。學會與人溝通,並以平和的心態解決分歧。本案例教學以“情境體驗——合作學習——實踐鞏固”為主線,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他們,在討論中尋找方法,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在實踐中提高能力,逐步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懂得設身處地替對方着想和顧及他人的感覺是與人和諧相處的首要原則,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並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一道理。

2、認識到與人交往時發生衝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初步掌握化解衝突和矛盾的方法。

3、懂得在與長輩發生分歧時,要善於溝通,並學習以平和的態度解決分歧。

教學策略是指導學生從生活中發掘與文本有關的教學資源,科學組織教學內容,合理地利用、開發生活中的課程資源,把生活與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與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知、情、意、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會他人的感受,提升心靈的體驗,逐步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的方法。讓學生充當活動的主客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倡導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獲得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使他們在活動中受到教益,從而達到“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的目的。

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孩子暢談在生活學習中曾經經歷的一些不愉快的事,引導學生總結出與人交往的規則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接着讓學生談理解、談感受,並填寫書上的表格;然後,教師緊密聯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通過再現生活小場景等方法,引導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小組交流、“悄悄話”信箱等形式,充分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交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反省,善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學會包容。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6

反思一:課的最後設計的練習:假如我有馬良的神筆,我會(  )。老師在讓學生説自己的美好願望時。一個學生説:“老師,我沒有願望呀!”針對這,老師可以借題發揮。因為這些孩子畢竟還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表白更多的是有口無心的想法。這需要我們老師的引導、教育,才能將文章所表達的意思真正讓學生明白。

反思二:低年級的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給予適當的表揚,激勵。不斷地激起他們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調控課堂,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而這節課老師在這一方面做得似乎還很不夠。

反思三:師問:“小鳥在思念它的媽媽。因為媽媽離它很遙遠,怎樣理解遙遠一詞?”其實學生在這個環節的表現是很富有想象力的,但老師的點撥還不夠到位。所以,失去了對學生想象力進行訓練的機會。

教學是一個不斷總結自己,反思自己,進而提高自己的過程。從這點上説,屬於呂老師的教學之路還很長很長,希望她走的更好。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7

今天我們學習了《速度》一課,對於速度這個詞是孩子第一次接觸到的新名詞,故,當快要上到這一節課我就有點犯愁了,改怎麼辦呀?昨天晚上在備這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額的:

1.生活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人們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我從孩子們比較熟悉的生活中的交通工具的發展變化出發,先給出了孩子們幾乎天天都坐得小汽車,問:爸爸媽媽每天送你到學校大約走多長時間,你們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路程,那麼你們家的小汽車跑多快呢?這樣一説,孩子的興趣高了,都想來展示一下她們家的車好了,這是抓住孩子的特點,讓我們再來認識不同的交通工具,這時和孩子説,我們把這些交通工具跑的快慢就説是它的速度,這時孩子們恍然大悟了,緊接着我給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並且教學:“速度的讀法和寫法”,比如:一輛小汽車每小時行駛80千米,我們可以表示為:80千米/時,讀作:80千米每時。

2.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通過學生對速度的理解之上,這時給出了孩子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一輛小汽車每小時行駛80千米,那麼2小時行駛了多少千米?讓學生根據前面的知識經驗來小組合作解決,最後全班集體訂正;然後讓學生自己模仿出題,通過幾道題的解決,最後大家一起總結,路程=速度時間,最後再給孩子們出題,通過孩子的討論發現:速度=路程時間,時間=路程速度,都是孩子們自己完成的和總結出來。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很輕鬆,我以前真的是低估了孩子們了,其實孩子們都是很聰明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為孩子做那麼多了,以後只要孩子能做的我們絕對不幫忙,只要孩子能想到的,我們絕對不幫孩子去想,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你一定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8

20__—20__年學年度第一學期的開放周我們八年級年級語文組推選我上公開課。剛接到這個通知,我的心情既高興又緊張。高興的是參加開放周的教學公開課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緊張的是怕自己上得不夠好有損學校的名聲。

為了上好本次開放周的課,我早早就開始準備。先是選課題,根據我本人的實際情況,我決定上《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通過對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寫表現出蘇軾豁達樂觀、隨緣自適、感慨深微的情感。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八年級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這一課分為四個步驟講解的。 一、三讀課文,理解成誦。二、涵詠品味,共賞佳色。三、深入文本,體悟情感。四、合作探究,解難釋疑。上完公開課以後我覺得,本課的教學思路整體上效果不錯,教學步驟清晰,教學環節齊全,教學安排科學,整個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因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採取了多種方式的誦讀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新課標中要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就充分考慮了學生這個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這一塊我採取了學生自主疏通,老師點撥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一節課的課堂時間是有限,一節課的關注點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教師要捨得捨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閒人”的內藴……但在40鍾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就選取了蘇軾借景抒情這一點做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對此知識點的講解,加深學生對蘇軾複雜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一、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把“閒人”這個詞向學生解釋透徹,如果能解釋得更到位,相信學生對於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將更深。

二、可能是自己出於緊張的原因,自己沒有掌握好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提前了幾分鐘下課。

總的感覺,本次教學開放周讓自己進步了很多,收穫了很多。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對我而言,我要説的是:想收穫一縷清風,而你卻給了我整個夏天!最後衷心地感謝八年級年級語文組的老師們。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19

《動手試一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進行教學時,我開頭設計了兩個問題: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麼要強調動手做呢?再讓學生帶着這兩個問題去學課文,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閲讀理解和體驗,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而後在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時,我緊抓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圍繞這兩句話,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學習時,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等手段,隨着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並在入情入境的閲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在閲讀對話時,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並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總體來説,在教學時,我比較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內容源於教材,但不囿於教材,打通了課堂的壁壘,把課內與課外,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個人學與集體學結合起來,把封閉的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教學。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把金魚放到裝滿水的杯子裏,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來”,從而讓語文教學活動化,實踐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20

《威尼斯的小艇》是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的重要作用,來向我們展示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的特有風光。其結構十分嚴謹,語言的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品位與欣賞。

這篇課文如果逐個部分來講,就又落入了俗套,不符合新課標精神,因此,學習新課時我提出問題:“能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嗎?”學生不受老師的限制,自由發言,大膽展示自我。然後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決定教學思路,整個教學過程不是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教學中,我還採用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學小艇的樣子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心中勾勒出小艇的樣子,然後,請同學上台畫小艇的簡圖,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口述,歸納小艇的外型特點,為弄明寫作意圖,繼續深入,讓學生想想小艇奇特的外型與小艇的輕快靈活之間到底又何關係?這樣層層剖析,步步潛入,學生對重點部分理解得十分透徹;又如突破學生如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這一難點,我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談感情、談體會:一是在將完威尼斯的小艇的特點後,讓學生談作者為何能將小艇的外型描寫得如此具體?學生很快得出要注意勤觀察、勤想象,注意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繪的結論;二是講完船伕高超的駕駛技術後,又讓學生談作者為何能將船伕駕船的場面描寫得那麼精彩,學生理解到,只有善於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才能將文章寫得生動逼真。

除此之外,為了增加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設計了船伕作導遊,帶領遊客遊覽威尼斯的情景活動,進行活動化教學。讓學生扮演船伕和遊客,以活動形式內化課文語言和積累運用課文語言,同時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了挑戰性和趣味性。學生自編自演,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被“啟動”,積極開動腦筋,豐富了想象力。課堂氣氛達到小高潮,熱烈而和諧,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逐漸加深。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讓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讀出了驚歎的語氣。我覺得,任何一節課都要相信學生,都要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課教學中,我感覺教學過程還算比較順暢,但也有些方面不盡人意。如:學生收集的資料有限,對課文背景的理解還不深不透。又如:學生在小組交流導遊詞的時候,沒有交流完我就急於讓他們在班上彙報,學生的準備不充分,所以導遊介紹並沒有預想中精彩。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同時在課堂上多讓出一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個性得到發展。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篇21

《鷸蚌相爭》這篇寓言文字簡約,通俗易懂,故事雖然短小,但情節完整,有起因、有經過、有結果。為推進故事的展開,設置了鷸與蚌的對話。

本篇寓言最精彩的部分是“爭”,為了深入理解“鷸”與“蚌”是怎麼爭的,我對學生進行語段的朗讀訓練,讓學生練習角色朗讀,如:怎麼“威脅”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是怎樣的?等等問題都是在自由練讀——師生合作——分組中解決的,用讀達到了精講之目的。在揭示寓意時依然是以讀為主,怎樣讓同學們更直觀的體會“爭”呢?我進行分組比賽,看誰“鬥”得過誰?第一次是同學們站着“鬥”,一部分學生讀完,另一部分學生馬上站起來接上。大家“鬥志昂揚”。第二次是坐着“鬥”,第三次是扒着“鬥”,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的聲音是一次比一次小、弱,從而讓學生們理解了“鷸”與“蚌”鬥到最後都筋疲力盡了。鮮活地讀出了鷸與蚌的“爭”:它們為利益鬥強——“你不鬆開殼,就等着瞧吧。”“我就這樣夾住你的嘴不放。”它們為利益鬥狠——“乾死你”“餓死你”。它們為利益鬥,竹籃打水一場空。

前面環節設計好以後,我想讓學生在學完這篇寓言後,我想讓學生能更進一步體會鷸蚌相爭的後果,進而體會出故事的寓意。最後讓學生想象説話:鷸蚌被漁夫抓到了簍子裏,漁夫會怎麼想?鷸蚌又會怎麼想?學生基本上能説到:漁夫很高興,平白撿了個便宜。而鷸蚌則很後悔,早知道就不爭吵了,最後進行總結:不要做無謂的爭論,不要做鷸蚌一樣的傻瓜。然後提了一個問題,鷸蚌不爭會怎麼樣呢?老師得出結論:爭一時兩敗俱傷,退一步海闊天空。最後引出歷史故事:趙攻打燕國,燕王派説客蘇代去説服趙王,請他不要攻打燕。蘇代會怎麼説呢?讓個別學生扮演蘇代,自己扮演趙王,其他同學做大臣。扮演蘇代的學生就把這個故事講給了趙王聽,然後讓大臣判斷,還打不打,並説明了理由。最後讓學生説説寓意,這時孩子對於鷸蚌相爭,第三者得利的寓意瞭解得更透徹。

教學的每一環節,讓學生充當主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同時,也讓孩子們掌握了知識與能力,體驗了過程與方法,激發了興趣,昇華了情感,懂得了道理。